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3北京高三二模历史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3北京高三二模历史汇编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选择)
一、单选题
1.(2023·北京东城·统考二模)自清建立,满语是政治地位最高的语音,满族之外的民族“各语其语”。1904年“兹拟以官音(汉语官话)统一天下之语言”。由此,边疆地区新建学堂中多推行教育,满人御史贵秀坦言:“中国之利宝满与汉共焉者也,夫同舟共济……文字形,言语同声。”清末推行汉语( )
A.扩大并加深了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B.为“开眼看世界”创造条件
C.客观上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 D.有利于白话文的逐渐普及
2.(2023·北京东城·统考二模)下表为我国古代县级政区的分等标准。据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朝代 分等标准
汉 “万户以上为伞”“减万户为长”
唐 “户口多少”“资地美恶”
明 纳钱粮的数额
清 冲(交通要冲)、繁(政务繁杂)、遗(赋税拖欠)、难(命盗案多)“四项兼者为最要”,派能力强的官员管理
A.历代都城及边疆地区的县等级最高 B.县的等级高低由缴纳赋税多少决定
C.县级官员选拔和考核标准日益严密 D.中央政府对县的行政管理逐渐细化
3.(2023·北京东城·统考二模)下列史料涉及的制度或政策,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
②“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③“既破车师……威震西域,遂并护车师以西北道,故号都护……治乌垒”
④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④② D.③④①②
4.(2023·北京东城·统考二模)明士大夫湛若水,致仕(官员退休)还乡后推广《沙堤乡约》。乡约仪式主体包括“宣圣训”和“读乡约”,引用《大明律》解释圣谕,强调“尚礼义、恤患难、立臧否(邻里相互劝诫制止恶习)、行保甲、躬巡省”。这说明,明代乡约( )
①重视教化,加强基层治理②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
③彰善纠恶,维护乡村秩序④监督政府,进行巡查督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23·北京西城·统考二模)有学者指出:西汉在继承秦制的基础上,构建了由中央至地方较为完整的监察系统。以下史料,可作为论据的是( )
①“御史大夫典正法度,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
②“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
③“各计县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盗贼多少,上其集簿”
④“(大夫)专掌议论事。苟疑未决,则合中朝之士杂议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23·北京西城·统考二模)1898年8月,林辂存上书推荐一种拼音文字方案,认为以此为基础,“正以京师官音,颁行海内……无论蒙古、西藏、青海、伊犁,以及南洋数十岛,凡华民散居处所,不数年间书可同文、言可同音,而且妇孺皆能知书,文学因而大启。”这表明( )
A.该方案有利于边疆各族创造自己的文字
B.清政府试图发展东亚传统的宗藩关系
C.维新期间曾有推行国家通用语言的倡议
D.旨在文化普及的文学革命拉开了序幕
7.(2023·北京西城·统考二模)1881年,德皇颁布诏书,宣称:“社会弊病的医治,一定不能仅仅依靠对社会民主党进行过火行为的镇压,而且要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福利。”随后,政府出台了《医疗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和《伤残和养老保险法》。据此可知当时( )
A.这些举措意在提高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
B.德国通过立法方式缓和阶级与社会矛盾
C.德国基本实现全民覆盖的社会保障制度
D.第一国际推动欧洲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
8.(2023·北京海淀·统考二模)学者研究唐朝敦煌文书,发现西域地区于阗的民政由毗沙都督府管理,都督的另一称谓叫于阗王;唐朝中央政府在于阗有驻军,即于阗镇守军;于阗百姓在于阗官府与镇守军的双重管辖下生活。于阗的这种治理模式( )
A.削弱了朝廷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统治 B.标志西域地区开始归属于中国版图
C.体现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羁摩统治 D.表明边疆管理与内地管理的一体化
9.(2023·北京海淀·统考二模)下列关于国际关系的历史文献,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德国将其海外属地所有之权利及所有权名义放弃,以与主要协约及参战各国。”
②“本防御同盟既以维护欧洲均势、保障欧洲各国的安宁和独立,防止多年来(法国)蹂躏世界的那些侵略重演为其目的,……”
③“在目前的情况下,有利于和平的不结盟国家存在和活动,是保卫世界和平的更加重要的因素之一。”
④“美国对苏联任何政策的要素必须是一种长期的,既有耐心而又坚定的,并且时刻对俄国扩张倾向保持警惕的遏制政策。”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 D.④①②③
10.(2023·北京海淀·统考二模)明代六科给事中和十三道监察御史合称“科道官”,又称“言官”。“考选之例,优者授给事中, 次者御史,又次者部曹用”。科道官是进士出身的佼佼者,可以得到迅速的提拔,如果贪赃枉法,会受到比普通官员更为严厉的惩处。这样的制度设计说明( )
A.朝廷重视对官员的监察 B.朝廷内部腐败现象严重
C.君主勤于政事善于纳谏 D.优秀人才普遍得到重用
11.(2023·北京朝阳·统考二模)在“收同轮、路、电、邮经营权”的背景下,清政府邮传部上书慈禧太后,获准成立交通银行。1914年哈尔滨交通银行开始发行印有哈尔滨地名的“国币”券,直接面对沙俄卢布及日本的金融政策。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保路运动推动交通银行的创立
B.成为官僚资本巧取豪夺的工具
C.它终结了银元的法定货币地位
D.发行“国币”券抵御经济侵略
12.(2023·北京朝阳·统考二模)自1972年云南江川李家山古墓群首次考古发掘以来,先后发掘和清理墓葬87座,分为四类即四期。从考古发现中我们可以看到( )
第一期墓葬 前郡县时期:(西汉武帝置郡以前)随葬品均为传统的滇文化典型器物
第二期墓葬 西汉中晚期:滇文化传统器物及具有当地特色的铜铁复合器大量出现;具有汉文化特征的器物出现,如铁削刀、铜弩机、铜镜等,以及以中原技术制作的金银卸(kòu,以金玉等装饰器物)漆器等
第三期墓葬 西汉晚期至东汉初年:滇文化器物和汉文化器物并存
第四期墓葬 东汉前期:具有本地特色的铜生产工具和兵器武备与来自中原及邻近地区的汉器和汉式器并存;以五铢钱随葬取代海贝随葬
①秦征服统一岭南百越诸部族设三郡强化中央集权
②在日趋明显的中原文化影响下古滇文化中断消失
③反映出五铢币作为法定铜铸币在当地的流通使用
④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实例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④
13.(2023·北京丰台·统考二模)汉代户籍编造的第一个程序是“自占”,即百姓向官府申报住址、丁口年龄、田地四至、产权,租税等情况。“自占”之后,官府还要“案比”,就是核实百姓户口及财产状况,如果发现问题,相关人员要受到严厉处罚。下列对这种做法目的的解释,最为恰当的是( )
A.强化思想控制 B.促进商品交换
C.保障国家收入 D.维护地方治安
14.(2023·北京丰台·统考二模)1834年英国颁布《济贫法修正案》,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工作繁重,待遇低下。这一规定说明英国( )
A.社会保障制度不断进步 B.社会救济具有惩戒性质
C.基层治理措施日益完善 D.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15.(2023·北京顺义·统考二模)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观察图中货币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冶铁铸造技术进步 B.货币流通非常广泛
C.国家逐渐走向统一 D.华夏认同观念形成
16.(2023·北京顺义·统考二模)明堂是古代皇帝祭祀与布政的重要建筑。东汉《白虎通义》记载:“天子立明堂者,所以通神灵,感天地,正四时,出教化。”唐代《通典》记载明堂是“明政教之堂也”。中国古代统治者重视修建明堂的主要原因有( )
①昭示政权的正统性 ②彰显了对百姓的教化
③保留传统建筑精华 ④加强了对社会的控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2023·北京顺义·统考二模)1953年2月1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我国第一部选举法。邓小平同志在草案说明中指出:“在选举法草案中,贯穿着一个总的精神,就是根据中国当前的具体情况,规定一个真正民主的选举制度。”由此可以看出,这一选举法的特点是( )
A.形成日趋完备的法律体系 B.体现人民民主的基本原则
C.确立依法治国的思想方略 D.实行民主政治协商的制度
18.(2023·北京昌平·统考二模)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1958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198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这一过程( )
A.体现了关税制度法制化建设 B.实现了国家关税自主权的收回
C.推动了个人所得税正式确立 D.促进了中国赋税制度首次统一
19.(2023·北京昌平·统考二模)唐高宗显庆元年,侍御史王义方在朝会之上,当众弹劾中书侍郎李义府,并呵斥李退出行列,李义府自恃官高爵重不肯退。王义方再三呵斥,李义府一直看着皇帝,可皇帝一句话也不说,李不得已退下。这反映出( )
A.皇帝的权力受到了侍御史制约 B.唐朝官员考核体系已十分完备
C.唐朝监察制度发挥了一定成效 D.中书省丧失了起草政令的权力
20.(2023·北京昌平·统考二模)《法学总论》的序言中写道:“朕(指查士丁尼)特别委托他们(指法官、法学教授),在本皇帝的权威和指导下编写《法学总论》。这样,你们(指学习法律的青年们)便可以不再从古老和不真实的来源中去学习初步的法律知识,而可以在皇帝智慧的光辉指引下学习。”这反映出( )
A.拜占庭帝国的法律有利于保障整个国家的安定团结
B.法官和法学教授因受制于皇帝而失去了编写积极性
C.查士丁尼在《法学总论》的编写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D.学习法律的青年们必须学罗马法的来源和传统知识
21.(2023·北京昌平·统考二模)《左传》记载:叔向使诒子产书,曰:“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三辟(刑律)之兴,皆叔世(衰乱之世)也。今吾子相郑国……铸刑书……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终子之世,郑其败乎!”这表明( )
①早期国家可能已经有了法律 ②叔向反对子产“铸刑书”
③郑国因“铸刑书”走向衰亡 ④子产主张以道德教化民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2023·北京昌平·统考二模)某政府公报中曾写道:“第二届高等考试……包括普通行政人员、财务行政人员、教育行政人员、统计人员、外交官领事官、司法官、会计人员7类考试。10月20日,考试在南京北平同时举行,经过甄录试、正试,共录取及格人员102人(首次录取女性2名)”据此推断,该政府是( )
A.清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 C.北洋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选项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初至晚清(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清朝由初期“满族之外的民族‘各语其语’”到后期“文字形,言语同声”,语言的统一客观上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内部,没有体现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排除A项;“开眼看世界”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汉语的推广,并非白话文的推广,排除D项。故选C项。
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唐朝、明朝、清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据材料可知,汉代以人口多少来划分县级政区,唐代除了户口多少之外,增加了“资地美恶”的标准,明代以纳钱粮的多少来划分县级行政区,但到清朝,划分地方行政区的标准更加复杂,体现出中央政府对县的行政管理逐渐细化,D项正确;材料只体现了县的划分标准,没有涉及都城及边疆地区的县的等级高低问题,排除A项;明朝县的等级标准位纳钱粮的多少,但汉唐时期主要以人口多少为主,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县级政区的分等标准,没有涉及官员选拔和考核标准,排除C项。故选D项。
3.C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汉代、南北朝时期、辽代、元代(中国)。本题要求按前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①“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间为魏晋南北朝时期;②“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为元代行省制,时间为元代;③“既破车师……威震西域,遂并护车师以西北道,故号都护……治乌垒”为西汉时期加强了西域的控制,时间为西汉时期;④“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为辽代的南北面官制度,时间为辽代。时间先后顺序是③①④②,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4.A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明代中国。据材料“尚礼义、恤患难、立臧否(邻里相互劝诫制止恶习)”可以得出重视教化,加强基层治理,①正确,据材料“引用《大明律》解释圣谕”可以得出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②正确,据材料“立臧否(邻里相互劝诫制止恶习)、行保甲、躬巡省”可以得出彰善纠恶,维护乡村秩序,③正确,乡约无法“监督政府”,材料也不体现乡约能够监督政府,④错误,①②③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5.A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西汉时期(中国)。据题干“西汉在继承秦制的基础上,构建了由中央至地方较为完整的监察系统”,可知涉及的是西汉时期的监察制度,①“御史大夫典正法度,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体现御史大夫掌控监察大权,符合题意;②“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体现设置刺史,强化对地方的监察,符合题意;③“各计县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盗贼多少,上其集簿”的表述体现的是“上计”,并不是监察;④“(大夫)专掌议论事。苟疑未决,则合中朝之士杂议之”体现的谏议大夫,规谏皇帝,不符合题意。故①②,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6.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和目的题。时空是1898年8月(中国)。据材料“正以京师官音,颁行海内……无论蒙古、西藏、青海、伊犁,以及南洋数十岛……”,结合时间1898年8月,可知是维新变法时期,林辂存推荐拼音文字方案,进行文字改革,倡议推行国家通用语言,C项正确;该方案有利于民族语言的发展,并不是边疆各族创造自己的文字,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宗藩体系的信息,排除B项;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7.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和目的题。时空是1881年(德国)。据材料“而且要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福利……”,可以看出德国政府通过立法,促进了工人阶级的福利待遇,同时也缓和了社会矛盾,B项正确;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排除A项;“基本实现”,表述夸大,排除C项;德国通过立法来缓和阶级和社会矛盾,与第一国际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唐代西域地区。根据材料“唐朝中央政府在于阗有驻军,即于阗镇守军;于阗百姓在于阗官府与镇守军的双重管辖下生活。”可知,唐代于阗地区处于毗沙都督府和于阗镇守军的双重管辖,于阗的这种治理模式既保留少数民族传统的行政管理制度又将少数民族地区纳入国家统一行政设置之中,加授各族首领担任唐朝地方政府的都督,这体现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羁摩统治,C项正确;羁縻制度既保证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又加强了中央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领导和扶持,排除A项;汉代设置了西域都护,标志西域地区开始归属于中国版图,排除B项;“表明边疆管理与内地管理的一体化”表述有误,羁縻制度保留了少数民族传统的行政管理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9.B
【详解】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所学可知,①“德国将其海外属地所有之权利及所有权名义放弃,以与主要协约及参战各国,属于1919年《凡尔赛条约》的内容;②“本防御同盟既以维护欧洲均势、保障欧洲各国的安宁和独立,防止多年来(法国)蹂躏世界的那些侵略重演为其目的。”属于1815年维也纳体系的相关内容,……”;③“在目前的情况下,有利于和平的不结盟国家存在和活动,是保卫世界和平的更加重要的因素之一。”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后;④“美国对苏联任何政策的要素必须是一种长期的,既有耐心而又坚定的,并且时刻对俄国扩张倾向保持警惕的遏制政策。”,属于20世纪50年代冷战爆发的相关内容。所以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②①④③,B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B项。
10.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明代。根据材料“科道官是进士出身的佼佼者,可以得到迅速的提拔,如果贪赃枉法,会受到比普通官员更为严厉的惩处。”及所学可知,明代六科给事中属于监察制度的范畴,统治者重视对科道官的选拔,并且对科道官的管理要求更高,体现了明代统治者重视对官员的监察,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朝廷内部腐败现象严重,排除B项;“君主勤于政事善于纳谏”属于唐代统治者的重要人才的表现,排除C项;“优秀人才普遍得到重用”表述有误,排除D项。故选A项。
1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1914年的中国。根据材料“1914年哈尔滨交通银行开始发行印有哈尔滨地名的“国币”券,直接面对沙俄卢布及日本的金融政策。”可知,1914年哈尔滨交通银行发行的“国币”券具有应对列强对华金融侵略的作用,D项正确;清朝末年掀起的保路运动是四川、广东、湖南、湖北等省人民反对清政府将民办的川汉、粤汉铁路出卖给帝国主义的群众运动,与交通银行的创立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官僚资本的信息,国民党时期的四大银行是官僚资本巧取豪夺的工具,排除B项;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了币制改革,制定了“废两改元”的原则,终结了银元的法定货币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
12.C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中国古代汉朝云南地区。根据材料“以五铢钱随葬取代海贝随葬”可知,五铢钱在当地流通使用,材料反映了云南地区滇文化的发展及与中原文化的相互交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的格局,③④C项正确;材料反映汉朝以来对云南地区的统治,未涉及秦朝,①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滇文化一直存在,与中原文化并存,②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目的类题目,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汉代户籍编造的第一个程序是‘自占’,即百姓向官府申报住址、丁口年龄、田地四至、产权,租税等情况。……如果发现问题,相关人员要受到严厉处罚。”可知,汉代户籍编造采取百姓自报与官府核查相结合的方式,这有利于加强国家对户籍信息的掌握,从而为国家赋税征收提供重要依据,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汉代强化思想控制的措施,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汉代商品交换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并未强调地方治安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1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1834年英国。据材料“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工作繁重,待遇低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通过出台苛刻的法案,来稳定社会秩序,其救济也带有明显的惩戒性质,B项正确;仅从一个法案,不能说明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进步,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基层管理措施日益完善,排除C项;英国仍是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
1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秦统一六国之前,各国钱币的形状不一,且只能在各自统辖的范围内流通,秦统一六国后统一的货币,结束了中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货币的统一,无法得出冶铁技术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货币的统一,没有涉及到货币的流通情况,排除B项;华夏认同观念是华夏地区,也就是中华民族统一的思想,形成共同一致的观念,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6.A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天子立明堂者,所以通神灵,感天地,正四时,出教化”“明政教之堂也”可知,明堂是古代帝王宣明政教、举行典礼等活动的地方,古代统治者重视修建明堂的主要原因有昭示政权的正统性、彰显了对百姓的教化,①②符合题意,A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明堂的功能和作用,未体现它保留传统建筑精华,也未体现加强对社会控制的作用,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17.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3年(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在选举法草案中,贯穿着一个总的精神,就是根据中国当前的具体情况,规定一个真正民主的选举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人民当家做主治理国家,体现人民民主的原则,也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奠定了法制基础,B项正确;“日趋完备”表述不符合史实,新的法律体系刚逐步构建起来,排除A项;1997年,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的思想方略,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选举制度,不是政党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18.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根据“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可得出国家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相关法律,对关税进行制度性的规范,体现了关税制度法制化建设,A项正确;材料中的内容是在已经实现关税自主的前提开进行的制度建设,而不是强调关税自主,排除B项;材料强调关税,不是个人所得税,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首次统一,而是体现了关税制度的法制化建设,排除D项。故选A项。
1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唐代。根据“当众弹劾中书侍郎李义府,并呵斥李退出行列,李义府自恃官高爵重不肯退。王义方再三呵斥,李义府一直看着皇帝,可皇帝一句话也不说,李不得已退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侍御史负责监察,他对李义府的弹劾以及呵斥使李不得已退下,说明他发挥了一定的监察作用,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侍御史制约其他官员,而不是皇帝,排除A项;仅从材料不能得出十分完备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监察,而不是政令的草拟,排除D项。故选C项。
2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的拜占庭。根据“朕(指查士丁尼)特别委托他们(指法官、法学教授),在本皇帝的权威和指导下编写《法学总论》。”可得出查士丁尼主持编撰法律,同时以自己的“智慧”指导法律的学习,说明查士丁尼在《法学总论》的编写中发挥了重要作用,C项正确;材料只能体现皇帝指导法律编撰,不能体现法律的效果,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出法官和法学教授人个的态度,排除B项;“必须学罗马法的来源和传统知识”的表述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2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根据“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可推断出当时可能已经有法律;根据“今吾子相郑国……铸刑书……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终子之世,郑其败乎”可得出叔向认为“铸刑书”导致民不知礼,然后会乱世,所以他反对“铸刑书”。①②A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体现郑国的命运,“郑其败乎”只是他的猜测,③错误;了产主张用法律来治理,而不是道德,排除④。排除BCD项。故选A项。
2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中国)。根据材料“第二届高等考试……包括普通行政人员、财务行政人员、教育行政人员、统计人员、外交官领事官、司法官、会计人员7类考试。10月20日,考试在南京北平同时举行,经过甄录试、正试,共录取及格人员102人(首次录取女性2名)”可知,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了第一部《考试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D项正确;清政府在1905年废除科举考试后,实行学堂选官,排除A项;南京临时政府仅存在数月,文官选拔制度基本停留在纸面上,排除B项;北洋政府时期不允许女子参加文官考试,排除C项。故选D项。2023北京高三二模历史汇编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章节综合
一、单选题
1.(2023·北京东城·统考二模)春秋战国时期,“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这反映出此时( )
A.私学兴盛,文化传承 B.实现统一是社会共识
C.学术争鸣,服务政治 D.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
2.(2023·北京西城·统考二模)“正是黄河和长江这两条横贯中华大地的河流,哺育了古老的中华文明。”下图“中国新石器文化的分区示意图”中,中原和江浙两大文化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有( )
A.龙山、半坡 B.红山、河姆渡 C.仰韶、良渚 D.陶寺、大汶口
3.(2023·北京海淀·统考二模)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著作中出现了有巢氏、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的传说。有巢氏“构木为巢,以避群害”;燧人氏“钻燧取火,以化腥燥”;伏羲氏“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神农氏“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这些传说( )
A.反映了远古时代人类的生产生活 B.可与战国时期的考古发现相印证
C.阐述了当时百家争鸣的政治主张 D.源于对原始时期历史文献的解读
4.(2023·北京朝阳·统考二模)尧舜禹汤被历代誉为华夏族的四位最英明的帝王。近代以来,学者通常将尧、舜归人“传说时代”。
《易·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礼记·大学》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
《史记·五帝本纪》以《诗》《书》等文献为依据,将尧舜作为真实的君主加以记载,为历代所认同。
中国早期历史的世代从自古以来的“尧舜禹汤”变为近代的夏商周,这主要是由于( )
A.古学的发展推动研究的深入
B.早期国家形态认识存在差异
C.未发现夏朝以前的文化遗存
D.《史记》所依据的资料业已失传
5.(2023·北京丰台·统考二模)牛河梁遗址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属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红山文化。下图为牛河梁遗址中的积石冢,考古工作者发现冢群内部设有中心大墓、大墓、中小型墓、附属墓等,其中大墓的随葬玉器数量多、种类多、档次高。这些考古发现说明当时( )

A.阶级分化明显 B.部落联盟出现
C.早期国家产生 D.建筑工艺高超
6.(2023·北京丰台·统考二模)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进行变法,主张“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所谓淫民,是指“其父有功而禄、其子无功而食之”的人。这一主张有利于( )
①增强魏国实力②缓和民族矛盾③打击贵族特权④抑制土地兼并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7.(2023·北京顺义·统考二模)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观察图中货币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冶铁铸造技术进步 B.货币流通非常广泛
C.国家逐渐走向统一 D.华夏认同观念形成
二、材料分析题
8.(2023·北京海淀·统考二模)风俗与施政
材料一鉴于战国时,“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秦统一后的“移风易俗”主要针时的是东方六国。秦始皇企图用严厉的法令手段来匡饬异俗,实现文化上的大一统,形成了“以法治俗”的统治思想。由于秦“事皆决于法”“以法治俗”走向了极端,风俗与政治形成了尖锐对立,激起原东方各国的反抗,其中楚人表现得最激烈,齐人、赵人次之,其间包含着区域文化的差异与冲突,加速了秦帝国的灭亡。
——摘编自牟发松《从“移风易俗”看秦汉对地方社会的控制》等
材料二在完成政治统一之后,刘邦在秦、韩、魏等西部地区设郡县“奉汉法以治”,在赵、 燕、齐、楚等东部地区则立王国,允许诸侯王在一定范围内制定和颁布本国的政策法令,依靠本 国士人“从俗”而治。在东方各地特别是楚、齐、赵地的文化传统仍有很大势力的情况下,将承 秦而来的汉朝法律强行向全国推广,仍有激起东方社会反抗的危险。刘邦一方面必须“承秦”, 包括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的习俗,特别是楚、齐、赵人之俗,这是汉初实行 郡国并行制的深层背景。西汉能成功地避开亡秦覆辙,将帝国的统治巩固下来,与此不无关系。
——摘编自陈苏镇 《<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
材料三为了实现文化的统一,汉朝儒生们提出“德教”的主张。贾谊和董仲舒分别对“德教”进行了系统论述,提出了两种不同的方案。贾谊的方案可以称为“以礼为治”。他建议汉朝仿照西周,尽快“制礼作乐”,自上而下地建立一套儒家制度,用这套制度约束百姓的行为,“使民日迁善远罪”,逐渐移风易俗,实现文化的统一。董仲舒则主张“教化”必须由“圣人”主持, 圣人奉天命来到人间作天子,这种圣人加天子的角色就是“王者”;王者自上而下、由近及远地 推行教化,逐渐移风易俗,实现文化的统一。汉武帝即位后,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家的主导地位。
——摘编自陈苏镇 《秦汉时代社会治理模式的演进》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以社会风俗与国家统一的关系为视角,评析秦至西汉初期的统治政策。
(2)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说明西汉时期东西部风俗差异是如何消弭的。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争霸、兼并战争不断,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出现了“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的情况,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多种学派思想争鸣,服务于现实政治的需要,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各学派思想的争鸣,没有涉及私学的兴盛,排除A项;据材料“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可知,各学派思想各不相同,没有体现实现统一是社会共识,排除B项;华夏认同是周边民族对华夏族的认同,材料并未涉及周边民族的华夏认同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和推断题。时空是新石器时期(中国)。据材料“正是黄河和长江这两条横贯中华大地的河流,哺育了古老的中华文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属于中原和江浙文化区的是黄河流域的仰韶、长江流域的良渚,C项正确;龙山属于甘青文化区,半坡属于中原文化区,排除A项;红山属于燕辽文化区,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陶寺中原文化区、大汶口属于山东文化区,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3.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著作记载了有巢氏“构木为巢”、隧人氏“钻燧取火”、伏羲氏结绳为网、神农氏制作耒耜进行耕作,反映了远古时代人类的生产生活,A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战国时期的考古发现,排除B项;据材料,这些传说反映了远古先民生产生活的情况,不是百家争鸣的政治主张,排除C项;这些传说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著作记载的内容,不是对原始时期历史文献的解读,排除D项。故选A项。
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近代以来,学者通常将尧、舜归人‘传说时代’”可知,《易经》《礼记》《史记》这些书将中国早期历史的时代从“尧舜禹汤”开始,但随着近代古学的深入研究发展,近代学者将中国早期历史的时代从夏商周这些有考古遗迹印证的世代开始,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尧舜禹汤”是否为中国历史世代的开始,不涉及早期国家形态认识,排除B项;C项与史实不符,考古发现了很多夏朝之前的文化遗存,排除C项;《史记》所依据的资料有《诗》《书》等文献,并没有失传,排除D项。故选A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类题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红山文化。根据材料“考古工作者发现冢群内部设有中心大墓、大墓、中小型墓、附属墓等,其中大墓的随葬玉器数量多、种类多、档次高。”可知,牛河梁遗址中的墓葬规模大小不一,不同墓葬的陪葬品数量差异较大,这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阶级分化的现象,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部落联盟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早期国家出现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红山文化建筑工艺高超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6.B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战国时期魏国。通过变法使得魏国实力大增,可知①正确,据材料“其父有功而禄、其子无功而食之”,可以看出打破原有的世卿世禄制,打击贵族特权,可知③正确,②错在材料并未提及民族矛盾的缓和,④错在材料并未列举对土地的管理措施,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本题选B项。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秦统一六国之前,各国钱币的形状不一,且只能在各自统辖的范围内流通,秦统一六国后统一的货币,结束了中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货币的统一,无法得出冶铁技术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货币的统一,没有涉及到货币的流通情况,排除B项;华夏认同观念是华夏地区,也就是中华民族统一的思想,形成共同一致的观念,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8.(1)
评析:秦朝统一后,东方六国故地的风俗与法令与原秦国统治地区各不相同。秦以“以法治俗”为指导思想,以严厉的法令来整顿东方地区的风俗,力图实现文化一统,巩固统一局面。但因秦法过于严苛激发了不同区域之间文化的激烈冲突,成为导致秦末农民战争的原因之一。
汉朝建立后,接受秦朝灭亡的教训,鉴于东方地区传统势力强大,汉实行郡国并行制,在东方地区建立诸侯国,任用当地士人,按照当地风俗进行治理,巩固了汉的统治;但诸侯国势力逐渐强大,威胁中央集权。
从秦到汉初的巩固统一政策和不同文化政策产生的后果,体现了风俗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文化与风俗的统一对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意义重大。
(2)说明:长期统一局面促进了社会文化风俗的交融和整合;平定七国之乱,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汉武帝尊崇儒术,儒学独尊地位确立,实现思想文化的统一。
【详解】(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至西汉初期。由材料一“秦统一后的‘移风易俗’主要针时的是东方六国。”及所学可得出秦朝统一后,东方六国故地的风俗与法令与原秦国统治地区各不相同;由材料一“秦始皇企图用严厉的法令手段来匡饬异俗,实现文化上的大一统,形成了‘以法治俗’的统治思想。”可得出秦以“以法治俗”为指导思想,以严厉的法令来整顿东方地区的风俗,力图实现文化一统,巩固统一局面;由材料一“由于秦‘事皆决于法’‘以法治俗’走向了极端,风俗与政治形成了尖锐对立,激起原东方各国的反抗,其中楚人表现得最激烈,齐人、赵人次之,其间包含着区域文化的差异与冲突,加速了秦帝国的灭亡。”可得出秦法过于严苛激发了不同区域之间文化的激烈冲突,成为导致秦末农民战争的原因之一。由材料二“在完成政治统一之后,刘邦在秦、韩、魏等西部地区设郡县‘奉汉法以治’,在赵、 燕、齐、楚等东部地区则立王国,允许诸侯王在一定范围内制定和颁布本国的政策法令,依靠本 国士人‘从俗’而治。”可得出汉朝建立后,接受秦朝灭亡的教训,鉴于东方地区传统势力强大,汉实行郡国并行制,在东方地区建立诸侯国,任用当地士人,按照当地风俗进行治理,巩固了汉的统治;结合所学可知,郡国并行制下,诸侯国势力逐渐强大,威胁中央集权。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武帝时期。由材料三“王者自上而下、由近及远地 推行教化,逐渐移风易俗,实现文化的统一。”及所学可得出长期统一局面促进了社会文化风俗的交融和整合;由材料三“汉武帝即位后,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家的主导地位。”可得出汉武帝尊崇儒术,儒学独尊地位确立,实现思想文化的统一;结合所学可知可得出平定七国之乱,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2023北京高三二模历史汇编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章节综合
一、单选题
1.(2023·北京东城·统考二模)20世纪初,美国政治家提出人类历史经历了地中海时代——大西洋时代——太平洋时代,他认为:“地中海时代随着美洲的发现而结束了。大西洋时代正处于开发的顶峰,势必很快就要耗尽它所控制的资源,唯有太平洋时代,这个注定成为三者之中最伟大的时代,仅仅初露曙光。”对此观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该观点带有西方中心主义偏见 ②意大利地区曾是地中海时代的代表
③拿破仑战争使大西洋时代最终达到顶峰④太平洋时代的提法反映美国对外扩张的野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23·北京顺义·统考二模)20世纪上半叶,人类历史上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影响深远。对其共性理解正确的是( )
①给人类文明造成了巨大灾难 ②促进亚非拉民族民主意识的发展
③改变世界格局美苏开始争霸 ④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重大胜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
3.(2023·北京西城·统考二模)中国的“世界史”书写
中国传统史书总体采用“中国中心”的书写视角,一直盛行到晚清。1874年出版的《四裔编年表》虽仍在彰显中国的尊贵,但也融入了一些圣经历史,并将传统纪年方式和西方公历纪年相结合。黄遵宪在1895年刊行的《日本国志》中主张以“华夏”而非“中华”为国名,以淡化“自尊卑人之意”。
进入20世纪,“欧洲中心论”影响较大。从20年代起,有不少中国学者对此提出挑战:1924年,陈衡哲《西洋史》出版,她希望借此“揭穿武人政客的黑幕,揭穿他们愚弄人民的黑幕……国际的混乱状态,不但不是西洋文明的精神,并且是他的一个大缺点”,提出“国际主义的目的,是在求人类的彼此了解,及各国文化的成为世界的共产”。
20年代末,共产党人杨贤江在译著《世界史纲》中,将世界划分为三个阵营:苏维埃阵营、帝国主义阵营和被帝国主义盘剥的广大殖民地,并指出“这一新时代——即帝国主义时代,又普罗列塔利亚特(无产阶级)获得政权时代”。
1934年,何炳松《外国史》认为:“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成功,关系世界前途确是非常重大”“旧式外国史总以欧洲一洲为中心;东洋史则以中国一国为中心。欧洲和中国固然为东西两洋文化的重心,不可忽视;但亦不宜偏重。”
(1)阅读材料,概括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世界史”书写视角转换的过程。
(2)结合所学,对民国时期中国学者挑战“欧洲中心论”的现象进行阐释。
4.(2023·北京朝阳·统考二模)租借法案
①1939年10月第九届“泛美”大会宣布,美洲人民通过坚强的和平意志和对人民的深厚情感,及对国际法、国家平等主权和个人自由的绝对遵守,对欧洲战争保持中立。
②1939年12月美国参议员发出呼吁,如果日本取得与美国续订商约,必须首先取消其在华享受的一切优于其他国家的特权。
③1940年1月罗斯福总统宣读咨文:今日美国的失业问题尚未解决,对中南美各国的睦邻政策业已顺利实现,举世各国舆论称美国是企求世界和平的有力因素,美国绝对不对外缔结同盟,以卷入他国之漩涡。
④1940年7月丘吉尔致电罗斯福:我已将我们目前处境坦率奉告,你一定能竭尽所能立即给我们送来50或60艘你们最旧的驱逐舰。总统先生,我怀着崇高的敬意向你说明,在漫长的世界历史中,这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⑤1940年9月双方达成协议,英国将西印度群岛和百慕大群岛租借给美国,为期99年。美国取得在纽芬兰、百慕大群岛、巴哈马群岛、牙买加、安提瓜、圣卢西亚、特立尼达和英属圭亚那的海、空基地,美国立转交英国50艘逾龄驱逐舰。
⑥1940年12月丘吉尔给罗斯福写了一封近万言的信“你们能够支援我们的军火和船只越迅速,越丰富的资源源源而来,我们美元存款就消耗的越快,已经超过大不列颠手中残存的全部外汇储备若干倍。我相信你会同意这样的看法,如果大不列颠用鲜血赢得了胜利,替美国争取了充分武装以防不测的时间之后却一贫如洗,这样的方针在道义上和经济上不符合我们任何一国的利益的”。
⑦1941年3月罗斯福总统签署《增强美国防御法》(“租借法案”),只要总统认为某国的防御对美国防务至关重要,美国可以向这个国家出售、交换、租、借或转让任何军需品,等到战争结束后,在合适的时间内两国协商以美国所需要的物品偿还。1942年6月签订《美一苏租借协定》。
选取相关材料(写序号),结合所学,说出美国政策的变化,并对“租借法案”进行评价。
5.(2023·北京丰台·统考二模)历史作业
以下是美国中学关于南北战争(美国内战)的一份作业:
1.你是否同意林肯总统的声明:除非美国被全部解放或全部奴役,否则美国不能存活?请解释。
2.请解释为什么北方白人反对奴隶制,南方白人拥护奴隶制,但双方又感觉各自都是在为自由而战。
3.内战期间,女人开始承担很多以前由男人承担的工作。你能对由于内战造成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冲突做出怎样的概括?
