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古史传说中炎帝黄帝等首领的丰功伟业,反映了我国从人类起源到迈向文明的巨大飞跃,下列最能为这些传说的真实性提供间接证据的是
A.北京人牙齿化石
B.半坡聚落的遗址
C.老子的《道德经》
D.司马迁的《史记》
2.以下博物馆的名称来源于古代一项政治制度。这项制度是
名称 齐文化博物馆 晋国博物馆 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
省份 山东 山西 北京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3.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主张统治者应( )
A.爱惜民力,体察民意 B.“兼爱”“非攻”
C.“无为而治”顺应自然 D.以法治国
4.有学者认为,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虽有曲折,历史大势终归是要回到统一国家的正轨上来。他意在说明( )
A.王室衰微的表现 B.商靹变法的背景 C.秦灭六国的过程 D.秦朝统一的意义
5.入选“2019年十大考古发现”的新疆奇合万城子遗址,是目前新疆地区唯一经考古发掘的文化特征鲜明的汉代城址,也是迄今新疆发掘面积最大的一处汉代军事要塞。这一遗址的挖掘有助于深入研究两汉时期中原王朝对哪一地区的管辖( )
A.西域 B.西藏 C.台湾 D.青海
6.洛阳的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其风格与此前的云冈石窟有了明显的不同,佛像的面容、服饰更接近汉族的特点。造成这种不同风格的原因是( )
A.工匠的雕刻手法不同 B.民族交融的影响
C.两地的自然环境不同 D.民族隔阂的消除
7.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冲破我国东西水系自然地理的限制,解决了开辟水源和改造地形等难题;其卓越功能的实现,展示了我国土地测量和水利水运等科技成就和创新能力。这体现了( )
A.中国江南地区的开发 B.国家运输工具的改进
C.人民计算能力的提高 D.劳动人民的高超智慧
8.我国自古以来形成了一整套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下表反映了我国古代国家治理的趋势是( )
时期 措施
隋唐 创立并完善科举制度、三省六部制
宋朝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元朝 实行行省制度
明朝 废丞相,权分六部,设锦衣卫
清朝 前期设军机处
A.地方监察制度的加强 B.选官制度的创立与完善
C.专制集权的不断强化 D.经济文化的繁荣
9.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下面说法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增开通商口岸深入内陆
C.攻占北京烧圆明园 D.列强割占中国大量领土
10.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载;“他们于1855年4月第三次攻取武汉,并席卷湖北和江西,将曾国藩困在江西境内。……整个长江流域都落入了革命军之手,命运真是太照顾他们了。但就在他们胜利的巅峰,沉重的打击从其内部出现,革命运动被削弱到无可复元的地步”。这场运动
A.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B.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D.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11.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给予国民财产占有和人身安全的自由权利,解除之前强加给民族工业的各种限制;设立实业部,并通电各省都督设立实业公司。这些举措
A.改善了近代经济的发展环境 B.消除了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C.奠定了国家统一的物质基础 D.推动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12.20世纪初,在反对袁世凯尊孔复古的活动中,兴起了一场旨在通过“塑造新国民”进行文化救亡的运动。该运动是( )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护法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3.“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关于康有为的这句话,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B.是对戊戌变法的评价
C.是对五四运动的评价 D.是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14.按照一般的军事教育程序,初级军官教育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但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后将学制大大缩短,学生入学后只接受一个月的入伍教育和六个月的正式教育。这反映了当时( )
A.国民革命蓬勃发展 B.三民主义广泛传播
C.军队素质大幅提升 D.国共合作方式创新
15.1954年春,广州郊区农村以22个常年互助组、5个临时互助组为基础,并吸收了一批单干农民,建成了11个农业生产合作社。这反映了( )
A.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 B.企业公私合营的开展
C.杂交水稻技术的推广 D.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6.下图中,右边人物感言:“现在,就是我们两国人民只争朝夕的时候了。”他表达了中美( )
A.挚友重逢的心情 B.荣辱与共的决心 C.邦交正常化的愿景 D.正式建交的喜悦
17.一位学者说:1980年中国打开了第一扇窗,开启了融入世界的进程,最鲜明的特点是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材料描述的是我国( )
A.农村生产力的解放 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C.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18.20世纪70年代,体现出中国科研人员传承创新、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是( )
A.钱学森组织研制人造卫星 B.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C.焦裕禄治理河南省兰考县 D.屠呦呦领导团队发现青蒿素
19.从“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到“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再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丁),西方传承了一种文明特质。这一“特质”的内涵是
A.人文精神 B.契约精神 C.法律至上 D.分权制衡
20.“葡萄牙和西班牙在里斯本郊外的这个小镇签署条约:在地球上划一条线,然后像切西瓜一样把地球一分两半。葡萄牙拿走了东方,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大国崛起·海洋时代》)从全球史观角度看,这一事件的进步意义在于
A.资本原始积累速度加快 B.使世界走向整体化
C.西欧列强开始殖民扩张 D.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21.以下大事年表的名称应是( )
时间 1640年 1688年 1787年 1789年 1804年
事件 英国议会重新召开 英国发生“光荣革命” 美国宪法制定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拿破仑法典》颁布
