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模拟(二)
八 年 级 历 史
姓名: 班级: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林则徐在虎门销烟,关天培在虎门悲壮殉国,定海三总兵血战六昼夜为国捐躯,陈化成在吴淞力竭牺牲,三元里人民英勇抗击英军。这反映了
A.中国的独立主权遭到破坏 B.农民阶级反帝救国的强烈愿望
C.清朝封建专制制度的腐败 D.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
2.有学者在1946年9月写到:中国共产党正在试验用不同方法将土地返还给耕者,为制订一部总的土地法做前期准备。这部土地法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下图是创作于1940年的套色木刻版画《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它意在
A.振奋抗战士气 B.促成国共合作 C.发起淞沪会战 D.谋划和平建国
4.孙中山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其中“民权主义”的革命目标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5.与此“命令”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命令……(三)工程八营,以占领楚望台军械库为目的。……(五)四十二标一营左队进攻汉阳城……(六)四十二标二营占领汉口大智门、硚口一带。……总司令蒋翊武
A.武昌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护国战争 D.中华民国成立
6.正确构建思维导图,要求所列要素与史实相符。下列选项中数字与内容的对应能体现这一要求的是?
A.①邓世昌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③百团大战
B.①张自忠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百团大战
C.①邓世昌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淞沪会战
D.①张自忠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③淞沪会战
7.如表格所列信息可用于佐证
时间 1937年 1938年 1939年 1941年
日本陆军总兵力 24个师团 34个师团 41个师团 51个师团
用于侵华总兵力 21个师团 32个师团 34个师团 34个师团和44个独立旅、混成旅团
用于侵华总兵力在日本陆军总兵力中的占比 88%以上 94% 83% 80%
A.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B.抗战胜利大大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8.下图是某同学在整理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会议时制作的读书卡片。该读书卡片反映的是
时间:1935年1月内容: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意义: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9.列强在中国开办工厂合法化、规模化,并取得在中国采矿及修筑铁路等特权,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这种现象发生在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北京条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10.观察下图战争形势图,战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1.下图是1915年某刊物创刊号的目录(节选)该刊物
A.拉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B.号召学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
C.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D.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12.1918年,李大钊回到家乡,亲戚问他:“你在北京干啥?”李大钊浅浅一笑说:“点种。”亲戚听了有些莫名其妙,“庄稼人种地要点种,你点什么种?”他回答:“革命的火种。”次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首次较为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由此可知,李大钊是中国
A.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B.中体西用主张的践行者
C.报刊与杂志发展的推动者 D.实业救国思想的宣传者
13.《过雪山草地》歌词中写道:“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歌词蕴含的精神是
A.红船精神 B.长征精神 C.延安精神 D.大别山精神
14.郑振铎曾谈到:“自从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开始会谈以后,我们哪一天不在探问着会谈进行的情形,不在关心着会谈进行得顺利与否。”这种关切代表了广大民众
A.和平建设国家的强烈渴望 B.对国民党腐败统治的不满
C.踊跃参军参战的热切期盼 D.获得彻底翻身解放的喜悦
15.“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激昂的乐章响彻中华大地,汇成时代的最强音。这里的“时代的最强音”指的是
A.变法图强 B.三民主义 C.打倒列强 D.抗日救亡
16.下图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下列描述最准确的是
A.高歌猛进 B.奄奄一息 C.朝气蓬勃 D.夹缝求生
17.2018年,北洋海军致远舰部分原厂设计图纸在英国纽卡斯尔市的一家档案馆首次被发现,该图纸有助于解释120多年前邓世昌率致远舰冲击敌舰、受损及严重倾斜等一系列细节问题,更好地还原战争真相。致远舰参与抗争的那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事变爆发后第二天,中共中央发出通电,指出平津与华北被日本侵略的危险已极端严重,要放弃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全民族联合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该“事变”是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皖南事变
19.构建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图“?”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20.“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与材料所述内容相关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1.为拓展学生思维,某中学开展了“思维导图主题命名”活动。如图最恰当的“主题”是?