4.运用历史证据来支持或反对下面的观点:美国内战是地区差异不可避免的结果。
——选自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1)概括这份作业的特点。
(2)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下的世界”这一主题的学习,设计一份作业。要求:依据材料中作业的特点,设计2~4个思考题;关注必修和选择性必修的相关内容。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20世纪初(美洲)。①根据材料“地中海时代随着美洲的发现而结束了。大西洋时代正处于开发的顶峰,势必很快就要耗尽它所控制的资源,唯有太平洋时代,这个注定成为三者之中最伟大的时代,仅仅初露曙光”可知,美国政治家认为,地中海时代和大西洋时代已经过去,唯有太平洋时代是最伟大的时代,说明此政治家的观点是带有西方中心主义偏见的观点,符合题意;④作者认为当前唯有太平洋时代是最伟大的时代,反映了美国对外扩张的野心,符合题意;②结合所学知识,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地区兴起,其也曾是地中海时代的代表,符合题意;③拿破仑战争主要是横扫了欧洲大陆,没有涉及大西洋周边国家,不符合题意。综上,①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2.A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20世纪上半叶的世界。两次世界大战带来重大人员伤亡、物资损失,给人类文明造成了巨大灾难,①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殖民国家的力量严重削弱,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掀起新高潮,②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但美苏争霸尚未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成为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的真正转折点,③错误。一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二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④错误。综上,①②符合题意,A项正确;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3.(1)过程: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的“世界史”书写视角经历了从“中国中心”(片面强调中国)到“欧洲中心”(片面强调西方),再到挑战“欧洲中心”(较为客观地思考世界历史)的变化过程。
(2)从20世纪20年代起,以陈衡哲、杨贤江、何炳松为代表的中国学者在书写“世界史”时,从不同角度对“欧洲中心论”提出挑战。
由于一战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国内军阀混战、民生凋敝,陈衡哲站在全球的角度,主张用建立世界文化的方式抑制战争。
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中国共产党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杨贤江关注到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殖民地地区,并认为世界已进入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之际,经过五四运动的思想启蒙,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增强,何炳松站在国家的角度强调中国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了有别于“欧洲中心论”的“世界重心论”。
中国学者挑战“欧洲中心论”的现象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近代中国的文化自觉,也有利于我国世界史研究和书写的继续深入发展。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据材料“中国传统史书总体采用中国中心的书写视角,一直盛行到晚清”“进入20世纪,欧洲中心论影响较大。从20年代起,有不少中国学者对此提出挑战”,得出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的“世界史”书写视角经历了从“中国中心”(片面强调中国)到“欧洲中心”(片面强调西方),再到挑战“欧洲中心”(较为客观地思考世界历史)的变化过程。
(2)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民国时期(中国)。据材料“从20年代起,有不少中国学者对此提出挑战”,得出从20世纪20年代起,以陈衡哲、杨贤江、何炳松为代表的中国学者在书写“世界史”时,从不同角度对“欧洲中心论”提出挑战。
阐释:说明其发出挑战的原因即可。首先,分析一战带来的严重影响,得出一战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国内军阀混战、民生凋敝,陈衡哲站在全球的角度,主张用建立世界文化的方式抑制战争。其次,据材料“这一新时代——即帝国主义时代,又普罗列塔利亚特(无产阶级)获得政权时代”,得出认为世界已进入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最后,据材料“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成功,关系世界前途确是非常重大”,得出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之际,经过五四运动的思想启蒙,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增强,何炳松站在国家的角度强调中国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了有别于“欧洲中心论”的“世界重心论”。
最后总结,得出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近代中国的文化自觉,也有利于我国世界史研究和书写的继续深入发展。
4.如③⑤⑦。中立自保;支持英国反抗法西斯侵略;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协同作战。租借法案的实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美国推行的租借法案保存和壮大了自身实力,获得了海上霸权;扩大了对受援国的影响、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打下了基础。
【详解】本题是对比、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39年至1941年的美国。根据材料选择③⑤⑦。由材料“1939年10月第九届‘泛美’大会宣布,美洲人民通过坚强的和平意志和对人民的深厚情感,及对国际法、国家平等主权和个人自由的绝对遵守,对欧洲战争保持中立。”可得出中立自保;由材料“你们能够支援我们的军火和船只越迅速,越丰富的资源源源而来,我们美元存款就消耗的越快,已经超过大不列颠手中残存的全部外汇储备若干倍。”可得出支持英国反抗法西斯侵略;结合所学可知,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协同作战。由材料“只要总统认为某国的防御对美国防务至关重要,美国可以向这个国家出售、交换、租、借或转让任何军需品,等到战争结束后,在合适的时间内两国协商以美国所需要的物品偿还。”及所学可知,租借法案的实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美国推行的租借法案保存和壮大了自身实力,获得了海上霸权;扩大了对受援国的影响、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打下了基础。
5.(1)要点:特点:展现社会各阶层的表现,关注史事的整体把握;利用新颖材料,创设问题情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独立思考;弱化机械性记忆,注重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体现历史学科特点,重视开展探究活动。(答出2点即可)
(2)1.请解释为什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原则”中倡导“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但美国却始终不是国联成员。
2.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指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都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金融中心由伦敦转移到纽约。你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在经济领域的影响做出怎样的概括
4.利用历史证据证明: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被压迫民族的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详解】(1)本题属于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美国内战。特点:由材料中提到的林肯、北方白人、南方白人、女人、男人可知展现社会各阶层的表现,关注史事的整体把握;由材料“你是否同意林肯总统的声明:除非美国被全部解放或全部奴役,否则美国不能存活?请解释。”可知利用新颖材料,创设问题情境;由材料“1.你是否同意林肯总统的声明:除非美国被全部解放或全部奴役,否则美国不能存活?请解释。2.请解释为什么北方白人反对奴隶制,南方白人拥护奴隶制,但双方又感觉各自都是在为自由而战。”可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独立思考;由材料“4.运用历史证据来支持或反对下面的观点:美国内战是地区差异不可避免的结果。”可知弱化机械性记忆,注重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由材料“4.运用历史证据来支持或反对下面的观点:美国内战是地区差异不可避免的结果。”可知体现历史学科特点,重视开展探究活动。
(2)本题属于影响类分析题,时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下的世界。结合材料历史作业设计可从可得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原则”中倡导“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但美国却始终不是国联成员角度提出问题;可从列宁对一战的评价“如果没有战争(指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都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这一角度提出问题;也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金融中心由伦敦转移到纽约。你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在经济领域的影响做出怎样的概括方面提出问题;最后利用历史证据证明: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被压迫民族的民族民主意识觉醒。2023北京高三二模历史汇编
经济与社会生活(选择)
一、单选题
1.(2023·北京东城·统考二模)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有一定的自治权 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赢得独立
B 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一系列社会经济政策 科学回答了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
C 1864年,总理衙门委托丁韪良将《国际法原理》翻译成中文,并以《万国公法》为名刊行 西方的国际法被正式介绍到中国
D 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达成.在该协定的框架下,各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 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
A.A B.B C.C D.D
2.(2023·北京海淀·统考二模)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大大缩短了印度洋与大西洋的航运距离。埃及不仅在修凿过程中耗费了大量人力与财力,政府还因举借英法外债走向财政破产,进而出卖国家主权;而英法控股的苏伊士运河公司则掌握着运河带来的高额利润。1882年,通过运河的船只中有80%是英国的,英国首相麦克唐纳称运河为大英帝国的动脉。苏伊士运河的修建( )
①使地中海成为欧洲的贸易中心②引发了华夫脱党领导的民族运动
③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④加深西方列强对埃及的殖民侵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3·北京朝阳·统考二模)某同学对下图信息做出的相关分析,准确的有( )
①增速最快阶段出现在中美建交之际
②处于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期
③中国与外部关系出现重大调整突破
④对外开放促进国民消费水平的提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3·北京顺义·统考二模)明朝时期实行朝贡贸易,诸国进贡携带的物品分为三类:一是国王贡献方物,名曰正贡;二是国王附搭品,名曰附来货物;三是使臣自进贡物。贡船附载来华的货物,不论在会同馆或市舶司所在地出卖,多不向外商征税,而且还大加赏赐。这种“贸易”形式的影响是( )
A.阻止西方的经济侵略 B.加速自然经济的解体
C.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 D.促进商品经济的繁荣
5.(2023·北京顺义·统考二模)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
史实 结论
A 1812年,英国人制造的汽船试航成功 远洋航海贸易取得了重大成就
B 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 成为连接地中海和红海的重要贸易通道
C 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 清政府的海军实力大幅提升
D 1908年,美国福特T型汽车诞生 汽车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交通工具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正确的是”,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世界)。结合所学,1864年,美国人丁韪良将《国际法原理》译成中文,恭亲王奕 奏请出资助印,此书后以《万国公法》为名印行,源自西方的国际法被正式介绍到中国,C项正确;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排除A项;《天朝田亩制度》对平分土地和社会经济生活的设想具有空想性,不能科学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排除B项;目前世界上仍是国际经济旧秩序,D项的史实与结论不对应,排除D项。故选C项。
2.D
【详解】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1869年的埃及。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的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①项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为加强控制和奴役埃及,英国宣布埃及处于英国的保护之下,埃及沦为英国的保护国。战后,英国继续维持埃及的保护国地位,激起埃及人民的强烈反对。埃及资产阶级政党华夫脱党提出“通过和平手段”争取埃及的完全独立,得到人民的强烈支持,史称“华夫脱党运动”,与题干时间不符,②项错误;“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大大缩短了印度洋与大西洋的航运距离。……进而出卖国家主权;而英法控股的苏伊士运河公司则掌握着运河带来的高额利润。1882年,通过运河的船只中有80%是英国的……”可知,苏伊士运河的开通缩短了印度洋与大西洋的航运距离,有助于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③项正确;“埃及不仅在修凿过程中耗费了大量人力与财力,政府还因举借英法外债走向财政破产,进而出卖国家主权”可知,苏伊士运河的修凿便利了英法列强对埃及的殖民侵略,④项正确。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3.C
【详解】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和美国。根据材料可知,①增速最快阶段出现在1977年至1978年,表述有误;②处于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期,如第三产业的兴起,表述正确;③中国与外部关系出现重大调整突破,如中美正式建交,表述正确;④材料未涉及国民消费水平提升的信息,④项错误。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材料“明朝时期实行朝贡贸易,……贡船附载来华的货物,……多不向外商征税,而且还大加赏赐”可知,明朝在朝贡贸易中采取“免征税”“给予赏赐”等优待政策,体现“厚往薄来”的原则,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C项正确;明朝为阻止西方的经济侵略采取的是闭关锁国政策,排除A项;朝贡贸易范围小、数量少,对于自然经济冲击不大,排除B项;朝贡贸易以政治目的为主,且范围小、数量少,在促进商品经济方面影响不大,排除D项。故选C项。
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1812-1908年(英国、埃及、中国、美国)。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连接地中海与红海,是连通欧亚非三大洲的主要国际海运航道,B项正确;汽船发明之初,受技术条件限制,尚不能用于远洋航海贸易,排除A项;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民用的轮船航运企业,排除C项;福特T型汽车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量产车,但汽车的普及程度在当时还不够高,排除D项。故选B项。2023北京高三二模历史汇编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章节综合
一、单选题
1.(2023·北京海淀·统考二模)自2016年开业以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投资项目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在印度古吉拉特邦,1060个村庄的道路被修缮,方便了800万人出行;在埃及,一片沙漠被改造为该国第一个“太阳能村”。亚投行的成立( )
①强化了国际金本位制度②促进发展中国家的进步
③冲击了布雷顿森林体系④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2023·北京东城·统考二模)四川省人民政府的一份《工作要点》中指出,“部分企业在劳动用工和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省面上的改革提供了经验”“广汉市粮食购销体制和价格“一步到位,全面放开'的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四川省的这些探索( )
A.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供条件 B.展现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的成效
C.为经济特区的设立积累了经验 D.表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3.(2023·北京顺义·统考二模)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其主要成就包括( )
①逐渐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基础设施建设在众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③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④开展全方位的外交,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论述题
4.(2023·北京海淀·统考二模)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肩负打碎旧的生产关系、 建立新的生产关系的使命。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1.11) 六、中华苏维埃政权以消灭封建制度及彻底的改善农民生活为目的,颁布土地法,主张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贫农、中农,并以实现土地国有为目的。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5) (十)在土地已经分配区域,保证一切取得土地的农民之私有土地制。在土地未经分配区域(例如绥德、富县、庆阳),保证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及债主的债权,帷须减低佃农租额及债务利息,佃农则向地主缴纳一定的租额,债务人须向债主缴纳一定的利息,政府对东佃(租佃)关系与债务关系加以合理的调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9)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的国家所有,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9) 第八条 国家指导和帮助个体农民增加生产,并且鼓励他们根据自愿的原则组织生产合作、供销合作和信用合作。 第十五条 国家用经济计划指导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造,使生产力不断提高,以改进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巩固国家的独立和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12) 第八条 农村人民公社、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其他生产、供稍、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 第十五条 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 第十六条 国营企业在服从国家的统一领导和全面完成国家计划的前提下,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经营管理的自主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3.3) 第八条 第一款修改为:农村中的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 第十五条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国家依法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依据中国共产党变革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的上述史料,自拟主题,结合时代背景加以论述。要求:至少使用两则史料,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5.(2023·北京顺义·统考二模)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
1998—2002年私营、国有和外资企业的工业生产总值比较表
年份 私营企业产值(亿元) 国有企业产值(亿元) 外资企业产值(亿元)
1998 2083 33621 17750
2000 5520 40554 23465
2002 12951 45179 32459
依据材料和所学,对私营、国有和外资企业的发展进行说明。
三、材料分析题
6.(2023·北京昌平·统考二模)翻译活动
材料一 从周朝的翻译活动算起直至五四运动前为止的近3000年间,我国翻译活动经历了3次高潮。
第一次翻译高潮是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东汉到唐宋时期大量印度梵文佛经被翻译成中文,使印度的佛教和文化开始大规模地传入中国,对哲学、文学、艺术和民间风俗等产生深刻影响。
明末清初,许多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不仅带来了西方的宗教,还带来了西方的科学,由此引发了中国翻译史上的第二次翻译高潮,即明末清初的以科技翻译为主的翻译活动。
第三次翻译高潮是鸦片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的西方科学、政治思想和文学作品翻译。这个阶段李鸿章设立了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翻译了大量的自然科学书籍。严复、梁启超、林纾等翻译家译介了西方政治思想、科学方法的著作和西方文学著作。
——摘编自张永中《论中国历史上翻译高潮产生的成果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材料二 1978—1990年,全国年均出版翻译作品2192种;1995—2003年,年均出版翻译作品超过1万种;2003年至今,出版翻译作品已超过数十万种。在积极介绍西方文化的同时,中国的翻译家也将中国的优秀作品译成外文。2011年中译外第一次在比重上超过了外译中,使中国翻译市场从输入型为主转变为输出型为主。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增加比较快的一个突出领域是中国的时政类信息,包括领导人著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文版刚一面世,就有16个国家的出版机构签约翻译出版非通用语种版本。
——摘编自黄友义《服务改革开放40年,翻译实践与翻译教育迎来转型发展的新时代》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三次翻译高潮的影响。
(2)概括材料二中翻译活动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7.(2023·北京丰台·统考二模)铁路建设
从1979年至1983年,我国共新建铁路2.8万公里,铁路营业里程达5'万公里。到2012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8万公里。全国铁路全年客运总量从建国初期的1.03亿人次增长到2019年的35.7亿人次。1978年以后,铁路部门先后与外国拥有先进技术的公司和政府代表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大大缩短了铁路现代化进程。中国铁路经历了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制造、打造中国品牌等几个过程,形成了自主开发和制造的高铁品牌。2007年,第六次铁路大提速正式展开,动车组运行时速达200公里/小时以上,中国从此进入高速铁路时代。至今,中国高铁运营网络形成,高速动车、城际列车、普速客车、市域(郊)列车等层次多样、能力协同、适应需求的客运系列产品正在形成。2014年7月,中国海外承建的首条高铁——土耳其要卡拉至伊斯坦布尔的高铁通车,这是中资企业在境外组织承揽实施的第一个电气化高速铁路基建项目。2015年6月,俄罗斯首条高速铁路的规划设计合同在圣彼得堡正式签署,成为中国高铁走出国门的第一单。
——摘编自王强《中国铁路百年发展见证中华民族历史性飞跃》
(1)依据材料,概括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的特点。
(2)结合所学,分析中国铁路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现代中国。结合所学可知,金本位制在20世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时期便已经解体,①错误;根据材料“在印度古吉拉特邦,1060个村庄的道路被修缮,方便了800万人出行”可知,亚投行的设立促进发展中国家的进步,②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便已经解体,③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亚投行的设立推动了印度和埃及等国家的经济发展,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结合所学可知,其有助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④正确。故本题选D项。
2.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四川地区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进行探索,“部分企业在劳动用工和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展现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的成效,B项正确;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发生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之前,排除A项;经济特区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没有直接关系,且经济特区在1980年就已经设立,排除C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是在21世纪初,排除D项。故选B项。
3.D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众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①②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经过实施几个五年计划,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不属于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主要成就,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4.答案示例:
主题: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了党领导的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发展。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之下,农民遭受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八七会议提出实行土地革命,各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之后逐步开展土地革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提出没收地主土地,平均分配,彻底消灭封建土地关系。获得土地的农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生产,支持根据地建设和革命。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不断扩大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七七事变后中国全面抗战开始。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产党停止了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在农村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这一政策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根据地的生产建设事业,对支持敌后抗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阶段党在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体现了土地政策在原则性与灵活性上的有机统一,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建党以来,从土地革命到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要求:至少使用两则史料,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首先,结合材料信息“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肩负打碎旧的生产关系、 建立新的生产关系的使命”和设问信息“中国共产党变革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根据材料中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消灭封建制度”“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实现土地国有”、1941年5月《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保证一切取得土地的农民之私有土地制”“保证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减低佃农租额及债务利息”“佃农则向地主缴纳一定的租额,债务人须向债主缴纳一定的利息”,结合所学可知,1931年中华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初,主张废除封建制度与剥削,实现土地国有,巩固政权建设;1941年全面抗战的背景之下,陕甘宁边区政府采取“双减双交”政策,巩固统一战线和敌后根据地。由此可提炼观点为:“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了党领导的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发展”。
其次,围绕提炼的观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了党领导的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发展”,结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进行详细的阐述,如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提出没收地主土地,平均分配,彻底消灭封建土地关系。长期以来,农民遭受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封建土地所有制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分土地给农民,获得土地的农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生产,支持根据地建设和革命。 随着1935年华北事变的发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41年,中共通过《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停止了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在农村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这一政策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根据地的生产建设事业,对支持敌后抗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最后,对论题进行总结升华,再次明确论题的准确性。如: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阶段党在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体现了土地政策在原则性与灵活性上的有机统一,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5.说明:1998年至2002年,私营、国有和外资企业工业生产总值迅速增加。其中私营企业发展最快。其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鼓励私营企业发展;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国有企业持续发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程度加大,外资企业也在迅速发展。从总体上看,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1998-2002年的中国,依据1998—2002年私营、国有和外资企业的工业生产总值数据变化,可得出1998年至2002年,私营、国有和外资企业工业生产总值迅速增加,其中私营企业发展最快。结合“改革开放”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其原因,私营企业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鼓励私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有关;国有企业发展与“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有关;外资企业发展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程度加大”有关。最后作总结评价,1998—2002年私营、国有和外资企业的发展表明了改革开放是振兴中华民族的正确选择。
6.(1)参考答案示例:
影响:第一次:随着佛经被译成中文,佛教传入我国并盛行一时。佛教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魏晋至隋唐时期,因佛教广泛传播,我国修造了很多石窟,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佛教的传播还推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如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另外佛教的发展也影响到了文学的创作,比如《西游记》。
第二次: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比如利玛窦与徐光启翻译的《几何原本》有利于中国数学的发展,《泰西水法》有利于中国水利的发展;再如利玛窦在中国刊印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向中国人展现了世界的整体轮廓。
第三次:大量自然科学书籍的翻译,有助于洋务运动的开展,推动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西方政治思想和文学作品的翻译,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戊戌维新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2)参考答案要点:
特点:翻译作品数量和种类增加;翻译比重中译外超过了外译中;国外受众需求多样,尤其关注中国时政。
原因:改革开放推动了翻译活动的高速发展;中国文化加快走出去步伐;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吸引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详解】(1)本题是影响类的材料分析题。时空定位是古代中国。
影响:第一次:根据“东汉到唐宋时期大量印度梵文佛经被翻译成中文,使印度的佛教和文化开始大规模地传入中国,对哲学、文学、艺术和民间风俗等产生深刻影响” 可得出,佛经被译成中文,佛教传入我国并盛行一时;而随着佛教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佛教的传播还推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至隋唐时期,因佛教广泛传播,我国修造了很多石窟,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
第二次:根据“许多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不仅带来了西方的宗教,还带来了西方的科学”可得出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拓展了视野。
第三次:根据“这个阶段李鸿章设立了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翻译了大量的自然科学书籍。”得出大量自然科学书籍的翻译,有助于洋务运动的开展,推动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根据“严复、梁启超、林纾等翻译家译介了西方政治思想、科学方法的著作和西方文学著作”得出西方政治思想和文学作品的翻译,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戊戌维新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2)本题是原因类的材料分析题。
特点:根据“ 1978—1990年,全国年均出版翻译作品2192种;1995—2003年,年均出版翻译作品超过1万种”得出翻译作品数量和种类增加;根据“2011年中译外第一次在比重上超过了外译中”得出翻译比重中译外超过了外译中;根据“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得出国外受众需求多样,尤其关注中国时政。原因:根据“1978—1990年”可得出改革开放推动了翻译活动的高速发展;结合所学可从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扩大、中国加快走出去等角度概括其原因。
7.(1)特点:铁路营运里程和客运量迅猛增长,技术先进,高铁的产业结构完整,产业的国际化水平提高。
(2)原因:一五计划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工业建设成就为改革开放后铁路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铁路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得了发展的机遇;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铁路发展提供了市场需求;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有助于铁路部门引进先进技术、走出国门开展国际合作;铁路建设者坚持独立自主,勇攀高峰,使得高铁技术水平世界领先;在国际领域,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对中国铁路事业取得重大成就具有促进作用。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国现代史铁路发展。据材料“我国共新建铁路2.8万公里,铁路营业里程达5万公里。到2012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8万公里”,得出铁路营运里程和客运量迅猛增长;据材料“中国铁路经历了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制造、打造中国品牌等几个过程,形成了自主开发和制造的高铁品牌”,得出技术先进;据材料“中国高铁运营网络形成,高速动车、城际列车、普速客车、市域(郊)列车等层次多样、能力协同、适应需求的客运系列产品正在形成”,得出高铁的产业结构完整;据材料“俄罗斯首条高速铁路的规划设计合同在圣彼得堡正式签署,成为中国高铁走出国门的第一单”,得出产业的国际化水平提高。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国现代史铁路发展。从一五计划的影响分析,得出一五计划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工业建设成就为改革开放后铁路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影响分析,得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铁路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得了发展的机遇;从中国经济发展和人民需求分析,得出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铁路发展提供了市场需求;从对外开放的推动分析,得出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有助于铁路部门引进先进技术、走出国门开展国际合作;从铁路建设者的品质分析,得出铁路建设者坚持独立自主,勇攀高峰,使得高铁技术水平世界领先;从国际因素分析,得出在国际领域,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对中国铁路事业取得重大成就具有促进作用。2023北京高三二模历史汇编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章节综合
一、单选题
1.(2023·北京西城·统考二模)1947年3月,中共中央作出决定:一方面成立中央前敌委员会,由毛泽东等主持,仍留陕北,同敌“兜圈子、扭辫子”并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同时成立中央工作委员会,撤出陕北后“经五台往太行”疏散,负责“中央委托之工作”。这些调整( )
A.促进了土地改革群众运动的高涨 B.成功开辟了国统区内的第二条战线
C.是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具体实践 D.有助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2.(2023·北京西城·统考二模)下图为近代某刊物刊登的一组漫画,依次以“镇静!”“抗争?”“谅解!”和“前进!”为配文。第一幅中左下角是日本军队,中间为燃烧的沈阳和歌舞升平的北平;第四幅则表现了当时中国堪忧的“前途”。这组漫画讽刺的是( )
A.清政府割让台湾岛给日本 B.袁世凯签订“中日民四条约”
C.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 D.日本侵略者实行“以战养战”
3.(2023·北京海淀·统考二模)1940年,历史剧《梁红玉》在延安创作完成。剧中开场时最先登台的人物并非英雄角色,而是没有姓名的“民众甲”“民众乙”“民众丙”,开场白便是民众们念:“要将敌人赶出去,安居乐业万年春。列位呀!如今打仗靠百姓,不靠元帅一个人,救国的责任重得很,须要大众来承担。”这一剧目( )
①借助历史题材唤起民众投身抗战②表达了人民创造历史的思想观念
③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④贯彻了文化领域的“双百方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3·北京朝阳·统考二模)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右侧的进军路线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于( )
A.1895年 B.1931年 C.1945年 D.1948年
5.(2023·北京东城·统考二模)阅读图文材料,《抗争》创刊号在当时( )
A.支持国联“全体一致”原则 B.反对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
C.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声援频淞沪会战保卫上海
6.(2023·北京丰台·统考二模)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以“不当李自成”为主题,在党内立了六条规矩:不祝寿,不送礼,不敬酒,不鼓掌,不准用党的领导人名字作地名,不要把中央领导同志与马恩列斯并列。这六条规矩( )
A.展现了中国命运的光明前景 B.彰显了党内团结的重要意义
C.体现了革命胜利前夕的警醒 D.确立了独立自主的施政方针
二、材料分析题
7.(2023·北京昌平·统考二模)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材料一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部分研究成果
主题1 曲青山《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胡德坤《从日本战史资料看中共敌后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高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人民军队》
主题2 薛毅《近代时期日本侵占中国煤矿述论 (1895—1945)》王宜田《东北沦陷时期日本侵华酷刑犯罪初论》 程志峰《伪满时期日本对东蒙地区的殖民奴化教育》
主题3 谢尔盖·沙赫赖《经受战火考验的友谊: 二战年代的苏中合作———历史与当代》陈谦平《抗战后期的中美苏关系及其影响》 谢刚《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中国和印度》
主题4 李嘉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文化意义与中华文化的时代价值》米德《抗日战争记忆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史》 麦金农《全球之战: 比较和关联欧洲战区和中国战区》
甲 中国共产党在1941年7月7日《解放日报》上发文,提出“拥护国际反法西斯阵线,促进中、苏、英、美及其他一切反对法西斯的国家民族一致联合,反对德、意、日法西斯同盟”
乙 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官邸旧址(美国四星上将、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抗战时期在重庆的旧居)
丙 在缅甸中国远征军士兵与被解救的英军士兵合影
材料二(1)依据材料一中研究成果的分类,概括相应主题。
(2)结合所学,简述材料二中三则史料在研究“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的价值。如果研究该主题,还需补充哪些方面的史料?
8.(2023·北京昌平·统考二模)中国共产党的初期发展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他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引导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
(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二 从大革命失败到全民族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时期。党在这个时期曾经两次经受严峻的考验:一次是大革命的失败,一次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分子们在常人难以想象的险恶环境中,始终表现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和不屈不挠的顽强毅力,沉着应对,埋头苦干,奇迹般地度过最黑暗的时刻,开创出新的局面。
——《中国共产党简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共二大制定的奋斗目标。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用史实说明从大革命失败到全民族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达到政治上成熟的。
要求:从武装斗争、革命道路、政权建设、统一战线等4个角度进行论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三、论述题
9.(2023·北京丰台·统考二模)美术与抗战
1938年5月,宋庆龄领导的保卫中国大同盟与香港国防医药筹赈会联合举办美术展览,目的是为了赈济中国的难民和伤兵。蔡元培受邀参加开幕式,他即席就美育与抗战的关系问题发表了讲话,提出“美术乃抗战时期之必需品”。他认为“抗战时期所最需要的,是人人有宁静的头脑,又有强毅的意志”,“这种宁静而强毅的精神,不但前方冲锋陷阵的将士不可不有,就是在后方供给军需、救护伤兵、拯救难民及其他从事于不能停顿之学术或事业者,亦不可不有。有了这种精神,始能免于疏忽、错乱、散漫等过失,始在这全民抗战中担得起一份任务”,美术作品展览,可以对人们起到养成同情心的潜移默化作用,激励人们支持并投身到抗战工作中去。同时,他强调指出,当此全民抗战之时,“最要紧的就是能互相爱护、互相互助”,团结一致,才能达到抗战的胜利。
——摘编自孟彭兴《抗战前期的蔡元培》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评析蔡元培的观点。
10.(2023·北京顺义·统考二模)近代民主革命
材料—
①三民主义 ②实业救国 ③军阀混战 ④国民革命
⑤民主共和 ⑥民主与科学 ⑦中国共产党诞生 ⑧工农武装割据
(1)阅读表格内容,请任选三个核心词(序号),提炼一个主题,对该主题进行阐释。
要求:主题立意明确;核心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共计24块,面积100万平方公里,军队132万人,民兵260万人,人口近1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作战12.5万余次,毙伤俘日伪军100多万人。在整个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抗击着约60%的侵华日军和95%的伪军。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抗战语录
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1935.8.1)
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1937.7.8)
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1939.7)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对“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这句话进行解释。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1947年3月(中国)。据材料“一方面成立中央前敌委员会,由毛泽东等主持,仍留陕北……同时成立中央工作委员会……”,可以看出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中共中央通过调整政策,以便更好应对国民政府的重点进攻,D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土改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国统区内第二条战线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此时我党工作重心仍在农村,排除C项。故选D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中国)。据材料“第一幅中左下角是日本军队,中间为燃烧的沈阳和歌舞升平的北平”,可知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的开始,而从“谅解!”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国民政府并未进行有效抵抗,C项正确;1895年,清政府割让台湾给日本,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中日民四条约”的时间是191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以战养战”是日本侵略者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仅从图示无法得出,排除D项。故选C项。
3.A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940年的中国。根据材料“要将敌人赶出去,安居乐业万年春。列位呀!如今打仗靠百姓,不靠元帅一个人,救国的责任重得很,须要大众来承担。”及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通过历史剧《梁红玉》激发民众抗日救国的责任,①项正确;体现了人民群众抗击日本侵略的重要性,表达了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要力量,②项正确;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选项与史实不符,③项错误;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文化领域的“双百方针”,选项与史实不符,④项错误。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945年的中国。根据图示信息“哈尔滨、长春”及所学可知,反映的是1945年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抗击日军的信息,C项正确,右侧的进军路线图与“1895年、1931年、1948年”的史实不符,排除ACD项。故选C项。
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据材料“我政府当局……以乞怜于国际联盟……受日人铁骑之蹂躏”、“沪变后国联的态度”、“讨伐东北伪国”等信息可知,日本此时期已经开始局部侵华,但国民政府缺奉行不抵抗政策,寄希望于国联的调停,《抗争》中的文章体现了对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的反对,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对国联态度的批判,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体现团结一切力量抵抗日本的侵略,排除C项;淞沪会战发生在全面抗战开始之后,排除D项。故选B项。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类题目,时空是1949年3月的中国。根据材料“不祝寿,不送礼,不敬酒,不鼓掌,不准用党的领导人名字作地名,不要把中央领导同志与马恩列斯并列”及所学可知,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总结了李自成农民起义的历史教训,定下了六条规定,旨在保持共产党员的纯洁性,防范个人崇拜在党内出现,继续保持优良作风以促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六条规矩起到了教育干部的警醒作用,C项正确;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展现了中国命运的光明前景,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党内团结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独立自主的施政方针,排除D项。故选C项。
7.(1)参考答案示例:
主题1: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主题2:日本的侵华罪行
主题3: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对外关系
主题4: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
(2)参考答案示例:
价值:甲是文献史料,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态度和推动,可以用于研究中国在推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过程中的努力。
乙是实物史料,见证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中国战区的建立与活动,中国战区的划定本身就能说明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丙是图像史料,是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的见证,可以用来研究中国军队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中其他国家的支援与配合。
总之,这三则不同类型的史料从不同角度说明了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补充史料:参加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的将领或士兵的回忆录;《联合国家宣言》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据材料“《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从日本战史资料看中共敌后战场的地位与作用》”可知,主题1主要说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据材料一“《近代时期日本侵占中国煤矿述论 (1895—1945)》”、“《东北沦陷时期日本侵华酷刑犯罪初论》”、“《伪满时期日本对东蒙地区的殖民奴化教育》”可知,主题2主要说明了日本在中国的经济侵略、侵华酷刑、奴化教育,体现了日本的侵华罪行
据材料一“《经受战火考验的友谊: 二战年代的苏中合作———历史与当代》”、“《抗战后期的中美苏关系及其影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中国和印度》”可知,主题3主要说明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中苏、中印关系,体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对外关系
据材料一“李嘉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文化意义与中华文化的时代价值》”、“《抗日战争记忆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史》”、“《全球之战: 比较和关联欧洲战区和中国战区》”可知,主题4将中国抗日战争放在世界反反法西斯战争中进行研究,体现了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
(2)本题是影响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第一小问价值,据材料二可知,甲是“中国共产党在1941年7月7日《解放日报》上发文”,据所学知识可知,其是文献史料,据材料““拥护国际反法西斯阵线,促进中、苏、英、美及其他一切反对法西斯的国家民族一致联合,反对德、意、日法西斯同盟””可知,这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态度和推动,可以用于研究中国在推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过程中的努力。据材料二可知,乙是“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官邸旧址”,据所学知识可知,其是实物史料,该旧址是“美国四星上将、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抗战时期在重庆的旧居,”见证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中国战区的建立与活动,中国战区的划定本身就能说明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材料二可知,丙是“在缅甸中国远征军士兵与被解救的英军士兵合影”,据所学知识可知,照片是图像史料,“在缅甸中国远征军士兵”是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的见证,可以用来研究中国军队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中其他国家的支援与配合。总之,这三则不同类型的史料从不同角度说明了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小问补充史料,据所学知识可可知,如果研究“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补充以下史料:参加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的将领或士兵的回忆录;《联合国家宣言》;《开罗宣言》等。
8.(1)参考答案要点:
奋斗目标: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反帝反封建,实现民族独立,建立真正民主共和国。
(2)参考答案示例:
武装斗争: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坚持开展武装斗争。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
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从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国革命就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到1930年夏,全国建立了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革命力量大大增强。
政权建设: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探索与尝试,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建立。
统一战线:为了建立和加强与农民的联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和支持。局部抗战开始后,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年底,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正确路线的领导: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开始长征。在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上,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在党中央正确的领导下,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总之,从1927年到1937年的这十年,党认识到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开辟了革命的新道路,壮大了革命力量,探索了政权建设,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确立了正确路线的领导,这些都表明党在政治上达到了成熟。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一“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可知,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根据材料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可知,反帝反封建,实现民族独立,建立真正民主共和国。
(2)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中国。题干要求从武装斗争、革命道路、政权建设、统一战线等4个角度进行论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论述即可。武装斗争方面,根据材料二“一次是大革命的失败”并结合所学可知,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坚持开展武装斗争,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革命道路方面,结合所学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的相关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从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国革命就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到1930年夏,全国建立了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革命力量大大增强。政权建设方面,结合所学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相关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探索与尝试,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建立。统一战线方面,结合所学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相关知识可知,为了建立和加强与农民的联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和支持,局部抗战开始后,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年底,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正确路线的领导方面,根据材料“一次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开始长征,在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上,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在党中央正确的领导下,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最后总结,从1927年到1937年的这十年,党认识到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开辟了革命的新道路,壮大了革命力量,探索了政权建设,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确立了正确路线的领导,这些都表明党在政治上达到了成熟。
9.观点:蔡元培认为抗战需要坚强的毅力和团结一致的精神,美术对于人们形成这种精神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评析:蔡元培的观点发表于1938年5月,此时全面抗战已爆发,日军大举侵华并占领中国首都南京,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同时,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客观形势需要中国人民团结起来,顽强抗战。蔡元培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新文化运动中曾聘请许多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大任教,他一直致力于唤醒民众的工作,因此能够提出美术作品可以激发民众抗战精神的观点。蔡元培的主张肯定了美术展览的作用,有助于为抗战筹集善款;有助于激发民众团结一致、顽强抗战的精神。总之,当时抗战形势和个人志向促成了蔡元培发表美育有助于抗战的观点,他的主张体现了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具有进步意义。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1938年的中国。根据材料“蔡元培受邀参加开幕式,他即席就美育与抗战的关系问题发表了讲话,提出‘美术乃抗战时期之必需品’。他认为‘抗战时期所最需要的,是人人有宁静的头脑,又有强毅的意志’,……美术作品展览,可以对人们起到养成同情心的潜移默化作用,激励人们支持并投身到抗战工作中去。”可知,蔡元培认为抗战需要坚强的毅力和团结一致的精神,美术对于人们形成这种精神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根据材料“1938年5月,宋庆龄领导的保卫中国大同盟与香港国防医药筹赈会联合举办美术展览,目的是为了赈济中国的难民和伤兵。……美术作品展览,可以对人们起到养成同情心的潜移默化作用,激励人们支持并投身到抗战工作中去。同时,他强调指出,当此全民抗战之时,‘最要紧的就是能互相爱护、互相互助’,团结一致,才能达到抗战的胜利。”及所学可知,蔡元培的观点发表于1938年5月,此时全面抗战已爆发,日军大举侵华并占领中国首都南京,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同时,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客观形势需要中国人民团结起来,顽强抗战。蔡元培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新文化运动中曾聘请许多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大任教,他一直致力于唤醒民众的工作,因此能够提出美术作品可以激发民众抗战精神的观点。蔡元培的主张肯定了美术展览的作用,有助于为抗战筹集善款;有助于激发民众团结一致、顽强抗战的精神。总之,当时抗战形势和个人志向促成了蔡元培发表美育有助于抗战的观点,他的主张体现了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具有进步意义。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0.(1)主题:中国革命新的道路
