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北京重点校高三(上)期末历史汇编
中古时期的世界章节综合
一、单选题
1.(2023秋·北京西城·高三统考期末)“拜占庭文明并非一个孤立的历史和文化现象。一方面它是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延续;另一方面它又影响了近代西方文明尤其是斯拉夫文明的形成。”以下能够印证此观点的有( )
① 骑士文学 ②《罗马民法大全》③《吉尔伽美什》 ④ 俄罗斯圆顶多塔建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2023秋·北京西城·高三统考期末)有学者用下列两张示意图展现西欧迈向近代过程中国家结构的演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图 1 体现了封君封臣制容易造成割据②图 2 表示各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
③在此过程中王权和民族国家得到发展 ④该历程伴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2023秋·北京东城·高三统考期末)中古时期,法国国王把铸币权授予诸侯。12世纪中期,享有铸币权的诸侯有300余人。至14世纪初,保有铸币权的诸侯30余人,15世纪只有7位诸侯留有铸币权。上述材料可以佐证法国( )
A.封君封臣制度巩固 B.封建王权不断强化
C.庄园经济快速发展 D.货币贬值日益加重
4.(2023秋·北京朝阳·高三统考期末)坊间有传,折叠扇是从朝鲜半岛传入中国的。下列的选项中能为这种说法提供证据的是( )
A.② B.④ C.①③ D.无
5.(2023秋·北京昌平·高三统考期末)11-13世纪欧洲城市市民体育兴起,市民组织成立了诸如“射手协会”“击剑协会""骑射协会"等,定期组织与本职业相关的身体练习和比赛。市民体育得到了王权的鼓励和保护,国王和贵族直接参与到市民体育中。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市民试图通过体育活动获得城市的自治权
B.城市自治开启了中古时期欧洲各地的体育运动
C.城市的体育运动加强了国王与市民之间的联系
D.城市体育运动中国王贵族与市民是比赛的双方
6.(2023秋·北京海淀·高三统考期末)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的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实现不同文明的交融。下图所示迁徙活动的影响是( )
①创立了加纳、马里和桑海文明古国 ②在非洲南部建立起大津巴布韦国家
③将农牧业和冶铁技术传播到迁入地 ④使迁入地成为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7.(2023秋·北京石景山·高三统考期末)文明的传承与互鉴
材料一 作为第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波斯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交通的便利,币制的统一等都是促进交流的有利条件。更重要的是,波斯统治者……尽量不以残暴的方式控制被征服人民,而是采取宽容大度的姿态,这种政策有效地保护了古代文明的许多优秀成就,使得许多古老文明在失去其所依赖的国家和政体之后,还能将其精神遗产融入新生的文明之中……
材料二 当阿拉伯文化昌盛之时,西欧正处于文化低落的“黑暗时代”,古典文明这时已大半不为人所知,只有教会还保留着一些有关亚里士多德的知识。阿拉伯人读了大量的古典哲学、文学作品,并在学习过程中把它们翻译成为阿拉伯文,特别是翻译了许多中世纪西欧几乎无人通晓的希腊文著作,另外阿拉伯人也创造出了自己的文化,这些在后来都陆续传回西欧,使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从落后中逐渐苏醒过来。
——以上均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析波斯帝国推动不同地区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述阿拉伯帝国在文明传承中所发挥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说明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参考答案
1.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民法大全》 和 俄罗斯圆顶多塔建筑可以用来印证东罗马即拜占庭文明继承发展了古希腊、罗马文明,影响了近代西方文明尤其是斯拉夫文明的形成,说法②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骑士文学属于西欧而非拜占庭文明,《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留下的史诗,与拜占庭文明无关,说法①③不符合题意,排除与之组合的ABC三项。故选D项。
2.A
【详解】通过观察两张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 1 中国王和大大小小的封君封臣组成贵族等级制度,容易造成割据,图2中淡化了不同等级隶属关系,世俗王权和民族国家得到发展,说法①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图 2 展示的等级君主制适用于部分而非所有西欧国家,图1到图2与西欧商品经济发展有关,并非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扩展的产物,说法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与之组合的BCD三项。故选A项。
3.B
【详解】从材料可知,法国国王将铸币权从地方收归到中央,说明的是封建王权不断强化,B项正确;封君封臣制逐步走向瓦解,排除A项;材料与庄园经济发展无关,排除C项;货币贬值与新航路开辟有关,排除D项。故选B项。
4.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①只提到了战国时期中国已经出现折扇,②只提到了高丽折扇的制作精美;③提到了高丽将折扇作为礼物互赠,④说明倭扇对高丽折扇的影响,以上四则史料均无法说明折叠扇是从朝鲜半岛传入中国的,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5.C
【详解】依据材料“市民体育得到了王权的鼓励和保护,国王和贵族直接参与到市民体育中”可以看出城市的体育运动加强了国王与市民之间的联系,C项正确;依据材料可知,欧洲市民体育得到了王权的鼓励和保护,国王和贵族直接参与到市民体育中,因此欧洲城市市民体育的目的不是城市的自治权,排除A项;“开启了”的说法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B项;材料只是反映了国王和贵族直接参与到市民体育中,不能就此得出城市体育运动中国王贵族与市民是比赛的双方,排除D项。故选C项。
6.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图示班图人的迁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世纪末,班图人建立了津巴布韦国家,②正确,西非班图居民培育出了甜高粱和棉花等农作物,驯养了绵羊和山羊等,掌握了冶铁技术,伴随着其迁徙,将这些也传播到了迁入地,③正确,C项正确;8-15世纪,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家先后兴起,①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西方文明的源地是古希腊,④错误,排除BD项。故选C项。
7.(1)条件:地跨亚非欧三大洲;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行省制等政治制度的实行);良好的道路系统提供便利的交通;币制的统一;相对开明的政策。
