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2021-2023)学考真题分类汇编之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1.列宁主义被誉为“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列宁开创性理论探索的是
A.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 B.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获胜
C.无产阶级肩负资本主义掘墓人的使命 D.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
2.世界革命有两种: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苏联十月革命为标志,在此以前是旧的资产阶级世界革命,在此以后是新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该观点实质强调了十月革命( )
A.重视政治革命忽略社会革命 B.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C.与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不同 D.不具有全球性影响的意义
3.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的是( )
A.巴黎公社 B.十月革命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4.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新时代”主要指( )
A.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B.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
C.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
D.创造了俄国实现现代化的前提
5.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俄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进程。这主要体现在俄国( )
A.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B.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
C.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D.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6.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世界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表现在( )
①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②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制度并存竞争开始
③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④极大鼓舞了亚非拉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包括( )
①俄国是帝国主义最薄弱的环节 ②列宁主义形成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社会矛盾 ④斯大林模式弊端日益暴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这个革命使经济文化不发达的俄国,在短时间内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材料中的“这个革命”( )
A.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 B.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C.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 D.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崩溃
9.“晚9时45分,‘阿芙乐尔’巡洋舰鸣响了冲击冬宫的炮声,起义者冲向冬宫。经过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到次日凌晨2时10分,冬宫被完全占领,临时政府的部长们束手就擒。”这场起义( )
A.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通过和平方式摧毁专制政权
C.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 D.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畴
10.1925年,苏联《农民报》刊登了《男人心灵的哀号》一文,文中主人公的妻子要与其离婚并拿走她应得的一份。一些读者在回复中感慨道,如果用法律条文把妇女限制在1917年以前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由此可见( )
A.计划体制下男女平等观念不断加强 B.十月革命后妇女权益得到一定保障
C.当时普遍义务劳动中妇女地位提高 D.农业集体化使妇女的工作机会增加
11.有根罗斯学者指出,“这场即将发生的革命不仅是由于仍然保留的平农奴利和等级制在社会关系中的不成熟性所决定的,而且是由于国家必须实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发展的现代化要求决定的。在城市和乡村、在上层和下层,日益尖锐的矛盾就是这种要求的反映。”该学者意在说明( )
A.十月革命是双重性质的革命 B.一战成为十月革命的催化剂
C.十月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十月革命的爆发具有必然性
12.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新纪元的是( )
A.“新和谐公社”建立 B.法国巴黎公社成立
C.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13.美国记者约翰·里德认为,布尔什维克实现了最基层百姓那普遍而又单纯的愿望,号召他们起来摧毁旧制度,然后同他们一道,在旧制度的废墟上构建起新制度的框架。这说明十月革命的意义是( )
A.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第一次尝试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
C.结束了俄国沙皇专制制度的统治 D.建立了苏联主导的社会主义阵营
14.它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它”是( )
A.光荣革命 B.宪章运动 C.十月革命 D.不结盟运动
15.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伟大飞跃的历史事件是( )
A.二月革命 B.十月革命 C.巴黎公社 D.法国大革命
16.下面是某学生在学习了《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一课后所做的笔记。其中④属于十月革命的( )
A.背景 B.过程 C.结果 D.意义
17.至今仍然停泊在俄罗斯圣彼得堡涅瓦河畔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如下图),见证了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辉煌历史。这次起义( )
A.彻底结束了罗曼诺夫封建王朝统治 B.实现了用和平方式夺取政权的构想
C.推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D.促进了世界各国开始走上联合道路
18.1917年4月,列宁到达彼得格勒,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这被称为( )
A.二月革命 B.四月提纲 C.十月革命 D.新经济政策
19.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实践性试验。这次“试验”的主要结果是
A.发布了革命纲领《四月提纲》 B.推翻了沙皇专制政府
C.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0.1918年,为了保障战争前线粮食的供应,苏维埃政权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到国家手中。上述材料反映的经济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苏联模式 D.五年计划
21.1920年11月,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刊物《共产党》写道:“生产方法除资本主义及社会主义外,别无他途。资本主义在欧美已经由发达而倾于崩坏了,在中国才开始发达,……代他而起的自然是社会主义的生产方法,俄罗斯正是这种方法最大的最新的试验场。“俄罗斯”当时正在进行的“试验”是指( )
A.“新和谐公社”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社会主义工业化”
22.1921年,苏俄喀琅施塔得发生水兵叛乱,参加者多为刚参军的农民,他们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声称执政的共产党…没有力量把群众从全面崩溃的现状中拯救出来,只有靠全体工人的努力和决心,才能使共和国摆脱困境。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农民反对苏俄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B.因为政府实行工业化违背农民的意愿
C.群众要求抵抗国内外敌人的进攻 D.说明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
23.1919年,苏俄建立了总局管理体制,即在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下面按工业部门设立总管理局,为企业下达生产计划,调拨原材料,收缴制成品,垂直管理企业。其首要目的是( )
A.建立战时经济体制 B.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C.实行工业扶持农业 D.加快工业建设步伐
24.列宁曾指出:余粮收集制不是理想,而是一种痛苦的和可悲的必要。对“必要”理解正确的是( )
A.走向共产主义的需要 B.为战胜敌人奠定物质基础
C.保障工农联合斗争的需要 D.打击地主富农的手段
25.某学者在谈到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说:“它作用很大,危害也不小。”这项政策在当时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
A.立刻引发农民不满和暴动 B.巩固了十月革命胜利成果
C.促进了苏俄经济迅速恢复 D.奠定了苏联工业化的基础
26.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中的一项措施是
A.征收粮食税 B.实行余粮收集制
C.实行集体化 D.减少集体农庄
27.苏俄国内战争期间(1918~1920年),严重缺粮。为解决前线粮荒,苏俄政府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要求农民交粮食税
C.广泛建立集体农庄
D.全面开展开荒运动
28.列宁说:“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材料中的“经济政策”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29.1921年10月,列宁在莫斯科省第七次党代会上指出:“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以外,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这体现出当时苏俄政府实施的经济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30.1921年3月,苏俄政府决定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为此,实施了( )
A.余粮收集制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31.据统计,1917年和1920年,苏俄煤和铁的产量(万吨)如下表所示:
年份(年) 煤(万吨) 铁(万吨)
1917 3100 48
1920 870 1
为改变这一状况,当时苏俄( )
A.着手推行新经济政策 B.扩大农业集体化的规模
C.加快工业化建设进程 D.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32.1921年,面对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苏俄政府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当时苏俄政府实施的经济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33.列宁曾说,“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我们新经济政策的基础和实质全在于此。”列宁意在强调
