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练习
一、单选题
1.据考察,一个玛雅家庭平均有五口人,如果一个玛雅农民一个家畜都不养,那么他用四十八天的劳动时间就能生产出他和全家全年食用的玉米。材料表明( )
A.玛雅文明在美洲发展程度最高 B.玛雅人的农业劳动生产率较高
C.农业发展为手工业提供了原料 D.畜牧业影响玛雅人的劳动生产
2.马丘比丘位于安第斯山脉的中脊上,其古城内遍布利用石块建造的建筑物遗迹,可看到陡峭的石阶、花园梯田、祭坛、太阳神庙、居民及完善的灌溉系统。创造这一文明的是( )
A.班图人 B.阿兹特克人 C.玛雅人 D.印加人
3.某古代文明被称为“美洲的罗马”,建造了长达数千千米的驿道和宏大的太阳庙,会使用麻醉剂,能进行人体解剖,还制定了太阳历和太阴历。他们没有文字,在绳子不同地方系上类型不同、颜色各异的结,用于记帐或记述重要事件。该文明( )
A.建立起官僚体系,强化国家综合治理 B.发明了“浮动园地”
C.采用二十进位制,知道“零”的概念 D.与外界交流相对频繁
4.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性。如表述正确的是( )
A.两河流域地区制定了世界首部太阳历 B.古代希腊城邦的典型特征是小国寡民
C.古代埃及地区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 D.古代印度诞生了著名的洪水方舟传说
5.位于秘鲁境内的“查文德万塔尔”遗迹,是一处发端于公元前1500年左右的祭祀中心,当地出土了产自秘鲁南方的朱砂、智利北部的青金石、厄瓜多尔沿海的大凤螺等物品。对此理解最合理的是,古代南美文明( )
A.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B.形成了统一的市场
C.存在长途迁徙或交流 D.率先进入文明时代
6.考古学家在印度河谷的摩亨佐·达罗发现了距今4000多年前的棉织品。而与此同时,南美的秘鲁也有类似发现。最新的基因技术证实,不同地域的人类可能早在8000年前,就同时掌握了棉花种植技术。这一发现说明( )
A.早期世界文明具有一体化特征 B.区域文明演进具有一定相似性
C.现代科技决定历史研究进展 D.技术传播与人类迁徙存在关联
7.印度建立过霸业的摩揭陀王国其三个王朝(约公元前544~前324年)中的离车王朝和难陀王朝的建立者均出身卑微,难陀王朝的建立者摩诃波德摩·难陀甚至是首陀罗种姓。由此推知( )
A.印度君主出身低微 B.最高统治者支持婆罗门教
C.印度政权更迭频繁 D.佛教受到了新兴王族青睐
8.印加人通过观察月亮圆缺,编制了太阳历;同时通过观察太阳,确定农业季节。他们将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30天,每年另加5天,共365天。每4年另加6天。每月都有名称,表示相应的宗教活动。这反映了印加历法( )
A.完全服务于农业生产 B.完全服务于宗教活动
C.完全服务于军事活动 D.兼顾了农业和宗教的需要
9.佛教提出“四种姓者,皆悉平等”,认为婆罗门教宣扬的神创四种姓是对人民的欺诈。孔雀王朝时期,佛教发展迅速,婆罗门教式微,佛教得到了刹帝利、吠舍种姓阶层和底层人民的支持。由此可知,当时印度( )
A.神学思想走向衰落 B.佛教统治地位确立
C.社会平等逐渐实现 D.种姓制度遭到冲击
10.如表是《梨俱吠陀》(印度诗歌集,成书于公元前1500—900年)第十卷中的四大种姓与《佛国记》(法显,成书于416年)、《大唐西域记》(成书于646年)中的记载对比,据表可知古印度( )
《梨俱吠陀》 《佛围记》《大唐两域记》
婆岁门 祭司 净行(祭司)
刹帝利 武士 王种
吠舍 农民 商贾
首陀罗 奴隶 农人
贱民 — 恶人
A.《梨俱吠陀》的记载更具真实性 B.剧烈的社会动荡破坏了种姓制度
C.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种姓的变动 D.贱民的出现说明奴隶地位在上升
11.考古学家指出:“从美洲印第安文明的形成时期到西班牙人入侵这样漫长的时期内,没有一件实物或一篇记录足以证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确实存在着相互影响与接触。”这表明古代美洲地区的文明( )
A.相互联系,不断交往 B.各自独立,相对隔绝
C.战争不断,冲突激烈 D.多元发展,相互交融
12.贵霜帝国在迦腻色伽一世(127—151年)在位时佛教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大批大月氏僧人通过陆路将佛教传播到中国。与此同时,与佛教有关的键陀罗艺术也随之进入中国。这说明贵霜帝国的强盛( )
A.促进丝绸之路的开通 B.扩大了古印度文化的影响力
C.引发游牧民族大迁徙 D.推动了东西方文化交汇交融
13.如表为世界不同地区古代文明的成就。综合表中信息可知,古代文明( )
发源地 主要成就
西亚两河流域 城市国家、楔形文字、法典、洪水方舟传说
东北非尼罗河地区 政教合一、象形文字、金字塔、太阳历
爱琴海地区 城邦国家、神话、悲剧、喜剧
东亚黄河、长江 城市祭台、礼器、彩陶、南稻北粟
A.产生的重要前提是农耕的出现 B.区域统一得益于君主专制施行
C.兴盛的主要条件是文字的产生 D.多元发展格局受历史环境影响
14.下图为唐诗《静夜思》的日文翻译,这反映了( )
A.中国传统文化海纳百川 B.中华文化强大的辐射力
C.汉字成为世界性通用文字 D.诗是中日交流的主要载体
15.几乎具有一切文明特征的较高的文化。假如不是被征服的话,他们完全可以会为发展中南美自己的文化打下一个基础,这一文化可以同任何其他洲的文化相媲美。”下列项中,属于“安第斯高地”印第安人的成就有( )
①建造马丘比丘
②修建驿道和太阳庙
③制定太阳历和太阴历
④使用图画文字记录重要事件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6.下面是人类早期三种文明对图腾崇拜的发展状况。据此分析,这三种文明分别是( )
甲 在海洋文明的基础上,抑制了图腾崇拜中的血缘因素,神化了图腾崇拜中的自然对象,为一神教奠定基础