影响:有效地保护了古代文明的许多优秀成就,促进了地区之间文化的融合。
(2)作用:阿拉伯人广泛翻译西欧古典文献,从而保存了欧洲古典文化,并融合东西方文化,形成阿拉伯文化,后来传回西欧,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复兴。
例子: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如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详解】(1)条件:根据材料一“作为第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波斯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得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根据材料一“交通的便利,币制的统一等都是促进交流的有利条件”得出良好的道路系统提供便利的交通;币制的统一;根据材料一“波斯统治者……尽量不以残暴的方式控制被征服人民,而是采取宽容大度的姿态,这种政策有效地保护了古代文明的许多优秀成就”得出相对开明的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方面回答。影响:根据材料一“使得许多古老文明在失去其所依赖的国家和政体之后,还能将其精神遗产融入新生的文明之中”和所学知识得出,有效地保护了古代文明的许多优秀成就,促进了地区之间文化的融合。
(2)作用:根据材料二“古典文明这时已大半不为人所知,只有教会还保留着一些有关亚里士多德的知识”“阿拉伯人读了大量的古典哲学、文学作品,并在学习过程中把它们翻译成为阿拉伯文,特别是翻译了许多中世纪西欧几乎无人通晓的希腊文著作”“阿拉伯人也创造出了自己的文化,这些在后来都陆续传回西欧,使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从落后中逐渐苏醒过来。”得出阿拉伯人广泛翻译西欧古典文献,从而保存了欧洲古典文化,并融合东西方文化,形成阿拉伯文化,后来传回西欧,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复兴。例子:关于两例说明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结合所学知识可从阿拉伯数字、将中国四大发明传入欧洲等方面回答。2023北京重点校高三(上)期末历史汇编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章节综合
一、单选题
1.(2023秋·北京通州·高三统考期末)历史地图,既是某一历史事件发生的空间位置,又是某一历史时期发展的缩影。对下边地图解读正确的是( )
A.体现了14世纪西葡为争夺殖民地,矛盾尖锐
B.虚线以西的一切土地属于葡萄牙的势力范围
C.虚线以东的一切土地属于西班牙的势力范围
D.南美洲大部分地区被划入西班牙的势力范围
2.(2023秋·北京丰台·高三统考期末)美国历史学家克罗斯比提出“生态帝国主义”的概念,指出欧洲人之所以在南北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广大地区成功殖民,其中一个因素是他们带去了旧大陆的动物、植物和疾病,这些生物挤占了各地土生土长的动植物的生存空间,许多物种甚至民族,惨遭灭绝。下列对上述欧洲人所作所为的看法正确的是( )
①客观上反映了历史的发展趋势 ②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深重灾难
③体现了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 ④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23秋·北京朝阳·高三统考期末)短暂的美西战争预示着新的力量在参与建立新的秩序。这一时期的剧烈变动,用法国政治家的话来说,“要保持为一个大国或变为——个大国,你就必须殖民”,或者用英国首相的话来说,殖民扩张是“一个国家活力的正常、必要、不可避免和明白无误的象征”。上述看法反映出( )
A.美西战争引发欧洲局势的紧张动荡 B.英法成为争夺殖民地的主要竞争者
C.西方大国掀起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 D.维也纳体系取代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4.(2023秋·北京朝阳·高三统考期末)2021年8月13日是“特诺奇蒂特兰城沦陷”500周年纪念日。该国总统向当时受到殖民者残忍虐待的原住民道歉、向遭受长达三个世纪殖民统治的中美洲受害者道歉。这一段表述中涉及到的信息有( )
①印加文明 ②阿兹特克文明 ③葡萄牙 ④西班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2023秋·北京海淀·高三统考期末)19世纪90年代,国大党成立之初,批评英国殖民当局的政策并提出改革的要求,但保持节制并对英王表示忠心。20世纪初,提拉克提出“司瓦拉吉(自主)”和“司瓦德西(自产)”,宣传“司瓦拉吉是我们的天赋权利,我们一定要得到它”,“司瓦德西的真正受益者是你们,这个国家的工人”。对材料理解恰当的是( )
①国大党成立初期保守氛围浓厚 ②提拉克注重发展近代民族经济
③提拉克发动广大群众争取独立 ④国大党转变为工人阶级的政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2023秋·北京海淀·高三统考期末)对下图所示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16世纪初和1800年欧洲部分国家纯农业人口比例(%)
A.欧洲各国工业化发展程度不均衡 B.圈地运动不利于英国农业的发展
C.荷兰取得“海上马车夫”的地位 D.海外殖民活动阻碍西班牙的发展
参考答案
1.D
【详解】根据图片信息及所学可知,西班牙、葡萄牙为争夺殖民地,矛盾日益尖锐。1493年,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作出仲裁:在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地方,从北极到南极画一条分界线,史称“教皇子午线”,规定该线以西的一切土地属于西班牙的势力范围,该线以东的一切土地属于葡萄牙的势力范围。教皇子午线是西方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开始。由于葡萄牙不满这一仲裁,西、葡两国又于1494年缔结条约,把这条线向西移动270里格。根据这个条约,南美洲大部分地区被划入西班牙的势力范围,D项正确;体现了15世纪西葡为争夺殖民地,矛盾尖锐,排除A项;根据这个条约,虚线以西的一切土地属于西班牙的势力范围,排除B项;根据这个条约,虚线以东的一切土地属于葡萄牙的势力范围,排除C项。故选D项。
2.B
【详解】根据材料“带去了旧大陆的动物、植物和疾病,这些生物挤占了各地土生土长的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可知,欧洲殖民扩张导致生态入侵,客观上反映了历史的发展趋势,欧洲人所作所为使得“许多物种甚至民族,惨遭灭绝”可得出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深重灾难,结合所学知识,欧洲人的殖民扩张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只体现了欧洲对外殖民扩张,没有体现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 ,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文化交流” ,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欧洲对外殖民扩张伴随生态入侵,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深重灾难,没有体现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 ,排除D项。故选B项。
