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一、选择题达标练
1.近代《华西晚报》的一篇评论认为:“如果对中国命运应负重大责任的国民党确具结束一党专政与在野党派团结合作的诚意,毛泽东重庆之行,将可能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此事应是( )
A.西安事变 B.重庆谈判 C.1946年政协会议 D.北平和谈
2.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并公开发表。国民政府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国民政府接受这一方针主要是因为( )
A.内战准备工作尚未完成 B.民主人士希望社会稳定
C.美国对国民党施加压力 D.人民渴望和平与民主
3.据统计,从1946年1月到6月,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大小进攻有4300多次,侵占解放区城市40座、村镇2500多处。材料表明( )
A.全面内战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B.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C.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D.全面内战已经爆发
4.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曾说:“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下列史实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参加重庆谈判 B.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C.消灭整编第七十四师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5.1948年,国民政府虽发行了面额为25万元的纸币,但城市中的大宗买卖基本上都用黄金、美元结算,农村中则恢复了银元交易,甚至用实物粮食来计价。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市场上货币流通量严重缺乏 B.官僚资本大肆搜刮社会财富
C.国民党统治区货币严重贬值 D.国统区的社会经济走向崩溃
6.下表为1947年渤海地区人均土地占有情况。据此可知,这一运动( )
贫雇农 富农 地主
土地改革前 1.5亩 9亩 24亩
土地改革后 3.88亩 3.9亩 2.8亩
A.使土地得到平均分配 B.充分调动了农民革命积极性
C.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D.使人均土地占有数迅速增加
7.1949年春中共在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做了报告并指明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总任务。本次会议的召开( )
A.促使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B.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C.是我党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8.右图所示是1949年4月23日发行的一份报纸的头版头条(部分)。
这可用于研究( )
A.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构建
B.全面抗战反攻阶段的到来
C.中共军事力量的战略进攻
D.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
9.1947年8月,毛泽东在给陈毅、粟裕等人的指示中明确指出:“总的意图是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使我内线获得喘息机会,以利持久。”这一指示的背景是( )
A.东北全境得到解放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淮海战役开始打响 D.敌我力量发生逆转
10.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 )
史实 结论
A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序幕
B 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 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
C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中华民国时期结束
D 中共召开七届二中全会 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乡村
11.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指中原)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为此,1947年6月刘邓大军( )
A.发动百团大战 B.千里跃进大别山
C.打响淮海战役 D.发起渡江战役
12.1945年9月,著名画家丰子恺先生创作和发表了漫画《炮弹作花瓶,万世乐太平》。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
A.反帝斗争取得完全胜利
B.和平成为民心所向
C.媒体积极参与反战运动
D.国共签订“双十协定”
13.《大众晚报》的资料显示:1938年,100法币能够买到一头大牛和一头小牛;1945年,100法币只能够买到一条鱼;1946年,100法币只能买一个鸡蛋;到1948年,100法币仅能买四粒大米。据此可推知,全面内战爆发后的国统区( )
A.物价迅速下跌 B.出现通货紧缩现象
C.纸币快速升值 D.财政经济逐渐崩溃
14.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指出:“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次会议应是( )
A.八七会议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遵义会议 D.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15.1947年,中共中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提出“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该举措旨在( )
A.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配合三大战役的进行
C.提高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D.为工作重心转移做准备
16.1949年4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布布告:保护民族工商农牧业;没收官僚资本;保护学校、医院等公益事业;继续进行土地改革,对城市土地房屋不能和农村土地一样处理;等。由这些内容可以判断,中国共产党( )
A.筹划突破国民党的长江防线 B.注重将工作的重点转向城市
C.决定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 D.命令解放军肃清国民党残敌
二、非选择题达标练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发现农民们可以动员起来。甚至能够夺取城市,但是不能够同国民军打仗。因此,毛泽东找到了信心,认为中国共产党是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和粮食支持战斗,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1931年以毛泽东为主席的在江西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就成了这一努力的榜样。
——摘编自秦友华《外国人看毛泽东与蒋介石》
材料二 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在致国民党三中全会电中保证停止没收地主的土地,决定以减租减息作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1946年,第二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中国共产党再次变减租减息政策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1947年,中共中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要求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为实现“生存和发展”所采取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抗战时期相比,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调整,并说明其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革命成功的基本经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一、选择题达标练
