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练习(含解析)--2023-2024高中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练习
一、单选题
1.据联合国有关机构2014年的统计,全世界最贫困的50%人口拥有的资产仅占人类财富总量的1%。发展中国家长期存在严重的经济失衡和结构性不平等,劳动力不断向富裕国家转移,经济发展举步维艰。这些问题源于( )
A.国内政局长期动荡 B.国家政策严重失误
C.西方国家殖民侵略 D.大国推行霸权主义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采用“和平”的方式放弃了在亚洲的“财产”,如1947年同意印巴分治等。其做法反映出( )
A.英国政府大力推行利他主义 B.英国意识到自身实力的衰落
C.非殖民地化已成为大国共识 D.西方国家开始反思殖民罪恶
3.下面是拉美国家1970~1980年商品贸易情况表(单位:%)。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拉美国家( )
1970 1980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初级产品 52 14.5 49.2 29.6
农业 29.9 7.6 16.5 7.1
矿业 7.4 1.1 4.7 1.1
能源 14.7 5.9 28.1 21.5
制成品 47.4 85 50 70
传统制成品 20.5 14.7 21.2 13.1
食品、饲料和烟草 15.3 4.1 15 4.8
其它传统制成品 5.2 10.6 6.2 8.3
规模集约化制成品 23.8 27.6 23.1 23.1
耐用品 0.6 9.8 2.1 9.2
技术扩散制成品 2.4 32.8 3.5 24.5
其它商品 .06 0.5 0.8 0.4
总计 100 100 100 100
A.外向型经济模式成为主导 B.完全摆脱了殖民主义的经济控制
C.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缩小 D.在国际分工中优势得到一定提升
4.1947年6月,英国公布《蒙巴顿方案》,即《印度独立法案》,8月15印巴分治,印度独立;1990年,纳米比亚制宪议会一致通过了独立宪法,并定于3月21日宣布独立。这些事件( )
A.推动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B.反映了社会主义力量的增强
C.表明殖民政策随形势进行相应调整 D.促使世界民族独立运动兴起
5.1939年5月,英国发表了关于巴勒斯坦地区问题的白皮书,规定未来5年到巴勒斯坦的犹太移民数量不能超过7.5万人,超过这一数字必须经过阿拉伯人的同意,并承诺10年后在巴勒斯坦成立一个以阿拉伯人为主体的独立国家。英国的表态意在( )
A.示好德国以维持欧洲均势 B.巩固在阿拉伯的殖民利益
C.顺应民族独立的历史大势 D.塑造积极正义的大国形象
6.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仅从投资、债务和贸易三方面对发展中国家的年剥削量,就在240亿美元左右。到80年代后期,每年榨取的利润至少为2500亿至3000亿美元。这说明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挑战是( )
A.自然资源的匮乏 B.人口压力和社会两极分化严重
C.劳动力严重不足 D.存在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7.为辅助学生线上学习,某教师通过网上学习平台推送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专题学习资源。下列材料可以放进该专题资源包的是( )
①文献:《查士丁尼法典》
②绘画:《南美解放者玻利瓦尔》
③电影:《甘地传》
④地图:《非洲独立进程示意图(截至1990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2003年,在坎昆召开的世界贸易组织第五届部长会议上,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降低关税、实行贸易自由化,七十七国集团、非洲联盟、最不发达国家组成联盟,巴西、印度、中国等组成二十一国集团,挫败了发达国家的企图。这一结果( )
A.表明世界经济旧秩序的瓦解 B.说明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严重
C.凸显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力量 D.反映了“逆全球化”思潮涌动
9.从下表中,可以看出这阶段( )
阿根廷1980、1991、2002年全国经济及阶级阶层结构统计
类别 按经济活动种类计算的生产总值占比的统计 全国城市社会结构:按社会阶级和阶层划分的分布情况
年份 农业、狩猎、林业、渔业 工业 服务业 上层阶级 中产阶级 工人阶级 边缘阶层
1980 5.96 38.14 55.96 0.9 47.4 40.2 11.5
1991 6.35 30.13 63.52 1.3 38.4 43.4 16.9
2001 4.45 24.93 70.61 0.4 38.2 41.4 20.2
注:数据来源于【阿根廷】古斯塔沃·恩里克·朵茶屎,
张的展译《阿根廷的经济政策与社会转型(1975 ~ 2002)》
A.阿根廷面临着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B.阿根廷融入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影响
C.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趋势 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的必要性
10.从1962年开始在不到40年之中,韩国政府提出“出口第一主义”“先工业化后农业现代化”的策略,取得了被誉为“汉江奇迹”的经济成就。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韩国( )
A.政府抓住机遇发展经济 B.重视工业忽视农业发展
C.国家经济结构趋于完备 D.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1.二战后,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到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的独立国家已达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4%,总人口的88%。这一现象反映了( )
A.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B.地区冲突得以解决
C.非洲经济迅速发展 D.殖民体系趋于崩溃
12.下图是1947年发表的一幅漫画,名为《来自德里的黑马》。作者给漫画的配文是“有这个马鞍盖在马身上,没人会关注其他事情的。”该漫画反映出( )
A.英国妥善解决殖民统治危机 B.印巴民族独立运动最终胜利
