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山西省太原市第三十七中学校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太原37中2023—2024学年九年级阶段练习(二)历史
说明: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玻利瓦尔是拉丁美洲著名的革命家和军事家。他被称为“南美的乔治·华盛顿”。其理由最有可能是他
A.反抗英国压迫 B.建立民主政治 C.维护国家统一 D.推动民族独立
2.“英国殖民者为了加快扑灭印度民族大起义,在新加坡截回了欲开往中国参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运征军和威胁太平军的侵略军……这次大起义客观上也帮助了日本的自由与独立。”材料说明印度民族大起义( )
A.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组成部分 B.对东亚的局势影响深远
C.反映了印度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D.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3.对美国南北战争来说,解放黑奴充其量只能算作手段而非目的,如果看不到这一点,显然就是误把表象当作了实质。没有真正理解实用主义才是美国人思想的精髓。南北战争的目的主要是政治需要而非人权需要。这里的“政治需要”是指( )
A.维护美国的统一 B.解放黑奴
C.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追求自由平等的社会
4.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成为彼得一世改革的重点。军队需要合格的指挥官,彼得一世不仅向欧洲派出了数以千计的留学生,而且先后在俄国设立了数学与海洋学校、炮兵学院、工程学院。这些新式的学校完全按!强兵营管理,为了监督学员,彼得一世下令由退役的士官手持鞭子守在课堂上。这反映出彼得一世( )
A.重视军事人才的培养 B.只针对军事进行改革
C.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 D.改革改变了国家性质
5.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因为这次改革( )
A.缓解了俄国的民族矛盾 B.巩固了彼得一世的统治
C.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6.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都是俄国历史上著名的沙皇,他们在位期间,都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两次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A.促进了俄国社会进步 B.促使俄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C.强化了俄国的农奴制 D.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7.美国从独立到今天200多年的历史是一部不断崛起的历史,不同历史时期的法律承载了不同的任务。《独立宣言》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所承载的任务分别是( )
A.独立与民主 B.改革与人权 C.独立与统一 D.人权与新政
8.“以前日本是个典型的封建国家,到19世纪末它的国力不断上升,成为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促使日本实现跨越的根本因素是( )
A.倒幕运动,结束幕府统治 B.天皇亲政,重掌国家实权
C.对外扩张,推行军国主义 D.明治维新,发展资本主义
9.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一位发明家实验发现:簧片在带铁芯线圈附近的振动可以导致圈内电流的强弱变化;反过来,同样的电流变化可以导致磁铁线圈附近簧片的振动。根据这一物理原理,他发明了通过电流传播人的声音和语言的重要通讯工具。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A.源于对生活实践经验的观察 B.发明创造多集中于通讯领域
C.引导人们积极探寻精神世界 D.具有实验观察和科学的基础
10.观察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万法之一、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框架结构示意图。据此判断他整理的笔记的主题是( )
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866年,西门子研制出发电机 1879年,爱迪生研制出耐用的白炽灯泡
A.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1.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的巨大进步……19世纪英国城市的环境问题的确非常严重,主要表现为水体污染和空气污染,由此造成多种传染病的流行及早期公害的发生。”对这段话的解读最全面的是( )
A.工业化导致了环境污染 B.城市化造成传染病流行
C.工业革命是一把双刃剑 D.当时英国经济非常落后
12.文学作品是现实的反映。面对沙皇的专制统治和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压榨,列夫·托尔斯泰写出了著名的《复活》《战争与和平》等文学作品,他被列宁称为( )
A.“俄国革命的镜子” B.“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C.“俄罗斯小说之父” D.“苏联文学之父”
13.1921年,列宁在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指出,在俄国这样的国家里,社会主义革命获得彻底胜利的国内条件,就是要处理好同农民的关系,引导个体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也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所遇到的最困难的任务。为完成这一任务,苏俄( )
A.实行余粮征集制解决粮食问题 B.废除土地私有制分土地给农民
C.实行粮食税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D.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14.近代中国和日本,无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还是“东洋道德,西洋艺术”,都是传统文化对自身革故鼎新的开端。“革故鼎新”的共同表现是
A.学习西方技术 B.照搬西方制度
C.推翻君主专制 D.完成社会转型
15.某校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就“世界著名战役”展开了讨论,他们所讨论的战役名称是
A.凡尔登战役 B.敦刻尔克大撤退
C.偷袭珍珠港 D.斯大林格勒战役
16.19世纪末,英、德展开激烈的海上霸权之争。德国宣称“海权就是霸权”,想成为海上霸主,但英国不能容忍。在英德矛盾加剧的进程中,分别以两国为中心形成了
A.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 B.轴心国集团和反法西斯联盟
C.国际联盟和联合国 D.北大西洋公约和华沙条约组织
17.《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写道:“1917年11月7日,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以此为起点,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这里的“伟大实践”是指( )
A.推翻了沙皇俄国专制统治 B.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D.实现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
