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2-2023高一上学期期末线上随堂练习历史试卷(含解析)

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线上随堂练习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最可信的史料是( )
A.河姆渡遗址的稻谷遗存 B.三星堆遗址的青铜神树
C.姜寨聚落遗址的复原图 D.神农尝百草的传说记载
2、山东简称“鲁”,山西简称“晋”,与它们的简称直接有关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井田制 D.分封制
3、战国时期,商鞅在变法中推行“废井田,开阡陌”。这一措施( )
A.维护了旧贵族的利益 B.为铁犁牛耕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C.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D.标志着重农抑商政策的确立
4、《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 )
A.实行察举制度 B.独尊儒家学说 C.实行郡国并行制 D.全面推行郡县制
5、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设置的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是v
A.河西四郡 B.西域都护府 C.北庭都护府 D.奴儿干都司
6、以下示意图反映出( )
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C.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D.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7、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在唐中后期发生了重要变化,下列选项描述了一这变化的是( )
A.“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
B.“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C.“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
D.“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8、如图是北京某学校小张同学做的中国古代一个历史朝代的权力分配示意图,但不小心破损了一部分。请根据所学判断这是( )
A.汉代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 B.隋唐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
C.宋代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 D.宋代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
9、某学习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如下材料:“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忽必烈建立元”“行省制度”等,从中可以推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南宋与金政权的对峙 B.蒙古崛起到元朝的统一
C.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D.宋元思想文化高度繁荣
10、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经济进一步发展。下列史实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引进
②出现了区域性商人群体
③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④兴起一大批工商业市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以下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B.北宋时,占城稻由越南传入并推广
C.1069年,宋朝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D.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
12、唐代以前的都城建筑结构大都是封闭式的,其目的是为了防卫都城的安全。宋代以来,都城建筑从封闭式变成了开放式。这说明( )
A.中央集权高度集中 B.君主专制加强
C.商品经济活跃 D.理学思想影响
13、下列符合辽宋夏金元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的是( )
①从分裂走向统一
②南北经济均衡发展
③多民族交融加强
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A.秦、唐、明 B.秦、唐、元 C.汉、宋、明 D.秦、元、清
15、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
A.“世胄嗫高位,英雄沉下僚”
B.“平民社会,穷苦子弟,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C.“立嫡以长不以贤”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16、元朝统领宗教和西藏地区的中央机构是( )
A.尚书台 B.枢密院 C.宣政院 D.宣慰司
17、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
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监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
18、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为此他对中央机构作出的重大调整是( )
A.设立军机处 B.设置枢密院 C.实行一省制 D.废除宰相制度
19、下列著作中,系统记载了中国古代医药学知识的是( )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徐霞客游记》
20、如图是高一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政治机构知识卡片。据此判断该机构是( )
成立于明成祖时期 其成员日常工作主要是“票拟” 有的成员因得皇帝信任被喻为宰相 清雍正以后只负责处理一般文书
A.宰相 B.内阁 C.司礼监 D.军机处
21、据《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材料认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 )
A.拓展海外贸易 B.开拓国内市场 C.彰显明朝国威 D.加强友好往来
22、乾隆年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来华,看到中国景象后断定:“中国社会已经被卡住无法前进”“它的繁荣已经结束”“在这里可以轻而易举地登陆”。这说明当时清朝( )
A.对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盛世的繁华背后隐藏着危机
C.对外厉行闭关锁国政策 D.遭到白莲教起义的沉重打击
23、如图是英国人约翰·普拉特丁1846年绘制的油画,它描绘了下列哪一不半等条约签订时的场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4、在甲午中日战争的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的致远舰不幸被击沉。2015年,我国进行了打捞致远舰的工作,如图是打捞出水的舷窗残骸。它为研究甲午中日战争的战况提供了( )
A.文献史料 B.实物史料 C.口述史料 D.档案文书
25、有学者指出,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斗争存在“社会上层”和“社会下层”两个层次,这两个层次的代表性事件分别是( )
A.洋务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 B.开眼看世界和预备立宪
C.维新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D.清末新政和辛亥革命
26、下图为1914—1919年中国棉纺织业盈利统计折线图。促使这一时期棉纺织业盈利变化的原因有( )
①清末“新政”设立商部
②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放松对华侵略
③民国政府鼓励创办实业
