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素养检测试题(九年级)(历史科目)
考试时间:7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他解放黑人奴隶,承诺分给土地,与殖民者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打败西班牙军队,建立“大哥伦比亚共和国”,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他”是( )
A.玻利瓦尔 B.彼得一世 C.章西女王 D.圣马丁
2.“这些曾经在乡村拥有一望无际的大片土地的所有者,一旦沦为居住泥棚、仅有几只瓦锅的佃户,其对英国殖民者的恐惧、不满和仇恨再也无法控制,因而一些爱国封建王公成了大起义的领导者”材料描述的是
A.美国独立战争 B.拉美独立运动 C.印度民族大起义 D.美国内战
3.这次改革是为了“提高地主阶级和新兴商人阶级”的地位,“建立并巩固地主和商人的民族国家”,是“接触了西方较发达的国家以后…想跳出落后圈子的一种独特的尝试”。俄国历史上的这次改革
A.促进了社会发展
B.摆脱了民族危机
C.结束了沙皇专制
D.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4.与俄国1861年改革相比,日本明治维新影响的特殊之处是( )
A.避免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 B.是其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
C.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5.美国史学家爱默生在评价南北战争时,认为“符合社会利益的革命总是永远地为人民所记忆”。对符合社会利益理解正确的是( )
A.实现了民族独立 B.缓解了美苏矛盾
C.巩固了奴隶主统治 D.维护了国家统一
6.美国历史学教授詹姆斯·麦佛森说:“如果这个国家可以分裂为两个,就可以分裂成3个、4个、6个、12个,林肯政府发动战争的理由是,南方违背了国家的统一,违背了宪法和多数人统治的原则。”这段话表明美国南北战争的目的是( )
A.废除黑人奴隶制 B.废除封建农奴制
C.维护国家统一 D.建立世界霸权
7.1862年,林肯对一个代表团说:“把对于南方极其重要的劳动者拉过来,从而削弱叛乱者的力量”是没有问题的。此后不久,他发表了( )
A.《独立宣言》 B.美国第一部宪法
C.《宅地法》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8.1878年美国煤气公司的股票猛跌,煤气灯也随之被淘汰。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火车的应用 B.内燃机的出现
C.汽车的应用 D.电的发明和应用
9.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是
A.内燃机的发明 B.化学工业的出现
C.电的广泛应用 D.汽车的出现
10.马克思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他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一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这一“革命力量”带来的影响包括( )
①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②使世界开始走向一个整体
③使科学技术与生产联系更加紧密 ④引起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1850至1911年,世界上有影响的报纸相继创刊,如英国的《泰晤士报》、日本的《读卖新闻》等,1883年创刊的美国《妇女家庭杂志》在1900年发行量即达100万份之众。这可以说明
A.报刊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B.妇女地位平等的愿望得到实现
C.日本已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工业革命助推社会生活方式更新
12.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工业化强国的行列,它们的社会结构、基础设施、大众教育、生活环境等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如下史实中,不属于这一“变化”的是
A.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B.大众文化水平不断提高
C.城市环境治理不断改善 D.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
13.《人间喜剧》的内容可以归纳为贵族衰亡、资产者发迹、金钱罪恶三大主题,展示了法国19世纪早期复杂的社会图景,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这部书的作者是
A.莎士比亚 B.列夫·托尔斯泰 C.巴尔扎克 D.高尔基
14.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位德国大臣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一位英国外交大臣说:“真正决定我国外交政策的,是海上霸权的问题。”从材料可得出,一战
A.首先在英德两国间爆发 B.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争夺世界霸权
C.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 D.极大地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15.它被称为20世纪的"灾难之母",由它发出的一颗子弹击穿了斐迪南的脖子,随后的四年多,就有上千万人因此而丢掉性命。文中的"它"指( )
A.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B.萨拉热窝事件 C.凡尔登战役 D.凯末尔革命
16.无尽的轰炸使法国大量农田变得寸草不生,近百万只羊,无数头牛和约50万匹马被消耗;近100万栋建筑物及难以计数的铁路和公路、许多桥梁、大部分工厂等被破坏。上述材料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法国的影响是
A.国际政治地位大幅度下降
B.国内的阶级矛盾空前尖锐
C.社会结构发生了剧烈变化
D.经济和基础设施受损严重
17.俄国人认识到,彼得体制不足以使俄国在飞速工业化的世界里立于不败之地。同时,1914年开始的大灾难,也迫使俄国共产主义者对此做出了回应。这里的“回应”指的是
A.南北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十月革命 D.经济大危机
18.《全球通史》称俄国某事件“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成功的实践性试验”。下列关于该事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C.缓解了俄国的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 D.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19.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决定一切重大问题的是最高委员会。它由最初的“十人会议”缩小为"四人会议",整个和会拖了半年多时间,全体会议只开过7次,成为和会的一种点缀。材料强调巴黎和会