18.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的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关于新秩序说法正确的是
A.确立了太平洋地区的国际新秩序 B.确立了欧洲、西亚、非洲的新秩序
C.确立了欧洲大陆均势体系 D.标志着传统欧洲优势地位的丧失
19.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一次会议之后说:“……夺走德国的殖民地,把它的军队减到只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力量……这一切终究毫无意义,德国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所得报复的手段。”劳合·乔治是在哪次会议之后所说的这番话(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
20.1928--1937年,苏联建成大型企业6000多个,建立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以及化工、电力等部门,修建了几千千米铁路,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苏联的工业建设成就
A.是实施战时共产主义的结果 B.是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结果
C.为战胜法西斯奠定物质基础 D.带动了苏联农业高速发展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两个小题。17题20分,18题20分,共40分)
21.革命或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1年俄历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正式批准了改革法令。废除农奴制的“法令”首先宣布农民实现人身自由。地主再也不能买卖、交换农民,也不能干涉农民的家庭生活。农民有权用自己的名字订立契约从事工商业活动,拥有动产和不动产,进行诉讼;还可以改变身份,成为市民或商人。其次规定全部土地仍属地主,农民可以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土地。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1)根据材料一,结合史实说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是如何促进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
材料二 如果我能通过不解放一个奴隶就能拯救联邦,我就会这样去做;如果我能通过解放所有奴隶而能拯救联邦,我也会去做;如果我能通过释放部分奴隶而不管另外一些人而拯救联邦,我还会去做。
——据自林肯1862.2给蛋勒斯·格里利的信
(2)根据材料二,概括林肯政府在内战中的首要目标,简述他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做的努力。
材料三 1853年7月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培理率军舰到达江户湾浦贺港,要求与日本缔结商约,声称若遭拒绝将诉诸武力。日本无力阻挡,于1854年3月签订《日美亲善条约》。随后英、法、俄、荷等也逼迫日本订立了相同内容的条约。之后,外国商品大量涌进,充斥日本市场,使日本古老的传统手工业纷纷倒闭、破产。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1853年日本面临的危机,简述日本为应对危机采取的具体措施。
22.变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常态,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往往是多种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李老师以“改变的力量”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 【走近人物—感受伟人改变困局】
“对于我们来说。祖国就是美洲,我们的敌人是西班牙,我们的旗帜是独立和自由。”——玻利瓦尔 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固,社会矛盾加剧,农民说:“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列宁在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摘编自 《大国崛起.俄罗斯》
(1)阅读上面材料,分别简述玻利瓦尔和列宁是如何改变国家所处困局的。
任务二 【解析材料一见证科技改变生活】
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从这条污泊的插水管中,-排出人奥工业的最大一股潮流去滋润全世界:从这条肮脑的下水道中。流淌出兑全,在这里,人类的发展成就既是最完备的,又是最野蛮的。——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2)请你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论述上面材料中作者的观点。
任务三 【释读地图—认识战争改变世界】
图一:一战前的欧洲 图二:一战后的欧洲
(3)请你根据两幅图片的相关史实,简述欧洲国家疆界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试卷第6页,共6页
1.D
【详解】玻利瓦尔先后领导军队从西班牙殖民统治中解放了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巴拿马、秘鲁和玻利维亚,并促进民主意识形态在这些国家的发展,参与建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D项正确;反抗英国压迫, 建立民主政治, 维护国家统一不属于玻利瓦尔的事迹,排除A、B、C项。故选D项。
2.B
【详解】根据题干“英国殖民者为了加快扑灭印度民族大起义,在新加坡截回了欲开往中国参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运征军和威胁太平军的侵略军……这次大起义客观上也帮助了日本的自由与独立”可知印度民族大起义直接造成了英国侵略中国计划的改变,客观上有利于明治维新的成功实施,因此可知对东亚的局势影响深远,B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印度民族大起义打击了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和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排除ACD项。故选B项。
3.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美国南北战争的政治目的是维护国家统一,因为国家是否统一是关乎整个国家命运的,所以属于“政治需要”,A项正确;解放黑奴是美国南北战争的“人权需要”,排除B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是南北战争中北方的目的,排除C项;追求自由平等的社会不是南北战争的政治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
4.A
