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选择题专题训练
1.传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所治的“水”指的是( )
A.长江 B.黄河 C.渭水 D.淮水
2.远古传说中阪泉之战的对阵形势是( )
A.炎帝一黄帝 B.黄帝一蚩尤
C.炎帝一蚩尤 D.炎黄联盟一蚩尤
3.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主要证据,下面反映的是河姆渡人生产生活状况的有( )
①种植农作物 ②主要使用青铜农具 ③过着定居生活 ④已学会了制作舟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半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 )
A.能够建造房屋 B.熟练掌握制陶技术
C.普遍使用打制石器 D.开始饲养家畜
5.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深远,其中把儒家学说确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的是( )
A.“推恩令”的实施 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C.盐铁专卖 D.北击匈奴
6.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硕大壮实的主根。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并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的历史人物是(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墨子
7.班超的历史功绩是( )
A.统一六国 B.建立汉朝 C.经营西域 D.创编五禽戏
8.建议汉武帝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的是( )
A.董仲舒 B.吕尚 C.周公 D.商鞅
9.下列掌管秦朝监察事务的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
10.下列与北京人相关的是( )
A.使用磨制石器 B.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
C.使用彩陶 D.种植水稻
11.《汉书·张骞传》载:“后来出使西域的人都仿效张骞,称博望侯 ”这里的“凿空”指( )
A.张骞通西域 B.设置西域都护
C.开辟海上交通 D.甘英出使大秦
12.打败项羽,统一全国,建立汉朝的历史人物是( )
A.陈胜 B.刘邦 C.刘彻 D.刘秀
13.“江水初荡满,蜀人几为鱼。向无尔石犀,安得有邑居。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诗中描绘的场景出现的原因是( )
A.奖励耕织 B.奖励军功 C.修建都江堰 D.修建灵渠
14.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与基本观点。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顾恺之创作《女史箴图》 B.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
C.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 D.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15.东汉末年,创编出“五禽戏”并发明“麻沸散”的名医是( )
A.张仲景 B.贾思勰 C.华佗 D.祖冲之
16.孔子创办私学( ),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这说明孔子主张
A.因材施教 B.不耻下问 C.有教无类 D.以德治国
17.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早期的原始人类。要获得他们生产生活情况的第一手资料,需要通过( )
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互联网查询 D.考古发现
18.北魏统一北方是在( )
A.439年 B.383年 C.494年 D.430年
19.建立前秦政权的民族是( )
A.羌族 B.氐族 C.鲜卑族 D.匈奴族
20.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标志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丝绸之路的开通
C.西域都护的设置 D.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21.下列属于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 )
A.越国 B.晋国 C.吴国 D.楚国
22.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这位思想家是( )
A.孙武 B.孔子 C.韩非子 D.老子
23.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人寻味。对西晋骤灭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 )
A.八王之乱 B.定都洛阳 C.恢复分封制 D.三家分晋
24.按照西周时的规定,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七鼎但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鼎,以后一些诸侯随之效仿。这种情况说明( )
A.分封制已彻底瓦解 B.兼并战争连绵不断
C.诸侯完全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D.周王室衰微,统治力大大降低
25.琵琶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造就了无锡派、崇明派等多个琵琶流派,留下了《塞上曲》《十面埋伏》等传世名曲,以及咏叹琵琶的流芳千古的诗词歌赋。这表明丝绸之路的开通( )
A.有利于文化交流 B.推动了物种交流 C.促进贸易的发展 D.加速了民族交融
26.看到这些文明,老师问道,西周与商朝相比,政治上最突出的不同是( )
A.实行王位世袭 B.残酷压迫奴隶和平民
C.实行分封制 D.强化奴隶制国家机器
27.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 )
①农作物的出现 ②家畜饲养 ③聚落 ④磨制石器 ⑤城市的出现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28.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这部史书是( )
A.《尚书》 B.《春秋》 C.《史记》 D.《道德经》
29.《后汉书》记载:章和二年(公元88年)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听政。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以上材料反映的东汉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
A.丞相权力膨胀 B.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C.外戚专权 D.宦官专权
30.中共十八大以来,国家加大了反腐力度,监察机关发挥了重要作用,查处了许多大案要案,人民无不拍手称快。历史上,汉武帝时期实施的类似措施是( )
A.建立刺史制度 B.设丞相 C.实行郡县制 D.设御史大夫
31.云冈石窟位于( )
A.山西大同 B.河南洛阳 C.四川成都 D.陕西西安
32.孙权称帝是在( )
A.220年 B.221年 C.222年 D.229年
33.公元230年,派卫温将军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是( )
A.诸葛亮 B.曹操 C.曹丕 D.孙权
34.顾恺之生活在( )
A.西周 B.东周 C.西晋 D.东晋
35.西晋灭吴,结束分裂不久,统治根基就动摇,国力耗竭,从此衰落。导致西晋衰落的是( )
A.国人暴动 B.楚汉之争 C.光武中兴 D.八王之乱
36.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的战役是( )
A.涿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长平之战 D.阪泉之战
37.提出“治未病”理论,被后世尊为“医圣”的医学家是( )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神农氏
38.新疆古称西域,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元前60年,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标志是( )
