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四川省泸州市天府名校2023-2024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四川省泸州老窖天府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1月模拟高二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共16道小题,每题4分,共计64分 )
1. 周代通过分封,使姬姓周人的亲族迅速遍及天下,北起燕山,南至汉水,西起陕甘,东到齐鲁,到处都楔入了姬姓人群。这说明,分封( )
A. 意在消弭贵族间矛盾 B. 强化了周王室统治力量
C.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D. 萌发了宗族认同的意识
2. 战国时期,法治是一种集刑罚、奖赏、内政、外交、军事、商业、权谋等手段系统化、制度化的治理方法,主张“法者,所以爱民也;以战去战,以刑去刑”。这反映出( )
A. 百家争鸣的积极作用 B. 法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C. 法治适应了时代需求 D. 民本思想为各国接受
3. 如表是不同时期与户籍有关的信息登记表,此表可用来研究秦汉( )
里耶户籍简(秦) 居延汉简(西汉)
居住地 √ √
户人+姓名 √ √
爵位或职位 √ √
财产(房屋、奴婢、牲畜等) X有奴婢姓名 √
纳赋服役 X √
A. 国家治理能力 B. 基层组织结构 C. 赋税征收程序 D. 地方行政制度
4. 南北朝时期,出现“中书监、令不愿或不能承担起草诏令的大量事务,就很自然地由地位低的中书舍人来操办,机要实权逐步由监、令转移到舍人手中。”这一现象( )
A. 提高了官员素养 B. 导致了士族衰落 C. 扩大了阶层流动 D. 有利于君主专制
5. 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 )
A. 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 B. 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
C. 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D. 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6. 元朝政府发行纸币,不仅在国内广泛流通,还有在海外流通记载,波斯、印度、高丽、日本等皆曾仿行元代纸币。这种现象( )
A. 扩大了中华文明的影响力 B. 强化了元的外贸优势地位
C. 维护并扩大了大一统国家 D. 有利于弥合国家间的矛盾
7. 关于马嘎尔尼访华,英方的记载多是马噶尔尼不认同英国是中国的藩属国,为了维护英王的尊严,选择了单膝下跪;而中方的记载却出现英使最终还是向乾隆皇帝行了代表藩属国的“双膝三跪九叩”礼。这种差异说明( )
A. 历史记载带有主观意图 B. 史料无法反映历史真相
C 两则记载没有史料价值 D. 清朝同意英国贸易需求
8. 近代中国上海、南京等通商口岸陆续建造了洋行、商场等服务性建筑。这些建筑一般不建在老城区,而是建在城市近旁新的地段内,从而形成了新的市中心,如上海的南京路、淮海路,天津的劝业场,南京的大行宫、新街口等。这反映了中国( )
A. 近代城市发展不平衡性突出 B. 近代城市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C. 城市服务以文化娱乐为导向 D. 近代城市化的殖民色彩浓厚
9. 1939年2月,《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规定,边区采取适合地域特点的选举方式,如乡选时,根据当时农村文化落后、群众识字率低的情况,采取了“投豆法”“画圈法”“烧窟窿法”“背箱子法”等灵活多样的投票方式,使老弱病残及特殊群体,都能行使选举权。这表明边区选举( )
A. 展示出新民主主义性质 B. 意在加强党的执政地位
C. 缺乏现代民主实施条件 D. 运行体制体现人民民主
10. 如图为中国第一个个体工商户执照。这一执照( )
A. 见证了温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 B. 反映了政府和人民思想观念解放
C. 标志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 体现了城市所有制变革的伟大成效
11. 波斯帝国有全长2400多千米的“御道”;中国秦王朝则精心修建了“驰道”和“直道”;印度的御道也很长,从恒河三角洲直达西北部开伯尔山口附近的坦叉始罗,并在那里与西抵中东、北达中亚的商路连接起来。以上历史现象出现的前提是( )
A. 商业的繁荣 B. 国家的统一 C. 侵略的需要 D. 宗教的传播
12. 公元前139年,罗马公民大会不顾贵族反对,通过了在立法、审判等方面实行匿名投票的决议;公元前133年,公民大会罢免了有元老院支持的奥克塔维乌斯的保民官职务。这说明当时罗马( )
A. 通过加强专制保障民主 B. 元老院的权力受到限制
C. 公民大会拥有重要权力 D. 民主运作程序遭到破坏
13. 1075年,教皇宣布有权废除皇帝国王。威廉一世为此规定:未经国王赞同,教皇的一切命令不能在英国生效;未经国王许可,教会法庭不可审判男爵和政府官员。威廉一世的规定( )
A. 使英国摆脱了教会控制 B. 维护了封建贵族的利益
C. 体现了强化王权的决心 D. 体现了法律至上的精神
14. 如图为1787—1840年间,英国部分行业女性对家庭的经济贡献率情况。这一变化( )
A. 推动男女家庭地位转变 B. 加速社会贫富差距扩大
C. 引发生产组织方式变动 D. 导致社会结构出现分层
15. 1908年,福特T型车面世时,每辆售价是850美元;到1916年,每辆价格降至350美元,而到1925年只卖到240美元一辆。导致福特T型车价格下降的原因是
A. 技术与管理方式的革新 B. 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
C. 资本家的购买力降低 D. 中国汽车工业的竞争
16. 二战后,美国视粮食为外交谈判的工具和输出其意识形态的载体,力图通过农业跨国公司实现对全球粮食、农业以及土地的控制和占有。这促使各国要( )
A. 抑制城市化的发展 B. 推动粮食结构变革
C. 促进农业的机械化 D. 注重农业耕地安全
二、材料分析题(共3道小题,共计36分)
