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2023-2024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无答案)

初一历史试题
2024.1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 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进行课题研究,列出的关键词是“黄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粟”,请你判断他们研究的原始人群是
A.元谋人 B.河姆渡人 C.半坡人 D.山顶洞人
2.“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文中 “轩辕”指的是
A.黄帝 B.炎帝 C.秦始皇 D.汉武帝
3《礼记 礼运》:“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 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其中,“选贤与能”是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宗法制
4.塔照遗址位于北京房山区,其二期文化遗物有陶器、铜器等。据考察, 该期遗存年代为公元前1266至前1070年,相当于
A.夏建立前 B.夏朝时期C.商朝时期 D.西周时期
5.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 这个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诸侯割据混战扩大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C.封建制度逐步瓦解 D.逐步走向统一
6.商鞅变法内容中,对秦国封建制度确立起决定作用的是
A.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B.废除井田制C.奖励耕战富国强兵 D.推行县制治理地方
7.司马迁曾指出,汉“天下初定……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而,过 了不到100年,到他自己的年代,各地区的人口已翻了一番、两番,甚至 更多。汉初人口增加主要由于
A.赋税制度的变革 B.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
C.严刑峻法的废除 D.经济干预进一步加强
8.以下是四位同学排演的历史课本剧《文景之治》片段,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农民张三把收成的1/30交给国家B.县官王平因关心农桑受到汉景帝提拔
C.汉文帝的夫人因铺张浪费受到训斥D.汉文帝命人修建豪华的宫室以供享乐
9.丝绸之路是沟通欧亚的陆上要道,这条古商路以运送丝绸为主,19世 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最早将这条古商路称为“丝绸之路”。 下面西汉开通的陆上丝绸之路简图中,空白处应该填写
A.大秦、长安 B.长安、大秦C.洛阳、意大利 D.洛阳、安息
10.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国早在三国时期就与台湾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时对台湾与大陆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
A曹操 B.刘备 C.卫温 D.诸葛亮
11.历史上发生了许多对时代产生重大影响的战役。下列战役中,为三国 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 D淝之战
12. “光盘行动”提倡人们在吃饭就餐时不剩饭菜,养成节俭的良好 习惯。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中,提倡节俭、批判贵族奢侈浪费的是
A.孟子 B.墨子 C.庄子 D.韩非子
13.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局,但在魏晋南北朝 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南方人口增多
14.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 编写,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史书是
A.《尚书》 B.《春秋》 C.《史记》 D.《道德经》
15.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 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的归纳描述,不正确的是()
A.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社会变革
C.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纷争与经济重心南移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16.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2023年是党二十大后的开局之年, 也是改革开放45周年。中国发展举世瞩目证明,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能 推动生产力的迅猛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春秋叶期的农具和穿有 鼻环的牛尊。
(1)据材料一回答:代表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工 具)分别是什么? (4分)
【材料二】……商君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 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史记 商君列传》
(2)材料二中的“商君”指的是谁?根据材料二指出在“商君”变法 的措施中,反映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是哪一项? (4分)
【材料三】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日:“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才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 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3)材料三中的“魏主”指的是谁?他为“断诸北语,一从正音”采 取了什么措施?除此以外,“魏主”还采取了哪些措施?(答出 任意一点即可)(6分)
17.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 应该树立文化自信的意识,弘扬中华优秀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 分)
【材料一】“上中下,人口手,弓车舟,坐立走,中国人写中国字,有中国心有中国情……”
——歌曲《中国字》
(1)材料一中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中国字”是什么? (2分)
【材料二】如下图
(2)请写出材料二中图示的名称。(2分)
【材料三】“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
——四川某地二王庙的大殿上的对联
(3)回答材料三中的“此公”主持修建的防洪灌溉工程的名称及修建后的影响(4分)
【材料四】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
——摘编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4)结合所学列举出材料四中任意三个“学派”及其代表人物各一人。(6分)
1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王朝更替,种族迁徙,既频繁又更杂。同时江幽 得至U开发,北方民族交融,中华民族进一步发展。阅读下列材料,101符向 题。(12分)
【材料一】江南地城辽阔,有的地区用烧荒和原始的水稻耕作技术从事农业生产。老百姓把鱼和米作主食,靠打鱼狩猎和采集为谋生手段。… 这里也没有非常富有的人家。
——《汉书》译文
江南是全国最繁荣昌盛的地方。… 土地辽阔.物产丰富,百姓勤劳, 努力新种。如果一郡大丰收,就可以解决好几个郡的粮食。…各种丝 织品和麻织品足够供应天下人使用。
——《宋书》译文
【材料二】据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渡人口不下百万。当时北方人口700余万,大体上每七,八人中就有一人南迁。南方人口约540万人,南 朝境内的人口中有近六分之一为北方南下流民,……
——詹子庆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侨流人口具有更强烈的经济开发要求,以便在江南重建家园,获得安定的生活。东晋南朝各代封建政权,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 大都推行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兴修水利以及安抚流民减免赋税等政策 措施。……此外南方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条件以及相对安定的 社会环境,也有利于经济的开发。
——詹子庆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两部史书关于江南地区经济状况的记载有何不同? (4分)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现象? (2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有哪些?(至少列举三点) (6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2023-2024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无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