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届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三上学期1月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历史试题(答案)

2024 年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
高三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 历史
历史测试卷共 4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中华文化中“中”的观念由来已久。史学家唐兰认为“中”最初为氏族时代议事场所居中之徽帜,群众望之
而趋附,其所立之地恒为中央,“因更引申为一切之中”。商周以降,“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立宫,
择宫之中立庙”成为重要的政治思想。这反映出
A.早期政治的中央集权特点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
C.古代建都以地理中心为主 D.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特征
2. 据《岳麓秦简(三)》记载,秦王政二十五年,州陵县的癸、琐等人在移交罪犯时,因徇私而被告发,州陵
县守绾、丞越在审讯后判处癸、琐等人“赎黥”。监御史认为判决不当,后经郡廷复审,对癸、琐的处罚不
变,同时绾、越等人被追责而各赀罚一盾。这表明秦国
A.法律制度细密严苛 B. 司法审判程序繁复
C. 官僚体制运转有序 D. 基层治理体系完善
3. 研究表明,两汉时期人口总数大体在 5000 万上下波动,其峰值约为 5600 万;经三国到西晋统一时期人口总
数约 2000 万;到隋朝初年人口增长到 3500 万左右。从魏晋到隋初三百余年间人口的回升,主要得益于
A. 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B. 南方地区的持续开发
C. 南北对峙局面结束 D. 均田制度的全面推行
4. 唐代官僚体系中有“散官”与“职事官”之分:职事官“随才录用”而迁徙不定,散官则有官阶而无实际职
任,二者各有品阶高下之别。唐太宗“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授予关陇贵族功臣以高级散品,武则
天时期也大幅提高科举入仕人员的散官品阶。唐朝前期统治者的做法,意在
A.完善人才考选制度 B.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C.打击门阀士族势力 D.改变官吏冗滥现象
5. 2017 年,在奉节县白帝城遗址发现的一座宋代兵器埋藏坑出土了 16 枚铁火雷
(如右图)。这些铁质火雷外圆内空,最大直径 10~14 厘米,内部填充物重约
2~3 千克。经检测分析,铁雷内部填充物为火药,属爆炸性火器,其形态特征
与文献所载“震天雷”“铁火砲”极其相似。这一考古发现
A.是宋金南北对峙的历史见证 B.说明火药在宋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C.是冷、热兵器并用时代的重要物证 D.实证宋代出现了近代管型火炮的雏形
6. 元文宗大兴文治,“思辑典章之大成,以示治平之永则”,诏令编纂本朝的典章制度史。1331 年书成,赐名
《皇朝经世大典》。按元文宗指示,《经世大典》的体裁仿唐、宋《会要》之体,又参照《唐六典》而折衷之。
由此可知,《经世大典》的修撰
A. 意在借鉴和推行唐宋制度 B. 强化了崇文抑武治国方针
C. 开创了典章制度史新体例 D. 促进了中华历史文化认同
7. 晚清时期,投资者不论企业的经营状况,即依惯例享有获取固定利率的股息即“官利”或“官息”的权利。
1914 年北洋政府《公司条例》明确规定“(公司)开业前分派利息于股东”,1929 年修订的公司法保留该项
规定,将年利从最高六厘降为五厘。这说明
A.官利制在近代中国有其合理性 B.官利是企业利润分配的一部分
C.近代工业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D.北洋政府压制民族工业的发展
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历史)第 1 页 共 7 页
{#{QQABLYQEoggoABIAARhCUQX4CEOQkACCCIoOhEAAoAAAQBNABCA=}#}
8. 1934 年 4 月,由中国共产党提出,经宋庆龄、何香凝等 1779 名国内著名人士签名,以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
员会筹备会的名义发表了《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其主要内容包括:
(一)全体海陆空军总动员对日作战,立刻停止一切内战。
(二)全体人民总动员,……组织广大的人民的参战组织。
(三)全体人民总武装,……以便实行训练和对日作战。
…… ……
(五)成立工农兵学商代表选举出来的全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作为全国
人民武装抗日的总领导机关。
这一《纲领》的提出,表明中国共产党
A.努力推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政策重心全面转向抗日民族斗争
C.争取和平、民主和团结的愿望 D.正确处理了民族、民主革命问题