C.南亚地区已被埋下冲突隐患 D.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陷入低谷
13.二战前的“民族自决”反映的是欧洲民主主义者的价值观念。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非殖民地化大宪章》规定,民族自决权利主体为“政治上明确而文化上具有多样性的殖民地和发展中世界的前殖民地国家”。导致这一转变的主要因素是( )
A.世界殖民体系的逐步瓦解 B.新兴民族国家注重文化建设
C.亚非拉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D.联合国委任统治原则的落实
14.“第三世界”是国际社会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产生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群体的统称。冷战结束后“第三世界”这一术语使用频率明显减少。学术界为此引发一场第三世界是否存在的讨论。 目前,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争论已基本结束,国际社会以发展中国家的术语代替了第三世界。其原因是( )
A.这一国家群体已经不再存在 B.发展已成为国家的首要问题
C.国家间意识形态分歧已弱化 D.不同性质国家实现合作共赢
15.“在1944年至1985年间,总共有96个国家赢得独立。这些国家大约占世界人口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这反映了( )
A.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B.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成就显著
C.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D.公平合理世界政治秩序建立
16.传统海洋法将沿海国家的领海限定在3海里范围。20世纪中后期,海洋资源被日益重视,在众多拉美临海国家的倡导下,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将领海延伸至12海里范围内。这一变化表明( )
A.新兴国家利益得到保护 B.国际法的领域得到拓展
C.世界殖民体系受到冲击 D.生态环境保护得到重视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以来,便成为大英帝国“生命线”。1882年,英国出兵强占埃及与苏伊士运河区,且在苏伊士运河区的驻军多达8万人,每年驻军的花费超过5000万英镑。1936年,英国政府又迫使埃及政府签订了《英埃友好与同盟条约》,获得了在苏伊士运河区驻军20年的权利。二战后,埃及要求修订条约,实现埃及对苏伊士运河的完全主权,英国丘吉尔政府不但拒绝撤出军队,反而大量增加了兵力。英国的强硬立场激起了埃及人民强烈的反英情绪,持续的反英暴乱使得英国政府焦虑不安。英国政府担心埃及在阿拉伯世界的领导地位,埃及人的反英仇视行动会在阿拉伯世界引起蝴蝶效应,威胁英国在约旦和伊拉克地区驻军和石油生产安全。英国政府内部也出现了要求与埃及政府就苏伊士运河谈判的声音。1954年3月,美国成功进行了氢弹爆炸试验,丘吉尔在内阁表示:“由于热核能武器的发展,我们在中东的战略需求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英国国防委员会成员艾登曾经对内阁说:“撒离苏伊士运河基地并不意味着英国就会离开中东,也不是向埃及示好。退一步来说,英国政策的核心目标是伊拉克和约旦。”且在20世纪40年代以来英美国家先后出台的“中东司令部”和“中东防御组织”计划中,埃及都是中东地缘政治中的重要一环,争取埃及加入是英美努力的主要方向。最终在英埃双方的谈判及美国的施压下,1954年英国与埃及签署了《苏伊士运河基地协定》。《苏伊士运河基地协定》使纳赛尔成为埃及无可争议的领导者,埃及的社会稳定在很短时间内得以实现。
——摘编自肖文超《1954年苏伊士运河基地协定缔结的原因及对中东政局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4年《苏伊士运河基地协定》缔结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4年《苏伊士运河基地协定》缔结的影响。
18.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答。
棉花产业发展编年简史
(1)古代棉花种植起源于南亚、中美洲和东部非洲。中世纪时,许多欧洲人想象棉花是植物和动物的混合——一种“植物绵羊”。
(2)宋代,棉花由海路传入内地并在南方推广;元朝,在农村广为普及,松江府成为棉纺织业中心;到1433年,中国臣民可以用棉花抵税。《天工开物》中记载,“棉布,寸土皆有”、“织室,十室必有”。
(3)1497年,达·伽马到达印度;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1500—1760年间,大约500万非洲奴隶被贩卖到新世界的种植园中去工作。
(4)1750年,中国棉花产量约15亿磅,仅次于印度,占世界第二。
(5)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1812年,利物浦出现棉花期货交易,英国成为世界棉花网络中心。
(6)
(7)1889年,由李鸿章主持筹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正式投产,是为中国第一家机器棉纺织工厂。1899年,张謇在南通投产大生纱厂。
(8)2012年,中国的工厂拥有世界上近一半的纱锭和织机,消耗世界原棉产量的43%(亚洲占82.2%),而北美和西欧仅分别使用全球棉花产量的4.2%和0.7%。200多年后,全球棉花的大部分使用再次集中在1780年以前的棉花产业中心地带。
——摘编自【美】斯文 贝克特《棉花帝国》,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9年3月
阅读上述关于棉花产业发展编年简史,提取相互关联的史料,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联系符合逻辑,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美国联合果品公司就控制了中美和加勒比海地区的香蕉业。至20世纪20年代,美国对拉美农业的投资高达8.85亿美元。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联合果品公司策划推翻危地马拉政府的阴谋活动。从整个拉美地区看,大宗农产品仍然是咖啡、可可、香蕉等传统产品,在1985年拉美出口总值中占17.5%。70年代以来,粮食作物的年增长率出现下降趋势,低于拉美的人口增长率,拉美从粮食净出口地区变为净进口国。跨国公司为维持拉美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对封建土地制度残余的存在采取支持态度。
——摘编自高君诚《美国跨国公司与拉美农业》等