选词:④⑦⑧
阐释: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革命面目焕然一新。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合作正式开始。国民大革命席卷全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927年八七会议,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纠正了右倾错误,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队伍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2)解释:中国共产党率先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逐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组织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武装力量,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给予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定维护者,坚决打退国民党当局掀起的反共高潮,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详解】(1)本题为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近代中国。可选取④国民革命⑦中国共产党诞生⑧工农武装割据,以“中国革命新的道路”为主题,分中国共产党诞生、国民革命、工农武装割据三个阶段,论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探索革命新道路的历程。可选取②实业救国③军阀混战⑥民主与科学,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为主题,分政治上军阀混战,经济上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文化上掀起以“民主”“科学”为口号的新文化运动等方面,论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特征。如选取其他核心词,主题提炼恰当、阐述合理也可。
(2)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可从“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敌后战场抗战”等角度阐述。据材料三中国共产党抗战语录,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率先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结合所学,中国共产党坚决打退国民党当局掀起的反共高潮,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据材料二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力量和作战歼敌数据,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领导军民开辟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主战场。因此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2023北京高三二模历史汇编
文化交流与传播(选择)
一、单选题
1.(2023·北京西城·统考二模)藻井是我国传统建筑中的顶棚特有的一种装饰形式。早期多以藻纹作为装饰,“井者,束井之像也;藻,水中之物,皆取以压火灾也。”隋代纹饰吸收了波斯图案花纹,《唐会要》中提到“王公已下,舍屋不得施重栱藻井”。明清时期造型多上圆下方,合乎古代宇宙观。由此可知,藻井( )
①反映了阴阳五行和天圆地方的观念 ②借鉴了古罗马的穹顶式建筑风格
③其使用遵循了较为严格的等级礼制 ④作为文化遗产应加以传承与保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2023·北京朝阳·统考二模)2023年春季,朝阳区亮马河游船实现了首航。沿途的二十四桥展现着特有的神韵和风采。其中体现出了“地脉传承,区情乡恋”的桥有( )
好运桥
好运街国际饮食深夜食堂
友谊桥 蓝梦桥
邻燕莎友谊商城 蓝色浪漫时尚梦幻
麦家桥
建设友好包容的“世界麦家”
琉璃桥 古玩城雨古都京韵文化

观澜桥 《孟子》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碧沙桥 《咏水》骊泉紫阙映,珠浦碧沙沉
和光桥 《道德经》和其光,同其尘
问渠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春谷桥 连接樱花谷,春意盎然

彩虹桥《秋登宣城谢眺北楼》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润泽桥 农展馆南路《风俗通义—山泽》泽者,言其润泽万物,以阜民用也

活水桥 两湖连通渠终点,朱熹《观书有感》
日升桥 《诗经》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连心桥 红领巾湖形似心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C.①③④⑤ D.③④⑤⑥
3.(2023·北京朝阳·统考二模)在巴西的历史中,里约热内卢曾一度成为葡萄牙的首都。1807年葡萄牙王室在若昂六世带领下出逃迁往巴西,完成了一个政府、一个国家的搬迁。与这一“搬迁”事件紧密相关的是( )
A.宗教改革 B.克里米亚战争
C.工业革命 D.拿破仑战争
4.(2023·北京顺义·统考二模)下列中外文明交流的史实,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陆上丝绸之路开通 ②儒家经典传入欧洲 ③郑和船队出使西洋 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③②④ D.③①④②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史(中国)。据材料“明清时期造型多上圆下方,合乎古代宇宙观”,体现出阴阳五行和天圆地方的观念;据材料“王公已下,舍屋不得施重栱藻井”,体现一定的等级礼制;而藻井作为文化遗产,对于我国来说要加以保护,①③④正确,D项正确;藻井并没有借鉴古罗马的建筑风格,②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2.B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现代(中国)。
根据题意要求,选择体现“地脉传承,区情乡恋”的桥。亮马河区域原为明朝永乐年间皇家御马苑所在地,因过往马匹常在此清洗、晾晒而得名。为此,朝阳区设计打造了“饮马花溪”景观,附近的一座桥也因此被命名为“饮马桥”,①符合题意;“水碓桥”现处朝阳公园区域,原为水碓子公园,承载了历史印记和百姓思念,②符合题意;“织锦桥”所在八里庄街道在历史上的支柱产业是纺织,同时,织锦在民间有吉祥寓意,传达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⑥符合题意;24桥中,像这样“地脉传承”且承载历史记忆的还有很多,如“仓廪桥”,⑤符合题意;燕鸣桥可追溯到“周武王封召公于燕”,寓意“建城伊始,生态初心”,③不符合题意;王府古宅及周边地区不属于“地脉传承,区情乡恋”,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项。
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1807年的葡萄牙。根据材料“1807年葡萄牙王室在若昂六世带领下出逃迁往巴西,完成了一个政府、一个国家的搬迁。”及所学可知,19世纪初期,法兰西帝国横空出世,开国皇帝拿破仑一世不断对外发动征服战争,当时整个欧洲除了英国和俄罗斯,其余国家要不变成法国领土,要不沦为法国附庸,由布拉干萨王朝统治的葡萄牙变成了法国领土。整个国家被侵占,布拉干萨王朝不甘心葡萄牙亡国,于是整个王室逃往海外殖民地巴西,把首都里斯本也迁往里约热内卢。D项正确;宗教改革发生于16世纪,与此事件无关,排除A项;克里米亚战争是1853年至1856年间在欧洲爆发的一场战争,是俄罗斯与英国、法国为争夺小亚细亚地区权利而开战,战场在黑海沿岸的克里米亚半岛,是拿破仑战争以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战争,排除B项;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叶的英国,与此事件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4.B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本题要求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①汉朝开通陆上丝绸之路;②明朝后期儒家经典传入欧洲;③明朝前期郑和船队出使西洋; ④唐朝高僧鉴真东渡日本。时间先后顺序是①④③②,B项正确;ACD项排序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2023北京高三二模历史汇编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章节综合
一、单选题
1.(2023·北京东城·统考二模)下表为《唐宋时期主要水利工程统计表(单位:项)》。它表明( )
陕西 河南 山西 浙江 江西 湖北 福建
唐 32 11 32 44 20 4 29
北宋 12 7 25 86 18 4 45
金及同时期南宋 4 2 14 185 36 14 63
A.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B.土地兼并的抑制
C.灌溉工具广泛使用 D.经济重心的南移
2.(2023·北京西城·统考二模)宋神宗熙宁年间,苏颂两次使辽,他在诗作中描述以奚人为主、汉人和渤海等多民族共居的燕山山地“田畴高下如棋布,牛马纵横似谷量。”又在诗下注说:“问之皆汉人佃奚土,甚苦输役之重”。材料反映了( )
A.王安石推行募役法的背景 B.辽朝农牧结合的经济特点
C.北宋时期土地契约的出现 D.设置南、北面官制的影响
3.(2023·北京海淀·统考二模)宋代海外贸易发达,港口城市繁荣。以下关于宋朝的历史记载,可印证这一结论的是( )
①东南利国之大,舶商亦居其一焉……不惟岁获厚利,兼使外蕃辐辏中国,亦壮观一事也。
②置立榷场于湟州(治所在今青海乐都县),别置蕃市以居来者……使利归于公,货通天下。
③泉南(泉州)地大民众,为七闽一都会,加以蛮夷慕义,航海日至,富商大贾,宝货聚焉。
④京师百货所居,市无常价,贵贱相倾,或倍本数,富人大姓,皆得乘伺缓急,擅开阖敛散之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3·北京海淀·统考二模)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在中央设立中书省,任命右丞相、左丞相、平章政事等官员。首席的右丞相是忽必烈的外甥,还掌握着自己独立的军事力量;中书省的其他重要职务由蒙古、畏吾儿、契丹贵族和汉人谋臣担任,他们大多出自忽必烈的怯薛(侍卫)。以上材料说明( )
A.地方军事力量膨胀削弱中央集权制度 B.忽必烈改革遭到蒙古权贵的激烈反抗
C.中枢机构的官员主要出身于科举考试 D.元朝政治体制兼有中原和蒙古二重性
5.(2023·北京朝阳·统考二模)下图为金章宗(1168年—1208年)在《女史箴图卷》中的题跋。结合所学知识,对以下选项表述的准确性进行判断,选出准确选项( )
A.反映出“大定之治”的鼎盛
B.金未能创制出本民族文字
C.此时的书法成为一门艺术
D.其书写的风格近于宋徽宗
6.(2023·北京丰台·统考二模)明末清初学者顾祖禹认为辽南京(今北京)是契丹人担心被中原政权再次收复而设,它显示的是辽对其南界的固守;金中都则是女真人出于既顾及北方根本,又而向中原地区的战略而立,它表明了金朝将政治文化中心主动南移;元大都的崛起,则是蒙古人进而将其作为从西北到东南控制全国的政治枢纽的产物。这一论述表明辽宋夏金元时期( )
A.少数民族不断进步 B.区域经济迅速发展
C.边疆开发条件成熟 D.政治制度浙趋严密
7.(2023·北京顺义·统考二模)元朝以大都为中心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做到了“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这一做法有利于( )
①国家政令的传递 ②民族之间的交融 ③元朝的有效统治 ④经济重心的南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2023·北京昌平·统考二模)下图为南北方人才比重示意图。此图可以反映出( )
A.南方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 B.江浙土地开发促进了人口大量增加
C.东汉以后南方人才比重持续地增长 D.北宋时期南方上缴赋税超过了北方
二、材料分析题
9.(2023·北京昌平·统考二模)经学
“六经”作为先秦的重要典籍,经孔子整理后,成为儒家的经典。后来《乐》经失传。汉代,“五经”流传,并出现了对“五经”的注释、训诂等方面的学问,称为经学。建元五年,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被认为是经学确立的标志,“五经”成为社会公认的经典。此后,儒学的发展便采取了经学的形态。
因儒学章句繁杂,注疏极不一致,唐太宗时,孔颖达等人撰定《五经正义》,后颁行全国。经学至此虽归一统,但长期以来墨守成规,僵化缺乏生命力,明显呈现出衰颓趋势。唐末及五代时期儒家的道德信念逐渐丧失。宋代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重建对儒家道德的信仰,他们力图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朱熹将《大学》《中庸》从《礼记》中抽出,与《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并为四书做注,“四书”之名确立。明初沿元之制,尊奉程朱理学,编纂颁行《四书大全》《五经大全》诸书,用于科举取士。
——摘编自姜广辉《中国经学思想史》等
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经学的产生与发展。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唐朝到南宋时期,主要水利工程由主要在北方到主要到南方演变,体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各地水利工程修建的情况,不能反映中央集权,排除A项;水利工程的情况与土地兼并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水利工程的修建与灌溉工具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田畴高下如棋布,牛马纵横似谷量”可知,在燕山山地地区既有农业,也有畜牧业,体现了辽朝农牧结合的经济特点,B项正确;材料内容为辽国,并非北宋,排除AC项;材料涉及的是辽国的经济情况,没有体现政治上的南北面官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3.B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宋代。“东南利国之大,舶商亦居其一焉……不惟岁获厚利,兼使外蕃辐辏中国,亦壮观一事也。”反映了宋代东南沿海地区海外贸易繁荣的信息,①项正确;“置立榷场于湟州(治所在今青海乐都县),别置蕃市以居来者……使利归于公,货通天下。”反映的是边疆地区商业贸易发展的信息,不符合题意,②项错误;“泉南(泉州)地大民众,为七闽一都会,加以蛮夷慕义,航海日至,富商大贾,宝货聚焉。”反映了福建泉州一带海外贸易繁荣的信息,③项正确;“京师百货所居,市无常价,贵贱相倾,或倍本数,富人大姓,皆得乘伺缓急,擅开阖敛散之权。”反映的是京师地区商业发展的信息,不符合题意,④项错误。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首席的右丞相是忽必烈的外甥,还掌握着自己独立的军事力量;中书省的其他重要职务由蒙古、畏吾儿、契丹贵族和汉人谋臣担任,他们大多出自忽必烈的怯薛(侍卫)。”可知元朝政治体制一方面采行了中原传统王朝的多种制度,但另一方面又保存了不少蒙古旧制,较为生硬地混合了蒙古旧制和汉制,具有镶嵌复合的特点,故元朝政治体制兼有中原和蒙古二重性,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央和地方军事力量的对抗,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蒙古权贵对忽必烈改革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中枢机构的官员主要出身于科举考试,排除C项。故选D项。
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宋金时期。根据材料“金章宗(1168年—1208年)在《女史箴图卷》中的题跋。”及所学可知,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所创的一种字体,是书法史上极具个性的一种书体,因其与晋楷唐楷等传统书体区别较大,个性极为强烈。瘦金体运笔灵动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其大字尤可见风姿绰约处。因其笔画相对瘦硬,故笔法外露,可明显见到运转提顿等运笔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由此可见,金章宗在《女史箴图卷》中的题跋符合“瘦金体”的特征,D项正确;大定之治是指金国在金世宗完颜雍在位期间出现短暂的稳定繁荣的局面,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随着金朝的建立,完颜希尹奉金太祖之令,参考汉文与契丹文创造了女真文,排除B项;魏晋时期的书法就已经成为了一门艺术,排除C项。故选D项。
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辽宋夏金元时期。结合材料“是契丹人担心被中原政权再次收复而设,它显示的是辽对其南界的固守……出于既顾及北方根本,又而向中原地区的战略而立,它表明了金朝将政治文化中心主动南移……则是蒙古人进而将其作为从西北到东南控制全国的政治枢纽的产物。”可得出少数民族政权的中心不断向中原汉族靠拢,学习汉族的文化,说明少数民族政权在不断发展进步,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政治方面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了“南京”“北方”“南方”“中原”“东南”等地区,体现不出边疆开发。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辽南京”“金中都”“元大都”统治者设置的目的,而非政治制度浙趋严密,排除D项。故选A项。
7.A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元朝以大都为中心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可知,元朝驿道交通发达,便于国家政令的传递,同时便于各地人口的流动,促进民族之间的交融,进而维护元朝的有效统治,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期完成,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8.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在北宋之前,北方人才比重高于南方,整体处于中原文化中心时代,北宋以后,南方人才所占的比重高于北方,整体处于江浙文化中心时代,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重心的南移推动了文化重心南移,反映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A项正确;人口大量增加与人才所占比重没有直接关系,且明清时期北方人口也有大量增加,排除B项;据材料数据可知,明清时期,南方人才比重并没有持续增长,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人才比重,没有涉及南北方上缴赋税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
9.经学是对儒家经典进行研究的学问,汉朝时产生,后世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春秋末期,孔子针对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的形势,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晚年整理“六经”,为经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尊崇儒术,设立五经博士,经学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确立。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因为经学内容繁杂,注疏不一致,唐朝时官修《五经正义》,推动经学统一,但也造成经学逐渐僵化。针对儒学的僵化和唐末五代道德的丧失,宋朝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理学形成。朱熹合编“四书”,并加以注释,经学获得新发展。经学发挥了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并在元明时期成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
【详解】本题是评析类的材料分析题。根据“汉代,‘五经’流传,并出现了对‘五经’的注释、训诂等方面的学问,称为经学。”可得出经学是对儒家经典进行研究的学问,汉朝时产生,后世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根据“经孔子整理后,成为儒家的经典。”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春秋末期,孔子针对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的形势,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晚年整理“六经”,为经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根据“建元五年,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被认为是经学确立的标志,‘五经’成为社会公认的经典。”得出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尊崇儒术,设立五经博士,经学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确立。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根据“因儒学章句繁杂,注疏极不一致,唐太宗时,孔颖达等人撰定《五经正义》,后颁行全国。”得出因为经学内容繁杂,注疏不一致,唐朝时官修《五经正义》,推动经学统一,但也造成经学逐渐僵化。根据“唐末及五代时期儒家的道德信念逐渐丧失,宋代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重建对儒家道德的信仰,他们力图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得出针对儒学的僵化和唐末五代道德的丧失,宋朝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理学形成。结合材料可得出朱熹合编“四书”,并加以注释,经学获得新发展。经学发挥了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并在元明时期成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2023北京高三二模历史汇编
文化交流与传播(选择)
一、单选题
1.(2023·北京西城·统考二模)藻井是我国传统建筑中的顶棚特有的一种装饰形式。早期多以藻纹作为装饰,“井者,束井之像也;藻,水中之物,皆取以压火灾也。”隋代纹饰吸收了波斯图案花纹,《唐会要》中提到“王公已下,舍屋不得施重栱藻井”。明清时期造型多上圆下方,合乎古代宇宙观。由此可知,藻井( )
①反映了阴阳五行和天圆地方的观念 ②借鉴了古罗马的穹顶式建筑风格
③其使用遵循了较为严格的等级礼制 ④作为文化遗产应加以传承与保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2023·北京朝阳·统考二模)2023年春季,朝阳区亮马河游船实现了首航。沿途的二十四桥展现着特有的神韵和风采。其中体现出了“地脉传承,区情乡恋”的桥有( )
好运桥
好运街国际饮食深夜食堂
友谊桥 蓝梦桥
邻燕莎友谊商城 蓝色浪漫时尚梦幻
麦家桥
建设友好包容的“世界麦家”
琉璃桥 古玩城雨古都京韵文化

观澜桥 《孟子》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碧沙桥 《咏水》骊泉紫阙映,珠浦碧沙沉
和光桥 《道德经》和其光,同其尘
问渠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春谷桥 连接樱花谷,春意盎然

彩虹桥《秋登宣城谢眺北楼》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润泽桥 农展馆南路《风俗通义—山泽》泽者,言其润泽万物,以阜民用也

活水桥 两湖连通渠终点,朱熹《观书有感》
日升桥 《诗经》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连心桥 红领巾湖形似心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C.①③④⑤ D.③④⑤⑥
3.(2023·北京朝阳·统考二模)在巴西的历史中,里约热内卢曾一度成为葡萄牙的首都。1807年葡萄牙王室在若昂六世带领下出逃迁往巴西,完成了一个政府、一个国家的搬迁。与这一“搬迁”事件紧密相关的是( )
A.宗教改革 B.克里米亚战争
C.工业革命 D.拿破仑战争
4.(2023·北京顺义·统考二模)下列中外文明交流的史实,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陆上丝绸之路开通 ②儒家经典传入欧洲 ③郑和船队出使西洋 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③②④ D.③①④②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史(中国)。据材料“明清时期造型多上圆下方,合乎古代宇宙观”,体现出阴阳五行和天圆地方的观念;据材料“王公已下,舍屋不得施重栱藻井”,体现一定的等级礼制;而藻井作为文化遗产,对于我国来说要加以保护,①③④正确,D项正确;藻井并没有借鉴古罗马的建筑风格,②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2.B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现代(中国)。
根据题意要求,选择体现“地脉传承,区情乡恋”的桥。亮马河区域原为明朝永乐年间皇家御马苑所在地,因过往马匹常在此清洗、晾晒而得名。为此,朝阳区设计打造了“饮马花溪”景观,附近的一座桥也因此被命名为“饮马桥”,①符合题意;“水碓桥”现处朝阳公园区域,原为水碓子公园,承载了历史印记和百姓思念,②符合题意;“织锦桥”所在八里庄街道在历史上的支柱产业是纺织,同时,织锦在民间有吉祥寓意,传达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⑥符合题意;24桥中,像这样“地脉传承”且承载历史记忆的还有很多,如“仓廪桥”,⑤符合题意;燕鸣桥可追溯到“周武王封召公于燕”,寓意“建城伊始,生态初心”,③不符合题意;王府古宅及周边地区不属于“地脉传承,区情乡恋”,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项。
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1807年的葡萄牙。根据材料“1807年葡萄牙王室在若昂六世带领下出逃迁往巴西,完成了一个政府、一个国家的搬迁。”及所学可知,19世纪初期,法兰西帝国横空出世,开国皇帝拿破仑一世不断对外发动征服战争,当时整个欧洲除了英国和俄罗斯,其余国家要不变成法国领土,要不沦为法国附庸,由布拉干萨王朝统治的葡萄牙变成了法国领土。整个国家被侵占,布拉干萨王朝不甘心葡萄牙亡国,于是整个王室逃往海外殖民地巴西,把首都里斯本也迁往里约热内卢。D项正确;宗教改革发生于16世纪,与此事件无关,排除A项;克里米亚战争是1853年至1856年间在欧洲爆发的一场战争,是俄罗斯与英国、法国为争夺小亚细亚地区权利而开战,战场在黑海沿岸的克里米亚半岛,是拿破仑战争以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战争,排除B项;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叶的英国,与此事件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4.B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本题要求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①汉朝开通陆上丝绸之路;②明朝后期儒家经典传入欧洲;③明朝前期郑和船队出使西洋; ④唐朝高僧鉴真东渡日本。时间先后顺序是①④③②,B项正确;ACD项排序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2023北京高三二模历史汇编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章节综合
一、单选题
1.(2023·北京西城·统考二模)明朝工匠吸收战国成书的《考工记》总结的经验,采用初创于商周时期的陶范法,铸成了约46.5吨重的永乐大钟。钟体上“惟愿皇图万世隆”“惟愿人人尽忠孝”等铭文位置醒目。后从宫中移至万寿寺,“藉佛力以寓劝化”的功能扩大到民间。永乐大钟的铸造( )
①体现了稳固统治和教化人心的主旨 ②说明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
③反映了手工业技术深厚的历史积淀 ④推动了佛教的兴盛和禅宗的形成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2023·北京昌平·统考二模)下图为明代政府所制作的茶马互市金牌信符,它是以茶易马的专用凭证。此金牌信符可以说明明代( )
A.重农抑商政策废除 B.地域商人群体形成
C.全国商贸网络出现 D.互市贸易管理严格
3.(2023·北京丰台·统考二模)史籍记载,明朝徽州一带有人在论及百姓地位时,提出:“上之由博士弟子取进士业;次之货殖四方,辐辏无所不通;其下则耕尽地力之教。”这反映出( )
A.工商皆本思想普及 B.农耕经济高度发达
C.传统观念发生变化 D.宗族血缘纽带瓦解
二、材料分析题
4.(2023·北京东城·统考二模)蝗灾记载
材料 古人认为“突有大小,以螳早为最”,下表是关于蝗灾的一些记载。
序号 出处 内容
① 《三国志》(西晋陈寿) 式(东汉东莱太守高慎之子),至孝……永初中,螟姓为害,独不食式麦
② 《后汉书》(南朝范晔) (卓茂)迁密令。劳心谆谆,视民如子,举善而敞……天下大煌,河南二十余县皆被其灾,独不入密县界
③ 《赫连公墓志铭》(土捷) (赫连悦,曾任刺史、都督)鸿德岁扬,外布威恩,内施经略……流蝗远集而去灾
④ 《宋史》《金史》(元脱既) 一夕大雨-蝗尽死,岁大热六月辛卵,京东大雨雹,蝗尽死
⑤ 《前上党要达鲁花赤忽都帖木儿德政碑》(元) 六月初旬,山东飞蝗……公辍政致祷(祈祷)……令民城浮,地说越境而逝。终不为害
⑥ 《农政全书》(明徐光启) 蝗不食芋桑……绿豆琬豆红豆……凡此诸种,农家宣兼种,以备不虞大小男妇,但能捉得蝗虫与蝗子一升者(到官府)换饼三十个
(1)上述材料涉及哪些类型的文献史料,举例说明(写出序号)。
(2)概括上述材料对蝗灾记载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加以解读。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明朝时期(中国)。据材料“明朝工匠吸收战国成书的《考工记》总结的经验,采用初创于商周时期的陶范法”,可以看出手工业技术深厚的历史沉淀;据材料“藉佛力以寓劝化”,可以看出统治者稳固统治和教化人心的目的,①③正确,B项正确;明朝时期仍是程朱理学占据主导,而禅宗形成于唐朝时期,②和④错误,排除A、C、D项。故本题选B项。
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从材料的内容可知,茶马互市要有政府颁发的特制金牌,并且只颁布给合适的人,说明当时对互市贸易的管理与控制较严格,D项正确;明代仍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并未废除,A项正确;地域商人群体形成是指徽商、晋商等,材料中只体现政府对互市贸易的规定问题,没有涉及地域商人群体,排除B项;材料只体现互市贸易,而没有反映全国的贸易,排除C项。故选D项。
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徽州。由材料“上之由博士弟子取进士业;次之货殖四方,辐辏无所不通;其下则耕尽地力之教。”可知商品经济地位得到提升,说明传统观念发生变化,C项正确;材料只说的是明朝徽州一带,“普及”表述太绝对,排除A项;农耕经济高度发达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与材料“其下则耕尽地力之教。”信息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宗族血缘,排除D项。故选C项。
4.(1)史书:①②④;碑铭、墓志:③⑤;著作:⑥
(2)示例:
宋元以前的记载,强调官员的德政、个人品德与蝗灾之间的关系。宋元以后着重记载官员祈祷、自然条件、科学方法、国家治理与蝗灾的关系。
古代小农经济对自然灾害的抵抗力较弱。自汉代以来,儒学确立正统地位,儒家思想主张统治者施行仁政,因此出现因孝道和官员德政而免遭蝗灾的记载。这种记载具有虚构、附会的成分,体现了记录者崇德尚贤的追求。少数民族也有类似的记载,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文化的交融。
伴随着生产经验的积累、农学的进步,宋元以后记载中关于自然条件与蝗灾的关系,官府鼓励民众治蝗,并采取科学的方法预防蝗灾发生,都表明人们治蝗能力的提高。但受到封建迷信的束缚,在记载中仍存在通过祈祷治蝗的现象。
上述材料中关于蝗灾记载的变化,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体现农耕文明下社会的进步。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三国两晋南北朝、宋金元明时期(中国)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献史料包括:史书,如①《三国志》②《后汉书》④《宋史》《金史》等;碑铭、墓志,如③《赫连公墓志铭》⑤《前上党要达鲁花赤忽都帖木儿德政碑》;著作,如⑥《农政全书》。
(2)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秦汉、隋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国)。
首先,根据材料信息,概括蝗灾记载的变化情况,根据材料“至孝……永初中,螟姓为害,独不食式麦......劳心谆谆,视民如子,举善而敞……鸿德岁扬,外布威恩,内施经略……流蝗远集而去灾”可知,宋元以前的记载,强调官员的德政、个人品德与蝗灾之间的关系;根据材料“岁大热六月辛卵,京东大雨雹,蝗尽死......公辍政致祷(祈祷)……令民城浮,地说越境而逝。......能捉得蝗虫与蝗子一升者(到官府)换饼三十个”可知,宋元以后着重记载官员祈祷、自然条件、科学方法、国家治理与蝗灾的关系。
其次,结合所学知识,从蝗灾记载的变化的背景、原因、结果等角度进行解读,如:古代小农经济对自然灾害的抵抗力较弱。自汉代以来,儒学确立正统地位,儒家思想主张统治者施行仁政,因此出现因孝道和官员德政而免遭蝗灾的记载。这种记载具有虚构、附会的成分,体现了记录者崇德尚贤的追求。少数民族也有类似的记载,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文化的交融。伴随着生产经验的积累、农学的进步,宋元以后记载中关于自然条件与蝗灾的关系,官府鼓励民众治蝗,并采取科学的方法预防蝗灾发生,都表明人们治蝗能力的提高。但受到封建迷信的束缚,在记载中仍存在通过祈祷治蝗的现象。
最后,总结升华,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进行说明,如:上述材料中关于蝗灾记载的变化,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体现农耕文明下社会的进步。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2023北京高三二模历史汇编
世界史(选择)
一、单选题
1.(2023·北京东城·统考二模)“(无产者)不仅是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的奴隶,并且每日每时都受机器、受监工、首先是受各个经营工厂的资产者本人的奴役......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共产党宣言》中的这段文字指出了( )
①工人阶级斗争的方法②工业革命后的阶级分化
③工人阶级斗争的对象④资本家获得利润的秘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23·北京东城·统考二模)16世纪,加尔文在日内瓦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共和国,提出经商致富的才能是上帝的恩赐,他编写的(教理问答)被确立为指导市民言行的规范。恩格斯对他的评价是:“新教徒在迫害自由的自然科学研究方面超过了天主教徒。塞尔维特正要发现血液循环过程的时候,加尔文便烧死了他。”由此可见,新教( )
①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诉求②仍然控制着人们的思想,束缚人们的行为
③确立了民族国家立法的基础④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2023·北京东城·统考二模)以下是英格兰国王亨利一世颁发的部分城市特许状的内容。它可以佐证( )
·如果一个农奴来到一个自治城市,并在城内住满一年零一天,那他以后就是一个市民了
·伦敦市民享有充分的权利任命法官,负责处理按照国王的法令而提出的申诉,遇有讼案即审理
·牛津市民向国王支付了200金币从而获得可以成立商人行会的权利
·如果我(国王)带领他们(市民)出征更远的地方,他们所需的费用将由我来承担。如果他们获得了任何战利品,他们必须与我均分
①自治城市瓦解了封建农奴制②特许状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③城市享有相对独立的审判权④城市是王权强化的依靠力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23·北京东城·统考二模)20世纪初,美国政治家提出人类历史经历了地中海时代——大西洋时代——太平洋时代,他认为:“地中海时代随着美洲的发现而结束了。大西洋时代正处于开发的顶峰,势必很快就要耗尽它所控制的资源,唯有太平洋时代,这个注定成为三者之中最伟大的时代,仅仅初露曙光。”对此观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该观点带有西方中心主义偏见 ②意大利地区曾是地中海时代的代表
③拿破仑战争使大西洋时代最终达到顶峰④太平洋时代的提法反映美国对外扩张的野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23·北京西城·统考二模)早期国家形成时,许多国家已具备文字符号系统。阅读《文字的演变和传播示意图》(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 )
①西亚的楔形文字是各种文字的源头 ②日耳曼人的迁徙推动了楔形文字的传播
③社会生活的复杂化推动了文字产生 ④多元的世界文明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交流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2023·北京西城·统考二模)下表摘自《日本近现代经济史》附录“大事年表”。从中可知,近代日本( )
1872年 官营模范工厂富冈缫丝厂开工1873年 颁布征兵令;制定地税改革条例 1887年 颁布所得税法;大阪电灯公司成立 1889年 东海道铁路东京至神户通车 1901年 国营八幡制铁所开工 1904年 日俄战争爆发
①以国家力量主导推进近代化进程 ②引进了工业革命的成果殖产兴业
③以中国为参照建立现代税收制度 ④军国主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膨胀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023·北京西城·统考二模)15世纪末,安特卫普市(位于今比利时)当局和议会制定了新的商业制度,健全了商业体制。葡萄牙国王选择安特卫普作为亚洲胡椒在西欧的中转中心。从16世纪30年代起,安特卫普集市取消了时间限制,成为长期性的国际交易所。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①封建君主是商业革命的主要动力 ②城市的政策促进商业贸易的繁荣
③大帆船贸易航线密切了亚欧联系 ④新航路的开辟推动经营方式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8.(2023·北京西城·统考二模)1951年,印度政府的一份备忘录显示,外国(主要是英国)资本在印度主要工业投资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石油工业97%、橡胶工业93%、火柴工业90%、黄麻工业89%、制茶工业86%、冶金工业73%、采煤工业62%。材料表明( )
①英国殖民统治给印度工业带来毁灭性打击
②资本输出是帝国主义获取利益的重要手段
③印度急需发展本国经济巩固民族独立成果
④印度此时已形成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9.(2023·北京海淀·统考二模)《汉谟拉比法典》有如下条款。对下述信息解读正确的包括( )
第53条如果一个人不去加固他的河堤,在他的河段中出现了决口,使水冲走了农田和大 麦,那么他应该赔偿被毁掉的大麦。 第55条如果一个人打开他的河渠用于灌溉,使水冲毁了他邻居的田地和作物,他应该按照邻近地区的大麦产量做出赔偿。
①麦类是两河流域的重要粮食作物②气候干旱推动该地灌溉农业发展
③法律制度维护了借贷和契约关系④国家重视灌溉设施的维护和管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2023·北京海淀·统考二模)中世纪早期,西欧社会普遍认为财富只是维持“生存”的手段,追求财富遭到鄙视,禁止放贷收取利息。11世纪后,追求财富的价值观兴起,财富成为价值增殖的资本,城市市民法认定放高利贷并非对社会的罪过。以上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
A.城市的复兴和发展 B.罗马法复兴运动的展开
C.教会特权遭到挑战 D.王权与市民阶层的联合
11.(2023·北京海淀·统考二模)西方学者论述道:“美国的革命并不仅是巴黎城中的一种时尚,它实际上已成了一种新的信仰。……杰斐逊的《独立宣言》则是他们的‘圣经’。……对法国人而言,要寻找‘早已遗忘的对神圣权利的绝妙阐述’,只需有这本‘圣经’就足够了。”以上材料反映出北美独立战争( )
①终结了英国在北美地区的殖民统治 ②体现了启蒙运动所倡导的政治理想
③推动了法国反对专制统治的革命 ④鼓舞了拉美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2023·北京朝阳·统考二模)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一场新的科技革命从美国开始,扩展到西欧、日本。分析这场新科技革命的原因时,有人做了如下归纳,准确的是( )
① 现实需要:大国博弈争霸的军备竞赛
② 扶持政策:国家对科教事业大力支持
③ 创新驱动:合伙制股份制等企业形式
④ 理论优势:力学体系和相对论的诞生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3.(2023·北京朝阳·统考二模)2023年4月6日中国代表与欧盟委员会代表举行的会谈中,双方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和欧洲一体化是双方各自着眼未来作出的战略选择。下列构成欧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节点的选项是( )
A.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结束了欧洲混战局面
B.在德法的《竞争力公约》基础上通过《欧元公约》
C.签订《非战公约》,废弃以战争作为国家政策T具
D.出台《国际联盟盟约》,以增进国际间合作与安全
14.(2023·北京朝阳·统考二模)据1831年统计,76%的美国联邦公务员都在邮政局里工作。下图显示出19世纪美国的邮政系统经历了从几百所邮局到上万所邮局的增长与分布情况。对美国邮政系统的发展所作出的分析,最为准确合理的是( )
①引发北美独立战争 ③增强国家治理能力
②推动民主化的进程 ④显现领土扩张进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2023·北京朝阳·统考二模)法国戴高乐总统“四两拨千斤”的外交谋略至今在国际外交界令人称道。以下是某同学进行探究学习时采用的素材,该同学研究的主题是( )
1958年9月在致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的备忘录中提出组成美英法三国核心领导机构。1958年11月赴西德与阿登纳会晤,建立巴黎一波恩轴心。 1959年6月拒绝美国在法国领土储存核弹头和在法国建立中程导弹基地。 1963年6月法国从北约撤回大西洋舰队,不再参加北约联合军事演习。 1964年1月中法建交,法国是第一个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西方大国。 1964年走访11个拉丁美洲国家,签订了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协定。 1966年3月正式通知北约盟国,法国结束对北约组织一体化的从属关系。
A.冲击两极格局争取大国地位 B.强化国家干预推动欧洲联合
C.加强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东扩进程
16.(2023·北京朝阳·统考二模)尽管两河流域缺乏矿藏资源及熔炼金属所需要的可燃资源,但美索不达米亚及周边地区冶金技术深刻影响着古代世界的技术进步。推测促进这一地区出现青铜文明的原因是( )
①冶铁难度大工艺流失
②长途贸易网络的兴起
③赫梯王国的战争需求
④重要城市文明的崛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2023·北京朝阳·统考二模)帕提亚(安息)王朝早期,希腊语是官方语言之一,社会上层以精通希腊文化为荣,宫廷中经常上演希腊戏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亚历山大东征 B.雅典民主制的辉煌
C.丝绸之路开通 D.罗马帝国的影响力
18.(2023·北京丰台·统考二模)下侧是美国学者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一书的目录,从中可以看出贯穿全书的主线是( )
第一章发现新世界第二章细菌战役 第三章旧世界植物、动物移居新世界 第四章哥伦布将梅毒带回欧洲 第五章新世界作为旧世界的农场 第六章生物多样性遭破坏
A.说明美洲对全球发展的贡献 B.论证世界近代政治格局形成
C.阐述疫病对人类社会的危害 D.基于生态环境视角解读历史
19.(2023·北京丰台·统考二模)在古代社会,两河流域政权需要强大的国家机器,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神化王权;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强调社会分工;希腊城邦中的雅典,形成了民主政治。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中,官员和祭司掌握司法权;希腊和罗马则实现了司法和行政分离。总体而言,上述历史现象说明( )
A.古代文明具有多元特点 B.大河是古代文明的摇篮
C.古代希腊文明最为先进 D.古代文明之间相互借鉴
20.(2023·北京丰台·统考二模)下列两幅漫画发表于二战后初期。左侧漫画由苏联人绘制,图中三人正把写有文字的布块缝在美国人裤子上。右侧漫画发表于英国《旗帜晚报》,画中莫洛托夫卫星国(东欧国家)学校的学生经不住美国热狗摊飘来的香气诱惑将头向右转,苏联外长莫洛托夫作为老师,手持一把大伞努力抵挡并大声呵斥:“鼻子向左转!”。这两幅漫画在同一时期发表,揭示了( )
A.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 B.两大阵营的矛盾冲突
C.美国霸权主义的实质 D.西欧国家实力的增长
21.(2023·北京丰台·统考二模)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场革命风暴席卷亚洲,菲律宾、伊朗、土耳其、中国相继爆发革命,印度、印尼、朝鲜、越南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潮。列宁认为其中的某些运动是“革命民主运动”“反对中世纪制度的革命运动”。下列史实能够佐证列宁观点的是( )
①印度国民大会党在孟买成立②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③伊朗制定资产阶级性质宪法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2023·北京顺义·统考二模)亚洲是人类最早的定居地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下列文明成果,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两河流域产生早期文明 ②城邦民主政治的出现
③用莎草纸作为书写材料 ④创造了1到9的数字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②
23.(2023·北京顺义·统考二模)1859年建成的大本钟坐落于伦敦泰晤士河畔,重达13.5吨,是英国最大的钟,其著名之处在于准确报时。它的出现传递了一种崭新的、更为严格的时间观念——标准时间。与时间观念形成相关的背景是( )
①民主政治的完善 ②交通工具的革新 ③启蒙思想的传播 ④工业社会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4.(2023·北京顺义·统考二模)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社会主义迅速发展”“世界殖民体系崩溃”“欧盟形成”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这些历史事件体现当时世界的特点是( )
①社会主义国家的曲折发展 ②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③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迅速 ④新的格局尚未完全形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5.(2023·北京顺义·统考二模)20世纪上半叶,人类历史上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影响深远。对其共性理解正确的是( )
①给人类文明造成了巨大灾难 ②促进亚非拉民族民主意识的发展
③改变世界格局美苏开始争霸 ④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重大胜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6.(2023·北京顺义·统考二模)顺义区某学校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收集了下列资料。请你判断他探究的主题应是( )
A.欧洲思想解放运动快速发展 B.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
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D.一战后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27.(2023·北京昌平·统考二模)下图为1875年确立的法国共和制示意图。依据此图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议会的选举体现了主权在民思想 ②国家元首有权解散参议院
③行政机构受到了立法机构的制衡 ④内阁能够否决众议院提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8.(2023·北京昌平·统考二模)1905—1911年,伊朗发生了立宪革命,制定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1911年中国爆发辛亥革命,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这两场革命( )
A.都完成了民族独立任务 B.体现了古老的亚洲开始觉醒
C.瓦解了亚洲的殖民体系 D.全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9.(2023·北京昌平·统考二模)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
史实 结论
A 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 “希腊化时代”和“希腊化世界”形成
B 1835年,英国颁布法律,规定自治市的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地方征税所得也由自治市自主开支,但必须接受选民监督 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确立
C 1869年开通的苏伊士运河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1914年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巴拿马运河通航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 从1948年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开始实施以来,到2018年,已经进行了71项,完成57项 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变成更具有影响力和作用力的推动者
A.A B.B C.C D.D
30.(2023·北京昌平·统考二模)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南部苏美尔人的发明,在古代西亚地区广泛使用。下列史诗中,使用楔形文字写成的是( )
A.《吉尔伽美什》 B.《摩诃婆罗多》
C.《荷马史诗》 D.《伊戈尔远征记》
31.(2023·北京昌平·统考二模)下列史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②“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而为人所称颂。”
③“暴力不合作只能增加邪恶,既然邪恶只能靠暴力来维持,那么对邪恶不予支持,就需要完全戒除暴力。非暴力的含义,就是指为了不与邪恶合作而自愿服刑受罚。”
④“阿尔及利亚国家对内对外将行使其充分和完全的主权。将在一切方面,特别在国防和外交方面,行使这一主权。”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②③①④ D.③④①②
32.(2023·北京昌平·统考二模)“赛里斯”是古代罗马对中国的一个称呼,原意指丝绸。“大秦”是汉朝人对罗马帝国的称呼,认为“其人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这两个称呼能够说明( )
A.古代罗马与古代中国相互间认知准确 B.古代中国与古代罗马都已经相互闻名
C.赫梯人的迁徙推动东西方文化间交流 D.新航路开辟增强了罗马与汉朝的往来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9世纪(欧洲)。据材料“使工人通过……革命联合”可知工人阶级斗争的方法,①正确,据材料“(无产者)不仅是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的奴隶,并且每日每时都受机器、受监工、首先是受各个经营工厂的资产者本人的奴役”可知工业革命后的阶级分化,②正确,据材料“.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可知工人阶级斗争的对象,③正确,A项正确;资本家获得利润的方式是通过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材料并没有涉及相关内容,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2.A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宗教改革时期(欧洲)。据材料“提出经商致富的才能是上帝的恩赐”可知新教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诉求,①正确,据材料“新教徒在迫害自由的自然科学研究方面超过了天主教徒”可知新教仍然控制着人们的思想,束缚人们的行为,②正确,①②正确,A项正确;确立了民族国家立法基础的是《战争与和平法》,③不合题意,排除B、C项;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④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3.D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1——12世纪英国。根据材料“如果一个农奴来到一个自治城市,并在城内住满一年零一天,那他以后就是一个市民了”可知,如果农奴在城市生活一年零一天,之后就是一个市民了,而非说自治城市瓦解了封建农奴制,①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牛津市民向国王支付了200金币从而获得可以成立商人行会的权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特许状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②符合题意;根据材料“伦敦市民享有充分的权利任命法官,负责处理按照国王的法令而提出的申诉,遇有讼案即审理”可知,城市享有相对独立的审判权,③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如果我(国王)带领他们(市民)出征更远的地方,他们所需的费用将由我来承担。如果他们获得了任何战利品,他们必须与我均分”可知,城市是王权强化的依靠力量,④符合题意。综上,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排除A项、B项和C项。故选D项。
4.B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20世纪初(美洲)。①根据材料“地中海时代随着美洲的发现而结束了。大西洋时代正处于开发的顶峰,势必很快就要耗尽它所控制的资源,唯有太平洋时代,这个注定成为三者之中最伟大的时代,仅仅初露曙光”可知,美国政治家认为,地中海时代和大西洋时代已经过去,唯有太平洋时代是最伟大的时代,说明此政治家的观点是带有西方中心主义偏见的观点,符合题意;④作者认为当前唯有太平洋时代是最伟大的时代,反映了美国对外扩张的野心,符合题意;②结合所学知识,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地区兴起,其也曾是地中海时代的代表,符合题意;③拿破仑战争主要是横扫了欧洲大陆,没有涉及大西洋周边国家,不符合题意。综上,①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5.D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史(世界)。据材料“早期国家形成时,许多国家已具备文字符号系统”,结合图示可以看出不同的文明有着不同的文字系统,体现出文明的多元性,而字母文字的传播,又体现出文明的交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字的产生又是不同文明复杂的社会生活推动的,③④正确,D项正确;仅从图示,无法得出西亚的楔形文字是各种文字的源头,也无法得出日耳曼人的迁徙与楔形文字的传播之间的关系,①②错误,排除A、B、C项。故本题选D项。
6.A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近代日本。根据材料“1872年,官营模范工厂富冈缫丝厂开工”可知,日本明治维新时期,通过国家主导推动了近代化的进程,①项正确;明治政府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引进西方先进技术,②项正确;明治政府以西方国家为参照建立现代税收制度,③项错误;“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及所学可知,体现了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急于靠军事掠夺手段来壮大自己的实力,④项正确。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7.D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5世纪、16世纪(欧洲)。据此材料“新的商业制度,健全了商业体制”和“安特卫普集市取消了时间限制,成为长期性的国际交易所”可知,城市的政策推动了商业贸易的发展,②正确;据材料时间“15世纪末”、“16世纪30年代”可知,材料事件发生在新航路开辟,结合材料“新的商业制度,健全了商业体制”可知新航路的开辟推动经营方式变化,④正确,D项正确;材料虽然涉及“葡萄牙国王选择安特卫普作为亚洲胡椒在西欧的中转中心”,但不能得出封建君主是商业革命的“主要动力”,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B项;材料没有体现西班牙支持下的大帆船贸易,③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8.B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951年(印度)。据材料“外国(主要是英国)资本在印度主要工业投资中所占的比例”,可以看出资本输出是帝国主义获取利益的重要手段;而印度走上民族独立,必须得发展本国经济来巩固成果,②③正确,B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殖民统治对印度工业的打击状况;从外国资本占据较高比例,说明印度此时并未形成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①和④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
9.B
【详解】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根据材料“如果一个人不去加固他的河堤,在他的河段中出现了决口,使水冲走了农田和大 麦,那么他应该赔偿被毁掉的大麦。”可知,麦类是古代两河流域地区的重要粮食作物,①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古代两河流域地区的气候条件与灌溉农业之间的关系,②项错误;“他应该按照邻近地区的大麦产量做出赔偿”反映出《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借贷和契约关系,③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国家通过法律的形式保护农业生产秩序,④项正确。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10.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中世纪欧洲的城市。根据材料“11世纪后,追求财富的价值观兴起,财富成为价值增殖的资本,城市市民法认定放高利贷并非对社会的罪过”可知,中世纪时期,西欧城市市民在获得自治的过程中逐渐发展了追求财富的价值观,A项正确;罗马法复兴运动是欧洲11~15世纪主要以意大利为中心而发生的重新研究、鼓吹罗马法的高潮,它为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提供了思想武器,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项;“教会特权遭到挑战”属于宗教改革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王权与市民阶层的联合,其次王权与市民阶层的联合是市民阶层为实现城市自由和自治而进行的斗争方式,排除D项。故选A项。
11.C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本题选项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美国)。本题要求据材料答出北美独立战争的影响。据材料“美国的革命并不仅是巴黎城中的一种时尚,它实际上已成了一种新的信仰”和“《独立宣言》则是他们的‘圣经’”可知,材料反映美国独立战争影响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而不是英国在北美地区的殖民统治的情况,①不符合题意;据材料“要寻找‘早已遗忘的对神圣权利的绝妙阐述’”可知,北美独立战争体现了启蒙运动所倡导的关于权利的思想,如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人民主权等主张,②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美国独立战争推动了法国反对专制统治的革命,③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美国独立战争鼓舞了法国而不是拉美,④不符合题意;②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12.A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西欧、日本)。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四五十年代爆发了新的科技革命,其主要原因包括大国博弈争霸下出现了军备竞赛,对科技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对科教事业的支持促进了科技革命的出现河发展,①②符合题意;早在新航路开辟之后就出现了股份制企业,力学体系更是在17世纪就已经形成,③④不符合题意i,排除BCD项。故选A项。
1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和欧洲)。根据材料可知,“欧元公约”的核心是经济治理改革,促进成员国经济更加融合,有利于欧洲一体化发展,符合题意,B项正确;威斯特伐利亚和会被公认为是欧洲最早的一次国际会议。1648年“三十年战争”参战各国为了恢复欧洲和平,而在威斯特伐利亚召开会议结束战争。会议上法国和瑞典巩固了战场上所取得的成果,取得了与神圣罗马帝国同等的地位。它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战争的先例,并肯定了国家主权原则,标志着近代国际关系史和近代欧洲外交史的开端,对后世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非战公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全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渴望和平的压力下缔结的,它是第一个正式宣布废弃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工具的普遍性国际公约。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国际联盟盟约》是《凡尔赛和约》的第一部分,为建立国际联盟而制定的规则。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14.B
【详解】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9世纪的美国。根据材料“19世纪美国的邮政系统经历了从几百所邮局到上万所邮局的增长与分布情况”及所学可知,北美独立战争发生于1775年至1783年,属于18世纪的历史事件,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美国民主化进程的信息,②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了19世纪以来美国邮局数量大幅增加的信息,其中1831年76%的美国联邦公务员都在邮政局里工作,这说明美国联邦公务员数量在不断增加,这有助于增强国家的治理能力,③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了19世纪以来美国领土范围不断扩大的信息,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1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958年至1966年的法国。根据材料“1963年6月法国从北约撤回大西洋舰队,不再参加北约联合军事演习。1964年1月中法建交,法国是第一个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西方大国。1966年3月正式通知北约盟国,法国结束对北约组织一体化的从属关系。”可知,反映了法国追求建立大国地位和摆脱北约组织的信息,这对两极格局产生了一定的冲击,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法国推动欧洲联合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法国维护世界和平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东扩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16.C
【详解】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根据材料“但美索不达米亚及周边地区冶金技术深刻影响着古代世界的技术进步”及所学可知,材料未涉及冶铁难度大对工艺流失的影响,①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两河流域文明成果对古代世界的影响,这与长途贸易网络的兴起有关,②项正确;赫梯帝国对古代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最先发明和使用铁器,大大推动了人类生产力的进步,不符合题意,③项错误;“重要城市文明的崛起”与青铜文明的出现有关,④项正确。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1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帕提亚(安息)王朝早期。根据材料“希腊语是官方语言之一,社会上层以精通希腊文化为荣,宫廷中经常上演希腊戏剧。”及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帕提亚(安息)王朝崇尚古希腊文化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因为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希腊化时代的形成,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信息与丝绸之路的开通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罗马帝国的信息,帕提亚(安息)王朝建于公元前247年,开国君主为阿尔沙克,罗马帝国建立与公元前27年,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8.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92年以后的欧洲和美洲。据题干信息“旧世界植物、动物移居新世界”“细菌战役”“生物多样性遭破坏”,并结合所学可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在生态环境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促进了新旧大陆之间动植物以及病原体的传播和交流,从中可以看出该书基于生态环境视角解读历史,D项正确;美洲对全球发展的贡献与材料中“哥伦布将梅毒带回欧洲”“生物多样性遭破坏”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涉及生态环境,而非政治格局,排除B项;“疫病对人类社会的危害”不能完整概括材料中“植物、动物移居新世界”等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19.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古代的亚欧非地区。据材料“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神化王权……希腊和罗马则实现了司法和行政分离”,可以看出在古代社会,不同的地区孕育出不同的文明,且各个文明有各自的特色,说明古代文明具有多元特点,A项正确;古代文明有大河和海洋文明,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文明的多元性,不能得出古代希腊文明最为先进,排除C项;仅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文明的多元性,但无法得出文明之间的交流,排除D项。故选A项。