17.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英国经济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但社会贫富差距扩大,贫民区居民基本福利得不到保障,社会环境恶化。许多社会学家意识到这一危机,提出复兴社区,强化社区功能,以解决工业化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英国社区睦邻运动由此兴起。在此运动影响下社会工作者充分利用社区内各种资源,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培养自助与互助精神。他们还雇用个案工作者、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家政学家等来解决社区问题,逐渐使英国的慈善事业走上组织建制之路。英国社区睦邻运动所提倡的服务精神,无疑给当时其他国家指出了一条可行之路,因而在短期内迅速传遍欧洲。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受这一运动影响最大,19世纪晚期美国的社会服务及社会工作的水平大大提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区睦邻运动的影响慢慢减弱,被更系统、更有计划的社区工作所替代。
——摘编自徐富海《从汤恩比馆到赫尔大厦——社区睦邻运动发展过程及启示》
材料二 中文“社区”一词由费孝通、吴文藻等人从“Community”转译过来,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阶段 表现
1950年代到改革开放初期 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社区自治缺乏。
20世纪80、90年代 (1)1985年开始,民政部门首次将“社区”概念引入城市管理,开始倡导和推动社区服务工作;1987年社区服务开始在全国推广。 (2)1999年,为向全国社区建设提供典型经验,民政部制定《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国确定了11个城区为茵批“社区建设实验区”。
21世纪以来 (1)2000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颁布,随后社区建设开始在全国推广。 (2〉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组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颁布,社区建设从民政部主导的以社区服务工作为主要内容,上升到基层政权建设的高度。 (3)2010年开始实施的《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指导规则》衰明了我国对强化群众自治的肯定,物业管理企业的介入大大推进了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 (4)民间自发的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如大学生的返乡实践活动,城市业主委员会居民自治组织等。
未来发展展望 构建中国特色的社区发展之路:目标是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关注弱势群体的进步;核心是既强调在过程中必须有当地居民的参与,也强调结果是让居民生活得雯好。
——据李东泉等整理《中国社区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西方社区“睦邻运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社区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区治理的认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中期起,以“南京布”为代表的棉纺织业取得了巨大发展。同时,中国棉布迅速打开了国际市场,成了直追瓷器、丝绸的出口商品。棉布与丝绸一起,构成了早期马尼拉中转贸易的大宗商品。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十八世纪的三十年代首次贩运“南京布”,到了八十年代,公司每年贩运两万匹到英国本土,到十九世纪初更扩大到二十多万匹。
——摘编自范金民《明清社会经济与江南地域文化》
材料二
——据罗兴连《消费竞争生产变革》等资料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南京布”畅销欧洲的主要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二三十年代中英棉纺织品贸易格局的变化,并简析变化原因。
19.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所谓“社会治理”,就是特定的治理主体通过各种方式对于社会实施的管理。《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以“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为主题对此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释。
材料
先秦时期 分封制、礼乐制、世官制、《禹刑》、贡赋、“为户籍相伍”、《礼记·王制》论国家备荒、商鞅变法
封建时期 三公九卿制、行省制、上计制、察举制、台谏合一、科举制、王安石变法、《唐律疏议》、《吕氏乡约》、宣政院、“汉倭奴国王”金印、租庸调制、乡里制、鸠杖
近代时期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训政纲领》、“三三制”、戊戌变法、《奏定学堂章程》、《公务员任用法》、法币改革、协定关税
现代时期 “五四宪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改革开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民法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社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摘自高中历史教科书《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四川省泸州老窖天府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1月模拟高二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共16道小题,每题4分,共计64分 )
