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河区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
八年级历史教学数据采集试题
(试卷满分: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马克思(1818-1883)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这样一个帝国注定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总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里所述“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是指(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国
2.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物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说的“内部事务万分火急”主要是指( )A.清政府准备发起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危及清政府统治
C.清政府内部进行权力之争 D.维新派试图改变中国落后现状
3.洋务运动时李鸿章说:“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思想的是( )
A.创办汉阳铁厂 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C.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D.创办京师大学堂
4.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中国战败后国门大开。外国势力开始‘瓜分中国’,大清帝国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而统治阶级则试图通过一种有别于‘自强’的‘改制’以挽救传统的国家与文化。”材料反映出“中国战败”的影响不包括(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C.外国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刺激中国掀起新的救亡图存运动
5.用唯物史观全面评价历史事件是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如评价戊戌变法,它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它也有成功之处。其“成功之处”主要是指( )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在思想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C.在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6.写实的民谣能够勾勒出一幅幅尘封的历史画面,常常唤醒人们的历史记忆。义和团的民谣“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拆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这表明义和团运动( )
①具有盲目排外的思想 ②以推翻清朝统治为目标
③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 ④带有明显的迷信色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利用关键词进行记忆可以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我们可以把“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创建”、“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和“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这四部分内容的关键词概括为( )
A.武装革命、建立民国、转移权力、国家分裂 B.维新变法、建立民国、转移权力、军阀混战
C.师夷长技、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 D.武装革命、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科学
8.古代文书不加标点,会给未加训练者造成阅读困难,因此1919年胡适等人联名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用白话和新式标点写作的第一部“新书”。标点符号的使用,表明( )
A.近代出版业蓬勃发展 B.“尊孔复古”受到批判
C.白话文已取代文言文 D.“文学革命”影响扩大
9.五四运动期间,天津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工人罢工运动。天津总商会急电北京政府:“查栖息于津埠之劳动者数十万众,现已发生不稳之象,倘牵延不决,演成事实,其危厄之局,痛苦有过于罢市者,市面欲收拾而不能矣。”材料反映了( )
A.工人阶级有了革命政党领导 B.工人阶级的斗争效果显著
C.天津商人要求武力镇压工人 D.五四运动是由工人发起的
10.孙中山先生在黄埔军校成立大会上说:“今天这个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下列关于黄埔军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黄埔军校创办于民国13年,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B.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
C.创办黄埔军校的目的是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民族危亡
D.黄埔军校的创办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必要条件
11.红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历史价值。“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从歌词内容中可以推断出这首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时期?( )
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6) B.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C.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 D.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12.为进行研究性学习,某历史学习小组开展了以下活动。据此判断该小组研究的课题是( )
活动 内容
观看视频 纪录片《三大战役》
搜集图片 《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查阅文献 《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战略意义》
考察遗址 南京总统府总统办公室
A.国民革命运动 B.国共十年对峙 C.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D.人民解放战争
13.下图为1912-1920年中国机械净进口值(海关两)统计情况。据此可以推出( )
A,中国机械全部从外国进口 B.中国的近代化道路从1912年开始
C.一战时期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D.中国通商口岸开放的程度加大
14.近代著名外交官顾维钧回忆他在20世纪初与梅兰芳交往时说到:“有人介绍我和梅兰芳初次见面时,他对我打千(介乎作揖和下跪之间的礼节)……两年以后我们再次见面时,他向我鞠躬而未打千。以后他从国外演出归来……我们只是握手。”这段材料反映了( )
A,外交部官员地位降低 B.民国社会名流看不起官员
C.近代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D.近代以来社会风俗观念的变化
15.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张謇的“实业救国”从詹天佑的“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到佟麟阁的“国家多难,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这是仁人志士发出的时代最强音。这个时代的特征是( )
A.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B.国家分裂,民族融合
C.百年屈辱,民族抗争 D.繁荣开放,民族复兴
二、非选择题(本题4小题,16题10分,17题10分,18题10分;19题10分,共40分)
材料一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酌定银数共二千一百万元应如何分期交清开列于左……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摘编自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
(1)材料一出自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哪一不平等条约?(1分)请你通过该条约分析中国丧失了哪些主权。(2点即可,2分)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2)根据材料二,简要归纳出鸦片战争后我国对外贸易变化(2点即可,2分)