A.是一次分赃会议 B.被大国强权操纵
C.对德国进行严惩 D.使各国矛盾激化
20.凯恩斯在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时说:“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的最凶暴的行为之一”。下列有关这个“体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根据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而建立
B.无法根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C.建立了一战后国际关系的新秩序
D.顾及到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21.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下列事件与之发生在同一年的是( )
A.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B.埃及华夫脱运动
C.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胜利 D.卡德纳斯改革
22.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际民族民主运动风起云涌,印度以非暴力不合作的形式反抗殖民统治,埃及华夫脱党领导护宪运动,墨西哥卡德纳斯推行改革,这能够反映出这一时期世界民族民主运动( )
A.斗争目标一致 B.斗争方式灵活多样
C.都获得了成功 D.都有政党进行领导
23.1921年苏维埃政府将原定征收的年度粮食税额下调至2.4亿普特(重量单位),受到农民热烈欢迎。这主要是因为( )
A.《和平法令》的颁布 B.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24.一战后,甘地领导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发生了华夫脱运动、墨西哥卡德纳斯进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由此可以看出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是
A.都以武装起义为主要斗争方式 B.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标
C.形成了多样性的民族民主运动 D.人民群众起主导作用
25.历史学习中应学会知识线索的构建与牵移,了解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从整体上把握历史。下列事件中构成因果关系的是
A.大化改新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B.《权利法案》与美国独立
C.《人权宣言》与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 D.苏联斯大林模式与苏联解体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方人看不惯南方人,南方人不服北方人。……当前南北之间的矛盾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这个斗争之所以爆发,是因为这两种制度不能再在北美大陆上和平共处了。
材料二 如果总的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材料三 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1868年某日本官员语
(1)分别写出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2)材料一二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对各国产生了什么共同影响 如果把这三个事件放在同一单元,这单元的主题应该是什么
(3)材料三中“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的措施包括哪些
(4)上述三国的崛起之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战争的长期化,使饱受战乱之苦的各国人民强烈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渴望和平。几乎所有政治家都认为……有必要防止如此巨大的灾难再度发生,于是建立具有政治约束力的国际常设机构的想法应运而生。
——吴于廑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这场革命的爆发是二月革命后一系列事件发展的必然结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为了本阶级的利益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人们相信布尔什维克,认为只有推翻无能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工农自己的政权,国家才能有出路。
——齐世荣 廖学盛《20世纪的历史巨变》
材料三 一战后,苏俄自动退出了争霸的行列;德国和奥匈帝国战败,已没有资格参加角逐;所剩下的就是美、英、法、意、日五个主要战胜国。它们之间的经济、军事实力又相差甚远,这就要按战后的实力对比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
——徐天新,许平、王红生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卷》
(1)一战后建立的“国际常设机构”是什么?据材料一指出,建立这一“国际常设机构”的目的。
(2)材料二中的“这场革命”指的是哪次革命?据材料二指出引发这场革命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战后建立的世界新秩序是什么?新秩序的实质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28.科学的理论指导伟大的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
——《庶民的胜利》
材料三: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了做好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准备,需要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些过渡阶段。
——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1921年10月)
材料四: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1934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
(1)材料一中的“统治阶级”指的是哪一阶级?该文献的发表有何标志性意义?
