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2021-2023)学考真题分类汇编之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1.1932 年, 美国失业状况愈发严重,“领取救济品的人排着长龙, 许多人因无法偿付贷款而被迫流离失所”。罗斯福新政措施中, 能够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是( )
A.兴建公共工程 B.调整产品结构
C.协调劳资关系 D.保护劳工权利
2.“绥靖”一词的本义是“安抚平定”;现代的“绥靖”政策却成为对侵略行为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代名词。关于绥靖政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其实质是牺牲小国利益和维护自身利益 B.政策的推行避免了战争的爆发
C.《凡尔赛条约》签订是绥靖政策的顶峰 D.这一政策维护了中小国家利益
3.1933年,美国成立了民间资源保护队,组织失业青年建水坝、种植防护林、扑灭森林火灾等。这一做法旨在( )
A.复兴工业生产 B.改善居住环境 C.恢复银行信用 D.解决就业问题
4.在西方文化中,黑色一般代表凄惨、悲伤、忧愁之意。1929年10月24日,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黑色星期四”。因为这一天( )
A.胡佛当选为总统 B.股票市场崩溃
C.日本偷袭珍珠港 D.美元大幅升值
5.20世纪30年代,日本的一份秘密文件的内容为:“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会,……生产力之不足,生产设备之不足,原料之不足及蓄积资本之不足。凡此均需开始新的战争,俾有所补充;而国内不稳势力之高涨,罢工之狂澜,亦需发动内外举国之战争,以期平靖。”据此判断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是( )
A.明治维新改革措施不利经济发展 B.转嫁国内经济危机缓和阶级矛盾
C.利用了中国国共两党内战的时机 D.灭亡中国,称霸世界是日本的国策
6.1938年9月,为了决定捷克斯洛伐克的命运,希特勒会见了英国和法国的领导人。同盟国的领导人抛弃了这个不太重要的民主国家,试图绥靖希特勒以避免战争,但却枉费心机。此次会议地点在下图中
A.① B.② C.③ D.④
7.如图关于捷克斯洛伐克的漫画讽刺了
A.门户开放政策 B.集体安全政策 C.均势政策 D.绥靖政策
8.慕尼黑会议后,首相张伯伦宣称为欧洲“带来了五十年的和平”。此时英国推行的外交政策是
A.门户开放政策 B.绥靖政策 C.集体安全政策 D.遏制政策
9.1938年9月30日发表的《英德宣言》称:“我们认为昨夜签订的协定……构成两国人民永不再投入彼此之间战争的象征……从而对欧洲的和平做出贡献。”《英德宣言》中提到的“协定”是指
A.《凡尔赛条约》 B.《联合国家宣言》
C.《慕尼黑协定》 D.《九国公约》
10.《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标志着英法两国推行的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其影响是( )
A.法西斯的侵略行为得到鼓励 B.导致纳粹德国独裁统治的建立
C.日本确立了对外侵略的国策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11.德国法西斯头目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写道:“1939年初,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这个计划的实施,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处于更有利的地位。”“这个计划”是指
A.割占苏台德地区
B.吞并奥地利
C.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D.进攻波兰
12.20世纪30年代后期,英法通过一次会议出卖了某国,“作为德国人负责对苏开展的代价”,证明了绥靖政策是“纵然战争、挑拨战争、扩大战争的政策”。被出卖的这个国家位于如图( )
A.① B.② C.③ D.④
13.英国史学家约翰·惠勒在其著作中指出:“德国的征服国策,英国的绥靖国策,就像两股并行的溪水在奔流,它们将在一个交叉点结合起来……”。这个“交叉点”是指
A.《慕尼黑协定》签订 B.德国突袭波兰
C.德国法西斯专制建立 D.苏德战争爆发
14.1938年9月的一天,张伯伦回到英国,他挥动着手里的那张纸说:“在我国历史上这是第二次把光荣的和平从德国带回到唐宁街来,我相信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他挥动的那张”纸”是
A.《凡尔赛和约》 B.《九国公约》
C.《联合国家宣言》 D.《慕尼黑协定》
15.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从局部战争到全面战争的过程。1941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的一年。在这一年( )
①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扩大侵略 ②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
③苏联战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 ④德国遭遇了发动侵略战争以来的最大失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6.1942年1月,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这一行动( )
A.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 B.刺激了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的野心
C.表明太平洋战争正式爆发 D.反映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17.二战时期有一幅漫画,将象征着世界自由的自由女神火炬传递给罗斯福和丘吉尔,在他们身后高举的带有镣铐的巨手是苏联的象征。与这幅漫画意旨相符的事件是( )
A.德国突袭波兰 B.《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C.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 D.《慕尼黑协定》签订
18.“集中大量兵力,以‘闪电战”从数个方向实施迅猛而深远的突击,占领苏联首都莫斯科、苏联第二和第三大城市列宁格勒和基辅等,把苏联红军的主力消灭在苏联西部地区,尔后向苏联腹地长驱直入,进而击败苏联”,这是“巴巴罗萨计划”的基本内容。该计划的实施( )
A.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B.使苏联成为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战场
C.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D.直接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19.1942年1月,中、美、英、苏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宣言强调各签字国政府彼此合作,不与敌人单独停战或媾和。各国政府保证以其全部资源、军事或经济力量,反对轴心国三个成员及其参战的追随者。这标志着(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 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C.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成立
20.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从局部战争到全球战争的过程,其发展到全球阶段的标志是
A.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 B.德国突袭波兰
C.太平洋战争爆发 D.德国入侵苏联
21.某次会议指出:“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这次会议的内容属于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雅尔塔体系
C.《马关条约》 D.《九国公约》
22.它是一座工业城市,又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更是一座英雄的城市,1942年夏天至1943年初,它抑制住德军一次次的猛攻,扭转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局势。这座城市是( )
A.莫斯科 B.诺曼底 C.柏林 D.斯大林格勒
23.二战期间,美日双方在下图所示地点发生过激烈的争夺战,这一战役也被丘吉尔称为“战争史中最激烈最著名的战役之一”。对该战役的认识正确的是
A.日本由此建立了在亚太地区的霸权 B.美军因破译了日军密码而以少胜多
C.日军丧失了在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D.美军切断了日本本土与外界的联系
24.1943年10月,意大利新政府向德国宣战,意大利被同盟国承认为“共同参战国”。这意味着( )
A.德国失去北非战场的主动权 B.北非战场宣告胜利结束
C.北非战场形势发生重大转折 D.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25.1941年底,战火从大西洋烧到太平洋,使二战的规模空前扩大的战役是
A.不列颠之战 B.中途岛海战
C.日本偷袭珍珠港 D.法西斯德国突袭苏联
26.下图是某校黑板报上的一个专栏,其错误在
A.时间
B.事件
C.国家
D.结果
27.1942年1月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其标志是以美、英、苏 、中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 )
A.《凡尔赛条约》 B.《九国公约》
C.《慕尼黑协定》 D.《联合国家宣言》
28.下图是20世纪40年代某一同盟的宣传画,这一同盟是( )
A.同盟国 B.协约国 C.轴心国 D.反法西斯同盟
29.在雅尔塔会议期间,斯大林向罗斯福和丘吉尔明确指出,“波兰对苏联不仅仅是荣誉问题,而且是个安全问题,苏联一些极为重要的战略问题都与波兰有关,它对苏联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由此可见,苏联特别重视( )
A.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 B.西部边界的安全问题
C.战后经济恢复与发展 D.苏美英的同盟与合作
30.二战时期有一幅漫画,构图为自由女神将象征着世界自由的火炬传递给罗斯福和丘吉尔,在他们身后高举的带有镣铐的巨手是苏联的象征。该漫画表明
A.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B.英美开始商讨建立联合国国际组织
C.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可以走向联合
D.美国已经放弃了孤立主义外交政策
3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首次提出日本应归还台湾等所有被占中国领土的国际会议是
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32.下图是发表于1941年12月29日的漫画《活力少年》,面对即将到来的新年,画家将罗斯福和丘吉尔同框,用漫画的形式提前祝福新的世界组织和安全机制的诞生。对该漫画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A.《大西洋宪章》翌日发表 B.《联合国家宣言》即将签署