材料二 二战后,美国在拉美进行了全面的扩张,20世纪60年代,拉美国家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并不密切,只有古巴加入了不结盟运动。1967—1971年,就各国有权自由支配其自然资源主权,拉美国家与美国的谈判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巴拿马加入不结盟运动。苏联利用古巴成功打入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此时方兴未艾的不结盟运动为拉美国家提供了第三种选择。不结盟运动成员国通过协调它们在联合国的行动,并通过与北方工业化国家的谈判,成功地将很多经济政策方面的要求载入国际宣言和决议。目前,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33个国家中有26个加入不结盟运动,7个国家成为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
——摘编自高志平《冷战时期拉丁美洲国家加入不结盟运动的历程及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跨国公司对拉丁美洲国家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拉丁美洲国家与不结盟运动关系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关系变化的原因。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以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为主要目标的殖民地民族主义席卷亚洲大陆,形成了20世纪亚非拉民族主义运动的第一次浪潮。各种既有民族主义色彩,又有西方先进文化特征的民族主义思潮纷纷兴起,如中国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印度的甘地主义、土耳其的凯末尔主义等,形成了一场出现于亚非拉各国间的民族民主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后,现代民族主义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兴起,亚非拉民族主义运动出现第二次浪潮。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亚非拉国家掀起民族主义运动的第三次浪潮,它们利用本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逐步转化所获得的驱动力,摧垮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创建了民族独立国家
——摘编自徐煌《20世纪亚非拉国家的民族主义及其对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材料二 第三世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民族独立而形成的现代民族国家的集合体,处在现代世界体系中的边缘地区。第三世界国家在现代世界体系中占据着相同的结构性位置,这在一方面决定了建立政治秩序和实现经济发展是它们的核心任务,另一方面也决定了第三世界国家存在着共同的政治主题。二战后,第三世界国家的共同政治主题经历了从政权建设向民主转型的变化,到20世纪80年代,很多第三世界国家在工业化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实现了民主转型,但自由民主体制在第三世界国家建立有效的政治秩序的效果甚为不佳,不仅没能恢复政治秩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契合性,而且难以调和政治冲突以及持续动荡的政治局势,进一步打击了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和社会基础。
——摘编自汪仕凯《第三世界的政治主题转换及其对世界政治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以来亚非拉国家民族主义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第三世界政治主题转换的影响及制约因素。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当代(世界)。据材料,当今世界存在严重的贫富分化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差距不断加大的问题,结合所学,贫困人口较多的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多是一些在近代以来遭受殖民侵略的国家,殖民侵略,掠夺资源和财富,是造成很多亚非拉国家发展滞后的根源,C项正确;多数亚非拉国家政局动荡的根源在于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存在问题,排除A项;严重政策失误只在某些国家和某个时期存在,不能解释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发展难题的原因,排除B项;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是外部因素,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面临挑战,主要症结在国家内部,排除D项。故选C项。
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根据材料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采用“和平”的方式放弃了在亚洲的“财产”,主要是因为二战后英国的综合国力衰落,没有足够的力量控制亚洲的殖民地,B项正确;利他主义是一种无私的为他人福利着想的行为,A项不符合英国的实际情况,英国放弃亚洲殖民地的根本原因在于自身实力的衰落,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英国放弃亚洲殖民地,“非殖民地化已成为大国共识”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英国放弃亚洲殖民地的根本原因在于自身实力的衰落,并不是反思殖民罪恶,排除D项。故选B项。
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0到1980年的拉丁美洲。根据表格可知,拉美国家20世纪70至80年代,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比重减少、制成品比重增加,而进口商品中初级产品比重增加、制成品比重减少,这反映出拉美国家从原料输出地向工业产品输出地转变的进程不断推进,在国际分工中不仅仅局限在工业生产原料产地的地位,更具有制造优势,D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拉美国家对内和对外经济比重,排除A项;20世纪90年代世界殖民体系完全瓦解,“完全摆脱了”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差距不断加大,不是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缩小,排除C项。故选D项。