【详解】根据“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成为彼得一世改革的重点”“向欧洲派出了数以千计的留学生,而且先后在俄国设立了数学与海洋学校、炮兵学院、工程学院。这些新式的学校完全按!强兵营管理,为了监督学员,彼得一世下令由退役的士官手持鞭子守在课堂上。”等可知,材料反映彼得一世重视军事人才的培养,A项正确;彼得一世改革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等,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排除C项;彼得一世改革没有改变了国家性质,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5.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这次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但保留了沙皇的专制统治以及大量的封建残余。C项正确;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农奴摆脱了农奴主的人身控制,缓和了社会矛盾,不能体现转折点,排除A项;1861年农奴制改革时期的俄国皇帝是亚历山大二世,排除B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为发展资本主义提供了劳动力,不能体现转折点,排除D项。故选C项。
6.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彼得一世改革使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总之两次改革都促进了俄国社会进步,故A正确;彼得一世改革没有改变社会性质,故B错误;彼得一世改革强化了俄国的农奴制,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故C错误;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故D错误。综上答案A。
7.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北美独立战争期间发表《独立宣言》,宣告美国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而独立,极大地鼓舞了美国人民为争取独立而斗争的信心和勇气,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发表于美国南北战争或美国内战期间,调动了黑人的积极性,有利于扭转战局,最终林肯政府平定南方叛乱,维护了国家统一,因此两者所承载的任务分别是独立与统一,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8.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的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到19世纪末它的国力不断上升,成为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促使日本实现跨越的根本因素是明治维新,发展资本主义。故D符合题意;倒幕运动,结束幕府统治为明治维新提供了条件,排除A;天皇亲政,重掌国家实权不是促使日本实现跨越的根本因素,排除B;对外扩张,推行军国主义是明治维新的消极影响,排除C。故选D。
9.D
【详解】根据题干“一位发明家实验发现:……根据这一物理原理,他发明了通过电流传播人的声音和语言的重要通讯工具”可知材料描述的是电磁感应现象,这一现象是实验观察所得,最后通过这一物理原理发明了通讯工具,由此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创造具有实验观察和科学基础,D正确;题干描述的是实验结果,不是经验结果,排除A;题干没有涉及发明创造多集中在通讯领域,排除B;题干所给材料探究的是外在客观世界,不是精神世界,排除C。故选D。
10.C
【详解】根据材料“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1866年,西门子研制出发电机、1879年,爱迪生研制出耐用的白炽灯泡”可知是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人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C项正确;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代表事件包括美国内战、186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排除A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动力为蒸汽机,排除B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代表事件包括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排除D项。故选C项。
11.C
【详解】材料“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的巨大进步……19世纪英国城市的环境问题的确非常严重”说明了工业革命和城市化对人类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即工业革命是一把双刃剑,故C正确;工业化导致了环境污染、城市化造成传染病流行只是材料的部分信息,故AB错误;当时英国经济已经非常发达,故D错误。
12.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列夫·托尔斯泰写出了著名的《复活》《战争与和平》等文学作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列夫 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深刻揭露了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因此被列宁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A项正确;《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的巨著,被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与题干信息“列夫·托尔斯泰写出了著名的《复活》《战争与和平》等文学作品”没有联系,排除B项;亚历山大·普希金是俄罗斯著名诗人和小说家,是现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俄罗斯小说之父”,与题干信息“列夫·托尔斯泰写出了著名的《复活》《战争与和平》等文学作品”没有联系,排除C项;“苏联文学之父”是高尔基,其代表作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与题干信息“列夫·托尔斯泰写出了著名的《复活》《战争与和平》等文学作品”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A项。
13.C
【详解】材料中指出,要处理好跟农民的关系,引导个体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为此苏俄开始推行新经济政策,实行粮食税从而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项正确;新经济政策。实行余粮征集制发生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严重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材料中涉及的时间为1921年,当时已经在逐步取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A项;材料中指出,要处理好跟农民的关系,引导个体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没有涉及废除土地私有制的内容,排除B项;农业集体化运动发生在斯大林时期,与列宁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4.A
