朝阳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考试历史考试卷
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75 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国语·鲁语上》记载,夏、商、周王族祭祀的时候,不仅祭祀本族的先王先公,而且将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自认是黄帝族系的后裔。这些记载( )
A说明祭祀活动为王权所轻视 B为政治活动染了神权色彩
C.利于论证华夏文明的延续性 D.源于宗法制度对血缘的强调
2.汉初,郡国须收集各地所产之物(方物)输送至国库。汉武帝时,朝廷以“物多苦恶,或不偿其费”和“便远方之贡”为由,派均输官直驻郡国,他们负责验收方物,督促郡国附缴相应运费,然后将方物运至中央。汉武帝此举( )
A.着眼于保障中央政府的财力 B消除了诸侯王对朝廷的欺瞒
C.侵夺了地方富商大贾的利益 D.实现了对地方官的直接控制
3.据记载,贞观年间,李世民联合朝臣对旧律作了重大修改,较之隋律“降大辟(死刑)为派者九十二”,“减流入徒者七十一条。……凡削烦去蠹,变重为轻者,不可胜纪”。李世民此举( )
A完善了中华法系 C.体现了德治理念
B.加强了君主专制 D.消解了社会矛盾
4.《诗经·周颂·载芟》中有“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千耦其耘,徂隰徂畛”的诗句,将除草、拔除杂木、松土等景象融于祭礼音乐。宋代苏轼在海南为官时为《减字木兰花》填的词中有“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以市井音乐描绘春耕气象。这说明古代中国( )
A农耕文明范围不断拓展 C.音乐表演世俗倾向明显
B.督促耕作是官员的义务 D.重农风气文化土壤深厚
5.表1所示为明初小说作品《水浒传》中部分人物形象与其历原型的对比。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
表1
人物 历史原型 小说形象
宋江 在山东一带领导农民起义,有大臣上书描述说,“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 仗义疏财,对有求于他的人都能倾囊相助;秉持忠义,渴望报效朝廷
鲁智深 原型不一,或为宋江起义的主要头目之一,有“花和尚”之称(俗名不详);或为北宋末年参与镇压方腊起义的陕西路制置使鲁达 爱打抛不平,帮助别人时常倾其所有
A市民审美决定作方向 B.传记小说以史实为依据
C.文艺作品受到政府监督 D作者受主流价值观影响
6.表2所示为顺治至咸丰年间,清朝任命的陕西巡抚中满汉人数统计(单位:人)。据表可知,这一时期的清廷
表2
顺治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庆 道光 咸丰 总计
满人 0 19 7 16 2 4 1 49
汉人 3 1 2 7 6 13 5 37
A地方大员选任标准有所调整 B.汉人入仕竞争激烈
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度减弱 D.满汉差异逐步消失
7.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普遍认同“没有职业的人不得有选举权及被选举权”,人力车夫、排字工人等贫民均被他们视为“没有职业”者。五四运动后,陈独秀发表公开演说,强调“从事农工商业务及劳动者”都属于有职业者,而旧贵族、军阀、旧官僚、旧政客等才应被视为无职业者。这一变化体现出( )
A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封建军阀统治已被推翻
C.新文化运动趋向极端化 D.民主政治思想得到发展
8.图1所示为 1932年刊于《红色中国》上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暂行税则》修订版)这次税则修订( )
A.着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兼顾营商需求和革命斗争需要
C.适应了土地改革深入发展要求 D.是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有益尝试
9.1962 年起,广东增城黄贝岭大队把水田包产到作业组,实行全奖全罚;把 30%的斜地下放到户,种植木薯;后又把剩余土地全部下放到户,由私人种植杂,只需以收成的少数上交大队这些举措意在( )
A.探索集体所有制的新形式 B加快经济社会秩序的恢复
C.推广解放区土地改革经验 D.将计划经济体制引人农村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最大的国情。这些论述的提出( )
A有利于马克恩主进一中国化 B说明中国成功跨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为构建新型政党制度提供了指导 D立足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11.城邦时期的古希腊钱币多镌以本邦所尊崇的动物图腾或纹章图案。如科林斯使用的双翅飞马便是首任国王之子所驯服的动物;而以出产葡萄酒闻名的门德城邦,其钱币图案则是挂着葡萄的酒罐。这反映出古希腊城邦时代( )
A.帝王伟业世代传颂 B商品经济地位突出
C文化多元特征显著 D.对外文化交流频繁
12.日本幕府统治时期存在一个奇特的政治现象一一历代幕府将军都想架空皇室与朝廷,却无不标榜自身血统的一脉相承,且始终以“朝臣”自称。幕府将军这些做法意在( )
A.捍卫贵族世秩序 B维系统治的合法性
C.震慑封建割据势力 D.提高武士阶层地位
13.15一16 世纪但本人及其作品为画家们提供了重要素材。图 2 所为1450年意大利画家安德烈·德·卡斯塔格诺所绘《但丁》。画像中的但丁身着学士长袍,头戴毛边软帽,这与但丁同时期的人所描述的“沉思而忧郁的诗人”形象毫无二致。这表明当时的意大利( )
A人文主义精神得到认可 B文化市场呈现繁荣局面
C.文艺创作崇尚精致高雅 D.学术活动突破教会限制
14.19 世纪以前,法国仅西部海湾所产食盐就能满足国内四分之三地区的需求,甚至远销波罗的海东岸地区;19 世纪中期起,法国盐业格局发生巨变,洛林地区的岩盐产量逐步超越海盐跃居法国第一。促成这一变化的条件是( )
①海洋环境被污 ②拿破仑封锁大陆 ③化学工业的兴起 ④市场竞争的加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20 世纪 20 年代,半自动化自动化的机器广泛进入美国的工业和农业日常生产过程,工业管理制度化水平急剧提高。这一时期的美国还出现了企业合并浪潮,成百上千的小公司被合并,许多大公司也纷纷联合成为规模更大的公司。由此可知,20 世纪 20 年代的美国( )
