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浙江省浙里卷天下百校联考2022-2023高三下学期2月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浙里卷天下——2022~2023学年高三百校联考2月测试
历史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昔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教民农桑,以币帛为本。上智先觉变通之,乃掘铜山,俯视仰观,铸而为钱。使内方象地,外圆象天。大矣哉!”对材料解读有误的是( )
A. 丝织品充当过一般等价物 B. 称赞货币的诞生是伟大的事
C. 铸铜为钱是智慧的产物 D. 称赞货币的统一是伟大的事
2. 商鞅由魏入秦后对秦孝公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以下对商鞅变法“不法古”分析不符合历史逻辑的是( )
A. 废除世卿世禄制,打击了贵族特权 B. 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C. 推行什伍连坐制,着眼于社会治安 D. 推行个体小家庭,推动小农经济兴起
3. 《熙朝新语》描述:“(吴地市镇)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远行村坊织成油丝,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蜂攒蚁集。……苏州南濠黄家巷,(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清代)人物殷富,……千里之商贾。……吴越州郡,察其市肆,贸迁多系晋省之人。”材料反映出明清时期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有( )
①市镇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②地域性的商人群体比较活跃
③部分手工业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 ④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生产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④ D. ③④
4. 唐文宗时的宰相段文昌、王播都是寒门贫士,早年甚至吃不上饭,向人求食,他们都是通过进士及第入仕的。这些寒士显达后多拉拢同类,如李逊、李建兄弟,“家素清贫”,举进士而得高官。元和十一年(816年),李建知贡举,“三十三人皆取寒素”。此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科举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B. 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C. 寒门庶族地主势力逐渐上升 D. 宰相的选拔标准出现重大变化
5. 赵翼《檐曝杂记》记载:“自鸣钟、时辰表,皆来自西洋。钟能按时自鸣,表则有针随晷刻指十二时,皆绝技也……西洋远在十万里外,乃其法更胜,可知天地之大,到处有开创之圣人,固不仅羲、轩、巢、燧已也。”据此分析正确的有( )
①尊重了文化的多样性 ②承认西洋文化的优秀成果
③承认传统科技的落后性 ④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缺陷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 D. ①③
6. 清朝中期汉口镇商贾数千家,会馆、公所林立,其街道命名也颇有特色,如新安巷、徽州巷、宝庆街、广东巷、江苏巷等,也有白布街、花布街、棉花街、衣服街等。依据材料可知,汉口镇( )
①得益于优越的水陆交通 ②商业分工日趋繁细
③城市布局体现传统礼制 ④商帮活跃贸易兴盛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7. 苏东坡到杭州做通判时,有出版商印刷出版了他的一本作品集,叫做《苏子瞻学士钱塘集》,销量不错,不久又推出一部《元丰续添苏子瞻学士钱塘集》,卖得也很好。这反映了( )
①印刷书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②市的发展提高了文学地位
③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④商品经济发展影响文化市场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④ D. ①③
8. 在某次列强侵华的战争中,法国军队路遇一队中国人,竟用机枪把人群逼进一条死胡同连续扫射15分钟,不留一人。皇宫和颐和园里珍藏多年的宝物被抢掠。英、法士兵把各类珍宝抢光以后,为搬取大件之物,用大衣包、布袋装,运回驻地。联军攻陷北京后,慈禧在逃亡西安途中指定奕劻、李鸿章与列强议和。关于该次侵华战争的影响正确的是( )
A. 北京“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 B. 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
C. 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9.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国家层面、集体层面和公民个人层面构成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中共十九大概括而成,便于传播和弘扬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和全国人民的价值追求
④杨善洲、黄大年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国道德模范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0.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认为,私有制是随着“使经常的交换成为可能"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游牧部落从其余的野蛮人群中分离出来”之后出现的。但是,他同时也坦承:“至于畜群怎样并且在什么时候从部落或氏族的共同占有变为各个家庭家长的财产,我们至今还不得而知。”恩格斯在此给出的只是
A. 私有制产生的时代背景条件 B. 私有制产生的原因和具体过程
C. 私有制导致了阶级剥削和压迫 D. 私有制导致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11. 学者们认为,古代世界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三次农业革命:第一次是以发明农业和畜牧业为标志,第二次是以开始锄耕为标志的,第三次是以开始犁耕为标志的。其中,第一次农业革命( )
①主要起源于西亚的小亚细亚半岛 ②人类由食物的采集者变成生产者
③社会直接分化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 ④人类逐渐从迁徙过渡到定居生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12. 1601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颁布《济贫法》,该法规定:治安法官有权以教区为单位管理济贫事宜、征收济贫税及核发济贫费。救济办法因人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的,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有( )
①英国教会在社会救济中仍然发挥作用 ②保障了当时英国底层贫民的基本生活
③伊丽莎白政府履行了社会救济职能 ④是西方福利国家建设过程中重要环节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①④
13. 14世纪末以来,英国的农奴制度走向解体,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转化。15世纪末,圈地运动大规模开展起来,大批农民从土地上被赶走,被迫出卖劳动力。17世纪,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投资农业,推行新的经营方式,18、19世纪,播种机、收割机、打谷机相继被发明出来,英国的农业革新随即完成。以上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 农业革新与工业革新之间的关系 B. 手工工场和工厂制之间的关系
C. 殖民扩张与价格革命之间的关系 D. 新航路与商业革命之间的关系
14. 如图的画作名为《群神宴》,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乔凡尼·贝利尼所作,描绘了古代神话中的众神和仙女聚会林泉之间的情景。画中盛水果和汤的瓷碗,都是中国的青花瓷。对材料解读合理的是( )
A. 古罗马与中国已经建立直接的商贸往来 B. 画作利用中国的物质元素表达时代精神
