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15关 游历明朝【寒假历史特色作业】解析版


第15关 游历明朝
明朝( 1368-1644年)
开国皇帝:朱元璋
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封建王朝。历经12世、16位皇帝,国祚(zuò)276年。
一、选择题
1.明朝开国伊始,朱元璋就特别重视对乡民的礼仪教化。在乡村中“剖决事务”的理讼老人,一度在主持裁判乡里纷争、协助官府办案和维护乡里社会稳定中扮演重要角色。这反映了明初
A.乡村治理宗族化的特征 B.国家放松对基层的控制
C.基层治理效率得到提高 D.社会治理彰显君主权威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明朝开国伊始,朱元璋就特别重视对乡民的礼仪教化。在乡村中“剖决事务”的理讼老人,一度在主持裁判乡里纷争、协助官府办案和维护乡里社会稳定中扮演重要角色”可得出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进行农村基层的建设与管理,设立“老人”管理农村,重视农村基层的管理和建设,基层治理效率得到提高,C项正确;乡村治理宗族化的特征、国家放松对基层的控制、社会治理彰显君主权威与题干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2.朱元璋主编的《皇明祖训》记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互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完善选官制度 B.防止武将跋扈 C.强化君主专制 D.加强丞相权力
【答案】C
【解析】
根据“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互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可知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是为了分散权力,从而加强君主专制,C项正确;这一做法是为了强化君主专制,而非为了完善选官制度和防止武将跋扈,排除AB项;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3.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统治不断强化。下列选项不属于明太祖强化君权措施的是( )
A.创行省,开疆拓土 B.废行省,设置三司
C.废丞相,权分六部 D.推八股,建锦衣卫
【答案】A
4.15世纪初的明代,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一开扩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它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这一开扩事业”
A.开创了亚非海上交通线 B.增进了中国与西欧国家的友好往来
C.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 D.打击了绕道好望角通往西欧的航路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弘扬国威,最远达到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他开创了亚非海上交通线,A项正确;郑和下西洋没有到达西欧,排除B项;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排除C项;打击了绕道好望角通往西欧的航路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5.寻找历史地图中的关键词是阅牍历史地图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在查阅某位航海家的路线图时(如图),找出了“刘家港”“满剌加”、“古里”、“红海”、“非洲”等关键词。他查阅的航海家应该是
A.达迦马 B.麦哲伦 C.郑和 D.哥伦布
【答案】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图片上“明”“西洋”等文字信息,结合“刘家港”“满剌加”、“古里”、“红海”、“非洲”等关键词,可知反映的是郑和下西洋,明朝前期,明成祖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联系,派遣郑和七下西洋,郑和船队从刘家港出发,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C项正确;15、16世纪之交,欧洲航海家积极开辟新航路,达迦马到达亚洲的印度,麦哲伦船队实现环球航行,哥伦布船队发现美洲新大陆,都与题干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6.“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与这首明朝军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霍去病北击匈奴 B.戚继光抗倭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林则徐虎门销烟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杀尽倭奴兮觅个封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的是抗击倭寇。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进行武装抢劫,中国沿海倭患严重。戚继光率领“戚家军”抗击倭寇, 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随后,戚继光又平息福建、广东地区的倭患,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B项正确;西汉汉武帝时期,霍去病北击匈奴,不是“倭寇”,排除A项;郑成功收复台湾抗击的是荷兰殖民者,排除C项;林则徐虎门销烟与“杀尽倭奴兮觅个封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7.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景德镇的陶瓷业时说:“共计一坯之工,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末节,尚不能尽。”这表明( )
A.瓷业工匠需要频繁更换工种 B.瓷业内部专业分工更趋细化
C.景德镇陶瓷业生产品种众多 D.景德镇陶瓷业吸纳大量从业人员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共计一坯之工,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末节,尚不能尽。”可知,题干材料强调的是陶瓷器物需要历经很多道工序方能成器,说明其分工细密,B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瓷业工匠需要频繁更换工种、景德镇陶瓷业吸纳大量从业人员的信息,排除AD项;景德镇陶瓷业生产品种众多与题干“共计一坯之工”不符,排除C项。故选B项。