1. 周代通过分封,使姬姓周人亲族迅速遍及天下,北起燕山,南至汉水,西起陕甘,东到齐鲁,到处都楔入了姬姓人群。这说明,分封( )
A. 意在消弭贵族间矛盾 B. 强化了周王室统治力量
C.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D. 萌发了宗族认同的意识
【答案】B
【解析】
【详解】通过分封使周王室的力量渗入全国各地,这是强化了周王室统治力量,B项正确;分封制并不是为了解决贵族之间的矛盾,排除A项;君主专制在秦朝确立,排除C项;宗族认同观念在夏商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排除D项。故选B项。
2. 战国时期,法治是一种集刑罚、奖赏、内政、外交、军事、商业、权谋等手段的系统化、制度化的治理方法,主张“法者,所以爱民也;以战去战,以刑去刑”。这反映出( )
A. 百家争鸣的积极作用 B. 法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C. 法治适应了时代需求 D. 民本思想为各国接受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的中国。据材料“法治是系统化、制度化的治理方法”“以战去战,以刑去刑”等信息可得出法治适应了战国时期赢得战争胜利、促进国家统一、促进社会转型的时代需求,C项正确;材料只涉及法治,不涉及“百家的思想”,排除A项;战国时期,虽然法家思想被诸侯重用,但并未确立统治地位,排除B项;“各国”表述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3. 如表是不同时期与户籍有关的信息登记表,此表可用来研究秦汉( )
里耶户籍简(秦) 居延汉简(西汉)
居住地 √ √
户人+姓名 √ √
爵位或职位 √ √
财产(房屋、奴婢、牲畜等) X有奴婢姓名 √
纳赋服役 X √
A. 国家治理能力 B. 基层组织结构 C. 赋税征收程序 D. 地方行政制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中国)。根据表格信息可知秦汉对户籍的信息登记的不同情况,该表格可以用于研究秦汉对户籍信息的登记管理,体现了秦汉时期的国家治理能力,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有关基层组织结构,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赋税征收程序,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地方行政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
4. 南北朝时期,出现“中书监、令不愿或不能承担起草诏令的大量事务,就很自然地由地位低的中书舍人来操办,机要实权逐步由监、令转移到舍人手中。”这一现象( )
A. 提高了官员素养 B. 导致了士族衰落 C. 扩大了阶层流动 D. 有利于君主专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北朝时期中国。材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中书舍人权力逐渐扩大,据材料可知,南北朝时期的中书舍人地位比较低,地位较低的中书舍人权力扩大,有助于君主加强对其控制从而加强君主专制,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书舍人权力的变化,不能体现官员素养的提高,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书舍人权力的变化,没有涉及士族衰落、阶层流动,排除BC项。故选D项。
5. 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 )
A. 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 B. 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
C. 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D. 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题意可知,中国古代的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以“仁”为道德标准,孙思邈强调“人命至重,有贵千金”,这都体现了他们对于人的重视,因此可以说明中国古代的医术实际上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医术对人的重视,并不是教化病人心理,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医术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而不是受封建伦理道德束缚,排除B项;中国古代医术受儒家思想影响,而不是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排除C项。故选D项。
6. 元朝政府发行纸币,不仅在国内广泛流通,还有在海外流通的记载,波斯、印度、高丽、日本等皆曾仿行元代纸币。这种现象( )
A. 扩大了中华文明的影响力 B. 强化了元的外贸优势地位
C. 维护并扩大了大一统国家 D. 有利于弥合国家间的矛盾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元朝政府发行纸币,不仅在国内广泛流通,还有在海外流通的记载,波斯、印度、高丽、日本等皆曾仿行元代纸币。”可知,元朝政府发行纸币,不仅在国内广泛流通,还有在海外流通的记载,波斯、印度、高丽、日本等皆曾仿行元代纸币。这种现象促进了国内和相关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扩大了中华文明的影响力,A项正确;仿照元朝印发纸币,不能体现元的外贸优势地位,排除B项;材料中的内容为中外文化交往,不能维护并扩大了大一统国家,排除C项;有利于弥合国家间的矛盾属于无中生有,排除D项。故选A项。
7. 关于马嘎尔尼访华,英方的记载多是马噶尔尼不认同英国是中国的藩属国,为了维护英王的尊严,选择了单膝下跪;而中方的记载却出现英使最终还是向乾隆皇帝行了代表藩属国的“双膝三跪九叩”礼。这种差异说明( )
