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河南三年(2021-2023)初中历史模拟题分类汇编---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科学文化与社会生活(含解析)

三年(2021-2023)河南初中历史题分类汇编---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科学文化与社会生活
一.选择题(共21小题)
1.(2023 兰考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后,在民族自治地方建立了完整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比如广播电台基本覆盖少数民族地区,使用了二十五种少数民族语言,并且建立了少数民族语的影视译制中心。材料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保障了少数民族的文化权益
B.推动了不同地域文化的交融
C.真正地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D.解决了少数民族落后的问题
2.(2023 镇平县)人民币右上角用五种不同文字注明为“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货币(如图)。五种文字为:汉语拼音、蒙文、藏文、维文、壮文。这一设计(  )
A.体现中国各民族发展的差异
B.突出五个民族悠久文化传统
C.彰显中国境内各民族大团结
D.中国政府重视保护民族文化
3.(2023 鲁山县一模)“中国这样一个有5000多年文明史,几亿人口的国家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政治制度,在中国政治发展史乃至世界发展史上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这里的“新型政治制度”是指(  )
A.依法治国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一国两制”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2021 河南)“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C.两岸关系的发展 D.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5.(2023 滑县二模)20世纪80年代,中英双方对香港问题进行谈判时,英方曾要求香港作为单独的一方加入中英谈判,并提出了“三脚凳”理论。对此,邓小平公开表示:“香港问题我们会和英国解决,这里只有‘两脚凳’,没有什么‘三角凳’。”邓小平意在表明(  )
A.坚决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
B.“一国两制”将会以武力达成
C.香港地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D.中国综合实力已显著提高
6.(2023 洛阳二模)阅读1997﹣2017年香港地区生产总值变化情况表。可知(  )
年份 1997年 2007年 2017年
生产总值(亿美元) 1773.53 2115.97 3416.87
A.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 B.祖国统一大业亟待完成
C.回归后的香港更加繁荣 D.香港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7.(2023 西华县一模)如图一组图片中标语的所在地分别是台湾金门和福建厦门,两条标语相距不足4000米。这组图片反映的共同心声是(  )
A.信仰三民主义 B.坚持“一国两制”
C.维护中国统一 D.维持两岸现状
8.(2023 汝南县一模)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每一部分都不可或缺。如图我们从中获取的信息不包括(  )
A.中国已完成统一大业 B.香港已回归祖国
C.澳门已回归祖国 D.统一大业任重而道远
9.(2019 浉河区)1999年澳门回归,是中华民族百年盛事,与其回归有关的基本国策是(  )
A.求同存异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一国两制” D.科教兴国战略
10.(2023 召陵区一模)知识进行整理,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历史。根据下表可以得出的历史认识是(  )
时间 内容
1956年 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1970年 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2019年 “东风﹣41”弹道导弹出现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式上
A.“一国两制”,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B.科技强军,筑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钢铁长城
C.社会生活日新月异,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D.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1.(2023 郸城县二模)如图图片共同反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
A.敢打敢拼,战绩辉煌 B.实力增强,跨越重洋
C.鹰击长空,战略威慑 D.战略裁军,科技强军
12.(2023 嵩县一模)从2008年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到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灾害、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以及2020年新冠疫情,人民军队都发挥了主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这说明人民军队(  )
A.武器装备得到了更新 B.积极维护世界的和平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注重加强自身的建设
13.(2023 金水区)1955年,《万隆会议十项原则》全部吸纳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当今《联合国宪章》序言和第2条的国际法基本原则也是基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深化、浓缩与提升。由此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只适用于亚非拉国家
B.成为世界各国的外交原则
C.阻止了霸权主义行径
D.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14.(2023 郸城县)1955年亚非会议是一个历史性的伟大创举,正如印尼总统苏加诺所指出的,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的有色人种的洲际会议,是世界历史的新的起点。在这次会议上(  )
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与美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15.(2023 上蔡县三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共同倡导的国际关系准则,在话语结构中包含了4个“互”字,被称为“互”之秩序。这一秩序强调了(  )
A.国与国之间的平等关系
B.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
C.各国之间的“求同存异”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