A.中国近代沦为殖民地的过程 B.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C.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加剧 D.中国近代主动开放的过程
22.罗尔纲在《太平天国史纲》中写道:“正在这样的一个决定两个壁垒最终命运的关头,太平军方面乃有内讧的大事变发生。太平军自己来摧残自己的势力,使敌人有机会重新抬起头来向自己壁垒反攻,终归把自己扑灭了去。”材料中的“大事变”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使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B.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D.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
23.圆明园是清代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它综合了中西建筑的精华,举世闻名。1860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然后纵火烧毁。英法联军这一暴行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24.实物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获取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如图图片中的实物史料见证了
中共一大上海会址 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复制品)
A.近代科技的发展 B.中国共产党诞生
C.国共两党的合作 D.渡江战役的盛况
二、材料解析及探究题 (共26分)
25.图片是历史的记忆,时代的烙印深刻其上,承载着荣辱与兴衰。自1840年开始的半个多世纪里,随着列强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逐步加深。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南京条约》 图二 旅顺大屠杀 图三 《辛丑条约》
(1)图一是《南京条约》签订的场景,该条约是哪次战争后签订的?其性质是什么?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2)图二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这次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图三《辛丑条约》签订于哪一年?为什么说“清政府已经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4)综合上述材料,战争带给我们的历史思考与启示有哪些?
26.中国近代化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新式学堂简表(部分)
类别 年份 学堂名称 地点 创办人
外语学堂 1862 京师同文馆 北京 奕诉
1863 上海广方言馆 上海 李鸿章
军事学堂 1887 广州陆师学堂 广州 张之洞
1890 南洋水师学堂 南京 曾国藩
技术学堂 1867 福州船政学堂 福州 左宗棠
1887 台湾西学堂 台湾 刘铭传
——摘编自王哲《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兴起与中国近代化》
(1)请列举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立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各一例。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新式学堂的特点。
材料二
维新派不仅将人们对西学的认识,由“西艺”推进到了“西政”,而且第一次打破了隆中抑西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为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在思想上进一步开辟了道路。到1897年底,各地已建立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出版报刊19种。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多个。
——摘编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维新派对西学认识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影响。
材料三
蔡元培在北京大学任职期间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促进了新思潮、新思想在北大的传播,使北大最终成为五四运动的摇篮和中心。
——路伟《论蔡元培的民主思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对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所起的作用。综合以上材料,谈一谈你对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历程的看法。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七七事变至武汉会战,日本直接军费达92.33亿日元,占到国家总收入的国家73.8%,钢铁、原料、燃料等战略物资严重不足。日本侵华战争的不断扩大,进一步损害和威胁着西方大国的在华利益,加深了同英、英等国的矛盾。日军虽取得了武汉会战的胜利,却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此次会战后,日军已无力发动新的战略攻势,被迫转换到长期战争。
——摘编自胡德坤《日本战争经济没有经受住武汉会战考验注定其失败命运》
材料二
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放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周恩来总理在1950年国庆庆祝会上讲话的部分内容
各族青年踊跃报名参加志愿军,整个战争期间,共有二百多万人先后赴朝鲜前线。全国铁路系统报名志愿赴朝员工达到总数的75%;志愿赴朝医疗队达五十余个。1951年6月—1952年5月,全国各省市人民银行汇解抗美援朝总会的武器捐款共为55650亿元人民币,以每架飞机15亿元计算,共折合3710架飞机。
——摘编自庞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日本对华作战策略发生的变化,并简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简述中国对美国入侵朝鲜的态度,并概述中国人民支持抗美援朝的表现。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战争胜利的因素。
28.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某校学生围绕这个主题查找资料,进行了系列探究,请你参与。
材料一
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甚至进入到了京城和各省,表面上打着和好的旗号,暗地里怀着吞并中国的野心,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局。
——1867年李鸿章《筹议海防折》
材料二
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像日本那样变法维新,学习西方。1895年春,1300多名举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
——摘编自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材料三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遇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全集》
材料四
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有了这个家,就可以作为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
——毛泽东
(1)材料一中“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指的是什么?面对这一变局,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请用史实说明筹划海防的效果。
(2)材料二中“中国的失败”指中国在哪次战争中的失败?康、梁等人是从哪一层面着手探索救国之道”的?“公车上书”之后,他们“探索新的救国之道”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标志中国“千年专制”被推翻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孙中山认为能解中国“千年专制之毒”的解药是什么?分析当时中国所面临的困境。
(4)材料四中毛泽东带领中国工农革命军创建的第一个“家”在哪里?这一时期,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该“创造性”体现在中国革命实现了哪一转变?
(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认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