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吉林省部分名校2023-2024高二上学期期末联合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吉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合考试 历史试卷
本试卷满分 100分,考试用时75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前三单元。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表 1所示为秦汉制度对照情况。据表可知,秦汉时期
表 1
制度 秦 汉
皇帝制度 创立皇帝制度,出现文书避讳制度 沿用不废
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制 名称、职司略有改变
玺印制度 以和氏璧制成玉玺,李斯书篆:“受命于天, 既寿永昌” 秦亡入汉,曰“传国玺”
军功爵制 沿用商鞅变法确定的二十等爵制 沿用不废,爵号有所变更
郡县制 秦并天下,废分封,设36 郡,约 1000 个县 郡县如秦制,另有封国制与之并行,郡国增至 103 个,县 1587 个
A.中央强化对地方的管理 B.中枢机构行政效率提高
C.政治制度在继承中发展 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2.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法国各种类型的宪法频繁更迭。有的空有美好设计却只是一纸文本,如1793 年宪法;有的则被视为共和体制宪法的倒退,如1795 年宪法;有的则被视为拿破仑加强权力的工具,如1799年宪法、1802年宪法、1804年宪法等。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启蒙运动的深刻影响
B.工业革命的蓬勃开展
C.各派政治力量的角逐
D.大陆法系的不断完善
3.图1 是唐代入仕、致仕的流程图。 由此可见,唐代
A.科举制促进了社会结构变动
B.官僚政治走上了瓦解的道路
C.拥有众多政治素养高的治才
D.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教育体制
4.古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法发展开始处于停滞甚至衰退的状态,西欧各国普遍以“日耳曼法”为自己的法律标准。 直到6世纪,伴随着《罗马民法大全》的颁布,罗马法再一次登上了历史舞台。由此可知,中世纪的西欧
A.法律体系逐渐走向了统一 B.罗马法得到传承和发扬
C.罗马法取代了“日耳曼法” D.法律制度开始趋于完善
5.20世纪90年代,我国公司法、商业银行法、合伙企业法、证券法、个人独资企业法等法律接连出台。据统计.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制定的经济法数量,比20 世纪 80年代增加了 1/3,制定的民商法数量更是翻了一番。这反映出20世纪 90年代我国
A.法律制定遵循人民民主的原则
B.法治建设开始进入新的时期
C.广大民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
D.经济体制改革推动法制建设
6.贞观年间,东突厥被唐所灭。随后,唐太宗在东突厥故地设置定襄、云中两都督府,下设六州,任用突厥贵族为都督;唐太宗还将大量突厥降户迁入长安,对部分突厥酋帅首领授予将军、中郎将等官职。这反映出唐初
A.民族政策较为开明与灵活 B.内地与边疆治理一体化发展
C.推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D.和平交往是各族人民的意愿
7.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形成后,虽然法国和瑞典在战争中获得了大片领土,但这也引起了其他国家的不满。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更加稳固,宗教方面的纷争也没有得到解决。据此可知,这个体系
A.进一步导致了欧洲的混乱 B.激化了欧洲大国之间矛盾
C.为自身的瓦解埋下了祸根 D.破坏了国际法的基本准则
8.宋代流行钱币贮藏,许多富人有库藏,称为“镇库钱”,这些钱币一旦被贮藏则可能被埋藏于地下,永无见天之日,或藏之库中至累世不用。上述现象
A.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B. 源自白银货币化的冲击
C.体现了纸币的主币化
D.导致通货膨胀日益加剧
9.1941 年1月,中共中央北方分局认为《晋察冀边区统一累进税暂行办法实施细则》中的税收免征点(起征点)太高,并强调免征点的规定一般应迁就生活水准较低的地方;同年 3月,修正后的晋察冀边区统一累进税征税办法公布,同年7月起征,8月顺利完成征收。 这表明晋察冀边区的税制调整
A.旨在强化中共的政治权威
B.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与减租减息运动背道而驰
D.有利于各阶层税负合理化
10.20世纪60年代以来,尤其是21世纪以来,瑞典等北欧国家的政府学前教育补贴覆盖面从3—6岁儿童,扩大到1—2岁儿童;以公立机构为主,私营机构为辅的托幼体系逐步形成;部分国家甚至在延长父母双方育儿假的基础上,追加“性别平等奖励”。 这些做法旨在
A.提高妇女的地位 B.防止社会矛盾激化
C.保证人口的繁衍 D.消除高福利的弊端
11.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当我们看到人类总人口在距今 10000 年至 2000 年的8000年中,从532万直线上升到13300万,即足足增加25 倍时,也不会感到惊奇了。 这一观点所依托的时代背景是
A.农业的出现和发展 B.阶级的形成
C.商业的发展和繁荣 D.物种的交流