乙 在大河文明的条件下,抑制了图腾崇拜中的自然因素,将其中的血缘因素世俗化,强化了图腾对象和氏族社会之间的“血缘关系”,发展成为伦理文化
丙 在“雅利安人入侵”的文明变故中,同时发展了“图腾崇拜”的两大因素:一方面将其自然成分神秘化,即神学加工;一方面将其血缘因素宗教化,形成了独特的阶级制度
A.甲:埃及乙:中国丙:阿拉伯 B.甲:希腊乙:中国丙:印度
C.甲:波斯乙:希腊丙:印度 D.甲:希腊乙:埃及丙:印度
二、材料分析题
17.历史上形成的亚洲儒家文化圈是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时期,汉字伴随着汉文化东传朝鲜、日本,南被越南,形成汉字文化圈,又称“儒家文化圈”。考察某一文化圈的形成,固然要从一定的社会着眼,也要从文化的载体——具体的人出发。630年,日本派出第一批遣唐使,一方面是为了输入唐朝的典章制度和文化,同时也是为了进行朝贡贸易。“又遣使来朝,因请儒士授经。诏四门助教赵玄默就鸿胪寺教之……所得锡赉,尽市文籍,泛海而还。”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等
材料二 先秦时期的一部文献提出“左祖右社,面朝后市”,这个都城设计原则为历代王朝所遵循,并远播海外,为周边的亚洲国家所接受。所以在广大的汉文化圈内,出现许多中国式的城。
朝鲜历史上曾经为中国的藩属国,受儒家文化影响很深。李氏朝鲜的景福宫得名自《诗经》“君子万年,介尔景福”,其正殿勤政殿是举行仪式以及接受百官朝会的地方,地基明显高于其他宫殿。
——据陈正祥《中国文化地理》等整理
材料三 近代以来,随着列强的入侵与西方文明的输入,儒家文化圈既有格局发生裂变。在中西文化的大碰撞中,“中弱西强”的现实动摇了中国作为儒家文化圈核心的地位,中国展开了向西方学习的近代化历程。
——摘编自曾光光《近代以来儒家文化圈的裂变与走向》
几万万受压制的、由于处于中世纪的停滞状态而变得粗野的人民觉醒过来了,他们走向新生活,为争取人的起码权利,为争取民主而斗争。
……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
——摘自《亚洲的觉醒》(1913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人”的角度分析儒家文化圈在唐朝逐渐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部“文献”的名称,说明景福宫如何体现儒家思想。
(3)近代以来,包含儒家文化圈国家在内的众多亚洲国家“向西转”时也逐渐“觉醒”。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亚洲觉醒”的内涵。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妈祖与波塞冬同为海神,是东西方在进行海上贸易、发展海洋文化中的民间信仰。尽管其他国家,如日本、印度均有自己的海神崇拜,但都不如妈祖与波塞冬流传广泛且历史悠久。相传,妈祖出生于福建莆田湄洲岛.本名袜默。她自幼好学.品性善良,立志以行善救人为事业,平日里还研究医理,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灾。妈祖的形象综合了中国女性高雅、善良、聪慧、柔顺的特点。她与波塞冬不一样,她没有侵占别国领土、占有其他民族财富的勃勃野心。她始终以一位保护神的面目出现,多次在海难发生时把海船引领至避风港,指引人们安全地到达希望之地。
——摘编自黄浙苏《妈祖信仰与东西方海神崇拜异同》
材料二 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年仅28岁的林默娘与世长辞。此后,航海的人又传说常见林默娘在海上救助遇难呼救的人。渔民或是航海的人祭拜妈祖,以祈求航行平安顺利。自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起,中国历代皇帝先后36次给妈祖褒封,并列入国家祀典。与妈祖不同,古希腊神话中的波塞冬并不是一个真实的人物。关于海神波塞冬的传说最早是通过希腊人的口口相授传播开来的。希腊是世界航海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在希腊,凡是有港口的地方就有波塞冬的庙宇与塑像。人们在出海前会到波塞冬的庙宇里祭拜,希望他不要在航海的过程中兴风作浪。和妈祖文化一样,波塞冬的故事和传说也通过古今文学家的文学作品和希腊神话的传播与研究传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许多欧美作家对希腊神话的引用、升华促使希腊神话在全世界广泛飞速地传播。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波塞冬海神文化的传播。
——摘编自陈洁《文化视角下妈祖与波塞冬之异同性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神信仰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妈祖信仰和波塞冬信仰形成和传播的异同。
19.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犍陀罗处于古印度西北地区,是南亚与中亚、西亚连接的枢纽。这里曾经是波斯帝国的一个行省,之后成为亚历山大帝国的殖民地,后来又被纳入孔雀王朝的版图。这里文化交流频繁、思想意识相对多元,希腊古典艺术与印度佛教文化融合,形成了犍陀罗佛像艺术。艺术家模仿希腊雕塑创作了大量佛像作品,早期佛像一般身穿希腊式的拔袍,袒露右肩,面部则带有明显的欧洲人特征。犍陀罗艺术传入中国北方地区后,经过南北朝时期的模仿和不断融汇,演化出新的视觉形式。