A.市场和商业的重要性 B.实现工业化的可行性
C.收取粮食税的必要性 D.农业和工业的互补性
34.如图是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1921-1925年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全面推行余粮收集制
C.实行新经济政策 D.开始农业集体化
35.新经济政策对农民做出让步,允许农民缴纳一定的粮食税之后自由支配余粮,这一举措
A.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B.是对余粮收集制政策的延续
C.有利于巩固苏维埃政权 D.使苏联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
36.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在日记里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这股幸福感基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农业集体化运动
C.新经济政策实施 D.赫鲁晓夫改革
37.1921年底,列宁指出“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还退的不够,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这种“后退”
A.适应了国内战争的战时需要 B.勾画出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
C.恢复了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D.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坚实基础
38.1921年苏俄政府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同时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某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这表明苏俄政府正在实施(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39.“在保持土地国有化的前提下,巩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并给农民以选择土地使用形式的自由……准许土地的劳动出租(土地使用权的临时转让)和辅助性地使用雇佣劳动。”材料反映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40.1926年,苏联的农业总产值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1913年的1.2倍,其中种植业增加了8.4%,养殖业增加了18.7%,人民的生活水平相比战前有了显著提高。这主要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社会主义改革
41.1925年,苏联农业播种面积已恢复到1913年的水平。单位面积产量与一战前5年的年平均产量相比有所提高, 1925~ 1926年的农业总产值达到1913年的112% ,其中农业产值增加7%,畜牧业产值增加21%。这些数据反映了苏联
A.深受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 B.粮食收购危机得到解决
C.农业全面集体化所遭遇的阻碍 D.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成果
42.20世纪20年代初,列宁指出要“用资本家打我们的砖头建设共产主义!我们没有别的砖头,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这里的“砖头”是指
A.全面的经济私有化 B.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C.商品市场和货币关系 D.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43.1920年底苏维埃俄国面临着工厂停工农业产量急剧下降、饥荒严重的危机。为解决这一危机,苏俄采取的措施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44.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决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由此开始
A.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进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D.确立斯大林体制
45.1921年,苏俄以粮食税取代了余粮收集制
A.使农民失去土地
B.增加了农民负担
C.只照顾了国家利益
D.兼顾国家与农民利益
46.有学者用“阴云密布”来描绘1920年春天苏俄农民的生活;但在描绘1922年春天他们的生活时,则用了“阳光灿烂”来形容。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D.实现工业化
47.下表所示内容为苏俄(联)列宁、斯大林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这些探索
年份 探索
1918年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21年 实行新经济政策
1925年 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1930年 加快推广农业集体化
1936年 “苏联模式”形成
A.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B.都以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
C.都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政权 D.都与苏俄(联)的国情相适应
48.1941年,希特勒发动袭击后,苏联只用了8天时间就征集了530万人入伍,仅用4个月就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工业基地。这表明当时的苏联( )
A.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现代化强国 B.是两极世界的重要一极
C.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D.获得了各同盟国的援助
49.1937年4月,苏联宣布提前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下面相关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A.工业发展中优先发展重工业 B.实行自上而下的指导性计划体制
C.注重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调节作用 D.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50.1929年,斯大林在一次演讲中满怀憧憬地说:“我们的国家正变成金属的国家,汽车化的国家,拖拉机化的国家…… ”他所憧憬的是( )
A.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B.新经济政策目标的实现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成功 D.工业化建设的顺利完成
51.苏联“一五”“二五”计划期间,斯大林先后提出“技术决定一切”和“于部决定一切”的口号,号召人们掌握先进技术,学会生产管理。这一做法意在( )
A.争取卫国战争的胜利 B.改进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加快工业发展的速度 D.摆脱对西方技术的依赖
52.1921年,列宁提出落后国家不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并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新的探索。这一“新的探索”是( )
A.制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D.实施“五年计划”
53.列宁曾经对某一经济措施作出了这样的说明:“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以外,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这句话体现了这一措施的实质。该措施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余粮收集制 D.苏联模式
54.1921年,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中说:“三四年来,我们稍稍学会了实行急剧的转变。”“这一转变”是( )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D.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
55.1927年12月,苏联通过了关于制订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1933年)的指示。有西方媒体认为“五年计划是红色梦想家的空想”,但苏联仅用了四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就基本完成了目标任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新经济政策的全面执行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
C.苏联工业化战略的实施 D.赫鲁晓夫进行了农业改革
56.苏俄中央消费总社计划于1921年8月15日前拨出8105亿金卢布的工业品给地方合作社,而实际只拨出1133亿金卢布。同期,政府计划用工业品交换3200万普特粮食,但只得到218万普特粮食。为了克服这种困境,苏俄政府( )
A.实行固定的粮食税 B.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C.扩大农村租佃关系 D.统一进行国有企业经营管理
57.国家资本主义是列宁用来描述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概念,指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由国家掌握和控制的一种资本主义经济,它的性质和作用决定于国家的性质。下列哪一政策体现了国家资本主义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人民公社化” D.罗斯福新政
58.1930—1931年,苏联进行信贷改革,普遍以银行信贷取代赊销制度,并在供需企业之间实行经济合同制。到30年代中期,苏联普遍建立了经济核算制度,贯彻物质利益原则,加强经济的责任制。苏联推行这些举措的目的是( )
A.发展市场经济 B.应对世界经济危机
C.提高经济效益 D.改革“斯大林模式”
59.“以建立工农经济联盟为目标、重视并利用市场机制,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为此,苏俄(联)推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D.农业全面集体化
60.下表是1913~1925年俄国、苏俄(联)粮食产量统计表。粮食产量不断增多得益于( )
年份 1913年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产量(亿普特) 39.79 22.13 34.55 44.24
A.农奴制的废除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C.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D.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实施
61.1921年春天的现实告诉俄国人民直线进攻的道路已经走到头了,列宁认为,要想顺利到达社会主义的终点,俄国人民必须改变原定计划,迂回前进。迂回前进指的是( )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农业集体化
C.实行新经济政策 D.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
62.1918年夏,国内战争开始后,为了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苏维埃政权实行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苏联模式 D.全盘集体化
63.《新全球史》提到,“俄国的统治者没有改造经济的计划,但是在内战过程中,他们进行了快速的、无计划的国有化进程”。内战时期的“国有化进程”( )
A.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B.优化了国民经济结构
C.完成了国家工业化 D.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64.1918年3月,苏俄开始了长达三年的国内战争,到下半年,苏俄四分之三的领土落入敌手,整个苏维埃政权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面对如此险恶的形势,苏维埃政府决定