20.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二战后初期。据材料“莫洛托夫卫星国(东欧国家)学校的学生经不住美国热狗摊飘来的香气诱惑将头向右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对西欧国家进行援助,西欧经济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在苏联模式的影响下,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效果并不理想,这也是为何鼻子向右转的原因,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西欧经济发展对东欧的影响,排除A项;从漫画中“鼻子向左转!”,可知是苏联意图控制东欧国家,并不能体现两大阵营的矛盾冲突,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对东欧的吸引,并不能得出美国霸权主义的实质,排除C项。故选D项。
21.C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类题目,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洲。根据材料“革命民主运动”“反对中世纪制度的革命运动”及所学可知,印度国民大会党创建于1885年12月,曾领导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印度独立的斗争,①符合题意;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这场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分裂中国的嚣张图谋,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②不符合题意;1905—1911年伊朗发生了立宪革命,革命期间,伊朗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被制定出来,宪法规定伊朗为君主立宪国家。伊朗立宪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强烈的资产阶级民主特色,标志着伊朗历史进入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时代,③符合题意;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是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本题选C项。
22.A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题意要求,下列文明成果能印证“亚洲是人类最早的定居地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的是两河流域产生早期文明;古印度创造了1到9的数字。①④符合题意,A项正确;城邦民主政治出现于古希腊,古埃及用莎草纸作为书写材料, ②③不属于亚洲文明,排除BCD项。故选A项。
23.D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859年(英国)。根据材料信息,1859年建成的大本钟的出现“传递了一种崭新的、更为严格的时间观念—标准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工厂制度要求人们树立准时的理念,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了新的交通工具,要求人们建立起统一的时间,因此②④正确。①错在民主政治与严格的时间要求之间没有必然联系,③错在启蒙思想宣传的是民主、自由、理性等观点,与严格的时间观念无关,排除ABC项,故本题选D项。
2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组合选择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根据材料中的信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社会主义迅速发展”,说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了严重的曲折,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不是一帆风顺的,①正确。根据材料中的“欧盟形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八九十年代,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迅速,是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③正确。根据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冷战结束后,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不复存在,世界格局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后,新兴国家崛起,各种国际力量正处于此消彼涨过程中,新的格局尚未完全形成, ④正确。②错在材料当中没有列举能够说明世界局部形势动荡严重的事件,无法得出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25.A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20世纪上半叶的世界。两次世界大战带来重大人员伤亡、物资损失,给人类文明造成了巨大灾难,①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殖民国家的力量严重削弱,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掀起新高潮,②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但美苏争霸尚未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成为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的真正转折点,③错误。一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二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④错误。综上,①②符合题意,A项正确;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2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19世纪-20世纪初的亚非拉地区。结合所学,玻利瓦尔是19世纪初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领导人,提拉克在20世纪初领导印度人民反英斗争,1882年阿拉比领导埃及军民反抗英国侵略,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领导军民在1896年打败侵埃意军,孙中山领导中国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上述内容均属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范畴,B项正确;欧洲思想解放运动主要指的是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排除A项;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瓦解是在二战后(20世纪后半叶),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题干所述是一战(1914-1918)前的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
27.B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法国。根据材料可以看出众议院由直接选举产生,可得出这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①正确;根据材料“(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有权任命部长等高级官员,缔结条约,实行特赦,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可得出国家元首有权解散众议院。②错误;根据材料“(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可知行政机构要对立法机构负责,受到立法机构的制衡,③正确;根据材料“内阁要对参议院负责”可知内阁要对议会负责,并不能够否决众议院提案,④错误;也就是①③两个即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28.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的亚洲。材料中涉及的中国辛亥革命与伊朗革命,都是亚洲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是亚洲觉醒的组成部分,体现了古老的亚洲开始觉醒,B项正确;辛亥革命并没有使中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排除A项;当时亚洲的殖民体系仍然存在,排除C项;伊朗革命后,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排除D项。故选B项。
2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近代世界。根据材料“1835年,英国颁布法律,规定自治市的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地方征税所得也由自治市自主开支,但必须接受选民监督”并结合所学可知,1835年英国颁布《市政法案》标志着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确立,B项正确;希腊化时代大致是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左右,排除A项;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C项;联合国维和行动与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30.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巴比伦。古代西亚和埃及都有辉煌的文化成就,在许多领域走在当时世界的前列。西亚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西亚史诗《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A项正确;B项是印度史诗,排除B项;C项是古希腊史诗,排除C项;《伊戈尔远征记》是俄罗斯古代英雄史诗,排除D项。故选A项。
31.C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与中国。根据所学,①“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是1948年中共提出的“五一”口号的内容;②“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而为人所称颂。”是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运动;③“暴力不合作只能增加邪恶,既然邪恶只能靠暴力来维持,那么对邪恶不予支持,就需要完全戒除暴力。非暴力的含义,就是指为了不与邪恶合作而自愿服刑受罚。”是20世纪20-40年代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④“阿尔及利亚国家对内对外将行使其充分和完全的主权。将在一切方面,特别在国防和外交方面,行使这一主权。”是20世纪60年代阿尔及利亚的独立。②③①④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3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与罗马。根据“赛里斯”“大秦”等称呼,可得出古代中国与古罗马在对方的世界中都因为各自的特色而闻名,B项正确;双方有认识,但接触并不多,因此认识不够准确,排除A项;材料中罗马与中国的相互了解与赫梯人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在15世纪,汉朝在公元前3世纪,排除D项。故选B项。2023北京高三二模历史汇编
材料分析题
一、材料分析题
1.(2023·北京东城·统考二模)蝗灾记载
材料 古人认为“突有大小,以螳早为最”,下表是关于蝗灾的一些记载。
序号 出处 内容
① 《三国志》(西晋陈寿) 式(东汉东莱太守高慎之子),至孝……永初中,螟姓为害,独不食式麦
② 《后汉书》(南朝范晔) (卓茂)迁密令。劳心谆谆,视民如子,举善而敞……天下大煌,河南二十余县皆被其灾,独不入密县界
③ 《赫连公墓志铭》(土捷) (赫连悦,曾任刺史、都督)鸿德岁扬,外布威恩,内施经略……流蝗远集而去灾
④ 《宋史》《金史》(元脱既) 一夕大雨-蝗尽死,岁大热六月辛卵,京东大雨雹,蝗尽死
⑤ 《前上党要达鲁花赤忽都帖木儿德政碑》(元) 六月初旬,山东飞蝗……公辍政致祷(祈祷)……令民城浮,地说越境而逝。终不为害
⑥ 《农政全书》(明徐光启) 蝗不食芋桑……绿豆琬豆红豆……凡此诸种,农家宣兼种,以备不虞大小男妇,但能捉得蝗虫与蝗子一升者(到官府)换饼三十个
(1)上述材料涉及哪些类型的文献史料,举例说明(写出序号)。
(2)概括上述材料对蝗灾记载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加以解读。
2.(2023·北京东城·统考二模)帝国
材料一 东征过程中,亚历山大为驱逐波斯铜币而发行带有个人风格的钱币。这种钱币以古希腊阿提卡币制为标准,正反面均有神的肖像,并以希腊语铭文“亚历山大”表明钱币所属,世界原本有多样的货币体系和类型,后来大多放弃了自己的钱币类型,开始仿造亚历山大型钱币。
上图是贵霜帝国时期的钱币。贵霜帝国存在于约1——3世纪中亚和南亚地区。图中钱币上的铭文是希腊语,人物是贵霜国王)。
材料二 当国家不断扩大,并开始统治大量人口之后,它们可以被称为帝国。
阿拉伯帝国简史
7世纪 阿拉伯国家形成 半岛基本统一 大规模向外扩张
8世纪 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9——13世纪 帝国被划分为若干行省,由哈里发任命的总督管理在蒙古铁骑的进攻下灭亡
16——17世纪初 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建立东印度公司
17——18世纪初 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
18——20世纪初 工业革命通过《金本位制度法案》成为“日不落帝国”
20世纪初——20世纪中期 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印度、南非等英属殖民地相继独立
英帝国简史(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亚历山大型钱币的历史影响。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比较阿拉伯帝国和英帝国兴衰历程的差异。
3.(2023·北京东城·统考二模)云南盐斤案
材料“云南盐斤案”是清末因云南食盐加价而引发的一系列行政纠纷。
1910年,云贵总督李经義为弥补财政不足,欲增加盐价。云南诘议局认为,食盐加价会影响民众生活,故反对。但李经羲认为盐政是总督职权所在,不在谘议局讨论范围。双方争执不下,闹到资政院。资政院认为此事关系到民众生计,应由谘议局议决,且总督不经谘议局讨论,擅加盐价,是“侵权违法”。10月14日,资政院议定:此案交云南谘议局讨论,总督已颁布的命令停止施行。
10月21日,军机处突发上谕,将此案交给盐政大臣处理。资政院认为.军机处将其议决的案子转交行政部门核查,是侵夺了资政院权力,故启动了对军机大臣们的弹劾程序。在此压力下,10月24日军机处另发上谕,同意资政院所议。
资政院闭会后,摄政王载沣(因宣统帝年幼,载泮代行君权)以资政院议长不能震慑议员、掌握会议方向为由,将其撤职。
——摘编自袁灿兴《军机处二百年》等
注:
谘议局:1909年各省成立的地方洛议机关,议论本省应兴应革之事,选举资政院议员。
资政院:1910年设立的中央话议机关。国家收支、典章等事宜经资政院议决后,奏报皇帝定夺。民选议员大多属于立宪派。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云南盐斤案”折射的清政府政治统治危机。
4.(2023·北京西城·统考二模)“艺术赞助人制度”与欧洲近代绘画
材料一15世纪以来,罗马教廷和意大利的一些大商人,都有对文化事业的爱好,他们乐于充当文化赞助人。艺术家把作品卖给赞助人,买家也会委托艺术家制作特定作品。有学者称其为“艺术赞助人制度”。《蒙娜丽莎》是达·芬奇为富商约稿所绘,米开朗琪罗应教皇要求创作了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西斯廷圣母》则是拉斐尔为西斯廷教堂创作的祭坛画。此后三个世纪,欧洲画家们也多依宫廷贵族的委托进行创作。画家被委托人和贵族阶层供养,几乎等同于显贵家族的仆人。这段时间盛行祭坛画、肖像画,风景画普遍遭到鄙夷。
材料二19世纪之后,新一代艺术家们不再依附教皇和贵族,画家们的创作目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法国画家库尔贝宣称:“(我)一时一刻也不违背我的良心,一分一寸也不画仅仅为了取悦于人、易于出售的东西。”雷诺阿的名言是:“如果画一个东西不能给我乐子,我画来干吗呢?”他们相信自己可以画一切事物。随着照相术的发明,传统的“画得像”失去了意义,“风格”变得至关重要。1872年,莫奈创作的《日出·印象》标志着一个新画派——印象派问世。他们借助当时光学领域的新成就,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
(1)阅读材料一,结合历史背景,分析15世纪以来欧洲画坛“赞助人制度”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欧洲画坛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简述变化的原因。
5.(2023·北京西城·统考二模)中国的“世界史”书写
中国传统史书总体采用“中国中心”的书写视角,一直盛行到晚清。1874年出版的《四裔编年表》虽仍在彰显中国的尊贵,但也融入了一些圣经历史,并将传统纪年方式和西方公历纪年相结合。黄遵宪在1895年刊行的《日本国志》中主张以“华夏”而非“中华”为国名,以淡化“自尊卑人之意”。
进入20世纪,“欧洲中心论”影响较大。从20年代起,有不少中国学者对此提出挑战:1924年,陈衡哲《西洋史》出版,她希望借此“揭穿武人政客的黑幕,揭穿他们愚弄人民的黑幕……国际的混乱状态,不但不是西洋文明的精神,并且是他的一个大缺点”,提出“国际主义的目的,是在求人类的彼此了解,及各国文化的成为世界的共产”。
20年代末,共产党人杨贤江在译著《世界史纲》中,将世界划分为三个阵营:苏维埃阵营、帝国主义阵营和被帝国主义盘剥的广大殖民地,并指出“这一新时代——即帝国主义时代,又普罗列塔利亚特(无产阶级)获得政权时代”。
1934年,何炳松《外国史》认为:“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成功,关系世界前途确是非常重大”“旧式外国史总以欧洲一洲为中心;东洋史则以中国一国为中心。欧洲和中国固然为东西两洋文化的重心,不可忽视;但亦不宜偏重。”
(1)阅读材料,概括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世界史”书写视角转换的过程。
(2)结合所学,对民国时期中国学者挑战“欧洲中心论”的现象进行阐释。
6.(2023·北京西城·统考二模)科技规划
材料一科技规划的理论源自规划科学。20世纪20年代,苏联提出“规划科学”的思想。1930年,苏联科学院首次制订全面的科学研究计划。1931年起,“规划科学”的思想被引入西方。1940年,美国成立国防科学委员会(后扩展为科学研究与发展局),以集中管理国家实验室、工业实验室、高校实验室、私人基金会和非营利机构等科研力量。1945年,该局局长在报告中系统阐释了政府“为何”和“如何”支持科学,强调国家资助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性。该报告被视为二战后美国科技政策的蓝图。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制定过多个科技发展长期规划。其中,《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简称《十二年规划》)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简称《规划纲要》)的影响尤为深远。
规划 方针 内容摘要
《十二年规划》(1956年制定) 重点发展迎头赶上 从13个方面提出了57项重要的科学技术任务,在目前人力不足的情况下抓住12个重点;对数学、力学、物理学、地质学等八门科学的发展方向做了说明;对于少数重要的空白和薄弱学科的研究机构,如原子能、无线电电子技术等,必须采取紧急措施,优先给予支持
《规划纲要》(2005年发布) 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选择任务明确、有可能在近期获得技术突破的68项优先主题进行重点安排;确定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重大新药创制、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16个重大专项;超前部署一批前沿技术,发挥科技引领未来发展的先导作用;从学科发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等方面对基础研究进行部署
(1)阅读材料一,分析科技规划兴起和发展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我国《十二年规划》和《规划纲要》的认识。
7.(2023·北京海淀·统考二模)风俗与施政
材料一鉴于战国时,“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秦统一后的“移风易俗”主要针时的是东方六国。秦始皇企图用严厉的法令手段来匡饬异俗,实现文化上的大一统,形成了“以法治俗”的统治思想。由于秦“事皆决于法”“以法治俗”走向了极端,风俗与政治形成了尖锐对立,激起原东方各国的反抗,其中楚人表现得最激烈,齐人、赵人次之,其间包含着区域文化的差异与冲突,加速了秦帝国的灭亡。
——摘编自牟发松《从“移风易俗”看秦汉对地方社会的控制》等
材料二在完成政治统一之后,刘邦在秦、韩、魏等西部地区设郡县“奉汉法以治”,在赵、 燕、齐、楚等东部地区则立王国,允许诸侯王在一定范围内制定和颁布本国的政策法令,依靠本 国士人“从俗”而治。在东方各地特别是楚、齐、赵地的文化传统仍有很大势力的情况下,将承 秦而来的汉朝法律强行向全国推广,仍有激起东方社会反抗的危险。刘邦一方面必须“承秦”, 包括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的习俗,特别是楚、齐、赵人之俗,这是汉初实行 郡国并行制的深层背景。西汉能成功地避开亡秦覆辙,将帝国的统治巩固下来,与此不无关系。
——摘编自陈苏镇 《<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
材料三为了实现文化的统一,汉朝儒生们提出“德教”的主张。贾谊和董仲舒分别对“德教”进行了系统论述,提出了两种不同的方案。贾谊的方案可以称为“以礼为治”。他建议汉朝仿照西周,尽快“制礼作乐”,自上而下地建立一套儒家制度,用这套制度约束百姓的行为,“使民日迁善远罪”,逐渐移风易俗,实现文化的统一。董仲舒则主张“教化”必须由“圣人”主持, 圣人奉天命来到人间作天子,这种圣人加天子的角色就是“王者”;王者自上而下、由近及远地 推行教化,逐渐移风易俗,实现文化的统一。汉武帝即位后,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家的主导地位。
——摘编自陈苏镇 《秦汉时代社会治理模式的演进》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以社会风俗与国家统一的关系为视角,评析秦至西汉初期的统治政策。
(2)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说明西汉时期东西部风俗差异是如何消弭的。
8.(2023·北京海淀·统考二模)魏晋南北朝绘画
材料一
——地图依据赵振宇《魏晋南北朝绘画地理格局研究》
材料二汉末中原动乱,地处丝绸之路要道的河西走廊等地区的军民却因为战事鲜及而享受着相对平静的生活。关内的战乱导致移民涌入,将农桑技术与先进的中原文化带入这一地区。《后汉书 孔奋传》记载:“时天下扰乱,唯河西独安,而姑藏(今甘肃武威)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陈寅格指出:“西晋永嘉之乱,中原魏晋以降之文化 转移保存于凉州(主要指今甘肃一带)一隅。”
——摘编自朱浒《传承与分立:魏晋南北朝墓室壁画中所见胡人形象》
从地图中A、 B、 C三个区域,任意选择两个,概括该地区绘画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发展原因。
9.(2023·北京海淀·统考二模)进入20世纪,“革命”成为中国的焦点。
《周易 革》 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大意:商汤灭夏、武王灭商,顺应 “天”的规律,符合人民意愿)
树立山人《尊革命》(1901年) 故有易姓而非革命者,如汉灭秦、魏灭汉、晋灭魏……有革命而不必易姓者,如日本自神武天皇以来二千余年皆一姓相传,专制为治; 而明治维新之后,由专制政体改而为立宪政体是也。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利利霞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 观于昏昧之清朝,断难行其君主立宪政体,故非实行革命、建立共和国家不可也。
《中国共产党党纲 草案》(1923年7月) 此时中国重要的工业机关,大部分都在列强或军阀官僚手里,很少在中国资产阶级手里;农民正面的敌人,更是列强与军阀官僚,故中国的无产阶级应当最先竭全力参加促进此国民革命,并唤醒农民,与之联合而督促苟且偷安的资产阶级,以引导革命到底;以革命的方法建立真正平民的民权,取得一切政治上的自由及完全的真正的民族独立。
(1)结合材料和所学,指出从古代到晚清,“革命”这一词语含义的变化。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阐述的革命的内涵。
10.(2023·北京海淀·统考二模)战后国际贸易
材料一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历次多边贸易谈判(节选)
时间 谈判回合 谈判主要情况
1949年4—8月 安纳西回合 丹麦等10国成为关贸总协定新缔约国,实现关贸总协定成员国的第一次扩员,共达成双边协议147项 ,增加税减让5000项。
1950年9月— 1951年4月 托基回合 吸纳西德等6国作为新缔约国,参加谈判的国家之间贸易额超过当时世界贸易总额的80%,谈判总体顺利,但美英围绕关税及英联邦特惠贸易体系问题争论激烈
1956年1—5月 第二次日内瓦回合 美国在农产品进口等领域强硬坚持贸易保护主义立场,影响了该回合谈判的进程,仅达成有限的关税减让。
1961年5月— 1962年7月 狄龙回合 新建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在关税和农业贸易政策方面与美国展开激烈较量;欧共体六国统一对外关税达成减让,但农产品等被排除在协议之外。
——摘编自舒建中、李婷婷《美国与关贸总协定制度的早期演进(1949-1962))材料二1965-1995年世界出口总额比例结构
——据萧国亮、隋福民《世界经济史》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对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组织的发展和运行特点进行评述。
(2)阅读材料二,概括1965年至1995年世界出口总额比例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以上变化的原因。
11.(2023·北京朝阳·统考二模)家国情怀
《国语·郑语》《左传·昭公四年》之“九州”专指某国某地;《吕氏春秋》中将“九州”与天上星象对应起来,提出“天有九野,地有九州”,也有九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区域之意;先秦时期“九土……‘九围……‘九有”、春秋时期齐侯缚钟“咸有九州”的铭文表达“天下”“中国”之意:邹衍认为“九州”是世界的一部分,除中国的“赤县神州”外,另有八州,成为一时之显学;唐代孔颖达将《毛诗·大雅》中“内奰(b1本意是壮大)于中国”解释为“中国是九州”;“思九州之博大兮……‘但悲不见九州同”“九州生气恃风雷”,诗词作品中的“九州”意象,寄托了诗人们的爱国情怀。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九州”的内涵。
西汉至唐前期东南三地郡(州)县分布的变迁
西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唐前期
苏南浙江 会稽郡北部32县 会稽等5郡54县 苏州等13州74县
江西 豫章郡19县 豫章等5郡56县 洪州等7州34县
福建 会稽郡南部1县 建安、晋安郡12县 福州等5州28县
《太平寰宇记》一书统计出,从唐中期到宋初的二百余年间,南方地区共建新县110多,其中在江西境内有27,福建有20,安徽、湖北各有10县,浙江4县,四川、湖南各7县,江苏5县。两宋时期,就江西一省而言,宋代已达68县,比唐前期翻了一番。 ——改编自周振鹤著《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不同历史时期三地新置行政区的变化与经济开发程度的关系。
“内边防务”“外边防务”是研究中国古代边疆问题时常使用的概念。“内边防务”通常指中央政权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外边防务”多指维护国家统一对外防范的事务。
(3)概述我国汉唐、明清两个时期边疆政策的特点和表现。
12.(2023·北京朝阳·统考二模)租借法案
①1939年10月第九届“泛美”大会宣布,美洲人民通过坚强的和平意志和对人民的深厚情感,及对国际法、国家平等主权和个人自由的绝对遵守,对欧洲战争保持中立。
②1939年12月美国参议员发出呼吁,如果日本取得与美国续订商约,必须首先取消其在华享受的一切优于其他国家的特权。
③1940年1月罗斯福总统宣读咨文:今日美国的失业问题尚未解决,对中南美各国的睦邻政策业已顺利实现,举世各国舆论称美国是企求世界和平的有力因素,美国绝对不对外缔结同盟,以卷入他国之漩涡。
④1940年7月丘吉尔致电罗斯福:我已将我们目前处境坦率奉告,你一定能竭尽所能立即给我们送来50或60艘你们最旧的驱逐舰。总统先生,我怀着崇高的敬意向你说明,在漫长的世界历史中,这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⑤1940年9月双方达成协议,英国将西印度群岛和百慕大群岛租借给美国,为期99年。美国取得在纽芬兰、百慕大群岛、巴哈马群岛、牙买加、安提瓜、圣卢西亚、特立尼达和英属圭亚那的海、空基地,美国立转交英国50艘逾龄驱逐舰。
⑥1940年12月丘吉尔给罗斯福写了一封近万言的信“你们能够支援我们的军火和船只越迅速,越丰富的资源源源而来,我们美元存款就消耗的越快,已经超过大不列颠手中残存的全部外汇储备若干倍。我相信你会同意这样的看法,如果大不列颠用鲜血赢得了胜利,替美国争取了充分武装以防不测的时间之后却一贫如洗,这样的方针在道义上和经济上不符合我们任何一国的利益的”。
⑦1941年3月罗斯福总统签署《增强美国防御法》(“租借法案”),只要总统认为某国的防御对美国防务至关重要,美国可以向这个国家出售、交换、租、借或转让任何军需品,等到战争结束后,在合适的时间内两国协商以美国所需要的物品偿还。1942年6月签订《美一苏租借协定》。
选取相关材料(写序号),结合所学,说出美国政策的变化,并对“租借法案”进行评价。
13.(2023·北京朝阳·统考二模)“人类之网”
麦克尼尔写道:当学者们对20世纪60年代的狩猎者和采集者进行研究时,他们每天只需要花费几个小时的劳动,就可以获得足够的食物,且享受着比终日劳作农夫的食物更精美。但农业的出现,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说出“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生产者”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在公元1-1000年旧大陆网络体系不断成长。旧大陆文明间的互动导致一些重大后果,旧大陆的网络体系将各类型文明传播,将广袤地区中各个新的区域纳入进来,印度和西亚地区被抬升到一个新的富庶和影响层面。①印度步入了它的古典时代,在棉纺织业的领先位置直到18世纪被英国颠覆:佛教的游方僧和印度教的圣人沿商路旅行,在亚洲的不同区域享有各自信徒:②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来自农业的财富和通过波斯湾获得贸易网络体系中的收益:而欧亚大陆诸文明之间的局面发生的重大改变,一个是来自③隋王朝完成的统一,另一个是④伊斯兰世界的兴起。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以上述材料中的四个国家(地区)任选一点入手,织一张“公元1-1000年的亚洲的网”。
要求:客观全面提取有效信息:准确把握相关特征及相互关系:对基本知识进行结构化理解,形成合理的网络结构。
科技求真,伦理向善,两者之间并非必然一致;科技的本性在于能动突破,伦理本质是平衡制约,两者之间在价值预设上具有明显的差异。科技尤其是现代科技是人类文明的重要
组成部分和发展动力,但往往需要突破以往的观念、理念、规则和实践,从而在认知活动、道德生活、社会秩序中产生巨大的不确定性。
——姚新中《科技伦理治理三论》
(3)简述二战后的世界经济在高科技的推动下迅速发展的表现。有人说“科技发明要有伦理,科技使用要有操守”。以“社会信息化”为例,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14.(2023·北京朝阳·统考二模)博物馆
成立于1753年的大英博物馆,拥有世界各地文物和珍品800多万件,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下表是“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全球巡展的展品清单。
展厅 展品
序厅 (1)佘盆梅海特内棺
第一单元开端(公元前2000000-前2500年) (1)奥杜威砍砸器(2)奥杜威手斧(3)冰河时代野牛岩画(4)克洛维斯矛头(5)澳洲土著居民的篮子(6)绳纹陶器(7)鸟形杵(8)公牛头纹碗(9)埃及化妆品调色板(10)喀帕苏斯女性雕像(11)玉斧(12)玉琮
第二单元最初的城市(公元前3000-前700年) (1)王后竖琴(2)早期文字板(3)“大洪水”记录板(4)印度文明印章(5)奥尔梅克面具(6)康侯簋(7)米诺斯礼拜者(8)半月形项圈(9)拉美西斯二世雕像
第三单元权力与哲学(公元前700-公元100年) 1)克罗伊斯金币(2)亚述浮雕板(3)塔哈尔卡的“沙伯提”雕像(4)琐罗亚斯德教人像(5)亚历山大银币(6)迪蒂摩斯墓碑(7)奥古斯都头像(8)阿马拉瓦蒂大佛塔雕刻(9)镈(10)索福克勒斯半身像(11)武士头盔
第四单元仪式与信仰(公元1-800年) (1)六博俑(2)水獭形烟斗(3)仪式性球赛腰带(4)密特拉神像(5)阿拉伯铜手(6)萨珊国王狩猎盘(7)鸠摩罗笈多一世金币(8)犍陀罗佛像(9)度母像(10)约拿图像石棺(11)阿卜杜勒·马利克金币
第五单元贸易与侵略(公元300-1100年) (1)三彩文官俑(2)龙首双耳瓶(3)后宫壁画残片(4)基尔瓦陶壶碎片(5)婆罗浮屠的佛头(6)霍克森胡椒瓶(7)加洛林象牙雕板(8)戈尔兹伯勒窖藏(9)日 本铜镜(10)莫切武士形壶(11)玛雅祭坛
第六单元变革与调整(公元900-1550年) (1)圣杰罗姆像(2)湿婆和雪山神女像(3)瓦斯特克神像(4)阿兹特克神像(5)印加金羊驼(6)双头人面界石(7)圣尤斯塔斯圣物匣(8)泰诺仪式用椅(9)日本太刀(10)刘易斯棋子(11)龙耳玉杯(12)伊费头像(13)元青花瓷盘(14)朝鲜粉青砂器(15)伊兹尼克彩瓷盘(16)希伯来星盘(17)丢勒的《犀牛》
第七单元邂逅与连结(公元1500-1800年) (1)环球航行纪念章(2)八里尔银币(3)柿右卫门瓷象(4)基督雕像(5)什叶派宗教游行仪仗(6)莫卧儿王子的细密画(7)宗教改革百年纪念宣传画(8)双面浮雕宝石(9)贝宁饰板:奥巴与欧洲人(10)“马尼拉”钱币(11)爪哇皮影戏偶 (12)索维面具(13)毛利人铜棒(14)夏威夷编篮头盔(15)苏族儿童服饰(16)复式显微镜
第八单元我们创造的世界 (公元1800年至今) (1)皇家海军小猎犬号上的精密计时器(2)殖民地银行纸币(3)维多利亚早期的茶具(4)葛饰北斋漫画(5)美国大选徽章(6)俄国革命瓷盘(7)霍克尼的《两个二十三四岁的男孩》(8)阿富汗战争挂毯(9)战争盾牌(10)菲耶尔·多斯· 桑托斯的《母亲》(11)信用卡(12)仿冒足球衣(13)太阳能灯具与充电器(14)宣布中国重返世贸组织的木槌和中国重返世贸组织的签字笔
从奥杜威峡谷出土的石质砍砸器到中国深圳生产的太阳能灯具,大英博物馆的全球巡展展品纵横两百万年,涵盖各大洲,以时间为序的九个部分解读各文明于互动中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贡献。
(1)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以某一布展单元展品为例,谈谈应如何认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交流中的作用。
在首都文化大篇章中,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明十三陵的营建始于明永乐七年(1409年),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皇陵建筑群享誉海内外。l、选陵址是陵寝营建的首要环节,朝中一、二品官员率堪舆人员“外观山形,内察地脉”进行实地勘测。在天寿山东、西、北三面山麓上,陵寝建筑与山川形势、水流、植被自然协调。陵寝区域内还有行宫、神宫庙、祠祭署等众多附属建筑,延展至整个昌平区,明太祖朱元璋力主修建的居庸关长城、为皇帝北征及谒陵巡狩而修的巩华城、守卫皇陵的永安古城等传递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明王朝277年间群星璀璨。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能在明文化中找到典型案例。
(2)我们可以采取哪些办法推动文物的活化利用,实现从守陵人到文化传播者的转变。在上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中任选其二,结合所学,对应写出明朝故事。
15.(2023·北京丰台·统考二模)唐朝的对外交往
序号 史料 史料简介
①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碑文 记载了景教(基督教聂斯托利派)得到唐太宗非同寻常的对待和传入中国的过程
② 《客使图》 唐朝章怀太子墓出土的壁画,画中有三个迎接外国来宾的鸿胪寺官员,另外还有着装各异的高丽、大食等地的使节
③ 敦煌莫高窟第220窟壁画 描绘了唐朝前期十分流行的以快速、热烈、刚健为特色的中亚胡旋舞,舞者扬臂急速旋转,舞姿非常优美
④ 武则天诏令 《唐会要》记载武则天曾诏令“蕃国使入朝,其粮料各分等第给,南天竺、北天竺、波斯、大食等国使,宜给六个月粮”
⑤ 何家村窖藏文物 陕西西安何家村出土的大陶瓮中,有中亚粟特的金银带把杯、西亚兽首玛瑙角杯、萨珊(今伊朗)凸圈纹玻璃杯
⑥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王维诗作,有“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诗句,意为九重的皇宫打开了金红宫门,万国的使臣都躬身朝拜皇帝
⑦ 《唐国史补》的记载 《唐国史补》是唐代李肇所著的一部史书,书中记载来华的师子国(斯里兰卡)船舶最大,“梯而上下数丈,皆集宝货”
⑧ 波斯银币 1955年洛阳北邙唐墓出土两枚波斯萨珊王朝银币,均为不规则圆形,正面为波斯萨珊王半身像,像外有连珠一周
(1)将材料中的史料按类型分类,并写出每类史料的序号。
(2)利用材料中的史料进行互证,并写出所得出的唐朝时期对外交往药结论。
16.(2023·北京丰台·统考二模)铁路建设
从1979年至1983年,我国共新建铁路2.8万公里,铁路营业里程达5'万公里。到2012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8万公里。全国铁路全年客运总量从建国初期的1.03亿人次增长到2019年的35.7亿人次。1978年以后,铁路部门先后与外国拥有先进技术的公司和政府代表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大大缩短了铁路现代化进程。中国铁路经历了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制造、打造中国品牌等几个过程,形成了自主开发和制造的高铁品牌。2007年,第六次铁路大提速正式展开,动车组运行时速达200公里/小时以上,中国从此进入高速铁路时代。至今,中国高铁运营网络形成,高速动车、城际列车、普速客车、市域(郊)列车等层次多样、能力协同、适应需求的客运系列产品正在形成。2014年7月,中国海外承建的首条高铁——土耳其要卡拉至伊斯坦布尔的高铁通车,这是中资企业在境外组织承揽实施的第一个电气化高速铁路基建项目。2015年6月,俄罗斯首条高速铁路的规划设计合同在圣彼得堡正式签署,成为中国高铁走出国门的第一单。
——摘编自王强《中国铁路百年发展见证中华民族历史性飞跃》
(1)依据材料,概括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的特点。
(2)结合所学,分析中国铁路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17.(2023·北京丰台·统考二模)历史作业
以下是美国中学关于南北战争(美国内战)的一份作业:
1.你是否同意林肯总统的声明:除非美国被全部解放或全部奴役,否则美国不能存活?请解释。
2.请解释为什么北方白人反对奴隶制,南方白人拥护奴隶制,但双方又感觉各自都是在为自由而战。
3.内战期间,女人开始承担很多以前由男人承担的工作。你能对由于内战造成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冲突做出怎样的概括?
4.运用历史证据来支持或反对下面的观点:美国内战是地区差异不可避免的结果。
——选自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1)概括这份作业的特点。
(2)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下的世界”这一主题的学习,设计一份作业。要求:依据材料中作业的特点,设计2~4个思考题;关注必修和选择性必修的相关内容。
18.(2023·北京昌平·统考二模)经学
“六经”作为先秦的重要典籍,经孔子整理后,成为儒家的经典。后来《乐》经失传。汉代,“五经”流传,并出现了对“五经”的注释、训诂等方面的学问,称为经学。建元五年,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被认为是经学确立的标志,“五经”成为社会公认的经典。此后,儒学的发展便采取了经学的形态。
因儒学章句繁杂,注疏极不一致,唐太宗时,孔颖达等人撰定《五经正义》,后颁行全国。经学至此虽归一统,但长期以来墨守成规,僵化缺乏生命力,明显呈现出衰颓趋势。唐末及五代时期儒家的道德信念逐渐丧失。宋代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重建对儒家道德的信仰,他们力图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朱熹将《大学》《中庸》从《礼记》中抽出,与《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并为四书做注,“四书”之名确立。明初沿元之制,尊奉程朱理学,编纂颁行《四书大全》《五经大全》诸书,用于科举取士。
——摘编自姜广辉《中国经学思想史》等
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经学的产生与发展。
19.(2023·北京昌平·统考二模)中国共产党的初期发展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他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引导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
(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二 从大革命失败到全民族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时期。党在这个时期曾经两次经受严峻的考验:一次是大革命的失败,一次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分子们在常人难以想象的险恶环境中,始终表现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和不屈不挠的顽强毅力,沉着应对,埋头苦干,奇迹般地度过最黑暗的时刻,开创出新的局面。
——《中国共产党简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共二大制定的奋斗目标。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用史实说明从大革命失败到全民族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达到政治上成熟的。
要求:从武装斗争、革命道路、政权建设、统一战线等4个角度进行论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023·北京昌平·统考二模)近代工业化
“工业化”指的是以农业和手工生产为中心的经济向以工业和机器生产为特征的经济转化的过程。
从18世纪晚期开始,首先在英国,其次在西欧、北美、俄罗斯和日本,机器和工厂把农业社会变成了工业社会。工业化的机器通过快速、廉价及有效地生产高质量的产品而改变了经济生产。工业化的进程刺激了技术的革新,并提升了世界大多数地区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准。
早期的实业家构建了新的工作环境——工厂,让大批工人集中在一个屋檐下操作复杂的机器。工厂由此可以使管理者制定劳动纪律,并严密检测工厂里的产品质量。但是,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新的城市聚集了很多离开乡村到工厂里谋求工作的人。成百万的移民走得更远,他们穿过大海到新土地上寻找发展的机会。然而,早期的工人经常会发现自己始终生活在贫困中,工作在极为恶劣的环境里。对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呼吁摧毁资本主义,建立更为公正和合理的社会主义社会。
虽然在全球范围内,工业化的水平并不均衡,但是工业社会带来了新的国际分工,从而使非洲、亚洲和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完全依赖于原料的出口。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近代工业化的影响。
21.(2023·北京昌平·统考二模)翻译活动
材料一 从周朝的翻译活动算起直至五四运动前为止的近3000年间,我国翻译活动经历了3次高潮。
第一次翻译高潮是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东汉到唐宋时期大量印度梵文佛经被翻译成中文,使印度的佛教和文化开始大规模地传入中国,对哲学、文学、艺术和民间风俗等产生深刻影响。
明末清初,许多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不仅带来了西方的宗教,还带来了西方的科学,由此引发了中国翻译史上的第二次翻译高潮,即明末清初的以科技翻译为主的翻译活动。
第三次翻译高潮是鸦片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的西方科学、政治思想和文学作品翻译。这个阶段李鸿章设立了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翻译了大量的自然科学书籍。严复、梁启超、林纾等翻译家译介了西方政治思想、科学方法的著作和西方文学著作。
——摘编自张永中《论中国历史上翻译高潮产生的成果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材料二 1978—1990年,全国年均出版翻译作品2192种;1995—2003年,年均出版翻译作品超过1万种;2003年至今,出版翻译作品已超过数十万种。在积极介绍西方文化的同时,中国的翻译家也将中国的优秀作品译成外文。2011年中译外第一次在比重上超过了外译中,使中国翻译市场从输入型为主转变为输出型为主。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增加比较快的一个突出领域是中国的时政类信息,包括领导人著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文版刚一面世,就有16个国家的出版机构签约翻译出版非通用语种版本。
——摘编自黄友义《服务改革开放40年,翻译实践与翻译教育迎来转型发展的新时代》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三次翻译高潮的影响。
(2)概括材料二中翻译活动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2.(2023·北京昌平·统考二模)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材料一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部分研究成果
主题1 曲青山《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胡德坤《从日本战史资料看中共敌后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高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人民军队》
主题2 薛毅《近代时期日本侵占中国煤矿述论 (1895—1945)》王宜田《东北沦陷时期日本侵华酷刑犯罪初论》 程志峰《伪满时期日本对东蒙地区的殖民奴化教育》
主题3 谢尔盖·沙赫赖《经受战火考验的友谊: 二战年代的苏中合作———历史与当代》陈谦平《抗战后期的中美苏关系及其影响》 谢刚《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中国和印度》
主题4 李嘉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文化意义与中华文化的时代价值》米德《抗日战争记忆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史》 麦金农《全球之战: 比较和关联欧洲战区和中国战区》
甲 中国共产党在1941年7月7日《解放日报》上发文,提出“拥护国际反法西斯阵线,促进中、苏、英、美及其他一切反对法西斯的国家民族一致联合,反对德、意、日法西斯同盟”
乙 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官邸旧址(美国四星上将、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抗战时期在重庆的旧居)
丙 在缅甸中国远征军士兵与被解救的英军士兵合影
材料二(1)依据材料一中研究成果的分类,概括相应主题。
(2)结合所学,简述材料二中三则史料在研究“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的价值。如果研究该主题,还需补充哪些方面的史料?
23.(2023·北京顺义·统考二模)白银之路
材料一 白银之路像一条丝带一样环绕世界,贵金属最后都流向了一个地方:中国。其中原因有两个。其一,中国辽阔的疆域和高度发展的社会使它成为一个奢侈品生产国。中国有能力满足巨大的出口市场需求,而且还能相应的提高产量。大量白银流向中国的第二个原因是贵重金属之间的汇率失衡。在中国,白银和黄金的价格比例一直在6:1左右浮动,中国白银价格几乎是16世纪初欧洲的两倍。这便意味着欧洲的白银能在中国市场上购买到比其他地方更多的货物,这让他们越来越愿意从中国进口。
材料二 白银的大量涌入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十分复杂,随着16世纪和17世纪来自美洲的白银流入中国,中国的文化、艺术及学术开始蓬勃发展。流向中国的大多数白银被用于一系列改革,尤其是完善经济货币化。鼓励自由劳工市场的繁荣以及刺激对外贸易等项目。如此大量的白银流往中国,不可避免地导致白银价格下降,引起物价上涨,给17世纪的中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概述16世纪以来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原因。
(2)从材料二中任选一个角度说明白银流入中国带来的社会影响。
24.(2023·北京顺义·统考二模)人口迁移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欧洲人外迁大部分是自愿的。1846-1875年,900多万人离开欧洲,大部分流入美国。移民的动力来自于对政治自由、人身安全和更多的社会经济机会的强烈要求。欧洲强国在军事和技术上的优势是它不断扩张的重要条件,也是引起劳动力迁移的因素之一。欧洲移民改变了一些地区的人口结构和政治版图,使商品生产在世界各地实现分工,移民家庭将自己的母语带到了当地,改变了世界语言的分布,也将世界上的许多地区联系起来。
(1)依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欧洲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分析欧洲对外移民的背景。
材料二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导致世界人口迁移出现了新的特点,世界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传统的从较发达地区流向不发达地区及新开发地区不同,从20世纪60年代起,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从亚非拉发展中地区向欧美、大洋洲发达地区迁移。另一个特点是:国际移民成分的多样化。随着新的国际分工的出现,不同的劳动力满足了不同的市场需求,由此构成了多样性的移民群体。经济全球化为具有技术专长的人才提供了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因此,技术移民剧增成为全球化的一个突出现象,并呈膨胀之势。同时,从发展中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的工人逐渐增多。世界人口迁移对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影响是双重的,既有积极的,又有消极的。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迁移提炼一个观点,进行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1.(1)史书:①②④;碑铭、墓志:③⑤;著作:⑥
(2)示例:
宋元以前的记载,强调官员的德政、个人品德与蝗灾之间的关系。宋元以后着重记载官员祈祷、自然条件、科学方法、国家治理与蝗灾的关系。
古代小农经济对自然灾害的抵抗力较弱。自汉代以来,儒学确立正统地位,儒家思想主张统治者施行仁政,因此出现因孝道和官员德政而免遭蝗灾的记载。这种记载具有虚构、附会的成分,体现了记录者崇德尚贤的追求。少数民族也有类似的记载,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文化的交融。
伴随着生产经验的积累、农学的进步,宋元以后记载中关于自然条件与蝗灾的关系,官府鼓励民众治蝗,并采取科学的方法预防蝗灾发生,都表明人们治蝗能力的提高。但受到封建迷信的束缚,在记载中仍存在通过祈祷治蝗的现象。
上述材料中关于蝗灾记载的变化,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体现农耕文明下社会的进步。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三国两晋南北朝、宋金元明时期(中国)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献史料包括:史书,如①《三国志》②《后汉书》④《宋史》《金史》等;碑铭、墓志,如③《赫连公墓志铭》⑤《前上党要达鲁花赤忽都帖木儿德政碑》;著作,如⑥《农政全书》。
(2)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秦汉、隋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国)。
首先,根据材料信息,概括蝗灾记载的变化情况,根据材料“至孝……永初中,螟姓为害,独不食式麦......劳心谆谆,视民如子,举善而敞……鸿德岁扬,外布威恩,内施经略……流蝗远集而去灾”可知,宋元以前的记载,强调官员的德政、个人品德与蝗灾之间的关系;根据材料“岁大热六月辛卵,京东大雨雹,蝗尽死......公辍政致祷(祈祷)……令民城浮,地说越境而逝。......能捉得蝗虫与蝗子一升者(到官府)换饼三十个”可知,宋元以后着重记载官员祈祷、自然条件、科学方法、国家治理与蝗灾的关系。
其次,结合所学知识,从蝗灾记载的变化的背景、原因、结果等角度进行解读,如:古代小农经济对自然灾害的抵抗力较弱。自汉代以来,儒学确立正统地位,儒家思想主张统治者施行仁政,因此出现因孝道和官员德政而免遭蝗灾的记载。这种记载具有虚构、附会的成分,体现了记录者崇德尚贤的追求。少数民族也有类似的记载,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文化的交融。伴随着生产经验的积累、农学的进步,宋元以后记载中关于自然条件与蝗灾的关系,官府鼓励民众治蝗,并采取科学的方法预防蝗灾发生,都表明人们治蝗能力的提高。但受到封建迷信的束缚,在记载中仍存在通过祈祷治蝗的现象。
最后,总结升华,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进行说明,如:上述材料中关于蝗灾记载的变化,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体现农耕文明下社会的进步。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2.(1)影响:使希腊化世界拥有了相对统一的货币形制,便利了商贸往来;有助于希腊文化的传播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有利于宣扬王权、加强统治;影响了后世中亚、南亚等地区货币形制。
(2)差异:兴起:阿拉伯向周边扩张,建立了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英国向世界各地进行殖民扩张,建立了全球范围内的殖民帝国。
发展:阿拉伯帝国实行君主专制;英帝国在本土实行君主立宪制,在殖民地通过垄断性贸易公司等方式进行统治。阿拉伯帝国商贸繁荣,沟通东西方贸易;英帝国建立了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
衰落:阿拉伯帝国在外族的军事打击下,走向崩溃;英帝国经历两次世界大战自身实力下降,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英帝国殖民体系土崩瓦解,逐渐走向衰落。
【详解】(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亚历山大帝国时期。
影响:根据材料“东征过程中,亚历山大为驱逐波斯铜币而发行带有个人风格的钱币。”可知,使希腊化世界拥有了相对统一的货币形制,便利了商贸往来;根据材料“世界原本有多样的货币体系和类型,后来大多放弃了自己的钱币类型,开始仿造亚历山大型钱币。”可知,有助于希腊文化的传播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根据材料“这种钱币以古希腊阿提卡币制为标准,正反面均有神的肖像,并以希腊语铭文‘亚历山大’表明钱币所属”可知,有利于宣扬王权、加强统治;根据材料“世界原本有多样的货币体系和类型,后来大多放弃了自己的钱币类型,开始仿造亚历山大型钱币。”可知,影响了后世中亚、南亚等地区货币形制。
(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阿拉伯帝国时期、英帝国时期。
差异:根据材料“7世纪阿拉伯国家形成,大规模向外扩张。......16——17世纪初,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建立东印度公司”可知,阿拉伯向周边扩张,建立了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而英国向世界各地进行殖民扩张,建立了全球范围内的殖民帝国;根据材料“8世纪,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17——18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建立东印度公司”可知,阿拉伯帝国实行君主专制,而英帝国在本土实行君主立宪制,在殖民地通过垄断性贸易公司等方式进行统治;根据材料“8世纪,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18——20世纪初工业革命通过《金本位制度法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商贸繁荣,沟通东西方贸易,而英帝国建立了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根据材料“在蒙古铁骑的进攻下灭亡。......20世纪初——20世纪中期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印度、南非等英属殖民地相继独立”可知,阿拉伯帝国在外族的军事打击下,走向崩溃,而英帝国经历两次世界大战自身实力下降,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英帝国殖民体系土崩瓦解,逐渐走向衰落。
3.答案要点:
总督为清政府的地方要员,军机处为秉承皇帝旨意处理全国政务的中枢机构,他们发出的政令遭到谘议局、资政院的反对,且资政院以侵夺权力为由对军机大臣们进行弹劾,折射出清政府专制体制受到严重冲击。
在该案管辖权问题上,总督与谘议局、军机处与资政院的分歧,体现出清政府在预备立宪过程中,新旧机构之间权责不清,以及激烈的权力争夺,进一步加深了清王朝的内部危机。
摄政王对资政院议长的处理,体现出清政府改革本质是维护专制统治,最终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晚清(中国)。设问要求说明“云南盐斤案”折射的清政府政治统治危机。据材料可知“云南盐斤案”是“清末因云南食盐加价而引发的一系列行政纠纷”,在这场纠纷中,云贵总督增加盐价,但谘议局认为增加盐价会影响民众生活,总督与谘议局的分歧闹到资政院,且资政院认为应该由谘议局决议,总督的命令停止施行。之后军机处突然发布上谕,要求将案件交给盐政大臣处理,但资政院启动了对军机大臣的程序,并最终另发上谕,同意了资政院的决议。据所学知识可知,总督为清政府的地方要员,军机处为秉承皇帝旨意处理全国政务的中枢机构,他们发出的政令遭到谘议局、资政院的反对,且资政院以侵夺权力为由对军机大臣们进行弹劾,折射出清政府专制体制受到严重冲击。同时,在管辖权问题上,总督与谘议局、军机处与资政院的分歧,体现出清政府在预备立宪过程中,新旧机构之间权责不清,以及激烈的权力争夺,进一步加深了清王朝的内部危机。其据材料“摄政王载沣以资政院议长不能震慑议员、掌握会议方向为由,将其撤职”可知,摄政王对资政院议长的处理,体现出清政府改革本质是维护专制统治,最终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4.(1)背景:西欧中世纪晚期经济的发展和人文主义的复兴,推动“赞助人制度”发展。
影响:使艺术家的创作获得物质保障,为文艺复兴运动提供了经济条件,促进了文艺的繁荣;但影响其创作自由,作品大多为祭坛画、肖像画,宗教色彩浓厚。
(2)变化:创作目的上,更强调自我;创作题材上,更加广泛;创作风格上,出现以印象派为代表的新画派。
原因:欧洲近代以来发生的思想解放和革命运动,如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沉重打击了教会和贵族的势力,使得“赞助人制度”受到冲击,也促进了思想解放,艺术家获得了较大的创作自由;19世纪以来的科技创新(如照相术的发明)对传统绘画提出挑战;光学理论的提出,为其创作提供新的指导。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5世纪以来(欧洲)。背景:据材料“罗马教廷和意大利的一些大商人,都有对文化事业的爱好,他们乐于充当文化赞助人”,得出西欧中世纪晚期经济的发展和人文主义的复兴,推动“赞助人制度”发展。
影响:据材料“《蒙娜丽莎》是达·芬奇为富商约稿所绘,米开朗琪罗应教皇要求创作了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此后三个世纪,欧洲画家们也多依宫廷贵族的委托进行创作”等信息,得出使艺术家的创作获得物质保障,为文艺复兴运动提供了经济条件,促进了文艺的繁荣;据材料“这段时间盛行祭坛画、肖像画,风景画普遍遭到鄙夷”,得出“赞助人制度”影响艺术家的创作自由,作品大多为祭坛画、肖像画,宗教色彩浓厚。
(2)本题是对比类和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欧洲)。据材料“新一代艺术家们不再依附教皇和贵族,画家们的创作目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得出创作目的上,更强调自我;据材料“他们相信自己可以画一切事物”,得出创作题材上,更加广泛;据材料“标志着一个新画派——印象派问世”,得出创作风格上,出现以印象派为代表的新画派。
原因:据材料“19世纪之后”这一时间及所学,得出欧洲近代以来发生的思想解放和革命运动,如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沉重打击了教会和贵族的势力,使得“赞助人制度”受到冲击,也促进了思想解放,艺术家获得了较大的创作自由;据材料“随着照相术的发明,传统的‘画得像’失去了意义”,得出19世纪以来的科技创新(如照相术的发明)对传统绘画提出挑战;据材料“他们借助当时光学领域的新成就,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得出光学理论的提出,为其创作提供新的指导。
5.(1)过程: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的“世界史”书写视角经历了从“中国中心”(片面强调中国)到“欧洲中心”(片面强调西方),再到挑战“欧洲中心”(较为客观地思考世界历史)的变化过程。
(2)从20世纪20年代起,以陈衡哲、杨贤江、何炳松为代表的中国学者在书写“世界史”时,从不同角度对“欧洲中心论”提出挑战。
由于一战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国内军阀混战、民生凋敝,陈衡哲站在全球的角度,主张用建立世界文化的方式抑制战争。
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中国共产党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杨贤江关注到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殖民地地区,并认为世界已进入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之际,经过五四运动的思想启蒙,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增强,何炳松站在国家的角度强调中国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了有别于“欧洲中心论”的“世界重心论”。
中国学者挑战“欧洲中心论”的现象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近代中国的文化自觉,也有利于我国世界史研究和书写的继续深入发展。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据材料“中国传统史书总体采用中国中心的书写视角,一直盛行到晚清”“进入20世纪,欧洲中心论影响较大。从20年代起,有不少中国学者对此提出挑战”,得出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的“世界史”书写视角经历了从“中国中心”(片面强调中国)到“欧洲中心”(片面强调西方),再到挑战“欧洲中心”(较为客观地思考世界历史)的变化过程。
(2)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民国时期(中国)。据材料“从20年代起,有不少中国学者对此提出挑战”,得出从20世纪20年代起,以陈衡哲、杨贤江、何炳松为代表的中国学者在书写“世界史”时,从不同角度对“欧洲中心论”提出挑战。
阐释:说明其发出挑战的原因即可。首先,分析一战带来的严重影响,得出一战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国内军阀混战、民生凋敝,陈衡哲站在全球的角度,主张用建立世界文化的方式抑制战争。其次,据材料“这一新时代——即帝国主义时代,又普罗列塔利亚特(无产阶级)获得政权时代”,得出认为世界已进入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最后,据材料“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成功,关系世界前途确是非常重大”,得出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之际,经过五四运动的思想启蒙,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增强,何炳松站在国家的角度强调中国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了有别于“欧洲中心论”的“世界重心论”。
最后总结,得出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近代中国的文化自觉,也有利于我国世界史研究和书写的继续深入发展。
6.(1)背景:受“苏联模式”实行自上而下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获得一定发展;二战中为应对战争需要各国加强对科技研究的管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的调整;冷战期间美苏进行军备竞赛。
(2)1956年,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即将完成,我国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战后,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但中国经济、科技落后,因此学习苏联经验制定科技发展规划。《十二年规划》提出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问题,重视基础科学和发展新技术,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它有利于提高新中国的科技水平,推动了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科技成果的涌现,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成为时代潮流,中国面临机遇和挑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规划纲要》选择优先主题,确定重大专项,超前部署前沿技术,重视基础研究,强调自主创新。它为我国的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等展示了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实力,移动支付和人工智能等助推经济快速发展。
科技规划的制定适应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家发展的需要,规划并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维护国家安全和推动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的美苏。据材料“1930年,苏联科学院首次制订全面的科学研究计划”,得出受“苏联模式”实行自上而下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从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分析,得出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获得一定发展;据材料“1940年,美国成立国防科学委员会(后扩展为科学研究与发展局)”,得出二战中为应对战争需要各国加强对科技研究的管理;据材料“强调国家资助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得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的调整;从两国冷战分析,得出冷战期间美苏进行军备竞赛。