材料三 尽管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原意,并非为了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但是这些企业终究意味着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已出现了新兴的生产方式。洋务派通过创办民用企业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技术,利用部分私人资本生产产品,也起了开风气的作用。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八十年》
材料四 光绪年间,官吏“唯知耗民财,弹民力……其能实心为民者无有也”……清朝的军队既不是人民的军队,也不是国家的军队。唯此,它对人民没有爱心,对国家亦缺乏忠心。……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的“元气”大比拼。日本,几乎从明治维新开始即全面展开的对华调查和情报收集工作……对清朝内部的一切情况了若指掌。
——摘自韩东育《甲午战前清朝内治环节的阙失与战后中日落差分析》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对中国近代化社会发展产生的历史作用(1分)根据材料四概括,甲午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写出2点即可,2分)
材料五 皇城仅剩下最后一道门:午门。美军架好炮准备轰击,俄国人、英国人和日本人都很着急,不想让美国人抢先进入。各国司令官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为了防止一国独占或先占皇宫,暂停对皇宫的军事行动。
《——北京城唯一苦苦守卫的清军》
(4)根据材料五分析,北京的这次陷落和哪一侵华战争有关?(1分)这次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影响?(1分)
1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20世纪初,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等著作,各种革命团体如光复会、华兴会等纷纷成立,孙中山又组建了中国同盟会,提出了“三民主义”。1906—1910年,先后爆发了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和黄花岗起义等。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
材料二 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革命形势高涨的原因。(2分)材料二中提到的这场“革新运动”是什么?(1分)
材料三 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等13所大专院校的3000多名爱国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各界人士的同情和支持……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怎样理解材料三中说的“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2分)
材料四 五四运动之前,中国人民只知道反对和抨击封建主义;五四运动之后,中国人民从盲目崇拜西方的心理中苏醒过来……才知道中国要走向现代化的通途还必须反对和抨击帝国主义。……最好的思想武器,正是马克思主义。
——《从<新青年>的思想探索看中华民族道路的历史选择》
(3)根据材料四,概括五四运动前后中国人民对西方认识的变化。(2分)
材料五 大会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这样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伍诞生了。
——叶永烈《红色的起点》
(4)材料五中的“大会”是指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1分)这次会议的意义是什么?(2分)
18、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藏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满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红军歌谣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建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1分)请写出材料二中涉及的历史事件(2分)
材料三 敢闯斯路也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中国这样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落后大国,革命的道路怎么走?没有现成的答案……毛泽东在悉心研究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摒弃了“城市中心论”,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创造性的提出了“上山”的思想。做“革命山大王”的思想,建立“军事大本营”的思想……
——孙伟《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2)依据材料三写出井冈山精神的核心。(1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依据实际情况摒弃“城市中心论”后,中共闯出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1分)
材料四 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红军英勇奋战一年,付出了重大牺牲,也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五 虽然不可能在这一次会议上解决所有问题,但会议前后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由教条主义占主导逐渐变为实事求是占主导,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党的历史也充分表明:实事求是地判断形势、确定任务,我们的事业就能取得巨大进步;否则,不尊重客观实际,不尊重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就可能造成失误或是失败。
——金冲及《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
(3)依据材料四分析“战略转移”的原因是什么?(1分)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会议的意义(2分)
(4)依据本题材料从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道路的艰难历程中,你认为中国共产党最值得坚持的真理性经验是什么?(2分)
19、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晚上十点半,板垣征四郎下令按动了爆炸柳条湖铁轨的按纽,中日延续了十四年的第二次战争从此爆发。接着,日军扩大侵略,相继占领了东北三省,短短4个多月,100多万平方千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陷,从此东北3000万同胞过着屈辱的亡国奴生活。”
——胡德坤著《中日战争史》
材料二 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萁豆之煎?况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叛逆目之。”
——摘自1936年12月《桂林日报》
(1)材料一描述了什么事件?(1分)材料二中的“陕变”有什么影响?(1分)
材料三 1938年毛泽东发表的《论持久战》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明确提出,通过三个阶段,在双方的力量对比上,中国必将由劣势到平衡再到优势。《论持久战》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指出争取抗战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实行人民战争。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2)据材料三,归纳《论持久战》对指导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贡献。(2分)
材料四 1938年6月开始,日军先后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为了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约100万人参战,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两岸有利地形,构筑工事,逐次抵抗,消耗敌人。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摘自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3)根据材料四,指出武汉会战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胜利的战役。(一个即可,1分)
材料五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维护了团结抗战大局。……抗日战争的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
——摘自义教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4)据材料五,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1分)请用中国共产党的1个抗战史实说明材料的观点。(从事件、意义等角度展开,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