A.封建时代的欧美国家 B.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
C.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D.民主共和制的初步发展
22.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许多西方学者纷纷表示,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即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A.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B.肯定阶级斗争推动历史进步
C.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D.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
23.19世纪,印度掀起了反英大起义,拉丁美洲拉开了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斗争序幕。如果为它们确定一个主题的话,应该是
A.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 B.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革命
C.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的斗争 D.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24.1917年11月7日,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下列关于苏联 (俄) 社会主义建设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B.在列宁的领导下,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C.为了加速工业化建设,斯大林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D.1937年,苏联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25.下图为刊载于法国《世界报》的一幅政治漫画,反映了某一时期欧洲与美国关系的变化。该漫画反映出

A.欧盟取代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 B.美国与欧盟之间的同盟关系破裂
C.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不可避免 D.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日益加强
二、综合题
26.唐宋时期中国诗词发展到达高峰,唐诗宋词也是研究唐宋历史的重要史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唐]杜甫《忆昔》
成都好,蚕市趁遨游。夜放笙歌喧紫陌,春邀灯火上红楼,车马溢瀛洲。人散后,茧馆喜绸缪。柳叶已饶烟黛细,桑条何似玉纤柔,立马看风流。
——[宋]仲殊《望江南》
材料二:到宋代,由于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市生活的更加繁荣,为可以歌唱的词的普遍发展提供了条件,词在宋代文坛上遂占统治地位,与唐诗前后相互辉映。唐宋时期中国诗文发展到达高峰。
——摘编自《讲谈社·中国的历史》
材料三:(唐代诗人总计2712人)(宋代词人总计9215人)

(1)从材料一中任选一首诗,说明其描述的社会景象。并说明这些诗词对研究当时社会的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时期诗词高度发展的主要原因。
(3)比较材料三中的两幅地图,指出唐宋诗人(词人)分布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起这一变化的经济原因。
三、简答题
27.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领导人民艰苦探索,为实现民族解放和民主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下表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的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
1921年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4-1927年 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北伐战争
1927年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军到达井冈山
1929年 古田会议
1935年 遵义会议
1936年 东北抗日联军建立;长征胜利
1937年 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
1940年 百团大战
1945年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抗日战争胜利
1947年 土地改革;挺进大别山
1948-1949年 渡江战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的《中国近代通史》根据材料,指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革命武装力量进行斗争的历史事件。
四、综合题
28.国际贸易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
年份 贸易指数(以1913年为100) 贸易总额(单位:10亿法郎)
1870年 24 45.5
1880年 36 68.8
1890年 49 94.2
1900年 68 118.2
1910年 85 162.4
1913年 100 192.4
材料二:1929年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大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率,导致出现了各种货币集团和经济集团。——摘编自[美]迈克·亚达斯《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1932年的工业生产与1929年相比,美国下降了46%,德国下降了47%,国际贸易总额减少了65%以上……国际贸易体系在各区域贸易集团圈和各国关税壁垒的作用下,处于割裂与封闭状态。
——摘编自金卫星《1929-1933年大萧条与伦敦世界经济会议》
材料三: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全组织和世界银行三足鼎立,成为协调当今世界经济的支柱。世界贸易组织135个成员之间的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90%。我国与世界贸易组织或员之间的贸易额同样也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90%……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条件是贸易的自由化。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国际贸易组织,长期以来致力于推动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推动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一一叶柏林《如何应对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国际贸易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反映出国际贸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综合以上材料,请你谈谈对国际贸易的认识。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题目强调的“古史传说中炎帝、黄帝等英雄的丰功伟业。反映了我国从人类起源到迈向文明的巨大飞跃”指的是农耕文明的出现。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故B符合题意。北京人是原始人群时期,老子是春秋时期,司马迁是西汉的,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2.A