16.(2023 新县一模)2022年3月5日,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过去一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如图所示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时代》杂志某期的封面,所宣传的历史事件意味着(  )
A.中美关系得到改善
B.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正式建交
D.中美对国际问题看法一致
17.(2023 洛阳二模)非洲兄弟跳起了舞,阿尔巴尼亚代表高喊:“美国人的巨大失败。”美国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战线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与这一场景相关的是(  )
A.抗美援朝的胜利 B.1955年万隆会议
C.中国重返联合国 D.1979年中美建交
18.(2023 洛阳三模)近年来,中国为发展中国家提供180个减贫项目、118个农业合作项目、178个促贸援助项目、103个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项目、134所医院和诊所、123所学校和职业培训中心等。这表明中国(  )
A.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B.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中心作用
C.已经成为科技发达的世界强国
D.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十分明显
19.(2023 禹州市一模)20世纪70年代,屠呦呦课题组首次以药效证实,青蒿素具有抗疟活性。此后,以青蒿素研制的药物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强烈推荐的重症疟疾治疗首选用药,在全球30多个国家挽救了700多万重症疟疾患者的生命。材料反映了青蒿素的发现(  )
A.使中国医疗卫生水平领先世界
B.根植于中国传统医学的研究
C.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D.为解决世界饥饿问题作出巨大贡献
20.(2023 方城县一模)如图两幅图呈现出我国交通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它们对国家发展的共同作用是(  )
A.健全交通网,改善民生 B.有利于维护港澳繁荣
C.发展高科技,巩固国防 D.有利于海峡两岸交往
21.(2023 新乡一模)20世纪七八十年代,普通老百姓通过写信或发电报联系远方的亲朋好友;20世纪90年代,一些寻常百姓家安装了固定电话;21世纪,手机开始流行,到现在人手一部,可视频通话、可上网……这反映了 (  )
A.科技改变生活方式 B.国家大力发展电信事业
C.人们思想观念转变 D.科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二.材料题(共4小题)
22.(2023 通许县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际,中国作为同盟国和战胜国之一,虽试图收回香港,但最终遭致外交失败的耻辱。英国不肯将香港交还中国,又强行派出舰队进行军事威胁。杜鲁门为了维持美英在“欧洲第一”基础上的对苏战略伙伴关系;在香港问题上转而支持了英国。美国的背信变态,使处处依赖美国的蒋介石陷于孤立。他放弃了收复香港的计划,而做出授权英国军官受降的错误决定。
——摘编自赵佳楹《关于香港的一页历史——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中英在香港问题上的斗争》
材料二: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香港经济竞争力国际排名(2011﹣2016年)
年份 世界竞争力(IMD) 全球竞争力(WEF) 营商便利度 经济自由度
总指标 创新因素 传统基金会 弗雷泽研究所
2011 1 11 25 2 1 1
2012 1 9 22 2 1 1
2013 3 7 19 2 1 1
2014 4 7 26 3 1 1
2015 2 7 23 5 1 1
2016 1 9 27 4 1 1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对比两次试图收回香港不同结果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香港这一时期经济发展局面出现的原因。
(3)综合上述探究,谈谈你的认识。
23.(2022 虞城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作为神圣的使命,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不久,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的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材料二:
材料三: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
——摘编自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依据材料一,指出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发生了什么变化。
(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我国为维护国家统一作出了哪些方面的努力。
(3)综上,谈谈你对台湾问题的认识。
24.(2023 金水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在坚持国家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体现的主权平等理念,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反对霸权主义的思想武器;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构成了当代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支柱,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摘编自刘国平《国际道德:新时代全球治理的道德支撑》
材料二 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他强调: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他还呼吁: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摘编自邹广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哲学思考》
(1)根据材料一,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相同点并再举一例中国提出的体现以上原则和理念的方案。
25.(2023 濮阳二模)下面是历史兴趣小组到凸凹村调查收集的资料,这些资料充分说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
材料一 上世纪60、70年代,凸凹村人从集体公社分得生活必需品,生活水平很低。80年代以来,凸凹村在衣食住行方面出现了翻天覆地地变化。1983年至1990年,共建了102所新房,扩建了121所房子,“彩礼”也由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老“四大件”转变为电视机、录音机、洗衣机、摩托车等新“四大件”。
材料二 从下列两图可见,凸凹村的居住格局也按照城市居住情况改变;住宅空间日益私密,房间的称呼日趋现代,并且增添了新的设施。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凸凹村民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2)兴趣小组在凸凹村调查发现,改革开放后凸凹村民有多种致富途径,请你说出一种途径并说明理由
(3)历史兴趣小组发现凸凹村民新建房屋格局有了很大变化(材料二所示),请你对这种变化原因做一解释?