A.实行新经济政策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 D.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65.1921年苏俄规定:“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可以用来改善和巩固自己的经济,也可以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此规定出自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农业集体化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自由放任”政策
66.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1921年春,苏俄开始实施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67.1920-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粮食产量急剧下降,许多人死于饥饿。粮食、原料和能源的短缺,使得大批工厂无法开工,大量工人被迫到乡下谋生,无产阶级队伍涣散。为解决这些困难,苏维埃政府采取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工业化政策
68.1921年春,列宁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此,列宁进行的调整是
A.实施“五年计划”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实行余粮收集制 D.实施农业集体化
69.1921年,苏俄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列宁对到访的美国商人阿曼德·哈默说: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重新发据我们的经济潜能。”为了“发据经济潜能,苏俄实行了( )
A.农业集体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70.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71.1925年,苏联“私人资本在其作用相对降低的情况下有了绝对增长……农村富农经济随着农村分化的加剧而日益增长;城市新资产阶级也在日益增长”。这一系列增长的政策因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农业集体化
72.1920年冬,苏俄粮食人民委员会建议由国家直接组织农业生产。春天按照生产计划的规定向农民发放种子,让他们播种耕耘,秋天,按政府的指标征收农产品,对违背者进行严厉制裁,同时取消商业,打击农村集市贸易。该建议
A.强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催发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C.推动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促进了苏俄农业的发展
73.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这表明,苏俄开始推行(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单一公有制
74.1921年,苏俄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鼓励农业生产,并推行多种经济方式,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这些措施属于(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私有制及市场经济 C.斯大林模式 D.新经济政策
75.“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方法是在无产阶级国家的领导监督下,通过粮食税,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维系生产”。该方法指的是苏俄1921年开始实施的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76.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强攻”的办法即用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在此背景下,苏俄决定
A.放弃向社会主义过渡 B.开辟计划经济体制
C.允许私营企业的存在 D.实行实物配给制度
77.苏联某位领导人回忆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联)的情况时说到:“混乱局面开始平息,饥荒逐渐减轻城市生活重新出现了生气,农产品开始重新上了市场的摊头……当时党提出的口号是‘学会做买卖’。”这种局面出现主要是因为苏俄(联)实行了
A.实物配给制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方针 D.玉米种植运动
78.列宁说:“新经济政策的基本的、有决定意义的、压倒一切的任务,就是使我们开始建设的新经济(建设得很不好,很不熟练,但毕竟已在完全新的社会主义经济,即新的生产和新的分配的基础上开始建设)同千百万农民赖以为生的农民经济结合起来。"这表明,这一政策
A.使俄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B.是列宁基于现实思考的政治策略
C.消除了工农之间的分歧和矛盾 D.尝试建立工农联盟的苏维埃政权
79.1921年,苏俄政府开始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这一举措的直接目的是
A.改善工人与农民的关系 B.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C.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D.加速实现工业化
80.1921年7月,苏俄政府下令准许私人开设不超过20人的小企业和成立公私合营的股份公司;11月,又下令将雇工20人以下的国有化小企业归还原业主,据此可知,苏俄当时推行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斯大林模式
81.下列情景有可能出现在1920年苏俄社会的是( )
A.集体农庄大量建立 B.允许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
C.农民缴纳固定的粮食税 D.因出售粮食被逮捕
82.“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的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基于这认识,苏俄实行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83.“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达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三四年来我们稍稍学会了实行急剧的转变……”据此分析,转变后的经济政策为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84.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决议中指出,应当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种国家收购粮食、原料和饲料的方法。根据这项决议,苏俄实行
A.“战时共产主义”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85.1921年,为了摆脱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苏俄实施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86.列宁指出,发展商品经济,实行租让制租借制等,其本身就有危险性。谁能找到没有危险的革命道路革命阶段和革命方法吗?据此可知,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A.要循序渐进统筹规划分步到位 B.体现了战胜资本主义的艰巨性
C.克服了苏俄经济体制的危险性 D.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生产力
87.列宁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农民的“个人主义”对社会主义是否可怕?他们的“自由贸易”是否可怕?不可怕……勤劳的农民是我国经济振兴的“中心人物”。列宁的这一主张
A.肯定了农民在国内战争中的贡献 B.认识到市场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作用
C.强调勤劳的农民是工业化的主力 D.奠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的理论基础
88.从1921年开始,为了在小农占优势的俄国顺利过渡到社会主义,列宁为代表的俄共(布)采取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经济建设五年计划 D.农业集体化
8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欧洲……令人欣慰的景象却被突然到来的大萧条给彻底破坏……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苏联的“独特实验”是指( )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推行新经济政策
C.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推行 D.开创斯大林模式
9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列宁登上历史舞台之前,俄国曾经出现过许多共产主义小组。其中,一个名叫维拉.扎苏里奇的女共产主义者给马克思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她问道,马克思提出的与大工业、工人阶级紧密联系的社会主义,是否可以在俄罗斯实现?马克思回答说,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国家实现。
——摘编自纪录片《大国嘱起》第九集《风云新途》
材料二 根据列宁的观点,社会主义革命不仅能够在具有阶级觉悟的无产阶级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它也可以在一个不很发达国家开始,然后再影响其他国家,最终在全世界得以传播。
——摘自(美)曼弟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材料三 中国革命在斗争方式与发展形式方面,有极可注意的特点,如“革命不可能有夺取6首都,一击而中的发展形势”,而是“各省农民此起彼落的武装暴动”。
——摘自霍秋白(1927年12月)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列宁和马克思的主张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国情相结合,创立了什么理论?其指导了什么革命并最终取得胜利?
91.人类的现代化进程改变了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现代化浪潮,时间是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这一巨大的社会变动不是现代生产力自发推动的,而是史无前例的双元革命,即经济大革命与政治大革命共同推动的。第二次大浪潮的物质基础是电与钢铁。世界经济在19世纪后期出现了爆炸性的大增长。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当世界其它地区在经济崩溃的边缘摇摇欲坠的时候,斯大林的计划在市场资本主义之外提供了一个大胆选择……在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工业化,首先重视工业的生产,然后才是消费品的生产。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衰落相比,中央计划经济有能力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因而成为一种有吸引力的选择。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
材料三 短短70多年,中国的现代化成就令世界瞩目。从1978年到2010年的32年,中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到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历史性突破;2013—201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在30%以上;2021年,现行标准下中国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摘编自于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时代价值与世界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西方国家“双元革命”的代表性事件。“第二次大浪潮”出现的前提条件有哪些?