——摘编自徐晶《汉传佛像雕塑的艺术风格研究》等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犍陀罗艺术的形成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犍陀罗佛像艺术传入中原的路径及其变化。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著名哲学家和心理学家雅斯贝斯在他的代表作《历史的起源与目标》(1949年) 一书中提出了轴心期理论。他认为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是人类历史的“轴心期”, 在几个最重要的对世界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文明中都有各自的“轴心期”。在这一时期,人类开始意识到自己在宇宙万物中的特殊地位,认识到自身不足并寻求突破,人类精神得到了一次觉醒、成熟和发展。“轴心期”产生了积极的成果,其精神深刻影响了人类历史进程。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整体或一点),围绕雅斯贝斯“轴心期”理论,自拟论题,结合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相关史实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玛雅文明时期(美洲)。据材料可知,一个玛雅农民用四十八天的劳动时间就能生产出他和全家全年食用的玉米,说明玛雅人的农业劳动生产率较高,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玛雅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对比,无法得出发展程度的高低,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描述手工业发展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没有畜牧养殖,通过农业仍可以保证正常生活,而非畜牧业影响玛雅人的劳动生产,排除D项。故选B项。
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美洲。根据材料可知,马丘比丘是印加人建造的古城,位于安第斯山脉中的山脊上。遗址中的宫殿、神庙、城墙以及给排水设施,都充分展现了印加人高超的建筑艺术,D项正确;班图人生活在非洲,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阿兹特克人生活在今墨西哥地区,并非在安第斯山脉,排除B项;玛雅人生活在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并非在安第斯山脉,排除C项。故选D项。
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美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据材料“建造了长达数千千米的驿道和宏大的太阳庙”和所学知识可知,该文明是美洲的印加文明,其中“建立起官僚体系,强化国家综合治理”与该文明相符,A项正确;浮动园地是阿兹特克人发明的,排除B项;采用二十进位制,知道“零”的概念是玛雅文明成就,排除C项;美洲文明几乎隔绝于世,创造独特文明,排除D项。故选A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材料“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性”并结合所学,古代文明有各自的成就和特色,古代希腊城邦的典型特征是小国寡民,B项正确;古埃及制定了世界首部太阳历,排除A项;古代印度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排除C项;古代西亚地区诞生了著名的洪水方舟传说,排除D项。故选B项。
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南美)。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秘鲁出土了来自秘鲁南方、智利北部、厄瓜多尔沿海等地的物品,说明古代南美文明存在长途迁徙或者交流,C项正确;多元一体就是说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独立发展性,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但是,同时又是一体的,就是有很好的整合性,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古代南美文明存在长途迁徙或交流,没有强调其多元一体的特征,排除A项;材料没有商品经济与市场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没有对古代南美文明与其他地区文明进行对比,无法得出率先进入文明时代,排除D项。故选C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世界。材料指出在早期印度和秘鲁文化遗存中均发现了棉花驯化的痕迹,考古技术也证实人类利用棉花的时间可能更早,但是棉花种植仅能反映两个区域文明在农业生产方面有一定相似性,不能说明两者完全一致,B项正确,排除A项;考古调查虽有更早结论,但是历史研究还需要更多资料佐证,C项中“决定”的表述有误,排除;没有任何证据说明两个区域棉花种植存在文化传播的迹象,排除D项。故选B项。
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约公元前544-前324年(印度)。材料中反映提及的君主等级都比较低,说明政权传承并没有按照婆罗门教严格的等级执行,佛教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释迦牟尼创建于古印度,佛教提倡众生平等,更符合低等级出生的君主需要,新兴王族更青睐佛教,D项正确;材料提及的时间是约公元前544-前324年,印度君主出身低微说法以偏概全,排除A项;婆罗门教提倡严格的等级制,掌握行政权的等级是刹帝利,材料中提及的君主等级都比较低,根据婆罗门教规定无法成为统治者,因此不能得出最高统治者支持婆罗门教,排除B项;材料反映君主等级都比较低,从材料无法得出印度政权更迭频繁,排除C项。故选D项。