三年(2021-2023)河南初中历史题分类汇编---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科学文化与社会生活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1小题)
1.(2023 兰考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后,在民族自治地方建立了完整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比如广播电台基本覆盖少数民族地区,使用了二十五种少数民族语言,并且建立了少数民族语的影视译制中心。材料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保障了少数民族的文化权益
B.推动了不同地域文化的交融
C.真正地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D.解决了少数民族落后的问题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知道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解答】材料反映了民族自治地方注重当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设立广播电台、影视译制中心等,这有利于满足少数民族地区人民 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少数民族的文化权益,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民族自治地方满足人民文化需求,注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没有涉及不同地域间的文化交融情况以及人民当家作主的情况,排除BC两项;解决少数民族落后问题的观点在于发展经济,而不是依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知识。知道这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2.(2023 镇平县)人民币右上角用五种不同文字注明为“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货币(如图)。五种文字为:汉语拼音、蒙文、藏文、维文、壮文。这一设计(  )
A.体现中国各民族发展的差异
B.突出五个民族悠久文化传统
C.彰显中国境内各民族大团结
D.中国政府重视保护民族文化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自治区,由当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
【解答】人民币右上角用五种不同文字注明为“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货币彰显中国境内各民族大团结,体现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通过人民币上的五种文字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3.(2023 鲁山县一模)“中国这样一个有5000多年文明史,几亿人口的国家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政治制度,在中国政治发展史乃至世界发展史上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这里的“新型政治制度”是指(  )
A.依法治国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一国两制”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尊重历史、合乎国情、顺应民心的必然选择。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1954年,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它规定,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故B符合题意;依法治国是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础,“一国两制”是为了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少数民族的当家作主,故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属基础知识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根据教材知识,依据题意分析,选出正确答案。
4.(2021 河南)“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C.两岸关系的发展 D.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考点】“一国两制”的构想及港澳回归.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澳门回归祖国的相关史实。识记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的史实。
【解答】题目给出的“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是澳门回归。在题目给出的四个事件中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发生在1999年,A发生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D发生于1997年;而C直至今天仍在发展中且不属于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全面分析材料灵活运用澳门回归祖国的相关史实。
5.(2023 滑县二模)20世纪80年代,中英双方对香港问题进行谈判时,英方曾要求香港作为单独的一方加入中英谈判,并提出了“三脚凳”理论。对此,邓小平公开表示:“香港问题我们会和英国解决,这里只有‘两脚凳’,没有什么‘三角凳’。”邓小平意在表明(  )
A.坚决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
B.“一国两制”将会以武力达成
C.香港地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D.中国综合实力已显著提高
【考点】“一国两制”的构想及港澳回归.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一国两制”的知识,考生需要熟知香港问题的由来以及香港回归的重大意义。
【解答】根据材料可知,英国试图把香港从中国的管辖之内独立出去,但是中国领导人坚决捍卫主权,香港属于中国的一部分,可见,这表明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故A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一国两制”将会以武力达成,排除B项;材料中未体现香港地区享有高度自治权和中国综合实力已显著提高,排除C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通过“一国两制”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6.(2023 洛阳二模)阅读1997﹣2017年香港地区生产总值变化情况表。可知(  )
