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四调考试
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红山文化的牛河梁遗址祭坛,由直径不同的三个同心圆逐渐升高形成了三层台阶,良渚文化的福泉山祭坛呈阶梯形的上下三重结构。其祭坛周围都埋有大型墓葬,坛上都发现有祭祀遗存。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
A.出现了早期文明曙光 B.形成了早期的国家形态
C.建立了森严等级秩序 D.铸就了一体化文明格局
2.秦汉时期,在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县级地方政府,称为“道”。秦汉通过这种特殊的统治制度,使一些不太适宜或不太愿意接受郡县制的民族,一定程度上适应并接受了政府的统治。由此可知,秦汉的“道”制(  )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权 B.防止了少数民族割据和叛乱
C.有利于民族交融与国家统一 D.发展为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度
3.魏晋南北朝时期土地国有制形式大行其道,比如曹魏的大规模屯田,但这是战时体制的产物。在社会相对安定后,西晋占田制的推行逐渐回归到土地私有。北魏推行的均田制,也不得不加入一些土地私有的内容。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土地私有(  )
A.加速了土地兼并的蔓延 B.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更符合当时的社会需求 D.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
4.江南运河是隋代大运河的最南一段,隋炀帝时期全国疏通,地处运河上的常州“在唐称望县,地大人众,政繁务殷”,其出产的细虻、棉布、纸张被列为唐代贡品。这表明隋唐时期(  )
A.经济重心已经实现南移 B.政府工程推动了南北经济交流
C.地理条件决定城市兴衰 D.交通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繁荣
5.下表为元明两代部分戏剧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及其情节梗概。这反映了(  )
角色 情节梗概 剧作
萧淑兰 萧淑兰求爱张世英,张世英拒绝并云:“女人家不遵父母之命,不从媒妁之言,廉耻不拘” [元]贾仲明《萧淑兰情寄菩萨蛮》
卓文君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相爱,受阻挠后私奔,文君为相如驾车,并有台词“为先生御车妾之幸也,男尊女卑,夫唱妇随” [元末明初]无名氏《司马相如题桥记》
李云英 李云英的丈夫从军后不知所踪,亲友规劝其再嫁时以“烈女不更二夫”为理由拒绝 [元]李唐宾《李云英风送梧桐叶》
A.经济发展下市民文化的繁荣 B.社会环境宽松催生批判意识
C.戏剧作品蕴含社会教化功能 D.政府极力维护理学的正统性
6.魏源在修《海国图志》时将各国分册页制图,“每图一国,山水城邑,钩勒位置,开方里差,距极度数,不爽毫发。于是从古不通中国之地,披其山川,如阅《一统志》之图 自西北而东南,将中外一家欤”。这表明魏源(  )
A.主张唤醒国人救亡意识 B.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
C.掌握了系统的地理知识 D.突破了传统的天下观
7.有学者指出,在1860—1916年,中国的社会领导阶层不仅来自新旧士绅,也来自新知识分子,后者大约为前者的十倍。1905年以前,社会领导阶层来自新知识分子者较少,至1912年民国建立以后,新知识分子逐渐取代了士绅而成为社会的领导阶层。这种现象在本质上反映了(  )
A.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推手 B.阶层变动源于经济结构变化
C.政治制度变革制约社会演进 D.封建地主阶级退出历史舞台
8.1940年,《日本新闻》系列电影在日本影院强制上映,其中有关中国战场的片段,均是有选择地拍摄的一些当地“政治领袖”欢迎日军和日军“亲民”的画面,展现当地民众被日军“解放”的“喜悦”,并强调“大东亚战争”旨在把亚洲人民从欧美列强手中“解放”出来。日本此举的主要背景是(  )
A.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政府 B.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
C.日本在中国战场透支国力 D.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9.1950年,周恩来说:“我们已经掌握了国家大门的钥匙。”刘少奇说:“从今以后,中国工业就不致受到帝国主义的廉价商品的竞争,中国的原料将首先供给自己工业的需要。这就扫除了一百年来使中国工业不能发展的一个最大的障碍。”这说明,当时中国(  )
A.明确了工业是经济建设的重点 B.坚持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
C.坚定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D.认识到主动对外开放的重要性
10.下图为1990—2000年我国劳动力产业结构变迁情况(单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企业经营自主权不断扩大 B.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C.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 D.民众就业观念转变