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7、李鸿章认为:“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以下近代企业不能体现李鸿章这种思想的是( )
A.上海轮船招商局 B.开平煤矿
C.福州船政局 D.上海机器织布局
28、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先后颁布一系列诏书,下表是其中的部分内容,据下可知,戊戌变法( )
类别 颁布新法 改革旧制
政治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裁撤冗员
经济 中央设立农工商总局,奖励工商业发展 废除旗人寄生特权
文化教育 普遍设立中小学堂,设立京师大学堂 改革科举,废除八股
军事 精练陆军,改习洋操 裁汰旧军
①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②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③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
④引起中外势力的一致反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9、义和团运动时,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互保的区域实际上包括了十三省。这一现象表明( )
A.清朝君主专制走向终结 B.湘淮官僚集团迅速崛起
C.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D.军阀割据局面初步形成
30、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1、下图所示历史事件标志着( )
A.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B.日本侵华揭开序幕
C.全面抗战由此开始 D.平津地区完全沦陷
32、1942年1月,美、英、苏、中领衔签署二十六国联合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中国《中央日报》社论称:“在今日整个世界之中,我们已是四强之一,中美英苏不但是现在反侵略阵线的四大主力,并且是未来重建新世界的四根支柱。在我国历史上,我们的国际地位从未有达到这样高峰。”该观点所要说明的是( )
A.中国已是反法西斯战争重要战场 B.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各国联合是反法西斯斗争的关键 D.抗日战争极大提高了民族凝聚力
33、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是国内社会主要矛盾错综变化的必然结果”。以下属于五四运动爆发的内部因素的是( )
①中国内部的政治黑暗腐败
②民众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④工人阶级不断壮大逐渐成为革命力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4、民主革命时期,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领导地位的重要会议是( )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七届二中全会
35、近代中国先烈们的不懈抗争和探索,为民族精神赋予了时代的内涵。下列精神按其产生先后排列准确的是( )
①五四精神
②长征精神
③抗战精神
④红船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36、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是中国确立大国地位的起点”。主要是因为抗日战争( )
A.取得了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B.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C.赢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D.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贡献巨大
37、下图是关于解放战争的一副油画,对此幅画所表达的主题,理解最准确的是( )
《攻占总统府》
A.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 B.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
C.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D.国共双方和谈再次破裂
38、新中国成立初期,新政权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有些人公开宣称:“中国共产党人进得了城市,却管不了城市。他们打天下能得90分,而治理经济却要得0分。”人民政府与投机商人之间展开了一场特殊战役,打击了投机商人。该“战役”是( )
A.淮海战役 B.辽沈战役 C.渡江战役 D.“稳定物价之战”
39、胡绳说:“我们根本否定义化大革命,但那十年间,也有不属于文革的成就。科技方面的成就,外交方面的成就,这些都是大家看得到的。”对此准确的理解是( )
A.要一分为二地区别看待文革的错误和成就
B.科技、外交方面的成就与文革时的政治生活无关
C.文革并没有冲击到科技、外交领域
D.这些成就是抵制“左”倾错误的结果
40、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吸取历史教训作出的重大决策是( )
A.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拨乱反正,纠正重大冤假错案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1、对如图所示历史事件评述正确的是( )
A.斗争目标是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成功实现了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 D.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42、在全民族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以下史实能够证明此结论的有( )
①十几万中国华工远渡重洋,前往欧洲前线承担战勤任务
②1938年毛泽东完成《论持久战》,思想上武装全党全军和人民群众
③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辟的敌后战场,牵制了在华日军一半以上的兵力
④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3、2020年上映的电影《八佰》,展现了谢晋元率部坚守上海四行仓库的事迹,该电影艺术创作源于抗日战争中的(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枣宜会战
44、毛泽东诗词“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45、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中指出:“国民政府不理解农民,看不到解决农民困苦的紧迫性,对农民的疾苦也漠不关心……恰恰就是在这个被忽视的区域,毛泽东的天才得到了最高度、最成功的发挥。”下列史料能够佐证作者观点的是( )
A.革命根据地农民获得的土地分配证件
B.《西北文化报》报道西安事变的文字
C.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谈判期间合影
D.北平学生“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图影
46、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为巩固人民政权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有( )
①土地改革
②稳定物价
③剿匪镇反
④抗美援朝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7、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被称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的是( )
A.一届政协 B.中共八大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48、1955年4月,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周恩来在发言中说,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目的“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这次会议上中国提出并坚持的方针是( )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求同存异