(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从我国工业化建设分析,得出1956年,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即将完成,我国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借鉴苏联经验分析,得出二战后,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但中国经济、科技落后,因此学习苏联经验制定科技发展规划。据材料“从13个方面提出了57项重要的科学技术任务,在目前人力不足的情况下抓住12个重点”,得出《十二年规划》提出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问题,重视基础科学和发展新技术,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其影响分析,得出它有利于提高新中国的科技水平,推动了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科技成果的涌现,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据材料“《规划纲要》(2005年发布)”,得出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分析,得出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成为时代潮流,中国面临机遇和挑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据材料“选择任务明确、有可能在近期获得技术突破的68项优先主题进行重点安排”,得出《规划纲要》选择优先主题,确定重大专项,超前部署前沿技术,重视基础研究,强调自主创新。从其意义分析,得出它为我国的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等展示了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实力,移动支付和人工智能等助推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规划的制定适应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家发展的需要,规划并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维护国家安全和推动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7.(1)
评析:秦朝统一后,东方六国故地的风俗与法令与原秦国统治地区各不相同。秦以“以法治俗”为指导思想,以严厉的法令来整顿东方地区的风俗,力图实现文化一统,巩固统一局面。但因秦法过于严苛激发了不同区域之间文化的激烈冲突,成为导致秦末农民战争的原因之一。
汉朝建立后,接受秦朝灭亡的教训,鉴于东方地区传统势力强大,汉实行郡国并行制,在东方地区建立诸侯国,任用当地士人,按照当地风俗进行治理,巩固了汉的统治;但诸侯国势力逐渐强大,威胁中央集权。
从秦到汉初的巩固统一政策和不同文化政策产生的后果,体现了风俗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文化与风俗的统一对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意义重大。
(2)说明:长期统一局面促进了社会文化风俗的交融和整合;平定七国之乱,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汉武帝尊崇儒术,儒学独尊地位确立,实现思想文化的统一。
【详解】(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至西汉初期。由材料一“秦统一后的‘移风易俗’主要针时的是东方六国。”及所学可得出秦朝统一后,东方六国故地的风俗与法令与原秦国统治地区各不相同;由材料一“秦始皇企图用严厉的法令手段来匡饬异俗,实现文化上的大一统,形成了‘以法治俗’的统治思想。”可得出秦以“以法治俗”为指导思想,以严厉的法令来整顿东方地区的风俗,力图实现文化一统,巩固统一局面;由材料一“由于秦‘事皆决于法’‘以法治俗’走向了极端,风俗与政治形成了尖锐对立,激起原东方各国的反抗,其中楚人表现得最激烈,齐人、赵人次之,其间包含着区域文化的差异与冲突,加速了秦帝国的灭亡。”可得出秦法过于严苛激发了不同区域之间文化的激烈冲突,成为导致秦末农民战争的原因之一。由材料二“在完成政治统一之后,刘邦在秦、韩、魏等西部地区设郡县‘奉汉法以治’,在赵、 燕、齐、楚等东部地区则立王国,允许诸侯王在一定范围内制定和颁布本国的政策法令,依靠本 国士人‘从俗’而治。”可得出汉朝建立后,接受秦朝灭亡的教训,鉴于东方地区传统势力强大,汉实行郡国并行制,在东方地区建立诸侯国,任用当地士人,按照当地风俗进行治理,巩固了汉的统治;结合所学可知,郡国并行制下,诸侯国势力逐渐强大,威胁中央集权。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武帝时期。由材料三“王者自上而下、由近及远地 推行教化,逐渐移风易俗,实现文化的统一。”及所学可得出长期统一局面促进了社会文化风俗的交融和整合;由材料三“汉武帝即位后,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家的主导地位。”可得出汉武帝尊崇儒术,儒学独尊地位确立,实现思想文化的统一;结合所学可知可得出平定七国之乱,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
8.特点:A地区,绘画发展以墓葬壁画和石窟壁画为主,沿河西走廊分布。原因:政治环境较为安定;关内战乱导致移民涌入,带来先进技术和中原文化;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贸易通道,民族间商品贸易较为兴盛;且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B地区:分布大量寺院壁画和墓葬壁画,画家人数较多,沿黄河中下游分布。原因:中原地区经济文化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绘画历史悠久;黄河流域民族交融较为频繁;佛教传入中国。C地区:画家人数较多,以寺院壁画为主,集中分布在江南地区。原因:南方政治环境相对安定;北民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与文化,南方的开发促进了文化的兴盛;佛教兴盛,修建大量寺院。
【详解】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特点:根据图中A地区,可知是河西走廊地区。结合所学可知,该地区绘画发展以墓葬壁画和石窟壁画为主,沿河西走廊分布。原因:根据材料二“汉末中原动乱,地处丝绸之路要道的河西走廊等地区的军民却因为战事鲜及而享受着相对平静的生活。”可知政治环境较为安定;根据材料二“关内的战乱导致移民涌入,将农桑技术与先进的中原文化带入这一地区。”可知关内战乱导致移民涌入,带来先进技术和中原文化;并结合所学可从地理位置分析,即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贸易通道,民族间商品贸易较为兴盛;且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图中B地区处于黄河流域,根据图例可知此处分布大量寺院壁画和墓葬壁画,画家人数较多,沿黄河中下游分布。原因:结合所学可从中原地区的文化地位、民族交融、绘画历史等角度进行分析。即中原地区经济文化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绘画历史悠久;黄河流域民族交融较为频繁;佛教传入中国。C地区中,根据图例可知画家人数较多。结合所学可知,该地以寺院壁画为主,集中分布在江南地区。原因:可从政治、经济重心南移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南方政治环境相对安定;北民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与文化,南方的开发促进了文化的兴盛;佛教兴盛,修建大量寺院。
9.(1)中国古代“革命”的含义为推翻暴政,改朝换代;晚清变化为建立近代民主制度。(如果学生回答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共和制度也可给分)
(2)《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指出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军阀;无产阶级与农民是革命的重要力量;并应与资产阶级联合起来;革命目标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到晚清时期。由材料“故有易姓而非革命者,如汉灭秦、魏灭汉、晋灭魏……有革命而不必易姓者”可得出中国古代“革命”的含义为推翻暴政,改朝换代;由材料“观于昏昧之清朝,断难行其君主立宪政体,故非实行革命、建立共和国家不可也。”可得出晚清变化为建立近代民主制度。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23年7月的中国。由材料“此时中国重要的工业机关,大部分都在列强或军阀官僚手里,很少在中国资产阶级手里”及所学可得出《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指出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军阀;由材料“农民正面的敌人,更是列强与军阀官僚,故 中国的无产阶级应当最先竭全力参加促进此国民革命,并唤醒农民,与之联合而督促苟且偷安的资产阶级,以引导革命到底”可得出无产阶级与农民是革命的重要力量;并应与资产阶级联合起来;由材料“以革命的方法建立真正平民的民权,取得一切政治上的自由及完全的真正的民族独立。”可得出革命目标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10.(1)特点: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组织的缔约成员国不断增加;达成程度不等的关税减让;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组织的缔约成员国之间因贸易政策而存在激烈争论;美国是影响贸易议程和谈判结果的主要阻力。
评论:推动战后国际贸易的增长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美国力图维护其世界经济霸权;欧洲对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形成挑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推动经济多极化的发展。
(2)变化:发达国家间出口比重有所下降,70年代下降最为明显;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贸易出口比重缓慢增长;发展中国家间贸易出口比重持续增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地位上升。
原因: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导致发达国家间贸易出口比重下降。二战后新兴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掀起了现代化建设浪潮;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部分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中国实施改革开放,坚持和平发展,推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以及发展中国家间出口比重的增长。
【详解】(1)本题是特点、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的世界。第一问特点,由材料一“丹麦等10国成为关贸总协定新缔约国,实现关贸总协定成员国的第一次扩员”可得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组织的缔约成员国不断增加;由材料一“共达成双边协议147项 ,增加税减让5000项”可得出达成程度不等的关税减让;由材料一“但美英围绕关税及英联邦特惠贸易体系问题争论激烈”可得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组织的缔约成员国之间因贸易政策而存在激烈争论;由材料一“美国在农产品进口等领域强硬坚持贸易保护主义立场,影响了该回合谈判的进程,仅达成有限的关税减让。”可得出美国是影响贸易议程和谈判结果的主要阻力。第二问评论,由材料一“丹麦等10国成为关贸总协定新缔约国,实现关贸总协定成员国的第一次扩员,共达成双边协议147项 ,增加税减让5000项。”及所学可得出推动战后国际贸易的增长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由材料一“美国在农产品进口等领域强硬坚持贸易保护主义立场,影响了该回合谈判的进程,仅达成有限的关税减让。”及所学可得出美国力图维护其世界经济霸权;由材料一“新建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在关税和农业贸易政策方面与美国展开激烈较量”可得出欧洲对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形成挑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推动经济多极化的发展。
(2)本题是对比、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65年至1995年的世界。第一问变化,由材料二“1965-1995年世界出口总额比例结构”可得出发达国家间出口比重有所下降,70年代下降最为明显;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贸易出口比重缓慢增长;发展中国家间贸易出口比重持续增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地位上升。第二问原因,由材料二“1965-1995年世界出口总额比例结构”及所学知识可知,分别从“滞胀”危机的影响、二战后新兴独立国家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等方面分析说明。例如: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导致发达国家间贸易出口比重下降。二战后新兴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掀起了现代化建设浪潮;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部分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中国实施改革开放,坚持和平发展,推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以及发展中国家间出口比重的增长。
11.(1)内涵:随着华夏认同观念的发展,儒家、阴阳家等学派对“九州”的内涵提出各自解释,“九州”由指某国某地某自然区域,变为代指整个中国之意,后成为家国情怀的意象,具有了地理、政治、人文属性,承载了中华民族对国家观念的文化记忆。
(2)变化:三地新置行政区多次调整;这一时期地方行政区划大致与经济开发吻合,表现出开发时间、程度的差异;三地的郡县、州县两级制日渐完备。
关系:苏南浙江地区承接先秦以来的发展,西汉时期行政单位数量高于其他两地;东汉末年起,北方战乱,南方政局相对稳定,北民南迁,充实了劳动力资源,促进了江南的开发,三地郡县数量增长明显;唐中后期至两宋,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东移南迁,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三地新置行政区数量增长迅速。
(3)特点:汉唐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阶段,以“内边防务”为主;明清时期经略边疆,“内边防务、外边防务”并重,奠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版图。
表现:汉代设置西域都护府、唐代实行羁縻制、明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由材料“先秦时期“九土……‘九围……‘九有’、春秋时期齐侯缚钟‘咸有九州’的铭文表达‘天下’‘中国’之意:邹衍认为‘九州’是世界的一部分,除中国的“赤县神州”外,另有八州,成为一时之显学;……寄托了诗人们的爱国情怀。”及所学可知,随着华夏认同观念的发展,儒家、阴阳家等学派对“九州”的内涵提出各自解释,“九州”由指某国某地某自然区域,变为代指整个中国之意,后成为家国情怀的意象,具有了地理、政治、人文属性,承载了中华民族对国家观念的文化记忆。
(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汉至唐前期的东南地区。由材料“西汉至唐前期东南三地郡(州)县分布的变迁”可得出三地新置行政区多次调整;由材料“从唐中期到宋初的二百余年间,南方地区共建新县110多,其中在江西境内有27,福建有20,安徽、湖北各有10县,浙江4县,四川、湖南各7县,江苏5县。两宋时期,就江西一省而言,宋代已达68县,比唐前期翻了一番。”及所学可得出这一时期地方行政区划大致与经济开发吻合,表现出开发时间、程度的差异;三地的郡县、州县两级制日渐完备。由材料“苏南浙江”及所学可得出苏南浙江地区承接先秦以来的发展,西汉时期行政单位数量高于其他两地;东汉末年起,北方战乱,南方政局相对稳定,北民南迁,充实了劳动力资源,促进了江南的开发,三地郡县数量增长明显;由材料“苏南浙江、江西、福建”及所学可得出唐中后期至两宋,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东移南迁,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三地新置行政区数量增长迅速。
(3)本题是特点、表现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唐至明清时期。由材料“‘内边防务’通常指中央政权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外边防务’多指维护国家统一对外防范的事务。”及所学可知,汉唐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阶段,以“内边防务”为主;明清时期经略边疆,“内边防务、外边防务”并重,奠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版图。结合所学可知,汉代设置西域都护府、唐代实行羁縻制、明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12.如③⑤⑦。中立自保;支持英国反抗法西斯侵略;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协同作战。租借法案的实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美国推行的租借法案保存和壮大了自身实力,获得了海上霸权;扩大了对受援国的影响、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打下了基础。
【详解】本题是对比、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39年至1941年的美国。根据材料选择③⑤⑦。由材料“1939年10月第九届‘泛美’大会宣布,美洲人民通过坚强的和平意志和对人民的深厚情感,及对国际法、国家平等主权和个人自由的绝对遵守,对欧洲战争保持中立。”可得出中立自保;由材料“你们能够支援我们的军火和船只越迅速,越丰富的资源源源而来,我们美元存款就消耗的越快,已经超过大不列颠手中残存的全部外汇储备若干倍。”可得出支持英国反抗法西斯侵略;结合所学可知,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协同作战。由材料“只要总统认为某国的防御对美国防务至关重要,美国可以向这个国家出售、交换、租、借或转让任何军需品,等到战争结束后,在合适的时间内两国协商以美国所需要的物品偿还。”及所学可知,租借法案的实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美国推行的租借法案保存和壮大了自身实力,获得了海上霸权;扩大了对受援国的影响、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打下了基础。
13.(1)影响:拥有了较为稳定的食物来源,初步改变了人类纯粹依赖自然资源的状况;增加了食物供应,促进人口增长;农业技术的进步,人类历史进入新石器时代;由迁徙变为定居生活,逐渐形成聚落;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及一部分人从事专门的文化创造工作,推动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产生,带功了天文、历法、数学等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理环境、资源禀赋的差异,不同的物种类型及农业发展的时间差异,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产生了各自的经济形态,孕育出不同地区的文明;随着社会分工和交换产生,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人类进入文明社会。
(2)要求:客观全面提取有效信息;准确把握相关特征及相互关系;对基本知识进行结构化理解,形成合理的网络结构。
(3)表现: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新材料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的不断突破,人类探索的空间扩展到太空、深海;自动化装置在生产中得到大量应用,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解放了劳动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逐步发展,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产业结构性调整,社会结构出现了新变化;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信息传递、运算、处理的速度大大加快,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层出不穷,电子商务和网络金融日益普及,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理解:科技的本性在于能动突破,伦理本质是平衡制约,两者之间在价值预设上具有明显的差异。社会信息化的过程中,必须要坚守道德底线,维护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理念。
【详解】(1)本题是影响类题目,时空是古代世界。由材料“他们每天只需要花费几个小时的劳动,就可以获得足够的食物,且享受着比终日劳作农夫的食物更精美”可得出拥有了较为稳定的食物来源,初步改变了人类纯粹依赖自然资源的状况;结合所学可知,分别从增加了食物供应,促进人口增长;农业技术的进步,人类历史进入新石器时代;由迁徙变为定居生活,逐渐形成聚落;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及一部分人从事专门的文化创造]二作,推动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产生,带功了天文、历法、数学等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理环境、资源禀赋的差异,不同的物种类型及农业发展的时间差异,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产生了各自的经济形态,孕育出不同地区的文明;随着社会分工和交换产生,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等方面分析说明。
(2)根据材料客观全面提取有效信息;准确把握相关特征及相互关系;对基本知识进行结构化理解,形成合理的网络结构。
(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的世界。第一问表现,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的世界经济在高科技的推动下迅速发展的表现包括: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新材料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的不断突破,人类探索的空间扩展到太空、深海;自动化装置在生产中得到大量应用,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解放了劳动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逐步发展,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产业结构性调整,社会结构出现了新变化;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信息传递、运算、处理的速度大大加快,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层出不穷,电子商务和网络金融日益普及,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第二问理解,由材料“科技的本性在于能动突破,伦理本质是平衡制约,两者之间在价值预设上具有明显的差异。科技尤其是现代科技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动力”可知,科技的本性在于能动突破,伦理本质是平衡制约,两者之间在价值预设上具有明显的差异。社会信息化的过程中,必须要坚守道德底线,维护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理念。
14.(1)博物馆是进行国民教育的重要场所,向公众提供关于自然、文化各领域的知识,以一种特有的方式担负着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使命。举例说明,如某一单元主题及展品,依据所学知识加以对接主题的合理阐释。
博物馆是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近代西方国家的博物馆收藏了珍贵文物,为这些文物的保存、研究、传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大英博物馆迅速发展于殖民时代,其藏品大多从世界各地掠夺采集而来。随着殖民体系的解体,其藏品的正义性屡遭争议: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展品是一些珍贵的文化碎片,脱离文化母体无法整合成较完整的文化系统。
(2)献计献策言之有理,例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文物宣传片等。亲仁善邻:如,郑和下西洋。革故鼎新:如,张居正改革。天下为公:如,明末思想家顾炎武、黄宗羲等。天人合一:如明十三陵选址。
【详解】(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53年后的大英博物馆。由材料及所学可知,博物馆是进行国民教育的重要场所,向公众提供关于自然、文化各领域的知识,以一种特有的方式担负着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使命。例如,选择第五单元贸易与侵略。结合所学可知,博物馆是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近代西方国家的博物馆收藏了珍贵文物,为这些文物的保存、研究、传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大英博物馆迅速发展于殖民时代,其藏品大多从世界各地掠夺采集而来。随着殖民体系的解体,其藏品的正义性屡遭争议: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展品是一些珍贵的文化碎片,脱离文化母体无法整合成较完整的文化系统。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结合所学可知,我们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文物宣传片等方式推动文物的活化利用,实现从守陵人到文化传播者的转变。由材料“明王朝277年间群星璀璨。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能在明文化中找到典型案例。”及所学可知,亲仁善邻:如,郑和下西洋。革故鼎新:如,张居正改革。天下为公:如,明末思想家顾炎武、黄宗羲等。天人合一:如明十三陵选址。
15.(1)文献史料:①④⑥⑦,图像史料:②③,实物史料:⑤⑧。
(2)史料①③互证,可以证明唐朝时期与外国的文化交流(或吸收外来文化)。史料②④⑥互证,可以证明唐朝时期与外国的政治交往(使节往来)。史料⑤⑦⑧互证,可以证明唐朝时期与外国的经济交流。史料①④互证,可以证明唐朝统治者重视中外交往。八则史料共同证明了唐朝时期开放兼容,与外国的交往繁盛。
【详解】(1)本题属于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的对外交往。文献史料:由材料“《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碑文”“武则天诏令”“《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唐国史补》的记载”可知①④⑥⑦为文献史料;图像史料:由材料“《客使图》”“敦煌莫高窟第220窟壁画”可知②③为图像史料;实物史料:由材料“何家村窖藏文物”“波斯银币”可知⑤⑧为实物史料。由材料“记载了景教(基督教聂斯托利派)得到唐太宗非同寻常的对待和传入中国的过程”“描绘了唐朝前期十分流行的以快速、热烈、刚健为特色的中亚胡旋舞,舞者扬臂急速旋转,舞姿非常优美”可知史料①③互证,可以证明唐朝时期与外国的文化交流(或吸收外来文化)。
(2)本题属于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的对外交往。由材料“唐朝章怀太子墓出土的壁画,画中有三个迎接外国来宾的鸿胪寺官员,另外还有着装各异的高丽、大食等地的使节”“《唐会要》记载武则天曾诏令‘蕃国使入朝,其粮料各分等第给,南天竺、北天竺、波斯、大食等国使,宜给六个月粮’”“王维诗作,有‘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诗句,意为九重的皇宫打开了金红宫门,万国的使臣都躬身朝拜皇帝”可知史料②④⑥互证,可以证明唐朝时期与外国的政治交往(使节往来)。由材料“陕西西安何家村出土的大陶瓮中,有中亚粟特的金银带把杯、西亚兽首玛瑙角杯、萨珊(今伊朗)凸圈纹玻璃杯”“《唐国史补》是唐代李肇所著的一部史书,书中记载来华的师子国(斯里兰卡)船舶最大,‘梯而上下数丈,皆集宝货’”“1955年洛阳北邙唐墓出土两枚波斯萨珊王朝银币,均为不规则圆形,正面为波斯萨珊王半身像,像外有连珠一周”可知史料⑤⑦⑧互证,可以证明唐朝时期与外国的经济交流。由材料“记载了景教(基督教聂斯托利派)得到唐太宗非同寻常的对待和传入中国的过程”“《唐会要》记载武则天曾诏令‘蕃国使入朝,其粮料各分等第给,南天竺、北天竺、波斯、大食等国使,宜给六个月粮’”可知史料①④互证,可以证明唐朝统治者重视中外交往。八则史料共同证明了唐朝时期开放兼容,与外国的交往繁盛。
16.(1)特点:铁路营运里程和客运量迅猛增长,技术先进,高铁的产业结构完整,产业的国际化水平提高。
(2)原因:一五计划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工业建设成就为改革开放后铁路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铁路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得了发展的机遇;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铁路发展提供了市场需求;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有助于铁路部门引进先进技术、走出国门开展国际合作;铁路建设者坚持独立自主,勇攀高峰,使得高铁技术水平世界领先;在国际领域,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对中国铁路事业取得重大成就具有促进作用。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国现代史铁路发展。据材料“我国共新建铁路2.8万公里,铁路营业里程达5万公里。到2012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8万公里”,得出铁路营运里程和客运量迅猛增长;据材料“中国铁路经历了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制造、打造中国品牌等几个过程,形成了自主开发和制造的高铁品牌”,得出技术先进;据材料“中国高铁运营网络形成,高速动车、城际列车、普速客车、市域(郊)列车等层次多样、能力协同、适应需求的客运系列产品正在形成”,得出高铁的产业结构完整;据材料“俄罗斯首条高速铁路的规划设计合同在圣彼得堡正式签署,成为中国高铁走出国门的第一单”,得出产业的国际化水平提高。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国现代史铁路发展。从一五计划的影响分析,得出一五计划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工业建设成就为改革开放后铁路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影响分析,得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铁路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得了发展的机遇;从中国经济发展和人民需求分析,得出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铁路发展提供了市场需求;从对外开放的推动分析,得出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有助于铁路部门引进先进技术、走出国门开展国际合作;从铁路建设者的品质分析,得出铁路建设者坚持独立自主,勇攀高峰,使得高铁技术水平世界领先;从国际因素分析,得出在国际领域,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对中国铁路事业取得重大成就具有促进作用。
17.(1)要点:特点:展现社会各阶层的表现,关注史事的整体把握;利用新颖材料,创设问题情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独立思考;弱化机械性记忆,注重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体现历史学科特点,重视开展探究活动。(答出2点即可)
(2)1.请解释为什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原则”中倡导“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但美国却始终不是国联成员。
2.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指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都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金融中心由伦敦转移到纽约。你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在经济领域的影响做出怎样的概括
4.利用历史证据证明: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被压迫民族的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详解】(1)本题属于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美国内战。特点:由材料中提到的林肯、北方白人、南方白人、女人、男人可知展现社会各阶层的表现,关注史事的整体把握;由材料“你是否同意林肯总统的声明:除非美国被全部解放或全部奴役,否则美国不能存活?请解释。”可知利用新颖材料,创设问题情境;由材料“1.你是否同意林肯总统的声明:除非美国被全部解放或全部奴役,否则美国不能存活?请解释。2.请解释为什么北方白人反对奴隶制,南方白人拥护奴隶制,但双方又感觉各自都是在为自由而战。”可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独立思考;由材料“4.运用历史证据来支持或反对下面的观点:美国内战是地区差异不可避免的结果。”可知弱化机械性记忆,注重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由材料“4.运用历史证据来支持或反对下面的观点:美国内战是地区差异不可避免的结果。”可知体现历史学科特点,重视开展探究活动。
(2)本题属于影响类分析题,时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下的世界。结合材料历史作业设计可从可得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原则”中倡导“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但美国却始终不是国联成员角度提出问题;可从列宁对一战的评价“如果没有战争(指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都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这一角度提出问题;也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金融中心由伦敦转移到纽约。你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在经济领域的影响做出怎样的概括方面提出问题;最后利用历史证据证明: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被压迫民族的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18.经学是对儒家经典进行研究的学问,汉朝时产生,后世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春秋末期,孔子针对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的形势,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晚年整理“六经”,为经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尊崇儒术,设立五经博士,经学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确立。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因为经学内容繁杂,注疏不一致,唐朝时官修《五经正义》,推动经学统一,但也造成经学逐渐僵化。针对儒学的僵化和唐末五代道德的丧失,宋朝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理学形成。朱熹合编“四书”,并加以注释,经学获得新发展。经学发挥了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并在元明时期成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
【详解】本题是评析类的材料分析题。根据“汉代,‘五经’流传,并出现了对‘五经’的注释、训诂等方面的学问,称为经学。”可得出经学是对儒家经典进行研究的学问,汉朝时产生,后世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根据“经孔子整理后,成为儒家的经典。”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春秋末期,孔子针对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的形势,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晚年整理“六经”,为经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根据“建元五年,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被认为是经学确立的标志,‘五经’成为社会公认的经典。”得出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尊崇儒术,设立五经博士,经学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确立。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根据“因儒学章句繁杂,注疏极不一致,唐太宗时,孔颖达等人撰定《五经正义》,后颁行全国。”得出因为经学内容繁杂,注疏不一致,唐朝时官修《五经正义》,推动经学统一,但也造成经学逐渐僵化。根据“唐末及五代时期儒家的道德信念逐渐丧失,宋代学者掀起2023北京高三二模历史汇编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章节综合
一、单选题
1.(2023·北京朝阳·统考二模)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一场新的科技革命从美国开始,扩展到西欧、日本。分析这场新科技革命的原因时,有人做了如下归纳,准确的是( )
① 现实需要:大国博弈争霸的军备竞赛
② 扶持政策:国家对科教事业大力支持
③ 创新驱动:合伙制股份制等企业形式
④ 理论优势:力学体系和相对论的诞生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2023·北京西城·统考二模)1951年,印度政府的一份备忘录显示,外国(主要是英国)资本在印度主要工业投资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石油工业97%、橡胶工业93%、火柴工业90%、黄麻工业89%、制茶工业86%、冶金工业73%、采煤工业62%。材料表明( )
①英国殖民统治给印度工业带来毁灭性打击
②资本输出是帝国主义获取利益的重要手段
③印度急需发展本国经济巩固民族独立成果
④印度此时已形成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2023·北京朝阳·统考二模)法国戴高乐总统“四两拨千斤”的外交谋略至今在国际外交界令人称道。以下是某同学进行探究学习时采用的素材,该同学研究的主题是( )
1958年9月在致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的备忘录中提出组成美英法三国核心领导机构。1958年11月赴西德与阿登纳会晤,建立巴黎一波恩轴心。 1959年6月拒绝美国在法国领土储存核弹头和在法国建立中程导弹基地。 1963年6月法国从北约撤回大西洋舰队,不再参加北约联合军事演习。 1964年1月中法建交,法国是第一个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西方大国。 1964年走访11个拉丁美洲国家,签订了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协定。 1966年3月正式通知北约盟国,法国结束对北约组织一体化的从属关系。
A.冲击两极格局争取大国地位 B.强化国家干预推动欧洲联合
C.加强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东扩进程
4.(2023·北京昌平·统考二模)下列史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②“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而为人所称颂。”
③“暴力不合作只能增加邪恶,既然邪恶只能靠暴力来维持,那么对邪恶不予支持,就需要完全戒除暴力。非暴力的含义,就是指为了不与邪恶合作而自愿服刑受罚。”
④“阿尔及利亚国家对内对外将行使其充分和完全的主权。将在一切方面,特别在国防和外交方面,行使这一主权。”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②③①④ D.③④①②
5.(2023·北京丰台·统考二模)下列两幅漫画发表于二战后初期。左侧漫画由苏联人绘制,图中三人正把写有文字的布块缝在美国人裤子上。右侧漫画发表于英国《旗帜晚报》,画中莫洛托夫卫星国(东欧国家)学校的学生经不住美国热狗摊飘来的香气诱惑将头向右转,苏联外长莫洛托夫作为老师,手持一把大伞努力抵挡并大声呵斥:“鼻子向左转!”。这两幅漫画在同一时期发表,揭示了( )
A.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 B.两大阵营的矛盾冲突
C.美国霸权主义的实质 D.西欧国家实力的增长
6.(2023·北京顺义·统考二模)顺义区某学校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收集了下列资料。请你判断他探究的主题应是( )
A.欧洲思想解放运动快速发展 B.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
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D.一战后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二、材料分析题
7.(2023·北京西城·统考二模)科技规划
材料一科技规划的理论源自规划科学。20世纪20年代,苏联提出“规划科学”的思想。1930年,苏联科学院首次制订全面的科学研究计划。1931年起,“规划科学”的思想被引入西方。1940年,美国成立国防科学委员会(后扩展为科学研究与发展局),以集中管理国家实验室、工业实验室、高校实验室、私人基金会和非营利机构等科研力量。1945年,该局局长在报告中系统阐释了政府“为何”和“如何”支持科学,强调国家资助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性。该报告被视为二战后美国科技政策的蓝图。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制定过多个科技发展长期规划。其中,《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简称《十二年规划》)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简称《规划纲要》)的影响尤为深远。
规划 方针 内容摘要
《十二年规划》(1956年制定) 重点发展迎头赶上 从13个方面提出了57项重要的科学技术任务,在目前人力不足的情况下抓住12个重点;对数学、力学、物理学、地质学等八门科学的发展方向做了说明;对于少数重要的空白和薄弱学科的研究机构,如原子能、无线电电子技术等,必须采取紧急措施,优先给予支持
《规划纲要》(2005年发布) 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选择任务明确、有可能在近期获得技术突破的68项优先主题进行重点安排;确定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重大新药创制、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16个重大专项;超前部署一批前沿技术,发挥科技引领未来发展的先导作用;从学科发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等方面对基础研究进行部署
(1)阅读材料一,分析科技规划兴起和发展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我国《十二年规划》和《规划纲要》的认识。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西欧、日本)。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四五十年代爆发了新的科技革命,其主要原因包括大国博弈争霸下出现了军备竞赛,对科技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对科教事业的支持促进了科技革命的出现河发展,①②符合题意;早在新航路开辟之后就出现了股份制企业,力学体系更是在17世纪就已经形成,③④不符合题意i,排除BCD项。故选A项。
2.B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951年(印度)。据材料“外国(主要是英国)资本在印度主要工业投资中所占的比例”,可以看出资本输出是帝国主义获取利益的重要手段;而印度走上民族独立,必须得发展本国经济来巩固成果,②③正确,B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殖民统治对印度工业的打击状况;从外国资本占据较高比例,说明印度此时并未形成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①和④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
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958年至1966年的法国。根据材料“1963年6月法国从北约撤回大西洋舰队,不再参加北约联合军事演习。1964年1月中法建交,法国是第一个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西方大国。1966年3月正式通知北约盟国,法国结束对北约组织一体化的从属关系。”可知,反映了法国追求建立大国地位和摆脱北约组织的信息,这对两极格局产生了一定的冲击,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法国推动欧洲联合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法国维护世界和平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东扩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4.C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与中国。根据所学,①“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是1948年中共提出的“五一”口号的内容;②“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而为人所称颂。”是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运动;③“暴力不合作只能增加邪恶,既然邪恶只能靠暴力来维持,那么对邪恶不予支持,就需要完全戒除暴力。非暴力的含义,就是指为了不与邪恶合作而自愿服刑受罚。”是20世纪20-40年代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④“阿尔及利亚国家对内对外将行使其充分和完全的主权。将在一切方面,特别在国防和外交方面,行使这一主权。”是20世纪60年代阿尔及利亚的独立。②③①④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二战后初期。据材料“莫洛托夫卫星国(东欧国家)学校的学生经不住美国热狗摊飘来的香气诱惑将头向右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对西欧国家进行援助,西欧经济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在苏联模式的影响下,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效果并不理想,这也是为何鼻子向右转的原因,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西欧经济发展对东欧的影响,排除A项;从漫画中“鼻子向左转!”,可知是苏联意图控制东欧国家,并不能体现两大阵营的矛盾冲突,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对东欧的吸引,并不能得出美国霸权主义的实质,排除C项。故选D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19世纪-20世纪初的亚非拉地区。结合所学,玻利瓦尔是19世纪初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领导人,提拉克在20世纪初领导印度人民反英斗争,1882年阿拉比领导埃及军民反抗英国侵略,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领导军民在1896年打败侵埃意军,孙中山领导中国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上述内容均属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范畴,B项正确;欧洲思想解放运动主要指的是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排除A项;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瓦解是在二战后(20世纪后半叶),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题干所述是一战(1914-1918)前的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
7.(1)背景:受“苏联模式”实行自上而下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获得一定发展;二战中为应对战争需要各国加强对科技研究的管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的调整;冷战期间美苏进行军备竞赛。
(2)1956年,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即将完成,我国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战后,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但中国经济、科技落后,因此学习苏联经验制定科技发展规划。《十二年规划》提出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问题,重视基础科学和发展新技术,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它有利于提高新中国的科技水平,推动了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科技成果的涌现,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成为时代潮流,中国面临机遇和挑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规划纲要》选择优先主题,确定重大专项,超前部署前沿技术,重视基础研究,强调自主创新。它为我国的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等展示了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实力,移动支付和人工智能等助推经济快速发展。
科技规划的制定适应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家发展的需要,规划并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维护国家安全和推动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的美苏。据材料“1930年,苏联科学院首次制订全面的科学研究计划”,得出受“苏联模式”实行自上而下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从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分析,得出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获得一定发展;据材料“1940年,美国成立国防科学委员会(后扩展为科学研究与发展局)”,得出二战中为应对战争需要各国加强对科技研究的管理;据材料“强调国家资助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得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的调整;从两国冷战分析,得出冷战期间美苏进行军备竞赛。
(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从我国工业化建设分析,得出1956年,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即将完成,我国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借鉴苏联经验分析,得出二战后,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但中国经济、科技落后,因此学习苏联经验制定科技发展规划。据材料“从13个方面提出了57项重要的科学技术任务,在目前人力不足的情况下抓住12个重点”,得出《十二年规划》提出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问题,重视基础科学和发展新技术,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其影响分析,得出它有利于提高新中国的科技水平,推动了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科技成果的涌现,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据材料“《规划纲要》(2005年发布)”,得出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分析,得出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成为时代潮流,中国面临机遇和挑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据材料“选择任务明确、有可能在近期获得技术突破的68项优先主题进行重点安排”,得出《规划纲要》选择优先主题,确定重大专项,超前部署前沿技术,重视基础研究,强调自主创新。从其意义分析,得出它为我国的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等展示了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实力,移动支付和人工智能等助推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规划的制定适应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家发展的需要,规划并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维护国家安全和推动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2023北京高三二模历史汇编
中国古代史(选择)
一、单选题
1.(2023·北京东城·统考二模)春秋战国时期,“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这反映出此时( )
A.私学兴盛,文化传承 B.实现统一是社会共识
C.学术争鸣,服务政治 D.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
2.(2023·北京西城·统考二模)“正是黄河和长江这两条横贯中华大地的河流,哺育了古老的中华文明。”下图“中国新石器文化的分区示意图”中,中原和江浙两大文化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有( )
A.龙山、半坡 B.红山、河姆渡 C.仰韶、良渚 D.陶寺、大汶口
3.(2023·北京西城·统考二模)明朝工匠吸收战国成书的《考工记》总结的经验,采用初创于商周时期的陶范法,铸成了约46.5吨重的永乐大钟。钟体上“惟愿皇图万世隆”“惟愿人人尽忠孝”等铭文位置醒目。后从宫中移至万寿寺,“藉佛力以寓劝化”的功能扩大到民间。永乐大钟的铸造( )
①体现了稳固统治和教化人心的主旨 ②说明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
③反映了手工业技术深厚的历史积淀 ④推动了佛教的兴盛和禅宗的形成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4.(2023·北京西城·统考二模)宋神宗熙宁年间,苏颂两次使辽,他在诗作中描述以奚人为主、汉人和渤海等多民族共居的燕山山地“田畴高下如棋布,牛马纵横似谷量。”又在诗下注说:“问之皆汉人佃奚土,甚苦输役之重”。材料反映了( )
A.王安石推行募役法的背景 B.辽朝农牧结合的经济特点
C.北宋时期土地契约的出现 D.设置南、北面官制的影响
5.(2023·北京朝阳·统考二模)尧舜禹汤被历代誉为华夏族的四位最英明的帝王。近代以来,学者通常将尧、舜归人“传说时代”。
《易·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礼记·大学》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
《史记·五帝本纪》以《诗》《书》等文献为依据,将尧舜作为真实的君主加以记载,为历代所认同。
中国早期历史的世代从自古以来的“尧舜禹汤”变为近代的夏商周,这主要是由于( )
A.古学的发展推动研究的深入
B.早期国家形态认识存在差异
C.未发现夏朝以前的文化遗存
D.《史记》所依据的资料业已失传
6.(2023·北京海淀·统考二模)宋代海外贸易发达,港口城市繁荣。以下关于宋朝的历史记载,可印证这一结论的是( )
①东南利国之大,舶商亦居其一焉……不惟岁获厚利,兼使外蕃辐辏中国,亦壮观一事也。
②置立榷场于湟州(治所在今青海乐都县),别置蕃市以居来者……使利归于公,货通天下。
③泉南(泉州)地大民众,为七闽一都会,加以蛮夷慕义,航海日至,富商大贾,宝货聚焉。
④京师百货所居,市无常价,贵贱相倾,或倍本数,富人大姓,皆得乘伺缓急,擅开阖敛散之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23·北京海淀·统考二模)学者研究唐朝敦煌文书,发现西域地区于阗的民政由毗沙都督府管理,都督的另一称谓叫于阗王;唐朝中央政府在于阗有驻军,即于阗镇守军;于阗百姓在于阗官府与镇守军的双重管辖下生活。于阗的这种治理模式( )
A.削弱了朝廷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统治 B.标志西域地区开始归属于中国版图
C.体现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羁摩统治 D.表明边疆管理与内地管理的一体化
8.(2023·北京海淀·统考二模)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在中央设立中书省,任命右丞相、左丞相、平章政事等官员。首席的右丞相是忽必烈的外甥,还掌握着自己独立的军事力量;中书省的其他重要职务由蒙古、畏吾儿、契丹贵族和汉人谋臣担任,他们大多出自忽必烈的怯薛(侍卫)。以上材料说明( )
A.地方军事力量膨胀削弱中央集权制度 B.忽必烈改革遭到蒙古权贵的激烈反抗
C.中枢机构的官员主要出身于科举考试 D.元朝政治体制兼有中原和蒙古二重性
9.(2023·北京海淀·统考二模)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著作中出现了有巢氏、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的传说。有巢氏“构木为巢,以避群害”;燧人氏“钻燧取火,以化腥燥”;伏羲氏“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神农氏“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这些传说( )
A.反映了远古时代人类的生产生活 B.可与战国时期的考古发现相印证
C.阐述了当时百家争鸣的政治主张 D.源于对原始时期历史文献的解读
10.(2023·北京丰台·统考二模)牛河梁遗址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属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红山文化。下图为牛河梁遗址中的积石冢,考古工作者发现冢群内部设有中心大墓、大墓、中小型墓、附属墓等,其中大墓的随葬玉器数量多、种类多、档次高。这些考古发现说明当时( )

A.阶级分化明显 B.部落联盟出现
C.早期国家产生 D.建筑工艺高超
11.(2023·北京东城·统考二模)下表为《唐宋时期主要水利工程统计表(单位:项)》。它表明( )
陕西 河南 山西 浙江 江西 湖北 福建
唐 32 11 32 44 20 4 29
北宋 12 7 25 86 18 4 45
金及同时期南宋 4 2 14 185 36 14 63
A.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B.土地兼并的抑制
C.灌溉工具广泛使用 D.经济重心的南移
12.(2023·北京昌平·统考二模)下图为南北方人才比重示意图。此图可以反映出( )
A.南方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 B.江浙土地开发促进了人口大量增加
C.东汉以后南方人才比重持续地增长 D.北宋时期南方上缴赋税超过了北方
13.(2023·北京昌平·统考二模)下图为明代政府所制作的茶马互市金牌信符,它是以茶易马的专用凭证。此金牌信符可以说明明代( )
A.重农抑商政策废除 B.地域商人群体形成
C.全国商贸网络出现 D.互市贸易管理严格
14.(2023·北京朝阳·统考二模)下图为金章宗(1168年—1208年)在《女史箴图卷》中的题跋。结合所学知识,对以下选项表述的准确性进行判断,选出准确选项( )
A.反映出“大定之治”的鼎盛
B.金未能创制出本民族文字
C.此时的书法成为一门艺术
D.其书写的风格近于宋徽宗
15.(2023·北京顺义·统考二模)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观察图中货币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冶铁铸造技术进步 B.货币流通非常广泛
C.国家逐渐走向统一 D.华夏认同观念形成
16.(2023·北京丰台·统考二模)明末清初学者顾祖禹认为辽南京(今北京)是契丹人担心被中原政权再次收复而设,它显示的是辽对其南界的固守;金中都则是女真人出于既顾及北方根本,又而向中原地区的战略而立,它表明了金朝将政治文化中心主动南移;元大都的崛起,则是蒙古人进而将其作为从西北到东南控制全国的政治枢纽的产物。这一论述表明辽宋夏金元时期( )
A.少数民族不断进步 B.区域经济迅速发展
C.边疆开发条件成熟 D.政治制度浙趋严密
17.(2023·北京丰台·统考二模)史籍记载,明朝徽州一带有人在论及百姓地位时,提出:“上之由博士弟子取进士业;次之货殖四方,辐辏无所不通;其下则耕尽地力之教。”这反映出( )
A.工商皆本思想普及 B.农耕经济高度发达
C.传统观念发生变化 D.宗族血缘纽带瓦解
18.(2023·北京丰台·统考二模)汉代户籍编造的第一个程序是“自占”,即百姓向官府申报住址、丁口年龄、田地四至、产权,租税等情况。“自占”之后,官府还要“案比”,就是核实百姓户口及财产状况,如果发现问题,相关人员要受到严厉处罚。下列对这种做法目的的解释,最为恰当的是( )
A.强化思想控制 B.促进商品交换
C.保障国家收入 D.维护地方治安
19.(2023·北京丰台·统考二模)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进行变法,主张“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所谓淫民,是指“其父有功而禄、其子无功而食之”的人。这一主张有利于( )
①增强魏国实力②缓和民族矛盾③打击贵族特权④抑制土地兼并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0.(2023·北京顺义·统考二模)元朝以大都为中心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做到了“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这一做法有利于( )
①国家政令的传递 ②民族之间的交融 ③元朝的有效统治 ④经济重心的南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争霸、兼并战争不断,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出现了“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的情况,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多种学派思想争鸣,服务于现实政治的需要,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各学派思想的争鸣,没有涉及私学的兴盛,排除A项;据材料“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可知,各学派思想各不相同,没有体现实现统一是社会共识,排除B项;华夏认同是周边民族对华夏族的认同,材料并未涉及周边民族的华夏认同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和推断题。时空是新石器时期(中国)。据材料“正是黄河和长江这两条横贯中华大地的河流,哺育了古老的中华文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属于中原和江浙文化区的是黄河流域的仰韶、长江流域的良渚,C项正确;龙山属于甘青文化区,半坡属于中原文化区,排除A项;红山属于燕辽文化区,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陶寺中原文化区、大汶口属于山东文化区,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3.B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明朝时期(中国)。据材料“明朝工匠吸收战国成书的《考工记》总结的经验,采用初创于商周时期的陶范法”,可以看出手工业技术深厚的历史沉淀;据材料“藉佛力以寓劝化”,可以看出统治者稳固统治和教化人心的目的,①③正确,B项正确;明朝时期仍是程朱理学占据主导,而禅宗形成于唐朝时期,②和④错误,排除A、C、D项。故本题选B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田畴高下如棋布,牛马纵横似谷量”可知,在燕山山地地区既有农业,也有畜牧业,体现了辽朝农牧结合的经济特点,B项正确;材料内容为辽国,并非北宋,排除AC项;材料涉及的是辽国的经济情况,没有体现政治上的南北面官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近代以来,学者通常将尧、舜归人‘传说时代’”可知,《易经》《礼记》《史记》这些书将中国早期历史的时代从“尧舜禹汤”开始,但随着近代古学的深入研究发展,近代学者将中国早期历史的时代从夏商周这些有考古遗迹印证的世代开始,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尧舜禹汤”是否为中国历史世代的开始,不涉及早期国家形态认识,排除B项;C项与史实不符,考古发现了很多夏朝之前的文化遗存,排除C项;《史记》所依据的资料有《诗》《书》等文献,并没有失传,排除D项。故选A项。
6.B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宋代。“东南利国之大,舶商亦居其一焉……不惟岁获厚利,兼使外蕃辐辏中国,亦壮观一事也。”反映了宋代东南沿海地区海外贸易繁荣的信息,①项正确;“置立榷场于湟州(治所在今青海乐都县),别置蕃市以居来者……使利归于公,货通天下。”反映的是边疆地区商业贸易发展的信息,不符合题意,②项错误;“泉南(泉州)地大民众,为七闽一都会,加以蛮夷慕义,航海日至,富商大贾,宝货聚焉。”反映了福建泉州一带海外贸易繁荣的信息,③项正确;“京师百货所居,市无常价,贵贱相倾,或倍本数,富人大姓,皆得乘伺缓急,擅开阖敛散之权。”反映的是京师地区商业发展的信息,不符合题意,④项错误。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唐代西域地区。根据材料“唐朝中央政府在于阗有驻军,即于阗镇守军;于阗百姓在于阗官府与镇守军的双重管辖下生活。”可知,唐代于阗地区处于毗沙都督府和于阗镇守军的双重管辖,于阗的这种治理模式既保留少数民族传统的行政管理制度又将少数民族地区纳入国家统一行政设置之中,加授各族首领担任唐朝地方政府的都督,这体现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羁摩统治,C项正确;羁縻制度既保证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又加强了中央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领导和扶持,排除A项;汉代设置了西域都护,标志西域地区开始归属于中国版图,排除B项;“表明边疆管理与内地管理的一体化”表述有误,羁縻制度保留了少数民族传统的行政管理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首席的右丞相是忽必烈的外甥,还掌握着自己独立的军事力量;中书省的其他重要职务由蒙古、畏吾儿、契丹贵族和汉人谋臣担任,他们大多出自忽必烈的怯薛(侍卫)。”可知元朝政治体制一方面采行了中原传统王朝的多种制度,但另一方面又保存了不少蒙古旧制,较为生硬地混合了蒙古旧制和汉制,具有镶嵌复合的特点,故元朝政治体制兼有中原和蒙古二重性,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央和地方军事力量的对抗,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蒙古权贵对忽必烈改革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中枢机构的官员主要出身于科举考试,排除C项。故选D项。
9.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著作记载了有巢氏“构木为巢”、隧人氏“钻燧取火”、伏羲氏结绳为网、神农氏制作耒耨进行耕作,反映了远古时代人类的生产生活,A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战国时期的考古发现,排除B项;据材料,这些传说反映了远古先民生产生活的情况,不是百家争鸣的政治主张,排除C项;这些传说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著作记载的内容,不是对原始时期历史文献的解读,排除D项。故选A项。