3.C
【详解】根据“要保持为一个大国或变为——个大国,你就必须殖民”“殖民扩张是‘一个国家活力的正常、必要、不可避免和明白无误的象征’”可得出西方国家普遍都推崇殖民扩张,而美西战争是在19世纪末,这一时期,西方国家已经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欧洲局势,排除A项;没有比较,不能得出英法是主要竞争者,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维也纳体系取代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排除D项。故选C项。
4.D
【详解】据所学可知,“特诺奇蒂特兰城”是阿兹特克人的都城,属于 ②阿兹特克文明,而不是①印加文明 ,①与材料无关;②正确;据材料“2021年8月13日是‘特诺奇蒂特兰城沦陷’500周年纪念日。该国总统向当时受到殖民者残忍虐待的原住民道歉、向遭受长达三个世纪殖民统治的中美洲受害者道歉”并结合所学可知,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并为西班牙殖民者占领了“特诺奇蒂特兰城”,而不是葡萄牙殖民者,③与材料无关;④正确。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5.A
【详解】结合材料“但保持节制并对英王表示忠心”可知国大党成立初期保守氛围浓厚 ,①正确,“司瓦德西的真正受益者是你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提拉克注重发展近代民族经济,②正确,宣传“司瓦拉吉是我们的天赋权利,我们一定要得到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提拉克发动广大群众争取独立 ,③正确,A项正确;国大党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④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
6.A
【详解】结合材料可知,16世纪初和1800年农业人口比例英国下降的比较明显,荷兰次之,西班牙变化不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各国变化不同的原因在于各国工业化发展程度不均衡,A项正确;圈地运动对农民来说是一场灾难,但却有利于资本主义大农业的发展,排除B项;荷兰取得“海上马车夫”是在17世纪,排除C项;海外殖民活动为西班牙提供了大量的财富,但其没有用于经济建设而已,排除D项。故选A项。2023北京重点校高三(上)期末历史汇编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章节综合
一、单选题
1.(2023秋·北京通州·高三统考期末)许倬云先生在《说中国》中提到,汉代“因能容纳,而成其大;因能调适,而成其久。”下列选项能体现“调适”的是( )
①尊奉黄老无为的思想,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
②察举制推动社会阶层流动,为两汉选拔了大批人才
③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进行巡视监察
④董仲舒的新儒学提出了儒、佛、道“三教合归于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2023秋·北京通州·高三统考期末)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过程可概括为“距今万年奠基、八千年起步、六千年加速、五千年进入、四千年过渡、三千年巩固、两千年转型”七个阶段。其中五千年进入指的是( )
A.开始从事原始农业,生活趋于稳定 B.实现了对王畿地区之外区域的控制
C.阶级分化较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 D.王位父死子继,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3.(2023秋·北京丰台·高三统考期末)考古学家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巴蜀文化的代表)出土的青铜器中,不仅发现了黄河流域商朝和周朝装饰风格的云雷纹,而且还见到了与淮河上游安徽阜南县出土的龙虎尊(商王盘庚下令铸造)相似的造型和装饰。这些发现说明了商周时期( )
A.商周王朝对四川实施了有效管辖 B.巴蜀文化影响了中原文化的发展
C.青铜器物是长途贸易的主要商品 D.不同的地域之间存在着文化交流
4.(2023秋·北京东城·高三统考期末)南越是秦末至西汉前期的地方政权。公元前113年,“(南越)求内属……三岁一朝,除边关。于是天子(汉武帝)许之,赐其(印)”,“(南越)用汉法,比内诸侯”。次年,南越叛乱,汉武帝出兵平叛,置郡。对该图文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保障了“西南丝绸之路”的畅通 ②“推恩令”的实施削弱了诸侯国
③西汉加强了对岭南地区的治理 ④利于中原文化在岭南地区传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23秋·北京西城·高三统考期末)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下列言论,顺应各国富国强兵、政令统一需要的是( )
A.“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B.“然则奚以为治法而可?故曰:莫若法天”
C.“治法明,则官无邪;国务壹,则民应用” D.“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6.(2023秋·北京西城·高三统考期末)陶寺遗址规模宏大,整体布局存在明显的统一规划,功能区划比较清晰,有宫殿区、墓葬区、仓储区、祭祀区等。墓葬规模和随葬品规格差距巨大,出土了陶鼓、石磬、陶埙等乐器;还发现了一座古观象台大型建筑基址。这反映了当时( )
①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②礼乐制度确立和初步发展
③人们对天文星象有一定认识 ④中华文明从多元走向一体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7.(2023秋·北京东城·高三统考期末)春秋时期,晋楚鄢陵之战中楚人苗贲皇为晋国出谋,楚国任用晋人伯州犁,出现了“楚材晋用”和“晋材楚用”的情况;战国时期,秦王重用楚国人李斯,“二十余年竟并天下”。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
A.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形成华夏认同 B.不同学派提出各自主张,出现百家争鸣
C.统治者为争霸招揽人才,推动士人流动 D.中华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主张和而不同
8.(2023秋·北京东城·高三统考期末)有学者认为,在中国的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之间应增加玉石时代,并称之为“方国”阶段。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存中首领“惟玉为葬”“以玉为礼”,较为复杂的玉器组合只出现于大型石棺墓内。由此可见,玉石时代的特征是( )
A.经济生活经历了第一次革命 B.阶级分化明显,孕育国家雏形
C.奠定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 D.崇尚敬天保民,形成礼乐制度
9.(2023秋·北京昌平·高三统考期末)《汉书·武帝纪》记载:“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比侯矣。”书中所载的事件( )
A.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B.解决了匈奴对汉朝的威胁
C.削弱了地方诸侯王势力 D.推动了自然经济迅速发展.