4.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根据材料“1947年6月,英国公布《蒙巴顿方案》,8月15印巴分治,印度独立”“1990年,纳米比亚定于3月21日宣布独立”,并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随着印度独立及非洲的独立浪潮使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走向崩溃,A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社会主义力量,排除B项,“殖民政策随形势进行相应调整”仅符合英国对印度的政策,排除C项;世界民族独立运动在此之前就已经兴起,排除D项。故选A项。
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9年(英国)。根据所学,一战后阿拉伯地区归属英国委任统治,属于英国的半殖民地,英国为了笼络阿拉伯人,维系自己的殖民利益,限制犹太人前往阿拉伯,B项正确;英国对德绥靖并不是为了维持欧洲均势,而是避免本国卷入战争,排除A项;英国的目的是维系殖民统治而非推动民族独立,排除C项;英国对欧洲犹太难民的限制使诸多国家诟病,英国无视人道主义,排除D项。故选B项。
6.D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在和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投资活动中获利颇丰,榨取的利润快速上升,这说明在当前的国际经济秩序下,发达国家处于有利地位,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经济秩序不平等,D项正确;发展中国家自然资源并不匮乏,排除A项;B项属于发展中国家的内部挑战,材料描述的是外部挑战,排除B项;发展中国家有大量劳动力,排除C项。故选D项。
7.D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范围为近现代(世界)。根据所学知识,在近现代历史中,玻利瓦尔先后领导军队从西班牙殖民统治中解放了委内瑞拉 、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巴拿马、秘鲁和玻利维亚,并促进民主意识形态在这些国家的发展,参与建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甘地领导印度人民实现了印度的独立;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崩溃。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②③④属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范畴,D项正确;查士丁尼是拜占庭帝国的的统治者,并不属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范畴,排除A、B、C项。故选D项。
8.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时空是2003年的世界。根据材料可知,题干体现的是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在世界贸易组织第五届部长会议上拒绝了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取消补贴、开放市场等不合理要求,凸显的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力量,C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世界经济旧秩序瓦解的结论,表述不准确,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严重的相关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与“逆全球化”思维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9.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0、1991、2002年(阿根廷)。根据材料可知,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阿根廷农业占比低,不稳定;工业占比不高,不断下降,这说明制造业不行;服务业占比不断增加。根据所学知识,阿根廷金融业并不发达,综合看阿根廷经济结构问题严重,经济出现很大问题。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阿根廷中产阶级萎缩,收入低的边缘阶层增加较多,说明社会经济出现了问题。由上可以推知,阿根廷会出现政治危机,A项正确;阿根廷不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员,排除B项;根据孤证不立原则,仅凭阿根廷一个国家的情况不能说明“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趋势”和“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的必要性”,排除CD项。故选A项。
10.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2年开始(韩国)。据材料“韩国政府提出‘出口第一主义’‘先工业化后农业现代化’的策略,取得了被誉为‘汉江奇迹’的经济成就。”和所学可知,韩国在60、70年代抓住欧美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利用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重点扶持产业发展和扩大出口,韩国在短短四十年内从一个资源匮乏的落后农业国,成功转型为技术密集型产业主导的发达国家,这一段时期也被称为“汉江奇迹”,A项正确。韩国经济依靠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模式取得了成功后,政府有财力支援农业,以缩小城乡、工农、区域间的差距,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经济结构,排除C项;80年代开始韩国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排除D项。故选A项。