C.集体安全政策势在必行 D.国家干预政策初见成效
33.正确的逻辑推理在历史学习中很重要。表格内容为大国领导人对某一历史事件发生后的第一反应,该事件是
丘吉尔 好了!我们总算赢了
斯大林 真是好极了,日本人干得真不赖
罗斯福 将尽全力把强加给国家头上的耻辱还给对方。上帝保佑美利坚
A.签订《慕尼黑协定》 B.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
C.太平洋战争爆发 D.《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34.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这标志着(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结束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成立
35.以下关于二战期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下图上标识正确的是
①二战全面爆发 ②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③二战的转折点 ④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A.① B.② C.③ D.④
36.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极大地推进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下图中反法西斯联盟国家重大的政治和军事行动,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③②①④ B.④②③①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37.二战中,苏德战场进行的数次重大战役,其中使苏德战场局势发生根本转折和使德军失去战场主动权的战役位于图中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8.下图所示历史事件的发生主要源于
A.波兰拒绝了德国领土要求 B.英法推行绥靖政策
C.德国解除进攻西欧的后患 D.英法结成军事同盟
39.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协同作战,打败法西斯,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国家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标志是
A.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B.《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C.德黑兰会议的召开 D.《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40.1942年1月,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其标志是( )
A.《国际联盟盟约》的制定 B.《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C.《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D.《联合国宪章》的制定
41.雅尔塔会议期间,苏联提出要承认外蒙古独立,美国为使苏联参加对日作战,背着中国政府同意了苏联的条件。可见,雅尔塔会议体现了
A.大国一致 B.大国强权 C.美苏争霸 D.美苏互信
42.下表列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些事件整体上反映了
年份 事件
1931年 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中国开始局部抗战
1939年 德国闪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1年 德国入侵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范围进一步扩大,苏联红军英勇抗击德军
1941年 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A.欧洲各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致命打击
B.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发展到全球战争
C.苏联战场成为抵抗德国法西斯军队的主战场
D.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43.1942年1月,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其标志是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了
A.《国际联盟盟约》 B.《凡尔赛条约》
C.《联合国家宣言》 D.《慕尼黑协定》
44.1942年初,面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嚣张气焰,以中、美、英、苏为首的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这一行动
A.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B.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爆发
C.表明了太平洋战争正式爆发 D.刺激了日本偷袭美国的野心
45.1942年1月,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这是为了
A.协同作战打败法西斯 B.重建战后的世界秩序
C.协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D.构建联合国的基本框架
46.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各国应该共同推进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决定成立“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的会议是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
47.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使美、苏、英、中等同盟国家协同作战,相继打败意大利、德国和日本,是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下列文件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的是
A.《慕尼黑协定》 B.《联合国家宣言》
C.《开罗宣言》 D.《联合国宪章》
48.1942年1月,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
A.协约国集团的形成 B.国际联盟的正式成立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
49.1943年初,原来倾向于德国的土耳其、伊朗等国都纷纷表态,表示支持反法西斯战争,同时,很多国家加入了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反法西斯同盟的正义性
B.斯大林格勒战役扭转了二战的战局
C.法西斯集团的开始瓦解
D.美国的参战增强了世界人民的信心
50.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A.卢沟桥事变
B.苏德战争爆发
C.英法对德宣战
D.日军偷袭珍珠港
51.1945年,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成立,其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该组织是( )
A.国际联盟 B.联合国 C.不结盟运动 D.欧洲联盟
52.下列历史事件与其影响之间,对应关系成立的是( )
历史事件 影响
A 第一次世界大战 瓦解了世界殖民体系
B 十月革命 直接冲击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解放运动 标志着第三世界兴起
D 第二次世界大战 推动雅尔塔体系形成
A.A B.B C.C D.D
53.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同国际联盟一样,联合国在各种非政治性活动方面十分成功。但在执行维持和平这一主要任务方面却成绩时好时坏,它未能阻止朝鲜、阿尔及利亚、埃及和越南的一系列局部战争,即“灌木林火”战争。其主要困难在于:在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中,它能提供一台解决争端的机器,但却不能下令使用这台机器。可见他认为联合国( )
A.是二战后国际联盟的继续 B.主要致力于非政治性活动
C.是由大国操控的政治机器 D.难以制约大国间的博弈
54.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这一体系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 B.审判战争罪犯
C.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独立权利 D.成立国际联盟
55.依据如图中的信息判断,该地图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欧洲 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
C.欧洲联盟成员国的分布图 D.苏联解体后的东西欧洲图
56.1945年确立的雅尔塔体系中明确提出:“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这体现了( )
A.美国的霸权地位已经荡然无存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已崩溃
C.人类呼唤和平并要求共同发展 D.以美苏为主导的两极格局形成
5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后,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的国际组织是( )
A.国际联盟 B.联合国 C.世界银行 D.世界贸易组织
58.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从局部战争逐渐发展到全球战争的过程。( )
59.联合国吸取国联教训,确立“大国一致”原则,使和平解决争端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
60.和平,理应是全世界的主旋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特勒认为,只有“当一国(种族上最优秀的那一国)取得了完全而无可争辩的霸权时”,世界和平才会到来。
——[美]哈伯特·温博格著,何江等译《希特勒德国的对外政策》上编
材料二 这只不过是坦率地承认,无论是通过直接侵略还是间接侵略,将极权主义政权强加给自由国家人民,都是破坏了国际和平的基础,从而也破坏了美国的安全…
——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 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西斯主义的基本特征。为取得“霸权”,希特勒采取了哪些措施?