【详解】通过所学知识可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指的是近代洋务运动,“东洋道德,西洋艺术”指的是日本明治维新,二者都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立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明治维新施行“殖产兴业”的政策,发展近代产业。A正确;洋务运动使为了维护清朝统治,并不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没有照搬西方制度更没有推翻君主专制。BC错误;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地主阶级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后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完成社会转型,D错误。综上故选A。
15.A
【详解】根据题干“同学们的讨论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了一场历时约10个月的阵地战。这场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损失70多万人。由于死亡人数太多,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标志着德国的进攻能力已从顶峰跌落。因此,他们所讨论的战役名称是凡尔登战役,故选A项;英法敦刻尔克大撤退不是进行阵地战,排除B项;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与德、法无关,排除C项;苏军经过斯大林格勒战役击败了德军,与法国无关,排除D项。
16.A
【详解】根据题干“19世纪末,英、德展开激烈的海上霸权之争。德国宣称‘海权就是霸权’……但英国不能容忍。在英德矛盾加剧的进程中,”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一战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即英、法、俄形成的以英国为核心的三国协约,德、意、奥形成的以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A正确;轴心国集团即法西斯同盟是1936年缔结,反法西斯同盟成立于1942年,排除B;国际联盟是《凡尔赛条约》签订后组成的国际组织。成立于1920年1月10日,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排除C;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于1949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于1955年,排除D。故选A。
17.C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1917年11月7日,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以此为起点,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十月革命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后,列宁领导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极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C项正确;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俄国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排除AB项;苏联通过实施五年计划,实现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排除D项。故选C项。
18.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巴黎和会上签署了《凡尔赛和约》,确立了欧洲、西亚、非洲的新秩序,故B正确;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太平洋地区的国际新秩序,故排除A项;C项说法错误,没有确立欧洲大陆势力均衡的体系,故排除C项;二战后,传统欧洲的优势地位丧失,故排除D项。故选B。
19.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夺走德国的殖民地,把它的军队减到只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力量……这一切终究毫无意义,德国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所得报复的手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巴黎和会上,战胜的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条约》,《凡尔赛条约》是对德国的宰割性条款,引起了德国人民的痛恨和民族复仇主义,因此二战期间,德国人用侵略战争对战胜国进行残酷的报复,所以劳合·乔治是在巴黎和会之后所说的这番话,A项正确;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条约与德国无关,排除B项;1938年9月29~30日,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和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关于割让捷克斯洛伐克的德意志族聚居区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四国首脑会议,排除C项;雅尔塔会议是二战期间英、美、苏召开的一次会议,排除D项。故选A项。
20.C
【详解】根据材料“1928--1937年,苏联建成大型企业6000多个,建立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以及化工、电力等部门,修建了几千千米铁路,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可知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先后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增强,为战胜法西斯奠定物质基础,故选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1921年结束,A错误;1921年开始新经济政策,到1928年新经济政策结束,B错误;苏联工业的发展并没有带动农业高速发展,D错误。
21.(1)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获得自由的农民有权从事工商业活动,拥有动产和不动产,增加社会消费力,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
(2)目标:维护国家统一。努力:1861年面对南方军队挑起战争,林肯在美国南北战争中领导联邦政府用武力捍卫国家统一,取得南北战争的胜利,避免了美国分裂。1862年,林肯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调动了农民和黑人奴隶的积极性,扭转了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3)危机:美国佩里舰队强行打开日本国门,西方国家接踵而至,幕府统治发生动摇,日本面临严重民族危机。措施:日本政府进行明治维新改革。政治上,废藩置县,实现中央集权;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在“殖产兴业”的口号下,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详解】(1)根据材料“废除农奴制的‘法令’首先宣布农民实现人身自由”,可分析得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根据材料“农民有权用自己的名字订立契约从事工商业活动,拥有动产和不动产”“改变身份,成为市民或商人”,可分析得出获得自由的农民有权从事工商业活动,拥有动产和不动产,增加社会消费力,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根据材料“农民可以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土地”,可分析得出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