1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非洲)。据材料可知,二战后,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非洲国家纷纷独立,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世界殖民体系趋于崩溃,D项正确;材料信息中没有描述贫富差距信息,排除A项;地区冲突至今仍然存在,如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等,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描述非洲经济发展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1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7年英国、印度、巴基斯坦。漫画反映了英国人为将印度分裂成印度与巴基斯坦两个国家,据所学可知,印巴分治后印巴因宗教信仰、领土争端冲突不断,说明当时的印巴分治为今后的印巴冲突埋下隐患,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印巴分治,印度从英国统治下独立出来,说明英国没有妥善解决殖民统治危机,排除;B项表述是表象,题干问的是本质,排除;材料信息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不相关,材料反映的是二战后印巴分治,排除D项。故选C项。
1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木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0年(世界)。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二战前后“民族自决”的主体发生了变化,由欧洲民主主义者转变为殖民地和前殖民地国家,这是因为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世界殖民体系的逐步瓦解,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 “民族自决”的主体发生变化,而非新兴民族国家注重文化建设,排除B项;亚非拉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C项;联合国委任统治原则是一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所建立的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
1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据所学可知,冷战结束后,发展成为第三世界国家的首要问题,因此国际社会以发展中国家的术语代替了第三世界,B项正确;第三世界国家群体仍然存在,只是称呼发生变化,排除A项;国家间意识形态分歧仍然存在,并且国家间的意识形态分歧弱化不是影响材料所述称呼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国家家合作问题,题干问的是发展中国家的名称取代第三世界国家名称的原因并且“实现合作共赢”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
15.C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1944年至1985年(世界)。根据材料可知,1944年至1985年之间,大量国家赢得独立,而这些国家在这之前多数被帝国主义国家殖民,现在这些国家独立,意味着世界殖民体系瓦解,C项正确;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大量国家独立,是为这些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并不能反映出这些国家的现代化成就,排除B项;直至现在,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秩序尚未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
1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据材料“传统海洋法将沿海国家的领海限定在3海里范围”“在众多拉美临海国家的倡导下,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将领海延伸至12海里范围内”及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变化反映了第三世界国家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以拉丁美洲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的利益通过联合国的公约得到了保护,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国际法在海洋领域的适用,没有体现国际法领域的拓展,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新兴国家的利益得到保护,并非对世界殖民体系的冲击,且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崩溃,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对海洋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排除D项。故选A项。
17.(1)原因:二战后英国实力衰退:持续反英冲突损害了英国利益;1936年《英埃友好与同盟条约》即将到期使英国对苏伊士运河区的占领失去合法性支持;和平时代的到来使得苏伊士运河基地的战略意义锐减;埃及政府及国民的坚持;冷战及美国的积极调停。(任答三点即可)
(2)影响:实现了埃及的主权完整;稳定了埃及国内的政治局势,提升了纳赛尔新政府的威信,巩固了新生的独立政权;突破了英埃外交关系的僵局,而且稳住了英国与其他阿拉伯国家的联系,为其成功推动战略转移奠定了基础;加强了美国对埃及新政权的影响,为其成功实施新中东战略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埃及、英国)。原因:结合二战的史实可分析出二战后英国实力衰退:根据材料“英国政府担心埃及在阿拉伯世界的领导地位,埃及人的反英仇视行动会在阿拉伯世界引起蝴蝶效应,威胁英国在约旦和伊拉克地区驻军和石油生产安全”可分析出持续反英冲突损害了英国利益;根据材料“英国政府又迫使埃及政府签订了《英埃友好与同盟条约》,获得了在苏伊士运河区驻军20年的权利”可分析出1936年《英埃友好与同盟条约》即将到期使英国对苏伊士运河区的占领失去合法性支持;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和平时代的到来使得苏伊士运河基地的战略意义锐减;根据材料“英国的强硬立场激起了埃及人民强烈的反英情绪,持续的反英暴乱使得英国政府焦虑不安”可分析出埃及政府及国民的坚持;根据材料“美国的施压下”可分析出冷战及美国的积极调停。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埃及、英国)。影响:根据材料“实现埃及对苏伊士运河的完全主权”可分析出实现了埃及的主权完整;根据材料“埃及的社会稳定在很短时间内得以实现”可分析出稳定了埃及国内的政治局势,提升了纳赛尔新政府的威信,巩固了新生的独立政权;结合所学可分析出突破了英埃外交关系的僵局,而且稳住了英国与其他阿拉伯国家的联系,为其成功推动战略转移奠定了基础;根据材料“埃及都是中东地缘政治中的重要一环,争取埃及加入是英美努力的主要方向”可分析出加强了美国对埃及新政权的影响,为其成功实施新中东战略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18.示例1:
