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练习(含解析)--2023-2024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练习
一、单选题
1.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她的嫁妆中有中国茶具和茶叶,品茶从此成为英国宫廷时尚。这反映出( )
A.英国生活方式日益东方化 B.东西方贸易导致世界市场的形成
C.茶叶贸易推动了文化交流 D.饮茶从上流社会向普通民众普及
2.下图是瑞典卓宁霍姆宫的中国宫外观设计和精美的内饰图,它于1766年建造,并于1991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其宫顶仿中国宫殿,宫内陈设为中国传统样式,是18世纪自凡尔赛宫得到灵感的北欧王家居所的最佳样本。该建筑( )
A.是西学东渐的重要成果之一 B.是十八世纪欧洲建筑风尚的代表
C.以其罗马式穹顶而闻名于世 D.体现了文化遗产遵循的保护原则
3.清末使用的新教科书里有“社会”一词。小学生知道有“人”、有“家”、有“国”,却不能理解“非国非家”的“社会”一词,老师以过去演戏、救火一类的“会”和“社”来解释,反复讲了一礼拜还是没讲通。这一现象表明近代中国( )
A.思想解放历程的艰难 B.民族意识普遍觉醒
C.教育近代化尚未开启 D.废除科举势在必行
4.1689年起,英国商人开始直接从中国购买茶叶,此后饮茶之风席卷了整个英国,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英式茶文化。正宗的英式下午茶非常讲究,幽雅舒适的环境、丰盛的点心、高档的茶具以及悠扬的古典音乐都是必不可少的。上述材料集中反映了( )
A.政治变革助推了文化的认同与创新
B.文化伴随着商品流动在借鉴中发展
C.英式茶文化体现出含蓄内敛的西方哲学
D.中英之间的茶叶贸易满足了大众的需求
5.茶是中国先民的伟大发现,饮茶风俗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了含蓄内敛的东方哲学和娴静淡雅的东方美学。下列关于茶叶的史实正确的是( )
A.新航路开辟后,中国茶广泛传播到欧美地区
B.《在安托尼妈妈的旅店》展现了上流社会饮茶场面
C.中日之间形成了著名的“万里茶道”
D.荷兰根据自身风俗习惯创造了“下午茶”文化
6.18世纪,英国流行印度的印花棉布,推动棉布取代传统的毛织品;房屋装饰使用来自中国的瓷器、漆器、屏风、壁纸;茶从上层社会的奢侈品成为普通大众消费品。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海外贸易改变生活方式 B.光荣革命消弭等级差别
C.工业革命提高国民收入 D.殖民扩张推动商品输出
7.如图是早期英属北美殖民地农作物分布图。这可用于研究( )
A.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对外殖民扩张 B.新航路的开辟对北美生活的影响
C.19世纪英国在美洲殖民探险的成就 D.“三角贸易”促进了美洲经济增长
8.17世纪初,在荷兰饮中国茶的只限于少数富裕阶层。但到了18世纪后半叶,普通人家也习惯在午餐后不久饮茶,较富裕家庭的饮茶时间则移至午后末尾;与此同时,人们在早餐前或早餐时喝茶的习惯也逐渐出现。这反映了当时荷兰( )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与东方贸易的扩大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崇尚东方生活方式
9.17—18世纪,中国商人在海外贸易中主营的瓷器等商品引发了欧洲装饰艺术中的“中国风”。他们从中国的装饰纹样中寻找灵感,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典雅、华丽、异国风情的装饰风格。这种“中国风”的形成主要体现了(  )
A.西学东渐的趋势 B.全球贸易网形成
C.商品的文化价值 D.殖民扩张的影响
10.16世纪,钟表由澳门传人中国内地。张謇在《政闻录》中曾特别强调:“最可宝贵者莫如时,愿国人均奋起力求时间上之经济。”新学制规定学堂授课需要定时,一些政府机构在实行星期休息制度的同时,也开始实行工作定时制度。这反映了钟表的传人( )
A.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B.推动了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C.催生了时间经济的观念 D.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进程
11.保罗·波烈是时装界的幻想主义者,但他的幻想持续影响至今。他推出的一种中国大袍式宽松女外套很快获得巴黎女性的欢迎,他为它命名“孔子”。以后又推出以“自由”命名的两件套装亦是吸收了东方服装的剪裁方法。关于他设计的服饰,说法错误的是( )
A.受俄国和古典希腊文化的影响 B.受亚洲文化的影响
C.奠定了20世纪西方女装流行的基调 D.使法国时装业进入巅峰时期
12.下图是法国画家奥古斯特·雷诺阿于1866年创作的绘画作品《在安托尼妈妈的旅店》,该画展现了民众使用中国瓷器饮茶的场面。这一画作体现出(  )
A.茶叶已成为法国民众生活必需品 B.以欧洲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形成
C.商品流动推动了文化交流国际化 D.欧亚地区民众饮食结构趋于一致