C. 阿拉伯商人在亚、欧之间从事中介贸易 D.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长期处于入超地位
15. 二战后的20多年间,西欧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不间断增长。欧洲人后来把这段时期称为“白银的50年代”和“黄金的60年代”;法国人也有所谓“光辉的30年”的说法;即便落在其他国家后面的英国,它的增长速度也快过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年代。这一良好经济局面的出现主要由于( )
A. 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B. 普遍受惠于马歇尔计划
C.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 D.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缓和
16. 1947年10月30日,美国等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订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它的宗旨是通过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差别待遇,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以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与流通。关贸总协定( )
A. 是美苏冷战格局下的产物 B. 是大国谋求国际协调的产物
C. 是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 D. 是现代新兴产业发展的产物
17.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等西方大国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出发,确定战略控制范围,首先提出了“利益边疆”的概念,主要内容有“经济边疆、文化边疆、太空边疆、信息边疆”等,国家边疆观也随之转型。这反映出( )
A. 人类文化生活出现了新模式 B. 冷战结束后美国力图建立单极世界
C. 科技革命影响国家战略选择 D. 美苏在科技领域的角逐日益激烈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8. 图1为隋朝大运河,图2为元代大运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图2
①图1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运河 ②图2的运河长度是世界之最
③图1到图2的变化折射出政治重心东移 ④图2的修建反映了北方对南方的经济倚重
A. ①③④ B. ①③ C. ②③④ D. ③④
19. 下表为清代洋船在广州的贸易数据图表,结合所学分析图表,正确的是( )
年份 洋船数 税银
1754 27艘 52万两
1790 83艘 110万两
1839 200艘 180万两
A. 朝贡贸易特征明显 B. 广州税银变化与闭关政策有关
C 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D. 清朝对外贸易顺差日益扩大
20. 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崛起于伊朗高原,征服了东到印度河流域,西到巴尔干半岛北部,包括埃及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由此对区域文化带来的影响有( )
A. 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广泛交流 B. 种姓制度和佛教成为社会的重要符号
C. 东亚文明和印度文明开始交融 D. 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21. 有学者指出:“17世纪中叶,在欧洲出现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模式。这一模式改变了希腊文化与西亚、北非文化,影响了中世纪的帝国观念,代之以主权平等的观念及其相应的国际秩序。……这一新的国际秩序,在资本主义的驱动下,又成了向外扩张的‘世界国际秩序’。”该秩序( )
A. 体现了公平正义的国际关系 B. 使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
C. 使外交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 D. 具有欧洲国际关系体系色彩
22.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扁鹊望诊的历史记述,据此推断( )
记述 出处
公元前七世纪初,扁鹊曾对齐桓侯望诊。 《韩非子·喻老》
公元前五世纪初,扁鹊赵简子诊断病情。 《史记·扁鹊传》
公元前四世纪末,扁鹊曾治疗秦武公脸部的疾病。 《战国策·秦策》
A. 在春秋战国时期确实存在扁鹊其人 B. 扁鹊有可能是当时杰出医生的集合体
C. 历史叙述往往带有作者的价值取向 D. 对同一历史人物会有不同的历史解释
非选择题部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3小题18分,第24小题17分,第25题16分,共51分)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派不是资产阶级集团,而是一个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地主阶级官僚集团。中国近代化由这个官僚集团来启动,是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特点决定的。19世纪60年代,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侵入的刺激和中国封建经济结构的开始解体,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已成为不可避免的历史潮流。中国封建社会内孕育着的资本主义萌芽,尚未发展到工场手工业阶段,就被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所摧毁,因此中国没有一个像西方社会中那样的市民等级来肩负这个使命。当时掌握政权的洋务派官僚集团,从外国侵略中国的过程中,不但“渐知泰西火器之利”,并且发现廉价的纺织品、便捷的轮船和煤铁之利,可以裕财政、浚饷源,既可维护封建统治,又可为本集团带来利益,于是充当了启动中国近代化的角色。由于中国封建生产方式发展得极其成熟而完备,特别坚固,在洋务派被迫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时,不可能排除封建生产方式的顽强抵制,只能在不改变封建主义内容的基础上,引进外国先进的机器设备和管理制度,移植来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这便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扭曲了的近代化经济形态。
——摘编自《历史学习》2000.11
材料二 如同世界各主要国家近代企业制度的演变一样,近代中国企业制度在其生成、演变的过程中,大致上经历了“特许制”与“准则制”两大阶段。在近代公司法尚未制定和颁行之前,所谓的特许制则是经地方封疆大吏奏准后的特许。如轮船招商局的设立不是依照适用法律注册登记,而是经地方官员向朝廷奏准后设立的。这在轮船招商局最初发行的股票中写得十分清楚,轮船招商局“奉直隶爵阁督部堂李奏准设局招商”。这一由地方大宪奏准设立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特许制本身,更重要的是在当时的体制下,由谁奏设,谁就取得了该设立企业的实际掌控权,如奕 所说“招商局由李鸿章奏设,局务应由李鸿章主政”。早期的企业设立特许制,以及特许制下的地方大员掌控制,是近代中国早期企业产权制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制度特征。
——摘编自《1872~1883轮船招商局早期的企业制度特征》
材料三 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与西方式现代化的逻辑不同,中国式现代化遵循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这一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是,一方面,遵循现代市场经济规律,积极吸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有益成果,通过市场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构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大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摘编自《学习时报》(2022年12月07日)