论题:世界棉纺织中心的变迁折射出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的变化
论述:新航路开辟前,棉花产业相对独立发展,速度较慢。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国际分工也逐步出现。18世纪中期,亚洲成为世界棉花生产中心,印度棉布主要销往欧洲。
18世纪中后期,蒸汽机的出现带来棉纺织技术革命。世界棉纺织中心从亚洲转移到欧洲,尤其是英国。19世纪至20世纪初,英国向亚洲大量出口棉布。中、印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原棉产地和棉布倾销市场。
20世纪末,随着两极格局的瓦解,殖民体系的崩溃,世贸组织的建立,不平等的贸易关系有所改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有所提升。跨国公司推动经济全球化纵深发展,将各国纳入全新的国际分工体系,棉纺织中心重新回归亚洲。
综上所述,棉纺织中心的变迁反映了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而今棉花产业仍在推动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的变化。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应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应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积极推动世界经济新秩序构建。
示例2:
论题:一部棉花发展史是资本主义扩张史,也是新兴民族国家争取经济独立发展史
论述: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殖民国家通过东印度公司、三角贸易等加强了对亚洲、美洲棉纺织生产的控制,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19世纪上半叶,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在棉纺织领域广泛运用。为获取廉价原棉和倾销棉纺织品,英国通过武力侵略方式打开中国和印度国门。中、印两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客观上激发了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的斗争。尤其是中国,在两次鸦片战争后的内忧外患之下,开展洋务运动,使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综上所述,棉花的发展帮助西方国家率先完成了工业化,赋予其长期主宰世界经济秩序的权力,但是客观上也开启了新兴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因此,棉花发展史是资本主义扩张史,也是新兴民族国家争取经济独立发展史。
示例3:
论题:棉花产业变革折射中国社会发展
论述:我国有着种植棉花的悠久历史。内地植棉始于宋朝,元朝进一步发展,南方地区广泛种植棉花。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提高产量,松江地区成为全国棉纺织中心。明代,棉花生产的区域化、商品化趋势不断加强,推动江南地区出现新的经济因素。棉布成为主要衣料,提高了百姓的生活质量。18世纪下半叶,中国棉纺织品大量销往欧洲等地,有利于白银流入中国。工业革命之后,英国机制棉纺织品涌入中国,传统手工纺织业受到冲击,渐趋衰败。19世纪末,兴起“实业救国”思潮,棉纺织业曲折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棉纺织业得到恢复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棉纺织业的机械化程度逐步提高。伴随着世界棉花产业回归亚洲,21世纪初,中国成为世界棉纺织中心。
综上所述,棉花产业伴随中国国运兴衰,国兴则棉兴,棉兴带国富。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代和近现代的世界。首先,提取相互关联的史料、拟定论题;第二,就所拟论题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进行论述;第三,就所述内容得出结论,结论应是对所述内容的总结、升华。
示例1:
据材料“1750年,中国棉花产量约15亿磅,仅次于印度,占世界第二。”“1812年,利物浦出现棉花期货交易,英国成为世界棉花网络中心。”以及图中信息提出论题:世界棉纺织中心的变迁折射出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的变化。
论述:据材料“古代棉花种植起源于南亚、中美洲和东部非洲。中世纪时,许多欧洲人想象棉花是植物和动物的混合——一种‘植物绵羊’。”可得出新航路开辟前,棉花产业相对独立发展,速度较慢。结合所学可知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国际分工也逐步出现。据材料“1750年,中国棉花产量约15亿磅,仅次于印度,占世界第二。”以及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中期,亚洲成为世界棉花生产中心,印度棉布主要销往欧洲。
据材料“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1812年,利物浦出现棉花期货交易,英国成为世界棉花网络中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中后期,蒸汽机的出现带来棉纺织技术革命,世界棉纺织中心从亚洲转移到欧洲,尤其是英国。据材料中的图中的数据可知,19世纪至20世纪初,英国向亚洲大量出口棉布,中、印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原棉产地和棉布倾销市场。据材料“全球棉花的大部分使用再次集中在1780年以前的棉花产业中心地带”并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末,随着两极格局的瓦解,殖民体系的崩溃,世贸组织的建立,不平等的贸易关系有所改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有所提升。跨国公司推动经济全球化纵深发展,将各国纳入全新的国际分工体系,棉纺织中心重新回归亚洲。
