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
历史试题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距今约4500年的陶寺古城,拥有宫城、宫殿建筑、高等级墓地、“天文台”、祭天遗迹等;距今约4300年的陕北神木石峁石城,也存在精美石雕、内外瓮城、巨大墩台等文化遗存。 这说明新石器时代晚期( )
A. 社会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B. 中华文明呈现统一性特征
C. 区域经济文化交流较频繁 D. 进入早期国家的形成时期
2. 秦统一后,诏书至桂林,当地却没有人认识诏书上的文字。秦始皇命李斯“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制定出小篆,并将其作为标准文字通用于公文法令。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里耶秦简大部分是文书档案,基本都可以辨认。这说明( )
A. 文字定型有利于文化传承和交流 B. 文字统一消除了民族文化的地域差别
C. 文字异形阻碍了秦始皇统一全国 D. 文字统一促进了政令推行和文化交流
3.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下列与《三字经》中概述的时期相符的历史描述是( )
A. 战乱频繁,藩镇割据现象严重 B.科举盛行,人才选拔公平公正
C. 民族交融,江南经济获得开发 D.佛教传入,对外交往趋于活跃
4.古代民间认为,科举考中的举人和进士非同凡人,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还有一种
说法,说他们是佛,称考试的贡院叫选佛之场,登记的名册叫千佛名经。这表明( )
A. 科举制打破了特权阶层对政权的垄断 B. 科举制利于社会整体文化素养的提高
C. 科举制促进了知识普及与文化的传播 D. 当时社会对科举及第崇拜的价值取向
5.下图是康熙命人在宋代《耕织图》的基础上绘成的《御制耕织图》。图以江南农村生产为题材,系统地描绘了粮食生产从浸种到入仓、蚕桑生产从浴蚕到剪帛的具体操作过程,册页
前有康熙亲题序一篇。《御制耕织图》的创作反映了( )
A. 文化专制渗透到艺术领域 B. 统治者对农本思想的传承
C. 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D. 古代现实主义绘画受推崇
6.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总理衙门官员郭嵩焘指出,西洋各国与历史上的“夷狄”不可同日而语,“洋人之与吾民,亦类也”。他认为与西洋诸国交往,“朝廷为之瞻顾避就,以为迫不得已与之交接”,但“与西洋交涉已成终古不易之局”。其主张反映出他( )
A. 有了初步的反清意识 B. 秉持新的世界审视视角
C.力主改变中国的体制 D. 全盘否定中国文化传统
7.如表为1840~1894年中国买办资本的投资去向表。据此可知,当时买办的投资( )
A. 体现了中国经济的殖民地化 B. 强化了官僚资本的主导地位
C. 客观上助推了中国的近代化D. 解决了近代工业发展的困境
8. 中国人民邮政为纪念某一事件发行了一组邮票。与该事件最相关的诗句是( )
A.“北伐西征荆满路” B.“致远鼓楫冲重围”
C.“人间遍种自由花” D. “似火青春救国忙”
9.如图是温涛(1907—1950年)早期木刻连环画作品《她的觉醒》(部分)。“她”出身于贫困家庭,受尽摧残和凌辱。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上海人民奋起抗战,那少女由此觉醒,奔赴前线。该作品的宣传( )
A. 推动了抗战艺术兴起 B. 有助于塑造民族精神
C. 反映了统一战线的形成 D. 促使女性开始真正觉醒
10.1954年,中共江苏省委指出,普选工作的各阶段都应贯彻总路线的精神,各地要大张旗鼓地宣传总路线,并结合中心工作推动普选。“搞好生产,迎接普选”作为凝聚共识的宣传口号,进一步催生出了各行业、各阶层中的爱国模范和先进典型。这可用于说明( )
A. 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 B. 社会主义改造取得显著成效
C.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人民民主政治得到认同
11.对古希腊的历史研究发现,公元前8世纪的希腊雕刻与埃及雕刻风格几乎完全一致,希腊人把古埃及的测地学发展成了几何学,早期希腊的创世以及世代更替的神话可能受到了两 河流域的神话影响,希腊对西亚的天文、历法、货币和计量单位的借用更为明显。这表明古代希腊 ( )
A. 对区域文明交融做出突出贡献 B. 逐渐成为世界文化的中心
C. 注重以文化发展稳定城邦秩序 D. 文化存在机械模仿的缺陷
12. 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通过殖民扩张获得了大量的黄金白银,但人们执着于投资卡斯蒂利亚的政府债券,而非投资商业,当政府债券给出百分之七的利率时,资金就流向它们;当 利率下调到百分之五时,资金就会流到土地上。这一现象( )
A. 使西班牙成为世界中心 B. 促进了西班牙资本主义发展
C. 阻碍了西班牙社会转型 D. 根源于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13.《剑桥欧洲经济史》曾提到,“这个时期”……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个时期”( )
A. 出现钢铁制造业等新兴产业 B.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调整
C. 催生了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D. 具有工匠精神的发明家减少
14. 漫画创作于1904年, 画中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右肩扛着大棒,左手牵着美国军舰,腰间配着枪和刀,光着脚在加勒比海巡游,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环绕加勒比海地区的国家和城市是墨西哥巴拿马、委内瑞拉、古巴和圣多明各(多米尼加首都)。该漫画意在表明( )
A. 西班牙、葡萄牙在拉美的统治宜告结束 B. 独立运动浪潮席卷整个加勒比海地区
