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选必一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知识梳理+练习(含解析)

选必一 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知识串讲
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核心知识一:中国古代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1.演变历程
(1)战国时期: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户籍制度逐步确立。
(2)秦朝:实行分类登记制度:除一般百姓的户籍外,宗室籍、宦籍、市籍等。
(3)汉朝:编户齐民。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也均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
(4)东汉末、西晋:东汉末年,户籍散乱。
(5)西晋时期,重建户籍,以黄纸登记,称为黄册。
(6)东晋、南朝:南方土著黄册,北方侨居白籍。东晋后期和南朝,土断,白籍人口土著化,承担赋役。
(7)隋唐:重新核定户籍。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
(8)宋朝:户籍分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主户与没有土地的佃户——客户。
(9)元朝:按职业定户籍,如军户、民户、匠户、站户等,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
(10)明朝:以职业定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 以里甲制为基础,制造户籍册。
(11)清朝:户籍管理相对松弛,乾隆年间,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
2.功能
(1)征收赋税及征派兵役。
(2)控制职业,固定身份。
(3)限制人口流动(加强了对民众的管理)。
(4)强化基层管理,维护社会治安;维护等级特权。
3.特点
(1)地域性:政府将人口控制在特定地域范围中,限制其流动。
(2)等级性:有特权户种、民籍户种和贱籍户种等类别。
(3)世袭性:不同等级、职业间的流动受到制约,户籍是世袭的。如军户、匠户和杂户就具有非常突出的世袭性。
(4)被赋予社会治安职能:宋代以后出现了保甲制,户籍管理制度进一步被赋予了社会治安功能。
4. 影响因素
(1)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内在要求。
(2)封建剥削土地制度的长期存在。
(3)高度集中中央集权的强力维持。
(4)森严的等级制度和普遍的等级观念。
(二)历代的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
1.历代基层组织
(1)演变
①秦汉至明清,县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下设直接管理民众的基层组织。
②秦汉时期,县下设乡里。乡设三老,掌教化;设啬夫,掌狱讼、赋税;设游徼,掌补盗。里设里正。乡里之外有亭,设亭长,负责传递政令和维护治安。
③唐朝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设里正、坊正、村正。
④明朝实行里甲制,十户为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甲长、里长。
(2)功能
①教化民众,劝民行善。
②规范乡民日常行为,组织礼仪活动。
③调解民间日常纠纷,持社会治安。
④完成基层政府机关下达的各项任务。
2. 历代社会治理
(1)秦汉:什伍组织,秦汉时期的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互相监督。
(2)唐朝:邻保制度。唐朝的邻保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间相互监督。
(3)北宋:保甲制。北宋王安石实施保甲制。
(4)明朝:十家牌法。明朝王守仁任南赣巡抚时推行十家牌法,要求十家总编为一牌,开列各户姓名,由十家轮流收掌,每日沿门按牌察看动静,发现有面生可疑之人,就向官府举报。
(5)清朝:保甲制。 清初实行里甲制,后来改而推行编制严密的保甲制。至此,兼具区划和户籍管理性质的乡里制与旨在维护社会治安的保甲制合一。
(三)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1.秦汉
(1)救济: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
(2)优抚:秦汉时期皇帝赐给高龄老人鸠仗。
2.隋唐
(1)救济:隋文帝置仓积谷,预防荒年,还鼓励民间自置义仓。官仓救大灾,义仓防小灾。
(2)优抚:政府设有收容贫老、孤儿和流浪人员的专门机构,如养病坊。
3.宋之后
(1)救济:北宋之后,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范仲淹在族内创设义田,赈济族人;宗族通过设立义田、义学、义宅、义冢等族产,资助族中贫困者。明清时期,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出现了善堂、善会等慈善机构。
(2)优抚:宋朝的福田院,元朝的众济院,明清时期,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出现了善堂、善会等慈善机构。
1. 中国古代基层治理小结
特点 趋势 影响
(1)严密性建立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机制。(2)独立性:基层自治色彩鲜明。 (3)宗法性:宗法关系扮演了重要角色。 (1)中国古代乡村治理含有一定的自治因素,但始终没有发展为真正的乡村地方自治。(2)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王权的扩张,乡村社会治理越来越深地受到国家政权的干预和控制,其自治性逐渐消退。 (3)由乡里制向保甲制转变,由乡官制向职役制转变。 (1)巩固了封建统治。(2)稳定地方秩序。 (3)推动社会经济、文化习俗的发展。 (4)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小农经济的主体地位。