A.卫青、霍去病的战绩 B.班超的经营 C.西域都护的设置 D.张骞出使西域连为一体
39.如图所示是东汉中后期出现的一种政治现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B.社会局面比较安定
C.母后主政皇帝无权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40.《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统治者实行了( )
A.郡县制 B.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C.分封制 D.约法三章,安民天下
41.香港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讲到“周代封建”时说:“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书中的“封建制度”在我们历史教材的叫法是( )
A.君主专制 B.中央集权制度 C.分封制 D.封建社会
42.“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上述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 )
A.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B.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
C.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D.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
43.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
A.夏商周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
B.春秋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秦汉时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44.两汉时期许多杰出人物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张骞“凿空”的勇气,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壮志,班超“投笔从戎”的追求。他们的事迹至今广为流传,其主要原因是在他们身上都具有( )
A.勤劳勇敢的品质 B.改革创新的精神
C.艰苦奋斗的精神 D.家国情怀
45.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可用于研究西汉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第一手史料是( )
A.长篇小说《丝绸之路》 B.《丝绸之路》邮票
C.丝绸之路出土的铜币 D.电视剧《汉武大帝》
46.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段空隙,上面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象征历史上的“楚汉之争”。这场战争的对阵双方是( )
A.夏桀和商汤 B.商纣王和周武王
C.项羽和刘邦 D.秦二世和陈胜、吴广
47.如图年代尺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48.下列汉字的演变示意图说明了( )
A.中华文化一脉相承 B.甲骨文是汉字之源
C.中国文字字体多变 D.中国文明领先世界
49.《史记》记载:“(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宜。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材料中“上从其计”的根本目的是( )
A.抚慰异姓功臣 B.加强思想控制 C.强化中央集权 D.提高诸侯地位
50.曹丕称帝是在( )
A.咸阳 B.长安 C.洛阳 D.西安
()
()
参考答案:
1.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舜在位时,派禹治理黄河水患,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总结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他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次过家门而不入,B项正确;禹所治的“水”指的是黄河,长江、渭水、淮水与题意要求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2.A
【详解】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与炎帝展开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这两大部落结成联盟,A项正确;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黄帝部落的军队在战鼓的激励下冲锋陷阵,最终打败蚩尤。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故BCD项配对不符合题干“阪泉之战”的要求,排除BCD项。故选A项。
3.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人过着定居生活,种植农作物,已学会了制作舟船,①③④说法符合题意,D项正确;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而不是青铜农具,②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②的ABC项。故选D项。
4.C
【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半坡居民能够建造房屋,开始饲养家畜,熟练掌握制陶技术,A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5.B
【详解】根据题干“把儒家学说确立为正统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B项正确;“推恩令”的实施属于政治上的措施,解决的是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中央集权统治的问题,排除A项;盐铁专卖是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不属于思想上的措施,排除C项;北击匈奴属于军事上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B项。
6.C
【详解】根据题干“实行‘仁政’”“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可知,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C项正确;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无为而治”,还提出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排除A项;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主张“以德治国”,排除B项;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排除D项。故选C项。
7.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班超仅带36人便经营西域,靠借力打力对抗北匈奴30余载,C项正确;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排除A项;刘邦在楚汉之争中战胜项羽,于公元前202年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排除B项;华佗创编五禽戏,排除D项。故选C项。
8.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A项正确;吕尚是商朝末年的军事家、政治家,是西周的开国元勋,排除B项;周公是西周时的开国元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排除C项;商鞅是战国时期出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排除D项;故选A项。
9.C
【详解】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帝之下,设立三公,由丞相掌管行政、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御史大夫负责监察事务,C项正确,丞相掌管行政,排除A项;太尉掌管军事,排除B项;郡县守是地方的长官,排除D项。故选C项。