12.1542年,德意志的一些出版物中已有对马铃薯等美洲作物的记载。可是,直到1744年普鲁士大饥荒,马铃薯这种后来的欧洲大主粮,才走出西班牙,来到德意志。这说明
A.德意志的农业长期停滞不前 B. 美洲物种遭到欧洲各国排斥
C.新物种被接纳需要一定契机 D.西班牙控制了美洲物种传播
13.东汉时,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力风箱 水排(见图2)。水排以水力为动力,装置皮囊鼓风,“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水排的使用
A.增强了抵御灾害的能力 B. 提高了冶铁业的生产效率
C.提高了农业灌溉的效率 D.实现了手工业动力的变革
14.有人认为,人工智能就是要使机器“像人一样行动”,“理性地行动”,其中的“行动”应广义地理解为采取行动,或制定行动的决策,而非肢体动作。这说明人工智能立足于
A.发展尖端科技 B.解决实际问题
C.改善人类生活 D.提高生产效率
15.1750年,《纽约公报》上有广告称:“华尔街的罗谢尔和夏普进口了来自英国伦敦的一些商品以低价出售,包括咸菜……绿茶、胡椒……瓶装腌制蘑菇、腌制洋葱、酱(油)等一批价格优惠的商品。”这主要反映了
A.近代世界商品贸易的发展
B.地理大发现后的物种交流
C.西方在商贸中的垄断地位
D.工业化时代的世界性交流
16.2022年4 月,欧洲央行行长指出了全球贸易的三个变化:…是通过努力创造冗余并使与私营企业发展业务关系的国家数量增多,重新强调供应链的韧性,而非其效率;二是对“经济安全”的新关注,而不是关注自由化和对自由市场的依赖;三是加强区域贸易流动。 这可以用来说明
A.新世界格局业已建立
B.经济全球化模式发生变化
C.多极化趋势发生逆转
D.布雷顿森林体系趋向解体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乡里制度乃是“皇权”(君主制专制主义国家权力)渗透乡村区域、直接间接控制乡村区域及其民众的制度性安排。没有相对健全有效的乡里制度,王朝国家就不能有效地控制乡村民户、征发赋役,亦难以建立并维护相对稳定的乡村社会秩序。正因为此,历代封建王朝均不遗余力地制定适应其统治需要的乡里制度,并努力将其推行到其统治下的各地去。 乡里制度的全面建立和实行,说明“皇权”程度不同地渗透到乡村区域,基本实现了对乡村区域与民众的控制。 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历史上的“皇权”是“下县”的。 自秦汉以来,虽然乡里制度屡有变革,但作为王朝国家的一种基层统治制度,却是一脉相承的、从未断绝。
——·摘编自鲁西奇《“下县的皇权”:中国古代乡里制度及其实质》
材料二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受新自由主义影响,西方发达国家第三条道路兴起……社区重新进入政府的决策视野,积极的公民权利和社会融合成为公共政策的主旋律。“政府大幅削减公共开支,积极推进公共部门的私有化,政府对社区服务的投入急剧下降”“政府逐渐从服务供给的垄断者身份转变为服务购买的最大雇主,形成了以社区为依托的社区照顾政策”。 发达国家的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空间得以扩大,在美国发展出一些以发展经济为重点的“社区发展公司”……在英国,一些社区志愿者组织相继出现,陆续进入社区治理领域。
———摘编自吴晓琳、郝丽娜《“社区复兴运动”以来国外社区治理研究的理论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乡里制度的积极作用。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西方城市社区治理的变化。(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政治权力逐渐由国王转移到了国会和执政党手中,政府官员的任用,均由在选举中获胜的政党掌握。结果政党的更迭导致政府行政人员大规模更换,政局不稳,引起英国资产阶级的强烈不满,进而英国资产阶级产生了改革官吏制度的要求。1700年,议会通过《吏治澄清法》,区分了“政务官”和“事务官”。 1701 年通过的《王位继承法》规定“凡受国王的任命及取得国王年金,皆不能当选为下院议员。”1805 年,英国财政部率先建立常务次官制度,首先设立了一个地位相当于副大臣的常务次官负责主持政府的日常工作,不参加政党活动,不随政党的更迭而更换,长期担任实际行政职务。 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英国资产阶级建立高效政府的需要。 1830年后,这项制度在内阁各部全面推广。
摘编自古燕《西方政治的稳定器 文官制度》
材料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开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创举。然而,原先的干部人事制度弊端日益增多。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当前干部管理方式单一,一切按行政级别划线。 “国家干部”是一个庞杂的队伍,如果不能够根据人员的特征和结构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的管理,就不能够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在传统的干部人事制度中,各级党委一直对干部实行统一管理,企事业单位缺乏用人的自主权,这造成了干部管理上的党政不分、政企不分,管人与管事相脱节。整体上仍然缺乏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且缺乏法律效力。
