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阶段性学业水平考试检测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共计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面的出土文物从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上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居民( )
A.会农业种植 B.具有朴素审美观念
C.会制作陶器 D..开始饲养家禽家畜
2.台湾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在《万古江河》中指出:“周人小国寡民僻居西部,面对东部的广土众民,不能不设计一套统治机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制度”。这一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3.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孔子提倡“为政以德”,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强调“以法治国”。他们提出这些主张的共同目的是( )
A.解决社会问题 B.追求精神自由 C.推崇西周制度 D.支持兼并战争
4.张老师在他的一篇论文的关键词中出现了这样的字眼:诸侯争霸、商鞅变法、都江堰。据此判断,张老师论述的主题是( )
A.夏商周的更替 B.分封制的实施 C.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D.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5.湖北云梦出土《睡虎地秦墓竹简》中有一篇《封诊式》,记载了一个乡村里长发现麻风病疑似患者并向上报告的事例。通过此则材料可以了解秦代( )
A.休养生息的政策 B.基层管理的状况
C.法律制度的严酷 D.分封制度的推行
6.下图是西汉初年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分封制 B.屯田令 C.察举制 D.推恩令
7.以下示意图反映出
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C.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D.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8.《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由此可知
A.江南地区开始开发 B.南方经济发展迅速
C.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D.经济重心完全南移
9.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吕思勉《中国通史》讲到“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意在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民族交融加强 B.商业贸易繁荣
C.政治清明稳定 D.中外交流频繁
10.下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做的思维导图,由此可见他们学习的主要问题是( )
A.近代西方农业与手工业的进步 B.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
C.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变化 D.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扩展
11.从“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到“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再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丁),西方传承了一种文明特质。这一“特质”的内涵是
A.人文精神 B.契约精神 C.法律至上 D.分权制衡
12.下图是19世纪梵高的油画作品。见图溯源,马铃薯最早出现在欧洲是因为( )
《吃马铃薯的人》
A.亚历山大东征 B.阿拉伯帝国扩张 C.拿破仑对外战争 D.新航路的开辟
13.科学在近代社会发展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1687年牛顿的划时代科学巨著《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出版。这意味着( )
A.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B.生物学领域出现伟大革命
C.数学领域出现了重大变革 D.人类观察微观世界的进步
14.导致下列图片中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变化的最重要的技术支撑是( )
工场 工厂
A.凯伊发明了飞梭 B.珍妮纺纱机的应用 C.火车机车的发明 D.瓦特蒸汽机的发明
15.下图所示历史现象可以用来研究(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D.西欧走上联合自强道路
16.日本学者认为:1917年至1920年,是列宁理论活动中“荒废的时代”,称1920年11月之后是列宁的“最后三年”,在这一时期,列宁的理论活动精彩地复活了。作者所说的“复活”是指( )
A.打败国内外敌对势力干涉 B.开始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
C.新经济政策的提出和实践 D.实施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
17.杰出人物往往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关于下列历史人物的活动表述正确的是( )
A.都带有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B.都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国家民主
C.都采取了武装起义斗争方式 D.掀起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18.下表中一系列事件的发生标志着( )
时间 事件
1941年12月7日 日本对美国和英国同时宣战
1941年12月8日 美国和英国向日本宣战
1941年12月9日 中国对日本、德国、意大利同时宣战
1941年12月11日 德国和意大利对美国宣战
美国同时对德国和意大利宣战
A.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B.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C.第二次世界大战出现转折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已正式形成
19.观察下图,选出对这一历史现象解读正确的一项( )
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示意图
A.实质是美苏冷战对峙的产物 B.埋下了德国复仇情绪的隐患
C.标志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D.是帝国主义瓜分会议的结果
20.下面的时间轴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是( )
A.政治多极化 B.社会信息化 C.经济全球化 D.文化多样化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三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货币变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情况,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汉初,一些贵族官僚、富商大贾操纵造币之权,威胁中央。郡国诸侯王操持铸币权,势力膨胀,成为吴楚七国之乱的经济基础。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铸钱,把全国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成立专门铸币机构,铸造□□□,成为当时唯一合法的货币。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1)指出材料一中的图1反映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说明其历史意义。
(2)观察图2填充材料二处的□□□,依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统一铸造货币的原因,并结合所学说明其在经济领域还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理解或认识。
22.学习历史的智慧就是从看似纷乱的史事中找出蕴含的一般规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间 史事
