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3--2024北京市大兴区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答案)

2023北京大兴初二(下)期中
历 史
2023.04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11页,共两部分,28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50分)
本部分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右图所示历史事件
①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②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③标志着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④有利于壮大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祖国统一一直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其中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事件是
A. 西藏和平解放 B. 青海和平解放 C.云南和平解放 D. 宁夏和平解放
3.右侧地图反映的战争
A.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B.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是近代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D.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
4.在战场上,他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忍受烈火烧灼的剧痛纹丝不动,直至牺牲,被称为“最可爱的人”。这里的“他”是
A.黄继光 B.董存瑞 C.罗盛教 D. 邱少云
5.从历史图片中提取相关信息,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能力之一。下面三幅图片反映的是
A.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C.20世纪50年代初的土地改革 D. 中国同盟会推行“平均地权”的方针
6.右图为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工业品产量变化柱状图。造成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大跃进”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7.建成于1957年,实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建设是
A.武汉长江大桥 B. 南京长江大桥 C.港珠澳大桥 D. 京沪高铁
8.1953年底,新中国完成了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组成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此基础上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226名,其中妇女代表147人,占代表总数的11.99%;少数民族代表177人,占代表总数的14.44%;各民族、各阶层、各界都有与其地位相当的代表。由此可知
A.1953 年底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我国已经实现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充分体现人民当家作主
D.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9.1953年9月7日,毛泽东在同民主党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谈话时提出,有关国家资本主义企业的利润分配,国家所得税为34.5%,工人福利为15%,企业公积金为30%,资方红利为20.5%。这被称为“四马分肥”。其中,资方红利是
A.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一种赎买方式
B.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种所有制形式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一种分配方式
D.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0.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经济成分变化表(单位;百分比)。该表说明我国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 19.1 1.5 0.7 71.8 6.9
1956 32.2 53.4 7.3 7.1 0
A.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C. 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D. 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1.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原则。下表选项中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 中共八大召开 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 “八字方针”实施 标志着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 “文化大革命”发动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12.下表①和②处应填写的人物是
1960年,___①___率领钻井队到大庆参加 石油大会战。当井喷险情发生时,他不 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被誉为“铁人” 1962年,___②___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 为了改变当地的落后面貌,虽然身患癌症,仍顽强工作,与内涝、风沙、盐碱作斗争,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
A.① 王进喜 ②焦裕禄 B.① 焦裕禄 ②雷锋
C.① 王进喜 ②邓稼先 D.① 邓稼先 ②雷锋
13.下表是毛泽东的部分文章及相关信息。由此可知
时期 部分文章
时间和名称 文章背景 主要内容
过渡时期 1954组织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一五计划、三大改造正在进行 规定国体、政体等,初步确立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1956《论十大关系》1957《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即将完成 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 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人民内部 矛盾的性质界定与处理方法
A.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个人智慧的结晶
B.毛泽东思想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C.毛泽东思想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
D.毛泽东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过程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14.初二某同学整理的笔记内容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该同学的笔记主题应为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B.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15.1978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社论指出:“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该社论主要反映了
A.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B.大规模战争威胁已经不复存在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迫在眉睫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16.某同学为研究“小岗村引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选取了诸多史料。其中最为可信的是
A.小岗村村民的回忆录
B.18户村民签订的土地承包责任书
C.电影《十八个手印》
D.长篇纪实小说《小岗村的故事》
17.1984年,福建国有骨干企业55位厂长发表《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书:“我们认为放权不能只限于上层部门之间的权力转移,更重要的是要把权力落实到基层企业。”由此可知,这55位厂长要求
A.为农民致富开辟新道路
B.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C.积极发展农村乡镇企业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8.右图是我国“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其中,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位于
A.①
B.②
C.③
D.④
19.制作时间轴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时间轴的空白处应填写的是
A.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B.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C.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
20.右侧为《21世纪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数据表》。进出口贸易数据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1.下列理论的共同点是
时间 理论内容
1987年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正因为我们的社会主义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
1992年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
①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②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④实现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2.对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对联中,体现中共十八大以来重大成就的是
A.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走计划建设道路,做三大改造先锋
C.伟大复兴中国梦,绿色发展新画卷
D.爆竹一声送走因循守旧,礼花万点迎来改革开放
23.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同时,中共中央加强反腐败斗争,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查处了一大批违法违纪案件,纯洁了党员干部队伍,凝聚了党心民心。上述事件最符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
A.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24.以下三则史实共同反映了我国
①2013年建设“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提出,至今该建设正深入实施
②2013年以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多个自贸区相继成立
③2015年亚洲基础建设投资银行正式成立
A.交通建设的高速发展B.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不断推进
C.文化事业的飞速发展D.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
25.党和政府锚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到2020年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在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上取得了伟大历史性成就,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由此可知,中国共产党
A.坚持人民至上 B.坚持独立自主 C.坚持理论创新 D.坚持自我革命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0分)
26.(16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材料一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 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
土地改革后,农民们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和农具。1950年冬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9.8万多个,修堤坝2.2万多座,修沟渠4000多千米,受益田地750万亩。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
——摘编自1950年6月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此次土地改革的原因和作用。(4分)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写出1953-1956年期间粮食产量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写出发生变化的原因。(2分)