一 摘编自范朝远《我国人事行政制度的沿革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8 19 世纪初英国官吏制度改革的积极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干部人事制度存在的弊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解决这些弊端的主要制度性措施。(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 分)
材料一
1985…2006 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部分食品人均消费量比较(单位:千克/人)。
表2
年份 食用油 猪牛羊肉 家禽 水产品
农村 城市 农村 城市 农村 城市 农村 城市
1985 4.0 5.8 11.0 18.7 1.0 3.2 1.6 7.1
1990 5.2 6.4 11.3 21.7 1.3 3.4 2.1 7.1
1995 5.8 7.6 11.3 19.7 1.8 4.0 3.4 9.2
2000 7.1 8.2 14.6 20.1 1.9 2.4 3.9 11.7
2005 6.0 9.3 17.1 23.9 3.7 9.0 4.9 12.6
2006 5.8 9.4 17.0 23.8 3.5 8.3 5.0 13.()
- ---摘编自林亮《食品生产现代化与食品安全问题刍议》
材料二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食品生产现代化面临新的发展机遇。食品生产的现代化超越了时间限制(如反季节食品)、地域限制(如跨国食品)以及经济条件限制(如食品廉价化趋势),使食品消费也更加快捷与便利.“快吃、快走”的麦当劳哲学受到青年人的青睐。
———摘编自刘飞、孙中伟《食品风险与消费者抵抗:西方案例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85-2006 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油脂及肉类食品人均消费量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食品生产现代化的因素。 (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
表3 19世纪英国立法活动
时间 法律 主要内容
1802年 《工厂法》 规定车间的卫生条件、童工工作时间、工厂应承担儿童的教育
1834 年 新济贫法 新设济贫院,废除院外救济;改进济贫管理
1842年 《矿井法》 禁止妇女和10岁以下儿童在井下工作,改善矿工恶劣的劳动条件
1848年 《公共卫生保障法》 设立地方性委员会:处理污水.改善生活环境;等等
1867年 议会改革法案 进一步降低选举资格;46个“衰败选区”被取消、 空余出来的席位,分配给各大城市
1896年 《调解法》 政府成立调解委员会,负责处理各地委员会不能处理的劳动争议问题
——据赵虹《英国工业革命期间的社会立法》整理
提炼材料信息,就材料整体或部分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高二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1. C 【解析】本题考查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汉朝继承和发展了秦朝的“皇帝制度”“中央官制”“玺印制度”“军功爵制”“郡县制”等制度,体现了政治制度在继承中发展,故选C项;汉初的郡国并行,导致了王国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中央统治,故排除A 项;材料反映的是秦汉制度的对比,没有涉及具体运作流程,无法判断中枢机构行政效率是否提高,故排除B项;郡县制的推行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材料还有其他方面制度的对比,D项不能全面体现材料主旨,故排除 D项。
2. C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法国政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8世纪末到 19世纪中期,法国各种类型的宪法频繁更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正处于法国大革命时期,各种政治力量角力不断,法国的政体也几经转换,由此出现各种类型的宪法,故选 C 项;这些宪法中,有的属于历史倒退,是对启蒙运动精神的反叛,故排除A 项;18世纪末,法国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故排除B项;这些不同类型的宪法的出现,不是由大陆法系的发展所决定的,故排除D项。
3. A 【解析】本题考查唐代科举制。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唐代不同社会出身的学子通过科举考试入仕,这反映了科举制促进了社会结构变动,故选A 项;唐代属于官僚政治大发展时期,故排除B项;该图只是介绍唐代的入仕、致仕流程,没有科举入仕的数量统计,无法得出C项结论,故排除C项;从图中信息看不出唐代教育体制的完备,故排除D项。
4. B 【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罗马法在古罗马帝国灭亡后陷入停滞,但到6世纪,随着《罗马民法大全》的颁布,罗马法再次受到社会的重视,这反映了中世纪时罗马法的传承和发扬,故选B项;6世纪时,中世纪的西欧法律并未统一,故排除A项;罗马法的影响虽然在扩大,但未取代“日耳曼法”,故排除C项;D项“完善”表述过于绝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D项。