【详解】根据表格中的“齐、晋、燕”,可知与西周的分封制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初年,周王为了巩固政治形势,巩固疆土,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确立分封制。选项A符合题意;BCD项制度与表格内容无关,排除。故选择A。
3.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核心思想是仁,主张提倡“为政以德”,认为统治者应爱惜民力,体察民意,A项正确;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排除B项;老子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排除C项;韩非主张以法治国,排除D项。故选A项。
4.D
【详解】根据材料“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并所学知识可知,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为诸侯国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D项正确;王室衰微的表现是春秋时期,排除A项;商靹变法的背景是战国时期,排除B项;秦灭六国的过程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5.A
【详解】据“目前新疆地区唯一经考古发掘的文化特征鲜明的汉代城址”可知,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王朝加强了与西域的联系,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加强了对西域(今新疆地区)的管辖。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考察新疆汉代城址,有利于深入研究两汉王朝对西域的管辖,A项正确;西藏、台湾、青海均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6.B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时期实行了一系列汉化改革措施,影响到了石窟的变化,故B符合题意;工匠的雕刻手法不同无从考证,故A不符合题意;两地的自然环境不同与石窟风格的变化没有直接联系,故C不符合题意;民族隔阂的消除,与题干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7.D
【详解】从“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冲破我国东西水系自然地理的限制,解决了开辟水源和改造地形等难题”“展示了我国土地测量和水利水运等科技成就和创新能力”可知,隋朝大运河的开凿,解决了我国开辟水源和改造地形等难题,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智慧,D项正确;大运河纵贯中国南北,且题干中并没有相关内容能表明中国江南地区的开发,排除A项;题干材料并没有对国家的运输工具进行叙述,无法体现国家运输工具的改进,排除B项;大运河的开凿,体现的是劳动人民的高超智慧,而不是人民计算能力的提高,排除C项。故选D项。
8.C
【详解】依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隋唐时实行三省六部制,加强了皇帝的权力;宋朝为了强化皇权,分化事权,削弱相权;元朝时,实行行省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明太祖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提升六部职权,并直接向皇帝负责。清朝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其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皇帝的旨意,军国大事全由皇帝裁决,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达到顶峰。综上所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国家治理的趋势是专制集权的不断强化,C项正确;隋唐至明清监察制度不断强化,但与君权加强不符,排除A项;表格中只有“创立并完善科举制度”反映了选官制度的创立与完善,排除B项;隋唐、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繁荣,但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9.C
【详解】根据材料“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可知,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入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为了掩人耳目,又放火焚烧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C项正确;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不能说明材料中“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排除A项;增开通商口岸深入内陆加深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范围,但不能说明材料中“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排除B项;列强割占中国大量领土,使我国丧失了大量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加深,但不能说明材料中“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排除D项。故选C项。
10.C
【详解】根据材料“1855年4月第三次攻取武汉”“席卷湖北和江西”“将曾国藩困在江西境内”可知,“革命军”指的是太平军。太平天国运动建立了天京政权,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故C符合题意;A项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的是辛亥革命;B项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的是北伐战争;D项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是向井冈山进军;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1.A
【详解】材料反映南京临时政府采取放宽对民族工业的各种限制、设立实业部等措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社会环境,A项正确;B项表述太绝对,错误,排除;辛亥革命后,成立中华民国,国家统一,排除C项;甲午战后,实业救国思潮已经兴起,排除D项。故选A项。