最后总结:棉纺织中心的变迁反映了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而今棉花产业仍在推动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的变化。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应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应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积极推动世界经济新秩序构建。表述完整。
示例2
根据材料中的图可知,“英国向亚洲大量出口棉布”,中、印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原棉产地和棉布倾销市场,“全球棉花的大部分使用再次集中在1780年以前的棉花产业中心地带”提出论题:一部棉花发展史是资本主义扩张史,也是新兴民族国家争取经济独立发展史。
论述:首先答出棉花在资本主义扩张中的作用,其次,答出民族国家争取经济独立的努力,以中国为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殖民国家通过东印度公司、三角贸易等加强了对亚洲、美洲棉纺织生产的控制,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据材料中的图可知,英国向中印大量出口棉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上半叶,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在棉纺织领域广泛运用。为获取廉价原棉和倾销棉纺织品,英国通过武力侵略方式打开中国和印度国门。中、印两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客观上激发了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的斗争。据材料“1889年,由李鸿章主持筹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正式投产,是为中国第一家机器棉纺织工厂。1899年,张謇在南通投产大生纱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两次鸦片战争后的内忧外患之下,开展洋务运动,使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最后总结:棉花的发展帮助西方国家率先完成了工业化,赋予其长期主宰世界经济秩序的权力,但是客观上也开启了新兴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因此,棉花发展史是资本主义扩张史,也是新兴民族国家争取经济独立发展史。表述完整。
示例3
根据材料中所列棉花在中国的种植以及形成的相关产业的发展情况提出论题:棉花产业变革折射中国社会发展。
论述:根据材料“ 宋代,棉花由海路传入内地并在南方推广;元朝,在农村广为普及,松江府成为棉纺织业中心;到1433年,中国臣民可以用棉花抵税。”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我国有着种植棉花的悠久历史。内地植棉始于宋朝,元朝进一步发展,南方地区广泛种植棉花,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提高产量,松江地区成为全国棉纺织中心。据材料“到1433年,中国臣民可以用棉花抵税。《天工开物》中记载,‘棉布,寸土皆有’、‘织室,十室必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明代,棉花生产的区域化、商品化趋势不断加强,推动江南地区出现新的经济因素。根据材料“1750年,中国的棉花产量约15亿磅,仅次于印度占世界第二”可知,1750年,中国的棉花产量约15亿磅,仅次于印度占世界第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棉纺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的生活质量,18世纪下半叶,中国棉纺织品大量销往欧洲等地,有利于白银流入中国。根据材料中图的数据可知,两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成为西方棉织品倾销地,英国机制棉纺织品涌入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传统手工纺织业受到冲击,渐趋衰败。据材料“1889年,由李鸿章主持筹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正式投产,是为中国第一家机器棉纺织工厂。1899年,张謇在南通投产大生纱厂。”可得出19世纪末,兴起“实业救国”思潮,棉纺织业曲折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过近代百多年的民族独立斗争,新中国成立后棉纺织产业开始逐步恢复和发展。根据材料“ 2012年,中国的工厂拥有世界上近一半的纱锭和织机,消耗世界原棉产量的43%”“ 全球棉花的大部分使用再次集中在1780年以前的棉花产业中心地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棉纺织业的机械化程度逐步提高。伴随着世界棉花产业回归亚洲,21世纪初,中国成为世界棉纺织中心。
最后总结:从棉花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来看,可以得出棉花产业伴随中国国运兴衰,国兴则棉兴,棉兴带国富。表述完整。
19.(1)政治上:侵蚀拉美地区的国家主权(或干涉内政)。
经济上:控制了拉美地区的经济命脉;
支持封建土地制度残余的存在,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或:阻碍了拉美的现代化进程);造成拉美单一的经济结构,社会经济结构不合理(或:造成拉美单一的经济结构,经济效益低下;或阻碍拉美民族工业的发展,社会转型。);发展单一的农业经济结构,危害了粮食安全;拉美各国对外资依赖程度高,外债负担沉重,影响经济健康发展(或:造成拉美对外资依赖程度度,影响拉美地区的经济安全。);客观上将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技术带到拉美国家,一定程度上促进拉美经济的发展。
(2)变化:从不密切到加入不结盟运动。
原因:政治上:左翼政府的建立;为摆脱美苏的控制;发展中国家共同的经济、政治诉求(或拉美地区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反对殖民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共同任务;维护政权独立、经济主权、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诉求;不结盟运动的宗旨与原则符合拉美国家的利益。