49、1959至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为克服困难,中共中央实行的方针是( )
A.“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50、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合起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遗址的稻谷遗存是关于中国农业起源的一手史料,因此A正确;三星堆遗址的青铜神树说明的是当时手工业的发达,B排除;CD均属于后人加工的史料,史料价值较低,排除。故选A。
2、答案: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初期,实行分封制,分封诸侯,伴随着时间的变化这些诸侯国的名称就逐渐成为这一地区的名称,D项正确;禅让制实行于原始社会时期,排除A项;世袭制是权力传承的制度,排除B项;井田制是经济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3、答案:C
解析:“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废除了井田制,推行土地私有制,C项正确;“废井田,开阡陌”维护了地主阶级利益,排除A项;这一时期已经出现了铁犁牛耕,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4、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可知汉代出现了诸侯威胁中央的状况,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是由于汉初分封诸侯,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导致的,故选C项;察举制度属于选官制度,不会造成此类现象,故A项排除;独尊儒家学说有助于思想统一,加强中央集权,不符合题意主旨,故排除B项;全面推行郡县制度不符合汉初的实际情况,故排除D项。
5、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设置的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是西域都护府,C项正确;北庭都护府、安西都护府是唐朝管理西域的机构,河西四郡不是在西域地区,排除A项;北庭都护是唐朝机构,排除C项;奴儿干都司是明朝在东北地区的机构,排除D项。故选B项。
6、答案:C
解析:通过观察三幅示意图可知,从东汉末年曹操、袁绍等军阀并立,到魏蜀吴三国鼎立,到西晋完成统一,反映出了统一趋势不断加强,C项正确;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只是其中一部分,排除A项;三足鼎立局面形成只是其中一部分,排除B项;从示意图中不能得出“魏晋时期政权并立”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
7、答案:D
解析:“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反映的是唐朝实行的两税法,两税法扩大了征税对象,以财产为主要征税标准,简化税收名目,D项正确;“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是在西汉时期的,排除A项;“机户出资,织工出力”是雇佣关系,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排除B项;“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反映的是租庸调制,其是建立在均田制实施的基础之上,排除C项。故选D项。
8、答案:C
解析:据示意图可知“路”下辖安抚使司、转运使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尤其是转运使司是宋代负责地方财政的机构,据此可知这是“宋代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C正确;据示意图 “路”可知不是汉代,A错误;据所学可知隋唐中央权力分配应该有“三省六部制”,故B错误;宋代中央权力分配是二府三司制,与材料不符,D错误。
9、答案:B
解析:“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忽必烈建立元”、“实行行省制度”都与蒙古族有关,反映的是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故B正确;材料与南宋、金无关,排除A;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经济重心的南移问题,排除C;材料也不能看出宋文化发展情况,排除D。
10、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朝时期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③错误,ACD排除;①②④均是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B符合题意。故选B。
11、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历史事实是客观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主观评论,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属于历史观点,D项正确;ABC项都是历史事实,排除ABC项。故选D项。
12、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唐代商品经济发展,到宋代时期市坊界线的突破,导致都城制度发生重大的变化,从封闭变成了开放式,C项正确;题干反映的主要是经济现象不是政治现象,排除A项;君主专制加强是政治现象,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理学不是解放思想而是进一步束缚思想,与建筑的变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3、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辽宋夏金元时期,政权并立,逐渐由分裂走向统一,民族交融加强,①③正确,B项正确;辽宋夏金元时期,南方经济发展较快超过了北方,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排除②,排除AC项;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排除④,排除D项。故选B项。
14、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蜀“郡”洪水,由丞相与诸卿拿方案,发生在实行三公九卿制的秦朝;唐代治理地方州县洪水,需要中书草拟,门下审核和尚书省交由工、户部办理;阁臣按照皇帝的旨意,发诏书给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是明代的现象,A选项符合题意; 元代实行一省制,且没有阁臣,BD两项错误;宋代中书门下一起在政事堂办公,C选项错误。
15、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世胄嗫高位,英雄沉下僚”指的是九品中正制,“平民社会,穷苦子弟,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指的是科举制,“立嫡以长不以贤”指的是宗法制,“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指的是察举制。由此可知,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B项,ACD错误。
16、答案:C
解析:尚书台是中国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之一,时间不符,排除A。元代枢密院是中央最高军事机构,排除B。元朝统领宗教和西藏地区的中央机构是是宣政院,故选C;宣慰司是介于省与州之间的一种偏重于军事的地方监司机构,一般掌管军民之事,排除D。
17、答案:A
解析:从材料“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结合所学可知,这些制度军事为了加强皇权,反映的趋势是专制皇权不断强化,答案为A。本题反映皇权强化,没有涉及地方问题,故不是加强中央集权,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监察机构,自然不是监察权力的强化,C错误。材料不是针对农民,D错误。
18、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为了防止大臣“专权自恣”,朱元璋废除了丞相,故D项正确;A项设立于清代,排除;元代已经有枢密院,排除B项;元代实行一省制,排除C项。
