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28课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练习(含解析)

第28课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练习
一、单选题
1.这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构想的首次伟大实践,也是国际社会解决不同制度冲突矛盾的典范。这里的伟大实践是指( )
A.香港回归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澳门回归 D.两岸“三通”实现
2.如表所示为我国1979~1999年部分工业产品产量情况。这反映出这一时期我国( )
年份 原煤/亿吨 原油/万吨 天然气/亿立方米 发电量/亿千瓦时 成品钢材/万吨 焦炭/万吨 水泥/万吨
1979 6.35 10615 145.1 2820.0 2497.0 4583.0 7390.0
1989 10.54 13764 150.5 5848.0 4859.0 6624.0 21029.0
1999 12.80 16000 252.0 12393.0 12109.8 12073.7 57300.0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国民经济比例趋于协调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
3.建国以来国内主流媒体将大熊猫的形象塑造成“外交礼物(1949-1982)”“世界现宝(1983-1989)”“东方明星(1990-2007)”和“形象代言(2008-至今)”。大熊猫的形象逐渐成为世界舞台上中华特色文化符号。可见,大熊猫形象的塑造有助于( )
A.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B.扩大中国外交话语权
C.促成全方位的开放格局 D.奠定中国的大国地位
4.下图为《人民画报》封面女性形象(部分)据学者统计,20世纪80年代,大部分的封面女性为文体工作者,而90年代以来,大部分的封面女性为演艺明星。这一不同( )
A.适应了社会传媒的市场化趋势 B.促进了“双百方针”的重新恢复
C.体现入世前后的价值观念转变 D.不利于女性社会形象多元化发展
5.近十年来,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加快推进,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合作项目为当地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了弘扬以和平、合作、包容、融合为核心的亚洲价值观。这些反映了我国( )
A.贯彻“亲、诚、惠、容”理念,发展友好关系
B.秉持“真、实、亲、诚”原则,构建伙伴关系
C.直接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建立和发展
D.基本突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和封锁包围
6.台湾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大领土,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中国政府做了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是( )
A.《告台湾同胞书》 B.“九二共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D.《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7.中国外交服饰经历了不断变化的过程。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在公务性和社交性的外交场合都穿中山装。改革开放后,中国领导人开始着西装,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在公务场合遵循国际惯例穿西服,国宴则穿着新款中式礼服。这一变化( )
A.体现了时代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B.反映了国家外交方针适时调整
C.说明我国的国家实力不断增强 D.根源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8.1964年,我国50多个少数民族中有44个民族尚未离开传统聚居区,到2000年,有28个少数民族遍布全国所有省级行政区,少数民族在全国分布范围显著扩大。这表明( )
A.民族区域自治难以为继 B.西部大开发取得显著成效
C.改革开放促进人口流动 D.民族迁徙促进了民族交融
9.2020年12月4日,我国新一代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建成放电,标志我国跨入全球可控核聚变研究前列。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秦山核电站建成并投入运行,再到如今最高参数“人造太阳”的建成,均得益于( )
A.国际形势趋向和平发展 B.和平利用核能技术提升
C.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 D.国家高度重视核能利用
10.如表为改革开放以来部分年份山东城乡居民消费部分明细项目占比分析表。该表反映出( )
年份 食品占比消费支出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1984 59.90% 51.95%
1992 51.06% 54.54%
2000 34.96% 44.16%
2012 32.97% 34.26%
2018 26.33% 28.06%
A.当地居民食品消费量大幅下降 B.农村居民生活质量逐年下降
C.改革开放促进粮食生产大发展 D.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提升更快
11.这次大会从经济、政治、文化、党的建设等方面勾画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蓝图并进行具体部署,顺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次大会是( )
A.中共十四大 B.中共十五大 C.中共十六大 D.中共十七大
12.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任务。据下图可知
图1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变化 图2全国贫困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
A.市场经济建立推动国力提升 B.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已经完成
C.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D.经济发展繁荣促进共同富裕
13.粤港澳大湾区由珠三角九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组成。2022年,其经济总量超过13万亿元人民币,以不到全国1%的国土面积、5%的人口创造了11%的经济总量。它反映了(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B.“一国两制”的实践成效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探索 D.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尝试3
14.2023年 10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是庆祝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 10周年最隆重的活动,也是各方共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平台。论坛主题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这表明中国( )
A.进入新时代以来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核心作用
B.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C.按照“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方针改善周边关系
D.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
15.“福建号航母下水”“歼20试飞”“激光防空武器”“运-20运输机”这些新时代的成果不断出现在人们视野里。这些成就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的( )
A.工业化历程 B.生活水平 C.外交事业 D.国防建设