13.18世纪末以来饮茶之风深入俄罗斯社会,与中国饮茶时的儒雅之风有所不同,由于气候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俄罗斯人往往需要在饮茶时增加热量,比如放糖、蜂蜜等甜料,有的人干脆将饮茶作为三餐中的一餐。这反映出( )
A.茶文化在借鉴中发展 B.茶文化重构俄罗斯社会
C.文化传播具有地域性 D.文化传播具有时代特色
14.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指1565年至1815年的250年间,往来于西班牙殖民地的马尼拉(菲律宾)与阿卡普尔科(墨西哥)之间的航运贸易。马尼拉大帆船的货物主要来源于中国,以风靡全球的中国丝绸为最。大量的丝织品通过马尼拉大帆船运往南美及欧洲市场:与此同时,产自西属拉美的白银则大量流入中国。对此解读合理的是,当时( )
A.中国传统的朝贡贸易一直得以发展 B.中国对外贸易格局开始发生逆转
C.西方殖民扩张开启了中欧交往 D.中国传统经济有一定竞争力
15.16世纪中期以来,收藏轻薄漂亮的中国瓷器成为欧洲王室和上层贵族的一种风潮。法国国王亨利二世(1519—1559年)收集了很多中国瓷器。德意志地区的费迪南二世大公(1529—1595年)收藏中国瓷器达233件。法王路易十四兴建“中国宫”,到处都摆上了中国瓷器、绸帐。据此可知( )
A.东西方的商业贸易扩大 B.欧洲民族国家实力增强
C.人文精神影响封建君主 D.饮茶之风盛行亟需瓷器
16.18世纪初,中国和欧洲开始了频繁的贸易往来,中国艺术渐渐在欧洲流行起来。在凡尔赛宫的室内布局中,仿效中国宫殿布局,家具对称摆放,中间有着权力者的位置,用严格的主次划分来区别等级的高低。欧洲的王公贵族一直将中国瓷器视为珍宝,喜欢把瓷器作为室内的陈设和装饰品,同时这也是炫耀财富的手段。这反映了当时中华文化( )
A.具有无与伦比的先进性 B.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C.受到欧洲社会上层推崇 D.成为欧洲反封建的武器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92年,日本在华经济调查人员于上海出版日文版《清国通商综览》,该书目录中就有“金融”一词。1898年,康有为《日本变政考》提到“金融机关渐渐通行”。1899年6月,日本人河濑仪太郎在《湖北商务报》编译日文《设立日清银行之要》,文中说:“欲振张日清贸易……不可不具备金融(金融二字犹言流通金银)机关”。该年7月,在日本横滨出版的立宪派《清议报》发表译文《俄国募集铁道公债》,文中提到,“当先查金融市场情形为要云”。1901年,湖北留日学生监督钱恂指出:荷兰银行“以扶育府民事业为目的,故每便于市上之金融(犹上海市俗称银根)。1902年,梁启超在日本撰文指出,美国纽约、芝加哥等大都市“遂为全地球金融(谓金银行情也)之中心点”。从1903年后,“金融”在中国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传播。1903年,浙江留日学生无逸在《中国金融之前途》一文中论述了浙江金融实际受上海金融控制,上海金融实际上又为外商银行控制,为了中国金融界的安全,中国应发展自己的金融机关,该文54处使用“金融”。《杭州金融机关组织表》还列出了杭州票号、银号、钱庄的店名及经营内容等情况。
——摘编自孙大权《“金融”一词在中国近代的起源、演变及当代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金融”一词在华传播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金融”一词在华传播特点形成的原因。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信息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变革。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发明和普及使信息交流与传播彻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文化的快速传播提供了更为便捷、低成本的物质载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瞬间便可到达地球村的每一个角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得以交流与共享。正是通过人类文化跨时空的交流与融合,人类社会进入了实时性、多元化的文化共享时代。
——摘编自教材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材料二
结合材料一和二,提取关联信息,自拟一个题目,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中叶,欧洲机械钟表通过商贸途径传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机械钟表在明清时代主要局限于天学领域,清代钦天监则已多用机械钟表计时;装饰功能的“玩具”或许是清代机械钟表最常见的社会身份。明清钟表那些精致、复杂的自动显时功能是会让人心旷神怡、兴趣盎然的。礼品则是明清时期钟表另一个重要的社会功用,无论是在国际外交场合,还是君臣间的贡献、赏赐,乃至亲友间的馈赠,机械钟表都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晚清时代,伴随着西洋钟表的大量流入,西方的 hms(时、分、秒)制在中国进一步流传开来,到了19世纪后半叶,钟表在社会中层已达到了一定的普及率。
——摘编自任杰《中国近代时间计量探索》