(2)材料二中的“俄国革命”指的是哪一事件?如何理解“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
(3)材料三中,为了纠错,列宁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采取了什么政策?
(4)根据材料四,指出维尔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其认识变化的原因。
试卷第6页,共6页
1.A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的是玻利瓦尔。1816年以后的十年间,玻利瓦尔率领起义军转战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等地,打败了西班牙,解放了南美的殖民者,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A项正确;彼得一世统治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等领域对俄国进行西化改革,使俄罗斯成为欧洲大国之一,排除B项;章西女王是印度民族大起义领导人,排除C项;圣马丁也是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领袖之一,将南美洲南部从西班牙统治中解放,他未建立“大哥伦比亚共和国”,排除D项。故选A项。
2.C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上半期,印度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极力把印度变成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激起农民和手工业者的极大仇恨。英国在印度实行兼并封建主领地的政策,引起许多王公的不满,因而爆发了印度民族大起义,一些爱国封建王公成了大起义的领导者,C项正确;美国独立战争、 拉美独立运动、 美国内战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点睛】
3.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彼得一世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俄国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社会发展。故A符合题意。彼得一世改革时俄国没有民族危机,故B不符合题意。改革没有结束了沙皇专制统治,故C不符合题意。改革没有改变国家性质,故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故选A。
【点评】本题理解并识记俄国彼得一世改革的相关史实。彼得一世改革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促进了俄国社会发展。
4.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盛行,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俄国1861年改革是为了摆脱严重国内危机,俄国当时并没有外族入侵的严重威胁。而日本与清政府相似受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尤其是荷兰与美国,明治维新是在外国势力渗透下,日本为了摆脱了民族危机,避免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而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这是最大的不同点,A项正确;两国改革都是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改革都保留分封建残余,BCD都是相同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项。
5.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到1865年美国的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清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故D正确;独立战争事项了民族独立,故排除A项;南北战争爆发时,不是苏联,是沙皇俄国,故排除B项;1861年改革巩固了奴隶主统治,故排除C项。故选D。
6.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林肯对美国的贡献主要是领导美国北方资产阶级在南北战争中打败南方种植园奴隶主,维护了美国国家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进一步扫清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日后美国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对题文材料分析,表明美国南北战争的目的是反对分裂,维护美国国家的统一,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7.D
【详解】根据“把对于南方极其重要的劳动者拉过来,从而削弱叛乱者的力量”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美国南方实行种植园经济,重要的劳动者指的是黑人奴隶,所以林肯通过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奴隶制,解放了南方的黑人奴隶,故选D;《独立宣言》和美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都是在南北战争之前,排除AB;《宅地法》不是解放黑人奴隶的文献,排除C。
8.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8年煤气灯随之被淘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十九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出现,电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电灯逐渐取代了煤气灯;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9.C
【详解】考查点:第二次工业革命。解题思路:依据“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是电力的广泛使用,故C符合题意;内燃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领域的另一重大成就,排除A;化学工业的出现是应用技术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排除B;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交通领域的发明,排除D。故选C。
10.D
【详解】据“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他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一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一“革命力量”是指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其带来的影响包括: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①符合题意;使科学技术与生产联系更加紧密,③符合题意;引起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④符合题意;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走向一个整体,②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C。故此题选择D。
11.D
【详解】依据题干所给材料可知,从1850-1911年,世界上有影响的报纸相继创刊,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近代大众报业也随之蓬物发展,读报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报刊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A排除;妇女地位平等的愿望在当时还没有得到实现,B排除;日本已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与“英国的《泰晤士报》”不符,C排除。故选择D。
12.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以1847年世界上第一个工人政党共产主义同盟的建立为开端,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D不属于题干中“变化”,符合题意;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A属于题干中“变化”,不符合题意;19世纪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的发展,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教育的普及,提高欧美各国大众文化水平,促进社会发展,B属于题干中“变化”,不符合题意;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的环境开始受到重视,城市额环境得到改善,一些基础设施建立起来,C属于题干中“变化”,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3.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巴尔扎克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人间喜剧》展示了法国19世纪早期复杂的社会图景,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故C符合题意;莎士比亚是英国剧作家,代表作是《哈姆雷特》,故A不符合题意;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作家,他的代表作是《战争与和平》,故B不符合题意;高尔基是苏联作家,他的代表作是《海燕》,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4.B