(2)材料二中“极权主义政权”是指哪个国家?为了“国际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欧洲采取了哪些措施?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为争取和平所做的努力,并列举当今中国为应对国际形势贡献的“中国智慧”。
61.[20世纪的世界形势]
材料一 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把短促的20世纪(1914-1994年)划分为三个历史时期,说它像个三联画或历史的三明治(如表4)。
1914-1945年 大灾难时期
1945-1973年 黄金时代
20世纪70年代以后-1991年 天崩地裂
材料二 两百年来第一次,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是一个毫无任何国际体系或构架的世界。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材料三 目前的多极化趋势将成为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基础。多极化为各国提供了机会,使它们能够在国际社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希望及雄心。只有通过国家间持续的对话交流观点,才有可能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则是世界和平的基础。
——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1992年1月-1996年12月在任)
(1)分析表,结合所学知识对霍布斯鲍姆关于20世纪的划分加以阐释。
(要求每个阶段任选一个史实并加以阐述)。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20世纪90年代成为“毫无任何国际体系或构架的世界”的标志性事件,概括多极化趋势对国际关系发展的积极影响。
62.阅读下面大事年表,回答问题。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19年1月~6月,巴黎和会召开
1920年1月,国际联盟成立
1921年~1992年,华盛顿会议召开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2年1月,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召开
1945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945年10月,联合国成立
(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决议原则的特点,并分别指出他们的影响。
(2)根据大事年表,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演变?
(3)通过以上探究,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6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22条 (一)凡殖民地及领土于此次战争之后不复属于从前统治该地之各国,而其居民尚不克自立于今世特别困难状况之中,则应适用于下列之原则,即此等人民之福利及发展成为文明之神圣任务,此项任务之履行应载入本盟约。(二)实行此项原则之最妥善方法莫如将此种人民之保佐委诸资源上、经验上或地理上足以承担此项任务而亦乐于接受之各先进国。
——1919年《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二 按照凡尔赛条约,德国的一切殖民地都被它的这些敌手夺去了。土耳其、波斯和中国都沦为奴隶。结果是世界十分之七的人口陷于被奴役的地位。这些奴隶遍及全世界,受英国、法国和日本等一小撮国家的宰割。正因为如此,靠凡尔赛条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因为整个地球上受奴役的十分之七的人口已经忍无可忍,他们渴望有人发起斗争来撼动这些国家。
——列宁《在莫斯科省的县、乡、村执行委员会主席会议上的讲话》(1920年10月15日)
材料三 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固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吾国为本身之最大利益以及为和平与人道计,对于此种责任,不能畏缩,且在事实上亦未畏缩。
——罗斯福(1944年)
材料四 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就是争夺世界霸权,苏联是美国通往世界霸权道路上的“最主要障碍”,美国正积极扩充军备,准备针对苏联的战争。
——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
材料五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现在美国已不再是唯一的世界第一流国家,已经不再是力量超群的世界强国,世界上也不再只有两个超级大国……所以现在我们有三个力量中心——美国、西欧和日本。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地位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非常激烈。
——尼克松总统1971年在堪萨斯城假日旅馆的讲话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并说明该体系不能长久的原因。
(2)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国际格局发生的变化。这一格局存续期间,国际关系的总体概况如何?
(3)据材料五,指出从二战后初期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世界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
6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63至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居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到1914年时,欧洲已称霸全球。…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已成为世界的中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大伤元气,无论战胜国英、法,还是战败国德、意都严重损耗,经济破败凋敝,政治局势动荡不稳,国际地位显著下降。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美苏之间的战略目标、战略构想和战略利益形成了根本冲突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形成了全面的对峙和对抗。二战重创了英法等殖民帝国,原来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改写了世界政治地图。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初期,国际社会出现了“第三世界”。是战后世界民族民主运动发展和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结果。“第三世界”这一概念的流行与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密切相关。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把争夺海洋作为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1971年,9个拉美国家举行利马会议,表示要采取共同行动,反对海洋霸权主义。经过一系列努力,1982年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到1984年底,共有159个国家和地区在公约上签字,唯独美英等国拒绝签署,为公约的实施设置障碍。但是,这一完整的海洋法体系的确立是第三世界国家联合反霸斗争中的一次重大胜利。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四 G8(八国集团)是传统的工业化大国“俱乐部”。随着新的重要经济体的崛起国际舞台上既有G8+5,即八国集团与五个发展中大国非正式对话的形式;又有G20(二十国集团),即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国家之间平等协调机制。此外,以“金砖国家”为代表,新兴大国也在事关全球治理、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等问题上积极进行协商配合。
(1)依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国际格局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国际格局变化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三世界形成的历史背景。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单指出新时期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特点。
65.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战后国际形势发展的主要态势是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宣言签字国政府,……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同时,它们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兹宣告:
(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1942.1《联合国家宣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的原因,并简述该宣言签署的意义。
材料二 20世纪下半叶,冷战主导了国际关系。……“二战”之前,许多西方领导人对苏联的马克思主义政权既恐惧又憎恨。虽然西方和东方最终在“二战”时结成同盟并成功地打败了纳粹德国,但是从许多方面来说,战时的经历确定了而不是减轻了战前的彼此怀疑。1945年纳粹刚刚投降,同盟国就开始分裂,(美苏)两国很快就爆发了激烈的争吵。……1947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杜鲁门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承诺支持各自由民族,因为他们抵抗着企图征服他们的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压力。……在冷战的大环境下,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世界格局表现出多极化趋势。
——摘编自弗兰克·萨克雷《世界大历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美苏走向冷战的原因,运用美苏冷战的基本史实说明“1947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列举冷战期间多极化力量发展的表现。
材料三 两百年来第一次,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是一个毫无任何国际体系或构架的世界。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目前的多极化趋势将成为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基础。多极化为各国提供了机会,使它们能够在国际社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希望及雄心。只有通过国家间持续的对话、交流观点,才有可能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则是世界和平的基础。
——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1992年1月—1996年12月在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导致20世纪90年代成为“毫无任何国际体系或构架的世界”的标志性事件,概括多极化趋势对国际关系发展的积极影响。
66.目录是一本书的索引,是全书内容的提纲挈领。阅读《全球通史》的第八编目录(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第八编1914年以来西方衰落和成功的世界
第36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球性的影响
第37章 殖民地世界的民族主义起义
第38章 1929年以前欧洲的革命与和解
第39章 五年计划和大萧条
第40章 走向战争,1929-1939年
第41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性的影响
第42章 诸帝国的终止
第43章 大同盟、冷战及后果
(1)根据目录反映出“西方衰落”的原因有哪些?请列举相应的史实各一例。
(2)根据目录及所学,分析两次大战对新的国际政治格局形成的影响。(要求:史实准确,表述合理)
(3)该目录反映了世界现代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67.人类在20世纪为“非理性”付出过沉重的历史代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国的纳粹化进程充满了国家及民众层面的非理性因素......在民众层面则是对强人领袖的迷信及抛弃良知的利益诉求。在这两个因素的合力作用下,一个原本政教发展在欧洲遥遥领先的国家最终却策动了战争,点燃了几乎殃及全世界的冲天烈焰。
——摘编自胡德坤、卢晓娜《二战前德国纳粹化的非理性因素分析》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前德国纳粹化进程中民众层面“非理性”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具体分析哪些现实因素导致了民众层面的“非理性”?