1.近代《华西晚报》的一篇评论认为:“如果对中国命运应负重大责任的国民党确具结束一党专政与在野党派团结合作的诚意,毛泽东重庆之行,将可能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此事应是( )
A.西安事变 B.重庆谈判 C.1946年政协会议 D.北平和谈
[解析]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共两党就怎样和平建国进行的一次谈判,在谈判中,中国共产党提出国民党应结束一党独裁的局面,毛泽东也参加了此次谈判,其内容与材料信息相符,故B项正确。
2.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并公开发表。国民政府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国民政府接受这一方针主要是因为( )
A.内战准备工作尚未完成 B.民主人士希望社会稳定
C.美国对国民党施加压力 D.人民渴望和平与民主
[解析]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政府的大量军队尚在大西南、大西北,不利于发动内战,为了给调兵提供时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多次致电毛泽东到重庆谈判,故答案为A。
3.据统计,从1946年1月到6月,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大小进攻有4300多次,侵占解放区城市40座、村镇2500多处。材料表明( )
A.全面内战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B.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C.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D.全面内战已经爆发
[解析]根据材料“从1946年1月到6月,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大小进攻有4300多次,侵占解放区城市40座,村镇2500多处”并结合所学,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全面内战的爆发,可知A项正确,排除D项;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排除B项;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解放区是在1947年3月的重点进攻时,排除C项。
4.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曾说:“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下列史实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参加重庆谈判 B.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C.消灭整编第七十四师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解析]据材料“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可知,面对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发动的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与材料中思想相符,故选B项;重庆谈判与材料中的思想不符,排除A项;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整编第七十四师,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武汉,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5.1948年,国民政府虽发行了面额为25万元的纸币,但城市中的大宗买卖基本上都用黄金、美元结算,农村中则恢复了银元交易,甚至用实物粮食来计价。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市场上货币流通量严重缺乏 B.官僚资本大肆搜刮社会财富
C.国民党统治区货币严重贬值 D.国统区的社会经济走向崩溃
[解析]1948年,国民政府为了支付巨额军费,大量发行纸币,导致通货膨胀,货币严重贬值,C项正确。
6.下表为1947年渤海地区人均土地占有情况。据此可知,这一运动( )
贫雇农 富农 地主
土地改革前 1.5亩 9亩 24亩
土地改革后 3.88亩 3.9亩 2.8亩
A.使土地得到平均分配 B.充分调动了农民革命积极性
C.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D.使人均土地占有数迅速增加
[解析]从表格信息可以看出,土地改革后的渤海地区地主和富农的人均土地占有数量明显减少,贫雇农占有土地数量明显增多,这有利于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故选B项,排除D项;表格中,贫雇农、富农和地主所占有的土地数量并不均等,排除A项;农民本就属于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排除C项。
7.1949年春中共在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做了报告并指明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总任务。本次会议的召开( )
A.促使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B.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C.是我党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解析]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故选A项;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排除B项;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排除C项;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排除D项。
8.右图所示是1949年4月23日发行的一份报纸的头版头条(部分)。
这可用于研究( )
A.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构建
B.全面抗战反攻阶段的到来
C.中共军事力量的战略进攻
D.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
[解析]图片体现的是1949年渡江战役的胜利,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故选D项;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构建,排除A项;1949年抗日战争已经胜利,排除B项;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后开始战略进攻,排除C项。升练
9.1947年8月,毛泽东在给陈毅、粟裕等人的指示中明确指出:“总的意图是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使我内线获得喘息机会,以利持久。”这一指示的背景是( )
A.东北全境得到解放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淮海战役开始打响 D.敌我力量发生逆转
[解析]据材料“总的意图是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使我内线获得喘息机会”并结合所学可知,把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的是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故选B项;据所学可知,1948年11月辽沈战役胜利,使东北全境解放,这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淮海战役于1948年11月开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敌我力量发生逆转是在三大战役完成之后,与材料所述不符,排除D项。
10.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 )
史实 结论
A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序幕
B 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 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
C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中华民国时期结束
D 中共召开七届二中全会 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乡村
[解析]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在大陆统治的结束,也意味着中华民国时期结束,故选C项;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而不是战略决战的序幕,排除A项;三大战役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力,而不是渡江战役,排除B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而不是由城市转移到乡村,排除D项。