1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主要构成要素大多在苏美尔文明早期就已形成,这体现在:农业的产生和定居生活的开始;城市的出现与社会组织日益复杂化;国家的形成;文字的发明等方面。这表明苏美尔文明(  )
A.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B.影响范围不断扩大
C.体现出多元一体特征 D.具有鲜明的原生性
12.13世纪上半叶,英国国王亨利三世指责伯爵理查德·马歇尔侵犯了王室领地,但伯爵宣称自己不是侵犯者,因为国王首先侵犯了他的土地。伯爵认为,由于国王违约在先,根据相互的权利与义务原则,效忠关系自动解除,伯爵不再有效忠国王的义务。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政治纽带影响权力格局 B.封君封臣制度趋向瓦解
C.封建割据导致国家分裂 D.专制王权遭到严重削弱13.17世纪以前,利物浦只是一个小渔村。到1730年,利物浦船舶进出口吨位达37000吨以上,1750年为65000吨,1760年为100000吨。笛福描写道:“在我第二次和第三次游览之间,它(利物浦)又大了一倍以上 它的财富、人口、商业、建筑物还在一天天地增加着。”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工业革命扩大了对外贸易规模 B.利物浦成为世界商业的中心
C.英国在全世界积极推行自由贸易 D.海外贸易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14.部分学者在研究拉丁美洲“考迪罗主义”时指出,“国家的条件使得暴力的统治或狡诈的统治比法制的统治更为有效”;这是“西班牙美洲政治植物上开出的一朵特有的花”。他们揭示了拉丁美洲(  )
A.政治制度的特殊性 B.民族革命任务的艰巨性
C.社会发展的滞后性 D.法律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15.1921年,一位苏俄老农民说,“一个人有两只手,一只为国家干活,一只为自己干活”。同时,他以正在召开会议的剧院为例,把农民比作墙,工人比喻为房盖,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比喻,强调了农民的稳定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这说明(  )
A.战时共产主义有利于政权巩固 B.农业集体化的实施加速了工业化进程
C.新经济政策得到了农民的认可 D.苏联模式奠定了卫国战争胜利的基础
16.下表为1983—1990年美国各行业周薪[男/女。(单位:美元)]。据下表数据,可推知美国(  )
职业 1983年 1987年 1990年
行政管理者 530/339 647/416 740/484
服务工人 506/367 625/458 719/534
手工艺/维修 387/256 431/302 486/316
农、林、渔业 200/169 219/191 261/216
A.国家干预政策的弊端 B.社会公平有待提升
C.福利国家模式的不足 D.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其中第17题18分,第18题16分,第19题18分,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宋代婚姻观
材料一
●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厚捉钱以饵士人,使之俯就,一婿至千余缗。
——[宋]朱彧《萍洲可谈》
●薛居正子薛惟吉之嫠妇(即寡妇)柴氏,将携资再嫁。士大夫向敏中、张齐贤都争着求取。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据南宋学者洪迈撰写的《夷坚志》记载,宋代妇女再婚的事例共有61例,其中再嫁者55人,三嫁者6人。
材料二
(1)分析说明材料一与材料二反映的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9分)
(2)若要进一步探究影响宋代婚姻观念的因素,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史实 举一例说明。(9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 近代中国1912年至1928年可以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历史时期进行研究。这16年的历史,理所当然地是古代中国特别是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辛亥革命以来的中国的继续和发展。但它既然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历史时期,就会有它独具的特点,有它展现出来的突出问题,有属于这个时代的人物;它既为未来开辟道路、提供条件,也为未来设置局限。因此这段历史和任何一段历史一样,是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总结的。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北洋军阀时期与近代化”这一主题,自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清晰。)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16、17世纪的奢侈品消费对贸易、农业以及工业的发展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药物、香料(主要是胡椒粉)、香水和发香材料、染料、纺织品、装饰品和衣料等在当时都属于奢侈品,只有富人才用得起。在奢侈工业的巨大利润吸引下,欧洲以及殖民地的农业都为了满足奢侈工业品的需求而向大规模、精细化方向发展,创造了资本主义的农业组织形式,同时也促进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摘编自王玉华《为什么奢侈产生资本主义 ——谈桑巴特的<奢侈与资本主义>》
