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西省上饶市私立新知学校2023-2024高二上学期1月考试历史月考卷(答案)

江西省上饶市私立新知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考试历史月考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富兰克林在《论美国宪法的正式通过》中提到, “我同意这部宪法,连同它所有的瑕疵,如果它们确实是瑕疵的话。……我希望制宪会议中每位对宪法或许还有异议的代表和我一起,就此机会略为怀疑一下自己的一贯正确,宣布我们取得一致,在这个文件下签下自己的名字”。这主要体现了( )
A.宪法的通过消除了各方矛盾 B.美国正式建立联邦制的国家
C.富兰克林是制宪会议的关键 D.美国宪法是相互妥协的产物
2.《战国策》载:赵武灵王路过磁县,听上层社会普遍反映,周绍是“父之孝子,君之忠臣”,便赠送玉器酒食求见,周绍托病推辞。后来赵武灵王进行“胡服骑射”改革,就赐给他胡服,任命他为教导王子的“傅”。这反映了当时( )
A.官吏选拔任用重视德行 B.儒家忠孝思想成为主流
C.察举制度不断发展完善 D.地方有举荐人才的权利
3.在英国,18、19世纪的议会至上原则,随着行政权力的增强实际上已被抛弃了。20世纪以来,已经不是议会至上,而是内阁至上,是内阁控制议会,而不是议会控制内阁。因为议会的大多数动议由内阁提出,对于这些内阁的动议和提案,作为群体的议会,只能表示“是”或“否”。这一局面反映了英国( )
A.君主立宪制仍待完善 B.权力制衡遭到破坏
C.宪政体系下权力重构 D.政党政治受到阻碍
4.英国传统的文官制度以“恩赐官职制”为主,1855年和1870年英国政府两次颁布法令进行改革,规定由独立于党派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考选事宜,公开竞争、择优录取,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影响,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和盈利性经济活动。这一改革( )
A.有利于英国政治运行的稳定 B.推动了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C.导致英国党派斗争愈发激烈 D.削弱并杜绝了政府的腐败
5.西汉时,除汉武帝曾四次亲自受计外,并无皇帝受计与召见计吏的惯例。东汉光武帝时起,计吏到京后,在向司徒、司空上计后,还要参加次年正月旦的朝贺大典,受皇帝接见,并回答皇帝提问。汉代郡国上计制度的变化( )
A.便于皇帝加强对地方的掌控 B.维持了汉帝国的有效运转
C.抑制了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D.完善了地方官吏监察制度
6.“自元氏废弃礼教,因循百年,而中国之礼变易几尽”。在明朝初年,人们很少受到礼教束缚,以至于恃强凌弱,仗势欺人现象多发。朱元璋认为“敦信义而励廉耻,此化民之本”,“世之治乱本乎人情风俗,故忠信行则民俗淳朴。”因此,提出了“教化必本诸礼义”的教化方针。由此可见朱元璋( )
A.重视礼制的教化作用 B.教化内容具有广泛性
C.以礼义作为治国核心 D.教化对象的覆盖面广
7.《唐律·断狱》规定:审判官断狱审判“皆须具引律、令、格、式正文,违者笞三十”;宋朝实行磨勘制即由朝廷指定特别官员或官署定期考核包括司法官在内的百官的功过;《大明律》规定,“百司官吏,务要熟读,讲明律意,剖决事务”。上述规定的实行( )
A.强化了对司法官员的考核 B.有利于司法审判的公正性
C.提高司法官员的法律素质 D.表明古代法律具有严酷性
8.古代罗马一位农民向法庭申诉,称他的邻居在屋顶上喂养鸽子,这些鸽子飞到他的田地上吃掉了作物。问题在于,鸽子属于野生动物,法律规定野生动物属于公共财产。最终,法院裁定邻居需对鸽子造成的损失负责,尽管鸽子本身并不属于邻居所有。这体现了罗马法( )
A.注重诉讼程序的规范 B.对私有财产给予尊重和保护
C.具有形式主义的特点 D.将个人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
9.秦汉时期,在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县级地方政府,称为“道”。秦汉通过这种特殊的统治制度,使一些不太适宜或不太愿意接受郡县制的民族,一定程度上适应并接受了政府的统治。由此可知,秦汉的“道”制( )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权 B.防止了少数民族割据和叛乱
C.有利于民族交融与国家统一 D.发展为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度
10.霍布斯在《利维坦》中指出,教会的职能在于宣传“基督教信仰”,并将宗教信仰“结合在一个主权者的人格中的一群人,他们应当在主权者的命令下聚会”。霍布斯的主张( )
A.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B.顺应了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
C.旨在打击罗马教廷权力 D.奠定了政教合一理论的基础
11.公元626年,突厥颉利可汗趁太宗新立,“领兵廿万,直逼京师,至于渭水便桥之北。太宗亲率六骑出渭水,与颉利隔津而语,责其负约,颉利再请和,刑白马设盟,引兵退”。该材料表明唐太宗处理这次冲突时( )
A.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B.打破了原有盟约誓词
C.改变了突厥部落组织 D.通过册封缓和了矛盾
12.明初赋税以征收粮麦实物为主,且官吏薪俸为凭俸帖领取禄米。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为解决南方纳税者买米上纳和北方食禄者卖禄米换货币的矛盾,朝廷决定将南方税粮折收白银。“煎销成锭,委官赍送赴京”。这一措施客观上( )