材料三 1978年底,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生产队长严俊昌的带领下决定实行大包干。农民取得了生产自主权和产品支配权,小岗村1979年的粮食产量大幅增长。这一做法引起很大争议,安徽省委书记万里却说:“如果不关心群众生活,不发扬民主,想要发展快,办不到。”安徽的做法也得到了邓小平、陈云的肯定。到1984年,中国农村99%的生产队选择了这一政策。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写出此次农村改革实行的政策及其作用。(3分)
材料四 材料一至材料三分别对应我国建国后的三次土地政策调整,下表为调整后相关情况简表
土地所有制 土地经营 产品分配
第一次 A 自由经营 自主分配
第二次 B 集体经营 统一分配
第三次 C 分户经营 自主分配
(4)结合所学,将表格中的A、B、C补充完整。(3分)依据上述四则材料,纵观我国土地政策调整的历程,写出你从中得到的启示。(2分)
27.(16分)法制建设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
材料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北京举行。这次会议代行了中国的立法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为五星红;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北平,北平改名为北京;纪年采用世界公元;10月1日为国庆节。毛泽东在会议上宣布,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会议还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前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碎,并于9月30日举行了奠基典礼,毛泽东主席宣读了人氏英雄纪念碑的碑文。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但作为中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并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以及对外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政协网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成立所做的准备,
(2分)写出此次会议成功召开的意义。(2分)
材料二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49.9)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9)
在经历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后,需要建立自己的中央政府进行各项事业的发展,由此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和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愿望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国家最高政权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依据材料二,比较两个文件的异同。(4分)
材料三 1982年12月4日正式通过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四部宪法,简称“八二宪法”。 八二宪法主要内容包括;将国家性质由“无产阶级专政”恢复为“人民民主专政”;规定全国人大、国务院领导人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取消了领导职务的终身制;新增“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条文;承认国营集体、个体三种经济都不可缺少,申明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权益等。
——摘编自中国网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写出1982年宪法制定的背景。(4分)
材料四
为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1979年通过 为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正确调整民事关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制定本法。 1986年通过 为加强土地管理,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制定本法。 1986年通过 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制定本法。 2005年通过 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 家,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 全体会议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 2014 年通过
(4)依据材料四,概括1979年后我国法制建设的特点。(2分)综合上述四则材料,谈谈你对我国法制建设的认识。(2分)
28.(18分)新中国的建设成就。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饼状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背景,(2分)写出该事件的基本任务并列举两项建设成就。(3分)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概括我国1958-1976年建设成就的特点。(3分)
材料三 “数”说新中国辉煌70年
(3)依据材料三,完成下列表格。(4分)
观点 两个史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迅速
②⑥
材料四
(4)结合所学,为该时间轴命名。(1分)选择任一理论,运用相关史实说明理论创新的重要意义。(3分)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我国取得辉煌建设成就的看法。(2分)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50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D D C C A C A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A B D A B B A C D
21 22 23 24 25
A C D D A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 50 分)
26.(16分)
(1)原因:封建土地制度(原来的土地制度)不合理,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巩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政权;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任2点2分)
作用: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人民政权更加巩固;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任2点2分)
(2)变化:粮食产量逐年增加。(2分)
原因: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或农业合作化运动或加入农村生产合作社),解放农村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或生产积极性)。(2分。本次阅卷出现前半部分就可以给2分)
(3)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包产到户、包干到户)。(1分。专有名词表述要准确,错误的不给分)
作用:农民取得了生产自主权和产品支配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劳动效率大大提高;长期困扰中国的温饱问题得到初步解决。(任2点2分)
(4)A:土地私有制(或农民土地所有制)(1分)
B:土地公有制(或集体土地所有制)(1分)C:土地公有制(1分))
(将公有制写为国有制,实际是错误的,但本次阅卷给分)
启示:政策的制定应实事求是,符合国情,符合人民利益;生产关系的调整应适应生产力发展;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2分,言之成理即可,写出一点即可给2分)
27.(16分)
(1)准备: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了国旗、国歌、首都、纪年法、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和副主席。(任2点2分)
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为新中国的筹建作了准备;代行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任2点2分)
(2)异同:
相同点:
①都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都体现了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
不同点:
①时间不同:《共同纲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②背景不同:《共同纲领》是在经历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使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时代宣告结束,需要建立新中国,建立自己的中央政府进行各项事业的发展这一背景下制定的。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社会建成这一过渡时期的背景下制定的。
③制定机构不同:《共同纲领》由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
④体现的原则不同:《共同纲领》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体现人民民主原则的同时,进一步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任意4点4分,但异同均要涵盖)
(3)背景:“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会后,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开始了改革进程,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发生巨大变化。(4分)
(4)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了刑法、民法、土地法、反分裂国家法等,涉及面广,建立了比较健全的法律体系;根据社会发展变化不断制定和调整法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重视依法治国。(任2点2分)
认识:我国重视法制建设;法制建设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法律应随着国家和社会发展形势进行修订等。(2分,言之成理即可)
28.(18分)
(1)历史事件:第一个五年计划。(1分)
背景:我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但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尤其是重工业非常落后;新中国政权初步巩固;苏联的援助等。(任1点1分)
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任1点1分)
成就: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宝成、鹰厦等铁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武汉长江大桥等。(任2点2分)
(2)特点:涉及工业部门广泛;地域分布广泛;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国防尖端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水利建设和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出现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等。(任3点3分)
(3)1空1分,对应关系正确,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
观点 两个史实
—— ①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文化和教育事业大发展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经济与文化交流有了很大发展 ④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②③
(4)命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历程。(1分)
说明:言之成理即可。(3分)
示例:选择邓小平理论。
【说明】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此后,农村和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分别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和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的改革,1992年十四大之后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推动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总之,邓小平理论对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答题思路:理论创新之处+史实+意义。理论的内容或形成过程给1分,史实1分,意义1分。如没有理论内容,史实有两条,史实给2分,意义给1分,共3分)
(5)看法:我国取得的辉煌建设成就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理论的不断创新、人民群众的努力奋斗等;成就的取得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等。(2分,言之成理即可)
第1页/共1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3--2024北京市大兴区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