年份 1997年 2007年 2017年
生产总值(亿美元) 1773.53 2115.97 3416.87
A.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 B.祖国统一大业亟待完成
C.回归后的香港更加繁荣 D.香港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考点】“一国两制”的构想及港澳回归.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香港回归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表格信息的解读。
【解答】由表格信息可知,自香港回归以来,香港的生产总值有了显著的增长,这反映了回归后的香港更加繁荣,C项符合题意;香港的发展主要得益于香港回归后“一国两制”的成功实施,与改革开放关系不大,排除A项;1997年香港已经回归祖国,排除B项;材料中体现不出香港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掌握香港回归的时间及历史意义。
7.(2023 西华县一模)如图一组图片中标语的所在地分别是台湾金门和福建厦门,两条标语相距不足4000米。这组图片反映的共同心声是(  )
A.信仰三民主义 B.坚持“一国两制”
C.维护中国统一 D.维持两岸现状
【考点】祖国统一大业.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祖国统一大业。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图示的解读和对选项的分析。
【解答】两幅图片都涉及“统一中国”,说明图片反映的共同心声是维护中国统一,C符合题意;中国国民党信仰三民主义,A排除;右边的图片坚持“一国两制”,B排除;材料未体现维持两岸现状,D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对祖国统一大业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图示、分析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2023 汝南县一模)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每一部分都不可或缺。如图我们从中获取的信息不包括(  )
A.中国已完成统一大业 B.香港已回归祖国
C.澳门已回归祖国 D.统一大业任重而道远
【考点】祖国统一大业.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祖国的统一大业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观察题干图片可知,我们从中获取的信息有:香港回归祖国、澳门已回归祖国、台湾还没回到祖国怀抱,统一大业任重而道远。我们从题干图片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选项A,选项BCD我们从题干图片中能够获取,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祖国的统一大业的相关史实。
9.(2019 浉河区)1999年澳门回归,是中华民族百年盛事,与其回归有关的基本国策是(  )
A.求同存异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一国两制” D.科教兴国战略
【考点】祖国统一大业.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一国两制”、澳门回归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时期,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这一政策在解决台湾问题之前,成功的运用到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上,促进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1999年12月20日,我国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推动了祖国统一大业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1999年澳门回归,是中华民族百年盛事,与其回归有关的基本国策是“一国两制”。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一国两制”、澳门回归的相关史实。
10.(2023 召陵区一模)知识进行整理,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历史。根据下表可以得出的历史认识是(  )
时间 内容
1956年 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1970年 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2019年 “东风﹣41”弹道导弹出现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式上
A.“一国两制”,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B.科技强军,筑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钢铁长城
C.社会生活日新月异,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D.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考点】陆、海、空军和导弹部队的建设发展.
【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科技强军之路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我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相关史实。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东风﹣41’弹道导弹”可知,中国的武器装备中的科技含量依次增高,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体现科技强军,筑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钢铁长城,故B符合题意;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与港澳回归有关,排除A;社会生活日新月异,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民族团结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新中国的国防事业相关知识。
11.(2023 郸城县二模)如图图片共同反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
A.敢打敢拼,战绩辉煌 B.实力增强,跨越重洋
C.鹰击长空,战略威慑 D.战略裁军,科技强军
【考点】陆、海、空军和导弹部队的建设发展.