14—17世纪 欧洲文艺复兴
1492年 哥伦布“发现”美洲
1688年 英国“光荣革命"
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
1775—1783年 美国独立战争
1789年 法国大革命爆发
1848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
1861年 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8年 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83年 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
1917年 俄国十月革命
(1)请分别写出英、美、法体现资产阶级要求的法律文献。
(2)选择上述史事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主题,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条理清楚)
23.人口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法、德、美四国的人口增长
——统编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下)
材料二:1913-1920年欧洲部分国家的总人口(单位:百万人)
国家 1913年 1920年
俄国 175.1 126.6
德国 66.9 42.8
奥匈帝国 52.1 —
法国 39.7 39.0
英国 45.6 44.4
——摘编自【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人口进入了有史以来的第三次加快增长时期。1950-1975年,世界人口增长了15亿,其中12亿在发展中国家。这与发展中国家新独立后政治、经济、社会条件的改善医疗水平的提高有关。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口增幅最大的国家及原因。
(2)请你从材料二中提取一项历史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依据材料三,概括1950-1975年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人口变化的因素。
答案与解析
1.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原始居民图案中有猪、鸟和舞蹈等体现出朴素审美观念,B项正确;材料中属于手工业,排除A和D项;材料是强调陶器的艺术美,不是说陶器本身,排除C项。故选B项。
2.C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王朝,为了控制东部的广袤土地和众多民众,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C项正确;西周不再实行禅让制,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不是世袭制,排除B项;秦朝开始实行郡县制,排除D项。故选C项。
3.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老子、孔子、墨子、韩非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长期动荡不安是他们的社会背景。题干中“无为而治”“兼爱”“非攻”强调顺应自然,减少战争;“为政以德”“以法治国”强调治国理政的理念;诸子百家提出这些主张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A项正确;“为政以德”“以法治国”强调治国理政的理念,并不是追求精神自由,排除B项;韩非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不可能推崇西周制度,排除C项;墨家并不是支持兼并战争的,排除D项。故选A项。
4.C
【详解】根据论文关键词“诸侯争霸、商鞅变法、都江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不断;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都江堰水利系统建成之后,成都平原在短期内便跃升为秦的重要粮仓,使巴蜀真正变成了秦地大物博、经济富饶的战略大后方,从实力上改变了过去秦、楚、齐三强长期并驾齐驱的局面。所以材料探究的主题是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C项正确;夏商周的更替与材料关键信息不符,排除A项;分封制的实施是在西周时期,排除B项;中央集权制的确立是在秦统一六国之后,排除D项。故选C项。
5.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出土竹简为秦朝时期,而材料描述的是地方乡村里长发现麻风病向上汇报的事情,这反映的是秦朝地方基层管理制度,B项正确;西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排除A项;材料题干没有涉及法律问题,排除C项;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排除D项。故选B项。
6.D
【详解】据表格可知,反映了西汉初期,中央面临的问题是封国权力过大,威胁朝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了让自己的嫡长子继承王位以外,可将封地再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国,侯国归所在的郡管辖。这一措施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D项正确;秦始皇时期就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排除A项;建安元年曹操下屯田令,排除B项;汉武帝时期确立察举制,排除C项。故选D项。
7.D
【详解】分析图片可知,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它主要控制北方地区;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它主要控制西南地区。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主要控制东南地区。266年,司马炎(晋武帝)建立西晋,都城洛阳。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所以示意图反映出统一趋势不断加强,D符合题意;ABC项概括不全面,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统一的相关史实。
8.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北民南迁,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三国时南方经济已得到开发,排除A项;题干料未体现南方的经济已经超过北方,排除C项;经济重心完全南移是在两宋完成的,排除D项。故选B项。
9.A
【详解】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吕思勉《中国通史》讲到“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意在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加强,致使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即“五胡”到隋唐时期已经汉化,与汉族无异。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0.C
【详解】根据图片中的信息,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包括农业和手工业,最终是生产组织形式的资本主义化,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最终是西欧新的阶级力量可知,图片反映的了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变化,C项正确;题意中不仅有近代西欧农业和手工业的变迁,还有近代西欧社会阶层的变化,近代西方农业与手工业的进步表达太过片面,排除A项;题意中没有反映出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排除B项;题意中未体现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扩展,排除D项。故选C项。
11.A
【详解】根据材料“认识你自己”,到“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可以看出都是强调人的价值,蕴含着人文主义精神,“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强调的是人的个性,蕴含的也是人文主义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都是西方人文精神起源阶段的西方先哲,但丁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故这种文明特质的内涵是人文主义,A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出契约精神,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法律,排除C项;分权制衡的原则在材料也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12.D