10.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类题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红山文化。根据材料“考古工作者发现冢群内部设有中心大墓、大墓、中小型墓、附属墓等,其中大墓的随葬玉器数量多、种类多、档次高。”可知,牛河梁遗址中的墓葬规模大小不一,不同墓葬的陪葬品数量差异较大,这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阶级分化的现象,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部落联盟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早期国家出现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红山文化建筑工艺高超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1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唐朝到南宋时期,主要水利工程由主要在北方到主要到南方演变,体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各地水利工程修建的情况,不能反映中央集权,排除A项;水利工程的情况与土地兼并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水利工程的修建与灌溉工具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1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在北宋之前,北方人才比重高于南方,整体处于中原文化中心时代,北宋以后,南方人才所占的比重高于北方,整体处于江浙文化中心时代,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重心的南移推动了文化重心南移,反映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A项正确;人口大量增加与人才所占比重没有直接关系,且明清时期北方人口也有大量增加,排除B项;据材料数据可知,明清时期,南方人才比重并没有持续增长,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人才比重,没有涉及南北方上缴赋税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
1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从材料的内容可知,茶马互市要有政府颁发的特制金牌,并且只颁布给合适的人,说明当时对互市贸易的管理与控制较严格,D项正确;明代仍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并未废除,A项正确;地域商人群体形成是指徽商、晋商等,材料中只体现政府对互市贸易的规定问题,没有涉及地域商人群体,排除B项;材料只体现互市贸易,而没有反映全国的贸易,排除C项。故选D项。
1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宋金时期。根据材料“金章宗(1168年—1208年)在《女史箴图卷》中的题跋。”及所学可知,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所创的一种字体,是书法史上极具个性的一种书体,因其与晋楷唐楷等传统书体区别较大,个性极为强烈。瘦金体运笔灵动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其大字尤可见风姿绰约处。因其笔画相对瘦硬,故笔法外露,可明显见到运转提顿等运笔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由此可见,金章宗在《女史箴图卷》中的题跋符合“瘦金体”的特征,D项正确;大定之治是指金国在金世宗完颜雍在位期间出现短暂的稳定繁荣的局面,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随着金朝的建立,完颜希尹奉金太祖之令,参考汉文与契丹文创造了女真文,排除B项;魏晋时期的书法就已经成为了一门艺术,排除C项。故选D项。
1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秦统一六国之前,各国钱币的形状不一,且只能在各自统辖的范围内流通,秦统一六国后统一的货币,结束了中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货币的统一,无法得出冶铁技术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货币的统一,没有涉及到货币的流通情况,排除B项;华夏认同观念是华夏地区,也就是中华民族统一的思想,形成共同一致的观念,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辽宋夏金元时期。结合材料“是契丹人担心被中原政权再次收复而设,它显示的是辽对其南界的固守……出于既顾及北方根本,又而向中原地区的战略而立,它表明了金朝将政治文化中心主动南移……则是蒙古人进而将其作为从西北到东南控制全国的政治枢纽的产物。”可得出少数民族政权的中心不断向中原汉族靠拢,学习汉族的文化,说明少数民族政权在不断发展进步,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政治方面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了“南京”“北方”“南方”“中原”“东南”等地区,体现不出边疆开发。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辽南京”“金中都”“元大都”统治者设置的目的,而非政治制度浙趋严密,排除D项。故选A项。
1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徽州。由材料“上之由博士弟子取进士业;次之货殖四方,辐辏无所不通;其下则耕尽地力之教。”可知商品经济地位得到提升,说明传统观念发生变化,C项正确;材料只说的是明朝徽州一带,“普及”表述太绝对,排除A项;农耕经济高度发达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与材料“其下则耕尽地力之教。”信息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宗族血缘,排除D项。故选C项。
1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目的类题目,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汉代户籍编造的第一个程序是‘自占’,即百姓向官府申报住址、丁口年龄、田地四至、产权,租税等情况。……如果发现问题,相关人员要受到严厉处罚。”可知,汉代户籍编造采取百姓自报与官府核查相结合的方式,这有利于加强国家对户籍信息的掌握,从而为国家赋税征收提供重要依据,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汉代强化思想控制的措施,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汉代商品交换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并未强调地方治安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19.B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战国时期魏国。通过变法使得魏国实力大增,可知①正确,据材料“其父有功而禄、其子无功而食之”,可以看出打破原有的世卿世禄制,打击贵族特权,可知③正确,②错在材料并未提及民族矛盾的缓和,④错在材料并未列举对土地的管理措施,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本题选B项。
20.A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元朝以大都为中心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可知,元朝驿道交通发达,便于国家政令的传递,同时便于各地人口的流动,促进民族之间的交融,进而维护元朝的有效统治,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期完成,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2023北京高三二模历史汇编
交通与社会变迁章节综合
一、单选题
1.(2023·北京海淀·统考二模)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大大缩短了印度洋与大西洋的航运距离。埃及不仅在修凿过程中耗费了大量人力与财力,政府还因举借英法外债走向财政破产,进而出卖国家主权;而英法控股的苏伊士运河公司则掌握着运河带来的高额利润。1882年,通过运河的船只中有80%是英国的,英国首相麦克唐纳称运河为大英帝国的动脉。苏伊士运河的修建( )
①使地中海成为欧洲的贸易中心②引发了华夫脱党领导的民族运动
③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④加深西方列强对埃及的殖民侵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3·北京顺义·统考二模)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
史实 结论
A 1812年,英国人制造的汽船试航成功 远洋航海贸易取得了重大成就
B 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 成为连接地中海和红海的重要贸易通道
C 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 清政府的海军实力大幅提升
D 1908年,美国福特T型汽车诞生 汽车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交通工具
A.A B.B C.C D.D
二、论述题
3.(2023·北京东城·统考二模)地图
材料一 1662年《大地图集》出版,其作者约翰·布劳是荷兰制图师。《大地图集》的买家大多是可以帮助荷兰进行政治和商业扩张的人-国王、政治家、外交家、商人等。下图为其中收录的一幅地图《全新极准世界地图》。
——摘编自杰里·布罗顿《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
注:
①古希腊罗马诸神,正中是阿波罗,代表太阳。周边是其他诸神,代表行星。
②托勒密(约90-168年),其地心说是中世纪教会认可的宇宙观。
③哥白尼(1473-1543年),提出日心说,建立新的宇宙观。
④精确标注了中国,日本,朝鲜多个城镇的经纬度(参考了明代《广舆图》)。
材料二 世界大洲分布图
(1)地图展现了特定时期作者对世界空间的“洞察”,也是文化的产物。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阐释上述观点。
(2)阅读材料二,围绕“1900-1945年的社会进步”,从不同视角设计补充相关地图信息,并说明设计理由。
要求:用文字表达地图信息,不必图示:设计至少有两个视角,每个视角下至少有两个信息。
4.(2023·北京顺义·统考二模)吴淞铁路
1876年,英国怡和洋行在上海至吴淞之间修建成了一条铁路,即吴淞铁路。吴淞铁路是中国第一条投入营运的铁路。吴淞铁路从修建之日起,就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当时清朝大部分官员,都反对修建铁路。
上海道台冯焌光多次与英国领事打招呼,不允许他们擅自修建铁路。英国领事一边采取敷衍塞责的态度,一边继续修建,导致吴淞铁路最终建成并投入运营。
吴淞铁路的火车票价较为昂贵,但乘车的人却络绎不绝。火车每天往返6次,客车都拥挤得没有空位置。城里那些终年不出门的人,听说这样的事情后也一定要带着家眷来凑热闹。
不久,吴淞铁路上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一名行人从来没有见过火车,当他从铁道上经过时,看到呼啸而来的火车,惊慌失措,竟然被火车轧死。死了人,这下子就不得了。当地民众纷纷抗议。冯发光借机再次找到英国领事,要求火车司机一命偿一命。
上海租界的英国领事法庭对这件案子进行审理,根据英国铁路法,判定火车司机无罪释放。这更加激怒了当地民众。为了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英国驻上海总领事威妥玛下令吴淞铁路暂时停止运营。清朝政府方面加紧与英国进行谈判,希望能够将吴淞铁路买回来。当年10月24日,中英双方在南京签订《收买吴淞铁路条款》:吴淞铁路由中国以28.5万两白银的价格买断,分三期付清。
1877年10月20日,清朝政府支付了首期款项后,买回了吴淞铁路,并不顾英国、美国方面的强烈反对,铲平铁路路基、拆毁站房。车厢、机车、铁轨等被运往台湾。
中国第一条运营铁路,只存在了短短一年,就被匆匆拆除。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对吴淞铁路的建拆过程进行评析。
(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1869年的埃及。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的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①项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为加强控制和奴役埃及,英国宣布埃及处于英国的保护之下,埃及沦为英国的保护国。战后,英国继续维持埃及的保护国地位,激起埃及人民的强烈反对。埃及资产阶级政党华夫脱党提出“通过和平手段”争取埃及的完全独立,得到人民的强烈支持,史称“华夫脱党运动”,与题干时间不符,②项错误;“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大大缩短了印度洋与大西洋的航运距离。……进而出卖国家主权;而英法控股的苏伊士运河公司则掌握着运河带来的高额利润。1882年,通过运河的船只中有80%是英国的……”可知,苏伊士运河的开通缩短了印度洋与大西洋的航运距离,有助于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③项正确;“埃及不仅在修凿过程中耗费了大量人力与财力,政府还因举借英法外债走向财政破产,进而出卖国家主权”可知,苏伊士运河的修凿便利了英法列强对埃及的殖民侵略,④项正确。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1812-1908年(英国、埃及、中国、美国)。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连接地中海与红海,是连通欧亚非三大洲的主要国际海运航道,B项正确;汽船发明之初,受技术条件限制,尚不能用于远洋航海贸易,排除A项;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民用的轮船航运企业,排除C项;福特T型汽车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量产车,但汽车的普及程度在当时还不够高,排除D项。故选B项。
3.(1)示例:
该地图是在新航路开辟后,荷兰垄断海上贸易、争夺海上霸权的历史大背景下制作的。
该图较准确地标识了世界主要的大洲和海洋的位置,对中国等地绘制也较为准确,表明制图者意识到世界是一个整体;图中各行星围绕太阳并绘制哥白尼像,表明制图者对日心说的认同。以上展示了当时人对世界空间的洞察。但是该图未标识南极洲,澳大利亚、北美等地区的轮廓比较模糊,体现当时人对世界还缺乏更为全面的了解。
地图中使用大量古希腊罗马诸神形象,反映文艺复兴时期推崇古典文化;在制图中借鉴了中国明代地图的元素,折射了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地图中托勒密代表了中世纪思想,哥白尼代表近代科学,反映人们在思想观念上正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总体上,地图是该时代文化的产物。
(2)视角1:高速公路的发展。设计理由: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汽车工业的发展,道路建设也随之发展,高速公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出现,且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尤其以美国和德国为主,这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生产力的极大推动,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代表性国家的美国和德国,高速公路发展速度也较快,在设计时通过标注各洲高速公路的路线体现此时期告诉公路的发展。
视角2:城市化的发展。设计理由: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1900年世界城镇化水平只有13.3%,但到1945年,世界城镇化水平达到了29.6%,尤其是英美法德等资本主义国家,城市化水平较高,在设计时通过标注各洲大城市、中小城市、城镇的数量体现此时期城市化的发展。
【详解】(1)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17世纪(欧洲)。据材料“ 1662年《大地图集》出版,其作者约翰·布劳是荷兰制图师”可知,该地图为17世纪荷兰人绘制,据材料“《大地图集》的买家大多是可以帮助荷兰进行政治和商业扩张的人——国王、政治家、外交家、商人”及所学知识可知,地图折射出荷兰垄断海上贸易、争夺海上霸权的历史。地图较为准确的描绘了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但没有南极洲,且澳大利亚、北美地区轮廓较为模糊,这既体现了表明制图者意识到世界是一个整体,也体现了当时人对世界还缺乏更为全面的了解;据材料“精确标注了中国,日本,朝鲜多个城镇的经纬度(参考了明代《广舆图》)”可知,折射了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据地区左面绘有提倡地心说的托勒密,右侧绘有提倡日心说的哥白尼,及绘制了“古希腊罗马诸神”的形象可知,地图中托勒密代表了中世纪思想,哥白尼代表近代科学,反映人们在思想观念上正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和文艺复兴时期推崇古典文化。地图整体内容是当时时代的产物。
(2)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20世纪(世界)。设问要求围绕“1900-1945年的社会进步”,从不同视角设计补充相关地图信息,并说明设计理由。补充相关地图要选择1900至1945年间社会进步的内容,如选择世界高速公路的分布,设计上主要体现伴随着汽车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发展推动了高速公路的发展,涉及到主要国家有美国、德国等,通过直观展现世界高速公路的路线来表现高速公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可选择城市化角度,设计上体现大城市、中小城市、城镇在地图上的位置,通过直观展现各洲大城市、中小城市、城镇的数量来表现城市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4.评析: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在西方侵略和民族危机加剧,英国在1876年擅自修筑吴淞铁路,投入运营;铁路修建之初,中英双方存在严重分歧,清朝官员大部分反对修筑铁路,英国不顾反对继续修建铁路;上海是中国近代化的窗口,人们能够接受铁路的修建,乘车的人数众多;铁路事故的出现,英国判定司机无罪,激化了中英之间的矛盾。清政府主动赎回铁路,进行了拆除。
铁路的拆与建反映出近代西方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政府的反抗和近代化的探索。英国在中国修筑铁路,主要是用于侵略,修铁路会对中国主权利益带来损害。但从另一个角度看,铁路是近代化的标志之一,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清政府应积极顺应潮流,寻求近代化才是真正的自强之道。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1876年到1877年的中国。根据题意要求,对吴淞铁路的建拆过程进行评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吴淞铁路的修建过程、中英两国的影响、对近代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评析,如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在西方侵略和民族危机加剧,英国在1876年擅自修筑吴淞铁路,投入运营;铁路修建之初,中英双方存在严重分歧,清朝官员大部分反对修筑铁路,英国不顾反对继续修建铁路;上海是中国近代化的窗口,人们能够接受铁路的修建,乘车的人数众多;铁路事故的出现,英国判定司机无罪,激化了中英之间的矛盾。清政府主动赎回铁路,进行了拆除。最后进行总结评价,可知铁路的拆与建反映出近代西方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政府的反抗和近代化的探索。英国在中国修筑铁路,主要是用于侵略,修铁路会对中国主权利益带来损害。但从另一个角度看,铁路是近代化的标志之一,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清政府应积极顺应潮流,寻求近代化才是真正的自强之道等等。2023北京高三二模历史汇编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章节综合
一、单选题
1.(2023·北京西城·统考二模)藻井是我国传统建筑中的顶棚特有的一种装饰形式。早期多以藻纹作为装饰,“井者,束井之像也;藻,水中之物,皆取以压火灾也。”隋代纹饰吸收了波斯图案花纹,《唐会要》中提到“王公已下,舍屋不得施重栱藻井”。明清时期造型多上圆下方,合乎古代宇宙观。由此可知,藻井( )
①反映了阴阳五行和天圆地方的观念 ②借鉴了古罗马的穹顶式建筑风格
③其使用遵循了较为严格的等级礼制 ④作为文化遗产应加以传承与保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2023·北京朝阳·统考二模)2023年春季,朝阳区亮马河游船实现了首航。沿途的二十四桥展现着特有的神韵和风采。其中体现出了“地脉传承,区情乡恋”的桥有( )
好运桥
好运街国际饮食深夜食堂
友谊桥 蓝梦桥
邻燕莎友谊商城 蓝色浪漫时尚梦幻
麦家桥
建设友好包容的“世界麦家”
琉璃桥 古玩城雨古都京韵文化

观澜桥 《孟子》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碧沙桥 《咏水》骊泉紫阙映,珠浦碧沙沉
和光桥 《道德经》和其光,同其尘
问渠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春谷桥 连接樱花谷,春意盎然

彩虹桥《秋登宣城谢眺北楼》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润泽桥 农展馆南路《风俗通义—山泽》泽者,言其润泽万物,以阜民用也

活水桥 两湖连通渠终点,朱熹《观书有感》
日升桥 《诗经》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连心桥 红领巾湖形似心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C.①③④⑤ D.③④⑤⑥
二、材料分析题
3.(2023·北京朝阳·统考二模)博物馆
成立于1753年的大英博物馆,拥有世界各地文物和珍品800多万件,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下表是“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全球巡展的展品清单。
展厅 展品
序厅 (1)佘盆梅海特内棺
第一单元开端(公元前2000000-前2500年) (1)奥杜威砍砸器(2)奥杜威手斧(3)冰河时代野牛岩画(4)克洛维斯矛头(5)澳洲土著居民的篮子(6)绳纹陶器(7)鸟形杵(8)公牛头纹碗(9)埃及化妆品调色板(10)喀帕苏斯女性雕像(11)玉斧(12)玉琮
第二单元最初的城市(公元前3000-前700年) (1)王后竖琴(2)早期文字板(3)“大洪水”记录板(4)印度文明印章(5)奥尔梅克面具(6)康侯簋(7)米诺斯礼拜者(8)半月形项圈(9)拉美西斯二世雕像
第三单元权力与哲学(公元前700-公元100年) 1)克罗伊斯金币(2)亚述浮雕板(3)塔哈尔卡的“沙伯提”雕像(4)琐罗亚斯德教人像(5)亚历山大银币(6)迪蒂摩斯墓碑(7)奥古斯都头像(8)阿马拉瓦蒂大佛塔雕刻(9)镈(10)索福克勒斯半身像(11)武士头盔
第四单元仪式与信仰(公元1-800年) (1)六博俑(2)水獭形烟斗(3)仪式性球赛腰带(4)密特拉神像(5)阿拉伯铜手(6)萨珊国王狩猎盘(7)鸠摩罗笈多一世金币(8)犍陀罗佛像(9)度母像(10)约拿图像石棺(11)阿卜杜勒·马利克金币
第五单元贸易与侵略(公元300-1100年) (1)三彩文官俑(2)龙首双耳瓶(3)后宫壁画残片(4)基尔瓦陶壶碎片(5)婆罗浮屠的佛头(6)霍克森胡椒瓶(7)加洛林象牙雕板(8)戈尔兹伯勒窖藏(9)日 本铜镜(10)莫切武士形壶(11)玛雅祭坛
第六单元变革与调整(公元900-1550年) (1)圣杰罗姆像(2)湿婆和雪山神女像(3)瓦斯特克神像(4)阿兹特克神像(5)印加金羊驼(6)双头人面界石(7)圣尤斯塔斯圣物匣(8)泰诺仪式用椅(9)日本太刀(10)刘易斯棋子(11)龙耳玉杯(12)伊费头像(13)元青花瓷盘(14)朝鲜粉青砂器(15)伊兹尼克彩瓷盘(16)希伯来星盘(17)丢勒的《犀牛》
第七单元邂逅与连结(公元1500-1800年) (1)环球航行纪念章(2)八里尔银币(3)柿右卫门瓷象(4)基督雕像(5)什叶派宗教游行仪仗(6)莫卧儿王子的细密画(7)宗教改革百年纪念宣传画(8)双面浮雕宝石(9)贝宁饰板:奥巴与欧洲人(10)“马尼拉”钱币(11)爪哇皮影戏偶 (12)索维面具(13)毛利人铜棒(14)夏威夷编篮头盔(15)苏族儿童服饰(16)复式显微镜
第八单元我们创造的世界 (公元1800年至今) (1)皇家海军小猎犬号上的精密计时器(2)殖民地银行纸币(3)维多利亚早期的茶具(4)葛饰北斋漫画(5)美国大选徽章(6)俄国革命瓷盘(7)霍克尼的《两个二十三四岁的男孩》(8)阿富汗战争挂毯(9)战争盾牌(10)菲耶尔·多斯· 桑托斯的《母亲》(11)信用卡(12)仿冒足球衣(13)太阳能灯具与充电器(14)宣布中国重返世贸组织的木槌和中国重返世贸组织的签字笔
从奥杜威峡谷出土的石质砍砸器到中国深圳生产的太阳能灯具,大英博物馆的全球巡展展品纵横两百万年,涵盖各大洲,以时间为序的九个部分解读各文明于互动中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贡献。
(1)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以某一布展单元展品为例,谈谈应如何认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交流中的作用。
在首都文化大篇章中,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明十三陵的营建始于明永乐七年(1409年),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皇陵建筑群享誉海内外。l、选陵址是陵寝营建的首要环节,朝中一、二品官员率堪舆人员“外观山形,内察地脉”进行实地勘测。在天寿山东、西、北三面山麓上,陵寝建筑与山川形势、水流、植被自然协调。陵寝区域内还有行宫、神宫庙、祠祭署等众多附属建筑,延展至整个昌平区,明太祖朱元璋力主修建的居庸关长城、为皇帝北征及谒陵巡狩而修的巩华城、守卫皇陵的永安古城等传递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明王朝277年间群星璀璨。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能在明文化中找到典型案例。
(2)我们可以采取哪些办法推动文物的活化利用,实现从守陵人到文化传播者的转变。在上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中任选其二,结合所学,对应写出明朝故事。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史(中国)。据材料“明清时期造型多上圆下方,合乎古代宇宙观”,体现出阴阳五行和天圆地方的观念;据材料“王公已下,舍屋不得施重栱藻井”,体现一定的等级礼制;而藻井作为文化遗产,对于我国来说要加以保护,①③④正确,D项正确;藻井并没有借鉴古罗马的建筑风格,②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2.B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现代(中国)。
根据题意要求,选择体现“地脉传承,区情乡恋”的桥。亮马河区域原为明朝永乐年间皇家御马苑所在地,因过往马匹常在此清洗、晾晒而得名。为此,朝阳区设计打造了“饮马花溪”景观,附近的一座桥也因此被命名为“饮马桥”,①符合题意;“水碓桥”现处朝阳公园区域,原为水碓子公园,承载了历史印记和百姓思念,②符合题意;“织锦桥”所在八里庄街道在历史上的支柱产业是纺织,同时,织锦在民间有吉祥寓意,传达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⑥符合题意;24桥中,像这样“地脉传承”且承载历史记忆的还有很多,如“仓廪桥”,⑤符合题意;燕鸣桥可追溯到“周武王封召公于燕”,寓意“建城伊始,生态初心”,③不符合题意;王府古宅及周边地区不属于“地脉传承,区情乡恋”,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项。
3.(1)博物馆是进行国民教育的重要场所,向公众提供关于自然、文化各领域的知识,以一种特有的方式担负着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使命。举例说明,如某一单元主题及展品,依据所学知识加以对接主题的合理阐释。
博物馆是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近代西方国家的博物馆收藏了珍贵文物,为这些文物的保存、研究、传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大英博物馆迅速发展于殖民时代,其藏品大多从世界各地掠夺采集而来。随着殖民体系的解体,其藏品的正义性屡遭争议: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展品是一些珍贵的文化碎片,脱离文化母体无法整合成较完整的文化系统。
(2)献计献策言之有理,例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文物宣传片等。亲仁善邻:如,郑和下西洋。革故鼎新:如,张居正改革。天下为公:如,明末思想家顾炎武、黄宗羲等。天人合一:如明十三陵选址。
【详解】(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53年后的大英博物馆。由材料及所学可知,博物馆是进行国民教育的重要场所,向公众提供关于自然、文化各领域的知识,以一种特有的方式担负着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使命。例如,选择第五单元贸易与侵略。结合所学可知,博物馆是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近代西方国家的博物馆收藏了珍贵文物,为这些文物的保存、研究、传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大英博物馆迅速发展于殖民时代,其藏品大多从世界各地掠夺采集而来。随着殖民体系的解体,其藏品的正义性屡遭争议: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展品是一些珍贵的文化碎片,脱离文化母体无法整合成较完整的文化系统。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结合所学可知,我们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文物宣传片等方式推动文物的活化利用,实现从守陵人到文化传播者的转变。由材料“明王朝277年间群星璀璨。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能在明文化中找到典型案例。”及所学可知,亲仁善邻:如,郑和下西洋。革故鼎新:如,张居正改革。天下为公:如,明末思想家顾炎武、黄宗羲等。天人合一:如明十三陵选址。2023北京高三二模历史汇编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章节综合
一、单选题
1.(2023·北京西城·统考二模)中国共产党的某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案》,明确提出“全国妇女运动的大联合”“男女职业平等”等口号,并要“引导占国民半数的女子参加国民革命运动”。该会议应是( )
A.中共三大 B.八七会议 C.洛川会议 D.中共七大
2.(2023·北京丰台·统考二模)下表展示了民国时期若干年份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单位:亿元)的发展变化,形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有( )
年份 1927 1928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1936
生产总值 248.6 257.1 266.7 276.2 285.7 294.7 294.6 269.0 290.9 309.4
①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争②人民开展反帝爱国运动③中国关税自主取得进展④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3.(2023·北京海淀·统考二模)进入20世纪,“革命”成为中国的焦点。
《周易 革》 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大意:商汤灭夏、武王灭商,顺应 “天”的规律,符合人民意愿)
树立山人《尊革命》(1901年) 故有易姓而非革命者,如汉灭秦、魏灭汉、晋灭魏……有革命而不必易姓者,如日本自神武天皇以来二千余年皆一姓相传,专制为治; 而明治维新之后,由专制政体改而为立宪政体是也。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利利霞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 观于昏昧之清朝,断难行其君主立宪政体,故非实行革命、建立共和国家不可也。
《中国共产党党纲 草案》(1923年7月) 此时中国重要的工业机关,大部分都在列强或军阀官僚手里,很少在中国资产阶级手里;农民正面的敌人,更是列强与军阀官僚,故中国的无产阶级应当最先竭全力参加促进此国民革命,并唤醒农民,与之联合而督促苟且偷安的资产阶级,以引导革命到底;以革命的方法建立真正平民的民权,取得一切政治上的自由及完全的真正的民族独立。
(1)结合材料和所学,指出从古代到晚清,“革命”这一词语含义的变化。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阐述的革命的内涵。
三、论述题
4.(2023·北京东城·统考二模)革命探索
材料一 本大总统之毅然兴师讨贼,以期贯彻护法戡乱之职志……夫欲约法之效力不坠,在使国会得自由行使其职权,在扫除一切不法之武力……直军(直系军阀)诸将,为表示诚意服从护法起见,应首先将所部半数,由政府改为工兵(投身国家建设的军人)作为停战条件……直军诸将,知能履行此条件,本大总统当力饬全国罢兵:恢复和平,共谋建设。
——1922年芬中山在广州发表的宣言
材料二 在中国,事情非常明白,谁能领导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谁就能取得人民的信仰,因为人民的死敌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而特别是帝国主义的缘故。
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这些阶级,或者已经觉悟,或者正在觉悟起来……而无产阶级别是领导的力量。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结合材料二及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成功实践,评述材料一中孙中山对革命的看法。
要求:观点正确,多角度分析,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923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引导占国民半数的女子参加国民革命运动”及所学可知,叙述的是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推动妇女参加革命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中共三大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策略原理和中国的实际情况,正式确定了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共同进行和发展国民革命运动,为国共合作的建立和大革命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理论上和策略上的重要准备。A项正确;八七会议会议纠正和结束了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总结了第一次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选举产生了新的党中央领导机构。这次会议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是中国革命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的标志,排除B项;洛川会议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战区和敌后,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排除C项;中共七大为党领导人民去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深厚基础,排除D项。故选A项。
2.D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原因类题目,时空是1927年至1936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927年至1936年的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总体上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至1918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时间不符,①项错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人民群众开展了一系列的反帝爱国运动,这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②项正确;这一时期国民政府通过外交手段获得了一定的关税自主权,这有利于国内经济的发展,③项正确;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了币制改革(俗称法币政策 ),法币政策的实行,客观上对中国经济复苏和形成国内统一市场起了一定积极作用,④项正确。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本题选D项。
3.(1)中国古代“革命”的含义为推翻暴政,改朝换代;晚清变化为建立近代民主制度。(如果学生回答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共和制度也可给分)
(2)《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指出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军阀;无产阶级与农民是革命的重要力量;并应与资产阶级联合起来;革命目标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到晚清时期。由材料“故有易姓而非革命者,如汉灭秦、魏灭汉、晋灭魏……有革命而不必易姓者”可得出中国古代“革命”的含义为推翻暴政,改朝换代;由材料“观于昏昧之清朝,断难行其君主立宪政体,故非实行革命、建立共和国家不可也。”可得出晚清变化为建立近代民主制度。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23年7月的中国。由材料“此时中国重要的工业机关,大部分都在列强或军阀官僚手里,很少在中国资产阶级手里”及所学可得出《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指出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军阀;由材料“农民正面的敌人,更是列强与军阀官僚,故 中国的无产阶级应当最先竭全力参加促进此国民革命,并唤醒农民,与之联合而督促苟且偷安的资产阶级,以引导革命到底”可得出无产阶级与农民是革命的重要力量;并应与资产阶级联合起来;由材料“以革命的方法建立真正平民的民权,取得一切政治上的自由及完全的真正的民族独立。”可得出革命目标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4.示例:
孙中山认为军阀割据混战导致了国家的分裂动荡,革命应当推翻军阀统治,实现国内和平,进而推进国家建设,这种认识是有革命意义的。但他寄希望于军阀主动裁军,是不现实的。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则为革命找到了正确道路。
在革命对象上,中国共产党坚持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并根据主要矛盾的变化,不断调整革命策略。
在革命依靠的力量上,中国共产党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党成立初期,组织工人运动,领导工人罢工。国民革命期间,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国民革命失败后,广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动农民开展土地革命。全面抗战时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在国统区形成第二条战线,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革命的方式上,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
综上所述,相较于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实践,孙中山虽然认识到了封建军阀统治是导致国家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他没有准确地把握革命对象、革命依靠的力量及革命方式,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要求观点正确,多角度分析。
首先,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提炼孙中山对革命的看法。根据材料“直军(直系军阀)诸将,为表示诚意服从护法起见,应首先将所部半数,由政府改为工兵(投身国家建设的军人)作为停战条件……直军诸将,知能履行此条件,本大总统当力饬全国罢兵:恢复和平,共谋建设。”可知,孙中山认为军阀割据混战导致了国家的分裂动荡,革命应当推翻军阀统治,实现国内和平,进而推进国家建设。
其次,对提炼的孙中山的看法进行评价,如:孙中山的这种认识是有革命意义的,但他寄希望于军阀主动裁军,是不现实的。结合材料“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这些阶级,或者已经觉悟,或者正在觉悟起来……而无产阶级别是领导的力量。”可知,中国共产党的观点,即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则为革命找到了正确道路。
根据提炼的中国共产党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对孙中山观点进行评述,如: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则为革命找到了正确道路。在革命对象上,中国共产党坚持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并根据主要矛盾的变化,不断调整革命策略。在革命依靠的力量上,中国共产党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党成立初期,组织工人运动,领导工人罢工。国民革命期间,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国民革命失败后,广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动农民开展土地革命。全面抗战时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在国统区形成第二条战线,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革命的方式上,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
最后,对孙中山的看法进行总结升华,说明其看法的局限性,如:综上所述,相较于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实践,孙中山虽然认识到了封建军阀统治是导致国家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他没有准确地把握革命对象、革命依靠的力量及革命方式,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2023北京高三二模历史汇编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章节综合
一、单选题
1.(2023·北京东城·统考二模)自清建立,满语是政治地位最高的语音,满族之外的民族“各语其语”。1904年“兹拟以官音(汉语官话)统一天下之语言”。由此,边疆地区新建学堂中多推行教育,满人御史贵秀坦言:“中国之利宝满与汉共焉者也,夫同舟共济……文字形,言语同声。”清末推行汉语( )
A.扩大并加深了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B.为“开眼看世界”创造条件
C.客观上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 D.有利于白话文的逐渐普及
2.(2023·北京海淀·统考二模)学者研究唐朝敦煌文书,发现西域地区于阗的民政由毗沙都督府管理,都督的另一称谓叫于阗王;唐朝中央政府在于阗有驻军,即于阗镇守军;于阗百姓在于阗官府与镇守军的双重管辖下生活。于阗的这种治理模式( )
A.削弱了朝廷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统治 B.标志西域地区开始归属于中国版图
C.体现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羁摩统治 D.表明边疆管理与内地管理的一体化
3.(2023·北京海淀·统考二模)下列关于国际关系的历史文献,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德国将其海外属地所有之权利及所有权名义放弃,以与主要协约及参战各国。”
②“本防御同盟既以维护欧洲均势、保障欧洲各国的安宁和独立,防止多年来(法国)蹂躏世界的那些侵略重演为其目的,……”
③“在目前的情况下,有利于和平的不结盟国家存在和活动,是保卫世界和平的更加重要的因素之一。”
④“美国对苏联任何政策的要素必须是一种长期的,既有耐心而又坚定的,并且时刻对俄国扩张倾向保持警惕的遏制政策。”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 D.④①②③
4.(2023·北京朝阳·统考二模)自1972年云南江川李家山古墓群首次考古发掘以来,先后发掘和清理墓葬87座,分为四类即四期。从考古发现中我们可以看到( )
第一期墓葬 前郡县时期:(西汉武帝置郡以前)随葬品均为传统的滇文化典型器物
第二期墓葬 西汉中晚期:滇文化传统器物及具有当地特色的铜铁复合器大量出现;具有汉文化特征的器物出现,如铁削刀、铜弩机、铜镜等,以及以中原技术制作的金银卸(kòu,以金玉等装饰器物)漆器等
第三期墓葬 西汉晚期至东汉初年:滇文化器物和汉文化器物并存
第四期墓葬 东汉前期:具有本地特色的铜生产工具和兵器武备与来自中原及邻近地区的汉器和汉式器并存;以五铢钱随葬取代海贝随葬
①秦征服统一岭南百越诸部族设三郡强化中央集权
②在日趋明显的中原文化影响下古滇文化中断消失
③反映出五铢币作为法定铜铸币在当地的流通使用
④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实例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④
5.(2023·北京顺义·统考二模)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重要成果(部分)。据此推断,当时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 )
时间 外交成果
1953年12月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4月 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4年6月 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
1955年4月 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①开创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②参与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③展现出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 ④打开外交新局面,迎来建交新高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选项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初至晚清(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清朝由初期“满族之外的民族‘各语其语’”到后期“文字形,言语同声”,语言的统一客观上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内部,没有体现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排除A项;“开眼看世界”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汉语的推广,并非白话文的推广,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唐代西域地区。根据材料“唐朝中央政府在于阗有驻军,即于阗镇守军;于阗百姓在于阗官府与镇守军的双重管辖下生活。”可知,唐代于阗地区处于毗沙都督府和于阗镇守军的双重管辖,于阗的这种治理模式既保留少数民族传统的行政管理制度又将少数民族地区纳入国家统一行政设置之中,加授各族首领担任唐朝地方政府的都督,这体现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羁摩统治,C项正确;羁縻制度既保证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又加强了中央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领导和扶持,排除A项;汉代设置了西域都护,标志西域地区开始归属于中国版图,排除B项;“表明边疆管理与内地管理的一体化”表述有误,羁縻制度保留了少数民族传统的行政管理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3.B
【详解】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所学可知,①“德国将其海外属地所有之权利及所有权名义放弃,以与主要协约及参战各国,属于1919年《凡尔赛条约》的内容;②“本防御同盟既以维护欧洲均势、保障欧洲各国的安宁和独立,防止多年来(法国)蹂躏世界的那些侵略重演为其目的。”属于1815年维也纳体系的相关内容,……”;③“在目前的情况下,有利于和平的不结盟国家存在和活动,是保卫世界和平的更加重要的因素之一。”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后;④“美国对苏联任何政策的要素必须是一种长期的,既有耐心而又坚定的,并且时刻对俄国扩张倾向保持警惕的遏制政策。”,属于20世纪50年代冷战爆发的相关内容。所以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②①④③,B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B项。
4.C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中国古代汉朝云南地区。根据材料“以五铢钱随葬取代海贝随葬”可知,五铢钱在当地流通使用,材料反映了云南地区滇文化的发展及与中原文化的相互交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的格局,③④C项正确;材料反映汉朝以来对云南地区的统治,未涉及秦朝,①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滇文化一直存在,与中原文化并存,②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5.C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①正确。②错在参与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据材料“参加日内瓦会议”“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可知,50年代我国的外交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开始走向灵活务实,③正确。④错在打开外交新局面,迎来建交新高潮是在20世纪70年代。综上①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B项、D项。故选C项。2023北京高三二模历史汇编
法律与教化章节综合
一、单选题
1.(2023·北京东城·统考二模)明士大夫湛若水,致仕(官员退休)还乡后推广《沙堤乡约》。乡约仪式主体包括“宣圣训”和“读乡约”,引用《大明律》解释圣谕,强调“尚礼义、恤患难、立臧否(邻里相互劝诫制止恶习)、行保甲、躬巡省”。这说明,明代乡约( )
①重视教化,加强基层治理②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
③彰善纠恶,维护乡村秩序④监督政府,进行巡查督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23·北京顺义·统考二模)明堂是古代皇帝祭祀与布政的重要建筑。东汉《白虎通义》记载:“天子立明堂者,所以通神灵,感天地,正四时,出教化。”唐代《通典》记载明堂是“明政教之堂也”。中国古代统治者重视修建明堂的主要原因有( )
①昭示政权的正统性 ②彰显了对百姓的教化
③保留传统建筑精华 ④加强了对社会的控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2023·北京顺义·统考二模)1953年2月1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我国第一部选举法。邓小平同志在草案说明中指出:“在选举法草案中,贯穿着一个总的精神,就是根据中国当前的具体情况,规定一个真正民主的选举制度。”由此可以看出,这一选举法的特点是( )
A.形成日趋完备的法律体系 B.体现人民民主的基本原则
C.确立依法治国的思想方略 D.实行民主政治协商的制度
4.(2023·北京昌平·统考二模)《左传》记载:叔向使诒子产书,曰:“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三辟(刑律)之兴,皆叔世(衰乱之世)也。今吾子相郑国……铸刑书……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终子之世,郑其败乎!”这表明( )
①早期国家可能已经有了法律 ②叔向反对子产“铸刑书”
③郑国因“铸刑书”走向衰亡 ④子产主张以道德教化民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23·北京昌平·统考二模)《法学总论》的序言中写道:“朕(指查士丁尼)特别委托他们(指法官、法学教授),在本皇帝的权威和指导下编写《法学总论》。这样,你们(指学习法律的青年们)便可以不再从古老和不真实的来源中去学习初步的法律知识,而可以在皇帝智慧的光辉指引下学习。”这反映出( )
A.拜占庭帝国的法律有利于保障整个国家的安定团结
B.法官和法学教授因受制于皇帝而失去了编写积极性
C.查士丁尼在《法学总论》的编写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D.学习法律的青年们必须学罗马法的来源和传统知识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明代中国。据材料“尚礼义、恤患难、立臧否(邻里相互劝诫制止恶习)”可以得出重视教化,加强基层治理,①正确,据材料“引用《大明律》解释圣谕”可以得出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②正确,据材料“立臧否(邻里相互劝诫制止恶习)、行保甲、躬巡省”可以得出彰善纠恶,维护乡村秩序,③正确,乡约无法“监督政府”,材料也不体现乡约能够监督政府,④错误,①②③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2.A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天子立明堂者,所以通神灵,感天地,正四时,出教化”“明政教之堂也”可知,明堂是古代帝王宣明政教、举行典礼等活动的地方,古代统治者重视修建明堂的主要原因有昭示政权的正统性、彰显了对百姓的教化,①②符合题意,A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明堂的功能和作用,未体现它保留传统建筑精华,也未体现加强对社会控制的作用,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3年(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在选举法草案中,贯穿着一个总的精神,就是根据中国当前的具体情况,规定一个真正民主的选举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人民当家做主治理国家,体现人民民主的原则,也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奠定了法制基础,B项正确;“日趋完备”表述不符合史实,新的法律体系刚逐步构建起来,排除A项;1997年,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的思想方略,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选举制度,不是政党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根据“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可推断出当时可能已经有法律;根据“今吾子相郑国……铸刑书……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终子之世,郑其败乎”可得出叔向认为“铸刑书”导致民不知礼,然后会乱世,所以他反对“铸刑书”。①②A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体现郑国的命运,“郑其败乎”只是他的猜测,③错误;了产主张用法律来治理,而不是道德,排除④。排除BCD项。故选A项。
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的拜占庭。根据“朕(指查士丁尼)特别委托他们(指法官、法学教授),在本皇帝的权威和指导下编写《法学总论》。”可得出查士丁尼主持编撰法律,同时以自己的“智慧”指导法律的学习,说明查士丁尼在《法学总论》的编写中发挥了重要作用,C项正确;材料只能体现皇帝指导法律编撰,不能体现法律的效果,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出法官和法学教授人个的态度,排除B项;“必须学罗马法的来源和传统知识”的表述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2023北京高三二模历史汇编
论述题
一、论述题
1.(2023·北京东城·统考二模)革命探索
材料一 本大总统之毅然兴师讨贼,以期贯彻护法戡乱之职志……夫欲约法之效力不坠,在使国会得自由行使其职权,在扫除一切不法之武力……直军(直系军阀)诸将,为表示诚意服从护法起见,应首先将所部半数,由政府改为工兵(投身国家建设的军人)作为停战条件……直军诸将,知能履行此条件,本大总统当力饬全国罢兵:恢复和平,共谋建设。
——1922年芬中山在广州发表的宣言
材料二 在中国,事情非常明白,谁能领导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谁就能取得人民的信仰,因为人民的死敌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而特别是帝国主义的缘故。
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这些阶级,或者已经觉悟,或者正在觉悟起来……而无产阶级别是领导的力量。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结合材料二及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成功实践,评述材料一中孙中山对革命的看法。
要求:观点正确,多角度分析,逻辑清晰。
2.(2023·北京东城·统考二模)地图
材料一 1662年《大地图集》出版,其作者约翰·布劳是荷兰制图师。《大地图集》的买家大多是可以帮助荷兰进行政治和商业扩张的人-国王、政治家、外交家、商人等。下图为其中收录的一幅地图《全新极准世界地图》。
——摘编自杰里·布罗顿《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
注:
①古希腊罗马诸神,正中是阿波罗,代表太阳。周边是其他诸神,代表行星。
②托勒密(约90-168年),其地心说是中世纪教会认可的宇宙观。
③哥白尼(1473-1543年),提出日心说,建立新的宇宙观。
④精确标注了中国,日本,朝鲜多个城镇的经纬度(参考了明代《广舆图》)。
材料二 世界大洲分布图
(1)地图展现了特定时期作者对世界空间的“洞察”,也是文化的产物。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阐释上述观点。
(2)阅读材料二,围绕“1900-1945年的社会进步”,从不同视角设计补充相关地图信息,并说明设计理由。
要求:用文字表达地图信息,不必图示:设计至少有两个视角,每个视角下至少有两个信息。
3.(2023·北京西城·统考二模)史料研习
关于唐朝食物的部分材料
序号 内 容
① 白居易在四川任职时作《寄胡饼与杨万州》诗云:“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
② 《刘禹锡嘉话》:“刘宴入朝,见卖蒸胡饼之处,买啗之。”
③ 《旧唐书》:高力士“于京城西北截沣水作碾,并转五轮,日破麦三百斛。”
④ 唐代小说《任氏传》:郑生在长安升平坊,天未亮,“门旁有胡人鬻饼之舍,方张灯炽炉。”
⑤ 杜佑《通典》:开元年间“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
⑥ 《唐大和上东征传》:鉴真第二次东渡前在扬州购入的补给中有“干胡饼二车”
⑦ 吐鲁番出土文献《唐于阗某寺支用簿》:“雇李□伍斗半面胡饼脚八十文。买果子二百卅五文,沽酒□。”
⑧ 日本僧人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开成六年正月六日,立春,命赐胡饼寺粥。时行胡饼,俗家皆然。”
⑨ 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直径19.5厘米的薄饼(甲);201号墓的彩绘劳作妇女泥俑群(乙),再现了舂粮、簸糠、推磨、擀面、烙饼的全过程
⑩ 莫高窟第159窟的唐朝壁画(丙),胡饼位于供桌左上角
举例说明以上材料包括哪些类型的史料;提炼一个研究主题,运用至少三则史料加以阐释。
4.(2023·北京西城·统考二模)礼与法
1902—1911年,清王朝谕令大臣沈家本主持修订新律法。在其倡议下,设立修订法律馆、编译外国法律著作、开办法律学堂,制定了多部新式律法。然而,本次修律却引发了一场关于“礼法”的大争论。礼教派提出“中律为体,西律为用”,法理派认为“如为筹备宪政,模范列强,实非博采东西大同之良法难收其效”。礼法之争被《申报》报道,清朝覆亡后,相关法律被民国政府完善后颁行。
清末修律中的“礼法之争”(部分)
修律过程 法理派 礼教派
《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1906年),第一个单行诉讼法,受驳斥后搁置 沈家本:主张父祖子孙别籍异财、男女平等;否定“宗法”“家族”的作用;采用西方的陪审制和律师制 张之洞:“本法所纂,父子必异财,兄弟必析产,夫妇必分资”;“应博采东西诸国律法……而仍求合于国家政教大纲”;“欲求节操端严、法学渊深者,实不宜得”
《大清新刑律草案》(1907年),受抨击后修正 沈家本:更定刑名、酌减死罪、废除凌迟等酷刑;“子孙违犯教令”“全是教育上事……无关刑事,不必编入刑律中也” 劳乃宣:加重卑幼对尊长、妻对夫杀害伤害等罪的刑罚;把“旧律有关伦纪礼教各条”“逐一修入新刑律正文”
《大清新刑律》,1911年清政府正式颁布 正文采用近代西方单一刑法体例,分为总则和分则。附录增补礼教派主张,如保留斩刑、加重对有违传统礼教的犯罪行为的处罚、卑幼对尊亲属不得适用正当防卫之法等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析清末修律中的“礼法之争”。
5.(2023·北京海淀·统考二模)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肩负打碎旧的生产关系、 建立新的生产关系的使命。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1.11) 六、中华苏维埃政权以消灭封建制度及彻底的改善农民生活为目的,颁布土地法,主张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贫农、中农,并以实现土地国有为目的。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5) (十)在土地已经分配区域,保证一切取得土地的农民之私有土地制。在土地未经分配区域(例如绥德、富县、庆阳),保证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及债主的债权,帷须减低佃农租额及债务利息,佃农则向地主缴纳一定的租额,债务人须向债主缴纳一定的利息,政府对东佃(租佃)关系与债务关系加以合理的调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9)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的国家所有,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9) 第八条 国家指导和帮助个体农民增加生产,并且鼓励他们根据自愿的原则组织生产合作、供销合作和信用合作。 第十五条 国家用经济计划指导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造,使生产力不断提高,以改进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巩固国家的独立和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12) 第八条 农村人民公社、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其他生产、供稍、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 第十五条 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 第十六条 国营企业在服从国家的统一领导和全面完成国家计划的前提下,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经营管理的自主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3.3) 第八条 第一款修改为:农村中的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 第十五条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国家依法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依据中国共产党变革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的上述史料,自拟主题,结合时代背景加以论述。要求:至少使用两则史料,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6.(2023·北京丰台·统考二模)美术与抗战
1938年5月,宋庆龄领导的保卫中国大同盟与香港国防医药筹赈会联合举办美术展览,目的是为了赈济中国的难民和伤兵。蔡元培受邀参加开幕式,他即席就美育与抗战的关系问题发表了讲话,提出“美术乃抗战时期之必需品”。他认为“抗战时期所最需要的,是人人有宁静的头脑,又有强毅的意志”,“这种宁静而强毅的精神,不但前方冲锋陷阵的将士不可不有,就是在后方供给军需、救护伤兵、拯救难民及其他从事于不能停顿之学术或事业者,亦不可不有。有了这种精神,始能免于疏忽、错乱、散漫等过失,始在这全民抗战中担得起一份任务”,美术作品展览,可以对人们起到养成同情心的潜移默化作用,激励人们支持并投身到抗战工作中去。同时,他强调指出,当此全民抗战之时,“最要紧的就是能互相爱护、互相互助”,团结一致,才能达到抗战的胜利。
——摘编自孟彭兴《抗战前期的蔡元培》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评析蔡元培的观点。
7.(2023·北京丰台·统考二模)文化与自由
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这无论对外部自然的规律,或对支配人本身的肉体存在和精神存在的规律来说,都是一样的……最初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动物本身一样不自由的;但是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
——选自恩格斯《反杜林论》
依据材料,确定一个观点,运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不少于3个史实),史论结合,遐辑清晰。
8.(2023·北京顺义·统考二模)吴淞铁路
1876年,英国怡和洋行在上海至吴淞之间修建成了一条铁路,即吴淞铁路。吴淞铁路是中国第一条投入营运的铁路。吴淞铁路从修建之日起,就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当时清朝大部分官员,都反对修建铁路。
上海道台冯焌光多次与英国领事打招呼,不允许他们擅自修建铁路。英国领事一边采取敷衍塞责的态度,一边继续修建,导致吴淞铁路最终建成并投入运营。
吴淞铁路的火车票价较为昂贵,但乘车的人却络绎不绝。火车每天往返6次,客车都拥挤得没有空位置。城里那些终年不出门的人,听说这样的事情后也一定要带着家眷来凑热闹。
不久,吴淞铁路上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一名行人从来没有见过火车,当他从铁道上经过时,看到呼啸而来的火车,惊慌失措,竟然被火车轧死。死了人,这下子就不得了。当地民众纷纷抗议。冯发光借机再次找到英国领事,要求火车司机一命偿一命。
上海租界的英国领事法庭对这件案子进行审理,根据英国铁路法,判定火车司机无罪释放。这更加激怒了当地民众。为了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英国驻上海总领事威妥玛下令吴淞铁路暂时停止运营。清朝政府方面加紧与英国进行谈判,希望能够将吴淞铁路买回来。当年10月24日,中英双方在南京签订《收买吴淞铁路条款》:吴淞铁路由中国以28.5万两白银的价格买断,分三期付清。
1877年10月20日,清朝政府支付了首期款项后,买回了吴淞铁路,并不顾英国、美国方面的强烈反对,铲平铁路路基、拆毁站房。车厢、机车、铁轨等被运往台湾。
中国第一条运营铁路,只存在了短短一年,就被匆匆拆除。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对吴淞铁路的建拆过程进行评析。
(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9.(2023·北京顺义·统考二模)近代民主革命
材料—
①三民主义 ②实业救国 ③军阀混战 ④国民革命
⑤民主共和 ⑥民主与科学 ⑦中国共产党诞生 ⑧工农武装割据
(1)阅读表格内容,请任选三个核心词(序号),提炼一个主题,对该主题进行阐释。
要求:主题立意明确;核心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共计24块,面积100万平方公里,军队132万人,民兵260万人,人口近1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作战12.5万余次,毙伤俘日伪军100多万人。在整个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抗击着约60%的侵华日军和95%的伪军。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抗战语录
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1935.8.1)
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1937.7.8)
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1939.7)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对“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这句话进行解释。
10.(2023·北京顺义·统考二模)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
1998—2002年私营、国有和外资企业的工业生产总值比较表
年份 私营企业产值(亿元) 国有企业产值(亿元) 外资企业产值(亿元)
1998 2083 33621 17750
2000 5520 40554 23465
2002 12951 45179 32459
依据材料和所学,对私营、国有和外资企业的发展进行说明。
参考答案
1.示例:
孙中山认为军阀割据混战导致了国家的分裂动荡,革命应当推翻军阀统治,实现国内和平,进而推进国家建设,这种认识是有革命意义的。但他寄希望于军阀主动裁军,是不现实的。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则为革命找到了正确道路。
在革命对象上,中国共产党坚持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并根据主要矛盾的变化,不断调整革命策略。