A 历史记载带有主观意图 B. 史料无法反映历史真相
C. 两则记载没有史料价值 D. 清朝同意英国贸易需求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时期中英。根据材料可知,英方记载马嘎尔尼访华时,英国使臣是单膝下跪,而中方记载是“双膝三跪九叩”礼,这种差异说明历史记载带有主观意图,A项正确;史料可以反映历史真相,排除B项;两则记载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清朝同意英国贸易需求,排除D项。故选A项。
8. 近代中国上海、南京等通商口岸陆续建造了洋行、商场等服务性建筑。这些建筑一般不建在老城区,而是建在城市近旁新的地段内,从而形成了新的市中心,如上海的南京路、淮海路,天津的劝业场,南京的大行宫、新街口等。这反映了中国( )
A. 近代城市发展不平衡性突出 B. 近代城市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C. 城市服务以文化娱乐为导向 D. 近代城市化的殖民色彩浓厚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近代中国上海、南京等通商口岸陆续建造了洋行、商场等服务性建筑……而是建在城市近旁新的地段内”,突出反映了近代中国受到列强殖民侵略的严重影响,带有深厚的殖民色彩,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近代城市的不平衡性,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城市居住条件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不能看出城市服务的导向,排除C项。故选D项。
9. 1939年2月,《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规定,边区采取适合地域特点选举方式,如乡选时,根据当时农村文化落后、群众识字率低的情况,采取了“投豆法”“画圈法”“烧窟窿法”“背箱子法”等灵活多样的投票方式,使老弱病残及特殊群体,都能行使选举权。这表明边区选举( )
A. 展示出新民主主义性质 B. 意在加强党的执政地位
C. 缺乏现代民主实施条件 D. 运行体制体现人民民主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9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边区选举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投票方式,使老弱病残及特殊群体,都能行使选举权,这体现了边区选举运行体制体现人民民主,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新民主主义性质,材料反映了边区选举过程凸显人民民主,排除A项;材料涉及时间我党还不是执政党,排除B项;材料主要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边区选举运行体制体现人民民主,材料不能反映边区选举缺乏现代民主实施条件,排除C项。故选D项。
10. 如图为中国第一个个体工商户执照。这一执照( )
A. 见证了温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 B. 反映了政府和人民思想观念的解放
C. 标志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 体现了城市所有制变革的伟大成效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0年(中国)。根据材料“中国第一个个体工商户执照”及图片材料显示该执照颁发于1980年可知,这一执照反映了改革开放后,政府和人民思想观念的解放,B项正确;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A项;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城市所有制变革,排除D项。故选B项。
11. 波斯帝国有全长2400多千米的“御道”;中国秦王朝则精心修建了“驰道”和“直道”;印度的御道也很长,从恒河三角洲直达西北部开伯尔山口附近的坦叉始罗,并在那里与西抵中东、北达中亚的商路连接起来。以上历史现象出现的前提是( )
A. 商业的繁荣 B. 国家的统一 C. 侵略的需要 D. 宗教的传播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依据材料“御道”、“驰道”可知,这些帝国都建立起交通要道,这必须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的基础之上的,国家分裂状况,道路根本无法如此修建,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商业,排除A项;秦朝统一后建立起“驰道”,而不是因为侵略,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宗教,排除D项。故选B项。
12. 公元前139年,罗马公民大会不顾贵族的反对,通过了在立法、审判等方面实行匿名投票的决议;公元前133年,公民大会罢免了有元老院支持的奥克塔维乌斯的保民官职务。这说明当时罗马( )
A. 通过加强专制保障民主 B. 元老院的权力受到限制
C. 公民大会拥有重要权力 D. 民主运作程序遭到破坏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据材料“罗马公民大会不顾贵族的反对,通过了在立法、审判等方面实行匿名投票的决议”“公民大会罢免了有元老院支持的奥克塔维乌斯的保民官职务”可知,罗马公民大会有权力立法和罢免保民官,体现了公民大会拥有重要权力,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公民大会的权力,并非通过专制来保障民主,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公民大会的权力,没有涉及元老院的权力,不能得知元老院权力受到限制,排除B项;公民大会通过决议罢免官员属于公民发挥权力的运行程序,排除D项。故选C项。
13. 1075年,教皇宣布有权废除皇帝国王。威廉一世为此规定:未经国王赞同,教皇的一切命令不能在英国生效;未经国王许可,教会法庭不可审判男爵和政府官员。威廉一世的规定( )