10.(2023秋·北京石景山·高三统考期末)史书记载,秦完成统一后,曾一次将各地豪富二十万户迁到咸阳,还曾“徙黔首三万户琅砑台下,复(免除赋役)十二岁”;击退匈奴后又“为筑城郭,徙民充之”。这些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削弱豪富势力 B.开发边疆地区 C.增加政府收入 D.巩固国家统一
11.(2023秋·北京石景山·高三统考期末)《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周边的山戎希望与晋国建立友好关系,但晋悼公认为山戎“无亲而贪”,不同意与之和议,晋国的卿大夫魏绛向晋悼公陈述了“和戎”的五大好处,最终说服晋悼公与戎族订立了盟约。对此,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A.晋国是春秋时期首个霸主 B.山戎已经完全认同晋国文化
C.“和戎”有利于民族交融 D.晋国产生了华夏认同的观念
二、材料分析题
12.(2023秋·北京石景山·高三统考期末)宗法制与宗族管理。
材料一 在借鉴夏商以方国、部落为主的统治体制弊端的基础上,西周采取大量分封同姓为地方诸侯,将分封制和宗法制牢固结合在一起。无论同姓子弟还是异姓诸侯,接受了周天子的封赐后就成了“小宗”,而周天子则是“大宗”。用这种称谓意味着受封诸侯都被纳入了周王室的宗法网之中。宗族内部长幼、嫡庶和尊卑之别的“礼”成为了周的政治规范。
——摘编自李龙、李策《中国古代分封制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比较研究》
材料二 清末民初,宗族组织原则发生了某些变化。1905年,上海王、朱两氏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从事家族立宪”。1918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1924年修改,并经会员大会讨论通过。曹氏宗族的管理体制也开始近代化,规定族众有参与宗族事务的重大权力。此外,浙江绍兴阮氏宗族在1923年之前设立该族议事、执行二部,实行任期制,由选举产生。
——摘编自常建华《中国文化通志宗祖志》
(1)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周代宗法制与清末民初宗族管理的不同之处。
(2)结合材料及所学,分析清末民初宗族管理特点形成的原因。
参考答案
1.A
【详解】“调适”指的是汉朝调和、协调各种制度的制定和施行,所以能够体现汉朝“调适”的是汉朝改变了秦朝时期的严刑峻法,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实行察举制推动社会阶层流动,缓和社会矛盾;实行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的监察,强化中央集权。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董仲舒提出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没有提出“三教合归于儒”,④说法有误,排除包含④的BCD项。故选A项。
2.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五千年进入”指的是距今约五千年,处于父系氏族社会,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权贵阶层,C项正确;距今约1万年前,中国进入了新石器时代,人们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趋向稳定,排除A项;西周推行分封制,实现了对王畿地区之外区域的控制,排除B项;夏朝禹死后,其子启继位,王位父死子继,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排除D项。故选C项。
3.D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原本商周的统治区域主要在黄河流域,但是四川、安徽等地出土的文物和商周的比较相似,由此可知这些地区之间存在文化交流,D项正确;仅凭材料中的信息无法得出商周王朝对四川实施了有效管辖,排除A项;根据史实,中原文化历史更悠久,明显不符合逻辑,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青铜器在当时并不是商品,排除C项。故选D项。
4.D
【详解】据材料“(南越)求内属……三岁一朝,除边关。于是天子(汉武帝)许之,赐其(印)”,“(南越)用汉法,比内诸侯”并结合所学可知,南越是对聚居于两广地区的少数民族称呼。而“西南丝绸之路”是从观众平原入蜀至成都平原,沿着横断山麓南下,跨域澜沧江、怒江,向西进入缅甸和印度,再通往中亚、西亚等地的商路,因此材料中的“南越”与“西南丝绸之路”无关,①错误;“推恩令”是解决王国问题,与南越无关,②错误;据材料“南越叛乱,汉武帝出兵平叛,置郡”可知,汉武帝时期加强了对岭南地区(包括南越)的治理,③正确;据材料“(南越)用汉法,比内诸侯”可知,利于中原文化在岭南地区传播,④正确。D项正确。排除A、B 、C项。故选D项。
5.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治法明”“国务壹”等法家思想,顺应了战国时期各国富国强兵、政令统一需要,C项正确;强调尧舜之道和仁政的儒家思想不能适应各国富国强兵的需要,排除A项;墨子主张“法天”不能适应战国时期政令统一的需要,排除B项;“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道家思想不能顺应各诸侯国富国强兵、政令统一需要,排除D项。故选C项。
6.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陶寺文化遗址建筑多、功能齐、规模大,有统一规划,成员的随葬品差距巨大,制作有陶鼓等乐器,遗留古观象台基址等,反映了当时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人们对天文星象有了一定认识,说法①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仅有乐器出土,不能说明礼乐制度已确立和发展,材料不能说明中华文明正从多元走向一体,说法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与之组合的ACD三项。故选B项。
7.C
【详解】材料中的“楚材晋用”、“晋材楚用”及“秦王重用楚国人李斯”说明在当时诸侯割据纷争的背景下,各诸侯国纷纷招揽人才,以实现富国强兵,C项正确;材料与民族交融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思想领域上的变革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吸收外来文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存中首领‘惟玉为葬’‘以玉为礼’,较为复杂的玉器组合只出现于大型石棺墓内。”可见在当时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和阶级的差异,这有利于早期国家雏形的出现,B项正确;材料所述体现出阶级分化,与经济生活的革命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各个地区文化的特点,无法推出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排除C项;材料所述与“敬天保民”“礼乐制度”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9.C
【详解】根据“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比侯矣。”可得出汉武帝通过推恩令,把诸侯国进一步分割,从而削弱了诸侯国的实力,加强了中央集权,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儒学,匈奴以及自然经济等信息,排除ABD项。故选C项。
10.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后,控制、监督各地豪富,打败越族、匈奴并移民实边等做法,主要目的是巩固国家统一,D项正确;削弱豪富势力只是部分措施的具体目的,并非其主要目的,排除A项;开发边疆地区与将各地豪富二十万户迁到咸阳不符,排除B项;增加政府收入与“徙黔首三万户琅砑台下,复(免除赋役)十二岁”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1.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山戎主动交好中原晋国,晋悼公接受“和戎”建议,与戎族订立盟约,有利于民族间的和平交往,促进了民族交融,C项正确;春秋时期首个霸主是齐国,排除A项;山戎已经完全认同晋国文化的说法绝对,排除B项;晋国产生了华夏认同的观念与“晋悼公认为山戎‘无亲而贪’”等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2.(1)周代:周代宗法制是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旨在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是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政治制度。
清民民初:宗族组织的族长由选举产生,族规交会员大会讨论通过,分权色彩明显,与政治关系分离。宗族管理模式开始具有近代民主性与规范化特点。
(2)政治近代化的推动(如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或中华民国的成立);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等。
【详解】(1)关于概括指出周代宗法制与清末民初宗族管理的不同之处,根据材料找出各自的不同即可,关于周代:根据材料一“西周采取大量分封同姓为地方诸侯,将分封制和宗法制牢固结合在一起”得出周代宗法制是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根据材料一“小宗”“大宗”“用这种称谓意味着受封诸侯都被纳入了周王室的宗法网之中”得出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旨在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根据材料一“宗族内部长幼、嫡庶和尊卑之别的‘礼’成为了周的政治规范。”得出是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政治制度。关于清末民初:根据材料二“1905年,上海王、朱两氏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从事家族立宪’”“曹氏宗族的管理体制也开始近代化,规定族众有参与宗族事务的重大权力”“浙江绍兴阮氏宗族在1923年之前设立该族议事、执行二部,实行任期制,由选举产生。”得出宗族组织的族长由选举产生,族规交会员大会讨论通过,分权色彩明显,与政治关系分离。宗族管理模式开始具有近代民主性与规范化特点。