材料二 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东西方冷战把战时盟国彼此塑造成了非此即彼的安全威胁与敌人,在其背后体现了双方极强的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并在塑造过程中注入了一些非理性色彩。德国问题本身也就演变成了握在各自手中用以对付对方的有效工具,围绕着德国问题的斗争也逐步成了东西方冷战的新中心。
——摘编自王帅《论战后德国分裂局面的形成(1941—1949》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德国成为东西方冷战“新中心”的表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你认为该如何构建“理性”的国际关系?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经济大危机时期的美国。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大危机时期失业严重,“能够直接改变这一状况”是指罗斯福新政为解决失业而扩大就业的措施,如新建公共工程,A项正确;保护劳工权利属于罗斯福新政社会福利保障措施,调整产品结构针对的是农业,排除BD项;协调劳资关系作用在于缓和劳资关系以及社会矛盾,与”直接改变”不符,排除C项。故选A项。
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本题考查绥靖政策。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英法施行绥靖政策,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更加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绥靖政策的实质是牺牲小国利益,维护自身利益,A项正确;绥靖政策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排除B项;《慕尼黑协定》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顶峰,不是《凡尔赛条约》,排除C项;绥靖政策是牺牲小国利益和维护自身利益,排除D项。故选A项。
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成立民间资源保护队,组织失业青年建水坝、种植防护林、扑灭森林火灾等措施旨在解决就业问题,缓解经济危机,D项正确; 复兴工业生产与“建水坝、种植防护林、扑灭森林火灾”等不符,排除A项;组织失业青年从事公共工程,实行以工代赈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就业,并非改善居住环境,排除B项;本题材料与恢复银行信用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4.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1929年10月24日,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价格狂跌,人们大量抛出股票,证券市场陷入恐慌,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随后,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席卷了美国乃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B项正确;1928年胡佛当选为美国总统,排除A项;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排除C项;20世纪三十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期间,美国为应对危机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排除D项。故选B项。
5.B
【详解】根据材料“生产设备之不足,原料之不足及蓄积资本之不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席卷全球,日本国内经济也发生了危机,引发了罢工,为转移危机,缓和阶级矛盾,对外发动了侵华战争,B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国内战,排除C项;D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6.B
【详解】根据“1938年9月,为了决定捷克斯洛伐克的命运,希特勒会见了英国和法国的领导人”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次会议是慕尼黑会议,召开的地点是德国的慕尼黑,位于图中的②处,B项正确;①③④都不是德国的慕尼黑,排除ACD项。故选B项。
7.D
【详解】材料中的两个人物(代表英法)拿着一盘肉(捷克斯洛伐克)喂给了狼(代表法西斯德国), 这体现了英法为了维护自身的和平而牺牲他国的绥靖政策,故D正确;A是美国侵略中国的政策,排除A项;B一战后国联采取的政策,排除B项;C是英国对欧洲大陆的政策,排除。故选D。
8.B
【详解】慕尼黑会议是英法等国实行绥靖政策的顶峰,B正确;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提出的,排除A;集体安全政策与题干时间描述不符,而且当时苏联有此意向,排除C;遏制政策与当时的英国外交政策相反,排除D。
9.C
【详解】根据材料时间1938年9月30日以及“构成两国人民永不再投入彼此之间战争的象征……从而对欧洲的和平做出贡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协定应当是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的《慕尼黑阴谋》,C正确;A签订时间在1919年,排除A;《联合国家宣言》签订时间是1942年,排除B;《九国公约》签订时间是在1922年,排除D。
10.A
【详解】1938年英国、法国、纳粹德国、意大利四国首脑张伯伦(首相)、达拉第(总理)、希特勒、墨索里尼在慕尼黑会议上签订条约,英、法两国为避免战争爆发,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将苏台德区割让给纳粹德国,《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标志着英法两国推行的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助长了德、日、意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故选择A项;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排除B项;1936年8月7日,日本五相会议提出了实行大陆政策的北进和向太平洋扩张的南进同时并举的《国策基准》计划,排除C项;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排除D项。
11.C
【详解】在1939年初,而且是在《慕尼黑协定》的基础上有所扩大,联系相关史实,可知是指1939年德国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其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增,故C符合题意。 慕尼黑召开会议擅自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以满足德国的要求,可见割占苏台德地区并非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故A不符合题意。在《谋尼黑协定》签订前,德国已经吞并奥地利,故B不符合题意。进攻波兰是1939年9月,突破的是凡尔赛体系和《罗迦洛公约》,故D不符合题意。
12.C
【详解】依据材料“纵然战争、挑拨战争、扩大战争的政策”,结合二战的相关知识点,可知③是苏台德地区,属于捷克斯洛伐克,C项正确;①是立陶宛,②是波兰,④是奥地利,排除ABD项。故选C项。
13.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签订的《慕尼黑协定》,体现了德国法西斯的征服国策和英国的绥靖国策,A项正确;德国突袭波兰只体现了德国的征服国策,B项错误;德国法西斯专制建立不是英国绥靖政策的产物,C项错误;苏德战争爆发时,英国已经放弃了绥靖政策,D项错误。
14.D
【详解】根据材料“1938年9月”、“张伯伦回到英国”、“在我国历史上这是第二次把光荣的和平从德国带回到唐宁街来,我相信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9月29~30日,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和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关于割让捷克斯洛伐克的德意志族聚居区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四国首脑会议。英、法两国为避免战争爆发,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将苏台德区割让给纳粹德国,会议最后签订《慕尼黑协定》,所以D正确;《凡尔赛条约》签署于1919年6月,与材料时间不符,所以A错误;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葡萄牙、中国九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国际会议,签署《九国公约》,与材料时间不符,所以B错误;《联合国家共同宣言》即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的宣言,与材料时间不符,所以C错误。
15.C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941年世界。据所学可知,1941年珍珠港事件发生,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这一年,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大举进攻苏联,苏德战场成为二战主战场,因此②③正确;①项错在时间,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的时间是1936年,题干涉及时间是1941年, ④项涉及时间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时间也不是1941年,故本题选C项。
16.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2年(世界)。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1942年1月,中、美、英、苏等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D项正确;据所学,1943年2月,入侵苏联的德军在斯大林格勒失败,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排除A项;据所学,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发生在《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之前,排除B项;据所学,太平洋战争正式爆发的标志是,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排除C项。故选D项。
17.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二战时期(美英苏)。漫画体现的是英美领导人接受“世界自由火炬”,苏联也伸手响应,这说明二战爆发后,在法西斯侵略扩张面前,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有了共同的需求。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表明两种社会制度联合起来抗击法西斯,结成反法西斯联盟,B项正确;漫画主要反映出美国、苏联等国家在二战中走向联合,直接相关的事件是《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排除A项;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使得美国被卷入了二战,同时也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不符题意,排除C项;《慕尼黑协定》签订是二战中西方国家推行绥靖政策的体现,不符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1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巴巴罗萨计划的实施标志着苏德战争的爆发,从而使苏联成为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战场,B项正确;德国突袭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排除A项;日本偷袭珍珠港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也直接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排除CD项。故选B项。