【详解】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引起新老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上的竞争日益加剧。19世纪末,受工业革命的影响,美德科技领先,工业总产值增长迅速,居世界前两位,而英国和法国工业产量则处于比较低的位次;就殖民地而言,英法的殖民地最多,而美德相对较少。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国家要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殖民地,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形成了德奥意三国同盟和英法俄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综上所述,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争夺世界霸权。故选B;一战首先在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之间爆发,A错误;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15.B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它被称为20世纪的‘灾难之母’,由它发出的一颗子弹击穿了斐迪南的脖子,随后的四年多,就有上千万人因此而丢掉性命”,结合所学可知,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人民族主义者在萨拉热窝暗杀了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奥地利皇储)和他的妻子,这起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导火线,故B正确;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印度采用非暴力的手段,进行罢工等不合作行为,以此来抗议英国的殖民统治,故A错误;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法两国军队为争夺凡尔登而进行的战役,故C错误;凯末尔革命是土耳其民族革命战争,故D错误。综上故选B。
16.D
【详解】题干的“无尽的轰炸使法国大量农田变得寸草不生,近百万只羊,无数头牛和约50万匹马被消耗”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法国的经济受损严重;题干的“近100万栋建筑物及难以计数的铁路和公路、许多桥梁、大部分工厂等被破坏。”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法国的基础设施受损严重。故D符合题意;国际政治地位大幅度下降、国内的阶级矛盾空前尖锐、社会结构发生了剧烈变化在题干材料中未涉及,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题干材料,认识“法国大量农田变得寸草不生,近百万只羊,无数头牛和约50万匹马被消耗”是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的表现,“近100万栋建筑物及难以计数的铁路和公路、许多桥梁、大部分工厂等被破坏”是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的表现。
17.C
【详解】依据题干关键词“俄国人、1914年开始的大灾难”可知,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将俄国推向崩溃的边缘,列宁及时确立了将民主革命推进至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为此1917年,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结束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故C符合题意;南北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经济大危机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8.D
【详解】由题干材料“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成功的实践性试验”可知,1917年11月,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故D符合题意;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故A不符合题意;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故B不符合题意;新经济政策缓解了俄国的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9.B
【详解】材料中“十人会议缩小为四人会议”以及“全体会议只开过七次,成为和会的一种点缀”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被英、法、美三国操纵。其中A、CD在材料中未体现,不选。故B项正确。
20.D
【详解】本题是否定式的选择题。依据课本所学,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只是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但是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没有消除,牺牲了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D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ABC三项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描述正确,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21.B
【详解】 根据题干“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与之发生在同一年的”和所学可知,1918-1922年的埃及华夫脱运动,在1919年进行了和平示威和武装起义,与五四运动同时期,B项正确;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发生在1920年之后,排除A项;1910年墨西哥发生资产阶级,1917年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排除C项;卡德纳斯改革发生在1934年,排除D项。故选B项。
22.B
【详解】根据题干“印度以非暴力不合作的形式反抗殖民统治,埃及华夫脱党领导护宪运动,墨西哥卡德纳斯推行改革”可知,一战后,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民主运动方式有非暴力不合作、护宪运动、民主改革等,可见,斗争具有多样性特点。因此,题干反映出这一时期民族民主运动斗争方式灵活多样,故选B项;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埃及华夫脱党领导的护宪运动是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实现民族解放的民族运动,墨西哥卡德纳斯推行改革的目的是对内反对专制独裁,实现民主自由的民主运动,排除A项;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埃及华夫脱党领导的护宪运动最终均以失败告终,墨西哥卡德纳斯推行改革获得了成功,排除C项;只有埃及华夫脱党领导的护宪运动,突出了政党领导,排除D项。
23.C
【详解】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主要内容是废除余粮收集制,实现粮食税,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新经济政策从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故C正确;《和平法令》颁布1917年,斯大林模式形成1936年,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时间不符,故排除ABD项。故选C。
24.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主要通过非暴力方式实现民族独立,埃及华夫脱运动主要是通过暴力方式实现民族独立;墨西哥卡德纳斯通过改革的方式使墨西哥走上民主道,故C项正确;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以非暴力方式进行,排除A项;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目标是要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排除B项;墨西哥卡德纳斯的资产阶级改革并没有体现人民群众的主导作用,排除D;故选C。
25.D