12.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针对袁世凯掀起的尊孔复古逆流,资产阶级激进派在1915年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来改造国人思想以救亡图存,D项正确;二次革命由宋教仁案引起,排除A项;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复辟帝制,排除B项;护法运动维护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排除C项。故选D项。
13.C
【详解】据题干“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和所学知识可知,“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指的是1919年,“自学生此举始耳”指的是1919年由爱国学生发起的五四运动。所以,康有为的这句话评价的是“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C项正确;洋务运动的时间是19世纪60-90年代,且发起该运动的是不是学生,排除A项;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且戊戌变法运动是失败的,排除B项;“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说明康有为强调的是五四运动的意义,而不是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排除D项。故选C项。
14.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革命运动时期,创立黄埔军校主要是为革命培养军事人才,随着革命形势不断的发展,需要的军事人才越来越多,所以黄埔军校的学制大大缩短,这是革命形势发展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信息和三民主义广泛传播无关,排除B项;军队素质是否提升与题意主旨无关,排除C项;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党内合作方式,这一方式并没有影响到黄埔军校的学制,排除D项。故选A项。
15.A
【详解】根据“1954年春,广州郊区农村以22个常年互助组、5个临时互助组为基础,并吸收了一批单干农民,建成了11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可得出互助组的推行主要是为了进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需要,A项正确;公私合营针对的是工商业的改造,排除B项;杂交水稻1973年才出现,排除C项;对外开放是在1978年后,排除D项。故选A项。
16.C
【详解】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尼克松表达了邦交正常化的愿景,C项正确;挚友重逢的心情与史实不不符,排除A项;荣辱与共的决心与题不符,排除B项;中美正式建交是在1979年,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7.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大门,而后逐渐发展为沿海经济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最后纵深发展到沿边、沿江、省会城市等,材料体现了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对外开放历程而未涉及农村经济发展情况,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对外开放历程,而非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排除C项;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8.D
【详解】屠呦呦领导团队发现青蒿素,有效治疗疟疾,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突出贡献,D项正确;钱学森组织研制人造卫星不属于人类健康方面的,排除A项;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有利于解决温饱问题,排除B项;焦裕禄治理河南省兰考县有利于促进兰考县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19.A
【详解】根据材料“认识你自己”,到“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可以看出都是强调人的价值,蕴含着人文主义精神,“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强调的是人的个性,蕴含的也是人文主义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都是西方人文精神起源阶段的西方先哲,但丁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故这种文明特质的内涵是人文主义,A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出契约精神,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法律,排除C项;分权制衡的原则在材料也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20.B
【详解】依据材料“葡萄牙拿走了东方,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可知,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扩张,但是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来看,新航路开辟是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选项B符合题意;ACD项都是从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产生的影响,与题意不符。故选B。
21.C
【详解】根据题干大事年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40年,英国议会重新召开,1688年,英国爆发了“光荣革命”,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制约,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1804年,拿破仑主持制定的《拿破仑法典》颁布实施,这部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法典》的颁布,体现的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C项正确;“光荣革命”、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法典》的颁布,均不是发生在封建时代,排除A项;英国“光荣革命”后,君主立宪制逐渐在英国形成,但1787年美国宪法、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法典》,都没有确立君主立宪制,排除B项;英国“光荣革命”后,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而不是民主共和制,排除D项。故选C项。
22.C
【详解】“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表明马克思主义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故C符合题意;ABD材料未体现,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23.D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19世纪,印度反英大起义是为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拉美独立运动是为了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两者都反映了殖民地人民的抗争,反映了亚非拉争取民族独立的民族解放运动,D正确;ABC与印度反英大起义、拉美独立运动不符,排除。故选D。