A. 使英国摆脱了教会控制 B. 维护了封建贵族的利益
C. 体现了强化王权的决心 D. 体现了法律至上的精神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075年欧洲。材料反映了中世纪英国王权与欧洲教权之争,材料中英国国王威廉一世规定未经国王允许,教皇的一切命令不能在英国生效;未经国王许可,教会法庭不可审判男爵和政府官员,这体现了威廉一世强化王权的决心,C项正确;题干涉及时间是1075年,当时仍属于中世纪,此时欧洲各国尚未摆脱教会的控制,排除A项;威廉一世的规定主要体现了其强化王权的决心,维护了封建贵族的利益只是材料的一部分,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涉及法律,排除D项。故选C项。
14. 如图为1787—1840年间,英国部分行业女性对家庭的经济贡献率情况。这一变化( )
A. 推动男女家庭地位转变 B. 加速社会贫富差距扩大
C. 引发生产组织方式变动 D. 导致社会结构出现分层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数据可以得到,工业革命期间,英国部分行业女性对家庭的经济贡献整体在上升,由此可知英国男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变化,BCD项无法通过材料推断出来,排除BCD项。故选A项。
15. 1908年,福特T型车面世时,每辆售价是850美元;到1916年,每辆价格降至350美元,而到1925年只卖到240美元一辆。导致福特T型车价格下降的原因是
A. 技术与管理方式的革新 B. 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
C. 资本家购买力降低 D. 中国汽车工业的竞争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时间可知,由于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此时期技术与管理方式得以革新,从而使得福特T型车价格下降,A项正确;B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D两项不符合史实,均排除。故选A项。
16. 二战后,美国视粮食为外交谈判的工具和输出其意识形态的载体,力图通过农业跨国公司实现对全球粮食、农业以及土地的控制和占有。这促使各国要( )
A. 抑制城市化的发展 B. 推动粮食结构变革
C. 促进农业的机械化 D. 注重农业耕地安全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根据材料“美国视粮食为外交谈判的工具和输出其意识形态的载体,力图通过农业跨国公司实现对全球粮食、农业以及土地的控制和占有”可知,美国力图通过农业跨国公司实现对全球粮食、农业以及土地的控制和占有,这促使各国要注重农业耕地安全,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城市化,材料主要反映了美国图通过农业跨国公司实现对全球粮食、农业以及土地的控制和占有,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粮食安全,材料未涉及粮食结构变革,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农业耕地安全,未涉及农业的机械化,排除C项。故选D项。
二、材料分析题(共3道小题,共计36分)
17.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英国经济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但社会贫富差距扩大,贫民区居民基本福利得不到保障,社会环境恶化。许多社会学家意识到这一危机,提出复兴社区,强化社区功能,以解决工业化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英国社区睦邻运动由此兴起。在此运动影响下社会工作者充分利用社区内各种资源,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培养自助与互助精神。他们还雇用个案工作者、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家政学家等来解决社区问题,逐渐使英国的慈善事业走上组织建制之路。英国社区睦邻运动所提倡的服务精神,无疑给当时其他国家指出了一条可行之路,因而在短期内迅速传遍欧洲。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受这一运动影响最大,19世纪晚期美国的社会服务及社会工作的水平大大提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区睦邻运动的影响慢慢减弱,被更系统、更有计划的社区工作所替代。
——摘编自徐富海《从汤恩比馆到赫尔大厦——社区睦邻运动发展过程及启示》
材料二 中文“社区”一词由费孝通、吴文藻等人从“Community”转译过来,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阶段 表现
1950年代到改革开放初期 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社区自治缺乏。
20世纪80、90年代 (1)1985年开始,民政部门首次将“社区”概念引入城市管理,开始倡导和推动社区服务工作;1987年社区服务开始在全国推广。 (2)1999年,为向全国社区建设提供典型经验,民政部制定《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国确定了11个城区为茵批“社区建设实验区”。
21世纪以来 (1)2000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颁布,随后社区建设开始在全国推广。 (2〉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组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颁布,社区建设从民政部主导的以社区服务工作为主要内容,上升到基层政权建设的高度。 (3)2010年开始实施的《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指导规则》衰明了我国对强化群众自治的肯定,物业管理企业的介入大大推进了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 (4)民间自发的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如大学生的返乡实践活动,城市业主委员会居民自治组织等。