在革命依靠的力量上,中国共产党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党成立初期,组织工人运动,领导工人罢工。国民革命期间,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国民革命失败后,广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动农民开展土地革命。全面抗战时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在国统区形成第二条战线,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革命的方式上,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
综上所述,相较于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实践,孙中山虽然认识到了封建军阀统治是导致国家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他没有准确地把握革命对象、革命依靠的力量及革命方式,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要求观点正确,多角度分析。
首先,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提炼孙中山对革命的看法。根据材料“直军(直系军阀)诸将,为表示诚意服从护法起见,应首先将所部半数,由政府改为工兵(投身国家建设的军人)作为停战条件……直军诸将,知能履行此条件,本大总统当力饬全国罢兵:恢复和平,共谋建设。”可知,孙中山认为军阀割据混战导致了国家的分裂动荡,革命应当推翻军阀统治,实现国内和平,进而推进国家建设。
其次,对提炼的孙中山的看法进行评价,如:孙中山的这种认识是有革命意义的,但他寄希望于军阀主动裁军,是不现实的。结合材料“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这些阶级,或者已经觉悟,或者正在觉悟起来……而无产阶级别是领导的力量。”可知,中国共产党的观点,即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则为革命找到了正确道路。
根据提炼的中国共产党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对孙中山观点进行评述,如: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则为革命找到了正确道路。在革命对象上,中国共产党坚持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并根据主要矛盾的变化,不断调整革命策略。在革命依靠的力量上,中国共产党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党成立初期,组织工人运动,领导工人罢工。国民革命期间,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国民革命失败后,广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动农民开展土地革命。全面抗战时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在国统区形成第二条战线,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革命的方式上,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
最后,对孙中山的看法进行总结升华,说明其看法的局限性,如:综上所述,相较于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实践,孙中山虽然认识到了封建军阀统治是导致国家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他没有准确地把握革命对象、革命依靠的力量及革命方式,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2.(1)示例:
该地图是在新航路开辟后,荷兰垄断海上贸易、争夺海上霸权的历史大背景下制作的。
该图较准确地标识了世界主要的大洲和海洋的位置,对中国等地绘制也较为准确,表明制图者意识到世界是一个整体;图中各行星围绕太阳并绘制哥白尼像,表明制图者对日心说的认同。以上展示了当时人对世界空间的洞察。但是该图未标识南极洲,澳大利亚、北美等地区的轮廓比较模糊,体现当时人对世界还缺乏更为全面的了解。
地图中使用大量古希腊罗马诸神形象,反映文艺复兴时期推崇古典文化;在制图中借鉴了中国明代地图的元素,折射了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地图中托勒密代表了中世纪思想,哥白尼代表近代科学,反映人们在思想观念上正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总体上,地图是该时代文化的产物。
(2)视角1:高速公路的发展。设计理由: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汽车工业的发展,道路建设也随之发展,高速公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出现,且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尤其以美国和德国为主,这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生产力的极大推动,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代表性国家的美国和德国,高速公路发展速度也较快,在设计时通过标注各洲高速公路的路线体现此时期告诉公路的发展。
视角2:城市化的发展。设计理由: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1900年世界城镇化水平只有13.3%,但到1945年,世界城镇化水平达到了29.6%,尤其是英美法德等资本主义国家,城市化水平较高,在设计时通过标注各洲大城市、中小城市、城镇的数量体现此时期城市化的发展。
【详解】(1)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17世纪(欧洲)。据材料“ 1662年《大地图集》出版,其作者约翰·布劳是荷兰制图师”可知,该地图为17世纪荷兰人绘制,据材料“《大地图集》的买家大多是可以帮助荷兰进行政治和商业扩张的人——国王、政治家、外交家、商人”及所学知识可知,地图折射出荷兰垄断海上贸易、争夺海上霸权的历史。地图较为准确的描绘了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但没有南极洲,且澳大利亚、北美地区轮廓较为模糊,这既体现了表明制图者意识到世界是一个整体,也体现了当时人对世界还缺乏更为全面的了解;据材料“精确标注了中国,日本,朝鲜多个城镇的经纬度(参考了明代《广舆图》)”可知,折射了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据地区左面绘有提倡地心说的托勒密,右侧绘有提倡日心说的哥白尼,及绘制了“古希腊罗马诸神”的形象可知,地图中托勒密代表了中世纪思想,哥白尼代表近代科学,反映人们在思想观念上正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和文艺复兴时期推崇古典文化。地图整体内容是当时时代的产物。
(2)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20世纪(世界)。设问要求围绕“1900-1945年的社会进步”,从不同视角设计补充相关地图信息,并说明设计理由。补充相关地图要选择1900至1945年间社会进步的内容,如选择世界高速公路的分布,设计上主要体现伴随着汽车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发展推动了高速公路的发展,涉及到主要国家有美国、德国等,通过直观展现世界高速公路的路线来表现高速公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可选择城市化角度,设计上体现大城市、中小城市、城镇在地图上的位置,通过直观展现各洲大城市、中小城市、城镇的数量来表现城市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3.文献史料:如史书《旧唐书》《通典》,日记《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账簿《唐于阗某寺支用簿》等。
实物史料:如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薄饼和彩绘劳作妇女泥俑群;
图像史料:如莫高窟的壁画。
研究主题1:从地域角度看胡饼在唐朝的流行
阐释:唐朝国家统一,疆域拓展,民族往来和对外交流活跃。白居易《寄胡饼与杨万州》的诗句,说明胡饼在长安流行并影响到四川地区;《唐大和上东征传》反映了胡饼在南方城市扬州也较为常见;吐鲁番出土文献《唐于阗某寺支用簿》、莫高窟壁画等,体现出胡饼在西北丝绸之路上比较盛行。以上不同类型的史料互相印证,能够证明胡饼在唐朝的广大疆域内颇为流行。
研究主题2:胡饼流行反映唐朝的社会风貌
阐释:唐朝国家统一,社会经济繁荣,民族往来和对外交流活跃。唐代小说《任氏传》的记载,表明都城长安有胡人经营的胡饼铺;《刘禹锡嘉话》和白居易的诗句,反映了胡饼被唐朝官员所接受;日本僧人《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的记载,说明当时僧俗百姓普遍食用胡饼。以上不同角度的史料互相印证,能够证明胡饼作为异域食品在唐朝社会的不同阶层流行,反映了唐朝民族交融、多元并包的社会风貌。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唐朝(中国)。设问要求首先说明材料包含了哪些类型的史料。据所学知识可知,史料按照存在形式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图像史料。 按照史料的表现形式,可将史料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图像史料等,实物史料是指各类遗物、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文献史料是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图像史料指的是图片影像史料,据此可知,材料中文献史料有史书《旧唐书》《通典》,日记《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账簿《唐于阗某寺支用簿》;实物史料有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薄饼和彩绘劳作妇女泥俑群;图像史料有莫高窟的壁画。
设问要求根据材料提炼一个主题,可选择史料①“ 白居易在四川任职时作《寄胡饼与杨万州》诗云:‘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史料⑥“《唐大和上东征传》:鉴真第二次东渡前在扬州购入的补给中有‘干胡饼二车’”和史料⑨“ 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直径19.5厘米的薄饼(甲);201号墓的彩绘劳作妇女泥俑群(乙),再现了舂粮、簸糠、推磨、擀面、烙饼的全过程”概括论点:从地域角度看胡饼在唐朝的流行。在阐释时结合唐朝民族交往和对外交往活跃的基本史实与史料①、史料⑥和史料⑨的内容进行阐释,如白居易《寄胡饼与杨万州》的诗句,说明胡饼在长安流行并影响到四川地区;《唐大和上东征传》反映了胡饼在南方城市扬州也较为常见;吐鲁番出土文献《唐于阗某寺支用簿》、莫高窟壁画等,体现出胡饼在西北丝绸之路上比较盛行。以上不同类型的史料互相印证,能够证明胡饼在唐朝的广大疆域内颇为流行。
也可以选择史料②“《刘禹锡嘉话》:‘刘宴入朝,见卖蒸胡饼之处,买啗之。’”、史料④“唐代小说《任氏传》:郑生在长安升平坊,天未亮,‘门旁有胡人鬻饼之舍,方张灯炽炉。’”、史料⑧“日本僧人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开成六年正月六日,立春,命赐胡饼寺粥。时行胡饼,俗家皆然。’”概括论点:胡饼流行反映唐朝的社会风貌。在阐释时结合唐朝社会国家统一,社会经济繁荣,民族往来和对外交流活跃的基本史实与史料②、史料④和史料⑧的内容进行阐释,如唐代小说《任氏传》的记载,表明都城长安有胡人经营的胡饼铺;《刘禹锡嘉话》和白居易的诗句,反映了胡饼被唐朝官员所接受;日本僧人《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的记载,说明当时僧俗百姓普遍食用胡饼。以上不同角度的史料互相印证,能够证明胡饼作为异域食品在唐朝社会的不同阶层流行,反映了唐朝民族交融、多元并包的社会风貌。
4.清末修律正值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面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剧,清政府推行新政,希望通过修律来维护自身的统治。沈家本等积极学习西方法律,成立专门机构、培养新式人才,编制新律法。新律法出台引发了礼法两派之争。
法理派受西方思想影响,追求法律平等,主张减轻刑罚,效仿西方法律体系,如陪审制、律师制、单一刑法体例等,对“礼法结合”的中华法系形成一定冲击。礼教派则主张维护传统的伦理纲常,强调家族宗法观念,认为西方法律不完全适合中国,表现出保守的一面,但其关注中国传统和国情的视角值得借鉴。《大清新刑律》是礼法两派妥协的产物,正文体现了对近代西方法律的学习,附录表现出对封建礼教的维护,反映了变革时期中国法制思想认识的冲突和进步。
礼法之争的双方都认同修律,但对于如何修律及其指导思想有不同主张。礼法之争及其带来的社会影响,推动了清末民初的法制现代化进程。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清末(中国)。设问要求评析清末修律中的“礼法之争”,据材料“礼教派提出‘中律为体,西律为用’”和材料“法理派认为‘如为筹备宪政,模范列强,实非博采东西大同之良法难收其效’”可知礼法之争实质是对于如何修律及修律指导思想的不同主张。在评析过程中要分析礼法之争出现的背景,评价礼法之争。在分析礼法之争的背景时,可以结合清末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推行新政维护自身法律,法理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法律,与礼教派产生了矛盾等方面进行阐述。在分析礼法之争的评价上,可以从最终修订的《大清新刑律》上来看,其“正文采用近代西方单一刑法体例,分为总则和分则。附录增补礼教派主张”体现了礼教派和法理派妥协的产物,及推动了中国法律的进步,同时也保留了落后保守之处。
5.答案示例:
主题: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了党领导的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发展。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之下,农民遭受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八七会议提出实行土地革命,各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之后逐步开展土地革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提出没收地主土地,平均分配,彻底消灭封建土地关系。获得土地的农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生产,支持根据地建设和革命。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不断扩大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七七事变后中国全面抗战开始。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产党停止了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在农村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这一政策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根据地的生产建设事业,对支持敌后抗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阶段党在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体现了土地政策在原则性与灵活性上的有机统一,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建党以来,从土地革命到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要求:至少使用两则史料,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首先,结合材料信息“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肩负打碎旧的生产关系、 建立新的生产关系的使命”和设问信息“中国共产党变革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根据材料中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消灭封建制度”“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实现土地国有”、1941年5月《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保证一切取得土地的农民之私有土地制”“保证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减低佃农租额及债务利息”“佃农则向地主缴纳一定的租额,债务人须向债主缴纳一定的利息”,结合所学可知,1931年中华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初,主张废除封建制度与剥削,实现土地国有,巩固政权建设;1941年全面抗战的背景之下,陕甘宁边区政府采取“双减双交”政策,巩固统一战线和敌后根据地。由此可提炼观点为:“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了党领导的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发展”。
其次,围绕提炼的观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了党领导的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发展”,结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进行详细的阐述,如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提出没收地主土地,平均分配,彻底消灭封建土地关系。长期以来,农民遭受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封建土地所有制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分土地给农民,获得土地的农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生产,支持根据地建设和革命。 随着1935年华北事变的发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41年,中共通过《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停止了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在农村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这一政策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根据地的生产建设事业,对支持敌后抗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最后,对论题进行总结升华,再次明确论题的准确性。如: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阶段党在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体现了土地政策在原则性与灵活性上的有机统一,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6.观点:蔡元培认为抗战需要坚强的毅力和团结一致的精神,美术对于人们形成这种精神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评析:蔡元培的观点发表于1938年5月,此时全面抗战已爆发,日军大举侵华并占领中国首都南京,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同时,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客观形势需要中国人民团结起来,顽强抗战。蔡元培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新文化运动中曾聘请许多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大任教,他一直致力于唤醒民众的工作,因此能够提出美术作品可以激发民众抗战精神的观点。蔡元培的主张肯定了美术展览的作用,有助于为抗战筹集善款;有助于激发民众团结一致、顽强抗战的精神。总之,当时抗战形势和个人志向促成了蔡元培发表美育有助于抗战的观点,他的主张体现了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具有进步意义。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1938年的中国。根据材料“蔡元培受邀参加开幕式,他即席就美育与抗战的关系问题发表了讲话,提出‘美术乃抗战时期之必需品’。他认为‘抗战时期所最需要的,是人人有宁静的头脑,又有强毅的意志’,……美术作品展览,可以对人们起到养成同情心的潜移默化作用,激励人们支持并投身到抗战工作中去。”可知,蔡元培认为抗战需要坚强的毅力和团结一致的精神,美术对于人们形成这种精神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根据材料“1938年5月,宋庆龄领导的保卫中国大同盟与香港国防医药筹赈会联合举办美术展览,目的是为了赈济中国的难民和伤兵。……美术作品展览,可以对人们起到养成同情心的潜移默化作用,激励人们支持并投身到抗战工作中去。同时,他强调指出,当此全民抗战之时,‘最要紧的就是能互相爱护、互相互助’,团结一致,才能达到抗战的胜利。”及所学可知,蔡元培的观点发表于1938年5月,此时全面抗战已爆发,日军大举侵华并占领中国首都南京,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同时,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客观形势需要中国人民团结起来,顽强抗战。蔡元培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新文化运动中曾聘请许多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大任教,他一直致力于唤醒民众的工作,因此能够提出美术作品可以激发民众抗战精神的观点。蔡元培的主张肯定了美术展览的作用,有助于为抗战筹集善款;有助于激发民众团结一致、顽强抗战的精神。总之,当时抗战形势和个人志向促成了蔡元培发表美育有助于抗战的观点,他的主张体现了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具有进步意义。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7.示例:观点:文化进步促进人的解放
论述:春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变化,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兴起。孔子创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孔子在教育领域的作为,打破了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使寒门子弟有了受教育的机会,扩大了受教育面。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16-17世纪,近代科学兴起,其代表性事件有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等,被称为“科学革命”。“科学革命”发现了自然界的规律,冲击了天主教的思想束缚,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由于辛亥革命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中国社会依然黑暗,中国人民继续进行探索。1915年,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礼教,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学。新文化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封建思想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人民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探索中国的新出路创造了条件。
古今中外教育、科学和思想的发展证明,文化领域的进步有助于打破旧制度、旧思想的束缚,促进人的解放和社会的发展。
【详解】本题是探究结论论述题。时空是世界近代史。据材料“但是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得出观点:文化进步促进人的解放。
论述:列举中国春秋时期的文化教育发展,说明产生的背景和具体事例,如孔子创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孔子在教育领域的作为,打破了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使寒门子弟有了受教育的机会,扩大了受教育面。列举科学革命的背景和作用。列举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得出1915年,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礼教,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学。新文化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封建思想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人民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探索中国的新出路创造了条件。
最后总结,得出古今中外教育、科学和思想的发展证明,文化领域的进步有助于打破旧制度、旧思想的束缚,促进人的解放和社会的发展。
8.评析: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在西方侵略和民族危机加剧,英国在1876年擅自修筑吴淞铁路,投入运营;铁路修建之初,中英双方存在严重分歧,清朝官员大部分反对修筑铁路,英国不顾反对继续修建铁路;上海是中国近代化的窗口,人们能够接受铁路的修建,乘车的人数众多;铁路事故的出现,英国判定司机无罪,激化了中英之间的矛盾。清政府主动赎回铁路,进行了拆除。
铁路的拆与建反映出近代西方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政府的反抗和近代化的探索。英国在中国修筑铁路,主要是用于侵略,修铁路会对中国主权利益带来损害。但从另一个角度看,铁路是近代化的标志之一,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清政府应积极顺应潮流,寻求近代化才是真正的自强之道。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1876年到1877年的中国。根据题意要求,对吴淞铁路的建拆过程进行评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吴淞铁路的修建过程、中英两国的影响、对近代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评析,如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在西方侵略和民族危机加剧,英国在1876年擅自修筑吴淞铁路,投入运营;铁路修建之初,中英双方存在严重分歧,清朝官员大部分反对修筑铁路,英国不顾反对继续修建铁路;上海是中国近代化的窗口,人们能够接受铁路的修建,乘车的人数众多;铁路事故的出现,英国判定司机无罪,激化了中英之间的矛盾。清政府主动赎回铁路,进行了拆除。最后进行总结评价,可知铁路的拆与建反映出近代西方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政府的反抗和近代化的探索。英国在中国修筑铁路,主要是用于侵略,修铁路会对中国主权利益带来损害。但从另一个角度看,铁路是近代化的标志之一,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清政府应积极顺应潮流,寻求近代化才是真正的自强之道等等。
9.(1)主题:中国革命新的道路
选词:④⑦⑧
阐释: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革命面目焕然一新。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合作正式开始。国民大革命席卷全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927年八七会议,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纠正了右倾错误,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队伍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2)解释:中国共产党率先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逐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组织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武装力量,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给予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定维护者,坚决打退国民党当局掀起的反共高潮,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详解】(1)本题为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近代中国。可选取④国民革命⑦中国共产党诞生⑧工农武装割据,以“中国革命新的道路”为主题,分中国共产党诞生、国民革命、工农武装割据三个阶段,论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探索革命新道路的历程。可选取②实业救国③军阀混战⑥民主与科学,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为主题,分政治上军阀混战,经济上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文化上掀起以“民主”“科学”为口号的新文化运动等方面,论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特征。如选取其他核心词,主题提炼恰当、阐述合理也可。
(2)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可从“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敌后战场抗战”等角度阐述。据材料三中国共产党抗战语录,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率先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结合所学,中国共产党坚决打退国民党当局掀起的反共高潮,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据材料二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力量和作战歼敌数据,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领导军民开辟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主战场。因此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0.说明:1998年至2002年,私营、国有和外资企业工业生产总值迅速增加。其中私营企业发展最快。其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鼓励私营企业发展;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国有企业持续发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程度加大,外资企业也在迅速发展。从总体上看,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1998-2002年的中国,依据1998—2002年私营、国有和外资企业的工业生产总值数据变化,可得出1998年至2002年,私营、国有和外资企业工业生产总值迅速增加,其中私营企业发展最快。结合“改革开放”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其原因,私营企业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鼓励私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有关;国有企业发展与“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有关;外资企业发展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程度加大”有关。最后作总结评价,1998—2002年私营、国有和外资企业的发展表明了改革开放是振兴中华民族的正确选择。2023北京高三二模历史汇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章节综合
一、单选题
1.(2023·北京西城·统考二模)下表为1949—1952年全国私营工业的相关数据。这一时期私营工业的发展( )
年份 企业数(个) 职工人数(万人) 总产值(万元) 占全部工业总产值(%)
1949 123165 164.38 682816 63.3%
1950 133918 181.58 727826 51.8%
1951 147650 202.28 1011836 50.1%
1952 149571 205.65 1052611 39%
①以建设“四个现代化”为目标 ②符合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特征
③在增长速度上超过了国营工业 ④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2.(2023·北京海淀·统考二模)1952年初,美国在朝鲜战场上发动细菌战,导致中国东北地区脑炎等疾病流行。全国迅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从各大工厂到广大农村,从机关到学校,都普遍进行了清洁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害虫等活动。1952年春夏之交,全国各地的传染性疾病发病率较上一年同期大为减少。这说明( )
①爱国卫生运动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②老少边穷地区医疗匮乏基本缓解
③中医药的治疗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④群众参与是中国疫病防治的特色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2023·北京昌平·统考二模)下图中包含新中国与外国建交的三次高峰。其中第二次建交高峰出现的原因有( )
①中美《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的发表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③中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④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和中日建立外交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23·北京朝阳·统考二模)2023年3月27日,俄罗斯捷杰耶夫与马林斯基交响乐团重返中国舞台,演奏在嘹亮高亢的号角声中开始。前奏部分的小号动机来自《义勇军进行曲》,“红旗主题”在灿烂的C大调上喷薄欲出,宽广的颂歌主题与铿锵的进行曲交映。作曲家吕其明于1965年春创作的这首《红旗颂》瞬间打动听众,掌声随即加入了演奏。下列选项中,关于这一场景的分析合理、准确的是( )
A.该作品诞生于庆祝粉碎“四人帮”的重大胜利
B.歌颂祖国和人民的主题,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
C.反映出中苏(俄)之间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D.是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的成功实践
5.(2023·北京丰台·统考二模)“一五计划”期间,钢铁工业成为当时建设的重点,党和国家从资金层面对钢铁工业给予了较大倾斜,钢铁工业38项投资额平均每项接近1亿元,是工业项目投资额平均值的3倍。这样做是为了( )
A.迅速恢复国民经济 B.实现财政经济统一
C.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D.奠定工业化的基础
6.(2023·北京顺义·统考二模)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重要成果(部分)。据此推断,当时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 )
时间 外交成果
1953年12月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4月 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4年6月 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
1955年4月 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①开创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②参与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③展现出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 ④打开外交新局面,迎来建交新高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全国私营工业企业数、职工数和总产值都呈现增加趋势,体现了此时期私营工业的发展,符合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特征,②正确,私营工业的发展推动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恢复与发展,④正确,C项正确;1954年明确提出四个现代化的目标,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B项;材料只体现了民营企业的发展情况,没有体现国营企业的发展情况,不能得出在增长速度上谕国营工业的对比,③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2年(中国)。据所学,1952年正值朝鲜战争、我国志愿军抗美援朝期间;结合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针对美国在朝鲜战场上发动细菌战导致东北疾病流行的情况,我国开展了范围广、参与度高的爱国卫生运动,“从各大工厂到广大农村,从机关到学校”,最终各地传染病发病率大为减少。据此可知,①④正确。②错在爱国卫生运动减少了传染病发病率,并非达到基本缓解医疗匮乏的程度;③错在“长足进步“意思是形容进步速度很快,材料体现了爱国卫生运动的成就,未涉及中医药治疗水平的发展速度和程度。故本题选C项。
3.D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后。材料中的第二次高峰是1972年,根据所学可得出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提高了国际地位。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和中日建立外交关系,都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这些都为那次高潮的到来提供了条件,②④正确,D项正确;中美《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的发表是在1978年,1979年两国正式建交,①错误;中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后,③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所学可知,《红旗颂》以红旗为主题,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情景,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的指引下,英勇顽强,奋发向上的革命气概,热烈讴歌了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演奏能瞬间打动听众,说明引发了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B项正确;粉碎“四人帮”是在1976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排除A项;《红旗颂》是歌颂祖国和人民为主题,与中俄关系无关,排除C项;材料主要强调《红旗颂》能瞬间打动听众,引发情感共鸣,与“二为”方向、“双百”方针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中国一五计划期间。据材料“钢铁工业成为当时建设的重点,党和国家从资金层面对钢铁工业给予了较大倾斜……”,可以看出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对钢铁工业的支持和重视,其目的就是为了我国的工业化建设,D项正确;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基本恢复,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一五计划对钢铁工业的重视,主要是工业化,并不是财政经济统一,排除B项;抗美援朝是外部因素,并不是主要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
6.C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①正确。②错在参与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据材料“参加日内瓦会议”“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可知,50年代我国的外交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开始走向灵活务实,③正确。④错在打开外交新局面,迎来建交新高潮是在20世纪70年代。综上①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B项、D项。故选C项。2023北京高三二模历史汇编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章节综合
一、单选题
1.(2023·北京顺义·统考二模)明朝时期实行朝贡贸易,诸国进贡携带的物品分为三类:一是国王贡献方物,名曰正贡;二是国王附搭品,名曰附来货物;三是使臣自进贡物。贡船附载来华的货物,不论在会同馆或市舶司所在地出卖,多不向外商征税,而且还大加赏赐。这种“贸易”形式的影响是( )
A.阻止西方的经济侵略 B.加速自然经济的解体
C.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 D.促进商品经济的繁荣
2.(2023·北京朝阳·统考二模)某同学对下图信息做出的相关分析,准确的有( )
①增速最快阶段出现在中美建交之际
②处于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期
③中国与外部关系出现重大调整突破
④对外开放促进国民消费水平的提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3·北京东城·统考二模)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有一定的自治权 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赢得独立
B 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一系列社会经济政策 科学回答了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
C 1864年,总理衙门委托丁韪良将《国际法原理》翻译成中文,并以《万国公法》为名刊行 西方的国际法被正式介绍到中国
D 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达成.在该协定的框架下,各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 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
A.A B.B C.C D.D
二、材料分析题
4.(2023·北京海淀·统考二模)战后国际贸易
材料一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历次多边贸易谈判(节选)
时间 谈判回合 谈判主要情况
1949年4—8月 安纳西回合 丹麦等10国成为关贸总协定新缔约国,实现关贸总协定成员国的第一次扩员,共达成双边协议147项 ,增加税减让5000项。
1950年9月— 1951年4月 托基回合 吸纳西德等6国作为新缔约国,参加谈判的国家之间贸易额超过当时世界贸易总额的80%,谈判总体顺利,但美英围绕关税及英联邦特惠贸易体系问题争论激烈
1956年1—5月 第二次日内瓦回合 美国在农产品进口等领域强硬坚持贸易保护主义立场,影响了该回合谈判的进程,仅达成有限的关税减让。
1961年5月— 1962年7月 狄龙回合 新建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在关税和农业贸易政策方面与美国展开激烈较量;欧共体六国统一对外关税达成减让,但农产品等被排除在协议之外。
——摘编自舒建中、李婷婷《美国与关贸总协定制度的早期演进(1949-1962))材料二1965-1995年世界出口总额比例结构
——据萧国亮、隋福民《世界经济史》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对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组织的发展和运行特点进行评述。
(2)阅读材料二,概括1965年至1995年世界出口总额比例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以上变化的原因。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材料“明朝时期实行朝贡贸易,……贡船附载来华的货物,……多不向外商征税,而且还大加赏赐”可知,明朝在朝贡贸易中采取“免征税”“给予赏赐”等优待政策,体现“厚往薄来”的原则,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C项正确;明朝为阻止西方的经济侵略采取的是闭关锁国政策,排除A项;朝贡贸易范围小、数量少,对于自然经济冲击不大,排除B项;朝贡贸易以政治目的为主,且范围小、数量少,在促进商品经济方面影响不大,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详解】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和美国。根据材料可知,①增速最快阶段出现在1977年至1978年,表述有误;②处于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期,如第三产业的兴起,表述正确;③中国与外部关系出现重大调整突破,如中美正式建交,表述正确;④材料未涉及国民消费水平提升的信息,④项错误。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正确的是”,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世界)。结合所学,1864年,美国人丁韪良将《国际法原理》译成中文,恭亲王奕 奏请出资助印,此书后以《万国公法》为名印行,源自西方的国际法被正式介绍到中国,C项正确;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排除A项;《天朝田亩制度》对平分土地和社会经济生活的设想具有空想性,不能科学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排除B项;目前世界上仍是国际经济旧秩序,D项的史实与结论不对应,排除D项。故选C项。
4.(1)特点: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组织的缔约成员国不断增加;达成程度不等的关税减让;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组织的缔约成员国之间因贸易政策而存在激烈争论;美国是影响贸易议程和谈判结果的主要阻力。
评论:推动战后国际贸易的增长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美国力图维护其世界经济霸权;欧洲对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形成挑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推动经济多极化的发展。
(2)变化:发达国家间出口比重有所下降,70年代下降最为明显;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贸易出口比重缓慢增长;发展中国家间贸易出口比重持续增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地位上升。
原因: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导致发达国家间贸易出口比重下降。二战后新兴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掀起了现代化建设浪潮;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部分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中国实施改革开放,坚持和平发展,推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以及发展中国家间出口比重的增长。
【详解】(1)本题是特点、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的世界。第一问特点,由材料一“丹麦等10国成为关贸总协定新缔约国,实现关贸总协定成员国的第一次扩员”可得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组织的缔约成员国不断增加;由材料一“共达成双边协议147项 ,增加税减让5000项”可得出达成程度不等的关税减让;由材料一“但美英围绕关税及英联邦特惠贸易体系问题争论激烈”可得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组织的缔约成员国之间因贸易政策而存在激烈争论;由材料一“美国在农产品进口等领域强硬坚持贸易保护主义立场,影响了该回合谈判的进程,仅达成有限的关税减让。”可得出美国是影响贸易议程和谈判结果的主要阻力。第二问评论,由材料一“丹麦等10国成为关贸总协定新缔约国,实现关贸总协定成员国的第一次扩员,共达成双边协议147项 ,增加税减让5000项。”及所学可得出推动战后国际贸易的增长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由材料一“美国在农产品进口等领域强硬坚持贸易保护主义立场,影响了该回合谈判的进程,仅达成有限的关税减让。”及所学可得出美国力图维护其世界经济霸权;由材料一“新建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在关税和农业贸易政策方面与美国展开激烈较量”可得出欧洲对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形成挑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推动经济多极化的发展。
(2)本题是对比、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65年至1995年的世界。第一问变化,由材料二“1965-1995年世界出口总额比例结构”可得出发达国家间出口比重有所下降,70年代下降最为明显;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贸易出口比重缓慢增长;发展中国家间贸易出口比重持续增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地位上升。第二问原因,由材料二“1965-1995年世界出口总额比例结构”及所学知识可知,分别从“滞胀”危机的影响、二战后新兴独立国家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等方面分析说明。例如: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导致发达国家间贸易出口比重下降。二战后新兴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掀起了现代化建设浪潮;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部分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中国实施改革开放,坚持和平发展,推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以及发展中国家间出口比重的增长。2023北京高三二模历史汇编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章节综合
一、单选题
1.(2023·北京顺义·统考二模)亚洲是人类最早的定居地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下列文明成果,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两河流域产生早期文明 ②城邦民主政治的出现
③用莎草纸作为书写材料 ④创造了1到9的数字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②
2.(2023·北京西城·统考二模)早期国家形成时,许多国家已具备文字符号系统。阅读《文字的演变和传播示意图》(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 )
①西亚的楔形文字是各种文字的源头 ②日耳曼人的迁徙推动了楔形文字的传播
③社会生活的复杂化推动了文字产生 ④多元的世界文明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交流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2023·北京海淀·统考二模)《汉谟拉比法典》有如下条款。对下述信息解读正确的包括( )
第53条如果一个人不去加固他的河堤,在他的河段中出现了决口,使水冲走了农田和大 麦,那么他应该赔偿被毁掉的大麦。 第55条如果一个人打开他的河渠用于灌溉,使水冲毁了他邻居的田地和作物,他应该按照邻近地区的大麦产量做出赔偿。
①麦类是两河流域的重要粮食作物②气候干旱推动该地灌溉农业发展
③法律制度维护了借贷和契约关系④国家重视灌溉设施的维护和管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2023·北京朝阳·统考二模)尽管两河流域缺乏矿藏资源及熔炼金属所需要的可燃资源,但美索不达米亚及周边地区冶金技术深刻影响着古代世界的技术进步。推测促进这一地区出现青铜文明的原因是( )
①冶铁难度大工艺流失
②长途贸易网络的兴起
③赫梯王国的战争需求
④重要城市文明的崛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3·北京朝阳·统考二模)帕提亚(安息)王朝早期,希腊语是官方语言之一,社会上层以精通希腊文化为荣,宫廷中经常上演希腊戏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亚历山大东征 B.雅典民主制的辉煌
C.丝绸之路开通 D.罗马帝国的影响力
6.(2023·北京昌平·统考二模)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南部苏美尔人的发明,在古代西亚地区广泛使用。下列史诗中,使用楔形文字写成的是( )
A.《吉尔伽美什》 B.《摩诃婆罗多》
C.《荷马史诗》 D.《伊戈尔远征记》
7.(2023·北京昌平·统考二模)“赛里斯”是古代罗马对中国的一个称呼,原意指丝绸。“大秦”是汉朝人对罗马帝国的称呼,认为“其人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这两个称呼能够说明( )
A.古代罗马与古代中国相互间认知准确 B.古代中国与古代罗马都已经相互闻名
C.赫梯人的迁徙推动东西方文化间交流 D.新航路开辟增强了罗马与汉朝的往来
8.(2023·北京丰台·统考二模)在古代社会,两河流域政权需要强大的国家机器,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神化王权;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强调社会分工;希腊城邦中的雅典,形成了民主政治。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中,官员和祭司掌握司法权;希腊和罗马则实现了司法和行政分离。总体而言,上述历史现象说明( )
A.古代文明具有多元特点 B.大河是古代文明的摇篮
C.古代希腊文明最为先进 D.古代文明之间相互借鉴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题意要求,下列文明成果能印证“亚洲是人类最早的定居地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的是两河流域产生早期文明;古印度创造了1到9的数字。①④符合题意,A项正确;城邦民主政治出现于古希腊,古埃及用莎草纸作为书写材料, ②③不属于亚洲文明,排除BCD项。故选A项。
2.D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史(世界)。据材料“早期国家形成时,许多国家已具备文字符号系统”,结合图示可以看出不同的文明有着不同的文字系统,体现出文明的多元性,而字母文字的传播,又体现出文明的交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字的产生又是不同文明复杂的社会生活推动的,③④正确,D项正确;仅从图示,无法得出西亚的楔形文字是各种文字的源头,也无法得出日耳曼人的迁徙与楔形文字的传播之间的关系,①②错误,排除A、B、C项。故本题选D项。
3.B
【详解】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根据材料“如果一个人不去加固他的河堤,在他的河段中出现了决口,使水冲走了农田和大 麦,那么他应该赔偿被毁掉的大麦。”可知,麦类是古代两河流域地区的重要粮食作物,①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古代两河流域地区的气候条件与灌溉农业之间的关系,②项错误;“他应该按照邻近地区的大麦产量做出赔偿”反映出《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借贷和契约关系,③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国家通过法律的形式保护农业生产秩序,④项正确。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4.C
【详解】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根据材料“但美索不达米亚及周边地区冶金技术深刻影响着古代世界的技术进步”及所学可知,材料未涉及冶铁难度大对工艺流失的影响,①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两河流域文明成果对古代世界的影响,这与长途贸易网络的兴起有关,②项正确;赫梯帝国对古代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最先发明和使用铁器,大大推动了人类生产力的进步,不符合题意,③项错误;“重要城市文明的崛起”与青铜文明的出现有关,④项正确。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帕提亚(安息)王朝早期。根据材料“希腊语是官方语言之一,社会上层以精通希腊文化为荣,宫廷中经常上演希腊戏剧。”及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帕提亚(安息)王朝崇尚古希腊文化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因为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希腊化时代的形成,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信息与丝绸之路的开通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罗马帝国的信息,帕提亚(安息)王朝建于公元前247年,开国君主为阿尔沙克,罗马帝国建立与公元前27年,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巴比伦。古代西亚和埃及都有辉煌的文化成就,在许多领域走在当时世界的前列。西亚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西亚史诗《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A项正确;B项是印度史诗,排除B项;C项是古希腊史诗,排除C项;《伊戈尔远征记》是俄罗斯古代英雄史诗,排除D项。故选A项。
7.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与罗马。根据“赛里斯”“大秦”等称呼,可得出古代中国与古罗马在对方的世界中都因为各自的特色而闻名,B项正确;双方有认识,但接触并不多,因此认识不够准确,排除A项;材料中罗马与中国的相互了解与赫梯人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在15世纪,汉朝在公元前3世纪,排除D项。故选B项。
8.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古代的亚欧非地区。据材料“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神化王权……希腊和罗马则实现了司法和行政分离”,可以看出在古代社会,不同的地区孕育出不同的文明,且各个文明有各自的特色,说明古代文明具有多元特点,A项正确;古代文明有大河和海洋文明,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文明的多元性,不能得出古代希腊文明最为先进,排除C项;仅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文明的多元性,但无法得出文明之间的交流,排除D项。故选A项。2023北京高三二模历史汇编
经济与社会生活(选择)
一、单选题
1.(2023·北京东城·统考二模)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有一定的自治权 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赢得独立
B 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一系列社会经济政策 科学回答了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
C 1864年,总理衙门委托丁韪良将《国际法原理》翻译成中文,并以《万国公法》为名刊行 西方的国际法被正式介绍到中国
D 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达成.在该协定的框架下,各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 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
A.A B.B C.C D.D
2.(2023·北京海淀·统考二模)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大大缩短了印度洋与大西洋的航运距离。埃及不仅在修凿过程中耗费了大量人力与财力,政府还因举借英法外债走向财政破产,进而出卖国家主权;而英法控股的苏伊士运河公司则掌握着运河带来的高额利润。1882年,通过运河的船只中有80%是英国的,英国首相麦克唐纳称运河为大英帝国的动脉。苏伊士运河的修建( )
①使地中海成为欧洲的贸易中心②引发了华夫脱党领导的民族运动
③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④加深西方列强对埃及的殖民侵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3·北京朝阳·统考二模)某同学对下图信息做出的相关分析,准确的有( )
①增速最快阶段出现在中美建交之际
②处于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期
③中国与外部关系出现重大调整突破
④对外开放促进国民消费水平的提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3·北京顺义·统考二模)明朝时期实行朝贡贸易,诸国进贡携带的物品分为三类:一是国王贡献方物,名曰正贡;二是国王附搭品,名曰附来货物;三是使臣自进贡物。贡船附载来华的货物,不论在会同馆或市舶司所在地出卖,多不向外商征税,而且还大加赏赐。这种“贸易”形式的影响是( )
A.阻止西方的经济侵略 B.加速自然经济的解体
C.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 D.促进商品经济的繁荣
5.(2023·北京顺义·统考二模)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
史实 结论
A 1812年,英国人制造的汽船试航成功 远洋航海贸易取得了重大成就
B 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 成为连接地中海和红海的重要贸易通道
C 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 清政府的海军实力大幅提升
D 1908年,美国福特T型汽车诞生 汽车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交通工具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正确的是”,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世界)。结合所学,1864年,美国人丁韪良将《国际法原理》译成中文,恭亲王奕 奏请出资助印,此书后以《万国公法》为名印行,源自西方的国际法被正式介绍到中国,C项正确;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排除A项;《天朝田亩制度》对平分土地和社会经济生活的设想具有空想性,不能科学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排除B项;目前世界上仍是国际经济旧秩序,D项的史实与结论不对应,排除D项。故选C项。
2.D
【详解】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1869年的埃及。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的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①项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为加强控制和奴役埃及,英国宣布埃及处于英国的保护之下,埃及沦为英国的保护国。战后,英国继续维持埃及的保护国地位,激起埃及人民的强烈反对。埃及资产阶级政党华夫脱党提出“通过和平手段”争取埃及的完全独立,得到人民的强烈支持,史称“华夫脱党运动”,与题干时间不符,②项错误;“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大大缩短了印度洋与大西洋的航运距离。……进而出卖国家主权;而英法控股的苏伊士运河公司则掌握着运河带来的高额利润。1882年,通过运河的船只中有80%是英国的……”可知,苏伊士运河的开通缩短了印度洋与大西洋的航运距离,有助于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③项正确;“埃及不仅在修凿过程中耗费了大量人力与财力,政府还因举借英法外债走向财政破产,进而出卖国家主权”可知,苏伊士运河的修凿便利了英法列强对埃及的殖民侵略,④项正确。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3.C
【详解】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和美国。根据材料可知,①增速最快阶段出现在1977年至1978年,表述有误;②处于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期,如第三产业的兴起,表述正确;③中国与外部关系出现重大调整突破,如中美正式建交,表述正确;④材料未涉及国民消费水平提升的信息,④项错误。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材料“明朝时期实行朝贡贸易,……贡船附载来华的货物,……多不向外商征税,而且还大加赏赐”可知,明朝在朝贡贸易中采取“免征税”“给予赏赐”等优待政策,体现“厚往薄来”的原则,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C项正确;明朝为阻止西方的经济侵略采取的是闭关锁国政策,排除A项;朝贡贸易范围小、数量少,对于自然经济冲击不大,排除B项;朝贡贸易以政治目的为主,且范围小、数量少,在促进商品经济方面影响不大,排除D项。故选C项。
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1812-1908年(英国、埃及、中国、美国)。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连接地中海与红海,是连通欧亚非三大洲的主要国际海运航道,B项正确;汽船发明之初,受技术条件限制,尚不能用于远洋航海贸易,排除A项;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民用的轮船航运企业,排除C项;福特T型汽车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量产车,但汽车的普及程度在当时还不够高,排除D项。故选B项。2023北京高三二模历史汇编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章节综合
一、单选题
1.(2023·北京西城·统考二模)明朝工匠吸收战国成书的《考工记》总结的经验,采用初创于商周时期的陶范法,铸成了约46.5吨重的永乐大钟。钟体上“惟愿皇图万世隆”“惟愿人人尽忠孝”等铭文位置醒目。后从宫中移至万寿寺,“藉佛力以寓劝化”的功能扩大到民间。永乐大钟的铸造( )
①体现了稳固统治和教化人心的主旨 ②说明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
③反映了手工业技术深厚的历史积淀 ④推动了佛教的兴盛和禅宗的形成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2023·北京昌平·统考二模)下图为明代政府所制作的茶马互市金牌信符,它是以茶易马的专用凭证。此金牌信符可以说明明代( )
A.重农抑商政策废除 B.地域商人群体形成
C.全国商贸网络出现 D.互市贸易管理严格
3.(2023·北京丰台·统考二模)史籍记载,明朝徽州一带有人在论及百姓地位时,提出:“上之由博士弟子取进士业;次之货殖四方,辐辏无所不通;其下则耕尽地力之教。”这反映出( )
A.工商皆本思想普及 B.农耕经济高度发达
C.传统观念发生变化 D.宗族血缘纽带瓦解
二、材料分析题
4.(2023·北京东城·统考二模)蝗灾记载
材料 古人认为“突有大小,以螳早为最”,下表是关于蝗灾的一些记载。
序号 出处 内容
① 《三国志》(西晋陈寿) 式(东汉东莱太守高慎之子),至孝……永初中,螟姓为害,独不食式麦
② 《后汉书》(南朝范晔) (卓茂)迁密令。劳心谆谆,视民如子,举善而敞……天下大煌,河南二十余县皆被其灾,独不入密县界
③ 《赫连公墓志铭》(土捷) (赫连悦,曾任刺史、都督)鸿德岁扬,外布威恩,内施经略……流蝗远集而去灾
④ 《宋史》《金史》(元脱既) 一夕大雨-蝗尽死,岁大热六月辛卵,京东大雨雹,蝗尽死
⑤ 《前上党要达鲁花赤忽都帖木儿德政碑》(元) 六月初旬,山东飞蝗……公辍政致祷(祈祷)……令民城浮,地说越境而逝。终不为害
⑥ 《农政全书》(明徐光启) 蝗不食芋桑……绿豆琬豆红豆……凡此诸种,农家宣兼种,以备不虞大小男妇,但能捉得蝗虫与蝗子一升者(到官府)换饼三十个
(1)上述材料涉及哪些类型的文献史料,举例说明(写出序号)。
(2)概括上述材料对蝗灾记载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加以解读。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明朝时期(中国)。据材料“明朝工匠吸收战国成书的《考工记》总结的经验,采用初创于商周时期的陶范法”,可以看出手工业技术深厚的历史沉淀;据材料“藉佛力以寓劝化”,可以看出统治者稳固统治和教化人心的目的,①③正确,B项正确;明朝时期仍是程朱理学占据主导,而禅宗形成于唐朝时期,②和④错误,排除A、C、D项。故本题选B项。
