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0小题,共60分)
1.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联合国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它们的确立都是为了纪念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的( )
A.邓世昌 B.左宗棠 C.林则徐 D.关天培
2.19世纪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认为:“如果商品不能通过边界,军队就会越过边界。”由此观之,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 )
A.促进公平贸易 B.打开中国市场
C.割占中国土地 D.搜取中国赔款
3.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洋灰等日用品,在边远的农村也有供应。这种状况表明( )
A.中国主动开放国内日常生活品市场 B.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4.太平天国前期的《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太平天国后期的《资政新篇》中却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太平天国纲领前后的这一变化表明,太平天国运动( )
A.已经由盛转衰 B.竞争西方经济
C.适应社会发展 D.促进社会改良
5.用图示法理清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常用方法。如图图示空白处应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6.19世纪,洋务派兴办同文馆等新式学校;设立翻译馆;派遣留学生出国。这些举措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
A.改变了中国落后的封建教育体制 B.刺激了中国军事工业快速发展
C.培养了一批了解西方的改革人才 D.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7.采用年代尺是归纳整理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是李雷在探究中国与某国关系发展简史时制作的年代尺,他探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中国和哪个国家的关系(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8.他积极宣传维新变法,指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他是( )
A.梁启超 B.严复 C.孙中山 D.陈独秀
9.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此番言论是在哪个条约签订后(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是中国人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而进行的三次艰辛探索。其共同点是
A.维护封建统治 B.挽救民族危机
C.推行君主立宪 D.建立民主共和
11.陈独秀曾发表《爱国心与自觉心》一文,对当时的北洋政府进行痛斥,提出国民要有理智与判断的自觉,才能避免亡国。据此可知,陈独秀认为救国救民之路在于( )
A.发动武装革命 B.革新政治制度 C.解放民众思想 D.提倡学术自由
12.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是它比辛亥革命大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的地方……”。这种“不曾有的姿态”主要指( )
A.彻底反帝反封建 B.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C.受十月革命的影响 D.有先进阶级的领导
13.如图游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其孕育的精神被称为
A.五四精神 B.红船精神 C.长征精神 D.延安精神
14.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创办了黄埔军校,黄埔军校的全名是( )
A.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B.中国国民党军官陆军学校
C.国民党黄埔军官学校 D.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15.秋收起义以后,毛泽东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这里的“星星之火”指的是(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中央革命根据地
C.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D.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16.“长征共历时两年,总行程6.5万里,红军战士转战14个省,跨过了近百条江河,翻过了约40座高山,共进行了600多次重要战役。红军战士出发时有大约18.6万人,到结束时只剩约5.7万人。”材料主要说明了长征( )
A.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B.历经艰难和曲折
C.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D.精神形成的过程
17.1932年,许多中国制造的商品上都印有“挽回利权”“振我中华”“团结诛寇”等字样。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民族商业工业举步维艰 B.开始使用新的营销方式
C.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18.美国总统罗斯福指出:“勇敢的中国人民抗击日本的侵略,歼灭了无数日军,摧毁了大量的日本军用物资。……中国的抗战是最终战胜日本的重要因素。”这表明中国抗战( )
A.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 B.是中国人民全民族坚持抗战的结果
C.是中华民族由衰到兴的转折 D.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19.1938年,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安塞县小米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四五成,出现了抗日根据地粮食产量高于国民党统治区粮食产量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抗日根据地( )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 B.八路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打破了日本侵略者的经济封锁
20.1949年,渡江战役之前,人民解放军向各国发出通告:“所有外国军舰必须于1949年4月20日前撤离长江,否则视为挑衅”。4月20日上午,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并向解放军开炮。人民解放军奋起还击,毙伤英军百余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
A.是中国人民海军建设的发起点 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C.彻底切断了国民党的军事外援 D.为打过长江去奠定了基础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第21题8分、第22题11分、第23题14分、第24题7分)
2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及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
材料二 中国战败后国门大开。外国势力开始“瓜分中国”,大清帝国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而统治阶级则试图通过一种有别于“自强”的“改制”以挽救传统的国家与文化。
(1)材料一中的“两个强盗”是指谁?与材料所述有关的战争有何影响?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出其中的“自强”指什么历史事件。
2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本,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摘自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1)材料一中的“变法”指的是什么事件?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关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的“梦想”是什么?为此他进行了哪些探索?(2分,举2例即可)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意义。
2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地图册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是触摸历史脉搏,感知历史温度的媒介。利用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结合所学,围绕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建立、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的,自拟论题,展开论述。
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1937-1940年)
2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以上材料是毛泽东在1949年5月写的一首七律,“百万雄师过大江”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三大战役为百万雄师过大江奠定了基础,请写出三大战役中有东北野战军参战的一次战役名称。
(3)百万雄师过大江后,国民党的残余势力退往哪里?我们能从解放战争取得胜利中得到什么启示。
试卷第4页,共5页
1.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虎门销烟与林则徐有关,他在广东一带主持禁烟运动,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林则徐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C项正确;邓世昌是在甲午战争中的黄海大战中壮烈殉国的清军将领,排除A项;左宗棠的贡献是收复新疆,同时他也是洋务派代表人物,排除B项;关天培是在鸦片战争中的虎门炮台战役中壮烈殉国的广东水师提督,排除D项。故选C项。
