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1.“黄袍加身”和杯酒释兵权是大家所熟悉的历史典故。这些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个人物有关( )
A.刘邦 B.李世民 C.赵匡胤 D.武则天
2.宋太祖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陆续取代原来藩镇手下的爪牙: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这些做法( )
A.强化了中央集权 B.加强了军队战斗力
C.减轻了财政压力 D.完善了科举制度
3.宋代统治者深知文教的社会功能,在政治上突出文治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和完善科举制,学校教育和科举制的联系也日益紧密。这种做法( )
A.避免了统治危机的出现 B.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
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
4.王安石变法是宋神宗时期发动的一场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社会改革运动。“将乡村民户加以编制,十家为一保,民户家有两丁以上抽一丁为保丁,农闲时集中接受军事训练”是变法中哪一条( )
A.保甲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农田水利法
5.如图是少数民族杰出的领袖,都曾建立过强大的政权,这些政权的名称分别是( )
铁木真 阿骨打 松赞干布 元昊
A.元、契丹、吐蕃、西夏 B.元、金、吐蕃、西夏
C.蒙古、西夏、吐蕃、契丹 D.蒙古、金、吐蕃、西夏
6.1005年,宋金之间的澶渊之盟、1141年宋金之间的和议,产生的相同影响是( )
A.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开发 B.维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
C.减轻了中原人民的负担 D.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7.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在榷场,官府和商人交换各种商品,且数量很大。这一态势( )
A.加速了北宋政权灭亡 B.造成辽宋夏长期战争
C.促进各民族之间交融 D.带来了海外贸易繁荣
8.南宋初年,岳飞指挥的岳家军(宋军的一支)在与金军的对抗中战绩卓著。然而,宋高宗和宰相秦桧却将岳飞等拥有兵权的武将视为心腹大患,不断对其加以遏制、打击。这表明( )
A.南宋朝廷秉承了崇文抑武的国策 B.秦桧唆使宋高宗投降金国
C.岳飞抗金活动耗空了朝廷的财政 D.宰相专权使南宋政治黑暗
9.宋朝时,四川成都“土宜桑柘,茧丝织纹纤丽者,穷于天下”;太湖流域“平原沃土,桑柘甚盛”“巢车之声,连(屋)相闻”。这反映了( )
A.江浙地区成为粮仓 B.南方丝织生产发达
C.商业贸易呈现繁荣 D.科学技术成就突出
10.观察下图的货币样式,结合这一时期的历史,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重文轻武政策被认可 B.各政权之间交流互鉴
C.海外贸易规模超前 D.手工业技术稳定发展
11.唐朝后期,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至南宋,江南地区农业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最明显的标志是( )
A.广州成为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B.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中心
C.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苏湖熟,天下足”格局的形成
12.《元史 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对这种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元朝建立了遍布全国的驿站 B.中外交通发达
C.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发展 D.元朝统治严厉
13.货币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一定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特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王朝建立之后,于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开始铸行“开元通宝”钱……标志着自汉武帝以后六七百年间一直占主导地位的“五铢钱”退出了流通领域。“开元通宝”钱的“开元”词,具有“开国”“开辟新纪元”的吉祥含义。
——摘编自曾维华《中国古史与名物》
材料二:西夏钱币制度深受北宋影响,在西夏陵墓、遗址、城址考古中,所有的铜钱窖藏,都以北宋钱为主,占80%—90%,西夏钱没有超过2%……西夏虽然铸造钱币,但西夏社会流通的主要币种不是西夏钱,而是北宋钱。
——摘编自牛达生、陈育宁《西夏钱币研究》
材料三:纸币最早出现在我国宋朝的四川成都,绝非偶然。因为当时宋朝的经济发展居于世界最先进地位,四川成都又是宋朝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成都生产质地精良的麻纸和先进的雕版印刷技术,为用相同的纸张印造图案精美、复杂、别人难于仿造的纸币提供了技术条件。
——摘编自黄育玲《纸币的产生与印刷术》
(1)据材料一,指出开元通宝中“开元”的含义。
(2)西夏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据材料二,分析西夏货币的主要特点。
(3)据材料三,分析四川成都产生纸币的有利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名称。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货币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与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唐太宗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的良性运行。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材料二 见下图。
材料三 辽、宋、西夏时期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呈现出相互吸收的特点。在辽朝,契丹族上自皇帝下至臣僚百姓,大都向往汉文化。西夏王室同样重视吸收汉族文化。宋朝虽然自以为是文化大国,但仍然吸收了辽夏的某些文化成分。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成熟的办法”是什么。列举一例唐太宗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的史实。