(2)材料二中“大胆选择”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苏联工业化取得的成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现代化成就令世界瞩目的原因。
92.[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与传播]
材料一 十月革命的胜利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向全世界宣告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列宁把马克思理论转化为实践,从1917年到1989年,共产主义力量在世界上发展迅速。十月革命的胜利对全世界人民产生了伟大而深刻的影响,各国无产阶级、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的斗争蓬勃高涨。
——改编自周明博《全球通史:从史前时代到二十一世纪》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人们对民国初年政治的失望,而五四运动的发生,又使政治问题逼人而来,人们迫切地寻求解决中国问题的新方案。这时,世界局势已然大变,一战的浩劫使得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令人怀疑,而俄国革命却引起人们很大的好奇心。五四以后,人们对俄国传来的马克思主义便抱有了相当的期许。
——改编自耿云志《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研究导论:文化转型》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时代背景。
93.随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马克思主义诞生,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出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竞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无论是批判还是辩护,所有这些不同的阐释与应答都闪耀着时代的思想光芒,极大地影响着19世纪工业社会的历史进程,成为留给后人进行思考的宝贵思想遗产。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一16—19世纪的世界史)》
材料二 二月革命是1917年(俄国)两次革命中的第一次,无事先计划,也并不彻底。…在这种紧张的政治局势中,列宁站了出来。…与马克思不同的是,列宁认为工人阶级不能最终导致政治行动的正确革命意识。对列宁来说,工业无产阶级必须建立组织良好、恪守纪律的政党,这个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将担当革命和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催化剂。到11月7日下午,这场没有流血的起义已经自然结束,政权从临时政府转移到列宁和布尔什克党手中。美国记者约翰·里德作为布尔什克党夺权的见证人,(似乎)认识到了这一事件的重大意义,将其称为“震惊世界的十天”。列宁和他的支持者为摧毁俄国社会的传统模式和价值、为挑战各地自由社会组织做好了准备。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750年至今)》
材料三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前十年(1927—1937年),中国还存在着一种“另类”的乡村政权,这就是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共产党人在农村建立的红色苏维埃政权。…中国的苏维埃政权虽然始终在农村,但相对于当时中国其他地方的政权形式而言,其来源却要洋气得多,是直接从苏俄引进的。…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
——摘编自张鸣《红色的个案—苏维埃乡村追求》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上半期“时代关注的焦点”。结合所学,列举这一时期对此“展开批判”的社会主义思想家及他们创立的社会主义学说。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列宁领导建立的“布尔什克党”的性质及指导思想,并以“实现社会主义社会”为视角简析发生于11月7日的“这一事件的重大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概括1931年中国“红色苏维埃政权”成立的意义,并结合1927年的相关史实说明“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开始逐步“中国化”的表现。(说明要求:史实正确,逻辑清晰,语句通顺,表述成文)
9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俄政府规定:一切余粮都归国家所有,所有粮食一律由人民委员会负责经营,禁止私人买卖;加速对各工业部门大企业的国有化;凡是雇工10人以上或使用动力机械、雇工5人以上的企业,一律收归国有:由国家对布匹、食盐、大荣、靴鞋、肥皂等消费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严禁私商经营。
材料二 苏俄政府规定:农民缴纳粮食税后的余粮及其他产品,可以自由支配;凡工人在5人以下,拥有发动机的小型工业企业和工人数在10人以上,没有机器的小型工业企业,一律停止国有化,并鼓励私人资本创办企业。
材料三 1927年12月,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会议提出"在会作化基础上,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起来,改造成为大规模的集体经济",到1934年,苏联71.4%的农户参加了集体农庄。
——以上材料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世界全史》
(1)分别指出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政策,并说明苏俄政府对材料一反映的经济政策进行调整的必要性。
(2)材料三反映的经济政策是什么?指出其主要目的。
95.抚今思昔,研究苏联经济建设,对我国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宁曾提出过这样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制度+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
——《列宁文稿》
材料二 作为苏联领导人之一的布哈林主张“必须发展各类工业”,优先发展轻工业,用轻工业赚回来的资金建设重工业。对于实现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他主张本国节约。斯大林认为,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资金用来购买布匹,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在工业化建设上,斯大林明确表示决不能放慢速度,必须竭力加快速度。斯大林用强制的办法,使农民的一半收入交给国家,“一五”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
——据陈仲丹《墙头政治——现代外国宣传海报解读》整理
(1)材料一中的公式蕴含什么深意?该深意在经济领域付诸实践的表现是什么?
(2)材料二中布哈林和斯大林在工业化建设问题上有什么不同主张?
(3)综合上述材料,苏联改革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96.俄国近代化道路与农业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讲,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编自孙成木等主编《俄国通史简编》
(1)材料一反映了俄国社会的什么问题?亚历山大二世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材料二:下图反映的是俄国粮食产量变化曲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并指出其基本原因?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其基本的理论包括: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获胜等。1921年的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在经济建设中的新发展,主张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巩固工农联盟。而“无产阶级肩负资本主义掘墓人的使命”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不是列宁主义的主张,所以C项符合题意,故选择C项,排除A、B、D项。
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十月革命后的世界。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旧的资产阶级世界革命”主要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和之前民主革命相比最大特点是十月革命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人类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时期,B项正确;十月革命是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同时并举,排除A项;C项在重复题干,没有指出十月革命不同在哪里,排除C项;十月革命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格局,具有全球性影响意义,排除D项。故选B项。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十月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它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B项正确;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不符合题意要求,排除A项;两次世界大战并没有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不符合题意要求,排除CD项。故选B项。
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7年(苏俄)。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C项正确;美国参战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独立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新时代”主要指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
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7年(苏俄)。根据材料“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俄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进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宣告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D项正确;1918年3月3日,苏俄与德奥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和约》,苏俄成功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排除A项;1917年3月,俄国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排除B项;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巴黎公社,排除C项。故选D项。
6.B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时空是1917年的俄国。根据所学可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①项正确;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制度并存竞争开始,②项正确;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正式形成,③项错误;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④项正确。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7.A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917年(俄国)。根据材料“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宁主义形成为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准备了思想条件,同时在一战过程中,大大激化了俄国内部的社会矛盾,人们希望和平,而俄国做为后期的资本主义国家,其经济和政治实力弱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帝国主义最薄弱的环节,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建立后推行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与材料中时间不符,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C项和D项。故选A项。
8.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十月革命时期(俄国)。根据所学知识,十月革命发生前的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又面临着农奴制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和沙皇专制统治的问题,最终俄国通过十月革命,第一次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一条新的现代化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A项正确。据所学,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革命是二月革命,排除B项;据所学,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排除C项;据所学,十月革命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出现两大社会体系并存的局面,并非加速资本主义的崩溃,排除D项。故选A项。
9.A