C. 拉丁美洲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 美国利用武力干涉拉丁美洲国家事务 15.1931年,苏联向国外购买的机器设备占世界设备出口总量的1/3,1932年这一占比上升到了1/2左右;1932年在苏联各部门工作的外国专家有两万人左右,在厂矿企业中,还有大量的外国技术工人。由此推断,此时( )
A. 西方国家受到经济危机严重打击 B .西方国家大力支持苏联经济建设
C. 苏联的经济体制具有强大吸引力 D. 苏联主动改善与资本主义国家关系
16.自2023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巴勒斯坦方面已有超过8600人死亡, 以色列方面约1400人死亡。双方死亡人数过万,这已成为20年来死伤最严重的一轮巴以冲突。 这反映出( )
A. 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 B. 国际政治力量严重失衡
C. 民族主义加剧世界动荡 D.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4分,第20题 12分,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富民”阶层,是中唐以来特别是宋代以来崛起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在以农业为基础的中国传统社会,他们主要以农业为致富的途径,但也包括以工商等其他途径致富者。宋人苏辙说:“惟州县之间,随其大小,皆有富民”。南宋叶适对富民的重要性作了最全面的阐述,他指出:“富人者,州县之本,上下之所赖也”。宋代以来,国家不断推行改革。历代改革均涉及社会和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但一般来说,均平赋役和整顿吏治始终是国家改革的两个重点。而这两者又均与“富民”阶层紧密相关。“宋王朝对农民的统治是通过户等制而实现”,而乡村组织一级头目基本都是由户等靠前的富民群体来担任。
——摘编自林文勋、杨瑞憬《宋元明清的“富民”阶层与社会结构》
材料二 原本中国古代的城市以城为主,纯粹体现工商贸易功能的市镇,要到唐宋之际才出现,而明朝中后期是一个高峰。尤其是江南苏、松、杭、嘉、湖地区的许多著名市镇,都是 在那时形成的。这些市镇中的居民,已经从农业人口中分离出来,大多从事纺织业。工商集贸性质市镇的兴起,使得农业人口与手工业和商业人口的比例发生了变化。而流向城市的大量游民,又成为雇佣工人的后备队伍。城市和商业进一步繁荣,具有明显经济职能的城市在增加。到清朝前期,广东佛山镇在内的“天下四大镇”在专业性市镇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新兴的城市。
摘编自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富民”阶层崛起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变化。从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简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对中国社会转型产生的影响。(10分)
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薄伽丘的《十日谈》描写的是14 世纪中期佛罗伦萨城的10 名青年人,在瘟疫隔离期间为了排遣恐惧而讲述了100 个故事。许多故事都抨击天主教会和宗教神学,着力揭露他们的虚伪和奸诈。在这些故事中,僧侣们道貌岸然,骨子里却是十足的伪君子,其根源出自教规的虚伪和反人性。《十日谈》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歌颂爱情,认为爱情是崇高的、合乎人性的,人有权享受爱情和现世的幸福。薄伽丘对教会的批判,表达了城市平民阶层对神权的不满。
“三言二拍”是明代优秀的短篇小说集。与前代文学作品相比,“三言”中的商人,多数已不是为富不仁之辈,而是一些善良、纯朴、有道德的正面形象。“二拍”中的一些作品则注重描写商人的逐利,更直接地接触到了商业活动的本质。“三言二拍”中将商人小贩、工匠等作为小说的主角,成为当时的一种新现象。
——根据郑克鲁《外国文学史》和袁行需《中国文学史》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日谈》所反映的思想核心,并分析《十日谈》和“三言二拍”两部文学作品社会背景的共性。(8分)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认识文学作品的史学研究价值 (4分)
1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4 年,以国共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国民革命席卷全国。国民政府迁往武汉后,在政治、军事、刑事、土地、人权和经济方面颁布了系列法律条文,如《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中华民国暂行新刑律》《陆军刑律》《商民运动决议案》《佃农保护法》《工人运动决议案》《妇女运动决议案》等。在共产党作用下,法律制度建设倾向工农等下层人民,注意到人民的重要地位,使得社会身份得以重视,这在近代中国法制史上公开颁令是第一次。
——摘编自姚庆《论中国近代法治建设转型之路》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抱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将这个宗旨贯彻到法治建设之中。 无论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所明确的“苏维埃政权属于江人、宜农民、红军战士及一切劳苦民众”,还是抗日战争时期以便利人民群众、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为目的的马锡五审判方式;无论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所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是新时代法治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无论是立法领域,还是执法、司法领域,维护和保障人民利益始终是法治建设的主旋律,都使得我国法治具有了不同于其他国家法治的鲜明特色。