(2)关于清末民初宗族管理特点形成的原因,根据材料二“ 清末民初,宗族组织原则发生了某些变化”“1918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1924年修改”等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从政治近代化的推动(如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或中华民国的成立);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等方面分析作答。2023北京重点校高三(上)期末历史汇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章节综合
一、单选题
1.(2023秋·北京通州·高三统考期末)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这段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这一时期( )
①建成了世界一流的工业体系 ②拓展了中国外交活动的舞台
③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 ④形成了崇尚劳动的劳模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23秋·北京丰台·高三统考期末)如图为中国钢产量变化形势图(单位:万吨)。下列对图中③段中国钢产量变化背景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苏联政府提供援助 B.国民经济政策调整
C.西方先进技术引进 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3.(2023秋·北京东城·高三统考期末)下列史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苏联军队尽早地参加对日作战……是为我们太平洋地区作战提供最大支援所必需”
②“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③“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
④“巴黎被‘公社万岁!’的雷鸣般的呼声惊醒了……(无产者)已经了解到:夺取政府权力以掌握自己的命运,是他们必须立即履行的职责和绝对的权利”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②③①④ D.④②①③
4.(2023秋·北京西城·高三统考期末)1964 年,毛泽东指出:“四川是三线建设的一个重点地区,应该首先把攀枝花钢铁基 地和相应的交通、煤、铁、电搞起来。”攀枝花钢铁项目建设早期,从全国各地选送 了几十万工人、数十万知识分子,就地开发利用钒钛资源,最终建成我国最大的钒钛 钢生产基地。该项目( )
①有利于国防安全和资源开发 ②有助于改善工业布局不平衡的局面
③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④改变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23秋·北京西城·高三统考期末)1953 年 8 月底,中共中央发出指示,提出削减事业拨款、精简行政机构,并动员党政 军民节约粮食,使之成为一种良好风气。《人民日报》也发表社论,强调必须增加生产、 增加收入、厉行节约、紧缩开支。节约运动旨在( )
A.推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B.促进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
C.巩固农村土地改革的成果 D.打赢“银元之战”与“米棉之战”
6.(2023秋·北京昌平·高三统考期末)下列史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将流入黑龙江之额尔古纳河为界,河之南岸,属于中国。河之北岸,属于鄂罗斯……不以小故沮坏大事。仍与中国和好,毋起争端。”
②“施用各国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③“今后占据目前在其领地外的非洲大陆沿岸地区某领土的国家……应该向本议定书的签字国呈送与此有关的相应文件及声明,以便使后者在必要时有可能申述自己的要求。”
④“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④②③①
7.(2023秋·北京昌平·高三统考期末)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胜各种困难,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下列属于六十年代建设成就的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B.出色地完成石油会战,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C.完成了三线建设,增强了国防力量,改善了工业布局
D.通信技术实现了4G同步、5G引领的快速发展
8.(2023秋·北京海淀·高三统考期末)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新中国进行以156项工程为核心的工业化建设。下图可反映出这一时期( )
156项工程分布情况
①轻重工业发展速度均衡 ②工业建设考虑到地域平衡
③工业体系构建日益完备 ④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2023秋·北京海淀·高三统考期末)1950—1952年,人民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国营贸易机构,提高土特产品的收购价格。如在新疆,解放前要1794斤小麦或119斤羊毛才能换到一匹雁塔布(陕西生产的机织细棉布),解放后只要237斤小麦或32斤羊毛就能换到了。这一举措( )
①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的生活水平 ②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③加强内地与边疆地区的经济联系 ④推动当地农牧业生产集体化改造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2023秋·北京海淀·高三统考期末)上海解放后,奸商无视政府法令,进行金银投机,试图阻止人民币进入上海市场,不少商人也拒用人民币;市场上金银价格上涨,导致物价飞涨。上海市政府采取措施,查封金银投机的大本营“证券大楼”,逮捕投机分子。人民政府的上述措施( )
①稳定了货币以及金融市场 ②消灭了城市中的资产阶级
③赢得了群众对政府的信任 ④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统一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1.(2023秋·北京石景山·高三统考期末)如表是1952年、1957年、1965年内地工业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大致比重的变化,由此可知( )
时间 1952 1957 1965
比重 30% 32.1% 35%
A.国家工业布局有所改善 B.内地工业产值增长缓慢
C.国家产业结构有所调整 D.三线建设目标已经完成
二、材料分析题
12.(2023秋·北京海淀·高三统考期末)中共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取得全国执政地位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材料一 1956年9月15日刘少奇在中共八大上代表中共中央作政治报告,指出:现在革命的暴风雨时期已经过去了,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斗争的任务已经变为保护社会生产力的顺利发展。我们党现时的任务,就是要依靠已经获得解放和已经组织起来的几亿劳动人民,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充分利用一切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尽可能迅速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材料二 1956年9月16日周恩来在中共八大上作《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指出:应该根据需要和可能,合理地规定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把计划放在既积极又稳妥可靠的基础上,以保证国民经济比较均衡的发展;应该使重点建设和全面安排相结合,以便国民经济各部门能够按比例地发展。报告对影响经济建设全局的十二个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特别提出“更好地运用价值规律”的问题,指出: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在一定范围内,将实行产品的自产自销;对某些日用工业品,将推行选购办法;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等。
分别提炼两则材料的观点。结合所学,说明其如何体现了中共八大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
13.(2023秋·北京海淀·高三统考期末)博物馆是重要的历史课程资源。
材料一 中共一大纪念馆选取文字、图片等多种史料,以“伟大的开端”为题,全面系统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历程。其中包括李大钊《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
凡一时代,经济上若发生了变动,思想上也必发生变动。……
……孔子的学说所以能支配中国人心有二千余年的原故,不是他的学说本身具有绝大的权威,永久不变的真理,配作中国人的“万世师表”,因他是适应中国二千余年来未曾变动的农业经济组织反映出来的产物……
中国的劳动运动,也是打破孔子阶级主义的运动。孔派的学说,对于劳动阶级,总是把他们放在被治者的地位,作治者阶级的牺牲。“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些话,可以代表孔门贱视劳工的心理。现代的经济组织,促起劳工阶级的自觉,应合社会的新要求,就发生了“劳工神圣”的新伦理,这也是新经济组织上必然发生的构造。
——发表于《新青年》第7卷第2号 1920年1月1日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中共一大纪念馆展示以上文章的原因。
材料二