材料二 我国早期国产表设计均仿自外国表,以瑞士表为主。1966年,天津手表厂设计研发出我国第一只摆脱仿制机芯手表——“东风牌”手表。这一时期民用表设计的装饰题材多取自体现爱国爱党,反映人民当家作主以及向往新生活的内容,阳刚、健康、粗犷的工人、农民、战士形象主导了这一时期社会主流审美。至七十年代民用表的用户群开始迅速扩大,民用表已然成为大众化的日用工业品四大件之一。在短缺经济和计划体制的背景下,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如何延长使用寿命,以充实市场上民用表的数量供应,及降低用户民用表更新频率,成为该时期的民用表功能设计需要突破的首要问题。民用表初创期的积累为我国民族制表业在下一阶段的成功调整转型突破打下了坚实基础。
——摘编自黄舟子《建国以来国产民用表的设计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机械钟表从晚明到近代不断涌入中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国产民用表在初创时期的设计特点,并简析国家大力发展民用表的时代价值。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塞尔登中国地图》长160厘米,宽96.5厘米,采用中国古代风景画手法,使用汉字标注,并采用上北下南方位,同时标识了欧洲风格的罗盘和比例尺条。图中明朝信息最为丰富,北京城、黄河、各省边界等都有详细描绘。但却仅位于地图左上部分,中国南海前所未有地占据了中央位置。地图展现了东亚和东南亚全貌,覆盖了西起印度洋、北抵日本海、东南达印尼中部诸岛的广大地区。该地图瞻观性较高,但它并非一幅中国传统的陆地舆图,而更可能是一幅航海路线图。这些航线以中国南部的泉州与漳州港为起点,形成一个网络、最远可达地区最西端的印度于利于特港。图中还标注了如何前往也门、阿曼和霍尔木兹海峡。有学者根据图中信息判定,该地图为明末中国人所绘。
该地图后被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约翰·萨利斯获得,辗转落到了约翰·塞尔登(1584—1654)手中。塞尔登是英国律师,下议院议员,东方学家,是对波斯、阿拉伯以及中国的相关知识感兴趣的英国学者之一。在他那个年代,海洋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塞尔登比同时代的人更敏锐地察觉到,自己生活在一个正经历海洋变迁的时代。他主张海洋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由国家行使管辖权。在去世前夕,他将该地图捐赠给母校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塞尔登中国地图》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摘编自(加)卜正民著《塞尔登的中国地图:重返东方大航海时代》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简析这幅地图流传到英国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学者判断这幅地图为中国人所绘制的依据。
历史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她的嫁妆中有中国茶具和茶叶,品茶从此成为英国宫廷时尚”可知,中国茶文化影响了葡萄牙和英国的社会生活,体现了茶叶贸易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C项正确;仅凭茶叶一项不足以说明英国生活方式东方化,且该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17—18世纪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且其并非东西方贸易导致的,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普通民众,仅说明了英国宫廷,排除D项。故选C项。
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66年(瑞典)。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建筑于18世纪建造作为王宫使用,采用了大量中国风格,是十八世纪欧洲建筑风尚的代表,B项正确;西学东渐应体现在东方建筑或其他科技艺术受到西方影响,而材料体现的是西方受东方影响,排除A项;该建筑顶部模仿中国宫殿而非使用罗马式穹顶,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文化遗产遵循的保护原则,排除D项。故选B项。
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清朝末期(中国)。清末使用的新教科书里有“社会”一词,老师以各种形式讲解,但是学生只知道传统的家国概念,仍旧无法理解“社会”一词,说明学生深受传统思想束缚,无法理解近代的西方政治概念,思想解放历程很艰难,A项正确;材料中陈述学生无法理解近代的西方政治概念,B选项“普遍觉醒”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B项;洋务运动期间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时开启教育近代化,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科举制,和科举制的存废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89年(英国)。