2.中国古代社会救济与优抚小结
社会救济的原因 特点 意义
(1)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自然灾害发生时,人民生活缺少保障。(2)农耕经济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 (3)儒家的民本思想。 (4)统治者巩固统治需要。 (1)社会救济的政府救济与民间救济相结合。(2)社会救济的主体是政府,民间组织处于辅助地位。 (3)立法保障。 (4)设立专门机构。 (5)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措施。 (1)积极:社会救济为民众提供了一定的生活保障,以保证人口繁衍和正常生产活动的进行,有利于维护统治。(2)局限:①各自为政,缺少合作,救济方式相对单一;②缺少制度规范,政策因人而变,因俗而变。
1.下面是唐开元九年(721年)账后户籍残卷(摘录)。这说明( )
户主汜尚元 年伍拾捌岁 寡 下下户 不课户 十四亩永业 壹拾伍亩已受 合应受田伍拾壹亩 一亩居住园宅 卅六亩未受 (以下田地四至 略)
A.户籍制度日趋完备 B.户籍是土地控制的凭证
C.农民生活得到改善 D.地方治理体系逐渐完善
2.大索貌阅是隋朝采取的一项整顿清理户籍的措施。如表是关于大索貌阅的部分史料。据此可推知隋朝( )
史料 来源 实行时间 结果
《隋书食货志》 隋文帝开皇三年 新增口1641500人
《资治通鉴》卷176 隋文帝开皇五年 新附口1640000余人
《隋书裴蕴传》《资治通鉴》卷181 隋炀帝大业五年 新附口641500人
A.推行大索貌阅共三次 B.政府支出得到保障
C.人口数据雷同无价值 D.注重整顿社会秩序
3.道光咸丰之际,中国社会逐步出现了一个以绅董(指董理地方公务的绅士)为主体的地方社会治理权属体系。下图为绅董掌控地方事务重点变化情势图,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民族危机的加剧 B.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
C.清末新政的影响 D.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4.清代,合会、行会、善会等经济性会社迎来了大发展时期。《广志绎》载:“告助者,亲朋或征逋追负而贫不能办,则为草具,召诸友善者各助以数十百而脱之。”由此可见,清代经济性会社( )
A.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B.开创了基层经济互助的良风
C.增加了政府基层治理成本 D.为社会治理贡献了民间力量
5.如图为明代画家周臣的写实肖像类系列画《流民图》中所描绘的一个匍匐在地上的乞丐的形象。结合当时的社会救济和优抚政策,他可能得到的救济是( )
A.被赐予鸠杖以示救助 B.被机构养病坊所收容
C.接受朱子社仓的救助 D.善堂等慈善组织救助
核心知识点二: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1.古希腊时期的基层治理
(1)特点:村社实行自治。
(2)表现:全体成年男性出席的村社大会是村社最高权力机关,处理与村社有关的事务。
2.中世纪的基层治理
(1)庄园
①管理者:庄园主或管家。
②职能:组织生产,征收地租,主持庄园法庭的审判,裁决纠纷。
(2)行会、商会
①组成:城市里的手工业者和商人。
②职能:规范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经营活动;上层分子把持城市政权,行使城市治理的职责。
(3)基督教会:在基层治理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3.近代西方的基层治理
(1)概况:随着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国在继承地方自治传统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基层治理的管理。
(2)举例
①美国建国后,基本保持了地方自治的传统,乡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
②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了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每个市镇的市长和市议会都由普选产生,市长同时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
③英国在1835年颁布《市政法案》,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法案规定自治市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地方征税所得也由自治市自主开支,但必须接受选民监督。
(3)发展
①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城市人口激增,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使传统的社会救济方式遭遇瓶颈,各国不得不探索社会救济的新方法。
②把城市分成若干小区,每个小区组织志愿者,负责救济的分配,并协调慈善团体和救济机构的工作,社区组织开始形成。
4.二战后的基层治理
(1)特点:社区很快发展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
(2)表现
①认识到必须组织和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建立自下而上的机制。
②社区居民自我管理,提供生活服务、教育、休闲娱乐、福利、卫生保健等,还参与相关的城市规划、土地政策等地方政府决策。
(3)评价: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
5.20世纪80年代后的基层治理更加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公众、志愿者和私人部门提供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使基层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1.发展
①17世纪初,英国颁布了济贫法。
②欧洲国家纷纷建立济贫制度。