【详解】根据材料“‘阿芙乐尔’巡洋舰……冲向冬宫”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A项正确;十月革命是暴力革命,排除B项;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排除C项;十月革命属于无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排除D项。故选A项。
10.B
【详解】根据材料“用法律条文把妇女限制在1917年以前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前,俄国长期处于沙皇专制统治下,女性权益很难得到保障,而十月革命给俄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促进了妇女的解放,妇女的权益也得到一定保障,因此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B项正确;1925年斯大林模式还未形成,排除A项;普遍义务劳动与妇女的地位无必然联系,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妇女的工作机会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
11.D
【详解】根据“是由于国家必须实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发展的现代化要求决定的。在城市和乡村、在上层和下层,日益尖锐的矛盾就是这种要求的反映”可知当时俄国的社会情况说明革命的爆发是由必然性的,D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了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并不能体现其性质和一战的影响,更不能体现十月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排除ABC项。故选D项。
12.C
【详解】根据所学,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新纪元,C项正确;“新和谐公社”建立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最终失败,排除A项;巴黎公社也失败了,排除B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在十月革命之后,且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畴,排除D项。故选C项。
1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近现代史(俄国)。据材料“号召他们起来摧毁旧制度,然后同他们一道,在旧制度的废墟上构建起新制度的框架”,可知俄国通过十月革命,推翻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新的国家机器,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A项正确;第一次尝试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是巴黎公社,排除B项;二月革命结束了沙皇专制统治,排除C项;建立了苏联主导的社会主义阵营,是在二战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4.C
【详解】根据材料“它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11月爆发俄国十月革命,该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产阶级正确,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因此题干内容体现的是十月革命,C项正确;1688年英国爆发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宪章运动是1836—1848年英国工人们为得到自己应有的权利而掀起的工人运动,但没有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排除B项;不结盟运动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它成立于冷战时期的1961年9月,现有120个成员国、17个观察员国和10个观察员组织,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5.B
【详解】根据材料“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伟大飞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伟大飞跃,B项正确;二月革命是在1917年3月爆发,之后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排除A项;巴黎公社是在1871年法国建立,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的丰富和发展,排除C项;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排除D项。故选B项。
16.D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俄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由此可知,④属于十月革命的意义,D项正确;“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没有满足人民的要求”属于十月革命的背景,所以①属于十月革命的背景,排除A项;“列宁回到彼得格勒领导了十月革命”属于十月革命的过程,所以②属于十月革命的过程,排除B项;“推翻临时政府,成立苏维埃政权”属于十月革命的结果,所以③属于十月革命的结果,排除C项。故选D项。
17.C
【详解】依据材料“俄罗斯”、“‘阿芙乐尔’号巡洋舰”、“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次起义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即十月革命,这次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推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C项正确;二月革命结束了罗曼诺夫封建王朝统治,排除A项;列宁的《四月提纲》提出了用和平方式夺取政权的构想,排除B项;D项与十月革命无关,排除。故选C项。
1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17年至1921的的资产阶级俄国、苏维埃俄国。据题干及所学可知,1917年4月,列宁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被称为《四月提纲》,B项正确;1917年2月,资产阶级推翻沙皇专制统治,被称为二月革命,排除A项;1917年11月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称为十月革命,排除C项;1921年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
19.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故D项正确; A在其之前,B是二月革命的影响,C是巴黎公社。所以选择D。
20.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18年苏俄。据材料可知,1918年苏俄为了保障战争前线粮食的供应,实行了余粮征集制,结合所学可知,苏俄内战期间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业方面实行余粮征集制,A项正确;新经济政策农业方面实行粮食税,排除B项;苏联模式是斯大林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是1928年,排除D项。故选A项。
2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0年的俄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0年,面对内忧外患,苏俄政府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试图直接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后引发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B项正确;新和谐公社是英国著名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建立的理想模型,排除A项;“农业集体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均与斯大林执政有关,排除CD项。故选B项。
22.D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经济的限制和超越了当时苏俄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导致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又导致政治危机,D项正确;新经济政策时期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经济恢复发展,排除A项;斯大林时期实行国家工业化,排除B项;1921年,苏联已经取得战争胜利,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引发了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排除C项。故选D项。
23.A
【详解】根据材料“1919年,苏俄建立了总局管理体制,......为企业下达生产计划,调拨原材料,收缴制成品,垂直管理企业。”可知,1918-1921年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建立总局管理体制其目的就是根据政策的需要,建立战时经济体制,A项正确;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是在斯大林时期,排除B项;实行工业扶持农业,是在赫鲁晓夫统治时期进行农业改革,排除C项;加快工业建设步伐是在斯大林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24.B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当时之所以实行余粮收集制是为了利用有限的物资应对国内外的险恶局势,即为战胜敌人奠定物质基础,B项正确;实行余粮收集制并不是为了走向共产主义、保障工农联合斗争和打击地主富农,排除ACD项。故选B项。
25.B
【详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充分调动人力物力财力支援国内战争的进行,为维护苏维埃政权的胜利提供了条件,巩固了十月革命的胜利成果,B项正确;A项错在“立刻”,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排除C项;斯大林时期奠定了苏联工业化基础,排除D项。故选B项。
26.B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余粮收集制是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措施,B项正确;征收粮食税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排除A项;实行集体化是在斯大林时期,排除C项;减少集体农庄不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27.A
【详解】苏俄战争期间为了满足前线红军粮食问题,实行余粮收集制,A正确;粮食税是1921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的农业措施,B错误;广泛建立集体农庄是1929年才实行,C错误;全面开展开荒运动是1955年赫鲁晓夫改革时期,D错误。
28.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为了解决军事上的困难,应对国内外危机,其特征是否定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具有战时性,引发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故选A项。
2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1年的苏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3月,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材料体现了列宁对新经济政策实施以来的初步总结,B项正确;1918—1921年3月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A项;1926年开始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排除C项;1927年开始农业集体化建设,排除D项。故选B项。
3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1年(苏俄),据材料可知,1921年3月,苏俄政府决定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为此,实施了新经济政策,B项正确;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排除A项;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内容,排除C项和D项。故选B项。
3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0年(苏俄)。根据材料可知,1920年苏俄煤和铁产量大幅度下降,苏俄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因此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苏俄着手推行新经济政策,A项正确;1928年才开始农业集体化,排除B项;1928年后开始加快工业化建设,排除C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材料中的经济危机,属于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32.B
【详解】依据材料“1921年,面对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苏俄政府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苏俄政府实施的经济政策是新经济政策,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时间是1918—1920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属于苏联模式的内容,排除CD项。故选B项。
33.A
【详解】根据材料“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可知材料强调交换和商业,A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实现工业化,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收取粮食税,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农业和工业的交换,不是互补性,排除D项。故选A项。
34.C