5. D 【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时期的法制建设。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 年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相继制定各种经济法律,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故选 D项;材料没有说明这些法律制定的过程,体现不出人民民主原则,故排除 A 项;20世纪 80年代初,我国进入法治建设新的时期,故排除 B项;材料没有涉及民众的法律意识,故排除C项。
6. A 【解析】本题考查唐朝的民族政策。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唐太宗在东突厥故地设置都督府,任用突厥贵族为都督,并授予部分突厥酋帅首领官职,这体现了唐初民族政策的开放与灵活,故选A项;B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B项;因俗而治是指因袭、保留少数民族原有的政治制度、生产与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与宗教信仰,材料信息体现不出,故排除 C项;材料只涉及东突厥这一个民族,没有说明其他民族对和平交往的态度,故排除D项。
7. C 【解析】本题考查威斯特伐亚体系。据材料可知,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为最终的瓦解埋下了祸根,故选C 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暂时结束了欧洲的混战局面,缓和了欧洲大国之间的矛盾,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欧洲的稳定,故排除 A、B两项;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国际法的基本准则,故排除D项。
8. A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货币与商业贸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钱币是用于贸易的,可以促进商品经济发展,而将钱币贮藏,不利于钱币投入商业和手工业生产,使其失去了流通功能,故选 A 项;明朝白银出现货币化趋势,而且白银货币化与贮藏钱币关系不大,中国古代的主要钱币指的是铜、铁等材质的钱币,故排除 B项;宋代纸币并没有主币化,是辅币,故排除C 项;大量贮藏钱币会使流通的钱币减少,从而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通货紧缩,故排除D项。
9. D 【解析】本题考查晋察冀边区的税制调整。在晋察冀边区政府制定了详细的税则后,党组织还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建议,正是这些建议使各阶层的负担分配更加合理,才使得新税的征收任务得以顺利完成,故选D项;这一时期正处于抗日民主政权推行“三三制”原则的时期,强化中共政治权威与“三三制”原则的要求不符,故排除 A 项;合理分配各阶层的负担,有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并不能扩大统一战线,故排除B项;新税制降低免征点,一定程度上使得地主和富农负担相对减轻,有利于减租减息运动的开展,故排除C项。
10. C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欧洲福利国家政策。材料表明,20世纪 60年代以来,北欧高福利国家对幼儿和育龄妇女的帮扶力度呈扩大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虽然这些国家的高福利本就给财政带来了较大的负担,但这样的做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人口繁衍压力和提高新生儿抚育质量,故选C项;妇女社会地位提高是这些政策所带来的客观影响,而不是目的,故排除 A 项;材料并未涉及由资本主义制度所导致的社会矛盾,故排除B项;高福利的弊端不可能通过继续追加对幼儿及新生儿父母的福利而得以消除,故排除D项。
11. A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的出现和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的出现和发展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加速了人口的增长,故选 A 项;阶级的形成是农业发展的结果,不是人口增加的原因,故排除 B项;距今10000年至2000年,商业并不繁荣,故排除 C 项;当时物种交流很少,故排除D项。
12. C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大饥荒促进了马铃薯在欧洲的传播与种植,这说明新物种被接纳需要一定契机,故选C项;德意志在播种马铃薯之前,农业也在发展,故排除 A 项;B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 B项;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D项。
13. 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冶铁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节约了人力,提高了冶炼业的生产效率,故选 B 项;水排不是防灾、灌溉工具,故排除 A、C两项;D 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D项。
14. B 【解析】本题考查人工智能技术。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工智能是要使机器人像人一样“理性地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故选 B项;发展尖端科技、改善人类生活、提高生产效率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 A、C、D三项。