19.B
【详解】根据所学,1942年1月,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日、意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B项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排除A项;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排除C项;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于1947年在日内瓦签订,于1948年开始临时适用,排除D项。故选B项。
20.C
【详解】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战,偷袭太平洋美国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太平洋战争爆发,英、美两国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蒙受重大损失,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紧随其后,中国、英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促进了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C项正确;ABD项不是其标志,排除ABD项。故选C项。
【点睛】
21.B
【详解】根据“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可得出这次会议是开罗会议,发表的《开罗宣言》中强调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而这次会议是属于雅尔塔体系的会议之一,B项正确;A项是一战后的,与材料中的二战无关,排除A项;《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而不是归还,排除C项;《九国公约》是一战后的,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22.D
【详解】根据材料“工业城市”“交通枢纽”“1942年夏天至1943年初,它抑制住德军一次次的猛攻,扭转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局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格勒战役扭转了二战的局势,D项正确;莫斯科不属于工业城市,排除A项;诺曼底是港口而非工业城市,而且诺曼底登陆时间是在1944年6月,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柏林是德国城市,与材料描述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3.D
【详解】冲绳岛战役被丘吉尔称为“战争史中最激烈最著名的战役之一”,美军攻占冲绳岛后,从南面切断了日本本土与外界的联系,图示为冲绳岛,故答案为D项;日本妄图建立亚太地区霸权,对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排除A项;在中途岛战役中,美军因破译了日军密码而以少胜多,排除B项;瓜岛战役后日军丧失了在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美军从此牢牢掌握,排除C项。
24.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意大利以前是轴心国集团,意大利投降并对德国宣战,说明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故D项正确;题干表现的是意大利加入同盟国作战,德国丧失北非的主动权是阿拉曼战役失败,排除A项;北非战场胜利结束与承认意大利为反法西斯同盟参战国无关,排除B项;北非战场形势发生重大转变,是在意大利加入盟国参战之前,排除C项。故选D
25.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41年12月7日,日本对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第二天,美英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了真正的世界规模,故答案为C项;不列颠之战是在1940年,中途岛海战是1942年,都与“1941年”不符,故AB项错误;法西斯德国突袭苏联是在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但与“规模空前扩大”不符,故D项错误。
26.A
【详解】结合所学,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标志着二战正是开始,故黑板报的时间错误,符合题意,故选A;黑板报上的时间、国家、结果都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BCD。
2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期间(世界)。据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1月以美、英、苏 、中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D项正确;《凡尔赛条约》签订的时间是191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九国公约》签订的时间是1922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慕尼黑协定》签订的时间是193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8.D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20世纪40年代前半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图示内容可知,宣传画表达的是美英苏等多个国家结成了联盟,所以这个联盟应该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D项正确;同盟国和协约国出现于一战期间,远远早于20世纪40年代,排除AB项;轴心国指的是德意日三个国家,不包括美国、英国等国家,排除C项。故选D项。
29.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斯大林重视波兰问题,是因为波兰战略地理位置重要,苏联在西线对抗资本主 义阵营的重要战略屏障,有助于维护苏联的国家安全,B项正确;此时尚没有建立社会主义阵营,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战后经济恢复与发展,排除C项;材料强调苏联重视西部边界的安全问题,没有涉及苏美英的同盟与合作,排除D项。故选B项。
30.C
【详解】二战时期,美国 、英国、苏联团结抗击法西斯,苏联手戴镣铐,暗指当时的苏联受限于战争,自由女神像将象征世界自由的火炬传递给三个国家,说明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可以走向联合,C项正确;通过题干无法判断战争的进程,排除A项;漫画中列举了三个国家,而且题干主旨是关于世界自由,而非成立国际组织,排除B项;D表述绝对,排除。故选C项。
31.A
【详解】根据所学,开罗会晤召开于1943年11月,颁布《开罗宣言》,主要内容是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A项正确;德黑兰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美、英三国首脑于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的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讨论美英开辟西欧第二战场,东西方配合对德作战问题。会议还讨论了分割德国,建立维护和平的国际组织,巴尔干、法国、远东、芬兰以及波兰疆界等问题。会议发表了《德黑兰宣言》,宣言宣布就消灭德军的计划,三国达成了协议,并将协力在战后创造和平。排除B项;1945年2月美苏英召开雅尔塔会议,主要是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主要内容:有①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②战后德国有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③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④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排除C项;1945年7月,美英苏召开波茨坦会议,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并与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行施。排除D项。故选A项。
32.B
【详解】由材料信息“1941年12月29日”“用漫画的形式提前祝福反法西斯战争中新的世界组织和安全机制的诞生”可知,该组织和安全机制即将诞生。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签署,B项正确;《大西洋宪章》于1941年8月14日发表,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集体安全政策无关,排除C项;国家干预政策是为了解决经济危机,开始时间是在1933年,取得效果是在20世纪30年代,与漫画主题和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33.C
【详解】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同时也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而日本向西进攻美国减轻了苏联和英国的压力,C项正确;《慕尼黑协定》在1938年签订,排除A项;日本投降在1945年,排除B项;《联合国家宣言》是在1942年,排除D项。故选C项。
34.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全力对法西斯国家作战,《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B项正确;一战后召开的凡尔赛会议、华盛顿会议后签订了一系列条约构成的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45年二战结束,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是1947年10月30日由23个国家政府缔结的旨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的有关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多边国际贸易协定,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35.D
【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苏联攻占德国领土,英美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缓解了苏联的压力,而且对德国形成战略夹攻,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④正确,选D项;德国奔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①错误,排除A项;1938年9月,决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与图示不符,②错误,排除B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部战线的转折点,也是整个二战的转折点,与图示不符,③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36.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是1943年7月开始的西西里岛登陆;②1942年10月开始的阿拉曼战役;③是1943年11月召开的开罗会议;④是1945年2月召开的雅尔塔会议;结合上述分析可知正确排序是②①③④,因此D项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37.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格勒战役使苏德战场局势发生根本转折,斯大林格勒位于伏尔加河畔,①正确,库尔斯克战役后,德军失去战场主动权,④正确,C项正确;②是列宁格勒,③是莫斯科,均不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包含②或③,排除ABD项。故选C项。