10.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万-20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的龙骨山上,北京人会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火,过群居生活,B项正确;北京人会使用打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是新石器时代,排除A项;我国最早使用彩陶的是半坡居民,排除C项;北京人还不会种植水稻,排除D项。故选B项。
11.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联系,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之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贯穿东西方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中亚和欧洲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司马迁把张骞开通西域称为“凿空”,A项正确;设置西域都护在公元前60年,与张骞无关,排除B项;开辟海上交通与张骞无关,排除C项;甘英出使大秦在东汉时期,排除D项。 故选A项。
12.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刘邦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全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B项正确;陈胜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排除A项;刘彻是汉武帝,是刘邦之后的皇帝,排除C项;刘秀是西汉宗室,建立东汉政权,刘秀就是光武帝,排除D项。故选B项。
13.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可知意思是,现在才知道李太守治水的功绩,连当年的大禹也无法与他相比,可知这是对李冰的称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发挥防洪、灌溉、水运等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C项正确;奖励耕织、奖励军功,与商鞅变法内容相关,与题干信息“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没有联系,排除AB项;秦统一后,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与题干信息“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
14.B
【详解】根据学所知识可知,历史史实史实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陈述,不带有作者自己的感彩,而历史结论则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与基本观点,是对某一历史事件的看法,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王羲之由于在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被后人誉为‘书圣’”,属于历史结论,B项正确;顾恺之创作《女史箴图》,属于史实,排除A项;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属于史实,排除C项;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属于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15.C
【详解】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佗是东汉著名医学家,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其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重视疾病的预防,创造了“五禽戏”,用以锻炼身体,C项正确;张仲景是东汉名医,被称为“医圣”,与发明了“麻沸散”,创编了“五禽戏”无关,排除A项;贾思勰是农学家,著《齐民要术》,排除B项;祖冲之是数学家、天文学家,排除D项。故选C项。
16.C
【详解】根据题干“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结合所学可知,孔子不仅是大思想家, 而且还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 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 主张“有教无类”, 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 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 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C项正确;因材施教是教学的方法,与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无关,排除A项;不耻下问是学习的方法,不能体现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排除B项;以德治国是孔子的治国主张,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7.D
【详解】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远古时代的化石可以通过考古发掘还原当时的真实情况,是研究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考古发掘,D项正确;神话传说,是民间传说中不可思议或超自然故事的统称,不是第一手资料,排除A项;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源于商朝,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早期的原始人类,排除B项;互联网查询真伪有待查证,不属于第一手资料,排除C项。故选D项。
18.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跋部建立了北魏政权;439年统一北方,之后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A项正确;383年、494年、430年都不是北魏统一北方的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19.B
【详解】根据题干“建立前秦政权”和所学知识可知,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权。前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丞相,励精图治,前秦迅速强大起来,消灭了北方的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B项正确;建立前秦政权的民族是氐族,后秦是十六国时期羌族建立的政权,排除A项;建立前秦政权的民族是氐族,鲜卑族建立的政权有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南凉、西秦、北魏,排除C项;建立前秦政权的民族是氐族,匈奴族建立的政权有汉、前赵、北凉、夏,排除D项。故选B项。
20.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西域都护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C项正确;张骞出使西域是在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之前,加强了汉与西域的友好往来,排除A项;丝绸之路的开通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不是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标志,排除B项;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一种补充形式,是东西方海洋贸易的主要通道,排除D项。故选C项。
21.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初期,经过一系列兼并战争,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形成战国七雄,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D项正确;战国七雄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越国、晋国、吴国均不属于战国七雄,排除ABC项。故选D项。