(2)首要目标:由材料“如果我能通过释放部分奴隶而不管另外一些人而拯救联邦,我还会去做”,可分析得出林肯愿意为维护国家统一而释放部分奴隶。努力:结合所学,为维护国家统一,林肯领导联邦政府用武力捍卫国家统一,避免了美国分裂;为了争取民心,林肯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调动了农民和黑人奴隶的积极性。
(3)危机:根据材料“1853年7月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培里率军舰到达江户湾浦贺港,要求与日本缔结商约,声称若遭拒绝将诉诸武力”“随后英、法、俄、荷等也逼迫日本订立了相同内容的条约”,可分析得出美国佩里舰队强行打开日本国门,西方国家接踵而至,幕府统治发生动摇,日本面临严重民族危机。具体措施:结合所学,日本于1868年开始了明治维新,全面学习西方,可以从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归纳学习的内容。
22.(1)途径:玻利瓦尔:拉丁美洲长期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18 世纪末19世纪初,玻利瓦尔率领南美人民掀起了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宣布解放黑人奴隶,率领队伍打败西班牙军队,先后解放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建立“大哥伦比亚共和国”赢得南美独立;他被成为南美的“解放者”。
列宁:1920年三年战争结束,苏维埃俄国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列宁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经济;1921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代替了余粮征集制,这一政策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2)观点:积极:工业革命创造了奇迹。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现代工厂制度建立;英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被称为“世界工厂”;工业化国家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口快速增长,大众文化水平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等。
消极:文明人几乎变成野蛮人。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加快殖民掠夺,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英国为了扩大市场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工业革命还导致环境污染,如伦敦被称为雾都等。
(3)具体变化: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原来被沙皇俄国吞并的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先后宣布独立;德国把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奥匈帝国瓦解后,奥地利、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分别成为独立国家;波兰、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克罗地亚一斯洛文尼亚)等国独立。变化的原因:协约国集团打败同盟国集团;《凡尔赛和约》等条约对欧洲各国疆界做了较大的调整。
【详解】(1)途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玻利瓦尔:拉丁美洲长期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18 世纪末19世纪初,玻利瓦尔率领南美人民掀起了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宣布解放黑人奴隶,率领队伍打败西班牙军队,先后解放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建立“大哥伦比亚共和国”赢得南美独立;他被成为南美的“解放者”。
列宁:1920年三年战争结束,苏维埃俄国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列宁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经济;1921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代替了余粮征集制,这一政策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2)观点:根据材料“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則几乎又变成野蛮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要说明的是工业革命的双重性。积极:工业革命创造了奇迹。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现代工厂制度建立;英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被称为“世界工厂”;工业化国家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口快速增长,大众文化水平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等。
消极:文明人几乎变成野蛮人。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加快殖民掠夺,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英国为了扩大市场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工业革命还导致环境污染,如伦敦被称为雾都等。
(3)变化:根据两幅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欧洲政治版图的具体变化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原来被沙皇俄国吞并的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先后宣布独立;德国把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奥匈帝国瓦解后,奥地利、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分别成为独立国家;波兰、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克罗地亚一斯洛文尼亚)等国独立。
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国家疆界发生的变化的成因是协约国集团打败同盟国集团;《凡尔赛和约》等条约对欧洲各国疆界做了较大的调整。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通过一系列条约以及国联的建立,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战后和平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答案第8页,共8页
答案第7页,共8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山西省太原市第三十七中学校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