(2)指出材料二图中政权①②的名称。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发展特征是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辽、宋、西夏时期的民族文化交往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辽与西夏在学习汉族文化方面的相同之处。
(4)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对我们国家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称皇帝,建立北宋,定都开封。为了巩固统治,宋太祖按宰相赵普的建议,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他首先利用设酒宴的手段,解除石守信等统军大将的兵权,这就是“杯酒释兵权”。故选C。
2.答案:A
解析:A.根据题干可知,宋太祖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陆续取代原来藩镇手下的爪牙,这一做法强化了中央集权。通过派遣文臣担任地方长官,太祖能够更好地控制地方政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故A项正确;B.宋太祖采取了抑制武将的政策,不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故B项错误;C.这些做法并没有直接减轻财政压力。虽然通过派文臣担任地方官员可以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但并没有直接解决财政问题。宋朝时期,财政压力主要来自于军费开支和官员腐败等问题,这些做法并没有直接解决这些问题。故C项错误;D.这些做法并没有直接完善科举制度。尽管宋朝的政策确实提升了文官地位,但并没有直接改变科举制度本身。科举制度的完善需要在选拔标准、考试内容和程序等方面进行改革,这些做法并没有直接涉及到科举制度的改革。故D项错误。
3.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对宋朝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B项正确;题干材料说明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不能说明避免了统治危机的出现、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排除ACD项。故选B项。
4.答案:A
解析: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王安石变法涉及经济、军事和教育领域。他们希望通过变法,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王安石变法的主要举措包括募役法、保甲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是把农村人户编制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据“将乡村民户加以编制,十家为一保,民户家有两丁以上抽一丁为保丁,农闲时集中,接受军事训练”可知,这是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5.答案:D
解析: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木真是蒙古族杰出首领,经过多年征战,打败周围部落,统一蒙古,1206年建立蒙古国,被尊为成吉思汗;阿骨打是女真的杰出首领,12世纪初期起兵抗辽,接着在会宁称帝,国号金,是为金太祖;松赞干布是吐蕃杰出的首领,7世纪前期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吴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史称西夏。因此,他们建立的政权分别是蒙古、金、吐蕃、西夏。D项符合题意,D项正确;ABC项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6.答案:B
解析:1005年渊之盟的订立,结束了宋辽之间连续数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1141年宋金和议确定了宋金之间政治上的不平等关系结束了长达十余年的战争状态,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边境出现了和平的局面。所以,宋辽的澶渊之盟和宋金和议都维持了相当时期的和平。故选:B。
7.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在榷场,官府和商人交换各种商品,且数量很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交往,这种态势有利于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促进民族交融,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北宋政权灭亡”,排除A项;材料反映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商业往来,没有涉及战争,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北宋与辽、西夏的对峙与经济交流,没有涉及“海外贸易”,排除D项。故选:C。
8.答案:A
解析:由材料“宋高宗和宰相秦桧却将岳飞等拥有兵权的武将视为心腹大患,不断对其加以遏制、打击”可知,这表明南宋朝廷崇文抑武的国策,A项符合题意;材料内容没有涉及秦桧唆使宋高宗投降金国,排除B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岳飞抗金对朝廷的财政的影响,排除C项;宰相专权与宋朝不符,宋朝采用分化事权的方式削弱宰相的权力,排除D项。故选:A。
9.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土宜桑柘,茧丝织纹纤丽者,穷于天下”“平原沃土,桑柘甚盛”“巢车之声,连(屋)相闻”可知,反映的是宋朝时期,南方适宜农桑种植,桑柘种植广泛,养蚕缫丝的人众多,丝织品优良,说明了当时南方丝织生产发达,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粮食生产情况,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商业贸易情况,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科学技术成就情况,排除D项。故选B项。
10.答案:B
解析:根据图片结合所学可知,契丹和西夏货币借鉴北宋货币而制造的,这些货币的造型和样式都与汉族货币相符,这体现出各民族政权间交流借鉴,故B项正确;题干货币的样式大致相符,无法得出“重文轻武政策被认可”的结论,排除A项;题干货币体现不出宋朝海外贸易发展情况,排除C项;契丹和西夏货币体现不出北宋手工业技术稳定发展,排除D项。故选:B。