A率先走出世界经济危机 B.引领科学技术革命的潮流
C.垄断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D.经济发展受益于战争赔款
16.20 世纪八九十年代,毛里求斯南顺会馆、天后宫、关帝庙均得以重建。当地学者在观察毛里求斯华人的生活时发现:“(华人)不需要神职人员没有教典”,他们所崇奉的对象“往往都是由世俗英雄或人物演变而来(的)”。这种现象反映出( )
A现代人口迁徒与文化交流 B.近代以来华工精神家园的缺失
C当代非洲族群信仰的趋同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 小题共 52 分
17.读材料,完成下列要。(14 分)
材料一
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 年)至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 年),宋朝著籍户数由 642 万户增加到2088 万户,人口峰值约 11 275 万,年平均增长率达 9,2‰。宋代的住房形势较此前历代更为严峻,租房是宋人解决住房问题的重要手段,从官员到老百姓,都存在租房居住的现象,甚至军队也需要通过自己租房来解决居住的问题。租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士兵们最基本的生活问题,但使士兵脱离了正常的军营生活,对士兵、对社会都造成了一些不良的影响。
——摘编自梅波《宋代租房现象研究》
材料二
表3
第163条 政府所建房屋之租金,不可超过建筑费用和建筑用地总价数年利的 8%;个人房屋之租金,不得超过地价所载土地及建筑物之总价额年息之 12%;若原租金超过标准租金的,则按标准租金支付;若原租金比标准租金少,就按照原租金付款,出租人不可用任何理由加租
第167条 房屋标准租金的实施时期:定期租约到期之后,承租人可按照原有条件继续租赁
——摘编自《中华民国土地法》(1930年6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房兴盛的景。(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房屋租赁相关立法的特点。(4分)
(3)研究表明截至1946年,《中华民国地法》仅在局部地区短暂试行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给出合理的历史解释。(4 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一
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前 522一前 486 年),波斯帝国几经扩张,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大流士一世把波斯帝国划分为 23 个行省,每个行省相当于一个被征服的独立国家或民族。各行省在保障中央的主权和国家统一的前提下,享有较多的自治权,这些被征服地区“都保留着它们自己的特性、风俗和法律。有些邦国甚至有它们自己的国王;同时每一国都有它的明显的语言文字、军备、生活方式和风俗礼制”。大流士还进行过法典的编纂工作,制定了全国统一的法典,《贝希斯敦铭文》(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的石刻,以古波斯文、新埃兰文和巴比伦文三种文字写就)中多次提到“国王的法律”
——摘编自亓佩成《去代西亚文明》等
材料二
秦始皇废诸侯,立郡县,郡下设县,郡守与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县以下设乡、里和亭。秦朝还将人民改称为“黔首”。在政治空前统一的情况下,始皇帝启动了致力于“书同文”的文字整合提升工程,将书体各异的文字校正、规范为小篆,并推出规范文本,颁行全国,同时废除其他异体字。秦统一后,还以商鞅变法以来的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明法度,定律令”,缘法而治,朝延希望用律法统一人们的思想,使“万民皆知所避就”。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大流士一世与秦始皇在巩固疆域辽阔的大帝国方面的异同。(8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世界大帝国建立和固的同意义。(6分)
19.读材料成下列。(12 分)
材料
中国城市经济改革发端于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原来由企业包揽的各种福利制度,如今成为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负与羁绊。在医疗保障方面,国家财政和企业负担职工医疗费用的比重过高,阻滞了国家经济和企业的发展,政府不得不减少支出规模。那些国有、集体企业之外的人员无法按照就业、福利、保障三位一体的模式享受到职工医疗保障制度。1985 年4 月,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提出:关于发展全民所有制卫生机构的方针问题;关于扩大全民所有制卫生机构的自主权问题;积极发展集体卫生机构;支持个体开业行医;关于在职人员应聘和业余服务问题;改革收费制度。
——摘编自宋学勤《辉煌 40 年一中国改革开放成就丛书》
(1)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 80年代中国开展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主要目的(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20 世纪 80年代中国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历史作用(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一
“非物质遗产”这一概念是由日语翻译成英语的,它来自 1950 年日本的一次立法活动。日语中的“文化财”概念接近于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化遗产”。1949 年1月 22 日,奈良法隆寺金堂壁的大火成为 1950 年日本颁布《文化财保护法》的直接导因。后来日本也将每年的1 月22 日定为“文化财保护日”。这部法律不仅针对有形文化财,同时提出要保护无形文化财,并为保护“重要无形文化财的持有者”建立了“人间(人类)国宝认证制度”。韩国在 1964年借鉴并采纳了这一举措。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借鉴日本和韩国的实践经验,于 1993 年创建了“人类活财富”(Living Human Treasures)体系,要求各会员国建立本国的“人类活财富”体系,开展扶助民间传承人的活动,并多次组织各成员国举办“人类活财富”培训班。我国提出了本土化的概念——“代表性传承人”,并于 2007 年6 月认定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计 226 名。