2.B
【详解】根据材料“如果商品不能通过边界,军队就会越过边界。”可知,题干强调的是如果英国无法实现打开中国市场的目的,就会通过武力威逼与侵略的方式实行这一目的,所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B项正确;促进公平贸易,表述错误,排除A项;割占中国土地、搜取中国赔款不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排除CD项。 故选B项。
3.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在边远的农村也有供应”可知,材料反映了中国的生活用品都被外国市场占领,说明日常生活也融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C项正确;当时的中国依旧是在被迫开放的时期,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入侵逐渐深入,排除A项;近代以来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关税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
4.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世界潮流是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说明了太平天国运动适应社会发展,C项正确;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向西方学习,不能体现与竞争西方经济,排除B项;太平天国提出《资政新篇》,不能反映其促进当时的清政府进行社会改良,排除D项。故选C项。
5.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使清朝内外交困。为摆脱困境,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他们掀起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B正确;天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排除A;面对八国联军的侵略,义和团进行了顽强抵抗,但是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绞杀下失败,排除C;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五四运动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排除D。故选B。
6.C
【详解】根据材料“洋务派兴办同文馆等新式学校;设立翻译馆;派遣留学生出国。”这些都属于教育方面的措施,作用是培养人才,C项正确;改变中国落后的封建教育体制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材料是教育方面的措施,排除B项;洋务运动主张学习的是西方的技术,不是宣传革命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
7.D
【详解】根据材料时间“1868年、1894年、1931年、1937年、1945年”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8年,日本进行明治维新;1894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因此题干所述时间尺度最有可能在研究中国与日本的关系,D项正确;材料所述内容与日本有直接的关系,与英国、法国、美国没有直接的关系,排除A、B、C项。故选D项。
8.A
【详解】根据材料“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出自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A项正确;材料所述内容是梁启超的主张和论述,与严复、孙中山、陈独秀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9.D
【详解】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故D符合题意;《南京条约》签订时期皇帝是道光帝,排除A;《北京条约》时期不是慈禧太后,排除B;《马关条约》签订时期没有涉及惩办中国反帝活动的条款,排除C;故选D。
10.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发生在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清政府极端腐败,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都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而进行的艰难探索,B正确;维护封建统治的是洋务运动,排除A;推行君主立宪的是戊戌变法,排除C;建立民主共和的是辛亥革命,排除D。故选B。
11.C
【详解】根据材料“提出国民要有理智与判断的自觉,才能避免亡国”可知,陈独秀认为救国救民之路在于解放民众思想,C项正确;发动武装革命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陈独秀说的是民众要有理智与判断的自觉。与革新政治制度无关。排除B项;提倡学术自由与题目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2.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是它比辛亥革命大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的地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中表现出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精神是以前辛亥革命不曾有的姿态,A项正确;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是指从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1949年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与题干信息“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是它比辛亥革命大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的地方……”没有联系,排除B项;受十月革命的影响,与辛亥革命不符,排除C项,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与五四运动是先进阶级工人阶级的领导不同,排除D项。故选A项。
13.B
【详解】考查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依据题干“游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结合所学知识,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先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游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其精神被称为红船精神,B符合题意;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创造的五四精神。A不符合题意;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创造的革命精神。C不符合题意;延安精神是红色革命精神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一种革命精神。因在革命圣地延安诞生,故名。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4.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亦称“黄埔军校”,D项正确;“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中国国民党军官陆军学校、国民党黄埔军官学校”都不是黄埔军校的全名,排除ABC项。故选D项。
15.A
【详解】根据材料“秋收起义以后,毛泽东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再结合所学可知,秋收起义后。未保存革命力量,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A项正确。其余三项不符合材料,排除BCD项。故选A项。
16.B
【详解】根据材料“长征共历时两年,总行程6.5万里,红军战士转战14个省,跨过了近百条江河,翻过了约40座高山,共进行了600多次重要战役,红军战士出发时有大约18.6万人,到结束时只剩约5.7万人”可知,这一内容表明中国革命历经艰难和曲折,B项正确;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是长征的影响,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是长征的意义,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长征精神是不怕牺牲、不畏艰难险阻、艰苦奋斗、坚定的革命信念等,不是材料主要体现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17.D
【详解】根据材料“1932年”“挽回利权”“振我中华”“团结诛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D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出民族商业工业举步维艰,排除A项;商品上都印有“挽回利权”“振我中华”“团结诛寇”等字样不能说明中国的企业开始使用新的营销方式,排除B项;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于甲午战后,排除C项。故选D项。
18.D
【详解】根据题干“勇敢的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歼灭了无数日本军,摧毁了大量的日本军用物资。……中国的抗战是最终战胜日本的重要因素”,可得出罗斯福对中国抗战很重视,他高度赞扬了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大作用,表明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D项正确;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这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全民族坚持抗战的结果,但材料中不涉及这一点,排除B项;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到兴的转折点,这也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但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19.A