国家博物馆藏《关于收回帝国主义国家在北京的兵营及其他建筑的布告》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为以上文物撰写一份解说词。(要求:多角度提取信息,分析全面,解释合理)
参考答案
1.D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建成了世界一流的工业体系”说法不符合史实,①所述不符合题意;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中美两国结束了长期敌对状态,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这些外交成就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了外交活动的舞台,②所述符合题意;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从总体上看,全党、全国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胜各种困难,我国在工业、农业、科技、国防、外交、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都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③所述符合题意;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全党、全国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形成的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劳模精神不断激励着人们,④所述符合题意。综上,②③④所述符合题意,D项正确;①所述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B项、C项。故选D项。
2.B
【详解】根据材料“中国钢产量变化形势图......中国钢产量变化背景”可知,1962年之后,中国的钢产量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这主要得益于中共中央提出“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政策进行调整,B项正确;1962年时,中苏关系已经恶化,排除A项;1962年,中国尚未进行改革开放,排除C项;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排除D项。故选B项。
3.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与二战有关;②与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有关;③与20世纪七十年代中日建交有关;④与1871年爆发的巴黎公社起义有关。结合上述分析可知正确排序是④②①③,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4.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前期,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和战争威胁,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四川在三线建设中的地位,大力推进攀枝花钢铁项目建设,并建成了我国最大的钒、钛、钢生产基地,有利于国防安全和资源开发,改善了工业布局不平衡的局面,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说法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才改变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说法④不符合题意,排除与之组合的BCD三项。故选A项。
5.A
【详解】根据材料“1953年8月底……增加生产、 增加收入、厉行节约、紧缩开支”可知,我国实行节约增产运动,结合所学,1953年我国实施“一五”计划,为支援工业化所需的资金和粮食,推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我国实行节约运动,A项正确;国民经济调整任务是1960年冬开始,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农村地区,排除C项;“银元之战”与“米棉之战”是在1949年,排除D项。故选A项。
6.C
【详解】分析选项并结合所学可知,“将流入黑龙江之额尔古纳河为界,河之南岸,属于中国。河之北岸,属于鄂罗斯……不以小故沮坏大事。仍与中国和好,毋起争端”是1689年清政府与沙俄签订的《尼布楚条约》的内容;“施用各国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是1922年签订的《九国公约》的内容;“今后占据目前在其领地外的非洲大陆沿岸地区某领土的国家……应该向本议定书的签字国呈送与此有关的相应文件及声明,以便使后者在必要时有可能申述自己的要求”是1884年签订的《柏林会议关于非洲的总协定书》的内容;“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是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的内容。因此正确的排序是①③②④,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7.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大庆油田的发现使中国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出色地完成石油会战,B项正确;一五计划完成是1957年,与题干时间要求不符,排除A项;完成三线建设是在20世纪80年代,排除C项;通信技术实现了4G同步、5G引领的快速发展则是在21世纪之后,排除D项。故选B项。
8.B
【详解】表中主要体现的是“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区域布局涉及东北、中西部、东部等地区,体现了工业区域布局趋向合理,表中还体现工业类型有国防、煤炭、电力等,体现了工业体系构建日益完备,②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均衡”一词说法过于绝对,于题干信息不符,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C项;图表信息没有设计所有制经济的类型,④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9.A
【详解】根据题干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国营贸易机构,提高了土特产品的收购价格,这一举措使少数民族增加了收入,提高了少数民族的生活水平,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①②正确,国营贸易机构在少数民族地区收购了地方特产同时换购内地手工制品,加强了内地与边疆地区的经济联系,③正确,A项正确;题干并未涉及农业的集体化改造,且根据所学,农业集体化改造是在1953年以后,与题干时间不符,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10.C
【详解】根据材料“奸商无视政府法令,进行金银投机……市场上金银价格上涨,导致物价飞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针对上述问题,党和政府采取有利的经济措施和必要的行政、法律手段,同上海等大城市的投机资本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稳定了货币和金融市场,①正确,使政府赢得了群众的信任,③正确,C项正确;消灭了城市中的资产阶级说法错误,②错误,排除A项;通过采取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④错误,排除BD项。故选C项。
11.A
【详解】通过观察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内地工业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有所提高,反映出国家工业布局有所改善,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内地工业产值的占比而非总量,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当时国家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排除C项;三线建设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排除D项。故选A项。
12.材料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中国共产党的任务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材料二:国民经济建设应速度合理,综合平衡;重视市场因素,运用价值规律。中共八大宣布,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材料一体现了中八大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的背景,及为了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为建设社会主义,发展社会生产力。材料指出了发展经济的政策、策略。
【详解】材料一:根据材料“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斗争的任务已经变为保护社会生产力的顺利发展”可知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根据材料“就是要依靠已经获得解放和已经组织起来的几亿劳动人民,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充分利用一切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可知中国共产党的任务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材料二:根据材料“应该根据需要和可能,合理地规定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把计划放在既积极又稳妥可靠的基础上,以保证国民经济比较均衡的发展”可知国民经济建设应速度合理,综合平衡;根据材料“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在一定范围内,将实行产品的自产自销”可知重视市场因素,运用价值规律。根据中共八大所学可知中共八大宣布,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说明:根据所学中共八大相关知识可知材料一体现了中共八大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的背景,及为了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为建设社会主义,发展社会生产力。根据材料二中周恩来的报告可知材料二指出了发展经济的政策、策略。