24.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21年的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了苏俄的国民经济稳步发展,A项正确;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领导人是斯大林,排除B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C项表述错误,排除C项;苏联宣告建成社会主义制度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排除D项。故选A项。
25.D
【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这反映的是此时期欧洲与美国在经济领域的对抗关系。欧盟是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这一对抗恰恰体现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正确;目前美国仍然是唯一的超级大国,A错误;当今北约框架下的美欧跨大西洋联盟关系趋于松散化和竞争性的一面凸显,同盟关系进一步恶化,但尚未破裂;B错误;C表述过于绝对,C错误。综上故选D。
26.(1)景象:《忆昔》描写了唐朝"开元盛世"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的景象;《望江南》描绘了宋代商业的繁荣景象,商业突破了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出现了繁荣的商业街。(任选一首诗即可)价值:诗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状,也反映了作者的观点;但它属于文学作品,不能作为研究历史的直接证据。
(2)原因:科举制度重视考诗赋;城市生活的繁荣;商品经济的发展;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提供了传播条件。
(3)变化:唐代诗人主要集中分布于北方,宋代词人主要集中分布在南方。经济原因:经济重心南移。
【详解】(1)景象:本题可以任选其中一首诗作答,说明其描述的社会景象即可,如:《忆昔》描写了唐朝“开元盛世”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的景象;或《望江南》描绘了宋代商业的繁荣景象,商业突破了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出现了繁荣的商业街。
价值:根据所学可知,诗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状,也反映了作者的观点;但它属于文学作品,不能作为研究历史的直接证据。
(2)根据材料二“唐太宗提高了进士科的地位,进士科主要考经史和时务策,后改以诗赋为主,较能体现应试者的文采学识……到宋代,由于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市生活更加繁荣,为可以歌唱的词的普遍发展提供了条件”结合所学可知,唐宋时期诗词高度发展的主要原因有科举制度重视考诗赋;城市生活的繁荣;商品经济的发展;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提供了传播条件。
(3)变化:比较材料三中的两幅地图可知,唐代诗人主要集中分布于北方,宋代词人主要集中分布在南方。
经济原因:根据所学可知,从唐朝中期开始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经济重心推动了南方教育文化的发展,文化中心南移,故图二中的词人分布集中于南方。
27.1927年,南昌起义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起义。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28.(1)现象: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各地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原因:19世纪未,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经济获得了迅速的发展,这为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的增强提供了推动力。为了获取资本输出的场所,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经济交流和世界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主要原因: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变化:建立了规范化、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贸易自由化、全球化趋势加强。
(3)国际贸易推动经济发展,促进了国际交流,各国应积极顺应全球化的潮流,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积极参与国际贸易的发展等。
【详解】(1)根据材料“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可知,表格中的数据反映了世界贸易指数的不断增长、世界贸易总额的不断增长、世界经济的不断增长、世界经济联系的不断加强等内容。根据材料“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的变化等方面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如:19世纪未,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经济获得了迅速的发展,这为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的增强提供了推动力。为了获取资本输出的场所,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经济交流和世界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根据材料二可知,材料二中国际贸易出现问题是各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在贸易、关税、汇率等方面出现严重争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该问题的原因是经济大危机的影响。根据材料三“……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条件是贸易的自由化。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国际贸易组织,长期以来致力于推动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推动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可知,材料三反映的是建立了规范化、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贸易自由化、全球化趋势加强。
(3)开放性设问,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国际贸易谈认识,言之成理即可。如:我对国际贸易的认识是国际贸易推动经济发展,促进了国际交流,各国应积极顺应全球化的潮流,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积极参与国际贸易的发展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