——摘编自王春业《论百年来党领导法治建设的基本经验与未来展望》
(1)根据材料一,概括武汉国民政府法治建设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共产党领导法治建设的基本经验。(6分)
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世界专题史,海内外学者著述颇丰,专题研究各有侧重,如《日心说:科学时代到来》《新航路开辟:地理大发现时代》《海上马车夫:荷兰》等,这些书名反映了作者对重 大历史事件或国家特征的理解。
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他重大历史事件或国家特征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高三历史答案
1---5、ADCDB 6---10、BCCBD 11---15、ACBDA 16、C
17. (14分)
【答案】(1)原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国家不断推行改革(或回答“均平赋役,整顿吏治”也可);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科举制度的发展。(4分,任意4点即可)
(2)变化:市镇居民从业结构变化(或回答“居民已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大多从事纺织业”);新的生产关系萌芽(雇佣关系或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城市的经济职能在增强;专业性市镇发展为新兴城市。(6分,每点2分)
影响: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着自然经济;传统重农抑商思想受到冲击(或工商皆本思想出现);市民阶层不断扩大,文化的世俗化倾向加强;要求个性解放、平等、自由的(或体现社会转型的)早期启蒙思想出现。(4分,经济方面2分,思想文化方面2分)
(12分)
【答案】(1)思想核心:人文主义。(2分)
共性:封建社会统治腐朽黑暗;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队伍壮大;民众追求自由世俗幸福的思想出现。(6分,每点2分,任意三点即可)
(2)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的反映,所以文学作品有一定的史学参考价值;同时,文学是艺术创作的一种形式,往往含有艺术加工的成分,所以对于文学中的史料信息应辨别真伪,谨慎考证。(4分,每点2分)
19.(14分)
【答案】(1)特点:涉及范围广、呈体系化;注重保护普通民众的利益;具有进步性和首创性。(共4分,每点2分,任意2点即可)
主要原因: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国民大革命形势的发展;共产党发挥重要作用。(共4分,每点2分)。
(2)基本经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体现广大人民的利益;注重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中国社会发展和主要矛盾的变化,适时调整法律制度和政策;保障人民民主与法制建设相结合;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法律体系。(共6分,每点2分,任意3点即可)
20.【答案】示例一 书名:《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时代》(2分)
论证:欧洲封建神学压制了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利用古代希腊、罗马的优秀文化抨击封建神学,掀起文艺复兴运动,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现世的幸福,反对禁欲主义;提倡自由,反对封建等级;提倡理性科学,反对蒙昧主义。由意大利推广到西欧诸国,推动了西欧文学、艺术、科学发展,14--16世纪西欧进入了人文主义时代。(8分)
结论:总之,文艺复兴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次资本主义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在文化领域的反映,是建立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分)
示例二 书名:《日不落帝国:英国》(2分)
论证:政治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经济上,英国推行重商主义,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迅速发展;军事上,英国重视发展海军,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确立海上军事确权;对外关系上,英国推行殖民扩张政策,三次英荷战争,夺取荷兰海外殖民地,英法七年战争(1756---1763)后,英国统治着广阔的殖民地,1763年,英国确立了“日不落帝”,英国政治上确立了殖民霸权。(8分)
结论:总之,英国近代的崛起是建立在殖民扩张基础之上的,“日不落帝国”是其崛起的真实写照。(2分)
示例三 书名:《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下的世界》(2分)
论证:二战改变大国实力对比,美苏两强崛起,战后根据雅尔塔等国际会议通过的协议,对世界两分天下而形成的新秩序即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美苏国家利益冲突,制度、意识形态不同,由盟友到对手。为了遏制苏联,美国推行冷战,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组建北约,苏联为了对抗美国,1955组建华约,这样两集团的对峙,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了。(8分)
结论:总之,雅尔塔体系是两极格局建立的前提,其实质是美苏两强两分天下。(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