根据材料中“1689年起,英国商人开始直接从中国购买茶叶,此后饮茶之风席卷了整个英国”可知,英式茶文化诞生收到中英之间茶叶贸易的影响,反映了文化伴随着商品流动在借鉴中发展,B项正确。政治变革是文化的影响因素之一,但材料中强调经济因素,排除A项;含蓄内敛是东方哲学的特点,排除C项;材料仅强调英式下午茶文化形成的原因,无法得出中英之间的茶叶贸易满足了大众的需求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随着世界物种交流的加快,中国茶广泛传播到欧美地区,A项正确;《在安托尼妈妈的旅店》主要描绘了法国社会民间一处旅店的情况,与“上流社会饮茶场面”无关,排除B项;“万里茶道”是古代中国、蒙古、俄国之间以茶叶为大宗商品的长距离贸易线路。与日本无关,排除C项;英国根据自身风俗习惯创造了“下午茶”文化,而不是荷兰,排除D项。故选A项。
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世界)。根据材料可知,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大量的外来商品进入英国,英国民众的消费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A项正确;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但等级差别依然存在,茶叶从上层社会的奢侈品变成大众消费品并不意味着等级差别消失,排除B项;题干中商品在英国的流行主要是输入量的大幅增加,价格下降,不是收入提高,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商品的输入英国,不是输出,排除D项。故选A项。
7.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据材料“北美农作物分布、小麦、水稻、苹果”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该图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亚洲、非洲的部分农作物物种传入北美洲,进而影响了北美洲人的社会生活,B项正确;工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而材料显示的时间信息应该是18世纪中期及其以前,排除A、C项;三角贸易的内容之一是把非洲黑奴贩卖到美洲,与“农作物传播”无直接因果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初至18世纪后半叶(荷兰)。根据材料可知,从17世纪到18世纪后半叶,荷兰饮茶群体不断扩大,这主要是因为全球贸易的发展,流入荷兰的茶叶不断增多,B项正确;题干信息强调的是饮茶群体从少数富裕阶层扩大到其他社会群体,与等级观念没有关系,排除A项;贫富差距日益缩小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饮茶之风盛行,反映的是东方茶叶对荷兰的影响,并不能直接看出荷兰人对东方文化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B项。
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18世纪的欧洲。材料“17—18世纪,中国商人在海外贸易中主营的瓷器等商品引发了欧洲装饰艺术中的‘中国风’”说明商品经济发展带动文化传播,体现的是商品的文化价值,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中国文化的影响力,非西学东渐,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全球贸易网,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商品文化的输出,非殖民扩张,排除D项。故选C项。
10.B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16世纪(中国)。16世纪西方钟表产传入中国后,中国人更加珍惜时间,在学校和工作中,时间观念增强,推动了社会生活的近代化,B项正确;材料只显示了西方技术单向传入中国,并未反映中国文化传入西方,因此不属于中西方文化交流,排除A项;时间经济的观念是在工业革命之后逐渐出现的,排除C项;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进程,排除D项。故选B项。
1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工业革命时期法国。材料仅涉及一位时装设计师,看不出法国时装业的巅峰,D项与材料不符,符合题意,正确;根据材料“两件套装亦是吸收了东方服装的剪裁方法”并结合所学可知,保罗·波烈的设计受俄国和古典希腊文化的影响,A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根据材料“推出的一种中国大袍式宽松女外套很快获得巴黎女性的欢迎”可知,保罗·波烈的设计受中国文化的影响,B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根据材料“他的幻想持续影响至今”并结合所学可知,保罗·波烈的设计奠定了20世纪西方女装流行的基调,C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项。
