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四川省攀枝花市花城外国语学校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考试历史(含解析)

攀枝花市花城外国语学校2023—2024(上)历史八年级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欧美的历史学家曾说:“如果不是林则徐禁运鸦片,英国资产阶级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这是可以断言的。”由此可知,英国政府发动这次战争,更深层次的意图是( )
A.变中国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B.用武力冲破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
C.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 D.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
2.鸦片战争后,丁拱辰的《演炮图说》介绍西方的船炮技术,林则徐的《四洲志》搜集了西洋各国的情报与知识,魏源的《海国图志》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徐维畲的《瀛寰志略》重点考察了欧美各国的国情状况。这些现象表明当时中国( )
A.天朝上国的观念被完全颠覆 B.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得到实践
C.西方军事技术已经广泛输入 D.时势变化促使学者转向实学
3.鸦片战争后,英、美、法分别在上海划定了居留地,均在当时上海的城北地带(如图)。在中国人看来,那里是“丛墓之墟”“一片泥滩,三数茅屋”,上海道台窃喜“夷人”自选城外荒蔓之地。该现象说明
A.体现当时国人天朝上国的传统心态 B.此时上海的官民普遍缺乏主权意识
C.华洋隔离很好地避免了中外的冲突 D.反映了中西方之间存在着文化差异
4.作为鸦片战争的胜利者,英国人倍感失望,因为中国人不愿与他们接触,通商口岸并没有带来所期望的贸易扩张。英方认为,唯一的解决办法是获得更多的租界。1856年,曼彻斯特商会声称:“我们同中国的贸易直到买卖权扩展到我们现在所局限的港口以外的地方,才能得到充分发展。”材料主要体现了( )
A.鸦片战争对中英双方的全面影响 B.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C.中英两国不同的经济结构和政策 D.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5.有史学家指出:“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列能对此进行佐证的是( )
A.虎门销烟 B.圆明园遗址 C.八国联军侵华 D.日军在旅顺的暴行
6.近代西方列强在一次打劫中国时,英法联军使劲地摇晃这棵结满果实的“晚清”大树,但许多果子却被另外一个人给拾走了。材料中“被拾走的果子”最有可能指的是( )
A.洗劫焚毁皇家园林圆明园
B.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C.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中国
D.抢夺福州船政局等中国近代企业
7.学习历史要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B.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太平天国运动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8.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指出太平天国( )
A.缺乏科学理论 B.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C.不能充分依靠人民 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9.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在军事方面采取的巩固措施是( )
A.攻克武昌 B.进行北伐和西征
C.进行东征 D.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年轻将领
10.太平天国运动遇到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都不曾遇到过的新情况。这个新情况是
A.反封建的同时还担负起反侵略的历史使命 B.敌人长期封锁
C.中央军队与地方武装联合绞杀 D.内部变乱导致分裂,由胜转衰
11.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福州船政学堂,1868年,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惠吉”号下水;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1885年,海军衙门设立。上述事件说明( )
A.洋务派重视与洋人商战 B.清政府积极主动发展对外贸易
C.中国近代海防意识觉醒 D.中国轮船制造技术比西方先进
12.徐中约曾评价洋务运动:“他们从未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国家,事实上,他们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材料表明洋务运动( )
A.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 B.本质上是维护清朝的统治
C.实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标 D.受顽固派抵制
13.美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表面奉行中立政策,实际却站在日本那一边。战前默认或怂恿日本发动战争,战争期间,美国作为中日两国的唯一调停者,一方面拒绝与欧洲国家联合调停,为日本继续发动战争减轻国际压力,另一方面劝说清政府接受日本的各项侵略要求,帮助日本实现发动战争的目的。美国这一行径旨在( )
A.推行“门户开放”政策 B.借日本之手扩大侵华权益
C.巩固美日的同盟关系 D.维护其在华的“势力范围”
14.1894年黄海大战开战之初,双方的力量对比如下
名称 火炮/门 鱼雷发射管/架 总排水量/吨 总兵力/人 平均航速/节
北洋水师 195 556 32100 2126 10.2
日本联合舰队 268 568 40840 3916 14.5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
A.日本综合国力的强大 B.清朝政治制度的腐败
C.中日经济水平的差异 D.双方军事实力的对比
15.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 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16.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其中在天津创办的影响最大的报刊是( )