(1)根据材料一,归纳洋务派启动中国近代化的原因。
(2)上海轮船招商局被誉为“中国民族企业百年历程的缩影”,根据材料二,指出其创办的途径。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上海轮船招商局在近代商业经营方式的探索。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和西方式现代化所遵循的历史逻辑。
(4)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结合所学,概括过渡时期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和政府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宏观设计。
24. 社会产业结构变化引起社会结构、上层建筑、生活方式等的深刻嬗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城市特许状最终确认了市民的身份自由,保障市民的人身安全,确认市民在城市中的土地自由使用权和所有权,免除市民各项封建赋税,确定市民享有某些特定的经济特权。
——据侯建新《交融与创生:西欧文明的三个来源》等
材料二 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西方学者称当代(二战后)西方社会为“后工业社会”“知识社会”“信息时代”“新工业社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加大公共事业开支,以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制定经济发展计划,通过利率、税收等杠杆进行调控;另一方面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这些措施不尽相同,但它们都佐证了西方工业文明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下)
(1)“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根据材料一,阐述中古时期西欧生产关系的变化赋与市民阶层的各种自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掘墓人”的涵义。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把掘墓人的伟大使命置于科学之上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从“社会结构新变化”的角度概述二战后“西方文明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25. “协和万邦”是中华传统文化始终秉持和践行的人文取向和价值理念。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cuī)。
——《左传·桓公二年》
材料二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大格局大智慧(节选):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经感叹:“在每一个时代,政治家们都尝试着寻求和平,然而和平总是地区性秩序,从未能建立在全球的基础上。”回望近代以来的人类历史,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以来,国际秩序变迁背后的西方世界观始终无法突破一己的利益考量,持久和平与普遍繁荣成为难以企及的梦想。
——摘自《光明日报》(2018年02月07日06版)
(1)阅读材料一,指出周初统治者“协和万邦”的制度创新并陈述该制度的基本特征。浙里卷天下——2022~2023学年高三百校联考2月测试
历史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昔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教民农桑,以币帛为本。上智先觉变通之,乃掘铜山,俯视仰观,铸而为钱。使内方象地,外圆象天。大矣哉!”对材料解读有误的是( )
A. 丝织品充当过一般等价物 B. 称赞货币的诞生是伟大的事
C. 铸铜为钱是智慧的产物 D. 称赞货币的统一是伟大的事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货币的统一是在秦朝时期,不是先秦时期,D项符合题意,D项正确;根据材料“黄帝、尧、舜,教民农桑,以币帛为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织品在先秦时期,充当一般等价物,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根据材料“上智先觉变通之,乃掘铜山,俯视仰观,铸而为钱。”可知,作者称赞货币的诞生,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根据材料“使内方象地,外圆象天。大矣哉!”结合所学可知,作者认为钱币体现了“天圆地方”的智慧,认为铸铜为钱是智慧的产物,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2. 商鞅由魏入秦后对秦孝公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以下对商鞅变法“不法古”的分析不符合历史逻辑的是( )
A. 废除世卿世禄制,打击了贵族特权 B. 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C. 推行什伍连坐制,着眼于社会治安 D. 推行个体小家庭,推动小农经济兴起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可知,商鞅强调无论治理天下还是国家,都不能按照死板的方法去做,要灵活根据实际情况变通。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在变法中强制推行个体小家庭制度,奖励一家一户男耕女织的生产,鼓励垦荒,促进了秦国小农经济的发展,选项中的“兴起”表述错误,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承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打击了传统旧贵族的利益,A项排除;商鞅变法在经济上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制,并实行平等的赋税,B项排除;商鞅编订户口,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规定居民要登记各人户籍,开始按户按人口征收军赋,推行什伍连坐制,着眼于社会治安,C项排除;故选D项。
3. 《熙朝新语》描述:“(吴地市镇)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远行村坊织成油丝,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蜂攒蚁集。……苏州南濠黄家巷,(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清代)人物殷富,……千里之商贾。……吴越州郡,察其市肆,贸迁多系晋省之人。”材料反映出明清时期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有( )
①市镇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②地域性的商人群体比较活跃
③部分手工业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 ④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生产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明清时期。根据材料“(吴地市镇)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一些工商业市镇商品经济发达,并且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①正确;根据材料“吴越州郡,察其市肆,贸迁多系晋省之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地域性商帮的崛起,其中的代表是“晋商”与“徽商”,②正确;根据材料“远行村坊织成油丝,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蜂攒蚁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增强,部分手工业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 ,③正确。故①②③正确;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其特点是雇佣关系,但是“雇佣关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④错误。故选A项。