9. 某一时期,中共中央审时度势,从革命老区抽调新闻、财经、公安等各方面的干部力量,组织动员青年学生
等组建了诸如“平津南下工作团”“冀鲁豫南下干部支队”“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等随军干部队伍。
这一重大举措应是施行于
A.抗战大反攻时期
B.全面内战爆发前夕
40 全国
C.三军挺进中原时 上海
工30
D.三大战役胜利后 业
增20
10.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市和全国工业增长速度如右图所示, 长
速10

由此可以看出
(%) 0
1963 年 1965 年 1967 年 1969 年 1971 年 1973 年 1975 年 1977年
A.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形成
-10
B.上海逐渐失去工业领先地位
-20
C.国家重视改善工业布局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D.工农业实现均衡发展 《新中国六十年资料汇编(1949~2008)》
11.研究表明,古波斯地区羊毛纺织品众多,也是金银线与麻、毛混纺技术的源头。萨珊朝(公元 224—651 年)
末年,中国桑蚕丝织技术传到波斯,波斯人以粗丝辅以金银线和宝石,采用斜纹组织和纬线起花,饰以精美
的神话人物、动植物图案,是为“波斯锦”。隋唐时期,波斯织锦技术传入中国。由此可知
A.中国与波斯的交往始于隋唐 B.丝路交通促进了文明交流互鉴
C.波斯锦凸显了中华文化风格 D.波斯毛纺织技术得到全面革新
12.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作为文化和意识形态纽带,把各地区松散地联结在一起。到 15 世纪晚期,在斐迪南
二世和伊萨贝拉联合统治下的西班牙,“中世纪的行政管理经由漫长而逐渐的过程转化成文艺复兴式的国
家”。几乎同时,类似的过程也出现在英国和法国。这里的“文艺复兴式的国家”,其突出特征是
A.国家权力集中于国王 B.脱离了罗马教廷的控制
C.受到古希腊文化影响 D.开始走上海外扩张道路
13.1873—1913 年,利物浦和印度两地的棉花价格差从 57%降到 20%,伦敦和加尔各答两地的黄麻价格从相差 35%
变成了 4%。由此可以推知,这一时期
A. 全球物种交流的范围扩大 B. 国际交通运输发展迅速
C. 机器生产降低了劳动成本 D. 印度对英贸易出超扩大
14.20 世纪以前,阿拉伯世界并没有把十字军东征看成非同寻常的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法殖民者公
开炫耀击溃奥斯曼帝国、占领阿拉伯行省象征着“十字军的胜利”,这激起了阿拉伯人的“十字军”记忆,
十字军东征被刻画成阿拉伯民族共同的苦难。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阿拉伯世界
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历史)第 2 页 共 7 页
{#{QQABLYQEoggoABIAARhCUQX4CEOQkACCCIoOhEAAoAAAQBNABCA=}#}
A. 政教合一体制的衰落 B. 民族意识的觉醒与发展
C. 无产阶级斗争的兴起 D. 民族解放运动实现统一
15.1944 年 4 月,美国国务院出台对外石油政策报告,提出建立一个“东方供应东方、西方供应西方”的石油
供应体系。1948 年到 1952 年,美国向欧洲提供的巨额贷款中有 10%用于购买美国公司在中东生产的石油,
欧洲从中东进口的石油占其全部石油进口的比例迅速上升到 85%。这一过程反映出
A.战后西欧经济逐渐复苏 B.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形成
C.美国推行石油霸权战略 D.世界经济的体系化趋势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55 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 分)
材料一 长久以来,威尼斯共和国都是地中海地区的金融与航运中心,形成了重视商业利益的社会氛围。
1469 年成熟的金属活字印刷技术传入之后,威尼斯印刷产业迅速发展,受到贵族富商的投资青睐。以阿尔
丁出版社为例,出版商阿尔杜斯发现了当时市场上希腊文印刷的空白,于是荷马的史诗、伊索的寓言、亚里
士多德等人的著作,这些手抄本时代的文字在威尼斯第一次被印刷出版。他还在印刷史上首次使用了逗号、
句号和分号,使文本的阅读更加流畅无误;在书籍的开本方面,其首创的小八开本袖珍书使书籍更易于携带。
除了古典时代的作品之外,乐谱、地图、带有解剖图解的医学书籍、世俗趣味的方言读物,都在这里大规模
出版。到 16 世纪初期,威尼斯已经成为欧洲出版业的中心,被誉为“文艺复兴”的发动机。
——摘编自李昕《设计史视角下威尼斯早期印刷出版业的宏观形态塑造》
材料二 1884 年英国人美查在上海创办《点石斋画报》,到 1898 年终刊共发行 528 期,刊出了 4600 余
幅配有文字的手绘石印画。创刊之初,美查认为“画报盛行泰西,盖取各馆新闻事迹之颖异者,皆为绘图缀
说,以征阅者之信。俾乐观新闻者有以考证其事,而茗余酒后,展卷玩赏,亦足以增色舞眉飞之乐”。学者
将《点石斋画报》的图像分为“战争风云”“中外交涉”“声光电化”“舟车便利”“仁医济世”“租界印象”
“西洋奇闻”“文化娱乐”等类型。以下是摘选自《点石斋画报》的两幅作品及其配文。
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历史)第 3 页 共 7 页