【详解】梵高是19世纪中期的荷兰画家,马铃薯原产自美洲,梵高要以马铃薯为素材就必须是欧洲与美洲建立联系之后,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相互交流,D项正确;亚历山大东征最远到达印度,没有到达美洲,排除A项;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完成时,欧洲还未同美洲建立联系,排除B项;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主要发生在欧洲和非洲,未涉及美洲,排除C项。故选D项。
13.A
【详解】1687年牛顿的划时代科学巨著《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出版,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根据题意,A项正确;生物学领域、数学领域和微观世界,BCD都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14.D
【详解】根据图片可知,图一工场主要以人力为主,图二的工厂则是以机器提供动力为主,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代替了人力,D项正确;凯伊发明了飞梭只提高了了织布的效率,并未使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变化,排除A项;同理珍妮纺纱机的应用,只提高了了纺织业的效率,并未使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变化,排除B项;火车机车的发明是建立在蒸汽机的基础之上的,现有蒸汽机才有火车机车,排除C项。故选D项。
15.B
【详解】根据图片信息可知,1890年俄国、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的海军人数相差不大,1914年俄国、法国、德国、的海军人数大大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俄、法、德、意、奥都是一战的参战国,因此可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B项正确;根据海军人数无法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排除A项;海军人数不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排除C项;根据图表信息无法得出西欧走上了联合自强道路,排除D项。故选B项。
16.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结合题目中的关键词1920年、列宁理论精彩复活可知,1921年3月,布尔什维克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由战时共产主义过渡到新经济政策的决议。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代替征收,允许农民自由出卖余粮,允许私商自由贸易、并且将一部分小工厂还给私人,还准备把一些企业租给外国资本家。新经济政策使苏维埃国家的经济顺利恢复起来,C项正确;苏俄在1918-1920年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目的是打败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干涉,排除A项;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从1926年开始,到30年代末基本完成,指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过程,时间不符,排除B项;农业集体化是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为宣导共产主义于1930年1月5日所推行的政策,1934年苏联政府宣布农业集体化基本实现,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7.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甘地领导了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札格鲁尔是埃及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卡德纳斯是墨西哥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他们的运动掀起了亚非拉三洲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D项正确;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印度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不属于无产阶级革命性质,排除A项;甘地领导力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卡德纳斯的墨西哥民族解放运动都未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民主,排除B项;甘地领导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采取的是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排除C项。故选D项。
18.B
【详解】根据材料“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8日,美国和英国对日本宣战。”可知,这一事件是珍珠港事件。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军队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虎!虎!虎!”是日军偷袭成功的信号,日本偷袭珍珠港,揭开太平洋战争序幕。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紧随其后,对日宣战的有中国、英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B项正确; 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排除A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排除C项;1942年,苏中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了共同宣言《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
19.A
【详解】题干的图片左边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右边是西柏林和东柏林,结合所学知识,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后,柏林也一分为二,从此,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可以得出,题干中图片的实质是美苏冷战对峙的产物;埋下了德国复仇情绪隐患的是一战后签订的《凡尔赛条约》,排除B项;1955年《华沙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排除C项;德国的分裂不是帝国主义瓜分会议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A项。
20.C
【详解】据材料可是涉及的历史事件有欧共体成立、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亚投行成立,这些历史事件均与经济全球化有关,C项正确;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格局为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材料涉及内容与政治多极化无关,排除A项;社会信息化,是指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文化多样化指的是世界文化是多元的,排除D项。故选C项。
21.(1)事件:秦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钱;意义: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2)图2:五铢钱;原因:官僚、富商和诸侯国操纵铸币权,威胁中央;措施:盐铁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意义: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为巩固大一统国家奠定了经济基础。
(3)货币统一是国家统一的重要特征;经济状况关系国家政治存亡;货币变革反映国家政治经济情况;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等