A.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B.解决了官员的俸禄需求
C.减轻了百姓经济负担 D.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13.秦汉时期铜钱以重量为名,如“半两”“五铢”,但是钱币实际重量与钱币上铭文不符的现象时常发生。唐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宝”,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唐代的币制改革( )
①为货币革命创造了条件 ②终止了五铢钱长期流通的历史
③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促使中国货币铸造开始规范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4.1920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文指出,“关税权为条约所束缚,国内产出的原材料以极低的税输出国外,而在国外制成的精制品以极低的税输入国内。”李大钊意在说明当时中国( )
A.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B.兴起改订新约运动
C.实行统一的国境关税 D.关税丧失保护作用
15.下面为1829年浙南庆元县竹子坪王姓宗族共同订立禁约的内容摘录。这些规定( )
●茅竹、石竹、春笋、冬笋,无许盗砍盗挖,查出拿着,罚出钱二千四百文,戏一台。 ●本村后龙左右水口,附荫松杂之木,无论荣枯,只得永运养基,不许私行欧伐,如有砍伐,查出罚钱二千四百文,并木概归香火堂公用,不计大小。
A.致力于基层社会治理的进步 B.促进了农业多种经营发展
C.有利于乡村公共秩序的维护 D.反映了资源危机较为突出
16.1955 年,联合国颁布文件,倡导社区居民和社区组织共同参与社区事务, “社区发展的目的是动员和教育社区内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和国家建设,充分发挥创造性,与政府一起大力改变贫穷落后状况,以促进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这一倡导( )
A.促成了社区多元治理的新模式 B.提升了社区基层治理的效率
C.有利于调动居民参与社会管理 D.得到了世界各国的一致认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
材料一 春秋时代,郡县制开始萌芽。……到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郡县制为汉代沿用。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对所部郡县官吏实行管理,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
——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
材料二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经世大典叙录·官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以前古代中国地方行政设置的演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初地方行政设置发生的变化及其意义。从以上有关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来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趋势是什么?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方的文官制度是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不同于封建君主的恩赐官职制,也有别于资产阶级两党制形成初期的政党分赃制。其主要是指通过公开的竞争性考虑,录用政府工作人员,一经录用就长期任职,无过失不能解雇,他们不与内阁共进退,把工作成绩同报酬(包括工资、奖金、福利等)联系起来;西方的文官按地位分为高级文官和普通文官两类,按职业又分为行政级、办事级、助理办事级、专业和科学技术级,以及勤杂人员级等多级,级中有层,层中有类,名目繁多,形成一个宝塔形结构,同时为了使政府工作不因内阁更迭而中断,规定文官不得参加某些政治活动。
——摘编自姚文仓《西方文官制度简论》
材料二 清末文官选拔制度是在模仿西方文官选拔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以学堂选官制度为核心的体系和内容。早在科举未完全停废前,学堂选官制度已开始存在,即使科举立停后,捐纳、贡生、荫生等传统选官制度依然存在。清末学堂选官制度继承了传统科举制的亮点,那就是科举的“论才”功能与学堂教育功能合二为一。同时,清末学堂选官制度也在各方面对科举选官的困境做出了修正。1905年停止科举后,学堂选官虽在形式上与科举考试相同,即均以试法取士,并给予相应出身,而且清廷自身也承认学堂奖励出身与科举无异。但是,学堂选官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注重经史以外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更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摘编自刘为勇《清末文官制度变革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方国家选官制度的演变,并概括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学堂选官制度的特点并简析其形成原因。