A.《时务报》 B.《民报》 C.《国闻报》 D.《新青年》
17.“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这段话描述的是戊戌变法中哪项变法法令的实施情况?(  )
A.创办京师大学堂 B.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C.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 D.准许创办报刊和组织强学会
18.有人用“观念转变,黄金万两”来解释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下列哪项最符合这种解释( )
A.沉重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D.有力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9.“挑铁道,把线砍,旋再破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利)、俄罗(斯)势萧然。”这一揭帖反映出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是由于( )
A.西方列强侵略中国 B.中国社会习俗陈旧
C.清朝政府腐朽无能 D.中国社会经济落后
20.在近代历史上,西方列强两次攻入北京,犯下滔天罪行。这两次战争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B.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1.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技能。能反映下面关于中国近代史的部分知识结构的主题是( )
《南京条约》→《天津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C.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22.某历史公众号推出如下研究内容,该公众号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西方列强的侵略 B.近代化的探索
C.中国人民的抗争 D.清王朝的崩溃
23.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汉人在聊天。张三说:“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李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五说:“我家现住在东交民巷。”赵六说:“我在总理衙门当过差。”他们中肯定有一个人在说谎。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说谎人是( )
A.王五 B.李四 C.张三 D.赵六
24.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宏伟的水利工程之一。孙中山先生最早提出开发三峡水利的设想,这主要体现了他的哪一思想主张( )
A.国共合作 B.民族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25.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两幅图片反映出辛亥革命( )
A.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化潮流 B.推动了中国民主法治的进程
C.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D.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6.为了巩固新政权,南京临时政府尽力去举债,可是孙中山跑断了腿向英美等国银行借款就是借不到。于是南京临时政府发行军用钞票、设立银行……。但这些措施并没有让临时政府财政转危为安,最终临时政府走向覆灭。材料表明南京临时政府覆灭的主要原因是( )
A.帝国主义的破坏 B.袁世凯称帝
C.北洋军阀割据纷争 D.财政崩溃
27.在郑州市场上出售一批台湾糖果,糖果上印有两行字:生产日期:民国98年8月15日;保质期:两年。请问:这批糖果的保质期到( )
A.2009年 B.2010年 C.2011年 D.2012年
28.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另立权力机关,各自为政。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规定在中华民国实行总统制的政府体制,是典型的总统集权制,建立这样的政府体制,在当时也确有必要。这表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 )
A.有效抵御了列强的侵略 B.促使总统权力不断强化
C.顺应了政治发展的需要 D.促进近代民族工业发展
29.如图是《民权画报》于1912年8月13日刊登的一幅讽刺漫画,画中有一只猿猴手持五色旗,在地球上绕圈子跑动。该漫画( )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基本风格 B.证实了袁世凯复辟帝制深得民心
C.描绘了生物进化论的演进专制 D.反映了当时政治转型艰难
30.1912―1933年间,仅四川一省就发生战事近500次。湖南地处南北要冲,是南北军阀必争之地,70余县,无地不灾,3000万人之家,无家不毁。”这段材料用来可以说明哪一历史事件造成的危害( )
A.金田起义 B.义和团运动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军阀割据混战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材料分析题。(第31题11分,32题10分,33题9分,共3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自强运动含有两层意思。一就阶级意义而言,它所寻求的是在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下,王朝的自我振兴。二就民族意义而言,它所寻求的是在“船坚炮利”的外国侵略者面前,中国的自我图强。
——《中国历史》
材料二 “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广书院……育才于学堂,论证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三 参加过辛亥革命的中国共产党老一代领导人林伯渠曾经说过,“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奇怪,因为他们体会不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事”。
——乔晓阳《辛亥革命与民族复兴》
(1)根据材料一,写出这场“自强运动”的名称,分析“自强意识”觉醒的背景。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在“学习西方”方面有何新的认识?哪一运动践行了上述思想?