16.习近平主席指出:“世界只有一个体系,就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只有一个秩序,就是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只有一套规则,就是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这是中国领导人首次明确提出“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下列不属于新中国推动国际秩序规则变迁过程的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集体安全体制的建立 D.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改革开放前,我国造船产量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微不足道。1977年,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的船舶要出口,要打进国际市场。”从1978年开始,我国大量购买世界知名船用设备制造技术,引进了国外先进船型设计技术、造船的规范文件和国际标准,修订了大量国家、行业标准,使之向国际标准靠拢。这些措施大幅提高了我国造船设计能力和水平,涌现出了“中国江南型”6.5万吨散货船等世界品牌船型。
1980年5月,在党中央的关心和支持下,大连造船厂与香港联成轮船有限公司签订了2.7万吨“长城”号散货船建造合同,这是中国造船厂按照国际规范自主研发设计为境外建造的第一条远洋船。1982年国务院将主管船舶行业的第六机械工业部改组为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实行总公司、分公司和基层企业三级管理体制。船舶总公司成立后,不断扩大经营自主权,转换经营机制,开始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迈进。1995年,我国进入建造、坞修30万吨级超大型船舶国家的行列,造船年产量达到175万载重吨,首次超过德国,成为仅次于日本、韩国的世界第三造船国家。1999年,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改组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建立起政企分开、产研结合、促进竞争的新体制。2000年,全国造船产量达到了250万载重吨,彻底巩固了世界造船大国的地位。
——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材料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后期中国船舶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后期中国船舶工业迅速发展的意义。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对外政策全面调整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进行的,其基本标志是1982年9月召开的中共十二大。……其主要内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把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目标确定为反对霸权主义,争取世界和平。
二是在中国一贯坚持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又增添了新内容,即不结盟。
三是淡化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不同,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高到突出的地位,用以发展同世界一切国家的正常关系。
四是在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同时实行对外开放。
五是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经贸、科技的合作与交流。
六是坚定地站在第三世界一边。
七是充分运用中国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的国际地位,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摘编自郭德宏、王海光、韩钢《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初外交政策调整后的具体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意义,并谈谈国家对外政策的调整应遵循的原则。
19.史料一
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厦门前埔环岛路上的宣传牌
史料二 “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从解决台湾问题开始提出来的,由于香港问题的提前到来,使这一构想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付诸实践,并获得成功。香港回归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是符合中国实际的伟大构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摘编自卢培琪《从香港回归的成功实践看“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探究]
(1)依据史料一中图片,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解决台湾问题的指导思想。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国两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93年的新感觉春天,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 两岸穿越历史第一次握手的“汪辜会谈”,唤起人们不少旧记忆,带来兴意浓浓的新感觉。国家全面放开粮油购销价格,敞开供应粮油。最后一批粮票和油票,这年悄悄地从粮店、从户口本上消失了。再早几年,用了几十年的布票、豆腐票、副食本等许多象征经济短缺的票证,已先后退出了人们的生活。各种旧票证,也有新感觉,那就是成为人们的收藏品。还有件让人们从旧的记忆中做出新感觉的事情。12月,共青团中央发起青年志愿者行动。两万多名铁路青年率先打出“青年志愿者”的旗帜,在京广铁路沿线开展为旅客送温暖志愿服务。这项行动迅速在全国展开,在农村扶贫开发、抢险救灾、社会公益等领域,都能看到青年志愿者的身影。
——摘编自陈晋《新中国极简史:1949至2019的年度故事》
结合材料,以“1993年的新感觉”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观点准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历史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指一国两制,我国一国两制首次伟大实践是1997年香港回归,A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由周恩来提出,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澳门回归在1999年,排除C项;两岸“三通”实现在2008年,排除D项。故选A项。
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9-1999年(中国)料概括得出结论是:我国的原油、原煤、天然气、发电量、钢材等产量都有大幅度的增长,这表明我国的重工业发展迅速。由此可见我国的生产力大幅度提高,D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是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这与材料所反映的信息没有关系,排除A项;国民经济比例涉及到的国民经济结构的问题,与题中所给材料不相符,排除B项;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是在1964年,排除C项。故选D项。
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根据“大熊猫的形象逐渐成为世界舞台上中华特色文化符号”可知,大熊猫帮助中国塑造了国际形象,所以有助于提高中国文化的影响力,A项正确;大熊猫形象主要是提升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但这并不一定能够扩大中国的外交话语权,排除B项;大熊猫形象和全方位的开放格局的形成之间没有必然关系,排除C项;仅根据大熊猫的形象并不能奠定中国的大国地位,中国的大国地位主要是取决于中国的国家实力,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4.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80年代的封面女性多为文体工作者,90年代的封面女性多为演艺明星,这是因为90年代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传媒行业日益市场化、商业化,这一现象适应了社会传媒的市场化趋势,A项正确;1978年,“双百方针”得到重新恢复,排除B项;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排除C项;材料现象展现了女性不同的社会形象,有利于女性社会形象多元化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根据“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了弘扬以和平、合作、包容、融合为核心的亚洲价值观”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体现的是贯彻“亲、诚、惠、容”理念,发展友好关系,A项正确;“真、实、亲、诚”原则是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关系,排除B项;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和基本突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和封锁包围都是在“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了弘扬以和平、合作、包容、融合为核心的亚洲价值观”之前,排除CD项。故选A项。