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加)。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印加人通过观察太阳,确定农业季节;他们将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都有名称,表示相应的宗教活动,这反映了印加历法兼顾了农业和宗教的需要,D项正确;“完全服务于”说法过于绝对,且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A项;“完全服务于宗教活动”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军事活动,排除C项。故选D项。
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根据材料“佛教提出‘四种姓者,皆悉平等’,认为婆罗门教宣扬的神创四种姓是对人民的欺诈。孔雀王朝时期,佛教发展迅速,婆罗门教势微,佛教得到了刹帝利、吠舍种姓阶层和底层人民的支持。”可知,佛教反对种姓制度,随着佛教在印度的影响扩大,种姓制度遭到冲击,D项正确;A项与古印度的历史史实不符,神学思想并没有衰落,且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并不反对神学思想,排除A项;B项与史实不符,佛教并没有在古印度确立统治地位,排除B项;社会平等逐渐实现,与古印度的历史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古代(中国)。据所学解读材料信息可知,商贾的出现并占据第三等级,农民地位的下降并沦为第四等级,社会等级的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C项正确;据材料可知,西去印度求法的中国僧人的记载相比《梨俱吠陀》成书晚了1000多年,时间相隔较长,说明种姓制度已经发生明显的变化,不能说明《梨俱吠陀》更具真实性,排除A项;印度的种姓制度虽然有一定的变化,但是引起变化的原因是多样的,不一定是社会动荡引起的,排除B项;贱民不能证明奴隶地位一定上升,排除D项。故选C项。
1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新航路开辟之前的美洲。依据材料“没有一件实物或一篇记录足以证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确实存在着相互影响与接触”可知,古代美洲地区的文明各自独立,相对隔绝,B项正确;A项的“相互联系”关键词和材料主旨相反,排除A项;材料中未提及美洲文明战争不断,冲突激烈的史实,排除C项;D项的“交融”关键词和材料主旨相反,排除D项。故选B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佛教属于古印度文化,贵霜帝国是大月氏人建立的,它强盛时期对外传播佛教,扩大了古印度文化的影响力,B项正确;公元前138年,张骞就开通了丝绸之路,排除A项;材料没有概述游牧民族大迁徙,只谈及了佛教东传,排除C项;材料看不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佛教也属于东方文化,排除D项。故选B项。
1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爱琴海地区城邦国家、神话、悲剧、喜剧,东亚黄河、长江,城市祭台、礼器、彩陶、南稻北粟等,这些都是不同地区的文明成就,说明多元发展格局受历史环境影响,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农耕的出现,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区域统一,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文字产生是不同文明兴盛的共性,排除C项。故选D项。
1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和日本。根据图片信息可知,日本文字中直接引用了某些汉字,结合所学可知,日本人先是直接使用汉字,后来根据日本语言的发音,借用汉字的楷体笔画和草体,分别创制了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这体现了中华文化对日本影响很大,反映了中华文化强大的辐射力,B项正确;材料体现日本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学习借鉴,不体现中华文化本身的特点,排除A项;世界通用文字是英语,且仅凭中日两国看不出“世界通用”,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其他信息,仅凭一首诗得不出“主要载体”,排除D项。故选B项。
15.C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主要时空是古代美洲。据所学可知,“安第斯高地”印第安人涉及古代美洲印加文明,据所学,古印加人建造马丘比丘,建造了长达数千米的驿道和宏大的太阳庙,还制定了太阳历和太阴历,太阳历一年为365天,太阴历一年为354天,因此①②③项正确,④项错在使用图画文字记录重要事件的不是印加人而是阿兹特克人,故本题选择C项。