【详解】根据材料“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可知,1921-1925年粮食产量快速上升,结合所学可知此时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大大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而推动粮食产量的迅速上升,C项正确;1918年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排除A项;全面推行余粮收集制属于战时共产主义的内容,是1918-1921年,排除B项;开始农业集体化是1928年,排除D项。故选C项。
35.C
【详解】依据材料“新经济政策对农民做出让步”可知,新经济政策通过实行粮食税,取代原来的余粮收集制,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C项正确;苏联模式导致比例失调,排除A项;“延续”表述错误,排除B项;苏联模式使苏联基本实现了工业化,排除D项。故选C项。
36.C
【详解】根据材料“苏俄农民”、“1922年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新经济政策,C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1922年之前,时间不符,排除A项;农业集体化运动是斯大林执政时期,时间不符,排除B项;赫鲁晓夫改革是二战后对苏联模式进行的改革,D项排除。故选C项。
37.C
【详解】根据“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可知列宁是主张利用货币和市场来发展经济,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是要实行新经济政策,这是为了恢复经济和巩固苏维埃政权,C项正确;适应了国内战争战时需要的是战时共产主义经济政策,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没有勾画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排除B项;斯大林体制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排除D项。故选C项。
38.B
【详解】根据材料“1921年苏俄政府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因此题干内容体现的是新经济政策内容,B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于1918-1921年,并且主要实行余粮收集制,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农业集体化也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39.B
【详解】根据“准许土地的劳动出租(土地使用权的临时转让)和辅助性地使用雇佣劳动”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这是苏俄推行的新经济政策,通过商品和货币关系恢复发展生产,农民获得更多的土地经营自主权,调动了生产积极性,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农业集体化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排除AD项;材料涉及的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排除C项。故选B项。
【点睛】
40.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20年代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因此农业生产总值上升,人民生活水平提升,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排除A项;1926年尚未实行斯大林模式,同时社会主义改革尚未开始,排除C、D项。故选B项。
41.D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苏俄(联)实施新经济政策,在农业上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到1925年前后,苏联农业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等与一战前比都有所提高,故D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利于农业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粮食收购危机问题,故B项错误;农业全面集体化开始于1929年,故C项错误。
42.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逐步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故选C;AB不符合史实,排除;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20世纪20年代初”“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联系所学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分析解答。
43.B
【详解】根据材料时间1920年,以及当时的经济状况可知,为解决这一问题,列宁领导下的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选项B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于1918年,选项A排除;选项C、D是斯大林时期的措施,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44.B
【详解】“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农业的措施,粮食税是1921年新经济政策实行的农业措施,B正确;A是1918-1921年实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是20世纪60-70年代实行,C错误。斯大林体制确立的时间是1936年,D错误。
45.D
【详解】新经济政策没有使得农民失去土地,排除A;余粮收集制是对农民的剥夺,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1921年苏俄的新经济政策规定,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剩下的粮食由自己支配,既满足了国家对粮食的需求,又考虑到了农民的利益,故排除BC,选D。
46.B
【详解】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实行粮食税,农民获得一定的自主权,B正确;A是1918-1921年实行;C和D是斯大林模式时期。
47.C
【详解】表格中所涉及的苏俄(联)列宁、斯大林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有成功,也有失误,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政权,C项正确;战时共主主义政策不利于调动积极性,排除A项;B项不符合新经济政策,排除B项;加快推广农业集体化是脱离国情的,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48.C
【详解】二战时期的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这一体制下,政府能够利用国家力量快速动员人力物力财力,因此才出现了材料中所述历史现象,这是制度优势,C项正确;当时美国是世界第一现代化强国,排除A项;当时尚未进入冷战时期,排除B项;材料中体现的是苏联利用自身力量而非得到盟国的援助,排除D项。故选C项。
49.A
【详解】根据所学,苏联的工业化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A项正确;苏联经济模式的特点是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排除B项;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调节作用,排除C项;苏联实行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不允许私营企业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50.D
【详解】1929年,苏联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正在全力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材料反映的是对工业化建设的憧憬,D项正确;1939年世界大战爆发,排除A项;1928年苏联停止实施新经济政策,不符合“憧憬”,排除B项;1920年苏俄停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
5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本题是1928年至1937年)(苏联)。根材料“号召人们掌握先进技术,学会生产管理”,结合苏联“一五”“二五”计划期间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可知,这一做法的目的是加快工业发展的速度,C项正确;苏联“一五”“二五”计划期间,卫国战争尚未发生、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正处于确立过程中,排除AB项;苏联工业化建设时期,以自力更生为主,同时注意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排除D项。故选C项。
52.B
【详解】根据材料“1921年,列宁提出落后国家不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结合知识可知,1921年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通过发展资本主义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找到了一条由落后的农业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排除A项;推行“农业集体化”和实行“五年计划”的是斯大林,排除CD项。故选B项。
5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苏俄)。根据材料“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以外,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经济体制下,有市场因素存在,因此是新经济政策,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没有市场因素,排除A项;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一种措施,排除C项;苏联模式出现在列宁去世之后,排除D项。故选B项。
5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1年(苏俄)。根据材料时间“1921年”和“三四年来,我们稍稍学会了实行急剧的转变”可知,十月革命后三四年发生的急剧转变是实施新经济政策,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于1918年至1921年3月,农业集体化运动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均发生在斯大林时期,排除ACD项。故选B项。
5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背景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7年(苏联)。根据材料可知,苏联的一五计划取得显著成效,这当然要归功于工业化战略的实施,C项正确;1921年新经济政策全面执行,排除A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已经被废止,排除B项;赫鲁晓夫改革在20世纪50年代,排除D项。故选C项。
56.B
【详解】根据材料“苏俄中央消费总社计划于1921年8月15日前拨出8105亿金卢布的工业品给地方合作社,而实际只拨出1133亿金卢布。同期,政府计划用工业品交换3200万普特粮食,但只得到218万普特粮食”可知,计划经济体制下,工业品和农产品交换存在弊端,实际数额和计划数额严重不符,体现了计划经济体制存在一定弊端,为解决此弊端,苏俄政府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B项正确;实行粮食税并不能解决苏俄中央消费总社拨出的工业品金额与实际不符的情形,排除A项;为了克服这种困境,苏俄政府利用市场而不是扩大农村租佃关系,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57.B
【详解】根据材料“由国家掌握和控制的一种资本主义经济,它的性质和作用决定于国家的性质”并结合所学可知,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在社会主义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用市场、商品来发展经济,性质仍然是社会主义性质,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没有实行商品经济,排除A项“人民公社化”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排除C项;罗斯福新政主要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B项。
58.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苏联进行信贷改革以及建立经济核算制度,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C项正确;苏联最终确立的是计划经济,排除A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未波及到苏联,排除B项;斯大林模式没有得到改革,排除D项。故选C项。
59.B
【详解】根据“重视并利用市场机制”等信息可知,苏俄推行的经济政策中重视并利用市场机制的是新经济政策,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不是重视和利用市场机制,排除A项;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农业全面集体化都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斯大林模式下排斥市场机制,排除CD项。故选B项。
60.C
【详解】根据材料“1913——1925年俄国、苏俄(联)粮食产量统计表”可知,从1921年开始,粮食产量在逐步增加,说明1921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对促进粮食产量的增加具有积极作用,C项正确;农奴制的废除是在1861年农奴制改革,排除A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后,排除B项;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实施是斯大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排除D项。故选C项。