③19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
④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
⑤二战后,英国率先构建了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全民覆盖;此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建成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
1. 西方社会管理的模式、特点和作用
(1)模式
①自治型管理模式。自治型管理模式下政府与社区行为相对分离,政府主要职能为协调以及提供保障。
②行政型管理模式。政府行为与社区行为结合较为紧密。
③混合型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是自治型与行政型的综合。
(2)特点
①组织体系完善,政府与企业、社会组织密切合作。
②法律法规健全,社区管理依照法律法规和制度运行。
③服务理念突出,社区设计、设施建设强调人性化。
④资金渠道较广,政府购买和公益捐赠成为主渠道。
⑤专业要求较高,社区工作人员具备较高专业素质。
(3)作用
①有利于给居民生活带来便利,在提供就业、缓解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②调动了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和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培养社区成员民主自治的主体意识和能力,提高社区管理水平。
③既节省了政府开支,降低了行政管理费用,又提高了效率。
2.现代保障制度的特点及评价
1.特点
①从单纯的社会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②福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等。
③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收入多。
2.评价
(1)积极
①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
②扩大了消费,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2)消极
①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②助长懒惰行为。
6.如图漫画中的人物陷入“泥潭”,日显疲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社会保障制度的弊端难以避免 B.高福利与超前消费相辅相成
C.高福利可以缓解政府债务危机 D.债务危机将使社会保障制度被取消
7.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社区管理类型 特征 代表国家
自治型 小政府、大社会,政府基本不干预社区自治。 美国、加拿大和德国
混合型 政府拨款并对社区进行指导和监督,社区组织和居民参与,共管共建。 日本和澳大利亚
政府主导型 大政府、小社会,政府直接对社区进行管理。 新加坡
A.市场化是社区管理唯一模式 B.社会制度决定社区管理模式
C.基层治理强调政府、社区的共同作用 D.社区管理是自上而下的基层治理模式
8.19世纪的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写道:在新英格兰,乡镇居民大会是居民通过一年一度的选举产生的,乡镇官员间并没有上下级隶属关系。州政府的赋税,计征税款的是乡镇,所以他们认为美国是乡镇把官员借给了州政府,与法国的中央政府管辖差别很大。托克维尔认为( )
A.美国乡镇政府权力大于州政府 B.法国应向美国学习治理手段
C.法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更具优势 D.美国基层自治体现民主传统
9.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截止2020年12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99亿人,2.17亿人,2.68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超过13亿人,覆盖94.6%的人口。日益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
①能够彻底免去人们的后顾之忧
②要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③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促进共同富裕
④可以进一步促进国家社会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②③
10.19世纪,英国慈善机构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这些民间慈善机构通常与政府济贫部门密切合作。有学者就19世纪60年代初期之前的伦敦慈善机构数量变化情况进行了统计(见下表)。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英国( )
A.民众邻里互助意识增强 B.贫富分化矛盾得以化解
C.社会治安得到根本改善 D.经济发展推动社会救助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可知,户籍上不仅记载户主的年龄、户等、是否课役,还记载了按均田制可占有的土地数及实际占有的土地,并登记了田地的四至,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出唐代通过户籍制度在严格控制“人”的基础上,实行对土地的有效控制,B项正确;根据材料看不出户籍制度日趋完备,排除A项;根据材料推不出农民生活得到改善,排除C项;D项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D项。故选B项。
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时期的中国。材料中的三则史料都体现隋朝新增了很多人口,而人口的增加是经济恢复社会发展的表现,D项正确;材料只是出现了三则史料,不能说明推行大索貌阅共三次,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人口的增加,不涉及政府支出得到保障,排除B项;人口数据雷同也可能是更真实的反映了现实,不能就说无价值,排除C项。故选D项。