1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早期人类文明产生时期(世界)。根据材料内容可以概括关键信息:海洋文明、大河文明、雅利安人入侵、一神教、伦理文化、血缘因素宗教化等,古希腊文明属于海洋文明,其神话人物为自然对象,后产生基督教,故甲为希腊文明,结合所学可知希腊与海洋文明相关,埃及、中国、印度与大河文明相关,雅利安人入侵与印度对应,丙为印度,血缘因素世俗化、进而发展为伦理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特色,乙为中国,B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希腊与海洋文明相关,埃及、中国、印度与大河文明相关,排除A、C项;埃及文明具有鲜明的宗教色彩,与乙表述不相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7.(1)原因:唐太宗等对中外交往采取积极友好的态度,对中外文化采取开放的政策。朝鲜、日本等国的遣唐使,僧侣、商贾、学者、艺术家陆续来到中国访问学习。
(2)名称:《周礼》。
景福宫得名自儒家经典《诗经》,正殿地基高于其他宫殿,遵循儒家礼制,体现君权至上。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对亚洲的侵略,中国、印度等国开展民族民主运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唐朝(中国)。
原因:根据材料“630年,日本派出第一批遣唐使,一方面是为了输入唐朝的典章制度和文化”可知,朝鲜、日本等国的遣唐使、僧侣、商贾、学者,艺术家陆续来到中国访问学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等对中外交往采取积极友好的态度,对中外文化采取开放的政策。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古代朝鲜、中国。
关于这部“文献”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礼》是先秦时期社会行为规范的准则。因此根据材料“先秦时期的一部文献提出‘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可知是《周礼》。
关于景福宫如何体现儒家思想:根据材料中的出处及规定可知,景福宫得名自儒家经典《诗经》,正殿地基高于其他宫殿,遵循儒家礼制,体现君权至上。
(3)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亚洲觉醒时期(亚洲、西方)。
内涵:据材料“几万万受压制的、由于处于中世纪的停滞状态而变得粗野的人民觉醒过来了,他们走向新生活,为争取人的起码权利,为争取民主而斗争。”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印度等国开展民族民主运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据所学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对亚洲进行侵略,如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后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重。
18.(1)原因:海上活动(捕鱼、贸易等)的活跃;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相对低下(海难发生风险较高)渔民和海员寻求心理慰藉的需要。(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同:流传广泛且历史悠久;起初主要通过口耳相传;文学作品发挥了重要作用。(答出两点即可)
异:妈祖信仰是真实历史人物被神化的产物,波塞冬信仰源于神话的虚构(自然力的人格化)妈祖信仰传播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的提倡,波塞冬信仰的传播受官方影响较小;妈祖信仰着重于温和地守护,波塞冬信仰具有明显的扩张倾向。(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详解】(1)本题为原因类材料分析题。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海神信仰产生的原因有海上活动(捕鱼、贸易等)的活跃、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相对低下;由材料“渔民或是航海的人祭拜妈祖,以祈求航行平安顺利。”可知渔民和海员寻求心理慰藉的需要。
(2)本题为对比类材料分析题。同:由材料“但都不如妈祖与波塞冬流传广泛且历史悠久。”可知流传广泛且历史悠久;由材料“关于海神波塞冬的传说最早是通过希腊人的口口相授传播开来的”可知起初主要通过口耳相传;由材料“和妈祖文化一样,波塞冬的故事和传说也通过古今文学家的文学作品和希腊神话的传播与研究传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可知文学作品发挥了重要作用。异:由材料“相传,妈祖出生于福建莆田湄洲岛.本名袜默。”“与妈祖不同,古希腊神话中的波塞冬并不是一个真实的人物。”可知妈祖信仰是真实历史人物被神化的产物,波塞冬信仰源于神话的虚构(自然力的人格化);由材料“自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起,中国历代皇帝先后36次给妈祖褒封,并列入国家祀典。”可知妈祖信仰传播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的提倡,波塞冬信仰的传播受官方影响较小;由材料“她与波塞冬不一样,她没有侵占别国领土、占有其他民族财富的勃勃野心。”可知妈祖信仰着重于温和地守护,波塞冬信仰具有明显的扩张倾向。
19.(1)背景:亚历山大东征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希腊古典艺术与印度佛教文化融合的产物;艺术家对希腊雕塑的模仿及创新。