【点睛】
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5年的《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D项正确;《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于1979年元旦,排除A项;“九二共识”是两岸的两个民间组织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共识,不属于“纲领性文件”,排除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推动了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但不是“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排除C项。故选D项。
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题意可知,中国外交服饰经历了中山装、西装到西装与新中式礼服相结合的发展过程,在追求创新与进步的同时始终坚守民族文化传统,体现了与时俱进和民族特色的相互结合,A项正确;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排除B项;外交服饰变化不能代表国家实力,排除C项;外交服饰的变化根源于综合国力提升与高度的文化自信,排除D项。故选A项。
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题干中,20世纪90年代已有相当数量的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到东部城市,到2000年流动范围更广,可以看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少数民族人口流动日益频繁,B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难以为继”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西部大开发”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本题主旨为“建国后少数民族的发展”,而“民族迁徙促进了民族交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秦山核电站建成并投入运行,再到如今最高参数‘人造太阳’的建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再到秦山核电站建成并投入运行,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对于核能利用提供了许多的支持,D项正确;“国际形势趋向和平发展”是外部原因,不是主要原因,并且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国际局势比较紧张,排除A项;“原子弹”不是和平利用核能的方式,排除B项;1964年,改革开放还没有开始,排除C项。故选D项。
10.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食品消费支出占比越小,说明居民生活水平越高,对比表格数据,可知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比要小于农村居民,且下降幅度更大,这说明了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提升更快,D项正确;食品消费占比不等于食品消费总量,排除A项;表格反映了农村居民食品消费占比逐渐下降,说明其生活水平逐年提升,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消费,不是粮食生产,排除C项。排除D项。
1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党的十六大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勾画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根据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到2010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要在21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C项正确;勾画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蓝图并进行具体部署的是中共十六大,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七大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1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0年至2020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两幅图片分别呈现的是我国经济发展与脱贫事业成效,据图可以看出两者具有强关联性,即随着经济的发展,脱贫工作进展迅速,有利于共同富裕,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经济发展繁荣促进共同富裕,题干未反映市场经济信息,排除A项;20世纪60年代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已完成,排除B项;国有企业改革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1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2022年,其经济总量超过13万亿元人民币,以不到全国1%的国土面积、5%的人口创造了11%的经济总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实行后,大陆与港澳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经济体系,带动了代地区经济的发展,这是“一国两制”的实践成效,B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民族自治制度,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时间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材料主旨为“一国两制的实践效果”,”“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尝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23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中国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推动国际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繁荣,这体现了中国在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使国际秩序朝着更加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D项正确;据所学可知,中国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排除A项 ;结合所学,中共十八大以来,在对外工作上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走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其中包括拓宽与发达国家的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深化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加强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但材料只说了“一带一路”,不能体现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外交布局,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中国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而不是改善周边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1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根据材料“福建号航母下水”“歼20试飞”“激光防空武器”“运-20运输机”可知,当代中国国防建设成就突出,国防建设能力和地位不断提高,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我国工业化发展的进程,且材料成就属于国防方面的成就,排除A项;材料所述成就与人民生活关系不大,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我国的外交政策,与外交事业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外交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中国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巴黎协定》生效;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新中国并未推动集体安全体制的建立。C项不属于新中国推动国际秩序规则变迁过程的内容,C项符合题意;ABD项属于新中国推动国际秩序规则变迁过程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17.(1)改革开放的推动;国家重视;积极引进先进设备、技术等;努力自主创新;改革管理体制,加快企业走向市场等。(答出四点即可)