经济上:拉美经济发展的需要;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详解】(1)本题是影响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美国、拉丁美洲)。政治上:据材料“美国联合果品公司策划推翻危地马拉政府的阴谋活动”可知,侵蚀拉美地区的国家主权。 经济上:据材料“美国联合果品公司就控制了中美和加勒比海地区的香蕉业”可知,控制了拉美地区的经济命脉;据材料“对封建土地制度残余的存在采取支持态度”及所学知识可知,支持封建土地制度残余的存在,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据材料“大宗农产品仍然是咖啡、可可、香蕉等传统产品,在1985年拉美出口总值中占17.5%。70年代以来,粮食作物的年增长率出现下降趋势”可知,造成拉美单一的经济结构,社会经济结构不合理;据材料“70年代以来,粮食作物的年增长率出现下降趋势,低于拉美的人口增长率,拉美从粮食净出口地区变为净进口国”可知,发展单一的农业经济结构,危害了粮食安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扩过公司对拉丁美洲国家的影响还可以从拉美各国对外资依赖程度高,外债负担沉重,影响经济健康发展和客观上将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技术带到拉美国家,一定程度上促进拉美经济的发展等角度进行说明。
(2)本题是背景类、对比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拉丁美洲)。变化:据材料“拉美国家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并不密切,只有古巴加入了不结盟运动”“巴拿马加入不结盟运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33个国家中有26个加入不结盟运动,7个国家成为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可知,从不密切到加入不结盟运动。拉丁美洲加入不结盟运动国家增加的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进行说明。政治上可以从拉丁美洲国家内部和不结盟运动两个方面进行说明,如左翼政府的建立;为摆脱美苏的控制;发展中国家共同的经济、政治诉求;反对殖民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共同任务;维护政权独立、经济主权、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诉求;不结盟运动的宗旨与原则符合拉美国家的利益。 在经济上可以从拉美经济发展的需要;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20.(1)特点:具有民族民主革命双重性质;既追求民族独立,又探索现代化道路;民族主义思潮具有多样性;受西方国家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较大;形成多次浪潮;取得显著成果。
(2)影响:推动了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民主化与工业化进程;瓦解了世界殖民体系;引发了政局动荡等问题,进而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对改善国家治理的思考。
制约因素: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存在;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基础薄弱;霸权主义与新殖民主义的威胁;世界政治格局演变带来的冲击。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以来(世界)。
特点:根据材料“20世纪初,以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为主要目标的殖民地民族主义席卷亚洲大陆,形成了20世纪亚非拉民族主义运动的第一次浪潮”可知,具有民族民主革命双重性质;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亚非拉国家掀起民族主义运动的第三次浪潮,它们利用本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逐步转化所获得的驱动力”可知,既追求民族独立,又探索现代化道路;根据材料“各种既有民族主义色彩,又有西方先进文化特征的民族主义思潮纷纷兴起,如中国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印度的甘地主义、土耳其的凯末尔主义等,形成了一场出现于亚非拉各国间的民族民主运动”可知,民族主义思潮具有多样性,受西方国家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较大,形成多次浪潮,取得显著成果。
(2)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世界)。
影响:根据材料“第三世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民族独立而形成的现代民族国家的集合体,处在现代世界体系中的边缘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了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民主化与工业化进程;根据材料“第三世界国家在现代世界体系中占据着相同的结构性位置,这在一方面决定了建立政治秩序和实现经济发展是它们的核心任务”可知,瓦解了世界殖民体系,引发了政局动荡等问题,进而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根据材料“二战后,第三世界国家的共同政治主题经历了从政权建设向民主转型的变化,到20世纪80年代,很多第三世界国家在工业化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实现了民主转型”可知,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对改善国家治理的思考。
制约因素:根据材料“自由民主体制在第三世界国家建立有效的政治秩序的效果甚为不佳,不仅没能恢复政治秩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契合性,而且难以调和政治冲突以及持续动荡的政治局势,进一步打击了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和社会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存在,制约了第三世界政治主题转换;同时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基础薄弱,削弱了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主题转换;在当今国际背景下,霸权主义与新殖民主义的威胁,世界政治格局演变带来的冲击等也是制约第三世界国家政治主题转换的重要客观原因。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练习(含解析)--2023-2024高中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