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
1.B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皇帝“任用身边的亲信担负实际权责,以制衡国家正式机关”以达到
强化皇权的目的。汉武帝时期设立中朝,丞相的权力部分被移交到皇帝亲信手中,外朝丞相
的权力逐渐被削弱,故B项正确。行中书省和三司都属于地方行政机构,不符合题意,排除
A、C两项;御史大夫属于中央正式任命的行政长官与丞相相互制约,排除D项。
2.C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古代雅典的公职实行非终身制,年年选举更替,因而公民都有轮流任
公职的机会,这避免了事实上的权力集中或独裁的弊端,从而在制度上保障了“主权在民”的
实施,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均排除。
3.C根据材料“借鉴中国传统科举考试,参的西方文官制度”可知,中国近代文官制度既继承
了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又吸收了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故C项正确。A、B两项所述内容为西
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均排除;D项所述内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4.D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明律》强调家庭关系中的长幼尊卑关系,故D项正确。
仅从材料信息无法得出该法律所起的实际效果,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严刑峻法,排除B
项;材料没有体现家庭关系的和谐与否,排除C项。
5.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未能得到全体通过”是指国联的“全体一致”原
则,故C项正确。“欧洲均势”指英国推行的维持欧洲大陆实力均衡的政策,排除A项;材料
体现的不是中立问题,排除B项;“大国一致”原则是联合国安理会的表决方式,排除D项。
6.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法两国在建交前有类似的境遇,都不想受他国的控制,
也就是秉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和政策,故C项正确。法国属于资本主义国家,我国属于社会主
义国家,排除A项;法国并没有参与不结盟运动,排除B项;两国的建交不是因为安理会的因
素,排除D项。
7.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二战后期形成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
币体系,美元与黄金的比率固定,材料中的时间和现象都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受到了冲击,这
就说明美元的中心地位发生了动摇,故D项正确。材料所述的并不是金融市场如证券、期货
的动荡,排除A项;金融中心是否换位,黄金本位制度是否崩溃,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判断,排
除B、C两项。
8.A根据材料“而吏却是永不升迁、不调防的”可知,这容易使“吏”成为最大的地方势力和利
益集团,这不利于基层政治的清明,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专制制度的强化,B项错误;
地方的吏治是社会治理的弊病,但不一定形成地方割据,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官吏间矛盾
的激化,D项错误。
9.A橄榄树和葡萄树是罗马的经济作物,是为出售获取经济利润而栽种的,这反映出农业生
产的商品化,故选A项。由材料无法得出庄园经济解体的结论,排除B项:当时属于罗马共
和国发展时期,奴隶制经济蓬勃发展并没有衰退,排除C项:材料没有小农经济的信息,排除
D项。
10.D材料表明,安史之乱后,随着水利工程的修建,江南更多的土地被开辟为农田,这反映了
江南农业生产有所发展,故选D项。材料未涉及政治动乱对北方农业的破坏,排除A项:材
【24新教材·YK·历史·参考答案一R一高二上册一GSZW】靖远县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
考试范围: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第一单元、第二单元)
(75 分钟 100 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 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 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皇权专制政体实行的是“人治”而不是法治。在皇权运用过程中,皇帝往往任用身边的亲信担负实际权责,以制衡国家正式机关。下列史实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元朝设立行中书省 B.汉代设立中朝
C.明分行省权于三司 D.秦设御史大夫
2.在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公职如执政官、将军、议员、陪审员等,均由选举产生,任职期限均为一年。已任过公职者,在其他公民尚未任过一次前,不得连续担任同一公职。这
A.说明雅典崇尚法的精神 B.表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 D.反映了权力机制的完备
3.清末新政以来,中国近代官吏管理制度逐步走向近代化。其借鉴中国传统科举考试,参酌西方文官制度,确立起通过考试选用官员的途径,并使文官考试制度日渐完善。由此可见,中国近代文官制度突出的特点是
A.政治中立,职务常任 B.严格考核,晋升论功
C.中西合璧,古今结合 D.途径多样,日趋完善
4.下表所示为《大明律》中关于家庭关系的部分规定。由此可知,该法律
凡立嫡子违法者,杖八十。其嫡妻年五十以上无子者,得立庶长子。不立长子者,罪亦同