【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我国的国防建设的相关史实。
【解答】观察题干图片可知,中国舰队参加“环太军演”和中国舰队赴索马里护航体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实力在不断地增强,中国舰队跨越重洋完成维护亚太地区和世界和平的任务,B项正确;“敢打敢拼,战绩辉煌”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A项;“鹰击长空,战略威慑”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不符,排除C项;“战略裁军,科技强军”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相关史实。
12.(2023 嵩县一模)从2008年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到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灾害、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以及2020年新冠疫情,人民军队都发挥了主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这说明人民军队(  )
A.武器装备得到了更新 B.积极维护世界的和平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注重加强自身的建设
【考点】新时代强军之路.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新时代强军之路,解答的关键信息是“到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灾害、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以及2020年新冠疫情,人民军队都发挥了主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
【解答】A.题干中强调的是军队为人民服务,未说明武器装备的更新,排除。
B.题干强调的是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未说明军队对世界和平的影响,排除。
C.根据材料中的“从2008年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到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灾害、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以及2020年新冠疫情,人民军队都发挥了主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可知军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确。
D.题干强调军队的作用,并未说明其自身的建设问题,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考查学生对新时代强军的认识。
13.(2023 金水区)1955年,《万隆会议十项原则》全部吸纳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当今《联合国宪章》序言和第2条的国际法基本原则也是基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深化、浓缩与提升。由此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只适用于亚非拉国家
B.成为世界各国的外交原则
C.阻止了霸权主义行径
D.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考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总理在访问印度、缅甸时与两国总理(尼赫鲁、吴努)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答】分析材料可知,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D是正确的选项;A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许多国家公认的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并不仅限于亚非拉国家;BC错误,夸大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14.(2023 郸城县)1955年亚非会议是一个历史性的伟大创举,正如印尼总统苏加诺所指出的,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的有色人种的洲际会议,是世界历史的新的起点。在这次会议上(  )
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与美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考点】亚非万隆会议.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亚非会议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955年,亚洲和非洲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亚非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各国间矛盾错综复杂,会议出现尖锐分歧,周恩来及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亚非会议的相关史实。
15.(2023 上蔡县三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共同倡导的国际关系准则,在话语结构中包含了4个“互”字,被称为“互”之秩序。这一秩序强调了(  )
A.国与国之间的平等关系
B.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
C.各国之间的“求同存异”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
【考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有四个“互”,其中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体现了各国之间的政治领域的平等,平等互利体现了各国之间经济领域的平等,总体上强调的是各国之间的平等关系,符合题意。
1953年,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革开放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也就是说国与国之间的平等是中国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B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C.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排除。
故选:A。
【点评】记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影响,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16.(2023 新县一模)2022年3月5日,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过去一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如图所示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时代》杂志某期的封面,所宣传的历史事件意味着(  )
A.中美关系得到改善
B.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正式建交
D.中美对国际问题看法一致
【考点】中美建交.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外交成就,重点掌握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史实。
【解答】根据材料“20世纪70年代美国《时代》杂志某期的封面”“尼克松的中国之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毛泽东会见了尼克松,周恩来与尼克松举行了会谈。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A项正确;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均与题干“尼克松的中国之旅(1972年)”不符,排除BC项;中美两国由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必然存在矛盾与分歧,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外交成就,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7.(2023 洛阳二模)非洲兄弟跳起了舞,阿尔巴尼亚代表高喊:“美国人的巨大失败。”美国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战线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与这一场景相关的是(  )