13.(1)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发起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组织,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本篇文章中,李大钊用唯物主义理论指出儒家旧思想、旧礼教的社会经济根源,说明其不适应时代发展,而马克思主义是符合经济、社会新发展的理论;批判儒家为剥削阶级辩护的思想;强调无产阶级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
(2)答案示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按照“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原则,废除不平等条约,取消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
布告明确宣布,收回帝国主义国家在北京的兵营。
这一文物反映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进程。
【详解】(1)原因:根据题干中共一大纪念馆主要的内容是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纪念馆中展示李大钊文章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李大钊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间的关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发起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组织,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跟材料“因他是适应中国二千余年来未曾变动的农业经济组织反映出来的产物”和“这也是新经济组织上必然发生的构造”体现出李大钊用唯物主义理论指出儒家旧思想、旧礼教的社会经济根源,说明其不适应时代发展,而马克思主义是符合经济、社会新发展的理论;批判儒家为剥削阶级辩护的思想;强调无产阶级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
(2)解说词:题干要求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布告写一篇解说词,解说词应该包含该布告出现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可进行解说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按照“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原则,废除不平等条约,取消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布告明确宣布,收回帝国主义国家在北京的兵营。这一文物反映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进程。2023北京重点校高三(上)期末历史汇编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章节综合
一、单选题
1.(2023秋·北京通州·高三统考期末)下列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按时序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阿克莱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
②工人创造的价值全部为资本家所得,这就是资本家日益富裕的秘密。资本家从生产中获得的利润被称为“剩余价值”。
③普鲁沙其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刹帝利,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
④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否定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
2.(2023秋·北京丰台·高三统考期末)美国独立后,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的乡镇不设议会,由全镇居民大会选举产生行政委员。行政委员在处理公务时,要按照本乡镇居民早先通过的原则办事,如果想对既定的事项进行任何更改,则需要召开居民大会进行民主表决,并严格执行表决结果。关于新英格兰地区的乡镇自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行政委员拥有决策权 B.居民大会掌握司法权
C.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 D.具有直接民主的特点
3.(2023秋·北京丰台·高三统考期末)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
史 实 结论
A 16—17 世纪,欧洲在“科学革命”中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 有利于启蒙思想的产生
B 1870 年,英国规定重要的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 体现 了文官政治的中立原则
C 1941 年,埃塞俄比亚人民击败意大利侵略军,恢复了国家独立 瓦解 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D 1958 年,苏联政府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农产品采购制 摒弃了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体制
A.A B.B C.C D.D
4.(2023秋·北京东城·高三统考期末)1874年,日本内务省劝业寮因传统制茶不符合国外市场需要,制定了《红茶制法书》。后又说明了西红柿、甜菜、燕麦等西洋品种的情况,并发布告询问民众,是否愿意尝试种植此类品种。上述材料表明明治政府( )
A.推行“文明开化” B.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C.实行“殖产兴业” D.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5.(2023秋·北京朝阳·高三统考期末)卢卡斯.克拉纳赫在维滕堡开一家作坊,制作了一些带有争辩性的印刷作品,例如《受难基督和敌基督》。基督赤足行走的简朴生活与坐着轿子的教皇的华丽与骄傲形成鲜明对比。作品图意在( )
A.抨击罗马教廷 B.反映经济发展 C.明确教阶等级 D.倡导宗教宽容
6.(2023秋·北京朝阳·高三统考期末)吉田松阴(1830年~1859年)是高杉晋作、伊藤博文、山县有朋等人的老师,梁启超称他是“近代新日本”的创造者。他主张“人性即天理也。天理无恶”“自国常立尊,经各代诸神……育出大八州国及山川草木人民,又育出天下之主皇祖天照皇大神”“斩夺易取之朝鲜、满洲、支那,交易中失于鲁国(俄国)之所,应以土地于鲜、满得以补偿。”他的上述主张为“近代新日本”确定了哪些方向( )
①要继承弘扬中国的理学思想 ②推翻幕府统治强化天皇皇权
③推行明治维新建立君主立宪 ④牺牲弱国为对抗强国的手段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7.(2023秋·北京海淀·高三统考期末)18世纪中期后,德意志地区掀起了对本民族文化的研究热潮。思想家赫尔德赞美德语是激情且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强调德意志历史的独特性。文学家格林兄弟出版了《德国英雄传说》《论德国古代民歌》和《德语语法》等书。这些现象折射出( )
A.文艺复兴运动扩展到德意志地区 B.德意志地区的民族意识开始形成
C.启蒙运动促进德意志统一的进展 D.德意志的统一推动民族文化发展
8.(2023秋·北京昌平·高三统考期末)“这些联合起来的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联合邦……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亦从此完全废止。”材料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英国“光荣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俄国农奴制改革 D.德意志的统一
9.(2023秋·北京石景山·高三统考期末)1714年英国安妮女王去世,根据此前议会通过的《王位继承法》,来自德意志的乔治一世继承了英国王位,他不会说英语,也不了解英国情况,他和他的继任者对英国事务都缺乏兴趣,于是大臣们有事不再找国王,而是自己先商定对策,然后再提交国王认可。这一情况( )
A.为《权利法案》的颁布创造了条件 B.为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提供了良机
C.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偶然确立的 D.说明议会操纵着英国的王位继承
二、材料分析题
10.(2023秋·北京昌平·高三统考期末)近代西方思想解放与政治革命
材料一 近代西方思想解放与政治革命简表
年份 人物及事件
1532 意大利尼可罗·马基亚维利的政治学著作《君主论》首次出版,该书较为完整地阐述了君主专制理论和君王权术论,摆脱了中世纪以神学为中心的政治理论的羁绊
1534 英国通过了《至尊法案》,规定“国王陛下……被称为……教会在尘世的唯一的最高首脑”
1641-1648 法国谈判代表杜·沃柯斯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全权代表鲁左在汉堡会晤后,决定举行一场“双规”性国际会议。该会议最终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条约》,明确规定了一些影响至今的外交关系理念、机制和原则
1762 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强调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自然人,并提出新教育的原则和理想