4. 唐文宗时的宰相段文昌、王播都是寒门贫士,早年甚至吃不上饭,向人求食,他们都是通过进士及第入仕的。这些寒士显达后多拉拢同类,如李逊、李建兄弟,“家素清贫”,举进士而得高官。元和十一年(816年),李建知贡举,“三十三人皆取寒素”。此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科举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B. 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C. 寒门庶族地主势力逐渐上升 D. 宰相的选拔标准出现重大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据题意可知,通过科举制,一些寒门子弟进入仕途,这说明科举制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以来,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要求分享更多政治权力,科举制正是适应了这种情况而产生的,C项正确;科举制提高官员文化素质主要体现在选官标准是才学,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一些寒门子弟通过科举制进入仕途,不能得知科举制是选官的主要途径,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宰相的选拔标准,排除D项。故选C项。
5. 赵翼《檐曝杂记》记载:“自鸣钟、时辰表,皆来自西洋。钟能按时自鸣,表则有针随晷刻指十二时,皆绝技也……西洋远在十万里外,乃其法更胜,可知天地之大,到处有开创之圣人,固不仅羲、轩、巢、燧已也。”据此分析正确的有( )
①尊重了文化的多样性 ②承认西洋文化的优秀成果
③承认传统科技的落后性 ④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缺陷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 D. ①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本题要求与材料相符合的。据材料“西洋远在十万里外,乃其法更胜,可知天地之大,到处有开创之圣人,固不仅羲、轩、巢、燧已也。”可知,尊重了文化的多样性,①正确;据材料“钟能按时自鸣,表则有针随晷刻指十二时,皆绝技也……西洋远在十万里外,乃其法更胜”可知,承认西洋文化的优秀成果,②正确;据材料“可知天地之大,到处有开创之圣人,固不仅羲、轩、巢、燧已也”可知肯定了传统科技;③不符合题意;据材料“可知天地之大,到处有开创之圣人”可知,肯定了中华传统文化,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6. 清朝中期的汉口镇商贾数千家,会馆、公所林立,其街道命名也颇有特色,如新安巷、徽州巷、宝庆街、广东巷、江苏巷等,也有白布街、花布街、棉花街、衣服街等。依据材料可知,汉口镇( )
①得益于优越的水陆交通 ②商业分工日趋繁细
③城市布局体现传统礼制 ④商帮活跃贸易兴盛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清朝中期的中国。据材料“白布街、花布街、棉花街、衣服街等”可得出商业分工日趋繁细,②符合题意,结合所学可知,“汉口镇”位于湖北省,但却有“徽州巷、广东巷、江苏巷”等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来自不同地域的商帮在汉口镇内的聚集,④符合题意,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材料不涉及汉口镇的交通情况,仅据该材料无法得出①,①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汉口镇呈现的特点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不能体现传统礼制,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7. 苏东坡到杭州做通判时,有出版商印刷出版了他的一本作品集,叫做《苏子瞻学士钱塘集》,销量不错,不久又推出一部《元丰续添苏子瞻学士钱塘集》,卖得也很好。这反映了( )
①印刷书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②市的发展提高了文学地位
③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④商品经济发展影响文化市场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④ D. ①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为组合类单项选择题。时空范围为宋代(中国)。宋代印刷术发展,因此苏东坡能在短时间内出版两本作品集,即印刷书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传播,①正确;由于销路好,出版商很快出版了苏东坡的另一部作品,这说明商品经济发展影响文化市场,④正确;C项正确;宋代坊市制度瓦解,而且材料本身并不能体现出文学地位的变化,②错误;材料只列举了苏东坡一位人物,因此通过材料并不能看出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③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B、D三项错误,排除。故选C项。
8. 在某次列强侵华的战争中,法国军队路遇一队中国人,竟用机枪把人群逼进一条死胡同连续扫射15分钟,不留一人。皇宫和颐和园里珍藏多年的宝物被抢掠。英、法士兵把各类珍宝抢光以后,为搬取大件之物,用大衣包、布袋装,运回驻地。联军攻陷北京后,慈禧在逃亡西安途中指定奕劻、李鸿章与列强议和。关于该次侵华战争的影响正确的是( )
A. 北京“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 B. 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
C. 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根据材料“联军攻陷北京后,慈禧在逃亡西安途中指定奕劻、李鸿章与列强议和”可知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规定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在区内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成为“国中之国”,A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C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排除D项。故选A项。
9.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国家层面、集体层面和公民个人层面构成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中共十九大概括而成,便于传播和弘扬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和全国人民的价值追求
④杨善洲、黄大年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国道德模范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当代中国。据材料可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和全国人民的价值追求,杨善洲、黄大年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国道德模范,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公民个人层面构成,①表述错误,排除AD项;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②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故选C项。
10.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认为,私有制是随着“使经常的交换成为可能"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游牧部落从其余的野蛮人群中分离出来”之后出现的。但是,他同时也坦承:“至于畜群怎样并且在什么时候从部落或氏族的共同占有变为各个家庭家长的财产,我们至今还不得而知。”恩格斯在此给出的只是
A. 私有制产生的时代背景条件 B. 私有制产生的原因和具体过程
C. 私有制导致了阶级剥削和压迫 D. 私有制导致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私有制是随着‘使经常的交换成为可能’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游牧部落从其余的野蛮人群中分离出来’之后出现的”等信息可知,恩格斯认为私有制是随着第一次社会大分工而出现的,即指出私有制出现的时代背景和条件,故A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中恩格斯只是给出私有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条件,没有指出私有制产生的原因和具体过程,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的是私有制产生的时代背景,没有体现私有制产生的影响,故C选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私有制出现的背景,而不是私有制产生的影响,故D选项错误。