19、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编写的药物学著作,系统记载了中国古代医药学知识,A项正确;《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排除B项;《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创作的农书,排除C项;《徐霞客游记》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创作的一部散文游记,排除D项。故选A项。
20、答案:B
解析:根据“明成祖时期”、“票拟”等信息判断可知,该机构是明代设立的内阁,B项正确;宰相制度在明太祖时期就已经废除,排除A项;司礼监和“票拟”不符,排除C项;军机处设立于清朝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21、答案:C
解析:根据“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可得出其目的主要是炫耀明朝国威,政治色彩浓厚,C项正确;AD项都不是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排除AD项;郑和下西洋与开拓国内市场无关,排除B项。故选C项。
22、答案:B
解析:“康乾盛世”后期到访的英国使臣认为,中国“已经被卡住无法前进”“繁荣已经结束”,列强“可以轻而易举地登陆”,反映出盛世繁华的背后,已隐藏着衰败的危机,B项正确;“中国社会已经被卡住无法前进”的根本原因并非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排除A项;材料并未强调清政府厉行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排除C项;材料与嘉庆年间白莲教起义打击清朝统治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时间1846年以及油画中的中英人物可知,这一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A正确;B、C、D签订时间晚于1846年,排除。
24、答案:B
解析:实物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它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材料中打捞出水的舷窗残骸属于实物史料,B正确;文献史料属于史书记载,A排除;口述史料指的是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C排除;档案文书属于文字记载,D排除。故选B。
25、答案:C
解析:甲午战后,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斗争,显然存在两个层次:维新派在社会上层发起维新变法运动,以农民为主体的广大劳动人民,包括部分爱国士绅,则在社会下层掀起了反侵略反洋教的斗争,掀起义和团运动,C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在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之前已经失败,排除A项;开眼看世界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排除B项;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与“社会下层”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看出,1914年至1919年纺织业盈利有明显上升,其主要原因是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放松对华侵略,同时民国政府鼓励创办实业以及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D项正确;这一时期清政府已经灭亡,排除A、B、C项。故选D项。
27、答案:C
解析:材料信息“中国积弱,由于患贫……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反映的是李鸿章主张兴办民用工业,解决“求富”问题。福州船政局是左宗棠创办的,属于军事工业,符合题意,C项正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以及开平煤矿都是李鸿章兴办的民用工业,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28、答案:A
解析:据“裁撤冗员”、“废除旗人寄生特权”可得冲击了旧的官僚体制,据“中央设立农工商总局,奖励工商业发展”可得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据“ 普遍设立中小学堂,设立京师大学堂”可得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题意知体现改革内容,体现不出中外势力的一致反对,故A①②③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29、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互保的区域实际上包括了十三省”可知,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地方政府与外国人擅自签订保障协议,表明清朝中央权威受到严重的挑战,即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C项正确;义和团运动并没有使君主专制政体走向终结,排除A项;湘淮官僚集团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已迅速崛起,排除B项;军阀割据局面形成是在辛亥革命以后,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30、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规定中国对各国赔款4.5亿两白银,价息合计超过9.8亿两白银,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因此D正确,ABC排除。故选D。
31、答案:C
解析:根据“卢沟桥、宛平”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战由此开始,C项正确;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排除A项;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华揭开序幕,排除B项;图片没有体现平津地区完全沦陷排除D项。故选C项。
32、答案:B
解析: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领衔签署26国联合宣言,说明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正确;中国抗日战争一开始就是反法西斯战争重要战场,排除A;材料说明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不是说明各国联合是反法西斯斗争的关键,排除C;D项属于抗日战争对于中华民族的影响,不是国际地位的影响,排除D。
33、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爆发的内部原因有,北洋军阀统治黑暗腐败、民族意识觉醒、工人队伍不断壮大,①②④说法正确,B项正确;巴黎和会中国外交上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外在因素,③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34、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1935年的贵州遵义会议上,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B项正确;八七会议上并未确立毛泽东在党的领导地位,排除A项;中共七大、七届二中全会与材料中“开始”限定不符,排除C、D项。故选B项。
35、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的五四运动、1921年中共成立、1934到1936年红军长征、1931到1945年中华民族抗战,对应产生了五四、红船、长征和抗战精神,其正确的产生顺序应该是①④②③,B选项符合题意;其他几个选项在时间排列上均有错误和混乱,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36、答案:D
解析:A项是对国内的影响,不合题意,故排除A。B项是对国内的影响,不合题意,故排除B。抗日战争的胜利没有使中华民族实现了完全独立,故排除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故D正确。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伟大斗争,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改变了广大被日本占领的亚洲国家的命运,具有重大的世界历史意义.