{#{QQABLYQEoggoABIAARhCUQX4CEOQkACCCIoOhEAAoAAAQBNABCA=}#}
——摘编自陈平原《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6 世纪威尼斯成为欧洲出版业中心的原因。(8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点石斋画报》的作品特色,并分析其史料价值。(11 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 分)
材料 明清史研究明、清两个王朝统治时期的中国历史。把明、清两个王朝作为一个时代来研究,主要
着眼点在于社会演变,不在王朝兴衰,因而明清史作为一个研究领域根本上说,是关于一个特定时代中国人
民、社会、国家各方面经验的综合史,不是王朝断代史。李洵先生主张把明清时代看作中国历史上一个“独
立”的时代。他指出:“这是中国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的结合部。在这个时代发生了中国古代文明与近代文
明接轨的尝试,中国与世界接轨的尝试,东西文明文化统合的尝试,以及新旧社会相递变的尝试。这个时代
的历史不应该仅仅被理解为明清两个朝代的历史,也不是习惯上常说的那种‘断代史’,而是一个特殊的作
为一个整体时代的历史。”
——摘编自赵轶峰《明清史的大时代特征与明清史研究基本问题》
材料反映了学者对明清历史研究的诸多视角。请选取材料中任意一个研究视角拟定观点,对明清时期的
历史发展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阐述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 分)
材料一 1871 年,日本政府正式推行“废藩置县”政策,颁布《户籍法》,次年进行首次全国户口调查,
开始编制全国性户籍。《户籍法》规定“户籍旧习错综复杂,在于按照族属而不按地域编制,虽有遗漏而不
便检查。此度编制之法采用臣民同等,华族、士族、卒族、神官、僧侣乃至平民,均按照地域编之”,“以其
居住之地专收无遗漏为宗旨”,“根据各地方的土地的基本情况划分区域,以区为单位,各区设户长掌握其辖
区内户数,人员生死出入等详细情况”。居住在同一地的家族全体成员为一“户”,“户主、直系长辈、户主
配偶、直系晚辈、旁系亲属均须记录在册”。户主是家族之长,一户之主,家族成员按照尊卑、男女、长幼
顺序记载,无论入籍、除籍、转籍均需户主申报。
——摘编自王鹏飞《近代日本户籍制度的建立与变迁》
材料二 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伴随着新中国成立初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而形成。……改革开放以来,随
着人口流动性的增强以及城镇化发展,国家开始了户籍制度改革历程。1984 年《国务院关于农民进入集镇
落户问题的通知》颁布,规定农民可以自理口粮进集镇落户,并同集镇居民一样享有同等权利,户籍严控制
度开始松动。1997 年,国务院批转公安部意见通知,规定已在小城镇就业、居住、并符合一定条件的农村
人口,可以在小城镇办理城镇常住户口。2012 年底,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
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同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指出,要引导非
农产业和农村人口有序向中小城市和建制镇转移,逐步满足符合条件的农村人口落户需求,逐步实现城乡基
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摘编自李丹阳《新中国 70 年来户籍制度改革的演变历程、逻辑与趋向》
(1)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日本近代户籍制度的特点,并对其简要评价。(10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户籍制度的变革趋势及其意义。(10 分)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户籍制度的认识。(4 分)
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历史)第 4 页 共 7 页
{#{QQABLYQEoggoABIAARhCUQX4CEOQkACCCIoOhEAAoAAAQBNABCA=}#}
2024 年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
高三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 历史参考答案
1~5 DCBCC 6~10 DADDC 11~15 BABBC
解析:
1. D。“中”的观念在氏族时代即已产生,既是方位称谓更有中心、中央之意。这一观念在商周及之后的政治社
会生活中得以延续和发展,如择中建都、择中立宫、南北中轴线的城市布局等。故 D 项正确。A、C 项不
符合史实,B项对材料解读错误。
2. C。题干叙述了“因徇私被告发-县守丞审判-监御史质疑判决-郡廷复审改判”,这一过程清晰地反映了秦
国地方郡县行政(司法)的运转机制。故 C 项正确。A、B 项对材料解读错误;郡县行政不属于社会基层
治理,D项错误。