(3)根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革命还留有什么遗憾?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它们拟一个学习主题。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文献呈现】
(1)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天朝田亩制度》不能实现的原因,如何理解《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变。
【杰出人物】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戊戌变法被扼杀了,但六君子的血没有白流”的理解,你可以从这些烈士身上学到哪些精神?
【组织革命】
(3)写出同盟会的机关报,分析上述机构和著作在革命中所起的共同作用。
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历代备边多在西北……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聚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
材料三 “甲午战争出人意料的结局,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加大侵略中国的胃口。欧美列强看见东方刚刚崛起的小国日本打败了中国,便认为这个东方巨人已经躺在‘死亡之榻’上,瓜分这个巨人的‘遗产’的时机已经到来……”。
——张海鹏《甲午战争的历史影响》
(1)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A、B两处领土是在哪场战争中被割占的?从内因角度分析,近代中国领土沦丧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李鸿章关于边疆治理的观点,试举一例“中国近代边疆危机”的具体史事。
(3)根据材料三,说出甲午战争后中日双方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战败后列强是怎样“瓜分这个巨人的‘遗产’的”?
三、思考与探究。(共10分)
3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鲁迅写道:总要改革才好。但改进最快的还是火与剑,孙中山奔波一世,而中国还是如此者,最大的原因还在他没有党军,因此不能不迁就有武力的别人。近几年似乎他们也觉悟了,开起军官学校来,惜已太晚。周恩来: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他有功绩。也有缺点。毛泽东:“孙中山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他全心全意地为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孙中山“不能不迁就有武力的别人”的具体事例。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评价“孙中山及其活动”的主题,自选角度,提炼一个观点,并进行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严谨)
试卷第8页,共8页
1.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如果不是林则徐禁运鸦片,英国资产阶级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这是可以断言的”,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工业革命的完成需开拓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鸦片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在清朝封建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刻,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工业革命后在全球进行对外扩张的结果,A项正确;“用武力冲破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是鸦片战争的手段,而不是其目的,排除B项;“平等互利的贸易关系”与史实不符,根据所学可知,英国和清政府之间的贸易关系是不平等的,排除C项;“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是鸦片战争的客观后果,而不是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
2.D
【详解】根据“丁拱辰的《演炮图说》介绍西方的船炮技术,林则徐的《四洲志》搜集了西洋各国的情报与知识,魏源的《海国图志》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徐维畲的《瀛寰志略》重点考察了欧美各国的国情状况。”可得出面对民族危机,中国的一些学者开始主动了解西方,反映出时势变化促使学者转向实学,D项正确;A项太绝对,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实践的内容,排除B项;广泛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3.B
【详解】题干反映了列强在上海划定居留区,当地人却暗自窃喜列强选了荒蔓之地,这说明上海官民缺乏国家领土主权意识,B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国人缺乏主权意识,没有反映出自我为中心的天朝上国心态,排除A项;华洋隔离并不能避免中外冲突,事实上鸦片战争后华洋冲突不断,排除C项;列强选取上海城北地带作为居留地,并不能体现中西文化差异,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详解】依据“作为鸦片战争的胜利者,英国人倍感失望……通商口岸并没有带来所期望的贸易扩张”“我们同中国的贸易直到买卖权扩展到我们现在所局限的港口以外的地方,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和所学知识,可见材料反映了鸦片战争后英国认为对华贸易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英国把这归结为是英国享有的特权太少,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数量有限,因此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获得更多的权益,英国于1856年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由此可见材料主要体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B正确;题干材料并没有体现鸦片战争对中英双方的全面影响,而是从经济的角度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A排除;题干没有体现中国的经济结构和政策,C排除;题干的重点是从英国自身利益的角度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的原因,没有体现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和趋势,D排除。故选B。
5.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由题干“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可知,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一路烧杀,攻入清朝都城北京,洗劫并放火焚烧皇家园林圆明园,B项正确;1839年,林则徐在广东主持虎门销烟,这发生在鸦片战争爆发前夕,排除A项;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成为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导火索,以此为借口,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之名行瓜分和掠夺中国之实,排除C项;日军在旅顺的暴行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排除D项。故选B项。