未来发展展望 构建中国特色的社区发展之路:目标是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关注弱势群体的进步;核心是既强调在过程中必须有当地居民的参与,也强调结果是让居民生活得雯好。
——据李东泉等整理《中国社区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西方社区“睦邻运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社区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区治理的认识。
【答案】(1)评述: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矛盾尖锐。在知识分子的倡导下,兴起社区睦邻运动,通过利用社区内各种资源,强化社区功能,改善居民居住环境,以解决工业化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社区睦邻运动推动英国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和福利制度的建立完善;为其他国家解决社会问题提供借鉴,特别是推动美国社会服务和社会工作水平提高;为后世社区工作方法奠定基础,推动社会工作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缺少政府的支持和居民的广泛参与,二战后,国家宏观调控成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潮流,福利国家的建立,社区睦邻运动也被更系统、更有计划的社区工作所替代。
(2)趋势:社区从无到有;社区治理从试点到全面展开;社区管理由政府主导到多元参与;社区功能由政务型向服务型转变;社区建设逐渐法制化、规范化;社区内涵从借鉴西方概念到具有中国特色。
原因:社会经济转型(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等);城市化进程加快;国家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需要);党执政理念发展;国际交流与借鉴等。
(3)认识:社区建设需要立足于国情,与时俱进;社区建设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准确定位,充分有效地发挥政府在社区建设中的宏观指导作用;社区建设应全力改善和保障民生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的英国。本题的评述可以从“社区睦邻运动”的背景,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等角度进行评述。从背景上看,根据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英国经济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但社会贫富差距扩大,贫民区居民基本福利得不到保障,社会环境恶化。许多社会学家意识到这一危机,提出复兴社区,强化社区功能,以解决工业化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英国社区睦邻运动由此兴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矛盾尖锐。在知识分子的倡导下,兴起社区睦邻运动,通过利用社区内各种资源,强化社区功能,改善居民居住环境,以解决工业化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从积极方面看。根据材料一“ 在此运动影响下社会工作者充分利用社区内各种资源,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培养自助与互助精神。他们还雇用个案工作者、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家政学家等来解决社区问题,逐渐使英国的慈善事业走上组织建制之路。英国社区睦邻运动所提倡的服务精神,无疑给当时其他国家指出了一条可行之路,因而在短期内迅速传遍欧洲。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受这一运动影响最大,19世纪晚期美国的社会服务及社会工作的水平大大提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区睦邻运动推动英国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和福利制度的建立完善;为其他国家解决社会问题提供借鉴,特别是推动美国社会服务和社会工作水平提高;为后世社区工作方法奠定基础,推动社会工作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从消极角度看,根据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区睦邻运动的影响慢慢减弱,被更系统、更有计划的社区工作所替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缺少政府的支持和居民的广泛参与,二战后,国家宏观调控成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潮流,福利国家的建立,社区睦邻运动也被更系统、更有计划的社区工作所替代。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与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中国。第一小问趋势,根据材料二“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社区自治缺乏。”与“1985年开始,民政部门首次将‘社区’概念引入城市管理,开始倡导和推动社区服务工作;1987年社区服务开始在全国推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区从无到有;社区治理从试点到全面展开;根据材料二“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组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颁布,社区建设从民政部主导的以社区服务工作为主要内容,上升到基层政权建设的高度。”与“民间自发的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如大学生的返乡实践活动,城市业主委员会居民自治组织等。”可知,社区管理由政府主导到多元参与并且社区功能由政务型向服务型转变;根据材料二“民政部制定《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工作实施方案》”可知,社区建设逐渐法制化、规范化;根据材料二题干“中文‘社区’一词由费孝通、吴文藻等人从‘Community’转译过来,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可知,社区内涵从借鉴西方概念到具有中国特色。