材料二 到18世纪,在以巴黎为中心的法国城市中,完整的时尚体系已经形成,并带动了法国社会的平民化趋向。时尚产业和时尚服饰的消费改变了法国妇女,尤其是中上层妇女的地位,将她们推向法国社会文化现代化的前沿,作为时尚商人主要成分的女性衣帽商们,是18世纪后期巴黎服饰时尚的重要推动者。她们运用自己的天赋,将女性的衣服、发型等配上各种雅致的饰物,不断推出引领时尚的新样式,在创造新时尚的过程中展示她们的卓越才华和艺术素质。作为一个地位偏低的社会阶层,以女性为主的时尚商人在法国大革命前夕起到了衔接贵族与平民文化,促使服饰时尚大众化的历史作用,成为推动法国社会转型的不容忽视的进步力量。
——摘编自周薇薇《从宫廷到民间:巴黎的时尚商人及其在法国近代社会转型中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欧洲奢侈品消费兴盛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时尚产业对法国社会转型的影响。(12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四调考试·历史
一、选择题
1.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祭祀性质的建筑是文明产生的标志之一,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遗址都出现祭坛,并且祭坛周围都埋有大型墓葬,这说明当时出现了早期文明曙光,A项正确;早期国家形态不仅仅反映在祭坛的出现,B项说法仅凭材料无法得出,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森严的等级秩序,排除C项;一体化文明格局特点表现在不同地区的文化具有很好的整合性,在统一的中华文化中融为一体,材料不能说明该结论,排除D项。
2.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秦汉的“道”制“使一些不太适宜或不太愿意接受郡县制的民族,一定程度上适应并接受了政府的统治”,这有利于缓和民族关系,促进民族交融和国家治理,故选C项;“道”属于地方行政制度,不属于监察体制,排除A项;“道”制有利于对少数民族进行管理,但防止少数民族割据和叛乱说法绝对,排除B项;汉初郡国并行制度延续的是郡县制和分封制,排除D项。
3.D【解析】根据材料“在社会相对安定后,西晋占田制的推行逐渐回归到土地私有。北魏推行的均田制,也不得不加入一些土地私有的内容”可知,土地私有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已成为当时不可抗拒的潮流,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土地兼并,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土地私有的发展趋势,没有体现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排除B项;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期分裂和战乱,人口大量死亡或逃亡,大多数农民根本无法再组织生产,在当时土地国有制的存在有其合理性,所以私有制更符合社会需求说法不妥,排除C项。
4.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隋代疏通大运河后,地处运河上的常州在唐代“地大人众,政繁务殷”,细纻、棉布、纸张等特产被列为唐代贡品,这表明隋唐时期的交通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繁荣,故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南宋,故A项错误;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大运河等政府工程推动了南北经济交流,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理条件对城市兴衰有影响,但不起决定性的作用,故C项错误。
5.C【解析】根据材料“女人家不遵父母之命,不从媒妁之言,廉耻不拘”“为先生御车妾之幸也,男尊女卑,夫唱妇随”“烈女不更二夫”可知,这些戏剧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具有明显的男尊女卑观念,这反映了儒家倡导的纲常伦理思想深刻约束着女性的婚嫁自由,由此可见,元明两代戏剧作品带有明显的社会教化意图,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经济发展与市民文化繁荣的关系,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这些戏剧作品属于儒家伦理思想影响下的产物,也体现不出批判意识,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政府对戏剧作品价值观念的引导,并且此时理学的正统地位并未受到冲击,“极力维护”无法体现,排除D项。
6.C【解析】根据“每图一国,山水城邑,钩勒位置,开方里差,距极度数,不爽毫发。于是从古不通中国之地,披其山川,如阅《一统志》……自西北而东南,将中外一家欤”分析可知,《海国图志》对各国地理状况分别进行绘制和记载,说明魏源掌握了系统的地理知识,C项正确;材料无关救亡意识,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学习西方的技术,排除B项;“将中外一家欤”表明其并未突破传统的天下观,排除D项。