61.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中“1921年春天”“到达社会主义的终点”“迂回前进”指的是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C项正确;“直线进攻的道路已经走到头了”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尝试失败,排除A项;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执政时期的措施,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 ;苏联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于1926年,排除D项。故选C项。
62.A
【详解】1918年夏,国内战争开始后,为了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6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7年至1920年(俄国)。根据材料“但是在内战过程中,他们进行了快速的、无计划的国有化进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至1920年,俄国内战期间,实现了以余粮收集制为主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苏维埃政权,A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作用是保障前线与城市的粮食供应,与优化国民经济结构无关,排除B项;斯大林时期,两个五年计划完成了国家工业化,排除C项;斯大林时期的农业集体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排除D项。故选A项。
64.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苏俄政权建立初期,面临着严重的困境,为了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战胜敌人,1918年,苏维埃政府决定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项正确;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排除A项;斯大林时期苏联开始实施工业化,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建立,排除D项。故选B项。
65.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推行的新经济政策,规定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因此C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的是余粮收集制,排除A项;农业集体化运动发生在1930年,排除B项;“自由放任”政策与苏俄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66.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用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因此B正确,A排除;CD是在斯大林执政时期推行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故选B。
67.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解决1920—1921年遭遇到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苏维埃政府采取了新经济政策,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导致20世纪20年代初经济、政治危机的原因之一,不是解决这些困难的措施,A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政策是1929年苏联为促进工业化进程采取的经济政策,C项错误;工业化政策是相关问题基本解决时才提出的经济政策,D 项错误。
68.B
【详解】根据时间信息及列宁说话的内容可知,其强调战时共产主义的方法存在着错误,因此列宁通过推行新经济政策对其进行调整,故B正确;AD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排除;C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排除。
69.C
【详解】根据“1921年,苏俄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可得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后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与政治危机,因此苏俄推行了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发展生产,C项正确,排除B项;农业集体化,单一的公有制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排除AD项。故选C项。
70.B
【详解】根据材料中“列宁”,“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等词可以判断出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俄曾把它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直接途径。C、D是斯大林时期实行的政策。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发展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故选B。
【点睛】
71.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5年苏联“私人资本有了绝对增长”,这和新经济政策有密切关系,故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否定私有制,且在1921年就已经停止,故A项错误; 优先发展重工业和“私人资本有了绝对增长”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农业集体化强调的是公有制,不是私有制,故D项错误。
72.A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从1918年到1921年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业方面实行余粮收集制,而1920年冬苏俄人民委员会建议国家春天向农民发种子耕种,秋天按政府指标征收农产品,表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余粮收集制的基础上加大对农民的控制,并且打击农村集市贸易,从而强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选A;农业集体化运动从1928年开始,B错误;新经济政策废除余粮收集制,允许自由贸易,与材料无关,C错误;材料内容对农民要求更严格,并且按照政府指标来执行,不能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对农业不能起到促进作用,D错误。
73.B
【详解】根据时间“1921年3月”,材料“《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推断出,此时苏俄推行的是“新经济政策”,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此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在1921年被废除,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农业集体化”政策 和单一公有制只会出现在苏联时期,但材料里面的时间是苏俄时期,排除C项、D项。故选B项。
74.D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21年,列宁领导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农业上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D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实行余粮收集制,排除A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私有制及市场经济,排除B项;斯大林执政时期,建立斯大林模式,农业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排除C项。故选D项。
75.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解决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巩固工农联盟,采用“逐步”而非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方法,指的是苏俄1921年开始实施的新经济政策,A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采取的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方法,排除B项;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与“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维系生产”等不符,排除C项;苏俄1921年“在无产阶级国家的领导监督下”维系生产,并非西方资本主义各国推行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
76.C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伴随着苏俄国内战争的结束,战时共产主义已经不适合,以新经济政策取代,允许私营企业的存在,故选C项;苏俄没有放弃过向社会主义过渡,排除A项;材料与开辟计划经济体制无关,排除B项;新经济政策逐渐取消实物配给制,排除D项。故选C项。
77.B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和市场货币关系恢复发展生产,使苏俄出现了“混乱局面开始平息,饥荒逐渐减轻城市生活重新出现了生气,农产品开始重新上了市场的摊头……当时党提出的口号是‘学会做买卖’。”的局面,B项正确;实物配给制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排除A项;农业集体化方针是斯大林时期提出的,排除C项;玉米种植运动出现在赫鲁晓夫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78.B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列宁时期将国家的经济建设(不同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新的生产和新的分配基础上)同千百万农民赖以为生的农民经济结合起来的经济政策是新经济政策,而新经济政策在当时苏俄国内出现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列宁基于对现实思考的政治策略,B项正确;俄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是新经济政策实行的原因,排除A项;此时新经济政策有利于缓解工农之间的分歧和矛盾,并非“清除了工农之间的分歧和矛盾”,排除C项;1917年的十月革命已经使俄国建立起了工农联盟的苏维埃政权,排除D项。故选B项。
79.B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这时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破坏了的经济。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这一举措的直接目的是恢复发展国民经济,B项正确;“改善工人与农民的关系”不是直接目的,排除A项;当时计划经济体制尚未确立,排除C项;斯大林时期加速实现工业化,这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80.B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此时苏俄政府允许私营经济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苏俄政府借助市场和货币经济以恢复经济,故选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斯大林模式中没有允许私营经济发展的内容,排除A;农业集体化政策下也没有允许发展私营经济,排除C。
81.D
【详解】1920年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取消自由贸易,因此会出现因出售粮食被逮捕的情况,D项正确;1920年尚未实行农业集体化,排除A项;B、C项是新经济政策内容,开始于1921年,排除B、C项。故选D项。
82.B
【分析】题目中“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后半句“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意味着要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入新经济政策,B正确,A错误;C和D属于斯大林模式时期。
【详解】
83.B
【详解】材料“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达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和分配”体现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此后的转变是转向新经济政策,B正确,排除A;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与题干中的转变不符,排除C、D。
84.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因此B正确,ACD排除。故选B。
85.B
【详解】1921年苏俄推行新经济政策,试图解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产生的经济与政治危机,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
86.B
【详解】根据“其本身就有危险性”可以看出,其推行新经济政策具有一定的风险,也体现了战胜资本主义的艰巨性,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循序渐进,排除A;材料强调有危险性,排除C;材料与生产力的提高无关,排除D。
87.B
【详解】列宁认为自由贸易并不可怕,这体现了列宁意图借助自由贸易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说明他认识到市场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作用,故选B;列宁是认识到农民在经济振兴中的重要作用,A项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工业化的主力是工人,而非农民,排除C;农业集体化的实行是在斯大林时期,列宁时期没有实行农业集体化,而且自由贸易也和农业集体化的要求不符,排除D。
88.B