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1985年开始,民政部门首次将‘社区’概念引入城市管理,开始倡导和推动社区服务工作;1987年社区服务开始在全国推广。”可知,社会经济转型(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等)与城市化进程加快;根据材料二“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组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颁布,社区建设从民政部主导的以社区服务工作为主要内容,上升到基层政权建设的高度。”可知,国家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需要)与党执政理念发展;根据材料二题干“中文‘社区’一词由费孝通、吴文藻等人从‘Community’转译过来,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可知,国际交流与借鉴等。综合以上可知,新中国社区发展的原因。
【小问3详解】
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世界。根据材料二题干“中文‘社区’一词由费孝通、吴文藻等人从‘Community’转译过来,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可知,社区建设需要立足于国情,与时俱进并且准确定位,充分有效地发挥政府在社区建设中的宏观指导作用;根据材料二“民间自发的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如大学生的返乡实践活动,城市业主委员会居民自治组织等。”可知社区建设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并且社区建设应全力改善和保障民生等。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中期起,以“南京布”为代表的棉纺织业取得了巨大发展。同时,中国棉布迅速打开了国际市场,成了直追瓷器、丝绸的出口商品。棉布与丝绸一起,构成了早期马尼拉中转贸易的大宗商品。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十八世纪的三十年代首次贩运“南京布”,到了八十年代,公司每年贩运两万匹到英国本土,到十九世纪初更扩大到二十多万匹。
——摘编自范金民《明清社会经济与江南地域文化》
材料二
——据罗兴连《消费竞争生产变革》等资料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南京布”畅销欧洲的主要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二三十年代中英棉纺织品贸易格局的变化,并简析变化原因。
【答案】18. 背景:新航路的开辟;西欧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商业革命(贸易中心、新型贸易公司)的出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繁荣(传统手工业发达)。
19. 变化:中国由棉布出口国变成了进口国(由出超变为入超)。
原因:工业革命提升了英国机制棉的竞争力;英国极力扭转对华贸易逆差(企图打开中国市场);清朝长期的闭关锁国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中国棉纺织业缺乏技术创新)。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一“明中期起,以‘南京布’为代表的棉纺织业取得了巨大发展。”及所学可得出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繁荣(传统手工业发达);根据材料一“同时,中国棉布迅速打开了国际市场,成了直追瓷器、丝绸的出口商品。棉布与丝绸一起,构成了早期马尼拉中转贸易的大宗商品。”及所学可得出新航路的开辟,西欧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逐步形成);根据材料一“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十八世纪的三十年代首次贩运‘南京布’,到了八十年代,公司每年贩运两万匹到英国本土,到十九世纪初更扩大到二十多万匹。”及所学可得出商业革命(贸易中心、新型贸易公司)的出现。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对比、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和英国)。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二“中英棉纺织品贸易趋势”可分析出在1830年之前,中国一直都是处于出超地位;结合中国出入超数据可分析出1831年,中英贸易格局发生逆转,中国由棉布出口国变成了进口国,处于入超地位。由此可见,19世纪二三十年代中英棉纺织品贸易格局的变化是中国由棉布出口国变成了进口国(由出超变为入超)。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别从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等方面分析说明,例如:工业革命提升了英国机制棉的竞争力;英国极力扭转对华贸易逆差(企图打开中国市场);清朝长期的闭关锁国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中国棉纺织业缺乏技术创新)。