A.抗美援朝的胜利 B.1955年万隆会议
C.中国重返联合国 D.1979年中美建交
【考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答】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提出的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并立即驱逐台湾的提案进行投票表决,结果该项提案以压倒多数票获得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C项正确;1950﹣1953年的抗美援朝是中朝和美国之间的战争,与非洲无关,排除A项;1955年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美国没有参加,排除B项;1979年中美建交与非洲没有关系,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理解历史问题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8.(2023 洛阳三模)近年来,中国为发展中国家提供180个减贫项目、118个农业合作项目、178个促贸援助项目、103个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项目、134所医院和诊所、123所学校和职业培训中心等。这表明中国(  )
A.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B.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中心作用
C.已经成为科技发达的世界强国
D.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十分明显
【考点】中国现代科技、教育、文体事业的发展.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践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A项正确;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中心作用,排除B项;已经成为科技发达的世界强国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C项;题干未涉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问题,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史实。
19.(2023 禹州市一模)20世纪70年代,屠呦呦课题组首次以药效证实,青蒿素具有抗疟活性。此后,以青蒿素研制的药物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强烈推荐的重症疟疾治疗首选用药,在全球30多个国家挽救了700多万重症疟疾患者的生命。材料反映了青蒿素的发现(  )
A.使中国医疗卫生水平领先世界
B.根植于中国传统医学的研究
C.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D.为解决世界饥饿问题作出巨大贡献
【考点】屠呦呦与青蒿素.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屠呦呦与青蒿素,属识记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记忆基础知识并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材料没有体现出中国医疗卫生水平与世界的比较,排除。
B.材料没有说明青蒿素的发现根植于中国传统医学的研究,排除。
C.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青蒿素的发现挽救了众多疟疾患者的生命,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符合题意。
D.为解决世界饥饿问题作出巨大贡献的是袁隆平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排除。
故选:C。
【点评】记忆屠呦呦、袁隆平的贡献,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20.(2023 方城县一模)如图两幅图呈现出我国交通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它们对国家发展的共同作用是(  )
A.健全交通网,改善民生 B.有利于维护港澳繁荣
C.发展高科技,巩固国防 D.有利于海峡两岸交往
【考点】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结合新中国交通领域取得的成就及交通运输的作用分析作答。
【解答】青藏铁路是一条连接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国铁Ⅰ级铁路,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港珠澳大桥是连接粤港澳三地的跨境大通道,将在大湾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它被视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脊梁”,可有效打通湾区内部交通网络的“任督二脉”,从而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等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和配置,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打造国际高水平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所以图片呈现出我国交通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它们对国家发展的共同作用是健全交通网,改善民生,A项正确;青藏铁路和港澳繁荣无关,B项不是共同作用,排除B项;两者不能起到巩固国防的作用,排除C项;两者和台湾海峡两岸的交往关系不大,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1.(2023 新乡一模)20世纪七八十年代,普通老百姓通过写信或发电报联系远方的亲朋好友;20世纪90年代,一些寻常百姓家安装了固定电话;21世纪,手机开始流行,到现在人手一部,可视频通话、可上网……这反映了 (  )
A.科技改变生活方式 B.国家大力发展电信事业
C.人们思想观念转变 D.科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考点】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社会生活的变化,理解科技进步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解答】A.据材料“20世纪七八十年代,普通老百姓通过写信或发电报联系远方的亲朋好友;……21世纪,手机开始流行,到现在人手一部,可视频通话、可上网”可知,反映出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人们交流方式日益便捷的信息,体现了科技进步对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影响,故A正确。
B.材料并不是强调国家大力发展电信事业,不符合题意,排除B。
C.材料体现不出人们思想观念转变的信息,排除C。
D.“科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主旨的能力,识记改革开放后社会社会生活的变化,理解科技进步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二.材料题(共4小题)
22.(2023 通许县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际,中国作为同盟国和战胜国之一,虽试图收回香港,但最终遭致外交失败的耻辱。英国不肯将香港交还中国,又强行派出舰队进行军事威胁。杜鲁门为了维持美英在“欧洲第一”基础上的对苏战略伙伴关系;在香港问题上转而支持了英国。美国的背信变态,使处处依赖美国的蒋介石陷于孤立。他放弃了收复香港的计划,而做出授权英国军官受降的错误决定。
——摘编自赵佳楹《关于香港的一页历史——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中英在香港问题上的斗争》
材料二: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香港经济竞争力国际排名(2011﹣2016年)
年份 世界竞争力(IMD) 全球竞争力(WEF) 营商便利度 经济自由度
总指标 创新因素 传统基金会 弗雷泽研究所
2011 1 11 25 2 1 1
2012 1 9 22 2 1 1
2013 3 7 19 2 1 1
2014 4 7 26 3 1 1
2015 2 7 23 5 1 1
2016 1 9 27 4 1 1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对比两次试图收回香港不同结果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香港这一时期经济发展局面出现的原因。
(3)综合上述探究,谈谈你的认识。
【考点】“一国两制”的构想及港澳回归.