12.C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1866年(法国)。据材料“该画展现了民众使用中国瓷器饮茶的场面”可知,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商品流通不断增加,饮茶文化也被传入西方,说明商品流动推动了文化交流国际化,C项正确;画作中法国民众使用中国瓷器饮茶并不能证明当时茶叶已经是法国民众的生活必需品了,排除A项;材料仅仅能反映出中国和欧洲之间有贸易往来,并不能体现出当时欧洲在全球贸易网络中的地位,排除B项;法国人饮茶并不等于其与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一致,排除D项。故选C项。
1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末以来(俄罗斯)。根据材料可知,中国茶文化具有儒雅之风,而俄罗斯茶文化受到本地气候的影响,发展出了自身的特点,体现了茶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发展,A项正确;“重构”说法夸大,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茶文化在借鉴中发展,材料未反映文化传播的地域性,排除C项;材料反映出茶文化在借鉴中发展,从材料看不出时代特色,排除D项。故选A项。
1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18世纪(欧亚非)。据材料“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大量的丝织品通过马尼拉大帆船运往南美及欧洲市场:与此同时,产自西属拉美的白银则大量流入中国”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中国的商品在世界广受欢迎,贸易量较大,从侧面说明中国传统经济有一定竞争力,D项正确;材料与朝贡贸易无关,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对外贸易格局,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时,中欧已有交往,排除C项。故选D项。
1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据材料“收藏轻薄漂亮的中国瓷器成为欧洲王室和上层贵族的一种风潮”“收藏中国瓷器达233件”“到处都摆上了中国瓷器、绸帐”并结合所学,当时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引起商业革命,东西方商业贸易扩大,A项正确;材料主旨是东西方商业贸易扩大,B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中还有“上层贵族”,C项“封建君主”的说法以偏概全,且材料中的瓷器热不能体现“人文精神”,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收藏”瓷器,D项是把瓷器当日常用品,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A项。
1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初(中国、欧洲)。据材料“凡尔赛宫……仿效中国宫殿布局……用严格的主次划分来区别等级的高低”、“欧洲的王公贵族……把瓷器作为室内的陈设和装饰品……炫耀财富的手段”可知18世纪初欧洲贵族对中国的宫殿、瓷器等非常喜爱,说明当时中华文化受到欧洲社会上层推崇,C项正确;A项说法过分夸大,排除A项;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的是以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一些重要发明创造,排除B项;成为欧洲反封建武器的是火药,排除D项。故选C项。
17.(1)特点:由日本传入;传播者主要是中国留日学生和资产阶级维新派;传播途径多样,包括出版书籍、报纸、杂志等;传播内容丰富,涉及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政策等;传播目的明确,主要是为了振兴民族经济,摆脱外国资本控制。
(2)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积极向西方学习,金融制度逐渐完善,成为晚清学习的榜样;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积极寻求救亡图存之道,金融改革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对金融的需求增加;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中国金融市场受到冲击,需要加强金融管理和控制。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特点:根据材料“日本在华经济调查人员于上海出版日文版《清国通商综览》,该书目录中就有‘金融’一词”可知,由日本传入;根据材料“1903年,浙江留日学生无逸在《中国金融之前途》一文中论述了浙江金融实际受上海金融控制,该文54处使用‘金融’”可知,传播者主要是中国留日学生和资产阶级维新派;根据材料“《日本变政考》、《清议报》《中国金融之前途》”可知,传播途径多样,包括出版书籍、报纸、杂志等;根据材料“当先查金融市场情形为要云”“金融机关渐渐通行”“中国应发展自己的金融机关”可知,传播内容丰富,涉及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政策等;根据材料“为了中国金融界的安全,中国应发展自己的金融机关”可知,传播目的明确,主要是为了振兴民族经济,摆脱外国资本控制。