19.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所谓“社会治理”,就是特定的治理主体通过各种方式对于社会实施的管理。《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以“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为主题对此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释。
材料
先秦时期 分封制、礼乐制、世官制、《禹刑》、贡赋、“为户籍相伍”、《礼记·王制》论国家备荒、商鞅变法
封建时期 三公九卿制、行省制、上计制、察举制、台谏合一、科举制、王安石变法、《唐律疏议》、《吕氏乡约》、宣政院、“汉倭奴国王”金印、租庸调制、乡里制、鸠杖
近代时期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训政纲领》、“三三制”、戊戌变法、《奏定学堂章程》、《公务员任用法》、法币改革、协定关税
现代时期 “五四宪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改革开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民法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社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摘自高中历史教科书《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请任选材料中一个阶段的整体或部分信息,或不同阶段的部分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主题并自拟论题,阐述该主题与“社会治理”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要有结论)
【答案】论题:中国古代的社会治理经验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借鉴。
阐述:在官员选拔方面,中国古代察举制、科举制等体现了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维护中央集权的基本原则,体现了与时俱进、广纳人才的精神;中国当代选官制度吸收科举制通过考试选官的优良传统,推行公务员考试,唯才是举,提高公务员队伍的素质,促进党政干部队伍年轻化,促进社会阶层之间的合理流动,为有志于从事政府工作的优秀青年提供一个公开、公平、公正地讲行竞争的机会;在官员监察方面,秦汉建立了御史大夫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汉武帝设刺史巡视监察地方,唐宋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地方划监察区,明清设“科道”行使监察权,国家监察机构传承有序,监察法规系统完善,有效发挥了监察在权力制衡、惩恶扬善上的吏治作用。中国当代吸取古代监察的经验,设立了专门的监察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监察委员会工作在保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政府效能和形象、推动法治进程、加强政府自律和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只有监察委员会工作得到充分发挥和落实,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利益,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总之,中国古代社会积累了丰厚的社会治理经验,一定程度上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借鉴。
【解析】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首先,材料呈现的高中历史教科书《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具体的知识点,题干要求选材料中一个阶段的整体或部分信息,或不同阶段的部分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主题并自拟论题,阐述该主题与“社会治理”之间的内在联系,考生可以从“以史为鉴”的角度谈古代中国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对今天国家建设的积极意义,据此拟定论题:中国古代的社会治理经验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借鉴。
其次,结合古代中国具体的社会治理的制度谈如何影响当代国家治理,考生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第一步考生先论述选官制度的借鉴。官员选拔方面,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察举制、科举制等体现了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维护中央集权的基本原则,体现了与时俱进、广纳人才的精神;中国当代借鉴科举制实行公务员考试制度,考生阐述公务员考试对于当代的重要意义;第二步考生论述在监察制度方面的借鉴,结合所学可知,在官员监察方面,秦汉建立了御史大夫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汉武帝设刺史巡视监察地方,唐宋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地方划监察区,明清设“科道”行使监察权,国家监察机构传承有序,监察法规系统完善,有效发挥了监察在权力制衡、惩恶扬善上的吏治作用。中国当代借鉴古代的监察制度设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考生要阐述该机构存在的重大意义。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四川省泸州市天府名校2023-2024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