22.D
【详解】依据题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前后”等词语,都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这正是春秋晚期老子的思想主张,即: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D项正确;孙武是兵家的鼻祖,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仁”,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主要人物,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23.A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败。281年西晋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西晋的皇族纷纷起兵争夺皇位,混战十几年,史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耗竭了西晋的国力,从此西晋衰落,A项正确;西晋建立初期,定都洛阳,排除B项;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后,继续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又恢复分封制,排除C项;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排除D项。故选A项。
24.D
【详解】据题干“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七鼎。但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鼎,以后一些诸侯竞相仿效”和所学知识可知,按照西周时的规定,九鼎只能周天子享用,但春秋时期诸侯享用九鼎,说明诸侯势力的崛起,周王室衰微,统治力大大降低,D项正确;诸侯争霸战争频发,这反映了周王室衰弱,分封制逐步瓦解,“已彻底瓦解”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不断,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材料反映王室衰微,诸侯国势力崛起,但并未完全取代周天子的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
25.A
【详解】根据材料“琵琶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造就了无锡派、崇明派等多个琵琶流派,留下了《塞上曲》《十面埋伏》等传世名曲,以及咏叹琵琶的流芳千古的诗词歌赋”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文学艺术方面的交流,表明丝绸之路的开通有利于文化交流,A项正确;材料表明丝绸之路的开通有利于文化交流,没有体现推动了物种交流,排除B项;材料表明丝绸之路的开通有利于文化交流,没有体现促进贸易的发展,排除C项;材料表明丝绸之路的开通有利于文化交流,没有体现加速了民族交融,排除D项。故选A项。
26.C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维护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的义务。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制度。西周通过分封,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因此与商朝相比,西周在政治上最突出的不同之处是实行分封制,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从夏朝的第二代国王启开始,我国开始了王位世袭,西周与商都实行王位世袭制,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西周与商都是奴隶社会,它们都残酷压迫奴隶和平民,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西周与商都是奴隶社会,为巩固统治,它们都强化奴隶制国家机器,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27.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居住房屋,过定居生活,出现了聚落,使用磨制石器等现象,标志着原始农业的出现,①②③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原始居民生活的时期城市还没有出现,⑤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
28.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C项正确;《尚书》是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排除A项;《春秋》是中国春秋时期的编年体史书,排除B项;《道德经》是记录老子的学说,排除D项。故选C项。
29.C
【详解】据题干“章和二年(公元88 年)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东汉时期外戚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由皇后主持朝政,皇后又依靠娘亲,于是就出现了外戚专权的现象,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说明窦宪的官职,排除A项;豪强地主兼并土地不符合题干内容,题干没有兼并土地的情况,排除B项;窦宪不是宦官,排除D项。故选C项。
30.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A项正确;秦始皇在中央设置丞相负责行政事务,排除B项;秦始皇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实行了郡县制,排除C项;秦始皇在中央设御史大夫负责监察,排除D项。故选A项。
31.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宣传佛教,南北朝的统治者令人在许多地方劈山削崖,开凿石窟,雕造佛像,为后人留下了精湛而辉煌的石窟艺术,其中云冈石位于山西大同,A项正确;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排除B项;四川成都是乐山大佛,排除C项;陕西西安与云冈石窟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32.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可知孙权称帝是在229年,D项正确;ABC项不正确,可排除。故选D项。
33.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时期,吴国孙权于230年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达台湾当时称为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D项正确;诸葛亮辅助刘备,排除A项;曹操统一北方,排除B项;曹丕建立曹魏,排除C项。故选D项。
34.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顾恺之是东晋最著名的画家。他擅长的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代表作品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D项正确;顾恺之生活在东晋时期,与西周、东周、西晋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
35.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宗族诸王,赋予强大军政大权,诸王势力日益强大。晋惠帝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正确,先后骑兵,史称“八王之乱”,造成西晋社会经济严重破坏,人民流离失所,王朝势力消耗殆尽,成为西晋衰落的直接原因,D项正确;国人暴动是公元前841年 发生在西周首都镐京的以平民为主体的暴动,排除A项;楚汉之争是秦朝灭亡后项羽与刘邦争夺帝位的战争,排除B项;光武中兴是东汉初年光武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排除C项。故选D项。