(2)路径:犍陀罗佛像艺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了中国。变化:犍陀罗佛像艺术逐渐融合了中国文化,呈现出本土化的趋势。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印度。由材料“这里曾经是波斯帝国的一个行省,之后成为亚历山大帝国的殖民地,后来又被纳入孔雀王朝的版图。”可得出亚历山大东征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由材料“这里文化交流频繁、思想意识相对多元,希腊古典艺术与印度佛教文化融合,形成了犍陀罗佛像艺术。”可得出希腊古典艺术与印度佛教文化融合的产物;由材料“艺术家模仿希腊雕塑创作了大量佛像作品,早期佛像一般身穿希腊式的拔袍,袒露右肩,面部则带有明显的欧洲人特征。”可得出艺术家对希腊雕塑的模仿及创新。
(2)本题是特点、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印度、古代中国。第一问路径,由材料“犍陀罗艺术传入中国北方地区后,经过南北朝时期的模仿和不断融汇,演化出新的视觉形式。”及所学可知,犍陀罗佛像艺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了中国。第二问变化,由材料二“犍陀罗风格佛像、洛阳龙门石窟宾阳中洞的佛像”可得出犍陀罗佛像艺术逐渐融合了中国文化,呈现出本土化的趋势。
20.示例
论题:“轴心期”时期多元文明共同繁荣,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诞生了孔子、老子、韩非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形成众多学说、学派,彼此论战辩驳,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希腊古典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十多德和德谟克里特等贤哲探讨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物质与理念的关系,启迪着人们用理性主义思考,发现人本身,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它反对种族歧视,宣扬众生平等,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传播广泛,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影响深远。
综上所述,在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的“轴心期”时期,人类多元文明共同繁盛,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次高潮,是人类精神觉醒,对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的世界。首先,阅读材料,拟定论题,如由材料“在几个最重要的对世界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文明中都有各自的‘轴心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论题:“轴心期”时期多元文明共同繁荣,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其次,结合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希腊古典时期和古印度的史实阐述,答出代表人物及主张,以及积极影响。如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代表人物有孔子、老子、韩非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们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形成众多学说、学派,彼此论战辩驳,积极影响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
希腊古典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十多德和德谟克里特等,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们探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物质与理念的关系,启迪着人们用理性主义思考,发现人本身,积极影响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古印度在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它反对种族歧视,宣扬众生平等,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传播广泛,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影响深远。
最后,总结归纳,在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的“轴心期”时期,人类多元文明共同繁盛,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次高潮,是人类精神觉醒,对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完成表述。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练习(含解析)2023-2024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