(2)增强了中国船舶工业的现代化水平;推动了国有企业的经济体制改革;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等。(答出三点即可)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一“1977年,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的船舶要出口,要打进国际市场。’”可得出改革开放的推动;根据材料“党中央的关心和支持”国家重视;根据材料“引进了国外先进船型设计技术、造船的规范文件和国际标准,修订了大量国家、行业标准,使之向国际标准靠拢”可得出积极引进先进设备、技术等;根据材料“船舶总公司成立后,不断扩大经营自主权,转换经营机制,开始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迈进”可得出努力自主创新,改革管理体制,加快企业走向市场等。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中的“向国际标准靠拢”“涌现出世界品牌船型”“巩固了世界造船大国地位”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后期中国船舶工业迅速发展增强了中国船舶工业的现代化水平,同时推动了国有企业的经济体制改革,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等。
18.(1)内容:反对霸权主义,争取世界和平;不结盟;淡化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不同,发展同世界一切国家的正常关系;实行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强经贸、科技的合作与交流;坚定地站在第三世界一边;充分运用中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任答3点)
(2)意义:为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力的国际环境;开创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局面;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任答3点,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原则:符合国家利益;国家间应和平共处,不干涉他国内政和外交;各国间应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与时俱进。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内容:根据材料“把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目标确定为反对霸权主义,争取世界和平”可得反对霸权主义,争取世界和平;根据材料“在中国一贯坚持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又增添了新内容,即不结盟”可得不结盟;根据材料“淡化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不同,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高到突出的地位,用以发展同世界一切国家的正常关系”可得淡化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不同,发展同世界一切国家的正常关系;实行对外开放;根据材料“实行对外开放”可得实行对外开放;根据材料“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经贸、科技的合作与交流”可得进一步加强经贸、科技的合作与交流;根据材料“坚定地站在第三世界一边”可得坚定地站在第三世界一边;根据材料“充分运用中国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的国际地位,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可得充分运用中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本题是影响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初以后(中国)。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力的国际环境,开创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局面,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同时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原则: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符合国家利益;国家间应和平共处,不干涉他国内政和外交;各国间应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与时俱进等角度作答。
19.(1)以“祖国统一”为前提,以“一国两制”的方式争取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2)理论意义: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现实意义: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结合所学可知,解决台湾问题的指导思想是以“祖国统一”为前提,以“一国两制”的方式争取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第一小问是理论意义,结合所学从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角度分析。第二小问是现实意义,结合所学从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角度分析。
20.示例:“1993年的新感觉”反映了中国的发展与进步。
政治上,统一大业再上新台阶。汪辜会谈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此后,两岸来往日渐频繁,民间交往不断扩大,经贸合作蓬勃发展。经济上,对市场经济又有了新的探索。国家全面放开粮油购销价格,敞开供应粮油以及最后一批粮票和油票退出历史舞台,不仅表明排队购买紧缺日用品的现象成为历史,而且也意味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特有现象在消失,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发育,这为经济的飞速发展创造了条件。思想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新的内容。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开展,丰富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载体,提高了青年的整体素质,为各项事业的开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1993年的新感觉”不仅延伸和融入了人们的日常行为之中,而且为21世纪中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是1993年中国。首先,根据材料确定观点:“1993年的新感觉”反映了中国的发展与进步。然后进行论述,可从1993年的新感觉的“新”出发,从政治、经济及思想等领域论述这种“新”。根据材料“汪辜会谈”可联系到20世纪90年代祖国统一大业取得成就的表现及影响;根据材料“放开粮油购销价格,敞开供应粮油。最后一批粮票和油票,这年悄悄地从粮店、从户口本上消失”“许多象征经济短缺的票证,已先后退出了人们的生活”及所学可联系到市场经济的发展等相关知识。根据材料“青年志愿者行动”“在农村扶贫开发、抢险救灾、社会公益等领域,都能看到青年志愿者的身影”等信息及所学可联系到新时期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相关知识。在论述过程中要注意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等。最后,进行小结升华。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28课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练习(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