7.A【解析】由材料“在1860—1916年,社会领导阶层不仅来自新旧士绅,也来自新知识分子”,新知识分子的人数大约为士绅的十倍,到1912年民国建立以后,新知识分子逐渐取代了士绅而成为社会的领导阶层,这反映了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推手,故A项正确;B、C两项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8.C【解析】根据材料“其中有关中国战场的片段均是有选择地拍摄的一些当地‘政治领袖’欢迎日军和日军‘亲民’的画面,展现当地民众被日军‘解放’的‘喜悦’,并强调‘大东亚战争’旨在把亚洲人民从欧美列强手中‘解放’出来”并结合所学可知,由于中国人民的持续奋勇抗战,到1940年,日本的国力已经不堪消耗,日本军国主义不得不采取强制手段对本国人民进行欺骗和麻痹,以维持其反动统治,故选C项;汪精卫对日本投降,建立伪国民政府只是材料影片中的部分素材来源,并不是深层次的背景,故排除A项;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于1929年,故排除B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于1942年,故排除D项。
9.B【解析】根据材料“我们已经掌握了国家大门的钥匙”可知,“国家大门”即中国海关主权,新中国成立后已从帝国主义国家手中夺回,而中国收回海关主权是中国民主革命结束后遗留的反帝任务之一,B项正确;材料中“扫除了一百年来使中国工业不能发展的一个最大的障碍”并非强调工业是经济建设的重点,排除A项;材料中未体现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对外开放的信息,D项也与史实不符,排除。
10.C【解析】据材料可知,1990-2000年,第一产业劳动力占比在下降,第二产业劳动力占比基本持平,而第三产业劳动力占比持续增加,这主要得益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与推进,即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三大产业劳动力的占比增减情况,体现不出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情况,也无法体现产业升级情况,排除A、B两项;材料反映的是劳动力产业结构变迁,无法体现观念的转变,排除D项。
11.D【解析】根据材料“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主要构成要素大多在苏美尔文明早期就已形成”可知,原生文明指的是完全自主,没有受到其他文明影响而发展起来的文明,材料内容体现了苏美尔文明属于原生文明,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自然环境对苏美尔文明的影响,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苏美尔文明对其他区域的影响情况,也不能得出其影响范围不断扩大,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苏美尔文明的多元性,排除C项。
12.A【解析】据材料“由于国王违约在先,根据相互的权利与义务原则,效忠关系自动解除,伯爵不再有效忠国王的义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政治纽带对权力格局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时间封君封臣制度还没有瓦解,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关于封建割据导致国家分裂的相关论述,排除C项;伯爵不再有效忠国王的义务,不代表专制王权一定被严重削弱,排除D项。
13.D【解析】由材料可知,17世纪以前还是小渔村的利物浦,到18世纪中期,船舶进出口吨位急剧增加,“财富、人口、商业、建筑物还在一天天地增加着”,这说明利物浦凭借海外贸易发展为一个规模不断增大的商业城市,D项正确;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从材料信息无法判断利物浦成为世界商业的中心,排除B项;工业革命开展后,英国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在此之前实行的是重商主义政策,排除C项。
14.A【解析】根据材料“西班牙美洲政治植物上开出的一朵特有的花”可知,材料强调的是拉丁美洲政治制度的特殊性,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民族革命,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拉丁美洲政治制度的特殊性,未体现社会发展的滞后性,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拉丁美洲政治制度的特殊性,未体现法律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排除D项。
15.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两只手”的阐述可知,这体现了该政策既保障了国家利益,又满足了农民的要求,结合“1921年”可知是新经济政策,而该政策的实施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C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虽保证了国家利益,但牺牲了农民的利益,不利于政权的巩固,排除A项;农业集体化是20世纪30年代苏联大规模开展的将个体小农私有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大集体经济的运动,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求,但并不能真正满足农民的要求,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斯大林领导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体制机制即苏联模式,形成于斯大林执政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16.B【解析】据题干数据可知,1983-1990年的美国,行政管理者、服务工人薪资水平较高,手工艺维修和农、林、渔业从业人员的收入则较低,男女收入差距大,且收入增长速度缓慢,种种差异表明社会公平有待提升,B项正确;从材料信息中无法断定收入不公是国家干预导致的,排除A项;福利国家政策主要是影响居民的福利待遇,而非工资收入,排除C项;从材 料仅能看出四个行业的薪资情况,不能看出新阶层的产生、旧阶层的消亡和阶层流动等,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7.