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原因:传播特点形成的原因有很多,考生主要从日本的制度完善、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西方列强的侵略等几个方面来作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金融制度逐渐完善,成为晚清学习的榜样;中国民族危机加深,金融改革成为求救亡图存的重要内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对金融的需求增加;西方侵略加剧导致中国金融市场受到冲击,中国需要加强金融管理。
18.
论题(举例)
科学(信息)技术让世界文化更精彩
史实(举例)
近代:①电话、电报等通讯技术的进步,让人类交流、文化的传播方便和迅速——便捷性
②15世纪中叶,德国古登堡采用金属活字印刷,直接催生印刷书的出现,进一步推动报纸、杂志的普及,有助于文化的大众化。——大众化、丰富
③交通(火车、轮船、飞机)发展带来的信息交流及移民带来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华人)——多样化
现代:①移动通讯技术、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实现跨时空的实时交流和共享。
②各种应用程序的开发,促进人们交流,丰富大众文化生活。
③全媒体不断发展,能最大程度汇集各种渠道的信息,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不同视角一一不同视角
世界因科技发展更精彩、更丰富,但应用不当会带来负面影响。
科技发展让文化的多样性面临挑战/文化的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
近代:科技的发展助推了殖民主义的扩张。随着殖民扩张而来的文化侵略,以改造甚至消灭被殖民地文化、淡化其民族意识,达到侵略的目的。如:
中国:北京条约后,西方传教士广设教堂,滥收教徒,中国出现反洋教运动
印度:英国在将印度变为其殖民地的过程中,把英语和英国的法律体系、政府体制和文官制度等移植到印度
现代:①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个人隐私保护越来越困难,甚至影响到个人的生命财产的安全;
②许多国家的传统文化受到计算机语言和英语的冲击,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集团推行霸权主义,把单一价值观强加给他国的工具。
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共同创造丰富多彩的世界。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现代(世界)。首先,结合材料“ 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发明和普及使信息交流与传播彻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文化的快速传播提供了更为便捷、低成本的物质载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瞬间便可到达地球村的每一个角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得以交流与共享。正是通过人类文化跨时空的交流与融合,人类社会进入了实时性、多元化的文化共享时代”和“地球村的食谱”,提取关联信息,自拟一个题目,可拟定题目:科学(信息)技术让世界文化更精彩;促进文化交流与共享;文化多样性面临的挑战等等。其次,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予以论述,如通讯技术的进步、印刷术的进步、交通条件的改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种应用程序的开发和全媒体不断发展等方面论述科学(信息)技术让世界文化更精彩,或者从其他角度论述科技发展让文化的多样性面临挑战、文化的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等等。最后,总结要有价值升华,如价值升华: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当代启示。
19.(1)原因:西学东渐的发展(中外贸易的影响)统治阶层的推崇(社会交往的需要)机械钟表工艺的精湛﹔工业革命的影响;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任答三个角度即可)
(2)特点:从仿制到自主研发(走自力更生道路)体现时代特色;趋向大众化(经济耐用,简洁质朴,讲求数量生产)功能单一。(任答两个角度即可)
价值:满足人民生产生活需求;振奋民族精神﹔引导社会主义的主流审美;为钟表行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任答两点即可)