11. 学者们认为,古代世界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三次农业革命:第一次是以发明农业和畜牧业为标志,第二次是以开始锄耕为标志的,第三次是以开始犁耕为标志的。其中,第一次农业革命( )
①主要起源于西亚的小亚细亚半岛 ②人类由食物的采集者变成生产者
③社会直接分化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 ④人类逐渐从迁徙过渡到定居生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主要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第一次农业革命以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为标志,此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并未人类生活由迁徙走向定居,所以②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早期文明出现于西亚两河流域、北非尼罗河流域、南亚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黄河和长江流域等地区,具有多元并存的特点,人类早期文明并非主要起源于西亚的小亚细亚半岛,①项错误;第一次农业革命时期社会并没有直接分化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而是伴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品有了剩余,私有制逐渐产生,社会才分化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③项错误;①③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12. 1601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颁布《济贫法》,该法规定:治安法官有权以教区为单位管理济贫事宜、征收济贫税及核发济贫费。救济办法因人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的,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有( )
①英国教会在社会救济中仍然发挥作用 ②保障了当时英国底层贫民的基本生活
③伊丽莎白政府履行了社会救济职能 ④是西方福利国家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为组合类单项选择题。时空范围为1601年(英国)。根据材料可知,《济贫法》是以教区为单位,说明当时的教会在社会救济中依然发挥作用,①正确;伊丽莎白一世颁布法律实行社会救济,说明伊丽莎白政府履行了社会救济职能,③正确;①③正确,C项正确;材料只列举了《济贫法》的内容,并没有提到实施效果,因此无法证明这一法案保障了当时英国底层贫民的基本生活,②错误;西方福利国家出现是在二战后,④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13. 14世纪末以来,英国的农奴制度走向解体,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转化。15世纪末,圈地运动大规模开展起来,大批农民从土地上被赶走,被迫出卖劳动力。17世纪,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投资农业,推行新的经营方式,18、19世纪,播种机、收割机、打谷机相继被发明出来,英国的农业革新随即完成。以上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 农业革新与工业革新之间的关系 B. 手工工场和工厂制之间的关系
C. 殖民扩张与价格革命之间的关系 D. 新航路与商业革命之间的关系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世纪末—19世纪(英国)。据本题材料“大批农民从土地上被赶走,被迫出卖劳动力”结合所学可知,农业革新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市场、原料等;“18—19世纪,播种机、收割机、打谷机相继发明”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为农业革新提供先进技术,A项正确;手工工场以手工操作为主,工厂主要运用机器大生产,材料并没有涉及两种生产方式的论述,排除B项;价格革命是16—17世纪由于美洲廉价金银流入欧洲而引起的欧洲金银贬值,物价上涨,材料未涉及殖民扩张,排除C项;商业革命是16世纪随着新航路开辟引起的欧洲商业和世界市场的一系列新变化,包括流通中的商品种类与数量的增多;商路及商业中心的转移;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等,材料论述的是英国农业的革新,排除D项。故选A项。
14. 如图的画作名为《群神宴》,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乔凡尼·贝利尼所作,描绘了古代神话中的众神和仙女聚会林泉之间的情景。画中盛水果和汤的瓷碗,都是中国的青花瓷。对材料解读合理的是( )
A. 古罗马与中国已经建立直接的商贸往来 B. 画作利用中国的物质元素表达时代精神
C. 阿拉伯商人在亚、欧之间从事中介贸易 D.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长期处于入超地位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据材料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的创作中,出现了中国的瓷器,说明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利用中国的物质元素表达时代精神,B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断古罗马与中国已经建立直接的商贸往来,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描述阿拉伯商人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没有描述中外贸易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15. 二战后的20多年间,西欧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不间断增长。欧洲人后来把这段时期称为“白银的50年代”和“黄金的60年代”;法国人也有所谓“光辉的30年”的说法;即便落在其他国家后面的英国,它的增长速度也快过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年代。这一良好经济局面的出现主要由于( )
A. 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B. 普遍受惠于马歇尔计划
C.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 D.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缓和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二战后的20多年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并取得一定成功,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故这时期良好经济局面的出现,得益于西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强调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A项正确;马歇尔计划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欧洲经济的恢复,但其并非主要原因,排除B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推动了西欧经济的发展,但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排除C项;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并没有缓和,排除D项。故选A项。