【答案】(1)第一次最终失败,原因:英国实力强大;英国的军事威胁;美国出于自身利益不支持中国;中国当时国力弱。第二次中国顺利收回香港,原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指导;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等。
(2)“一国两制”方针的推动;中央政府的支持;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中国人民的奋斗。
(3)香港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有国家强大才能维护领土主权;“一国两制”方针推动香港顺利回归;“一国两制”方针是香港回归后的繁荣稳定的重要保证。
【分析】本题以三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对比两次试图收回香港不同结果的原因、香港回归后经济发展局面出现的原因、对“一国两制”的认识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根据材料一“中国作为同盟国和战胜国之一,虽试图收回香港,但最终遭致外交失败的耻辱。英国不肯将香港交还中国,又强行派出舰队进行军事威胁。杜鲁门为了维持美英在‘欧洲第一’基础上的对苏战略伙伴关系;在香港问题上转而支持了英国。美国的背信变态,使处处依赖美国的蒋介石陷于孤立。”可知,二战后,蒋介石试图收回香港失败。主要原因有:英国实力强大;英国的军事威胁;美国出于自身利益不支持中国;中国当时国力弱。根据材料二“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可知,邓小平时期顺利收回了香港。主要原因有: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指导;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等。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可知,香港回归后经济持续发展。这主要得益于“一国两制”方针的推动;中央政府的支持;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中国人民的奋斗。
(3)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紧扣题干言之有即可。如香港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有国家强大才能维护领土主权;“一国两制”方针推动香港顺利回归;“一国两制”方针是香港回归后的繁荣稳定的重要保证。
故答案为:
(1)第一次最终失败,原因:英国实力强大;英国的军事威胁;美国出于自身利益不支持中国;中国当时国力弱。第二次中国顺利收回香港,原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指导;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等。
(2)“一国两制”方针的推动;中央政府的支持;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中国人民的奋斗。
(3)香港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有国家强大才能维护领土主权;“一国两制”方针推动香港顺利回归;“一国两制”方针是香港回归后的繁荣稳定的重要保证。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对比两次试图收回香港不同结果的原因、香港回归后经济发展局面出现的原因、对“一国两制”的认识等知识。
23.(2022 虞城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作为神圣的使命,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不久,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的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材料二:
材料三: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
——摘编自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依据材料一,指出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发生了什么变化。
(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我国为维护国家统一作出了哪些方面的努力。
(3)综上,谈谈你对台湾问题的认识。
【考点】祖国统一大业;“一国两制”的构想及港澳回归.
【答案】(1)从武力解放到和平统一。
(2)构想了科学合理的制度;加大两岸民间交往的力度;制定相关法律,打击分裂势力;积极呼吁两岸扩大经贸合作。
(3)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两国论”;②争取和平统一,但决不放弃使用武力;③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④加强两岸交流,加强对话和沟通。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发生的变化,要求学生结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等内容进行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为维护国家统一作出的努力,要求学生结合科学合理的制度等史实来分析。
(3)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解答】(1)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据此可知,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是从武力解放到和平统一。
(2)根据“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不久,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的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汪涵会谈”“《反分裂国家法》表决通过”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我国为维护国家统一构想了科学合理的制度,加大两岸民间交往的力度,制定相关法律,打击分裂势力,积极呼吁两岸扩大经贸合作等等。
(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通过海峡两岸全体中国人和所有中华儿女共同努力,祖国统一大业一定能够实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两国论”;争取和平统一,但决不放弃使用武力;加强两岸交流,加强对话和沟通。
故答案为:
(1)从武力解放到和平统一。
(2)构想了科学合理的制度;加大两岸民间交往的力度;制定相关法律,打击分裂势力;积极呼吁两岸扩大经贸合作。
(3)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两国论”;②争取和平统一,但决不放弃使用武力;③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④加强两岸交流,加强对话和沟通。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国家统一、“一国两制”等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24.(2023 金水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在坚持国家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体现的主权平等理念,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反对霸权主义的思想武器;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构成了当代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支柱,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摘编自刘国平《国际道德:新时代全球治理的道德支撑》