36.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199年,袁绍率兵10万进攻曹操,曹操以2万人迎敌。第二年,两军在官渡对峙,曹操以少数军队偷袭乌巢,将袁绍军粮焚毁,大败袁军,这一战役被称为官渡之战,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通过此战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B项正确;涿鹿之战是上古时期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与蚩尤所进行的一场大战,排除A项;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为争夺韩国上党地区爆发的战国史上最大规模的一场战争,排除C项;阪泉之战是黄帝与 炎帝两部落之间的一次交战,排除D项。故选B项。
37.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C项正确;扁鹊是战国时期医学家,中医利用切脉诊断的创始人,排除A项;华佗是东汉末年的另一位名医,他发明了“麻沸散”,创编了“五禽戏”,排除B项;神农氏是指炎帝,发明医药,排除D项;故选C项。
38.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对西域的管理,西汉于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新疆正式归属中央管辖,C项正确;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排除A项;班超经营西域发生在东汉时期,排除B项;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排除D项。故选C项。
39.D
【详解】根据图片内容“皇帝早逝、幼帝即位、重用外戚、外戚专权、皇帝长大、依赖宦官、宦官专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D项正确;西汉初年,诸侯强大威胁中央,排除A项;题干材料体现不出社会局面比较安定,排除B项;C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
40.B
【详解】依据题干“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建立后,社会十分贫困,汉高祖通过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来恢复经济、发展生产。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B项正确;秦国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推行郡县制,排除A项;分封制首创于西周,秦朝废除了分封制,排除C项;“楚汉之争”时,为收买民心,刘邦约法三章,安民天下,排除D项。故选B项。
41.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由题干中的“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可知,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各地,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C项正确;君主专制制度自秦朝开始至明清,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商周时期,中央对地方诸侯的控制力有限,地方一直保持较大独立性,这并不符合中央集权制度的要求,排除B项;封建社会是指实行封建制度的社会状态,以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剥削农民剩余劳动力的社会形态,排除D项。故选C项。
42.D
【详解】根据材料中“夏桀本是亡国君”、“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商周都是因为末代君主实行残暴统治导致灭亡,可以得出,歌谣主要反映了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D项正确;材料主要讲的是夏商周的灭亡,不是建立,排除A项;材料中也没有提到社会等级制度,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提到世袭制;排除C项。故选D项。
43.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属于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项正确;史前时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排除A项;夏商周时期属于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排除B项;秦汉时期属于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排除C项。故选D项。
44.D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张骞’凿空‘的勇气,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壮志,班超’投笔从戎‘的追求”可知,时代人物在各自领域中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都展现了昂扬进取、不屈斗志的时代精神,有着浓厚的家国情怀,D项正确;勤劳勇敢、改革创新、艰苦奋斗并不能完整的体现材料的含义,排除ABC项。故选D项。
45.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丝绸之路出土的汉时贵霜王朝铜币属于第一手史料,C项正确;长篇小说《丝绸之路》属于第二手史料,排除A项;《丝绸之路》邮票属于第二手史料,排除B项;电视剧《汉武大帝》属于第二手史料,排除D项。故选C项。
46.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秦朝灭亡后,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双方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楚汉之争,“楚河”“汉界”即源于楚汉之争,C项正确;夏桀和商汤之间发生的是鸣条之战,排除A项;商纣王和周武之间发生的是牧野之战,排除B项;秦二世和陈胜、吴广之间是农民起义与统治者之间的战争,排除D项。故选C项。
47.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上首个大一统局面,两汉巩固了大一统局面,年代尺反映的是统一国家的建立与巩固,B项正确;夏、商、周是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时期,排除A项;隋唐时期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排除C项;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战乱频繁,人口流动,不同民族相互交融,民族关系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
48.A
【详解】根据材料“汉字的发展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书体演变”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介绍了文字发展演变进程,说明了中华文化一脉相承,源远流长,A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强调甲骨文的地位,排除B项;题干材料介绍了文字发展演变进程,并非汉字字体的变化,排除C项;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中国文明领先世界,排除D项。故选A项。
49.C
【详解】根据题干中“推恩分子弟”“实分其国,必稍自削弱矣”并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汉武帝随后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故材料中“上从其计”的根本目的是强化中央集权,C项正确;题干主要是针对同姓诸侯王采取的措施,而非异姓功臣,排除A项;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建议,加强思想控制,排除B项;“上从其计”的根本目的是削弱诸侯的力量,而不是提高诸侯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
50.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立国号为魏,C项正确;咸阳是秦朝的都城,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西汉、唐朝等朝代的都城在长安,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 明朝时期,形成了西安的格局,西安的名称也源于明代,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
()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选择题专题训练(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