材料二
20世纪末 21世纪初,UNESCO 部分官员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观点。
表5
观点 提出者
通过世代相传和复兴非物质遗产来保持其活力,就势必要求优先考虑在这类遗产的文化生态中承认和激励所属的社区、群体和传承人参与到保护的实践过程中来……确保相关社区的文化遗产薪火相传 时任 UNESCO 非物质遗产处处长爱川纪子
真正需要保护的是社会过程,而不是已经被制造出来的物品……但是西方的模式将所有的东西都转化为物品,如“知识”“生活形式”或“商业” 时任 UNESCO 文化部国际标准司司长林德尔·普罗特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巴莫曲布嫫《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概念到实践》
材料涉及个人、社区、国家、国际组织等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当事方,围绕其中任意一个或多个当事方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提出一个具体的观点,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阐述合理)
高三历史考试卷参考答案
1.C 2.A 3.C 4D 5.D 6.A 7.D 8.B 9.B 10.A 11.C 12.B 13.A
14.D 15.C 16.A
17.(1)背景:人口保持较快增长;商品经济活跃;政府放松对社会的控制;冗官、冗兵现象的加剧;城市化水平提高。(6 分,答出三点即可)
(2)特点:对市场干涉力度较大;存在照顾租户的倾向;注重新旧政策的过渡。(4 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3)历史解释:《中华民国土地法》颁布时正值工农武装割据及国民党内新军阀混战的时期,此后又受到抗日战争影响,法律无法推向全国;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资产阶级、大地主的利益,不愿新法落地影响自身利益:1935 年以前,国内币制相对混乱,政府难以制定合理的“租金标准”,1936一1946 年,战争引起物价浮动,相关法令难以推行。(4 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8.(1)同:都确立了新的地方行政制度体系;都注重法制建设。(4 分)
异:波斯帝国地方自治性较强,秦朝地方管理模式高度统一;波斯帝国对域内不同文化较为宽容,秦朝推行了强硬的文化统一措施。(4 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意义:有利于国土开发和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制度创新;有利于促进区域间物质文化交流;有利于推动公共交通工程建设;有利于构建和传播民族自信。(6 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9.(1)主要目的:配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要求);克服传统职工医疗保障制度的缺陷;减少政府开支;激发社会活力,促进医疗卫生人才的合理流动。(6分,答出三点即可)
(2)历史作用: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完善了社会主义医疗保障制度(或提高了城市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促进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6 分,答出三点即可)
20.示例一
观点:现代国家建设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两面性。(2 分)
阐述:工业革命后,西方工业文明以席卷天下之势,将世界上大多数地区变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不仅给东方国家和地区带来深重的灾难,导致许多古老文明发展中断,甚至消亡,也将标准化、自动化为特征的现代生产方式和以民主和法治为特征的现代政治文明传播到东方国家和地区。现代生产方式的推广,大大改变了世界各地民众的生活方式,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传统仪式、节庆文化受到猛烈冲击,如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改农历为公历,城市化快速发展,传统节庆活动因脱离本来的时令、节气而受到冲击:传统宗教活动也因经济发展和世俗娱乐活动的丰富而走向衰落。二战后,随着民族自决意识深入人心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崛起,各国对保护本土文化,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日益重视,如韩国就借鉴日本的做法,运用现代国家的法治手段推动对本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8 分)
综上所述,现代国家的生产生活方式使部分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于濒危的状态,但在国家独立和发展过程中所营造的民族主义情感和法治环境,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世界文明多样性的保护。(2 分)
示例二
观点:各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凸显“以人为本”。(2 分)
阐述:略。(10 分)
示例三
观点:国际组织在各国非物质文化保护方面发挥间接协调作用。(2 分)
阐述:略。(10 分)
示例四
观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加强对社区生活环境的关注。(2 分)
阐述:略。(10 分)
(“示例”仅供参考,对其他观点的阐释言之有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