3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放南京。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油画表现的是1949年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攻克总统府。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是在三大战役期间,故排除B项;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是在1946年,故排除C项;国共双方和谈再次破裂是在北平谈判中,故排除D项。解放南京,攻克总统府意味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故选A。
38、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与投机商人之间展开了一场特殊战役,打击了投机商人”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建国初期,为了稳定物价,防止通货膨胀,人民政府进行了“稳定物价之战”,取得了良好效果,故选D;淮海战役、辽沈战役、渡江战役均是发生于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军事战争,故排除ABC。
39、答案:D
解析:历史已经证明“文革”完全是一场错误的运动,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因此应该根本否定,A项可以排除;“文革”长达十年,冲击了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故BC排除。文革时期的这些成就是抵制“左”倾错误的结果,故答案选D。
40、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吸取历史教训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B项正确;从建国后到现在,党一直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排除A项;进行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是1978-1982年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排除C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吸取历史教训作出的重大决策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41、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广州”“吴佩孚”“孙传芳”等可知是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B项正确;护国运动的斗争目标是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排除A项;红军长征成功实现了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排除C项;三军挺进中原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排除D项。故选B项。
42、答案:D
解析:材料“十几万中国华工远渡重洋,前往欧洲前线承担战勤任务”是对一战期间中国人参加一战后勤保障的史实,①错误,ABC排除;②③④均体现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发挥的巨大作用,D正确。故选D。
43、答案:A
解析:根据“谢晋元率部坚守上海四行仓库”,结合所学可知,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上海的战役,故选A;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枣宜会战地点不符合上海,排除B、C、D。
44、答案:D
解析:“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描述了人民解放军开展渡江战役,占领南京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故选D;钟山就是今天江苏省南京市区东的钟山,辽沈战役发生在东北,淮海战役以徐州为中心,平津战役地点是京津地区,A、B、C三项地点不符合题意,排除。
45、答案:A
解析:根据“国民政府不理解农民,看不到解决农民困苦的紧迫性,对农民的疾苦也漠不关心”,因此毛泽东理解农民,并解决了农民迫切需要的土地问题,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把土地分给农民,农民获得的土地分配证件,故选A;西安事变、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谈判与“理解农民”“解决农民困苦的紧迫性”无关,排除B、C;北平学生“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与“理解农民”“解决农民困苦的紧迫性”无关,排除D。
46、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土地改革、稳定物价、剿匪镇反和抗美援朝都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政权所采取的措施,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故选A,排除BCD。
47、答案:B
解析:1956年,我国召开中共八大,会议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主要任务以及经济建设方针做出了正确分析,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故选B;1949年召开一届政协,排除A;“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犯了“左”倾错误,排除C、D。
48、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在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故选D;新中国成立已经确立“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三大外交政策,排除A、B、C。
49、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针对我国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的严重经济困难,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故选B;“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是1958年提出的,排除A;C都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提出的,排除C;D是在90年代初提出的,排除D。
50、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习近平新时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故选D;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都是在习近平新时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之前就已经出现的,排除ABC。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2-2023高一上学期期末线上随堂练习历史试卷(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