8.下列我国古代科技著作中,两项同属于一个领域的一组是
A.《伤寒杂病论》与《本草纲目》 B.《农政全书》与《九章算术》
C.《齐民要术》与《水经注》 D.《天工开物》与《水经注》
【答案】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经注》属于地理学著作,《农政全书》、《齐民要术》属于农学著作,《九章算术》属于数学著作,《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本草纲目》和《伤寒杂病论》都属于医学著作。故《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同属于一个领域,A项正确;BCD项均不属于同一个领域,排除。故选A项。
9.在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下,张伯礼院士为增强医务工作者的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而熬制的中医汤药可借鉴的中医学著作是( )
A.《伤寒杂病论》《农政全书》 B.《农政全书》《天工开物》
C.《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本草纲目》
【答案】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属于中医学著作的是《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C项正确;《农政全书》是一部农学著作,《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排除ABD项。故选C项。
10.清雍正皇帝曾亲撰《大义觉迷录》刊印天下,指出“自古中国一统之世,幅员不能广远,其中有不向化者则斥为夷狄,如三代以上之有苗、荆楚、犹,即今湖南、湖北、山西之地也。在今日而目为夷狄可乎?”雍正皇帝的上述主张
A.为君主专制进行了辩护 B.有利于民族与文化认同
C.打击和削弱了地方势力 D.否定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答案】B
【解析】
雍正帝以前被认为是夷狄的湖南、湖北和山西的地方如今已经成为中国的一部分,所以所以说被认为是少数民族的满族统治者也有可能成为中国的一部分,这一言论有利于民族与文化的认同,B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雍正帝是在强化民族认同,而非为君主专制辩护,更没有否定儒学的统治地位,排除AD;雍正帝的主张没有打击和削弱到地方势力,排除C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
11.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回答问题:
请回答:
(1)与图①相关的历史事件名称是什么?当时在位的皇帝是谁?这一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图②2临危受命,主要是去东南沿海做什么?他组织了一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军队,被人们誉为什么?
(3)戚继光领导的战争是反侵略的战争,所以他堪称是一位什么样的英雄人物?
(4)无论是今天奔赴武汉,抗击疫情的“白衣天使”,还是古代的郑和、戚继光,在他们身上,有一种共同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你认为是什么?
【答案】(1)郑和下西洋明成祖(朱棣)
影响: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答出一点即可)
(2)抗击倭寇(抗倭)戚家军
(3)民族英雄
(4)舍己为人、舍小家顾大家、爱国主义精神……(符合题意,意思接近即可)
【解析】
【详解】
(1)根据图①“郑和宝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郑和下西洋;当时在位的皇帝是明成祖;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根据图二图②“戚继光的军事著作”结合所学知识,戚继光临危受命,主要是去东南沿海抗击倭寇;他组织了一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军队,被人们誉戚家军。
(3)戚继光领导的战争是反侵略的战争,所以他堪称是一位民族英雄样的英雄人物。
(4)本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舍己为人、舍小家顾大家、爱国主义精神等。
12.读图指要,明朝疆域极盛时北至阴山,东北逾外兴安岭抵库页岛,西北至哈密,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东南到海。为加强中央集权,明朝统治者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同时还延续了对西藏和台湾地区的管辖。
问题导引,观察地图,说说明朝地方行政区划的廷续和变迁。
【答案】明代的行政区划设置大体符合山川形便之处;明朝统治者取消行中书省,但省的格局并未改变,原行中书省权力由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三司,分掌各省军、司法权力,后逐渐被巡抚制度代替,巡抚常常成为各省权力统一的最高长官。后来朝廷又向各省派出巡抚和巡按,逐渐总揽一省职权。明朝延续了对西藏和台湾地区的管辖;设立乌思藏、朵甘两个卫指挥使司和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后来,又将乌思藏、朵甘两个卫指挥使司升格为行都指挥使司,其下设指挥使司、宣慰司、招讨司、万户府、千户所等机构。
【解析】
【分析】
【详解】
据所学知识,并分析明朝形式图明代的行政区划设置大体符合山川形便之处;明初曾沿袭元朝的行省制,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承宣布政使司下设府和直隶州,府以下有县和属州,各直隶州以下有县,形成了一个省府州县四级制与省州县三级制并存的大体格局。后分设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三司,分掌各省军、司法权力,后逐渐被巡抚制度代替,巡抚常常成为各省权力统一的最高长官。同时还延续了对西藏和台湾地区的管辖。明朝在西藏基本上承袭了元朝的划置方式明朝设立乌思藏、朵甘两个卫指挥使司和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后来,又将乌思藏、朵甘两个卫指挥使司升格为行都指挥使司,其下设指挥使司、宣慰司、招讨司、万户府、千户所等机构。明还设置了介于省和府、县之间的道。道分为分守道和分巡道两种。明代并改元的路为府,以税粮多寡为划分标准。明朝,防止地方权力集中道是明朝特别设置介于省和府、县之间的行政单位,分为分守道和分巡道两种。承宣布政使司(布政司)主管地方行政,地位等同元朝的行中书省。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15关 游历明朝【寒假历史特色作业】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