38.C
【详解】根据图片可以看出纳粹德国进攻波兰,原因在于德国通过一系列协定解除了进攻西欧的后患,C正确;波兰拒绝德国领土要求是直接原因而非根源,排除A;英法的绥靖政策助长了德国的侵略野心,但不是德国入侵波兰的根源,排除B;英法结成军事并不是德国侵略波兰的原因,排除D。
39.B
【详解】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故选B;1945年英美苏召开雅尔塔会议,1943年苏美英召开德黑兰会议,AC都不符合“26个国家”“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标志”,排除;1938年英法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二战还没开始,排除D。
40.B
【详解】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共同宣言》。此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B项正确;《国际联盟盟约》的制定是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排除A项;《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是1938年,排除C项;《联合国宪章》的制定1945年,排除D项。故选B项。
41.B
【详解】根据材料“雅尔塔会议期间,苏联提出要承认外蒙古独立,美国为使苏联参加对日作战,背着中国政府同意了苏联的条件”可知,美苏两国为了彼此的利益,牺牲中国的利益,体现了大国强权的色彩,B项正确;大国一致是国联的原则,排除A项;美苏争霸是二战以后发生的,与雅尔塔会议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材料信息强调美苏之家的利益分配,无法得出美苏互信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
42.B
【详解】根据“开始局部抗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范围进一步扩大”、“发展到全球阶段”等信息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从局部战争发展到全球战争,B项正确;材料内容不能说明欧洲各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致命打击,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苏联战场是抗击德国法西斯军队的主战场,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所做出的贡献,排除D项。故选B项。
43.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C项正确;《国际联盟盟约》发布是在1919年,排除A项;《凡尔赛条约》是在一战后签订的,排除B项;《慕尼黑协定》标志着英法绥靖政策达到顶峰,排除D项。故选C项。
44.A
【详解】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A项正确;中国的抗日战争是1931年,排除B项;1941.12.7珍珠港事件,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排除CD项。故选A项。
45.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42年1月,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其主要目的是协同作战打败法西斯,A项正确;《联合国家宣言》与重建战后的世界秩序无关,排除B项;“协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不是《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的目的,排除C项;《联合国家宣言》为创建联合国奠定了基础,但这不是当时的主要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
46.D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二战期间,决定成立的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的会议是雅尔塔会议,故选D;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和慕尼黑会议的召开都是二战之前,排除ABC;
47.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共同宣言》。 此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因此B正确,排除ACD。故选B。
48.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因此C正确,ABD排除。故选C。
49.B
【详解】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是1942年初建立,材料反映的是1943年出的事情,排除A。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斯大林格勒战役1943年初取得基本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此后战争的主动权掌握在盟军手中,许多中立国开始放弃法西斯转而,支持和加入反法西斯同盟,故B符合题意。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是1943年下半年,而不是1943年初,故C表述错误,排除。 美国参战是1941年底,不是1943年初,排除D。
50.C
【详解】英法对德国宣战、德国闪击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英法对德国宣战标志着二次大战全面爆发,故C项正确;卢沟桥事变是中国抗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故A项错误;苏德战争爆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战役,故B项错误;日军偷袭珍珠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标志,故D项错误。
点睛:二战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这是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性事件。二战规模扩大是1941年6月22日,德国向苏联发动了进攻,发生了莫斯科保卫战,这是德国开战以来的第一次重大失败.标志着二战的规模扩大。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是1941年12月7日,日本机群偷袭美国在太平洋上最大的军事基地珍珠港,重创了美国太平洋舰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珍珠港事件”。
5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5年(世界),据材料可知,1945年,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联合国成立,其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B项正确;国际联盟是一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排除A项;不结盟运动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排除C项;欧洲联盟成立于1993年,排除D项。故选B项。
5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世界。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等地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D项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殖民主义力量,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瓦解了”表述错误,排除A项;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但没有直接冲击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排除B项;在南斯拉夫、印度、埃及领导人铁托、尼赫鲁和纳赛尔的推动下,1961年召开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标志着第三世界兴起,排除C项。故选D项。
53.D
【详解】根据材料“联合国在各种非政治性活动方面十分成功。但在执行维持和平这一主要任务方面却成绩时好时坏,它未能阻止朝鲜、阿尔及利亚、埃及和越南的一系列局部战争”可知,涉及美苏等大国重大利益的战争,联合国都难以制止,说明联合国在处理美苏等大国事务方面仍受到限制和制约,D项正确;联合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与国际联盟不同,排除A项;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排除B项;联合国在成立初期为美国操控,但是后期发展为致力于全球和平与发展的机构,排除C项。故选D项。
54.D
【详解】结合所学,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成立联合国等,不包括成立国际联盟,国际联盟是在一战后成立的,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A项、B项、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B项、C项。故选D项。
55.B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英占区、美占区”苏占区西德“东德“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可知,该地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B项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欧洲没有苏联,排除A项;欧盟成立时,苏联已经不存在,排除C项;苏联解体后,地图上不会再出现苏联,排除D项。故选B项。
5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45年(世界)。据材料“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可知雅尔塔体系当中,对于威胁人类和平的因素进行了肃清,体现出人类呼唤和平并要求共同发展,C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判定美国的霸权地位状况,排除A项;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了战后新的经济体系,排除B项;1955年,华约的成立,以美苏为主导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
57.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后(世界)。根据所学可知,1945年10月24日成立的联合国,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B项正确;国际联盟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立,排除A项;世界银行与世界贸易组织主要是直接金融和贸易组织,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关系不大,排除C、D项。故选B项。
58.正确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了侵华战争,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一个从局部战争逐渐发展到全球战争的过程。题干叙述正确。
59.正确
【详解】据所学,联合国吸取国联教训,确立“大国一致”原则,使和平解决争端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60.(1)特征: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主张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热衷于发动战争,争霸世界。措施: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疯狂扩军备战,冲破凡尔赛体系束缚;发动和扩大第二次世界大战。