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材料可知,两次鸦片战争之际,中国社会出现以地方公务的绅士为主体的地方社会治理权属体系,体现了民族危机加剧对中国地方治理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地方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没有提及太平天国运动信息,排除B项;清末新政是在20世纪初,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C项;民主革命思想是辛亥革命时期,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中国。据材料“合会、行会、善会”“有请求帮助者......亲朋乡里帮助其摆脱困难”并结合所学,明清时期,社会(民间)力量的救济活动有很大发展,通过资助贫困者、帮助弱势群体等,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为社会治理贡献了民间力量,D项正确;材料现象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无关,排除A项;基层经济互助不是开创于清代,排除B项;社会方面的救济活动可以减少政府基层的治理成本,排除C项。故选D项。
5.D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明代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出现善堂、善会等慈善机构,材料中的饥民可能会得到救济,D项正确;秦汉皇帝有时赐予年高老人鸠杖,以示尊重,但不是救助行为,排除A项;唐朝政府设立养病坊,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南宋时期朱熹设立朱子社仓,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6.A
【详解】根据材料“漫画中的人物陷入‘泥潭’,日显疲态。”可知,战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高福利、超前消费等,一方面缓和了社会矛盾,但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导致政府债务危机的发生,由此可知,社会保障制度的弊端难以避免,A项正确;高福利与超前消费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不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排除B项;高福利可以缓解政府债务危机,说法绝对,排除C项;债务危机将使社会保障制度被取消,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7.C
【详解】根据题干自治型社区管理采用小政府、大社会,既有政府作用,也有社会作用,混合型社区管理模式中有政府拨款也有社区组织参与,政府主导型社区管理模式中大政府、小社会,既有政府作用,也有社会作用,由此可见,自治型、混合型和政府主导型三种模式的基层治理均有政府和社区的共同作用,C项正确;市场化并非社区管理的唯一模式,如新加坡的政府主导型,是政府对社区直接管理,排除A项;题干中代表国家均为资本主义制度,排除B项;社区管理中自治型,政府基本不干预社区自治,排除D项。故选C项。
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的美国。材料“乡镇居民大会是居民通过一年一度的选举产生的,乡镇官员间并没有上下级隶属关系”强调的是美国基层的民主传统,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乡镇政府和州政府并无隶属关系,非美国乡镇政府权力大于州政府,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美国民主的传统,非法国应向美国学习治理手段,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二者地方制度的比较,排除C项。故选D项。
9.C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2020年(中国)。本题要求选择日益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影响。①能够彻底免去人们的后顾之忧表述过于绝对,错误;②社会保障体系要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正确;③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促进共同富裕,正确;④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有利于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正确。结合上述分析可知,符合题意的是②③④,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本题选C项。
10.D
【详解】通过观察表格中数据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特别是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民间慈善机构发展迅猛,并与政府济贫部门密切合作,反映出英国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救助,D项正确;民众邻里互助意识增强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英国的贫富分化矛盾得以化解,排除B项;社会治安得到根本改善的说法太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选必一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知识梳理+练习(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