16. 1947年10月30日,美国等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订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它的宗旨是通过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差别待遇,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以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与流通。关贸总协定( )
A. 是美苏冷战格局下的产物 B. 是大国谋求国际协调的产物
C. 是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 D. 是现代新兴产业发展的产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7年(世界)。根据材料“宗旨是通过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以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与流通”且结合所学可知,关贸总协定是在大国间协调下,产生的有关关税及贸易方面问题的一个国际协定,B项正确;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主要涉及的是世界贸易的发展,与美苏冷战格局没有关系,排除A项;关贸易总协定是一个临时性的多边贸易协定,1995年的世贸组织建立起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排除C项;关贸总协定不是现代新兴产业发展的产物,排除D项。故选B项。
17.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等西方大国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出发,确定战略控制范围,首先提出了“利益边疆”的概念,主要内容有“经济边疆、文化边疆、太空边疆、信息边疆”等,国家边疆观也随之转型。这反映出( )
A. 人类文化生活出现了新模式 B. 冷战结束后美国力图建立单极世界
C. 科技革命影响国家战略选择 D. 美苏在科技领域的角逐日益激烈
【答案】C
【解析】
【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等西方大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20世纪80年代正逢美苏冷战时期且当时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信息科技与航空航天技术全面推动,信息边疆、太空边疆等概念也横空出世,这体现了科技革命影响战略选择,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人类文化生活,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维护本国自身发展利益,与美国是否想建立单极世界无关,排除B项;利益边疆是各西方大国共同提出并建立的,无法体现美苏在科技领域的竞争,排除D项。故选C项。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8. 图1为隋朝大运河,图2为元代大运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图2
①图1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运河 ②图2的运河长度是世界之最
③图1到图2的变化折射出政治重心东移 ④图2的修建反映了北方对南方的经济倚重
A. ①③④ B. ①③ C. ②③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为组合类单项选择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2是京杭大运河,这条运河长度是世界之最,②正确;图1是是隋朝大运河,从隋朝大运河到元朝的大运河,政治中心由西安转移到了北京,体现了政治重心东移的历史事实,③正确;元朝大运河反映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远在北方的政治中心在经济上倚重南方,④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②③④正确,C项正确;中国古代最早的运河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而非隋朝,①错误,排除A、B项;D项概括不全,排除D项。故选C项。
19. 下表为清代洋船在广州的贸易数据图表,结合所学分析图表,正确的是( )
年份 洋船数 税银
1754 27艘 52万两
1790 83艘 110万两
1839 200艘 180万两
A. 朝贡贸易特征明显 B. 广州税银变化与闭关政策有关
C. 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D. 清朝对外贸易顺差日益扩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的近百年 间,到广州的洋船数成倍增加,但是清政府的税银涨幅有限,这与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紧密相关,B项正确;朝贡贸易即通过朝贡和赏赐完成贸易,材料中并未体现政府和外来使节的互动行为,排除A项;抑商政策有所松动不能从材料中得出,清朝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没有松动,排除C项; 贸易顺差和逆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个时间段内(比如一个季度或者一年),对进出口贸易额的统计比较,如果出口总金额大于进口总金额,那么,这个“差”被称为“贸易顺差”;反之,如果进口总金额大于出口总金额,那么,这个“差”被称为“贸易逆差”,材料没有进出口贸易额的比较信息,无法得出清朝对外贸易顺差日益扩大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
20. 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崛起于伊朗高原,征服了东到印度河流域,西到巴尔干半岛北部,包括埃及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由此对区域文化带来的影响有( )
A. 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广泛交流 B. 种姓制度和佛教成为社会的重要符号
C. 东亚文明和印度文明开始交融 D. 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波斯人崛起于伊朗高原……西到巴尔干半岛北部,包括埃及在内的广大地区”可知,波斯起源于西亚地区,波斯帝国建立了横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其中包括了希腊文明,因此出现了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广泛交流,A项正确;种姓制度和佛教是印度社会的重要符号,并非波斯帝国社会的重要符号,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东亚文明与印度文明“开始”交融,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波斯帝国,与阿拉伯帝国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21. 有学者指出:“17世纪中叶,在欧洲出现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模式。这一模式改变了希腊文化与西亚、北非文化,影响了中世纪的帝国观念,代之以主权平等的观念及其相应的国际秩序。……这一新的国际秩序,在资本主义的驱动下,又成了向外扩张的‘世界国际秩序’。”该秩序( )
A. 体现了公平正义的国际关系 B. 使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
C. 使外交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 D. 具有欧洲国际关系体系色彩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中叶(欧洲)。据材料“这一模式改变了希腊文化与西亚、北非文化,影响了中世纪的帝国观念,代之以主权平等的观念及其相应的国际秩序”和所学可知,该秩序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是一个欧洲形成的国际关系体系,建立起来近代以来的国际法标准,D项正确;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是欧洲封建各国之间形成了之中相对实力多级均势的状态,并非公平正义的,排除A项;1920年国际联盟才提出集体安全体制,排除B项;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才开启外交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22.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扁鹊望诊的历史记述,据此推断( )