【详解】(1)事件:图1所示将七种不同的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半两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反映的历史事件是秦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货币混乱不利于各地经济交流,秦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钱的意义是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2)方框处填写:根据图2可看出图2的货币上刻有“五铢”二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可以得出材料二处的□□□处应该填写“五铢钱”。
原因:根据材料二中的“汉初,一些贵族官僚、富商大贾操纵造币之权,威胁中央。郡国诸侯王操持铸币权,势力膨胀,成为吴楚七国之乱的经济基础”,可以得出,汉武帝统一铸造货币的原因是官僚、富商和诸侯国操纵铸币权,威胁中央。
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经济领域的措施还有: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影响:这些措施,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3)理解或认识:根据材料一中秦始皇统一货币促进了各地经济的交流与发展,材料二中汉武帝统一铸币,把铸币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社会稳定 ,可以得到的认识是货币统一是国家统一的重要特征;经济状况关系国家政治存亡;货币变革反映国家政治经济情况;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等。
22.(1)《权利法案》、《独立宣言》或1787年宪法、《拿破仑法典》或《人权宣言》。
(2)示例一:
主题:思想解放与政治变革共同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选择的史事:欧洲文艺复兴、哥伦布发现美洲、英国光荣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论述:14世纪中叶,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欧洲掀起了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1492年,以哥伦布发现美洲为代表的新航路的开辟,便利了欧洲的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1688年的光荣革命后,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综上所述,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思想解放、政治变革共同作用的结果。
示例二:
主题: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科学理论指导
选择的史事:工业革命、《共产党宣言》发表、俄国十月革命等。
论述: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但也引起贫富差距的拉大,从而引发了工人运动的兴起,他们迫切需要革命理论的指导;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了纲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极大地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在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时代,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其他主题如:革命与改革是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主要方式(或国情不同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方式不同)、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过程、论19世纪的两大潮流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等等。
【详解】(1)法律文献:根据所学知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通过“光荣革命"最终通过了《权利法案》;
根据所学知识,美国资产阶级革命通过“独立战争”最终通过了《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
根据所学知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通过资产阶级要求的《人权宣言》。
(2)根据材料中的内容,可以将材料分成三大类思想、科技、改革,因此可从这三方面进行观点的提炼进行论述。
例如:主题:思想解放与政治变革共同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选择的史事:欧洲文艺复兴、哥伦布发现美洲、英国光荣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论述:14世纪中叶,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欧洲掀起了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1492年,以哥伦布发现美洲为代表的新航路的开辟,便利了欧洲的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1688年的光荣革命后,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综上所述,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思想解放、政治变革共同作用的结果。
例如:主题: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科学理论指导
选择的史事:工业革命、《共产党宣言》发表、俄国十月革命等。
论述: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但也引起贫富差距的拉大,从而引发了工人运动的兴起,他们迫切需要革命理论的指导;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了纲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极大地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在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时代,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23.(1)增幅最大的国家:美国;原因:工业革命;国家的统一;外来移民的迁入等.
(2)示例一:信息:欧洲主要国家人口下降。说明:一战造成欧洲大量人员伤亡。
示例二:信息:奥匈帝国在1920年没有人口统计数据。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解体。
(3)特点: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速度快于发达国家。原因:政治经济社会条件的改善;医疗水平的提高等。
(4)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战争影响、社会条件的改善、医疗水平的提高等。
【详解】(1)国家及原因: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人口增幅最大的国家是美国;其原因是工业革命;国家的统一;外来移民的迁入等。
(2)示例一:根据材料二得出信息,欧洲主要国家人口下降。如:俄国、德国等。说明:根据所学可知,1914年—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欧洲大量人员伤亡。示例二:根据材料二得出信息:奥匈帝国在1920年没有人口统计数据。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解体。
(3)特点:依据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人口进入了有史以来的第三次加快增长时期。1950-1975年,世界人口增长了15亿,其中12亿在发展中国家。这与发展中国家新独立后政治、经济、社会条件的改善医疗水平的提高有关。”并结合所学可知,1950-1975年世界人口增长中,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速度快于发达国家。原因:究其原因是政治经济社会条件的改善;医疗水平的提高等。
(4)因素: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影响人口变化的因素有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战争影响、社会条件的改善、医疗水平的提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