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从材料的内容可知,茶马互市要有政府颁发的特制金牌,并且只颁布给合适的人,说明当时对互市贸易的管理与控制较严格,D项正确;明代仍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并未废除,A项正确;地域商人群体形成是指徽商、晋商等,材料中只体现政府对互市贸易的规定问题,没有涉及地域商人群体,排除B项;材料只体现互市贸易,而没有反映全国的贸易,排除C项。故选D项。
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徽州。由材料“上之由博士弟子取进士业;次之货殖四方,辐辏无所不通;其下则耕尽地力之教。”可知商品经济地位得到提升,说明传统观念发生变化,C项正确;材料只说的是明朝徽州一带,“普及”表述太绝对,排除A项;农耕经济高度发达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与材料“其下则耕尽地力之教。”信息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宗族血缘,排除D项。故选C项。
4.(1)史书:①②④;碑铭、墓志:③⑤;著作:⑥
(2)示例:
宋元以前的记载,强调官员的德政、个人品德与蝗灾之间的关系。宋元以后着重记载官员祈祷、自然条件、科学方法、国家治理与蝗灾的关系。
古代小农经济对自然灾害的抵抗力较弱。自汉代以来,儒学确立正统地位,儒家思想主张统治者施行仁政,因此出现因孝道和官员德政而免遭蝗灾的记载。这种记载具有虚构、附会的成分,体现了记录者崇德尚贤的追求。少数民族也有类似的记载,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文化的交融。
伴随着生产经验的积累、农学的进步,宋元以后记载中关于自然条件与蝗灾的关系,官府鼓励民众治蝗,并采取科学的方法预防蝗灾发生,都表明人们治蝗能力的提高。但受到封建迷信的束缚,在记载中仍存在通过祈祷治蝗的现象。
上述材料中关于蝗灾记载的变化,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体现农耕文明下社会的进步。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三国两晋南北朝、宋金元明时期(中国)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献史料包括:史书,如①《三国志》②《后汉书》④《宋史》《金史》等;碑铭、墓志,如③《赫连公墓志铭》⑤《前上党要达鲁花赤忽都帖木儿德政碑》;著作,如⑥《农政全书》。
(2)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秦汉、隋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国)。
首先,根据材料信息,概括蝗灾记载的变化情况,根据材料“至孝……永初中,螟姓为害,独不食式麦......劳心谆谆,视民如子,举善而敞……鸿德岁扬,外布威恩,内施经略……流蝗远集而去灾”可知,宋元以前的记载,强调官员的德政、个人品德与蝗灾之间的关系;根据材料“岁大热六月辛卵,京东大雨雹,蝗尽死......公辍政致祷(祈祷)……令民城浮,地说越境而逝。......能捉得蝗虫与蝗子一升者(到官府)换饼三十个”可知,宋元以后着重记载官员祈祷、自然条件、科学方法、国家治理与蝗灾的关系。
其次,结合所学知识,从蝗灾记载的变化的背景、原因、结果等角度进行解读,如:古代小农经济对自然灾害的抵抗力较弱。自汉代以来,儒学确立正统地位,儒家思想主张统治者施行仁政,因此出现因孝道和官员德政而免遭蝗灾的记载。这种记载具有虚构、附会的成分,体现了记录者崇德尚贤的追求。少数民族也有类似的记载,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文化的交融。伴随着生产经验的积累、农学的进步,宋元以后记载中关于自然条件与蝗灾的关系,官府鼓励民众治蝗,并采取科学的方法预防蝗灾发生,都表明人们治蝗能力的提高。但受到封建迷信的束缚,在记载中仍存在通过祈祷治蝗的现象。
最后,总结升华,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进行说明,如:上述材料中关于蝗灾记载的变化,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体现农耕文明下社会的进步。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2023北京高三二模历史汇编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章节综合
一、单选题
1.(2023·北京海淀·统考二模)1864年,奕 上书朝廷:“中国语言文字,外国人无不留心学习,其中之尤为狡黯者,更于中国书籍潜心探索,往往辩论事件,援引中国典制律例相难。臣等每欲借彼国事例以破其说,无如外国条例俱系洋字,苦不能识,而同文馆学生通晓尚须时日。”其上书的目的在于( )
A.进一步向西方列强推广中国文化 B.翻译外文著作了解西方各国国情
C.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实现自强求富 D.借助西方力量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2.(2023·北京东城·统考二模)对下表条约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
条约 部分内容
《中朝商民水陆贸易章程》(1882年) 朝鲜久列藩封,典礼所关,一切均有定制,毋庸更议
《中日天津条约》(1885年) 将来朝鲜国若有变乱重大事件,中日两国或一国要派兵,应先互行文知照,及其事定,仍即撤回,不再留防
《马关条约》(1895年) 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
A.清朝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日趋平等 B.清朝与朝鲜的宗藩关系逐步解体
C.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日本对外侵略扩张,吞并了朝鲜半岛
3.(2023·北京昌平·统考二模)邓世昌是甲午中日战争中为国牺牲的海军将领。光绪帝赐予他“壮节公”谥号,入祀京师昭忠祠,并亲撰祭文、碑文各一篇。威海卫百姓感其忠烈,于1899年在成山上为他塑像建祠。1994年,中宣部批准的邓世昌纪念馆在广州邓氏宗祠成立。2002年,邓世昌纪念小学在广州市海珠区正式挂牌。这表明( )
①邓世昌作为民族英雄受到世代纪念 ②宗法制度因为政府的倡导得到恢复
③纪念英雄的方式因时代不同而多样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视爱国主义教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23·北京丰台·统考二模)历史学家徐中约在论及鸦片战争时说:“比鸦片问题远为深刻的是几个概念的冲突:中国自称天下宗主的角色与西方国家主权的观念之间的不兼容;中国的朝贡关系体制与西方的外交往来体制之间的冲突;以及中国农业社会的自给自足与英国工业的扩张之间的对抗。”造成上述冲突的根源是( )
A.思想观念方面的分歧 B.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
C.工业发展水平的差异 D.国家治理措施的区别
5.(2023·北京顺义·统考二模)1843年《海国图志》编辑成书。卷一、卷二为“筹海篇”,除说明了具体的海防战略战术外,突出强调要“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制造战舰、火器的技术和养兵练兵之法,主张在国内设置造船厂和火器局,自己制造船炮,以巩固中国海防。这可用来说明( )
A.地主阶级对当时世界形势的认知
B.清政府完全能够抵御西方的侵略
C.“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成为共识
D.魏源对如何应对西方侵略的思考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1864年的清王朝。根据材料“臣等每欲借彼国事例以破其说,无如外国条例俱系洋字,苦不能识,而同文馆学生通晓尚须时日”可知,奕 认识到外国人能够借助中国文化典籍对中国进行诘难,而中国因国内缺少外文翻译著作,对西方国情的了解较少,在外交活动中明显处于劣势。由此可见,奕 的主要目的是翻译外文著作了解西方各国国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向西方列强推广中国文化的信息,排除A项;“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实现自强求富”属于洋务运动的内容,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于1851年至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已经失败,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据材料“朝鲜久列藩封,典礼所关,一切均有定制,毋庸更议”可知,此时朝鲜仍是中国的藩属国,据材料“将来朝鲜国若有变乱重大事件,中日两国或一国要派兵,应先互行文知照,及其事定,仍即撤回,不再留防”日本加强了对朝鲜的控制,据材料“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可知,中国与朝鲜的宗藩关系解体,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签订之后,中国与日本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朝鲜与中国宗藩关系的解体,并没有体现中国主权遭到破坏,排除C项;日本并没有吞并朝鲜半岛,1910年8月,日本强迫朝鲜帝国签订《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半岛,排除D项。故选B项。
3.C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根据“于1899年在成山上为他塑像建祠。1994年,中宣部批准的邓世昌纪念馆在广州邓氏宗祠成立。2002年,邓世昌纪念小学在广州市海珠区正式挂牌”可得出不论是近代还是现代,邓世昌都作为民族英雄受到世代纪念,但纪念英雄的方式因时代不同而多样。①③正确;通过对邓世昌的宣传,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④正确;①③④C项正确;现代社会并没有宗法制,②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只是原因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鸦片战争。据材料“中国自称天下宗主的角色与西方国家主权的观念之间的不兼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上述冲突的根源是先进的资本主义与落后的封建主义的差异,B项正确;思想方面的分歧、工业发展水平差异和国家治理措施,是原因之一,但并不是根源,排除ACD项。故选B项。
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843年中国。据材料“说明了具体的海防战略战术”“强调要……学习西方制造战舰、火器的技术和养兵练兵之法”“巩固中国海防”可知,魏源主张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加强海防,体现了魏源对如何应对西方侵略的思考,D项正确;魏源属于地主阶级开明派,不能代表整个地主阶级的认识,排除A项;晚清腐朽落后,不能抵御西方的侵略,排除B项;当时认识到中西方差距、主张学习西方的是少数人,排除C项。故选D项。2023北京高三二模历史汇编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章节综合
一、单选题
1.(2023·北京昌平·统考二模)下图为1875年确立的法国共和制示意图。依据此图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议会的选举体现了主权在民思想 ②国家元首有权解散参议院
③行政机构受到了立法机构的制衡 ④内阁能够否决众议院提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3·北京西城·统考二模)下表摘自《日本近现代经济史》附录“大事年表”。从中可知,近代日本( )
1872年 官营模范工厂富冈缫丝厂开工1873年 颁布征兵令;制定地税改革条例 1887年 颁布所得税法;大阪电灯公司成立 1889年 东海道铁路东京至神户通车 1901年 国营八幡制铁所开工 1904年 日俄战争爆发
①以国家力量主导推进近代化进程 ②引进了工业革命的成果殖产兴业
③以中国为参照建立现代税收制度 ④军国主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膨胀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23·北京朝阳·统考二模)据1831年统计,76%的美国联邦公务员都在邮政局里工作。下图显示出19世纪美国的邮政系统经历了从几百所邮局到上万所邮局的增长与分布情况。对美国邮政系统的发展所作出的分析,最为准确合理的是( )
①引发北美独立战争 ③增强国家治理能力
②推动民主化的进程 ④显现领土扩张进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23·北京东城·统考二模)16世纪,加尔文在日内瓦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共和国,提出经商致富的才能是上帝的恩赐,他编写的(教理问答)被确立为指导市民言行的规范。恩格斯对他的评价是:“新教徒在迫害自由的自然科学研究方面超过了天主教徒。塞尔维特正要发现血液循环过程的时候,加尔文便烧死了他。”由此可见,新教( )
①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诉求②仍然控制着人们的思想,束缚人们的行为
③确立了民族国家立法的基础④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2023·北京海淀·统考二模)西方学者论述道:“美国的革命并不仅是巴黎城中的一种时尚,它实际上已成了一种新的信仰。……杰斐逊的《独立宣言》则是他们的‘圣经’。……对法国人而言,要寻找‘早已遗忘的对神圣权利的绝妙阐述’,只需有这本‘圣经’就足够了。”以上材料反映出北美独立战争( )
①终结了英国在北美地区的殖民统治 ②体现了启蒙运动所倡导的政治理想
③推动了法国反对专制统治的革命 ④鼓舞了拉美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23·北京昌平·统考二模)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
史实 结论
A 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 “希腊化时代”和“希腊化世界”形成
B 1835年,英国颁布法律,规定自治市的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地方征税所得也由自治市自主开支,但必须接受选民监督 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确立
C 1869年开通的苏伊士运河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1914年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巴拿马运河通航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 从1948年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开始实施以来,到2018年,已经进行了71项,完成57项 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变成更具有影响力和作用力的推动者
A.A B.B C.C D.D
二、论述题
7.(2023·北京丰台·统考二模)文化与自由
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这无论对外部自然的规律,或对支配人本身的肉体存在和精神存在的规律来说,都是一样的……最初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动物本身一样不自由的;但是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
——选自恩格斯《反杜林论》
依据材料,确定一个观点,运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不少于3个史实),史论结合,遐辑清晰。
三、材料分析题
8.(2023·北京西城·统考二模)“艺术赞助人制度”与欧洲近代绘画
材料一15世纪以来,罗马教廷和意大利的一些大商人,都有对文化事业的爱好,他们乐于充当文化赞助人。艺术家把作品卖给赞助人,买家也会委托艺术家制作特定作品。有学者称其为“艺术赞助人制度”。《蒙娜丽莎》是达·芬奇为富商约稿所绘,米开朗琪罗应教皇要求创作了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西斯廷圣母》则是拉斐尔为西斯廷教堂创作的祭坛画。此后三个世纪,欧洲画家们也多依宫廷贵族的委托进行创作。画家被委托人和贵族阶层供养,几乎等同于显贵家族的仆人。这段时间盛行祭坛画、肖像画,风景画普遍遭到鄙夷。
材料二19世纪之后,新一代艺术家们不再依附教皇和贵族,画家们的创作目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法国画家库尔贝宣称:“(我)一时一刻也不违背我的良心,一分一寸也不画仅仅为了取悦于人、易于出售的东西。”雷诺阿的名言是:“如果画一个东西不能给我乐子,我画来干吗呢?”他们相信自己可以画一切事物。随着照相术的发明,传统的“画得像”失去了意义,“风格”变得至关重要。1872年,莫奈创作的《日出·印象》标志着一个新画派——印象派问世。他们借助当时光学领域的新成就,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
(1)阅读材料一,结合历史背景,分析15世纪以来欧洲画坛“赞助人制度”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欧洲画坛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简述变化的原因。
9.(2023·北京东城·统考二模)帝国
材料一 东征过程中,亚历山大为驱逐波斯铜币而发行带有个人风格的钱币。这种钱币以古希腊阿提卡币制为标准,正反面均有神的肖像,并以希腊语铭文“亚历山大”表明钱币所属,世界原本有多样的货币体系和类型,后来大多放弃了自己的钱币类型,开始仿造亚历山大型钱币。
上图是贵霜帝国时期的钱币。贵霜帝国存在于约1——3世纪中亚和南亚地区。图中钱币上的铭文是希腊语,人物是贵霜国王)。
材料二 当国家不断扩大,并开始统治大量人口之后,它们可以被称为帝国。
阿拉伯帝国简史
7世纪 阿拉伯国家形成 半岛基本统一 大规模向外扩张
8世纪 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9——13世纪 帝国被划分为若干行省,由哈里发任命的总督管理在蒙古铁骑的进攻下灭亡
16——17世纪初 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建立东印度公司
17——18世纪初 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
18——20世纪初 工业革命通过《金本位制度法案》成为“日不落帝国”
20世纪初——20世纪中期 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印度、南非等英属殖民地相继独立
英帝国简史(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亚历山大型钱币的历史影响。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比较阿拉伯帝国和英帝国兴衰历程的差异。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法国。根据材料可以看出众议院由直接选举产生,可得出这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①正确;根据材料“(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有权任命部长等高级官员,缔结条约,实行特赦,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可得出国家元首有权解散众议院。②错误;根据材料“(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可知行政机构要对立法机构负责,受到立法机构的制衡,③正确;根据材料“内阁要对参议院负责”可知内阁要对议会负责,并不能够否决众议院提案,④错误;也就是①③两个即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2.A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近代日本。根据材料“1872年,官营模范工厂富冈缫丝厂开工”可知,日本明治维新时期,通过国家主导推动了近代化的进程,①项正确;明治政府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引进西方先进技术,②项正确;明治政府以西方国家为参照建立现代税收制度,③项错误;“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及所学可知,体现了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急于靠军事掠夺手段来壮大自己的实力,④项正确。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3.B
【详解】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9世纪的美国。根据材料“19世纪美国的邮政系统经历了从几百所邮局到上万所邮局的增长与分布情况”及所学可知,北美独立战争发生于1775年至1783年,属于18世纪的历史事件,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美国民主化进程的信息,②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了19世纪以来美国邮局数量大幅增加的信息,其中1831年76%的美国联邦公务员都在邮政局里工作,这说明美国联邦公务员数量在不断增加,这有助于增强国家的治理能力,③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了19世纪以来美国领土范围不断扩大的信息,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4.A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宗教改革时期(欧洲)。据材料“提出经商致富的才能是上帝的恩赐”可知新教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诉求,①正确,据材料“新教徒在迫害自由的自然科学研究方面超过了天主教徒”可知新教仍然控制着人们的思想,束缚人们的行为,②正确,①②正确,A项正确;确立了民族国家立法基础的是《战争与和平法》,③不合题意,排除B、C项;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④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5.C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本题选项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美国)。本题要求据材料答出北美独立战争的影响。据材料“美国的革命并不仅是巴黎城中的一种时尚,它实际上已成了一种新的信仰”和“《独立宣言》则是他们的‘圣经’”可知,材料反映美国独立战争影响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而不是英国在北美地区的殖民统治的情况,①不符合题意;据材料“要寻找‘早已遗忘的对神圣权利的绝妙阐述’”可知,北美独立战争体现了启蒙运动所倡导的关于权利的思想,如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人民主权等主张,②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美国独立战争推动了法国反对专制统治的革命,③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美国独立战争鼓舞了法国而不是拉美,④不符合题意;②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近代世界。根据材料“1835年,英国颁布法律,规定自治市的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地方征税所得也由自治市自主开支,但必须接受选民监督”并结合所学可知,1835年英国颁布《市政法案》标志着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确立,B项正确;希腊化时代大致是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左右,排除A项;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C项;联合国维和行动与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7.示例:观点:文化进步促进人的解放
论述:春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变化,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兴起。孔子创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孔子在教育领域的作为,打破了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使寒门子弟有了受教育的机会,扩大了受教育面。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16-17世纪,近代科学兴起,其代表性事件有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等,被称为“科学革命”。“科学革命”发现了自然界的规律,冲击了天主教的思想束缚,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由于辛亥革命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中国社会依然黑暗,中国人民继续进行探索。1915年,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礼教,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学。新文化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封建思想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人民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探索中国的新出路创造了条件。
古今中外教育、科学和思想的发展证明,文化领域的进步有助于打破旧制度、旧思想的束缚,促进人的解放和社会的发展。
【详解】本题是探究结论论述题。时空是世界近代史。据材料“但是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得出观点:文化进步促进人的解放。
论述:列举中国春秋时期的文化教育发展,说明产生的背景和具体事例,如孔子创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孔子在教育领域的作为,打破了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使寒门子弟有了受教育的机会,扩大了受教育面。列举科学革命的背景和作用。列举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得出1915年,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礼教,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学。新文化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封建思想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人民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探索中国的新出路创造了条件。
最后总结,得出古今中外教育、科学和思想的发展证明,文化领域的进步有助于打破旧制度、旧思想的束缚,促进人的解放和社会的发展。
8.(1)背景:西欧中世纪晚期经济的发展和人文主义的复兴,推动“赞助人制度”发展。
影响:使艺术家的创作获得物质保障,为文艺复兴运动提供了经济条件,促进了文艺的繁荣;但影响其创作自由,作品大多为祭坛画、肖像画,宗教色彩浓厚。
(2)变化:创作目的上,更强调自我;创作题材上,更加广泛;创作风格上,出现以印象派为代表的新画派。
原因:欧洲近代以来发生的思想解放和革命运动,如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沉重打击了教会和贵族的势力,使得“赞助人制度”受到冲击,也促进了思想解放,艺术家获得了较大的创作自由;19世纪以来的科技创新(如照相术的发明)对传统绘画提出挑战;光学理论的提出,为其创作提供新的指导。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5世纪以来(欧洲)。背景:据材料“罗马教廷和意大利的一些大商人,都有对文化事业的爱好,他们乐于充当文化赞助人”,得出西欧中世纪晚期经济的发展和人文主义的复兴,推动“赞助人制度”发展。
影响:据材料“《蒙娜丽莎》是达·芬奇为富商约稿所绘,米开朗琪罗应教皇要求创作了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此后三个世纪,欧洲画家们也多依宫廷贵族的委托进行创作”等信息,得出使艺术家的创作获得物质保障,为文艺复兴运动提供了经济条件,促进了文艺的繁荣;据材料“这段时间盛行祭坛画、肖像画,风景画普遍遭到鄙夷”,得出“赞助人制度”影响艺术家的创作自由,作品大多为祭坛画、肖像画,宗教色彩浓厚。
(2)本题是对比类和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欧洲)。据材料“新一代艺术家们不再依附教皇和贵族,画家们的创作目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得出创作目的上,更强调自我;据材料“他们相信自己可以画一切事物”,得出创作题材上,更加广泛;据材料“标志着一个新画派——印象派问世”,得出创作风格上,出现以印象派为代表的新画派。
原因:据材料“19世纪之后”这一时间及所学,得出欧洲近代以来发生的思想解放和革命运动,如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沉重打击了教会和贵族的势力,使得“赞助人制度”受到冲击,也促进了思想解放,艺术家获得了较大的创作自由;据材料“随着照相术的发明,传统的‘画得像’失去了意义”,得出19世纪以来的科技创新(如照相术的发明)对传统绘画提出挑战;据材料“他们借助当时光学领域的新成就,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得出光学理论的提出,为其创作提供新的指导。
9.(1)影响:使希腊化世界拥有了相对统一的货币形制,便利了商贸往来;有助于希腊文化的传播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有利于宣扬王权、加强统治;影响了后世中亚、南亚等地区货币形制。
(2)差异:兴起:阿拉伯向周边扩张,建立了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英国向世界各地进行殖民扩张,建立了全球范围内的殖民帝国。
发展:阿拉伯帝国实行君主专制;英帝国在本土实行君主立宪制,在殖民地通过垄断性贸易公司等方式进行统治。阿拉伯帝国商贸繁荣,沟通东西方贸易;英帝国建立了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
衰落:阿拉伯帝国在外族的军事打击下,走向崩溃;英帝国经历两次世界大战自身实力下降,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英帝国殖民体系土崩瓦解,逐渐走向衰落。
【详解】(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亚历山大帝国时期。
影响:根据材料“东征过程中,亚历山大为驱逐波斯铜币而发行带有个人风格的钱币。”可知,使希腊化世界拥有了相对统一的货币形制,便利了商贸往来;根据材料“世界原本有多样的货币体系和类型,后来大多放弃了自己的钱币类型,开始仿造亚历山大型钱币。”可知,有助于希腊文化的传播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根据材料“这种钱币以古希腊阿提卡币制为标准,正反面均有神的肖像,并以希腊语铭文‘亚历山大’表明钱币所属”可知,有利于宣扬王权、加强统治;根据材料“世界原本有多样的货币体系和类型,后来大多放弃了自己的钱币类型,开始仿造亚历山大型钱币。”可知,影响了后世中亚、南亚等地区货币形制。
(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阿拉伯帝国时期、英帝国时期。
差异:根据材料“7世纪阿拉伯国家形成,大规模向外扩张。......16——17世纪初,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建立东印度公司”可知,阿拉伯向周边扩张,建立了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而英国向世界各地进行殖民扩张,建立了全球范围内的殖民帝国;根据材料“8世纪,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17——18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建立东印度公司”可知,阿拉伯帝国实行君主专制,而英帝国在本土实行君主立宪制,在殖民地通过垄断性贸易公司等方式进行统治;根据材料“8世纪,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18——20世纪初工业革命通过《金本位制度法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商贸繁荣,沟通东西方贸易,而英帝国建立了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根据材料“在蒙古铁骑的进攻下灭亡。......20世纪初——20世纪中期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印度、南非等英属殖民地相继独立”可知,阿拉伯帝国在外族的军事打击下,走向崩溃,而英帝国经历两次世界大战自身实力下降,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英帝国殖民体系土崩瓦解,逐渐走向衰落。2023北京高三二模历史汇编
中国近现代史(选择)
一、单选题
1.(2023·北京东城·统考二模)1923年中国亚浦耳电器厂在上海建立,以下是其广告及商标说明。材料反映了( )
为迎合消费心理,我厂取德国“亚司令”、荷兰“飞利浦”两种品牌灯泡首尾,拼成一个带洋气的牌子“亚浦耳”,勉励自己将来要执电灯泡生产之牛耳。在厂名上冠以“中国”二字,标志图形以汉字团字纹形式呈现
A.南京临时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
B.民族工业改变了大众的消费观念
C.近代通商口岸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依然有限
D.爱国心的驱使和利润刺激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2.(2023·北京东城·统考二模)四川省人民政府的一份《工作要点》中指出,“部分企业在劳动用工和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省面上的改革提供了经验”“广汉市粮食购销体制和价格“一步到位,全面放开'的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四川省的这些探索( )
A.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供条件 B.展现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的成效
C.为经济特区的设立积累了经验 D.表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3.(2023·北京东城·统考二模)阅读图文材料,《抗争》创刊号在当时( )
A.支持国联“全体一致”原则 B.反对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
C.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声援频淞沪会战保卫上海
4.(2023·北京东城·统考二模)对下表条约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
条约 部分内容
《中朝商民水陆贸易章程》(1882年) 朝鲜久列藩封,典礼所关,一切均有定制,毋庸更议
《中日天津条约》(1885年) 将来朝鲜国若有变乱重大事件,中日两国或一国要派兵,应先互行文知照,及其事定,仍即撤回,不再留防
《马关条约》(1895年) 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
A.清朝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日趋平等 B.清朝与朝鲜的宗藩关系逐步解体
C.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日本对外侵略扩张,吞并了朝鲜半岛
5.(2023·北京西城·统考二模)1947年3月,中共中央作出决定:一方面成立中央前敌委员会,由毛泽东等主持,仍留陕北,同敌“兜圈子、扭辫子”并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同时成立中央工作委员会,撤出陕北后“经五台往太行”疏散,负责“中央委托之工作”。这些调整( )
A.促进了土地改革群众运动的高涨 B.成功开辟了国统区内的第二条战线
C.是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具体实践 D.有助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6.(2023·北京西城·统考二模)下图为近代某刊物刊登的一组漫画,依次以“镇静!”“抗争?”“谅解!”和“前进!”为配文。第一幅中左下角是日本军队,中间为燃烧的沈阳和歌舞升平的北平;第四幅则表现了当时中国堪忧的“前途”。这组漫画讽刺的是( )
A.清政府割让台湾岛给日本 B.袁世凯签订“中日民四条约”
C.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 D.日本侵略者实行“以战养战”
7.(2023·北京西城·统考二模)中国共产党的某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案》,明确提出“全国妇女运动的大联合”“男女职业平等”等口号,并要“引导占国民半数的女子参加国民革命运动”。该会议应是( )
A.中共三大 B.八七会议 C.洛川会议 D.中共七大
8.(2023·北京西城·统考二模)下表为1949—1952年全国私营工业的相关数据。这一时期私营工业的发展( )
年份 企业数(个) 职工人数(万人) 总产值(万元) 占全部工业总产值(%)
1949 123165 164.38 682816 63.3%
1950 133918 181.58 727826 51.8%
1951 147650 202.28 1011836 50.1%
1952 149571 205.65 1052611 39%
①以建设“四个现代化”为目标 ②符合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特征
③在增长速度上超过了国营工业 ④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9.(2023·北京海淀·统考二模)自2016年开业以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投资项目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在印度古吉拉特邦,1060个村庄的道路被修缮,方便了800万人出行;在埃及,一片沙漠被改造为该国第一个“太阳能村”。亚投行的成立( )
①强化了国际金本位制度②促进发展中国家的进步
③冲击了布雷顿森林体系④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0.(2023·北京海淀·统考二模)1952年初,美国在朝鲜战场上发动细菌战,导致中国东北地区脑炎等疾病流行。全国迅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从各大工厂到广大农村,从机关到学校,都普遍进行了清洁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害虫等活动。1952年春夏之交,全国各地的传染性疾病发病率较上一年同期大为减少。这说明( )
①爱国卫生运动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②老少边穷地区医疗匮乏基本缓解
③中医药的治疗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④群众参与是中国疫病防治的特色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2023·北京海淀·统考二模)1940年,历史剧《梁红玉》在延安创作完成。剧中开场时最先登台的人物并非英雄角色,而是没有姓名的“民众甲”“民众乙”“民众丙”,开场白便是民众们念:“要将敌人赶出去,安居乐业万年春。列位呀!如今打仗靠百姓,不靠元帅一个人,救国的责任重得很,须要大众来承担。”这一剧目( )
①借助历史题材唤起民众投身抗战②表达了人民创造历史的思想观念
③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④贯彻了文化领域的“双百方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2023·北京海淀·统考二模)同盟会成员创办的《民呼日报》刊发旅沪蜀人檄文:“失川汉铁路,即亡国之本,而卖川汉铁路,即无异卖全国。政府已矣,吾四百兆(四亿)之可怜虫,将奈何!”该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A.反映出列强势力开始深入内地 B.推动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C.促进“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D.为武昌起义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13.(2023·北京海淀·统考二模)1864年,奕 上书朝廷:“中国语言文字,外国人无不留心学习,其中之尤为狡黯者,更于中国书籍潜心探索,往往辩论事件,援引中国典制律例相难。臣等每欲借彼国事例以破其说,无如外国条例俱系洋字,苦不能识,而同文馆学生通晓尚须时日。”其上书的目的在于( )
A.进一步向西方列强推广中国文化 B.翻译外文著作了解西方各国国情
C.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实现自强求富 D.借助西方力量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14.(2023·北京朝阳·统考二模)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右侧的进军路线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于( )
A.1895年 B.1931年 C.1945年 D.1948年
15.(2023·北京朝阳·统考二模)2023年3月27日,俄罗斯捷杰耶夫与马林斯基交响乐团重返中国舞台,演奏在嘹亮高亢的号角声中开始。前奏部分的小号动机来自《义勇军进行曲》,“红旗主题”在灿烂的C大调上喷薄欲出,宽广的颂歌主题与铿锵的进行曲交映。作曲家吕其明于1965年春创作的这首《红旗颂》瞬间打动听众,掌声随即加入了演奏。下列选项中,关于这一场景的分析合理、准确的是( )
A.该作品诞生于庆祝粉碎“四人帮”的重大胜利
B.歌颂祖国和人民的主题,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
C.反映出中苏(俄)之间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D.是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的成功实践
16.(2023·北京丰台·统考二模)下列歌谣流传于晚清时期的北京昌平地区。作为史料,它可以用于研究( )
西太后,真不赖腿儿长,跑得快 长安一住把国卖 赔钱数不清 卖地好大块
A.英法联军在京的暴行 B.“东南互保”的作用
C.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 D.清末“新政”的影响
17.(2023·北京丰台·统考二模)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以“不当李自成”为主题,在党内立了六条规矩:不祝寿,不送礼,不敬酒,不鼓掌,不准用党的领导人名字作地名,不要把中央领导同志与马恩列斯并列。这六条规矩( )
A.展现了中国命运的光明前景 B.彰显了党内团结的重要意义
C.体现了革命胜利前夕的警醒 D.确立了独立自主的施政方针
18.(2023·北京丰台·统考二模)下表展示了民国时期若干年份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单位:亿元)的发展变化,形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有( )
年份 1927 1928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1936
生产总值 248.6 257.1 266.7 276.2 285.7 294.7 294.6 269.0 290.9 309.4
①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争②人民开展反帝爱国运动③中国关税自主取得进展④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2023·北京丰台·统考二模)“一五计划”期间,钢铁工业成为当时建设的重点,党和国家从资金层面对钢铁工业给予了较大倾斜,钢铁工业38项投资额平均每项接近1亿元,是工业项目投资额平均值的3倍。这样做是为了( )
A.迅速恢复国民经济 B.实现财政经济统一
C.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D.奠定工业化的基础
20.(2023·北京丰台·统考二模)历史学家徐中约在论及鸦片战争时说:“比鸦片问题远为深刻的是几个概念的冲突:中国自称天下宗主的角色与西方国家主权的观念之间的不兼容;中国的朝贡关系体制与西方的外交往来体制之间的冲突;以及中国农业社会的自给自足与英国工业的扩张之间的对抗。”造成上述冲突的根源是( )
A.思想观念方面的分歧 B.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
C.工业发展水平的差异 D.国家治理措施的区别
21.(2023·北京顺义·统考二模)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重要成果(部分)。据此推断,当时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 )
时间 外交成果
1953年12月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4月 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4年6月 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
1955年4月 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①开创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②参与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③展现出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 ④打开外交新局面,迎来建交新高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2023·北京顺义·统考二模)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其主要成就包括( )
①逐渐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基础设施建设在众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③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④开展全方位的外交,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3.(2023·北京顺义·统考二模)1843年《海国图志》编辑成书。卷一、卷二为“筹海篇”,除说明了具体的海防战略战术外,突出强调要“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制造战舰、火器的技术和养兵练兵之法,主张在国内设置造船厂和火器局,自己制造船炮,以巩固中国海防。这可用来说明( )
A.地主阶级对当时世界形势的认知
B.清政府完全能够抵御西方的侵略
C.“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成为共识
D.魏源对如何应对西方侵略的思考
24.(2023·北京昌平·统考二模)下图中包含新中国与外国建交的三次高峰。其中第二次建交高峰出现的原因有( )
①中美《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的发表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③中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④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和中日建立外交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5.(2023·北京昌平·统考二模)邓世昌是甲午中日战争中为国牺牲的海军将领。光绪帝赐予他“壮节公”谥号,入祀京师昭忠祠,并亲撰祭文、碑文各一篇。威海卫百姓感其忠烈,于1899年在成山上为他塑像建祠。1994年,中宣部批准的邓世昌纪念馆在广州邓氏宗祠成立。2002年,邓世昌纪念小学在广州市海珠区正式挂牌。这表明( )
①邓世昌作为民族英雄受到世代纪念 ②宗法制度因为政府的倡导得到恢复
③纪念英雄的方式因时代不同而多样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视爱国主义教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3年(中国)。根据材料“1923年中国亚浦耳电器厂在上海建立,......其广告及商标说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取一个洋气的牌子,勉励自己将来要执电灯泡生产之牛耳,在厂名上冠以“中国”二字,标志图形以汉字团字纹形式呈现,说明当时在爱国心的驱使和利润刺激下,民族工业得到发展,D项正确;1923年是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排除A项;民族工业改变了大众的消费观念,“改变了”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近代通商口岸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2.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四川地区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进行探索,“部分企业在劳动用工和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展现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的成效,B项正确;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发生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之前,排除A项;经济特区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没有直接关系,且经济特区在1980年就已经设立,排除C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是在21世纪初,排除D项。故选B项。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据材料“我政府当局……以乞怜于国际联盟……受日人铁骑之蹂躏”、“沪变后国联的态度”、“讨伐东北伪国”等信息可知,日本此时期已经开始局部侵华,但国民政府缺奉行不抵抗政策,寄希望于国联的调停,《抗争》中的文章体现了对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的反对,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对国联态度的批判,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体现团结一切力量抵抗日本的侵略,排除C项;淞沪会战发生在全面抗战开始之后,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据材料“朝鲜久列藩封,典礼所关,一切均有定制,毋庸更议”可知,此时朝鲜仍是中国的藩属国,据材料“将来朝鲜国若有变乱重大事件,中日两国或一国要派兵,应先互行文知照,及其事定,仍即撤回,不再留防”日本加强了对朝鲜的控制,据材料“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可知,中国与朝鲜的宗藩关系解体,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签订之后,中国与日本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朝鲜与中国宗藩关系的解体,并没有体现中国主权遭到破坏,排除C项;日本并没有吞并朝鲜半岛,1910年8月,日本强迫朝鲜帝国签订《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半岛,排除D项。故选B项。
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1947年3月(中国)。据材料“一方面成立中央前敌委员会,由毛泽东等主持,仍留陕北……同时成立中央工作委员会……”,可以看出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中共中央通过调整政策,以便更好应对国民政府的重点进攻,D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土改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国统区内第二条战线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此时我党工作重心仍在农村,排除C项。故选D项。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中国)。据材料“第一幅中左下角是日本军队,中间为燃烧的沈阳和歌舞升平的北平”,可知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的开始,而从“谅解!”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国民政府并未进行有效抵抗,C项正确;1895年,清政府割让台湾给日本,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中日民四条约”的时间是191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以战养战”是日本侵略者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仅从图示无法得出,排除D项。故选C项。
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923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引导占国民半数的女子参加国民革命运动”及所学可知,叙述的是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推动妇女参加革命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中共三大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策略原理和中国的实际情况,正式确定了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共同进行和发展国民革命运动,为国共合作的建立和大革命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理论上和策略上的重要准备。A项正确;八七会议会议纠正和结束了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总结了第一次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选举产生了新的党中央领导机构。这次会议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是中国革命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的标志,排除B项;洛川会议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战区和敌后,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排除C项;中共七大为党领导人民去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深厚基础,排除D项。故选A项。
8.C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全国私营工业企业数、职工数和总产值都呈现增加趋势,体现了此时期私营工业的发展,符合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特征,②正确,私营工业的发展推动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恢复与发展,④正确,C项正确;1954年明确提出四个现代化的目标,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B项;材料只体现了民营企业的发展情况,没有体现国营企业的发展情况,不能得出在增长速度上谕国营工业的对比,③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9.D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现代中国。结合所学可知,金本位制在20世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时期便已经解体,①错误;根据材料“在印度古吉拉特邦,1060个村庄的道路被修缮,方便了800万人出行”可知,亚投行的设立促进发展中国家的进步,②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便已经解体,③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亚投行的设立推动了印度和埃及等国家的经济发展,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结合所学可知,其有助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④正确。故本题选D项。
10.C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2年(中国)。据所学,1952年正值朝鲜战争、我国志愿军抗美援朝期间;结合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针对美国在朝鲜战场上发动细菌战导致东北疾病流行的情况,我国开展了范围广、参与度高的爱国卫生运动,“从各大工厂到广大农村,从机关到学校”,最终各地传染病发病率大为减少。据此可知,①④正确。②错在爱国卫生运动减少了传染病发病率,并非达到基本缓解医疗匮乏的程度;③错在“长足进步“意思是形容进步速度很快,材料体现了爱国卫生运动的成就,未涉及中医药治疗水平的发展速度和程度。故本题选C项。
11.A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940年的中国。根据材料“要将敌人赶出去,安居乐业万年春。列位呀!如今打仗靠百姓,不靠元帅一个人,救国的责任重得很,须要大众来承担。”及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通过历史剧《梁红玉》激发民众抗日救国的责任,①项正确;体现了人民群众抗击日本侵略的重要性,表达了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要力量,②项正确;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选项与史实不符,③项错误;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文化领域的“双百方针”,选项与史实不符,④项错误。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1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1911年的武昌。根据材料“失川汉铁路,即亡国之本,而卖川汉铁 路,即无异卖全国。”及所学可知,1910年,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逼清政府订立借款修路合同。1911年5月9日,清政府是为了向四国银行团借款用来镇压革命,在邮传大臣盛宣怀的策动下,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清政府为了镇压革命,不惜丧失国家主权,将铁路收归国有,且大肆派兵屠杀保路人士,通过此举,全国人民充分看清了清政府卖国求荣的本质。以此可知,保路运动为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的发生提供了条件,D项正确;“列强势力开始深入内地”表述与史实不符,第二次鸦片战后,天津条约对长江沿岸通商口岸的开放,破坏中国的内河航运权,标志着列强侵入由沿海进入内地,排除A项;1905年孙中山已经组建了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排除B项;甲午战败后,民族资产阶级兴起了“实业救国”的思潮,排除C项。故选D项。
1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1864年的清王朝。根据材料“臣等每欲借彼国事例以破其说,无如外国条例俱系洋字,苦不能识,而同文馆学生通晓尚须时日”可知,奕 认识到外国人能够借助中国文化典籍对中国进行诘难,而中国因国内缺少外文翻译著作,对西方国情的了解较少,在外交活动中明显处于劣势。由此可见,奕 的主要目的是翻译外文著作了解西方各国国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向西方列强推广中国文化的信息,排除A项;“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实现自强求富”属于洋务运动的内容,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于1851年至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已经失败,排除D项。故选B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945年的中国。根据图示信息“哈尔滨、长春”及所学可知,反映的是1945年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抗击日军的信息,C项正确,右侧的进军路线图与“1895年、1931年、1948年”的史实不符,排除ACD项。故选C项。
1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所学可知,《红旗颂》以红旗为主题,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情景,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的指引下,英勇顽强,奋发向上的革命气概,热烈讴歌了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演奏能瞬间打动听众,说明引发了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B项正确;粉碎“四人帮”是在1976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排除A项;《红旗颂》是歌颂祖国和人民为主题,与中俄关系无关,排除C项;材料主要强调《红旗颂》能瞬间打动听众,引发情感共鸣,与“二为”方向、“双百”方针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晚晴时期的中国。据材料“西太后,真不赖,腿儿长,跑得快,长安一住把国卖,赔钱数不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必须得推翻,成为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八国联军侵华,并不是英法联军,排除A项;“东南互保”的作用,是使得东南地区免受战争的破坏,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清末“新政”的目的是为了挽救自身的统治,并不会带来上述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
1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类题目,时空是1949年3月的中国。根据材料“不祝寿,不送礼,不敬酒,不鼓掌,不准用党的领导人名字作地名,不要把中央领导同志与马恩列斯并列”及所学可知,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总结了李自成农民起义的历史教训,定下了六条规定,旨在保持共产党员的纯洁性,防范个人崇拜在党内出现,继续保持优良作风以促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六条规矩起到了教育干部的警醒作用,C项正确;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展现了中国命运的光明前景,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党内团结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独立自主的施政方针,排除D项。故选C项。
18.D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原因类题目,时空是1927年至1936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927年至1936年的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总体上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至1918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时间不符,①项错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人民群众开展了一系列的反帝爱国运动,这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②项正确;这一时期国民政府通过外交手段获得了一定的关税自主权,这有利于国内经济的发展,③项正确;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了币制改革(俗称法币政策 ),法币政策的实行,客观上对中国经济复苏和形成国内统一市场起了一定积极作用,④项正确。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本题选D项。
1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中国一五计划期间。据材料“钢铁工业成为当时建设的重点,党和国家从资金层面对钢铁工业给予了较大倾斜……”,可以看出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对钢铁工业的支持和重视,其目的就是为了我国的工业化建设,D项正确;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基本恢复,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一五计划对钢铁工业的重视,主要是工业化,并不是财政经济统一,排除B项;抗美援朝是外部因素,并不是主要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
2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只是原因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鸦片战争。据材料“中国自称天下宗主的角色与西方国家主权的观念之间的不兼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上述冲突的根源是先进的资本主义与落后的封建主义的差异,B项正确;思想方面的分歧、工业发展水平差异和国家治理措施,是原因之一,但并不是根源,排除ACD项。故选B项。
21.C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①正确。②错在参与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据材料“参加日内瓦会议”“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可知,50年代我国的外交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开始走向灵活务实,③正确。④错在打开外交新局面,迎来建交新高潮是在20世纪70年代。综上①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B项、D项。故选C项。
22.D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众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①②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经过实施几个五年计划,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不属于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主要成就,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2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843年中国。据材料“说明了具体的海防战略战术”“强调要……学习西方制造战舰、火器的技术和养兵练兵之法”“巩固中国海防”可知,魏源主张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加强海防,体现了魏源对如何应对西方侵略的思考,D项正确;魏源属于地主阶级开明派,不能代表整个地主阶级的认识,排除A项;晚清腐朽落后,不能抵御西方的侵略,排除B项;当时认识到中西方差距、主张学习西方的是少数人,排除C项。故选D项。
24.D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后。材料中的第二次高峰是1972年,根据所学可得出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提高了国际地位。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和中日建立外交关系,都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这些都为那次高潮的到来提供了条件,②④正确,D项正确;中美《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的发表是在1978年,1979年两国正式建交,①错误;中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后,③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25.C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根据“于1899年在成山上为他塑像建祠。1994年,中宣部批准的邓世昌纪念馆在广州邓氏宗祠成立。2002年,邓世昌纪念小学在广州市海珠区正式挂牌”可得出不论是近代还是现代,邓世昌都作为民族英雄受到世代纪念,但纪念英雄的方式因时代不同而多样。①③正确;通过对邓世昌的宣传,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④正确;①③④C项正确;现代社会并没有宗法制,②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3北京高三二模历史汇编(含答案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