凡卑幼,殴本宗及外姻缌麻兄姊,杖一百……若尊长殴卑幼,非折伤,勿论
凡外姻、有服、尊属、卑幼共为婚姻,及娶同母异父姊妹,若妻前夫之女者,各以奸论
A.维护了稳定的社会秩序 B.以严刑峻法维护专制统治
C.构建了和谐的家庭关系 D.强调尊卑有序的伦理观念
5.二战全面爆发前,受侵略国家欲通过国联维护自身利益,但其相关提案始终未能
得到全体通过,从而使其对战争的制止无法实现,因此,该原则的实际效果与其初衷背道而驰。“该原则”指
A.“欧洲均势”原则 B.“和平中立”原则
C.“全体一致”原则 D.“大国一致”原则
6.中法建交前,两国的角色类似:一个是在全球范围内向美国霸权挑战的不驯服的盟国;一个是不听从指挥棒直至公开脱离苏联轨道的“大家庭成员”。这说明两国
A.在政治经济体制方面类似 B.同样信奉不结盟政策
C.都秉持独立自主外交方针 D.都属于安理会成员国
7.1968年3月的上半个月中,美国黄金储备流出了14亿多美元,仅3月 14日一天,伦敦黄金市场的成交量就达到了 350吨—400吨的破纪录。这一现象表明
A.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 B.世界金融中心的换位
C.黄金本位制度的崩溃 D.美元中心地位的动摇
8.自宋代以来,“官”与“吏”是分离的,官以科举出身,擅长的无非是经史辞章,但对于财税、经济、司法,均一无所长,于是只能将后者委之于吏。官常有升迁、有调防,而吏却是永不升迁、不调防的。这一状况
A.易引起基层政治的腐化 B.体现了专制制度的强化
C.造成了地方割据的产生 D.导致了官吏间矛盾激化
9.公元前 3世纪以后,随着大量廉价粮食输入罗马,意大利的“大地主不愿意再在他们的田地上种植谷物了。他们宁愿栽种水果和树木,其中橄榄树和葡萄树占了最重要的地位”。这反映出当时罗马
A.农业生产商品化 B.庄园经济解体
C.奴隶制经济衰退 D.小农经济发展
10.下表所示是唐朝安史之乱后,江南道官府兴修的水利工程的相关概况。这折射出当时
时间 地点 概况
777年 句容县 重建绛岩湖,“开田万顷”
808年 洪州 修筑江堤,“得田万二千顷”
813 年 宣州 修建大农陂,“辟荒梗数万亩”
A.政治动乱破坏北方农业 B.江南地区水利技术高超
C.农业生产力区域差距大 D.江南农业生产有所发展
11.学者萨尔玛谈道:“少有人知道,北美的种稻史居然有 300多年。其实,种稻史的长短并不重要,关键是北美人产稻,却不吃大米。北美地区仅消费自产的3%的稻米。”这说明北美人发展水稻种植
A.侧重于其经济价值 B.受限于其技术条件
C.倾向于其食品加工 D.局限于其北美区域
12.17 世纪以后,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印第安部落,小麦、大麦等作物随处可见,甚至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地方也可以看到它们,它们帮助部落度过了食物短缺的冬季。这说明
A.物种交流解决了美洲粮食问题 B.印第安人的主食发生改变
C.农作物成为殖民扩张的利器 D.亚洲物种在美洲得到推广
13.战国时期的文献开始出现“深耕疾耨(锄草)”“深耕易耨”“深耕熟耨”“五耕五耨”等记载。这些生产活动的出现得益于
A.水利工程的开发 B.铁农具的运用
C.土地兼并的频繁 D.井田制的瓦解
14.美国思想家芒福德指出,对工业革命影响最大的发明或许并非蒸汽机,而是钟表。钟表令劳动不再以天(或季度),而是以小时(甚至分钟)为单位被组织起来。其意在强调
A.钟表使用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B.钟表决定了生产组织形式
C.生产力发展压缩工人休闲空间 D.工业化推动钟表技术发展
15.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是重要的“催化剂”,“因为企业影响了社会,那么它就必须接受随之而来的社会义务”,企业需要回应这些问题,并以主动的姿态和行动促进这些问题的解决。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客观上
A.改变了企业的经营方式 B.推动了阶级矛盾的激化
C.促进了生活环境的改善 D.强化了企业的社会责任
16.韩国在1983年制定了高科技发展政策,提出要实行“技术立国”政策;1985 年,西欧提出了“尤里卡计划”,涉及 24个重点高新技术攻关项目;20世纪 90年代以后,美国政府决定实施18 项大型科研项目,包括建立新型太空站、完成地球观测卫星系统等项目。这表明
A.各国博弈推动了国际新秩序形成B.经济全球化取得实质性进展
C.科技在国家发展中具有战略地位 D.冷战延伸到了高新技术领域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小题,第17题12分,第18题 14分,第 19题 12 分,第20题14分,共 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一 从城邦文明的兴起、商品经济的兴盛时期开始就已经埋下了西方走向法治、信仰法治的种子。而中世纪基督教文明的崛起又给西方法治传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素材。法律与宗教的结合,将法律推至新的高度,更新了法律存在的价值与目的,给法律及其传统都带上了神圣光环。文艺复兴带来了古希腊的理性与人文主义,它们将西方世界的目光转至人本身,而信仰本身也在脱离教会势力日益扭曲的掌控的过程中,从盲目走向理性。在新教改革之后,思想上的启蒙,政治上的民主法治都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将法律信仰散播在西方世界。 而现在,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在对极端主义的反思中及时转身,经历了又一次的浴火重生,完成了从宗教理性到极端理性再到相对理性的蜕变。
——摘编自林彩霞《西方法律信仰的历史追溯》
材料二 传统中国的法律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追求的是和谐无讼。 无讼,指的是人们在解决纠纷时并不主张采用法律诉讼的手段,而是依靠法律之外的风俗习惯与伦理道德。 而西方的法律文化则是以追求正义为法律的价值取向。古代中国人大都迷信,而其之所以迷信是因为迷信可以在某些时候满足其所求,并不是因为发自内心的服从。在西方的法律文化中,由于宗教和法律互相渗透,相互作用,宗教对法律产生很大影响。许多宗教规范中所包含的价值观念和内涵在立法时被吸收到法律中去。例如基督教对法律影响最为深刻的是法观念,即人类自身和人类的法,都是上帝赐予的。西方人大都信仰宗教,因而对宗教的规定,他们发自内心地去服从,由此激发出人们对法律的尊重和信任。