6.B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这次“打劫中国”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直接出兵侵略中国,而沙俄却趁火打劫,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成为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B项正确;洗劫焚毁皇家园林圆明园是英法联军的暴行,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1895年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划分势力范围,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内部李鸿章、曾国藩等洋务派官员掀起洋务运动,创办福州船政局等中国近代企业,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7.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历史史实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陈述,不带有作者自己的感彩。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B项正确;《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排除C项;太平天国运动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属于历史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8.A
【详解】由材料可知,李大钊认为太平天国利用宗教发动起义,建立太平天国,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的领导层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也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失败,A项正确;太平天国用宗教作为起义的旗帜,李大钊并不是强调他们是否实行宗教改革,排除B项;太平天国运动是以农民为主力的,而且材料也没有体现出他们是否充分依靠了人民,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太平天国的革命精神是否彻底,排除D项。故选A项。
9.D
【详解】根据题干要求“太平天国后期”“军事方面采取的巩固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京事变之后,为了改变不利局面,洪秀全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军事将领,D项正确;1852年春,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先后围困桂林、长沙,攻克武昌,属于太平天国前期,排除A项;1853年,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太平天国开始进行北伐和西征,属于太平天国前期,排除B项;进行东征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10.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可知, BCD三项都不算是农民运动面临的新问题,内部变乱导致分裂,在中国农民战争中屡见不鲜,比如隋末瓦岗军中李密杀掉翟让导致最后的分裂而失败;中央与地方武装的联合围剿,东汉末年的黄巾大起义就是在东汉政府和各地豪强地主的联合绞杀下失败的;满汉地主阶级勾结镇压,嘉庆年间的白莲教起义主要就是靠各地的汉族地主武装去镇压的。因此BCD项都可以排除。A项反封建的同时还担负起反侵略的历史使命,是近代中国开始受到西方列强入侵以后,是以往任何一次农民战争都不曾遇到过的新情况。故选A。
点睛:太平天国运动是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的。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清政府认识到太平天国是心腹之患,是与之对立的政权,要维护清朝统治,必须满足洋人利益,依靠洋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西方侵略者也认识到,只有维护清朝统治,才能保证不平等条约的实施。因此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中外反动势力正式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11.C
【详解】依据材料“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1885年,海军衙门设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事件说明中国逐渐认识到海洋权利,建成南洋、北洋等海军,近代海防意识逐渐觉醒,这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C项正确;AD两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AD项;材料没有体现清政府积极主动发展对外贸易,排除B项。故选C项。
【点睛】
12.B
【详解】据题干“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事实上,他们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和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利用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因此,材料强调洋务运动本质是维护清朝的统治,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洋务运动抵御外国的经济侵略的信息,排除A项;洋务运动失败告终,没有实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标,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洋务派受到顽固派抵制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13.B
【详解】根据“美国作为中日两国的唯一调停者,一方面拒绝与欧洲国家联合调停,为日本继续发动战争减轻国际压力,另一方面劝说清政府接受日本的各项侵略要求,帮助日本实现发动战争的目的。”可得了美国是从自身的利益考虑,想要借日本之手扩大侵华权益,B项正确;“门户开放”在甲午之后,也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美日并不是同盟,排除C项;D项不是美国的目的所在,排除D项。故选B项。
14.D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表格是双方力量对比表,所以只能反映双方的军事实力差异,D项正确;表格是一场战役的数据无法反映出日本综合国力强大与否,排除A项;从表格中也无法反映出清朝的政治制度腐败与否,排除B项;同样,也无法体现中日经济水平的差异,排除C项。故选D项。
15.A
【详解】依据题干材料可知,中方认为丰岛海战是日军挑起的,日方则认为是中方挑起的,这说明由于双方各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才会出现材料所述的矛盾观点,A项符合题意;B项中“模糊不清”的表述错误,历史真相并不会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D两项均未体现材料的主旨,材料的主旨是强调中日双方由于立场的不同,才对丰岛海战做出了不同解释。由此可知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6.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影响最大的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C项正确;《时务报》是在上海创办的,排除A项;《民报》是同盟会的机关报,排除B项;《新青年》是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且不是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报刊,排除D项。故选C项。
17.B
【详解】根据材料“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可知这充分说明戊戌变法时期,政府广开言路,使得人们思想振奋,上书言事成为风气,戊戌变法在政治上的内容是,裁撤机构,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开放言论。从而出现了全国上下都争求上书,民间疾苦全部都可能让皇帝听到,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8.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据题文中“观念转变”也就是在思想上起到的影响。故此题应选C。