11.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指中原)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为此,1947年6月刘邓大军( )
A.发动百团大战 B.千里跃进大别山
C.打响淮海战役 D.发起渡江战役
[解析]“两个拳头……这么一伸”指的是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据所学可知,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武汉,故B项正确。
12.1945年9月,著名画家丰子恺先生创作和发表了漫画《炮弹作花瓶,万世乐太平》。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
A.反帝斗争取得完全胜利
B.和平成为民心所向
C.媒体积极参与反战运动
D.国共签订“双十协定”
[解析]据材料“1945年9月”“炮弹作花瓶”并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了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迫切希望重建家园,追求和平、民主,反对内战,B项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反帝斗争取得完全胜利、媒体积极参与反战运动,A、C两项排除。“双十协定”签署的时间是1945年10月10日,D项排除。
13.《大众晚报》的资料显示:1938年,100法币能够买到一头大牛和一头小牛;1945年,100法币只能够买到一条鱼;1946年,100法币只能买一个鸡蛋;到1948年,100法币仅能买四粒大米。据此可推知,全面内战爆发后的国统区( )
A.物价迅速下跌 B.出现通货紧缩现象
C.纸币快速升值 D.财政经济逐渐崩溃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国民政府的法币不断贬值,出现恶性通货膨胀,说明了全面内战爆发后的国统区财政经济逐渐崩溃,D项正确,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物价飞涨,纸币贬值,排除A、C两项。
14.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指出:“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次会议应是( )
A.八七会议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遵义会议 D.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解析]材料“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说明当时处于解放战争胜利前夕,与此相关的是1949年春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故选B项。
15.1947年,中共中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提出“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该举措旨在( )
A.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配合三大战役的进行
C.提高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D.为工作重心转移做准备
[解析]据材料“1947年……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处于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有利于提高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故选C项;据所学可知,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排除A项;三大战役开始于1948年,排除B项;此制度并非为工作重心转移做准备,排除D项。
16.1949年4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布布告:保护民族工商农牧业;没收官僚资本;保护学校、医院等公益事业;继续进行土地改革,对城市土地房屋不能和农村土地一样处理;等。由这些内容可以判断,中国共产党( )
A.筹划突破国民党的长江防线 B.注重将工作的重点转向城市
C.决定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 D.命令解放军肃清国民党残敌
[解析]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明确提出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向城市转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布告中的“保护民族工商”“没收官僚资本”“城市土地房屋”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城市工作的重视,故B项正确。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国民党长江防线土崩瓦解,A项排除。中国共产党决定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是在1948年,C项排除。材料与“肃清国民党残敌”无关,D项排除。
二、非选择题达标练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发现农民们可以动员起来。甚至能够夺取城市,但是不能够同国民军打仗。因此,毛泽东找到了信心,认为中国共产党是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和粮食支持战斗,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1931年以毛泽东为主席的在江西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就成了这一努力的榜样。
——摘编自秦友华《外国人看毛泽东与蒋介石》
材料二 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在致国民党三中全会电中保证停止没收地主的土地,决定以减租减息作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1946年,第二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中国共产党再次变减租减息政策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1947年,中共中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要求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为实现“生存和发展”所采取的举措。
[答案]举措: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
[解析]举措,依据材料信息 “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和粮食支持战斗,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并结合所学工农武装割据的相关知识,可从革命根据地建设、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等方面进行概括。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抗战时期相比,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调整,并说明其作用。
[答案]调整:将保留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政策,调整为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的政策。
作用: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解析]调整,依据材料信息“停止没收地主的土地”“减租减息”“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即可进行对比作答;作用,结合所学土地改革和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可从调动农民积极性、为解放战争奠定基础等角度进行说明。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革命成功的基本经验。
[答案]经验:坚持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争取人民群众的支持。(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经验,基于中国共产党在不同革命时期实行的不同政策及其效果可从指导思想、思想路线、政党领导、群众支持等方面进行归纳。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