(2)国家:苏联。措施:推行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3)努力:抗美援朝,打击美国的战争和侵略政策;日内瓦会议上,提出解决印度支那问题方案;提出“求同存异”原则,促进亚非国家团结、合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推进地区合作和世界和平。中国智慧: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倡议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详解】(1)特征:根据材料一中“希特勒认为,只有‘当一国(种族上最优秀的那一国)取得了完全而无可争辩的霸权时’,世界和平才会到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西斯主义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主张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热衷于发动战争,争霸世界。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取得“霸权”,希特勒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疯狂扩军备战,冲破凡尔赛体系束缚,发动和扩大第二次世界大战。
(2)国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杜鲁门主义提到的极权主义政权指的是苏联。措施: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分析可知,二战后,美国打着维护国际和平的旗号,在欧洲推行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组织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3)努力:根据材料三中“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为争取和平所做的努力主要有,抗美援朝,打击美国的战争和侵略政策,日内瓦会议上,提出解决印度支那问题方案,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原则,促进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推进地区合作和世界和平等。中国智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今中国为应对国际形势贡献的“中国智慧”主要有,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倡议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61.(1)①1914—1945年的大灾难时期:主要是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波及全球的经济大危机给人类社会造成极大的灾难等(任意答出一条史实,加以适当阐述)②1945—1973年的黄金时代:主要是指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生产力的又一次飞跃;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壮大;第三世界逐渐兴起;苏联和其他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整个世界处于相对和平的发展时期,故称黄金时期等。(任意答出一条史实,加以适当阐述)③20世纪70年代—1991年的天崩地裂:主要是指资本主义国家发展遇到新危机,出现不同程度的“滞胀”现象;世界殖民体系走向崩溃;社会主义阵营瓦解,苏联解体;世界经济发展和地区热点问题使人类社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等。
(2)标志性事件: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
积极影响:成为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基础;为各国发展提供了机会;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世界。①1914—1945年的大灾难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1918年,1931—1945年这两个时间段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苏俄(联)都卷入其中且国家受到重大的挫败,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都受到打击,因此对全世界来说都是巨大的灾难。
②1945—1973年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早已应用到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较高,速度较快,再加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爆发,生产力再次出现质的飞跃;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迅速整顿经济,建立了世界性的经济体系并不断发展,这一时期世界秩序相对稳定,东欧和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世纪70年代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冲击了原有的两极格局,世界经济发展更为活跃,因此这一时期世界各国普遍都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故称其为黄金时代;
③20世纪70年代—1991年的天崩地裂:这一时期西方国家受到本国福利政策的影响纷纷出现巨大的财政压力,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的局面同时出现,资本主义国家发展遇到打击,20世纪90年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局势相对不稳定,世界殖民体系逐步瓦解,新兴独立的民族国家崛起,国家间竞争加剧,人类社会面临新的挑战,故称其为天崩地裂。
(2)本题是特点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90年代世界。标志性事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
积极影响:根据材料“目前的多极化趋势将成为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基础”可知,成为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基础;根据材料“多极化为各国提供了机会,使它们能够在国际社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希望及雄心。”可知,为各国发展提供了机会;根据材料“只有通过国家间持续的对话交流观点,才有可能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可知,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根据材料“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则是世界和平的基础。”可知,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62.(1)特点:国际联盟是全体一致原则,联合国是大国一致原则。
影响:国际联盟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联合国在解决地区冲突、维护世界和平发挥了有效作用。
(2)演变: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形成了雅尔塔体系(或两极格局)
(3)启示:战争会给参战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要反对任何形式的战争,我们要加强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世界各国合作共赢。
【详解】(1)特点: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14年至1945年(世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际联盟是全体一致原则,联合国是大国一致原则。
影响: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14年至1945年(世界)。根据材料“1920年1月,国际联盟成立”“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际联盟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根据材料“1945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45年10月,联合国成立。”可知联合国在解决地区冲突、维护世界和平发挥了有效作用。
(2)演变: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两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根据材料“1919年1月~6月,巴黎和会召开;1920年1月,国际联盟成立;1921年~1992年,华盛顿会议召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根据材料“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召开。”可知二战后形成了雅尔塔体系(或两极格局)。
(3)启示: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世界)。结合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可知,战争会给参战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要反对任何形式的战争。联系世界和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相关史实可知,我们要加强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世界各国合作共赢。
63.(1)实质: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不能长久的原因:加剧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加深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加剧了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2)变化: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国际关系概况:全面冷战,局部热战。
(3)经济格局的变化:由美国独霸到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
(4)根本原因:各国发展的不平衡,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详解】(1)实质:根据材料“实行此项原则之最妥善方法莫如将此种人民之保佐委诸资源上、经验上或地理上足以承担此项任务而亦乐于接受之各先进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是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不能长久的原因:根据材料“按照凡尔赛条约,德国的一切殖民地都被它的这些敌手夺去了”可得出加剧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根据材料“土耳其、波斯和中国都沦为奴隶。结果是世界十分之七的人口陷于被奴役的地位”可得出加剧了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的角度进行归纳。
(2)变化:根据材料“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固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就是争夺世界霸权,苏联是美国通往世界霸权道路上的‘最主要障碍’”可得出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国际关系概况: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全面冷战,局部热战。