——摘编自郭婧《浅析中西方法律文化的冲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方法律信仰形成与发展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法律文化的差异,并就此谈谈你对中国法律建设的认识。(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为了把农民固着在土地上,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两汉魏晋时期采取编户和乡里制等措施,实行编户齐民,加强户籍管理。 西汉时,“乡间居民十里为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啬夫和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循禁贼盗”。 东汉时,“里有里魁,民有什伍,善恶以告”,“里魁掌一里百家,什主十家,以相检察,民有善事恶事,以告监官”。北魏时实行三长制,“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长取乡人强谨者”。 政府严禁民众自由迁徙,规定未经乡亭批准、结清赋税,不得迁徙更籍,违者受罚。 这样,基层组织无形中有了控制农民迁徙自由的权力。
——摘编自江立华《我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及其特点》
材料二 科举制度确立以后,门第等级观念被打破,平民阶层可以通过科举考试的途径跨入官户阶层,获得了一条较为宽广的入仕途径,从而改变命运、改变身份,实现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垂直流动。户籍制度在身份规定上的弹性,使得平民阶层中的知识分子可以通过科举入仕,但是又在户籍管理规定上做出了种种限制。因此,户籍制度与科举制度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本贯应举之制始自唐朝。开元十九年(731年)敕:“诸州贡举皆于本贯籍分明者,然后依例不得于所附贯便求申送。如有此色,所由州县即使催科,不得递相容许。”宋代予以继承和发展,科举制中的户籍要求贯穿科举的全过程,形成了科举户籍制,它成为户籍制度与科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姜婷婷《宋代户籍制度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汉魏晋时期户籍管理的目的和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户籍制度产生的原因并对其进行评价。 (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 嘉庆年间修撰的湖广地区地方志记载:“玉米,荆属傍山及洲田多种之”;“居民相率垦山为垄,争种之以代米……山家岁倚之,以供半年粮……数十年来种之者日益多”。
1571年以前,意大利威尼斯人已开始食用玉米。 到16世纪末,人们已用玉米面、小麦粉及其他谷类的粉混合烤制面包。
Taco饼是墨西哥的传统小吃,它是一种用玉米煎制的薄饼,顾客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加入炭烤的鸡肉条或是牛肉酱,然后再加入番茄、生菜丝、玉米饼起司等配料。
——摘编自万建中主编《第二届中国食文化研究论文集》
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玉米的具体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进行简要概述。 (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准确全面。)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材料一 杰斐逊出任第三任美国总统期间,政府首次组织了大规模的科学考察计划,为科学活动拨专款,承认科学研究的自主性,尊重科学家。美国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工厂中心实验室”体制。在这种体制下,科学家跳出了纯科学的圈子,从大学实验室走出来到企业工作,寻找科学应用于实践的道路。1915年,美国国会批准建立了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这是政府建立的第一个军事研究机构。1940年,罗斯福总统在参战前夕,为大力动员国家的科学技术人才,采取了一系列集中化的组织措施,先后组建了国家国防委员会和科学研究与发展局。二战后美国的工业和大学系统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它们成了美国两个巨大的科学技术研究系统。
——摘编自夏源《国外科技体制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 1970年4月,勃列日涅夫第一次提出了经济发展战略。 苏联通过组建科学生产联合公司的形式,对科技进步实行统一计划领导,消除了研究和采用新技术各阶段的裂痕,缩短了科研生产周期。1979年7月通过的新决议规定,所有工业部门都要在部一级建立科技发展统一基金,基金来源于企业和联合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利润提成。戈尔巴乔夫执政后,苏联进一步提出了改革科研体制、加速科技进步的措施。为了迅速发展信息业和计算机生产,苏联设立了国家计算技术和信息学委员会,综合、协调地加速发展信息业和计算机生产;调整科研机构的设置,建立跨部门科学技术综合体,下放某些科研和设计机构的领导权,精简科研机构。
——摘编自宁健强《苏联科技体制的发展及其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发展科技事业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苏联科技体制改革的原因。(4分)
(3)综合材料一、二,谈谈你从美国、苏联推进科技事业发展中得到的启示。(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