19.A
【详解】根据题干“挑铁道,把线砍,旋再破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利)、俄罗(斯)势萧然。”和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是要反对列强,说明当时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是由于列强侵略中国,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义和团运动让侵略者害怕,材料无法体现中国社会习俗陈旧、清朝政府腐朽无能和中国社会经济落后,排除BCD项。故选A项。
20.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陷北京,洗劫并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罪恶累累,D项正确;鸦片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中侵略者均未攻入北京,排除ABC项, 故选D项。
21.B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同英国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进一步加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同英法等八国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此可知B项符合题意,B项正确;材料展示的不是中国被侵略的过程,排除A项;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排除D项。故选B项。
22.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林则徐虎门销烟反抗的是英国等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太平军痛打洋枪队体现出太平天国对外国势力的抗争,邓世昌黄海大战抗击的日军侵华,义和团廊坊大捷抗击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所以,图片事件都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抗争,C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主要斗争对象是清政府,虽然有抗击洋枪队的反抗之举,但不属于对西方列强侵略战争作出的抗争,排除A项;近代化探索事件指的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向西方学习的事件,排除B项;清王朝的崩溃指的是辛亥革命,排除D项。故选C项。
23.A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中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因此王五说谎,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义和团运动兴起于19世纪末,李四有可能参加过,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谭嗣同赴法场发生于1898年,张三可能看过,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1901年《辛丑条约》中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赵六可能在总理衙门当过差,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24.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宏伟的水利工程之一”,可知三峡工程是与人民社会相关,属于民生工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孙中山先生最早提出开发三峡水利的设想,这主要体现了他关注民生的主张,D项正确;民族主义就是“驱除熟虏,恢复中华”,即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反对民族压迫,与“孙中山先生最早提出开发三峡水利的设想”没有联系,排除B项;民权主义就是“创立民国”,它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即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议会制关和国,与“孙中山先生最早提出开发三峡水利的设想”没有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
25.B
【详解】根据材料“《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封面”“孙中山与历史参议院议员合影”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推动了中国民主法治的进程,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排除C项;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排除D项。故选B项。
26.D
【详解】根据题干“南京临时政府尽力去举债,可是孙中山跑断了腿向英美等国银行借款就是借不到。于是南京临时政府发行军用钞票、设立银行……。但这些措施并没有让临时政府财政转危为安,最终临时政府走向覆灭”可知由于财政的崩溃导致了临时政府了覆灭,D项正确;题干中没有涉及帝国主义的破坏,排除A项;题干中没有涉及袁世凯称帝,排除B项;题干中没有涉及北洋军阀割据纷争,排除C项。故选D项。
27.C
【详解】根据题干“生产日期:民国98年8月15日;保质期:两年”可知,这批水果的保质期到民国100年,结合所学知识,1912年为民国元年即民国一年,据此推知,民国100年为2011年(1912+100-1=2011年),C项正确;2009年为民国98年,排除A项;2010年为民国99年,排除B项;2012年为民国101年,排除D项。故选C项。
28.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由材料关键信息“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另立权力机关,各自为政”“典型的总统集权制”可知,武昌起义胜利后,革命形势发展迅速,全国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但也出现各自为政等现象,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经过多方协商,决定在南京成立临时中央政府,实行总统制的政府体制,这一体制的实行有利于国家政治的稳定,顺应了政治发展的需要,避免出现动乱的情况,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抵御列强和民族工业,排除AD项;总统权力不断强化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故选C项。
29.D
【详解】根据题干“一只猿猴(独裁者)手持民国五色旗,在地球上绕圈子跑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漫画讽刺了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虽然当时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但是想要从独裁者的手中转变社会的形态跟政治的转型及其困难,D项正确;“继承传统文人画基本风格”,传统文人画强调的是写意,漫画明显不属于文人画,排除A项;“猿猴手持五色旗”跑向“专制”,与“民心”不符,排除B项;描绘了生物进化论的演进与漫画信息“共和、专制”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30.D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1912—1933年间,仅四川一省就发生战事近500次。湖南地处南北要冲,是南北军阀必争之地,70余县,无地不灾,3000万人之家,无家不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危害,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这些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给百姓造成了重大的灾难,D项正确;金田起义爆发是1851年,排除A项;义和团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B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在1900—1901年,排除C项。故选D项。