【详解】由材料中信息“1938年”“抗日根据地”,可知这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粮食产量增加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抗日战争期间,在根据地实行的农民减租减息,地主交租交息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A项正确;八路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政府主要精力是抗日,排除C项;从1941年到1943年,为打破侵华日军的经济封锁,实行盐油专卖,严格管控贸易,排除D项。故选A项。
20.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江是我国的内河,列强在晚清时期攫取了随意进入我国内河航行的特权,而人民解放军的奋起反抗则是对列强这种特权的否定,B项正确;中国人民海军建设的发起点是1949年4月23日,江苏泰州白马庙成立的海军,排除A项;一方面题干中未涉及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是为了对国民党进行军事援助,另一方面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为也无法切断西方国家对国民觉的军事援助,排除C项;为打过长江去奠定基础的是三大战役的胜利,基本上扫清了国民党的主力,排除D项。故选B项。
21.(1)国家:英国、法国;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历史事件:洋务运动。
【详解】(1)国家:根据材料“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火烧圆明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两个强盗”指火烧圆明园的英国和法国;
影响:根据所学第二次鸦片战争史实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国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大清帝国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而统治阶级则试图通过一种有别于‘自强’的‘改制’以挽救传统的国家与文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90年代,以李鸿章为首的地主阶级掀起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的口号,因此材料中的“自强”指的是洋务运动。
22.(1)事件:戊戌变法;关键:变官制;
(2)梦想:为中国谋幸福;探索:建立兴中会,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干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详解】(1)事件:根据“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本,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可得出是维新派发动的戊戌变法;关键:根据“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得出是变官制;
(2)梦想:根据“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得出为中国谋幸福;探索:结合所学,孙中山的努力探索主要都与辛亥革命的相关过程有关,主要有建立兴中会,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具体如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1905年8月,孙中山等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确立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选举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创办《民报》作为机关报。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1907年,孙中山、黄兴筹划领导广西起义,起义军奋战七昼夜,最终失败。 1911年,黄兴提前发动广州起义,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牺牲的七十二名烈士葬于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1911年12月,各省代表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选举黎远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
(3)意义:根据所学,可从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颁布宪法、促进民主化近代化等角度概括,可得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干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23.论题:建立抗日革命根据地、积极发动群众是取得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论述:建立: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等抗日根据地先后建立起来。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巩固和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干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组织各方力量,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根据各地不同的地形特点,采取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打击日军,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不得安宁。为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各项政策和措施。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综上所述,建立抗日革命根据地、积极发动群众是取得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加速了战争胜利进程。
【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根据图片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根据材料“围绕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建立、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的,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表明论题的核心就是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建立、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的,所以,可以拟定的论题:建立抗日革命根据地、积极发动群众是取得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第二步进行论述的时候,看清题目要求,分别从建立,巩固,发展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结合所学可知,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等抗日根据地先后建立起来。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巩固和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干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组织各方力量,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根据各地不同的地形特点,采取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打击日军,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不得安宁。为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各项政策和措施。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最后结论的时候,进行升华。
24.(1)事件:渡江战役;
(2)战役:辽沈战役或平津战役
(3)地点:台湾;启示:要有崇高的信仰,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顺应民心,才能取得革命和建设的成功等。
【详解】(1)事件:根据材料“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人民解放军在1949年4月发动的渡江战役,该战役结果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解放了南京。
(2)战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林彪和罗荣桓指挥的东北野战军先后参加了三大战役中的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
(3)地点: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民解放军在渡江战役中,横渡长江,占领南京,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启示:从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诸多原因中可知,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的,中国共产党是有着崇高信仰的政党,所以,从中取得的启示是要有崇高的信仰,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是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说明必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顺应民心,才能取得革命的成功等。
答案第8页,共8页
答案第7页,共8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