记述 出处
公元前七世纪初,扁鹊曾对齐桓侯望诊。 《韩非子·喻老》
公元前五世纪初,扁鹊为赵简子诊断病情。 《史记·扁鹊传》
公元前四世纪末,扁鹊曾治疗秦武公脸部的疾病。 《战国策·秦策》
A. 在春秋战国时期确实存在扁鹊其人 B. 扁鹊有可能是当时杰出医生的集合体
C. 历史叙述往往带有作者的价值取向 D. 对同一历史人物会有不同的历史解释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七世纪至公元前四世纪末(中国)。据本题材料“《韩非子 喻老》:公元前七世纪初,扁鹊曾对齐桓侯望诊;《史记 扁鹊传》:公元前五世纪初,扁鹊为赵简子诊断病情;《战国策 秦策》:公元前四世纪末,扁鹊曾治疗秦武公脸部的疾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韩非子 喻老》、《史记 扁鹊传》、《战国策 秦策》三本史籍对于扁鹊看病问诊的时间和诊断内容均不同,时间跨度很大,可知他们所述的扁鹊可能不是一个人,而是当时杰出医生的集合体,B项正确;仅凭材料信息无法断定春期战国时期确实存在扁鹊其人,排除A项;并不是所有历史叙述都带有作者的价值取向,排除C项;材料中所述的可能是当时杰出医生的集合体而不是同一历史人物,排除D项。故选B项。
非选择题部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3小题18分,第24小题17分,第25题16分,共51分)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派不是资产阶级集团,而是一个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地主阶级官僚集团。中国近代化由这个官僚集团来启动,是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特点决定的。19世纪60年代,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侵入的刺激和中国封建经济结构的开始解体,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已成为不可避免的历史潮流。中国封建社会内孕育着的资本主义萌芽,尚未发展到工场手工业阶段,就被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所摧毁,因此中国没有一个像西方社会中那样的市民等级来肩负这个使命。当时掌握政权的洋务派官僚集团,从外国侵略中国的过程中,不但“渐知泰西火器之利”,并且发现廉价的纺织品、便捷的轮船和煤铁之利,可以裕财政、浚饷源,既可维护封建统治,又可为本集团带来利益,于是充当了启动中国近代化的角色。由于中国封建生产方式发展得极其成熟而完备,特别坚固,在洋务派被迫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时,不可能排除封建生产方式的顽强抵制,只能在不改变封建主义内容的基础上,引进外国先进的机器设备和管理制度,移植来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这便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扭曲了的近代化经济形态。
——摘编自《历史学习》2000.11
材料二 如同世界各主要国家近代企业制度的演变一样,近代中国企业制度在其生成、演变的过程中,大致上经历了“特许制”与“准则制”两大阶段。在近代公司法尚未制定和颁行之前,所谓的特许制则是经地方封疆大吏奏准后的特许。如轮船招商局的设立不是依照适用法律注册登记,而是经地方官员向朝廷奏准后设立的。这在轮船招商局最初发行的股票中写得十分清楚,轮船招商局“奉直隶爵阁督部堂李奏准设局招商”。这一由地方大宪奏准设立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特许制本身,更重要的是在当时的体制下,由谁奏设,谁就取得了该设立企业的实际掌控权,如奕 所说“招商局由李鸿章奏设,局务应由李鸿章主政”。早期的企业设立特许制,以及特许制下的地方大员掌控制,是近代中国早期企业产权制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制度特征。
——摘编自《1872~1883轮船招商局早期的企业制度特征》
材料三 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与西方式现代化的逻辑不同,中国式现代化遵循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这一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是,一方面,遵循现代市场经济规律,积极吸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有益成果,通过市场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构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大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摘编自《学习时报》(2022年12月07日)
(1)根据材料一,归纳洋务派启动中国近代化的原因。
(2)上海轮船招商局被誉为“中国民族企业百年历程的缩影”,根据材料二,指出其创办的途径。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上海轮船招商局在近代商业经营方式的探索。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和西方式现代化所遵循的历史逻辑。
(4)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结合所学,概括过渡时期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和政府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宏观设计。
【答案】23. 原因:中国没有经过工场手工业阶段,没有产生资产阶级(市民阶级没有资产阶级化);封建经济结构开始解体;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加深了民族危机,带来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洋务派官僚集团对西方工厂制认识的转变。
24. 途径:地方大吏奏请,朝廷特许。
探索:采用官督商办的形式;形成早期企业产权制度(或特许制下的地方大员掌控制);采用股份制。
25. 历史逻辑: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西方式现代化“以资本为中心”。
26. 宏观设计:过渡时期,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建设时期,中共八大提出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一“中国封建社会内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尚未发展到工场手工业阶段,就被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所摧毁,因此中国没有一个像西方社会中那样的市民等级来肩负这个使命”可得出中国没有经过工场手工业阶段,没有产生资产阶级(市民阶级没有资产阶级化);据材料一“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侵入的刺激和中国封建经济结构的开始解体,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已成为不可避免的历史潮流”可得出封建经济结构开始解体,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加深了民族危机,带来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据材料一“当时掌握政权的洋务派官僚集团,从外国侵略中国的过程中,不但‘渐知泰西火器之利’,并且发现廉价的纺织品、便捷的轮船和煤铁之利,可以裕财政、浚饷源,既可维护封建统治,又可为本集团带来利益,于是充当了启动中国近代化的角色”可得出洋务派官僚集团对西方工厂制认识的转变。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第一小问途径,据材料二“特许制则是经地方封疆大吏奏准后的特许。如轮船招商局的设立不是依照适用法律注册登记,而是经地方官员向朝廷奏准后设立的”可得出地方大吏奏请,朝廷特许。第二小问探索,据材料二“奉直隶爵阁督部堂李奏准设局招商”“招商局由李鸿章奏设,局务应由李鸿章主政”可得出采用官督商办的形式;据材料二“早期的企业设立特许制,以及特许制下的地方大员掌控制”可得出形成早期企业产权制度(或特许制下的地方大员掌控制);据材料二“这在轮船招商局最初发行的股票中写得十分清楚”可得出采用股份制。
【小问3详解】
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和西方。据材料三“中国式现代化遵循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可得出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式现代化“以资本为中心”。