31.(1)名称:洋务运动;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或太平天国运动发展,威胁清政府的统治,列强的侵略不断加剧。
(2)新认识: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运动:戊戌变法。
(3)历史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遗憾: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状况,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
(4)学习主题:近代中国向西方的学习历程或近代化的探索。
【详解】(1)名称:根据材料“19世纪60年代”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6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背景:根据材料“它所寻求的是在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下,王朝的自我振兴。”得出太平天国运动发展,威胁清政府的统治,根据材料“它所寻求的是在‘船坚炮利’的外国侵略者面前,中国的自我图强。”得出列强的侵略不断加剧,或可概括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2)新认识:根据材料“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广书院……育才于学堂,论证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可知,材料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运动:根据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后,以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掀起变法维新的戊戌变法运动。
(3)历史意义:根据材料“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在思想上,辛亥革命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遗憾:根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被袁世凯窃取,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状况,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
(4)学习主题:根据材料可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近代社会各阶层探索救国道路的尝试,他们学习西方的技术、政治制度,由此可以确立的主题是近代中国向西方的学习历程或近代化的探索。
32.(1)原因:《天朝田亩制度》带有很大空想色彩,难以施行。
理解:《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第一次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2)精神: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3)机关报:《民报》;
共同作用: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详解】(1)原因:结合《天朝田亩制度》的特点可知《天朝田亩制度》带有很大空想色彩,难以施行。
理解:结合《资政新篇》的新内涵可知《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第一次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2)精神:根据题干“戊戌变法被扼杀了,但六君子的血没有白流”可知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3)机关报:结合所学同盟会的机关报可知为《民报》;
共同作用:结合同盟会和《革命军》的共同影响可知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33.(1)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中国小农经济,闭关锁国,经济、技术落后。
(2)观点:希望清廷将重点放在加强东南海防上。举例: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
(3)《马关条约》;
方式:抢夺利权;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详解】(1)战争:根据材料中AB为近代中国东北地区丧失的领土,因此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原因:结合近代中国经济和技术特征可知中国小农经济,闭关锁国,经济、技术落后。
(2)观点:根据材料“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聚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可知希望清廷将重点放在加强东南海防上。
举例:结合近代中国边疆危机的表现可知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
(3)条约:结合所学甲午战后中日签订了《马关条约》;
方式:结合所学《马关条约》的影响可知抢夺利权;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34.(1)将总统的宝座与职权拱手让给袁世凯
(2)观点:孙中山所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具有革命性和软弱性。
论证: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创建了兴中会、同盟会,提出了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所以说他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具有革命性;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也没有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所以说他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具有软弱性。
【详解】(1)事例:根据题干孙中山“不能不迁就有武力的别人”并结合辛亥革命相关知识可知孙中山将总统的宝座与职权拱手让给袁世凯。
(2)观点:根据材料“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他有功绩。也有缺点”可以拟定观点孙中山所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具有革命性和软弱性。
论证:结合辛亥革命的积极影响和局限性可知,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创建了兴中会、同盟会,提出了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所以说他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具有革命性;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也没有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所以说他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具有软弱性。
答案第10页,共10页
答案第9页,共10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四川省攀枝花市花城外国语学校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考试历史(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