3. B。人口的变动受到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从魏晋到隋初人口总量的回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人口迁徙
从全局来看不是增长的决定因素,隋朝统一的重大影响也只是该时期最后一个节点。故 A、C 项错误,D
项不符合史实。
4. C。A 项不是主要目的,B、D项解读错误。唐朝前期,传统门阀士族依然具有较大势力。为加强君主权力和
巩固统治,唐太宗“只取今日官品”、授予开国功臣高级散品,武则天大幅提高科举入仕者的地位(散官
品阶),以牵制和打压门阀势力。
5. C。该文物应是宋蒙(元)战争的遗物,A 项错误;火药在唐朝末年开始应用于军事,B 项错误;“铁火砲”
并非管型类火器,而是以抛掷方式发出,D 项错误。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得到广泛运用,但并未取代传
统刀枪弓箭,故 C项正确。
6. D。题干信息表明,元文宗命人参照唐宋典章制度史籍《会要》编修元朝典章制度史。这体现了元朝统治者
对中原政治文化的高度认同。故 D 项正确。A、B、C 项不能据材料准确得出。
7. A。官利是一种固定的股息,并不属于企业的利润分配,B 项错误;C、D 项对材料理解错误。题干信息表明,
官利在中国由来已久,在近代工业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民国时代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官利制的长期
存在有其合理性,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近代民族工业资金的不足。
8. D。A、C 项不符合史实,中国共产党是在抗战胜利前夕提出和平、民主和团结的斗争方针。B项对材料解读
错误,当时处于第五次反“围剿”时期,政策重心尚未全面转向抗日民族斗争。材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团结民主人士提出发动群众抗战、争取民主权利的主张。故 D 项正确。
9. D。从随军干部队伍的名称看,应是平津战役结束后和解放大西南的过程中。故 D 项正确。这些干部队伍的
组建,主要是为了解决新解放区干部不足以及建设新解放区的问题。
10.C。A、D 项不能由材料得出。B 项对材料解读错误,工业增长速度不能有效得出工业水平,实际上上海在六
七十年代依然是我国最重要的工业中心。1969-1973 年间,上海和全国工业增速差异主要是由于国家大
力发展三线建设,加强了在中西部地区的工业投资。故 C 项正确。
11.B。题干表明,中国桑蚕丝织技术传入波斯以前,波斯的毛纺织技术发达;萨珊波斯在原有毛纺织技术基础
上,发展出具有本地特色的丝织品“波斯锦”;这一技术后来传入中国。A 项不符合史实, C 项对材料理
解错误,D 项不能据材料准确得出。
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历史)第 5 页 共 7 页
{#{QQABLYQEoggoABIAARhCUQX4CEOQkACCCIoOhEAAoAAAQBNABCA=}#}
12.A。中世纪欧洲处于只有“领地”没有“国家”的松散状态,所谓“君主不分国界,臣民也无论民族”。“文艺
复兴式的国家”与这一状况明显不同的是,中央集权即君主统治权力加强,近代民族国家开始形成。B
项不符合史实,C项没有揭示变化的实质特征,D 项与材料无关。
13.B。题干所言,主要是指该时期英国市场上棉花、黄麻价格下降。A、C 项对材料理解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
且不能据材料得出。对这一变化合理的解释之一是,19 世纪后期蒸汽轮船的大量使用、苏伊士运河的通
航等推动了远洋运输的大发展,国际运输成本下降。
14.B。一战期间及战后,英法殖民者对阿拉伯地区的占领及瓜分,激起了阿拉伯民族对“十字军”侵略的苦难
记忆。这反映了阿拉伯民族意识的觉醒。A、C、D项理解错误,也不符合史实。
15.C。美国提出的石油供应体系由美国所主导,美国要求西欧国家使用美国的贷款购买其中东石油公司生产的
石油,由此排挤英法在中东的传统势力,夺取中东石油资源,建立世界石油霸权。故 C项正确。A、B、D
项不能据材料准确。按照美国这一计划,对西半球石油储备实施保护,同时扩大并控制东半球、尤其是
中东地区的石油生产。
16.(19 分)
(1)原因:工商业的繁荣为印刷业的发展提供经济基础;文艺复兴运动的展开,对古希腊文化典籍的需要;活
字印刷技术的传入;出版商不断改进出版工艺,适应市场需求;民众对文化知识的消费需求扩大。
(每点 2分,任答 4 点得 8分)
(2)特色:图文并茂,新闻时事与美术结合;通俗有趣,以普通市民为发行对象;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经济社
会生活各方面。(每点 2 分,共 6 分)
史料价值:《点石斋画报》是研究晚清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有较高的史料价值;(1 分)画报可用于研究晚
清时期新闻报刊发展、西学东渐历程、近代社会生活变迁、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等;(2 分,言
之成理即可得分)但需要注意画报并非完全真实的新闻报道,出于迎合读者心理考虑,有美化或
者歪曲事件之处,使用时需要仔细辨别。(2 分)
17.(12 分)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发现问题、进行历史阐释并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与近代社