1789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国民议会宣布主权属于整个民族
1814-1815 拿破仑帝国崩溃后,以英、俄、奥、普为首的战胜国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会议,并形成维也纳体系,该体系首创了“总决议书”的体例,要求所有与会国都须签字,将欧洲各国纳入了一个共同的体系中,承担责任和义务
材料二 这场革命(法国大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1)阅读材料一,概括16世纪到19世纪近代西方思想解放与政治革命所涉及的重大时代议题。
(2)结合上述材料和时代背景,阐释材料二的观点。
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资本论》是德国思想家卡尔·马克思创作的政治经济学著作,1867—1894年分为三卷出版。《资本论》通过对剩余价值这个资本主义的核心问题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的历史趋势;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形成种姓(等级)制度,这一制度将人分为4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1543年(十六世纪),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提出太阳中心说,根本上动摇了神学的理论基础。按时序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③④①②,C项正确;ABD项排序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2.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的乡镇“由全镇居民大会选举产生行政委员”,“如果想对既定的事项进行任何更改,则需要召开居民大会进行民主表决,并严格执行表决结果”,这些行为体现了直接民主的特点,D项正确;行政委员拥有行政权,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司法权的归属,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的分立,排除C项。故选D项。
3.A
【详解】依据“16—17 世纪,欧洲在‘科学革命’中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可知,反映的是16—17世纪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其重视理性化思维方式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技术条件,A项正确;依据“1870年,英国规定重要的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可知,反映的是英国文官制度的录取方式,不能体现文官政治的中立原则,排除B项;依据“1941年,埃塞俄比亚人民击败意大利侵略军,恢复了国家独立”可知,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打击了意大利的侵略,取得了国家独立,只是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而且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瓦解是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C项;根据“1958年,苏联政府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农产品采购制”并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赫鲁晓夫改革中的农业措施,赫鲁晓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体制,因此“摒弃”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4.C
【详解】根据材料“1874年,日本内务省劝业寮因传统制茶不符合国外市场需要,制定了《红茶制法书》。后又说明了西红柿、甜菜、燕麦等西洋品种的情况,并发布告询问民众,是否愿意尝试种植此类品种。”可知,日本明治维新期间,实行“殖产兴业”,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各种政策为杠杆,大力扶持和保护日本资本主义的成长,推行“劝农”政策,C项正确;文明开化指的是西洋的文明传入至日本以致在制度及文化上出现巨大转变的现象,排除A项;大力加强中央集权,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走上军国主义道路,与材料提供的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5.A
【详解】根据材料“基督赤足行走的简朴生活与坐着轿子的教皇的华丽与骄傲形成鲜明对比”可知,该作品讽刺了罗马教皇的奢侈生活,意在抨击罗马教廷,A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到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对比的是教皇与基督,不属于交接等级,排除C项;材料内容与宗教宽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6.B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自国常立尊,经各代诸神……育出大八州国及山川草木人民,又育出天下之主皇祖天照皇大神”可见其主张推翻幕府统治强化天皇皇权,②正确;根据材料“斩夺易取之朝鲜、满洲、支那,交易中失于鲁国(俄国)之所,应以土地于鲜、满得以补偿。”可见其主张牺牲弱国为对抗强国的手段,④正确。②④正确,B项正确;根据材料“人性即天理也。天理无恶”可知,吉田松阴虽认可“天理”的存在,但并非是要弘扬继承中国的理学思想,①错误,排除A项;吉田松阴利用人民群众的反封建斗争,武力推翻幕府,为倒幕运动提供了重要指导思想,其并未推行明治维新,③错误,排除C项;③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7.C
【详解】根据“18世纪中期后,德意志地区掀起了对本民族文化的研究热潮。……等书。”可得出受到这一时期启蒙运动的影响,德意志的民族意识觉醒,这有利于推动德意志民族国家的统一,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文艺复兴,而是强调启蒙运动,排除A项;“开始”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当时德意志并没有统一,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该地之前是英国的殖民地,独立后成了联合邦,可知是美国,B项正确;材料为英国的殖民地,不是英国本土,排除A项;俄国不是英国的殖民地,排除C项;德意志不是英国的殖民地,排除D项。故选B项。
9.B
【详解】乔治一世继承了英国王位后,不主持内阁会议,由大臣们“自己先商定对策,然后再提交国王认可”,国王逐渐统而不治,为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提供了良机,B项正确;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英国已经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排除AC项;材料强调英国国王逐渐失去行政权,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
10.(1)时代议题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国际法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
(2)材料二认为法国大革命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以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
18世纪,法国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力量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束缚,启蒙思想对民众产生了深刻影响。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法国大革命猛烈冲击了欧洲的专制制度,革命的原则随着拿破仑的军队传播到欧洲各地,自由平等思想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国家在人们的意识中越来越重要,使得欧洲各专制王权国家逐渐变为具有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此外,拿破仑帝国覆灭后欧洲各国召开的维也纳会议,使得国际法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综上所述,法国大革命改变了欧洲的政治秩序。
【详解】(1)时代议题有:根据材料“1532 意大利”可分析得出文艺复兴;根据材料“《至尊法案》”可分析得出宗教改革;根据材料“《君主论》”可分析得出启蒙运动;根据材料“要求所有与会国都须签字,将欧洲各国纳入了一个共同的体系中,承担责任和义务”可分析得出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根据材料“《威斯特伐利亚条约》”可分析得出国际法的发展;根据材料“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可分析得出资产阶级革命。
(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分析材料内容,结合法国大革命的史实,阐释材料二的观点。根据材料“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可得出材料二认为法国大革命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以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其次,结合材料一以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等史实阐释材料二的观点。要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表述成文,叙述完整。最后,对所论述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