【详解】(1)原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明到近代(中国)。根据材料“16世纪中叶,欧洲机械钟表通过商贸途径传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可知,西学东渐的发展(中外贸易的影响);根据材料“机械钟表在明清时代主要局限于天学领域,清代钦天监则已多用机械钟表计时;装饰功能的‘玩具’或许是清代机械钟表最常见的社会身份”“礼品则是明清时期钟表另一个重要的社会功用,无论是在国际外交场合,还是君臣间的贡献、赏赐,乃至亲友间的馈赠,机械钟表都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可知,统治阶层的推崇(社会交往的需要);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根据材料“明清钟表那些精致、复杂的自动显时功能是会让人心旷神怡、兴趣盎然的”可知,机械钟表工艺的精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的影响。
(2)特点: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中国以后。根据材料“我国早期国产表设计均仿自外国表,以瑞士表为主。1966年,天津手表厂设计研发出我国第一只摆脱仿制机芯手表——‘东风牌’手表”可知,从仿制到自主研发(走自力更生道路);根据材料“这一时期民用表设计的装饰题材多取自体现爱国爱党,反映人民当家作主以及向往新生活的内容,阳刚、健康、粗犷的工人、农民、战士形象主导了这一时期社会主流审美”可知,体现时代特色;根据材料“至七十年代民用表的用户群开始迅速扩大,民用表已然成为大众化的日用工业品四大件之一”可知,趋向大众化(经济耐用,简洁质朴,讲求数量生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功能单一。价值: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中国以后。根据材料“至七十年代民用表的用户群开始迅速扩大,民用表已然成为大众化的日用工业品四大件之一”可知,满足人民生产生活需求;根据材料“这一时期民用表设计的装饰题材多取自体现爱国爱党,反映人民当家作主以及向往新生活的内容,阳刚、健康、粗犷的工人、农民、战士形象主导了这一时期社会主流审美”可知,振奋民族精神﹔引导社会主义的主流审美;根据材料“民用表初创期的积累为我国民族制表业在下一阶段的成功调整转型突破打下了坚实基础”可知,为钟表行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1)新航路的开辟;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对东方航路与资源的争夺;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东西方贸易的需求;英国海上力量增强,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与扩张;塞尔登对海洋重要性的认知。
(2)依据:地图绘制方法为中国传统的画法,标注的文字为汉字;地图上明朝信息最丰富,航海路线以中国的泉州与漳州港为起点;中国南海占据了地图中央位置。
【详解】(1)本题为背景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近代(世界)。
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地图能够绘制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根据材料“在他那个年代,海洋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可知,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对东方航路与资源的争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东西方贸易的需求;根据材料“该地图后被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约翰·萨利斯获得,辗转落到了约翰·塞尔登(1584—1654)手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英国海上力量增强,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与扩张;根据材料“塞尔登比同时代的人更敏锐地察觉到,自己生活在一个正经历海洋变迁的时代。他主张海洋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由国家行使管辖权”可知,塞尔登对海洋重要性的认知。
(2)本题为背景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明代(中国)。依据:根据材料“《塞尔登中国地图》长160厘米,宽96.5厘米,采用中国古代风景画手法,使用汉字标注,并采用上北下南方位,同时标识了欧洲风格的罗盘和比例尺条”可知,地图绘制方法为中国传统的画法,标注的文字为汉字;根据材料“图中明朝信息最为丰富,北京城、黄河、各省边界等都有详细描绘。但却仅位于地图左上部分,中国南海前所未有地占据了中央位置”可知,地图上明朝信息最丰富,航海路线以中国的泉州与漳州港为起点、中国南海占据了地图中央位置。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练习(含解析)--2023-2024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