【详解】根据“顺利过渡到社会主义”,以及1921年这一时间可知,列宁推行了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恢复和发展生产,向社会主义过渡,故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
89.D
【详解】根据材料“令人欣慰的景象却被突然到来的大萧条给彻底破坏……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大萧条”指的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这一时期苏联正在进行工业化建设,开创了斯大林模式,D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的时间是1918年~1920年,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从1921年开始到1928年结束,排除B项;勃列日涅夫改革是1964年之后,排除C项。故选D项。
90.(1)不同: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列宁主张落后国家也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2)理论:列宁主义。革命:十月革命。
【详解】(1)不同: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在信中她问道,马克思提出的与大工业、工人阶级紧密联系的社会主义,是否可以在俄罗斯实现?马克思回答说,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国家实现”可知,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实现;根据材料“根据列宁的观点,社会主义革命不仅能够在具有阶级觉悟的无产阶级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它也可以在一个不很发达国家开始,然后再影响其他国家,最终在全世界得以传播”可知,列宁主张落后国家也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2)理论: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俄国)。根据材料“ 根据列宁的观点,社会主义革命不仅能够在具有阶级觉悟的无产阶级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它也可以在一个不很发达国家开始,然后再影响其他国家,最终在全世界得以传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国情相结合,创立了列宁主义。革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列宁主义的指导下,十月革命最终取得胜利。
91.(1)代表性事件: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
条件: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政治局面相对稳定;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自然科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步。
(2)“大胆选择”:苏联模式。成就:苏联模式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3)原因: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以及19世纪后期(西方)。据材料“这一巨大的社会变动不是现代生产力自发推动的”,结合所学可知是工业革命;从政治大革命结合法国大革命分析,得出法国大革命。
条件:从政治角度分析,得出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政治局面相对稳定;从世界市场的角度分析,得出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从自然科学角度分析,得出自然科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步。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工业化建设时期(苏联)。据材料“在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工业化,首先重视工业的生产,然后才是消费品的生产”,得出苏联模式。
成就: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模式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3)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据材料“从1978年到2010年的32年,中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到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历史性突破”,结合改革开放分析,得出改革开放;从思想文化理论体系分析,得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从党的领导分析,得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92.(1)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改变了世界格局;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由理想转化为实践;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弊端暴露;十月革命的胜利。
【详解】(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1917年俄国。据材料一“十月革命的胜利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可知,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改变了世界格局;据材料一“向全世界宣告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可知,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由理想转化为实践;据材料一“十月革命的胜利对全世界人民产生了伟大而深刻的影响,各国无产阶级、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的斗争蓬勃高涨”可知,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20世纪初的中国。据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人们对民国初年政治的失望,而五四运动的发生,又使政治问题逼人而来,人们迫切地寻求解决中国问题的新方案”可知,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据材料二“世界局势已然大变,一战的浩劫使得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令人怀疑”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弊端暴露;据材料二“俄国革命却引起人们很大的好奇心”可知,十月革命的胜利。
93.(1)焦点:工业文明以及引发出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思想家:圣西门、傅里叶、欧文等人;学说:空想社会主义。
(2)性质:俄国无产阶级政党;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意义: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
(3)意义: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政权的探索和尝试。表现: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为了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决定用武装起义来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赶赴湖南,组织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927年9月,由于敌强我弱,起义军在进攻长沙途中受挫。毛泽东主持召开会议,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斗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欧洲。焦点:根据材料“工业文明以及引发出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可知,工业文明以及引发出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思想家及学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工业革命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里叶、欧文等人提出了空想社会主义,试图对资本主义弊端进行改造。
(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初的俄国。性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布尔什维克党是俄国无产阶级政党;指导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布尔什维克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意义:根据材料中的“社会主义视角”和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
(3)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意义:根据材料“这就是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共产党人在农村建立的红色苏维埃政权”和所学知识可知,红色苏维埃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政权的探索和尝试。表现:根据题干时间范围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道路的开辟等角度进行分析。
94.(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再适应形势需要,引发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2)农业集体化;促进工业化的发展。
【详解】(1)根据“所有粮食一律由人民委员会负责经营,禁止私人买卖”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应该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根据“农民缴纳粮食税后的余粮及其他产品,可以自由支配”、“鼓励私人资本创办企业”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应该是新经济政策。之所以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调整为新经济政策,主要是因为随着战争的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再适应形势的发展和需要,反而引发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2)根据“在合作化基础上,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起来,改造成为大规模的集体经济”可知这一经济政策应该是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苏联实行集体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工业化发展。
95.(1)建设社会主义,应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成果。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2)布哈林主张先轻后重;斯大林主张优先发展重工业。布哈林主张本国节约;斯大林主张农业服务于工业。
(3)善于学习借鉴他国的先进经验;关注民生;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发展等。
【详解】(1)深意:根据材料一“普鲁士的......+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社会主义”可知,社会主义应该借鉴普鲁士的铁路管理制度及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等资本主义的先进成果,即建设社会主义应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成果。表现:根据材料一“列宁曾提出”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深意在经济领域付诸实践的表现是1921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实际上是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优先发展轻工业,用轻工业赚回来的资金建设重工业”可知,布哈林主张先轻工业后重工业,根据材料二“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并结合所学可知,斯大林主张优先发展重工业;根据材料二“他主张本国节约”可知,布哈林主张本国节约,根据材料二“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可知,斯大林主张农业服务于工业。
(3)根据材料一“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制度+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可知,应该借鉴他国的先进经验;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从国民经济结构应协调发展、应关注民生方面回答。
96.(1)问题:农奴制激化社会矛盾。解决: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通过赎买得到土地。
(2)趋势:1913—1921年逐步下降,1921年后迅速增长。基本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内战,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详解】(1)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19世纪六十年代(俄国)。第一小问问题:根据材料一中“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纲要(下)2023年学业水平合格考试三年分类汇编(真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