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12月适应性练习
八年级历史
第I卷(选择题66分)
本卷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6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得出此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 )
A.中国自然经济的状态被打破
B.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2.“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不计个人得失,上书皇帝,严禁鸦片,在虎门海滩销毁110多万千克鸦片。“他”是( )
A.林则徐 B.关天培
C.左宗棠 D.邓世昌
3.1842年,英国《伦敦新闻画报》载,条约“确定了千百万的赔款……永久割让给我们一座岛屿”。画报中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黄埔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4.“英国公使额尔金和英军司令格兰特深知圆明园在咸丰帝心中的地位,它不仅是清朝皇帝经常居住的行宫,也是皇帝向全国发号施令的政治中枢,将其焚毁可以对清廷产生强烈的震慑作用。”作者认为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目的是( )
A.显示其军事力量的强大 B.对民众抵抗的报复
C.掩盖抢夺文物后的罪恶 D.对清王朝施加压力
5.图1为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坐标示意图。其中③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图1
A.金田起义 B.北伐西征
C.天京事变 D.天京陷落
6.齐世荣在评价太平天国中写到:“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他的依据是( )
A.组织了强大的武装 B.其规模和延续时间均属空前
C.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质 D.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7.“定远号”铁甲舰(图2)是清政府委托德国船厂制造的7000吨级的铁甲舰,它不但是北洋水师的主力,服役时更是当时远东最大型的军舰。这可以印证清政府( )
图2
A.已实现军事自强 B.加强了海防建设
C.成立了海军衙门 D.建立了台湾行省
8.“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这首诗颂扬了一位为收复新疆做出贡献的清朝将领。他是( )
A.左宗棠 B.李鸿章
C.曾国藩 D.左宝贵
9.《人民日报》曾评价:在某战役中,冯子材以近70岁高龄挺身而出,置个人安危于不顾,驰赴沙场,精忠报国,其展现出的民族气节与爱国主义精神令人称颂。该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中日甲午战争
C.中法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在黄海海战中邓世昌对官兵说:“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这表达了邓世昌( )
A.解决国弱民贫的探索精神 B.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气概
C.抗击外敌侵略的爱国精神 D.甘为变法献身的英雄气概
11.图3《时局图》反映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情景,这种局面出现于( )
图3
A.鸦片战争后 B.太平天国运动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12.在瓜分中国狂潮中没有占到便宜,于是提出了“门户开放”、“均等贸易机会”的国家是( )
A.德国 B.法国
C.英国 D.美国
13.陈旭麓说:“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由1300多名举人发起的“公车上书”的历史背景是( )
A.鸦片战争的炮声
B.太平天国的成立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马关条约》的签订
14.表1是“义和团基本信息归纳表”。据此可知,义和团运动( )
表1
宣传文告 “保护中原,驱逐洋寇”“上能保国,下能安民”
斗争目标 “扶清灭洋”
斗争方法 焚毁教堂,仇杀教民
A.反帝色彩浓厚 B.斗争方式多样
C.地域分布广泛 D.群众基础深厚
15.《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中这样写道:“这中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下列最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 )
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B.拆毁大沽炮台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反帝
16.构建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图4是某同学编制的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图4
A.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过程
C.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中国闭关锁国的发展历程
17.张海鹏教授在其著作中写道:“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一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发展轨迹见下图。图5中B段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图5
A.农民起义的发生 B.中华民国的建立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 D.北洋军阀的统治
18.图片是凝固的历史。图6所示内容印证了( )
图6
A.鸦片战争的开展 B.武昌起义的爆发
C.八国联军的进军 D.国民革命的开始
19.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文中“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是指( )
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B.建立了中华民国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20.孙中山曾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对这段话中的“忠”,下列理解中最准确的是( )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B.要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C.强调了国家民族意识 D.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21.图7是一张北京清华大学研究生的毕业证书,落款日期是中华民国十五年。这张毕业证应当颁发于( )
图7
A.1926年 B.1927年 C.1928年 D.1929年
22.“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 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恭吾民。”材料中“一人冠冕”指的是( )
A.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B.袁世凯复辟帝制
C.袁世凯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袁世凯接受日本“二十一条”
23.“据统计,1912年至1919年间,全国范围内共发生大小兵变三十余次,遍及甘肃、山西、江苏等十七个省区。”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护国战争 B.军阀纷争
C.列强侵略 D.农民战争
24.1915年,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为此他们开始追求(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三民主义 D.民主科学
25.“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站在院中唱歌。”这是溥仪在1923年写的新诗,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受益于( )
A.护法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一二·九运动 D.华北自治运动
26.表2中刊登的广告是《新青年》的广告内容(部分),这有助于( )
表2
书籍广告 《共产党宣言》《列宁全书》等
报刊广告 《共产党》月刊、《向导》等
A.社会习俗的革新 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实业救国的兴起 D.共和政体的产生
27.“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锤头撞击,和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材料评述的是( )
A.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B.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C.五四运动的初步胜利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8.1922年香港海员罢工,当与英方相持不下时,中国共产党发动各地成立罢工后援会,举行大规模罢工,迫使英方同意罢工条件。此次香港海员罢工的胜利主要是因为
A.中共正确的组织和领导 B.海员工人内部的团结协作
C.英方在香港的实力下降 D.北洋军阀政府的全力支持
29.20世纪20年代,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源于对信念的坚守毅然决然地选择暴力反抗的道路,从此,一支英雄的人民军队开始诞生。这次事件是( )
A.南昌起义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秋收起义
30.1937年,冼星海在家书中写道:“六年前的三千万流民的印象,当我还没有忘记的时候,如今又遭到更大的浩劫”。“六年前的三千万流民”产生的起因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南京大屠杀
31.图8所示的历史事件是( )
图8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皖南事变
32.图9是1936年12月30日《西北文化日报》对西安事变的报道,从标题看该报道的观点应该是( )
图9
A.肯定张、杨的行动 B.批评张、杨的主张
C.反对国民政府 D.保持中立立场
3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东北抗日联军成立
C.红军改编为八路军 D.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第Ⅱ卷(非选择题 34分)
本卷共3题,第34题8分,第35题14分,第36题12分,共34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洋务派企图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文明,广泛地将铁路、轮船航线、机械工厂和应用科学包括在内……这一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符合材料所示“口号”的企业。(2分)
(2)小历认为“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技术,无法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6分)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北伐战争是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口号下进行的……北伐战争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是国共两党合作结出的硕果。
——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材料二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 这次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也正是由于这一转变,我们党才能够胜利地结束长征。
——摘编自《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伐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所探索出的革命道路,并分析选择这条道路的决定性因素。(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次会议”的名称并概括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成熟的原因。(4分)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时间 重大事件 社会变化
1895 维新变法 至1900年新办民用工矿企业147家,创办资本总额26005元
1911 辛亥革命 “皇帝倒了,辫子剪了……”
1915 新文化运动 1920年春,北京大学首招9名女生入学旁听,开创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先例。
1919 五四运动 北大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上海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1)请指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性事件。(2分)
(2)根据表格内容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表格中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的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10分)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