【详解】苏联20世纪20-50年代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这种模式压抑了地方的积极性,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是苏联后来解体的根本原因,故D符合题意;促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改革是明治维新,排除A;宣告美国独立的文献是《独立宣言》,排除B;《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排除C。故选D。
26.(1)南北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明治维新。
(2)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3)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军事方面:实行征兵制,建立近代化军队。
(4)坚持改革开放,善于学习先进文明成果;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维护国家统一,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对西方文明不能生搬硬套,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共同繁荣原则等。
【详解】(1)依据材料一信息“当前南北之间的矛盾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这个斗争之所以爆发,是因为这两种制度不能再在北美大陆上和平共处了”,结合所学可知,因南北经济类型发展的不同,导致南北矛盾重重,材料一反映的是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依据材料二信息“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的是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依据材料三信息“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1868年某日本官员语”,结合所学可知,这则材料反映的是日本明治政府从1868年开始,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的“明治维新”事件。
(2)依据材料一、二、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三个历史事件都清除了本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最终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如果把这三个事件放在同一单元,可以看出一些国家为摆脱统治危机和解决内部矛盾,掀起了国家体制改革和革命的狂潮,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展,故这单元的主题应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的措施有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军事方面:实行征兵制,建立近代化军队。
(4)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上述三国的崛起之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有:坚持改革开放,善于学习先进文明成果;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维护国家统一,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对西方文明不能生搬硬套,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共同繁荣原则等。
27.(1)国际联盟;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2)十月革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世界大战,引起人民不满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战后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的一个新体系
(4)给卷入战争的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战争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发生;引发了人们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思考(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结合材料一的“有必要防止如此巨大的灾难再度发生,于是建立具有政治约束力的国际常设机构的想法应运而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建立了国际联盟。建立国际联盟的目的是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2)依据材料二的“这场革命的爆发是二月革命后一系列事件发展的必然结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为了本阶级的利益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这场革命”指的是十月革命。依据材料二“这场革命的爆发是二月革命后一系列事件发展的必然结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为了本阶级的利益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可以概括出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有: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世界大战,引起人民不满。
(3)结合材料三的“所剩下的就是美、英、法、意、日五个主要战胜国。它们之间的经济、军事实力又相差甚远,这就要按战后的实力对比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建立的世界新秩序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是是战后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的一个新体系。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给卷入战争的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引发了人们对如何避免战争和维护世界和平的思考。
28.(1)阶级:资产阶级。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事件:俄国十月革命。理解: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3)新经济政策。
(4)变化:从怀疑到赞赏。原因: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详解】(1)阶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题干材料一“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中,“统治阶级”是指资产阶级。
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事件:根据材料二“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11月,列宁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政权,这次革命被称为“十月革命”。
理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3)政策:根据材料三“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胜利后,为了苏维埃政府为了粉碎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巩固新生政权,实施战时共产主义。1920年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逐渐平息,列宁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从而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
(4)变化:根据材料四“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可知,维尔斯对社会主义表示怀疑;根据材料四“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可知,维尔斯对社会主义表示赞誉。因此维尔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变化是从怀疑到赞赏。
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经过两个五年计划,使得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而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正经历经济大危机。
答案第8页,共9页
答案第9页,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