15. A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世界商品贸易的发展。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英国商船将世界各地的特色食品运往美国进行销售,这说明当时世界贸易商品种类繁多,反映了近代世界贸易的发展,故选 A 项;材料中商品不只包含物种,还包含其他加工食品,故排除 B项;材料体现不出西方在商贸中的垄断地位,故排除C项;当时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未进入工业化时代,故排除 D项。
16. B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全球贸易在私营企业的参与程度、自由市场的地位、区域贸易流动等三个方面发生变化,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模式的变化,故选B项;新的世界格局仍在形成过程中,尚未建立,故排除 A 项;多极化是一种历史发展趋势,这种趋势在不断加强,故排除C项;布雷顿森林体系在 20世纪 70年代就已经崩溃,故排除D项。
17.(1)积极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稳定了地方秩序,巩固了封建统治;为征发赋役提供了保障;推动了乡村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积累了基层自治经验。 (6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
(2)变化:政府减少对社区治理的干预;社区治理走向市场化;强调公民的自为和积极参与;政府从垄断服务转向鼓励发展志愿服务;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的空间扩大。(6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
18.(1)积极影响:限制了国王的官员任命权;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有利于减少因内阁更迭造成的政治动荡;适应了政府行政工作中高效率、专业化的要求;为英国文官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6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
(2)弊端:干部管理方式单一;干部管理对象庞杂;干部管理权限过分集中,管人与管事相脱节;干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用人缺乏法治。 (6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
制度性措施: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 (2分)
19.(1)趋势:呈上升趋势;城市增长速度总体快于农村。 (4分)
原因: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城乡经济发展存在差距。(4分,答出两点即可)
(2)因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交通运输方式的进步;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食品储存技术的进步;食品销售方式的变化;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6分,答出三点即可)
20.论题:工业革命助推英国立法活动。 (2分)
论述:工业革命以来,英国经济迅速发展,与之伴随的社会问题也日益增多。资本家为攫取高额的利润,童工和妇女作为廉价劳动力被工厂大量雇佣,他们的工资十分微薄,工作条件十分恶劣,并受到工厂的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的欺压,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工人阶级的生存状况恶化,贫困人口不断增长,环境污染严重,工人的反抗日益激烈。 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英国议会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如《工厂法》规定了车间的卫生条件、童工工作时间及工厂应承担儿童的教育;《矿井法》禁止妇女和 10岁以下儿童在井下工作,改善矿工恶劣的劳动条件;新济贫法改进济贫管理;《公共卫生保障法》改善生活环境;《调解法》着力解决各地委员会不能处理的劳动争议问题;等等。这些法律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社会问题,为英国完成工业化和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提供了保障。(8分)
由此可见,社会立法既是工业时代社会矛盾尖锐的反映,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2分)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答案)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吉林省部分名校2023-2024高二上学期期末联合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