会的结合部。在这个时代发生了中国古代文明与近代文明接轨的尝试,中国与世界接轨的尝试,东西文明文
化统合的尝试,以及新旧社会相递变的尝试。这个时代的历史不应该仅仅被理解为明清两个朝代的历史,也
不是习惯上常说的那种“断代史”,而是一个特殊的作为一个整体时代的历史。
基于此考虑,明清时期历史研究可以从以下三个视角入手。
一、把明清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历史发展演变的共同特征;
二、把明清视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没落,逐渐向近代社会转变的时期;
三、将明清历史的发展与世界历史的联系对比进行研究。
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历史)第 6 页 共 7 页
{#{QQABLYQEoggoABIAARhCUQX4CEOQkACCCIoOhEAAoAAAQBNABCA=}#}
开放性试题评分标准:(12 分)
分值 层次一 层次二 层次三
评分要素 9-12 分 5-8 分 0-4 分
对材料观点有准确提
对材料观点提取,能进行
(1) 取,能进行合理评价且 对材料观点提取不够明确,能
合理评价,基本符合正确
论题 明确表达,符合正确的 够进行评价
的历史态度和价值观
历史态度和价值观
对材料观点的评价分析 对材料观点的评价分析基
对材料的理解不够合理准确,
(2) 合理准确,所列举的史 本合理,所列举的史实与
所列举的史实与观点分析评
阐释 实与观点分析评价结合 观点分析评价结合较为紧
价结合不够紧密、合理
紧密、合理 密、合理
(3) 能表述成文,思路清晰, 能表述成文,思路较清晰,
思路不够清晰,逻辑不够严密
表述 逻辑严密 逻辑较严密
参考示例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新旧交替的时代
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内阁与军机处的建立使皇权强化。统治者大兴文字狱,
实现八股取士,进行思想文化控制。程朱理学被奉为实施统治的指导思想,日益僵化,三纲五常束缚人们的
思想行为。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自给自足的个体小农经济占据统治地位。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
政策,制约了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旧的传统封建专制体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中国社会的转型。
在经济领域,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对外贸易兴盛,长期居于出超地位,大量白银流入中国,白
银货币化趋势强劲。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全国性的贸易网络与专业化的区域生产密切配合,刺激新的
经济因素成长,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经济现象。在思想文化领域,明清时期出现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
本,追求财富和个性自由的进步新思想,明确表达了希望社会进行改革的见解。
综上,明清中国社会发展并非完全停滞不前,呈现出新旧交替的时代特征,不能忽视明清中国蕴含的内
在活力,需要以辩证的思维研究看待明清时期的历史发展。
18.(24 分)
(1)特点:以地域为基础编制户籍;户籍人口的身份平等;以户为单位,户主权力大。
(1 点 2 分,答 3 点得 5分)
评价:建立了近代户籍制度,破除了传统的封建等级;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加强对人口的
控制管理;户籍制度带有浓厚的封建家长制色彩。(1 点 2 分,答 3 点得 5分)
(2)趋势:国家放松对人口流动的控制;缩小农村与城市户口的差异。(每点 2 分,共 4 分)
意义:推进了改革开放进程,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推动城市化进程;有利于社会的和谐
发展(推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每点 2 分,共 6 分)
(3)认识:户籍制度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户籍制度要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调整。(每点 2 分,共
4 分)
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历史)第 7 页 共 7 页
{#{QQABLYQEoggoABIAARhCUQX4CEOQkACCCIoOhEAAoAAAQBNABCA=}#}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届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三上学期1月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