材料二 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他强调: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他还呼吁: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摘编自邹广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哲学思考》
(1)根据材料一,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相同点并再举一例中国提出的体现以上原则和理念的方案。
【考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1)提倡国家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是反对霸权主义的工具、奠定国际法的基础。
(2)相同点:以和平外交为核心;倡导互惠共赢;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或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体现平等互利原则。举例:如提出“一带一路”战略。
【分析】本题第一问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二问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比较。
【解答】(1)根据材料“就在于它在坚持国家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可知,提倡国家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根据材料“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反对霸权主义的思想武器”可知,是反对霸权主义的工具;根据材料“构成了当代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支柱,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可知,奠定国际法的基础。
(2)相同点:可从两者的核心观点是和平、倡导的原则、可以接纳的国家等方面阐述,具体可以表达为以和平外交为核心;倡导互惠共赢;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或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体现平等互利原则。举例:根据所学造纸术可知,如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亚投行等。
故答案为:
(1)提倡国家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是反对霸权主义的工具、奠定国际法的基础。
(2)相同点:以和平外交为核心;倡导互惠共赢;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或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体现平等互利原则。举例:如提出“一带一路”战略。
【点评】本题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合在一起考查,综合性强。同时,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
25.(2023 濮阳二模)下面是历史兴趣小组到凸凹村调查收集的资料,这些资料充分说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
材料一 上世纪60、70年代,凸凹村人从集体公社分得生活必需品,生活水平很低。80年代以来,凸凹村在衣食住行方面出现了翻天覆地地变化。1983年至1990年,共建了102所新房,扩建了121所房子,“彩礼”也由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老“四大件”转变为电视机、录音机、洗衣机、摩托车等新“四大件”。
材料二 从下列两图可见,凸凹村的居住格局也按照城市居住情况改变;住宅空间日益私密,房间的称呼日趋现代,并且增添了新的设施。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凸凹村民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2)兴趣小组在凸凹村调查发现,改革开放后凸凹村民有多种致富途径,请你说出一种途径并说明理由
(3)历史兴趣小组发现凸凹村民新建房屋格局有了很大变化(材料二所示),请你对这种变化原因做一解释?
【考点】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答案】(1)生活水平很大提高,生活条件大大改善
(2)例如:到沿海城市打工。因为对外开放,沿海地区外资企业很多(其他符合史实解释合理均可)
(3)城市化对农村生活的影响;电视等传媒对农村的影响;城市住房的示范作用;村民城市务工经历的影响;村民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等(言之有理,两条即可)
【分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迁。
【解答】(1)根据材料一中“1983年至1990年,共建了102所新房,扩建了121所房子,‘彩礼’也由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老‘四大件’转变为电视机、录音机、洗衣机、摩托车等新‘四大件’。”和材料二中凸凹村的居住格局也按照城市居住情况改变,可以得出,凸凹村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生活条件大大改善。
(2)结合所学知识,改革开放之后,凸凹村民可以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下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种田致富;凸凹村民还可以到沿海城市打工,因为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建立了一批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等,沿海地区外资企业很多,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
(3)根据“凸凹村的居住格局也按照城市居住情况改变:住宅空间日益私密,房间的称呼日趋现代,并且增添了新的设施”,结合所学知识,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人们家里添置了电视机、电脑等传媒工具,进程务工等,使城乡交流加强,可以得出,凸凹村民新建房屋格局有了很大变化的原因有:城市化对农村生活的影响;电视等传媒对农村的影响;城市住房的示范作用;村民城市务工经历的影响;村民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等。
【点评】本题题目设置新颖,创设情境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河南三年(2021-2023)初中历史模拟题分类汇编---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科学文化与社会生活(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