11.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湖熟、天下足”说明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重要的粮仓,这也说明了宋朝时,南方农业的发展,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D项正确;广州港闻名世界属于对外贸易发展的表现,不是南宋时期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的标志,排除A项;“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中心”反映了手工业的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四川地区出现最早的纸币反映了商业的繁荣,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12.答案:D
解析:《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材料强调的是中外交往频繁和交通发达,对这种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元朝统治严厉。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驿站和急递铺系统。元朝以大都为中心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东连高丽,东北至奴儿干(今黑龙江口一带),北达吉利吉思,西通伊利、钦察两汗国,西南抵乌思藏(今前、后藏地区),南接安南(今越南北部)、缅国,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做到了“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13.答案:(1)“开国”“开辟新纪元”。
(2)民族:党项族 特点:西夏钱币制度深受北宋影响,西夏社会流通的主要币种是北宋钱。
(3)条件:四川成都是宋朝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成都生产质地精良的麻纸和拥有先进的雕版印刷技术;名称:交子。
(4)货币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推动货币发展。
解析:(1)根据材料一标志着自汉武帝以后六七百年间一直占主导地位的‘五铢钱’退出了流通领域。‘开元通宝’钱的‘开元’词,具有‘开国’、‘开辟新纪元’的吉祥含义”可知,开元通宝中“开元”的含义是“开国”、“开辟新纪元”。
(2)民族:根据所学可知,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特点:根据材料二“西夏钱币制度深受北宋影响,在西夏陵墓、遗址、城址考古中,所有的铜钱窖藏,都以北宋钱为主,占80%—90%,西夏钱没有超过2%……西夏虽然铸造钱币,但西夏社会流通的主要币种不是西夏钱,而是北宋钱”可知,西夏货币的主要特点是西夏钱币制度深受北宋影响,西夏社会流通的主要币种是北宋钱。
(3)条件:根据材料三“当时宋朝的经济发展居于世界最先进地位,四川成都又是宋朝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成都生产质地精良的麻纸和先进的雕版印刷技术,为用相同的纸张印造图案精美、复杂、别人难于仿造的纸币提供了技术条件”可知,四川成都产生纸币的有利条件是四川成都是宋朝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成都生产质地精良的麻纸和拥有先进的雕版印刷技术。名称:根据所学可知,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交子。交子是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4)根据材料以及所学可知,货币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货币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推动货币发展。
14.答案:(1)“成熟的办法”: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史实:唐太宗发兵击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设置安西都护府;派专使护送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通婚;等等。
(2)①:北宋。②:金。特征:民族政权并立(或有战有和,以和为主)。
(3)特点:相互吸收。相同点:创制文字;发展生产;制定法律。
(4)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解析:(1)根据材料一“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与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唐太宗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的良性运行”及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成熟办法”是开明友善,真诚相待;军事征伐,加强管理;实行和亲,加强交流等。结合所学知识,贞观年间,唐太宗发兵击败东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后来设置安西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南地区。
(2)由图示及所学知识可知,①政权,960年建立,1127年灭亡,上承五代十国,与辽、西夏并立,所以是北宋;②政权,1115年建立,1234年灭亡,与南宋、西夏并立,所以是金。这一时期民族关系发展特征是多民族政权并立,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3)根据材料“辽、宋、西夏时期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呈现出相互吸收的特点”可知,辽、宋、西夏时期的民族文化交往的特点是相互吸收。结合所学知识,辽与西夏在学习汉族文化方面的相同之处是都结合汉字创制本民族文字,都学习汉族农耕,发展生产,都制定法律。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有利于各民族交融,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6)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2024届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高效作业本(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