(3)经济格局的变化:根据材料“从经济学角度来说,现在美国已不再是唯一的世界第一流国家,已经不再是力量超群的世界强国,世界上也不再只有两个超级大国……所以现在我们有三个力量中心——美国、西欧和日本”可得出由美国独霸到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
(4)综合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各国发展不平衡,力量对比变化的角度进行归纳。
64.(1)特点:欧洲称霸全球,逐渐成为世界的中心。
(2)变化:欧洲丧失霸主地位,美苏两极格局逐渐形成;美苏从战时合作走向战后冷战;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3)背景:“第三世界”国家追求民族独立发展的长期斗争;二战后世界民族民主运动发展,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美苏冷战对峙两极格局的演变;不结盟运动的推动;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中的作用突显。
(4)特点: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发达国家地位削弱但仍占优势,并力图维持其主导地位;新兴大国的地位日益提高,作用不断增强;新型大国关系正在形成,国际关系日益民主化。
【详解】(1)特点∶据材料“1763至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地位”可知,欧洲称霸全球,逐渐成为世界的中心。
(2)变化:根据材料“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大伤元气,无论战胜国英、法,还是战败国德、意都严重损耗,经济破败凋敝,政治局势动荡不稳,国际地位显著下降”可知,欧洲丧失霸主地位,美苏两极格局逐渐形成;根据材料“美苏之间的战略目标、战略构想和战略利益形成了根本冲突,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形成了全面的对峙和对抗”可知,美苏从战时合作走向战后冷战;根据材料“二战重创了英法等殖民帝国,原来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改画了世界政治地图。”可知,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3)历史背景:通过材料中“与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可知不结盟运动是第三世界兴起的重要背景;通过材料中“9个拉美国家………反对海洋霸权主义”,可知拉美国家共同反对美英海洋霸权主义的斗争使得第三世界的力量走向联合;结合所学可知美苏争霸、万隆会议召开和七十七国集团都是第三世界兴起的重要背景。
(4)特点:根据材料“有G8+5,即八国集团与五个发展中大国(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非正式对话的形式(由G8发出邀请,五个发展中国家被动接受);还有G20(二十国集团),即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国家之间的平等协调机制”可知,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发达国家地位削弱但仍占优势,并力图维持其主导地位;根据材料“新兴大国也在事关全球治理、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等问题上积极进行协商配合”可知,新兴大国的地位日益提高,作用不断增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型大国关系正在形成,国际关系日益民主化。
65.(1)原因: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二战发展到全球阶段;法西斯疯狂对外侵略扩张,力图征服世界;全人类的安全与自由受到法西斯的严重威胁。
意义: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有利于美、苏、英、中等国协同作战,成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2)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尖锐对立(西方对苏联社会主义政权的恐惧和憎恨);美苏在国家利益上存在严重冲突;美苏在国家战略上的冲突(美国希望称霸世界,视苏联为最大障碍;苏联扩大在东欧的影响,与美国发生了尖锐矛盾);战时的经历进一步确定了美苏在战前的彼此怀疑。
基本史实: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苏联和波兰等东欧国家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
表现:欧共体的成立和发展、日本经济的“起飞”、中国的发展、第三世界的兴起等。
(3)标志性事件: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
积极影响:成为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基础;为各国发展提供了机会;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其它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得分)
【详解】(1)原因:根据《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二战发展到全球阶段;根据“同时,它们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得出法西斯疯狂对外侵略扩张,力图征服世界;全人类的安全与自由受到法西斯的严重威胁。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得出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根据“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得出有利于美、苏、英、中等国协同作战,成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2)原因:根据“许多西方领导人对苏联的马克思主义政权既恐惧又憎恨”得出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尖锐对立(西方对苏联社会主义政权的恐惧和憎恨);根据所学知识得出美苏在国家利益上存在严重冲突;美苏在国家战略上的冲突(美国希望称霸世界,视苏联为最大障碍;苏联扩大在东欧的影响,与美国发生了尖锐矛盾);根据“但是从许多方面来说,战时的经历确定了而不是减轻了战前的彼此怀疑”,得出战时的经历进一步确定了美苏在战前的彼此怀疑。基本史实:根据“杜鲁门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少数人或外来压力”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苏联和波兰等东欧国家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表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得出欧共体的成立和发展、日本经济的“起飞”、中国的发展、第三世界的兴起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导致20世纪90年代成为“毫无任何国际体系或构架的世界”的标志性事件是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积极影响:根据“目前的多极化趋势将成为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基础”得出成为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基础;根据“多极化为各国提供了机会,使它们能够在国际社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希望及雄心”得出为各国发展提供了机会;根据“只有通过国家间持续的对话、交流观点,才有可能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则是世界和平的基础”,得出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66.(1)战争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衰退(萧条):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殖民地的反抗(民族独立运动):土耳其凯末尔革命。(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言之有理也可)
(2)一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关系。二战后以美苏为主导形成了两大阵营,出现了两极格局,世界呈现紧张对峙又相对和平的局势。
(3)从战争逐渐走向和平;帝国主义走向衰落等。(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战争的影响:根据目录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加速了西方的衰落。经济衰退(萧条):根据材料可以看出,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促进西方的衰落。殖民地的反抗(民族独立运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族独立运动推动西方衰落,如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2)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关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以美苏为主导形成了两大阵营,出现了两极格局,世界呈现紧张对峙又相对和平的局势。
(3)趋势:根据目录主线可以看出,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从战争逐渐走向和平;帝国主义走向衰落等。
67.(1)表现:对强人领袖(希特勒)的迷信;为自己利益抛弃良知。现实因素:经济大危机使德国经济落入低谷;政府对于危机束手无策,失去各阶层信任;工人失业和农民破产交织,德国国内矛盾空前尖锐;《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压制和束缚;纳粹党煽动民族复仇情绪(或宣传种族主义理论)。(答出四点即可)
(2)表现:德国及其首都柏林被四大国分区占领;1949年,德国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第一次柏林危机于1948年出现,成为美苏在冷战中的第一次严重对峙;1958年出现第二次柏林危机,1961年东德修筑柏林墙,美苏军事对峙。建议:积极发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协调作用;改革原有的全球治理体制,加强国际协调;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合作共赢、全球共同发展。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二战前的德国。第一小问是表现,据材料一“在民众层面则是对强人领袖的迷信”可知,对强人领袖(希特勒)的迷信;据材料一“抛弃良知的利益诉求”可知,为自己利益抛弃良知。第二小问是因素,结合所学从经济大危机使德国经济落入低谷、政府对于危机束手无策、德国国内矛盾空前尖锐、《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压制和束缚、纳粹党煽动民族复仇情绪等角度分析。
(2)本题是特点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二战后的德国。第一小问是表现,结合所学从德国及其首都柏林被四大国分区占领、德国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第一次柏林危机成为美苏在冷战中的第一次严重对峙、1958年出现第二次柏林危机美苏军事对峙的方面来列举。第二小问是建议,结合所学从积极发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协调作用、改革原有的全球治理体制、加强国际协调、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合作共赢、全球共同发展的角度分析。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纲要(下)2023年学业水平合格考试三年分类汇编(真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