【小问4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结合所学,过渡时期党和政府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宏观设计有,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全面建设时期,中共八大提出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24. 社会产业结构变化引起社会结构、上层建筑、生活方式等的深刻嬗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城市特许状最终确认了市民的身份自由,保障市民的人身安全,确认市民在城市中的土地自由使用权和所有权,免除市民各项封建赋税,确定市民享有某些特定的经济特权。
——据侯建新《交融与创生:西欧文明的三个来源》等
材料二 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西方学者称当代(二战后)西方社会为“后工业社会”“知识社会”“信息时代”“新工业社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加大公共事业开支,以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制定经济发展计划,通过利率、税收等杠杆进行调控;另一方面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这些措施不尽相同,但它们都佐证了西方工业文明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下)
(1)“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根据材料一,阐述中古时期西欧生产关系的变化赋与市民阶层的各种自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掘墓人”涵义。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把掘墓人的伟大使命置于科学之上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从“社会结构新变化”的角度概述二战后“西方文明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答案】(1)阐述:随着工商业逐渐兴起和繁荣,庄园逐渐走向衰落,城市兴起市民阶级取得城市自治权,拥有自由流动、司法自由、财产自由、身份自由、土地自由、经济特权等。
(2)涵义: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和共产主义的建设者。
理论阐述:马克思撰写《资本论》,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辩证关系,指出了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
(3)概述:科学技术新发展促进生产力提高,农业和工业就业人口比重下降,服务业人口比重增加,“中间阶层”人数增加。这种社会结构多层次化现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在生产关系上反映。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的西欧。阐述:根据材料“城市特许状最终确认了市民的身份自由,保障市民的人身安全,确认市民在城市中的土地自由使用权和所有权”可知为市民阶级取得城市自治权,拥有自由流动、司法自由、财产自由、身份自由、土地自由、经济特权等。从城市兴起角度分析为随着工商业逐渐兴起和繁荣,庄园逐渐走向衰落,城市兴起。
【小问2详解】
本题第一小问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世界。根据材料“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可知涵义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和共产主义的建设者。本题第二小问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世界。从剩余价值学说阐述为马克思撰写《资本论》,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从唯物史观角度阐述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辩证关系,指出了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
【小问3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世界。从社会结构变化角度分析为科学技术新发展促进生产力提高,农业和工业就业人口比重下降,服务业人口比重增加,“中间阶层”人数增加。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角度分析为这种社会结构多层次化现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在生产关系上的反映。
25. “协和万邦”是中华传统文化始终秉持和践行的人文取向和价值理念。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cuī)。
——《左传·桓公二年》
材料二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大格局大智慧(节选):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经感叹:“在每一个时代,政治家们都尝试着寻求和平,然而和平总是地区性秩序,从未能建立在全球的基础上。”回望近代以来的人类历史,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以来,国际秩序变迁背后的西方世界观始终无法突破一己的利益考量,持久和平与普遍繁荣成为难以企及的梦想。
——摘自《光明日报》(2018年02月07日06版)
(1)阅读材料一,指出周初统治者“协和万邦”的制度创新并陈述该制度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以“立足中国‘和’文化,构建和平世界”为题,论述回答“基辛格感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答案】25. 制度创新: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或贵族等级分封制)。
基本特征: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
26.
观点:中华文明历来主张“以和为贵”,追求世界和平,“和”的思想作为认识与处理事情的方法,对中华文化和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论述: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但今天的世界并不安宁,和平与发展遭遇严重挑战。中国积极推进构建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就世界和平发展的诸多议题提出中国方案。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支持并践行多边主义,大力推动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在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中国积极探索解决办法,维护正义和世界稳定。和平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开展全方位外交,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周代中国。
制度创新:据材料一“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或贵族等级分封制)。
基本特征:据材料“国、家”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
【小问2详解】
这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这一题所涉及的最大范围的时空是现代中国和世界。
观点:审问题“立足中国‘和’文化,构建和平世界”为题,要求“观点明确”,据材料二“和平总是地区性秩序,从未能建立在全球的基础上”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观点:中华文明历来主张“以和为贵”,追求世界和平,“和”的思想作为认识与处理事情的方法,对中华文化和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浙江省浙里卷天下百校联考2022-2023高三下学期2月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