(1)现象:材料一反映了宋代婚姻重视资财,婚姻观念较为开放;材料二反映了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发展。(4分)
联系: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社会流动性加强,冲击了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导致婚姻重视资财,并促使人们婚姻观更加开放。(5分)
(2)示例一:
史实:宋代科举制发展。(3分)
理由:宋朝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推动科举制不断发展与完善;科举取士的规模扩大,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门第观念日益淡薄,择婿更加重视才能。(6分)
示例二:
史实:宋代理学发展。(3分)
理由:宋代理学兴起,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强调贞洁观念,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婚姻观趋于保守。(6分)
18.示例一:
论题: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近代化的一个上升时期。(2分)
论述:近代化的内涵是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和法治化、思想文化上的理性化和科学化,以及社会生活的近代化。(2分)
具体而言:这一时期,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工业迎来“短暂的春天”,轻工业、军事工业较快发展。政治上,民国宪政体制形式上依然存在,并颁布了《中华民国约法》;专业型、技术化的外交团体出现,不平等外交也向修约外交转变。思想文化上,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宣扬了民主科学思想,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三民主义得到新的发展。社会生活上,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的法令,简化礼仪,改变称呼等,都体现了明显的民主性和革命性的特点。(9分,任意3点史实即可)
尽管这一时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依然没有改变,救亡图存、思想启蒙与近代化的历史任务依然任重道远,但是此时的中国并非黑暗一片,中国社会新的经济因素、新的阶级因素等也在不断增加。(3分)
示例二:
论题: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不利于中国的近代化。(2分)
论述:近代化的内涵是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和法治化、思想文化上的理性化和科学化,以及社会生活的近代化。(2分)
这一时期,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只是“短暂的春天”,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走向萧条。政治上,袁世凯逐步破坏民主共和,走上帝制之路;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的派系纷争,很快发展为军阀混战割据的局面,政治格局混乱不堪。思想文化上,共和制度虽然建立,封建思想仍然束缚着很多人的头脑;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了尊孔复古逆流。外交上,袁世凯签订“中日民四条约”,部分答应“二十一条”的要求;《九国公约》签订,中国又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民族危机依然严重。(9分,任意3点史实即可)
尽管这一时期中国有一定程度的近代化,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依然没有改变,救亡图存、思想启蒙与近代化的历史任务依然任重而道远。(3分)
9.(1)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奢侈品工业利润可观;文艺复兴促进人们思想解放(或社会观念更新、社会风气渐开)。(6分)
(2)影响: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冲击了法国等级秩序,推动了法国社会的平民化(或大众化);展示了女性才华,提升了女性地位;推动了法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12分,任答3点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