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15年6月9日,英、奥、法、俄、普、西、葡及瑞典签署《最后议定书》,维也纳会议宣告结束,其主要内容有:在波兰约四分之三领土上建成波兰王国,由俄国沙皇兼任国王;普鲁士除获得波森、萨克森北部、威斯特伐利亚和瑞属波美拉尼亚外,还收复了此前割让的几个省份和领地;奥地利除得到加里西亚外,还收复了伊斯特里亚、达尔马提亚、提罗尔、威尼西亚和伦巴第等地;等等。《最后议定书》还附载17项条约、专约、宣言、规章等。据此,英国获得赫尔果兰岛、锡兰岛、好望角、圭亚那、圣卢西亚岛、多巴哥岛、塞舌尔群岛、毛里求斯岛、马耳他岛,并取得对伊奥尼亚群岛的保护权。
——摘编自方连庆等主编《国际关系史(近代卷)》
材料二 1919年6月28日,德国代表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根据和约规定,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15年。普奥将在1864年对丹麦战争中夺得的石勒苏益格还给丹麦。和约承认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独立。波兰得到波兹南、西普鲁士以及东普鲁士和西里西亚的一部分,波兰还取得穿过西普鲁士的狭窄出海口。西里西亚南部地区划给捷克斯洛伐克。德国疆界经过上述变动,领土减少了八分之一、人口减少了十分之一。和约规定德国放弃海外殖民地和当地所有德国公私财产,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主要由英国、法国、比利时获得;太平洋上的岛屿由日本等国获得;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特权和租借地转让给日本。
——摘编自唐贤兴主编《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也纳体系与凡尔赛体系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维也纳体系和凡尔赛体系进行综合评价。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秦汉至隋以前,劳役之害最甚。唐中叶后直接劳役虽然取消,变形为实物或货币赋税,但每王朝屡变赋税之法,变来变去,不是减法,而是连加法,且看示意表式:两税=租庸调+横征(“税外有税”);一条鞭=(租庸调+横征)+横征(“鞭外有鞭");这种赋税的算术级累进,实际上抵消了唐宋明清以来农业增长所带来的全国积极成果。产量长一寸,赋税量增一分,紧追不放,大体占总产出的30%—50%,帝国政府就是如此摧残农业及其每一个可能产生的飞跃。从唐中后期“两税法”到雍正年间的“推丁入亩”,其实质是一脉相承的,其最大的进步意义在于把人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去从事商业。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任意提取材料中有关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历史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国)。据本题材料“我希望制宪会议中每位对宪法或许还有异议的代表和我一起,就此机会略为怀疑一下自己的一贯正确,宣布我们取得一致,在这个文件下签下自己的名字”可知,对这部宪法还有异议的也在文件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美国宪法是相互妥协的产物,D项正确;宪法可以相互妥协,但是矛盾并没有因为宪法的确立而消除,排除A项;美国宪法的出台的确使美国正是建立联邦制,但是这不是题干所给材料所表现的主题,排除B项;这个材料虽然是出自于富来克林的《论美国宪法的正式通过》,但不等于说富兰克林是制宪会议的关键,排除C项。故选D项。
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赵武灵王认为,周绍是“父之孝子,君之忠臣”,便要求见,并赐给其胡服,任命其为教导王子的官职,据此可知,当时官吏选拔任用重视德行,A项正确;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是在西汉时期,排除B项;察举制是汉朝的选官制度,排除C项;材料没有描述地方举荐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8、19世纪和20世纪以来(英国)。据材料“20世纪以来,已经不是议会至上,而是内阁至上,是内阁控制议会,而不是议会控制内阁”可知,英国议会和内阁之间的权力关系发生了变化,内阁的权力得到了增强,而议会的权力相对减弱,这反映了英国宪政体系下权力的重构,C项正确;材料中英国政治权力的重构是君主立宪制不断发展完善的表现,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内阁和议会之间权力制衡关系的变化,不能说明权力制衡遭到破坏,排除B项;材料中英国的权力重构是政党政治发展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C项。
4.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的、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规定由独立于党派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考选事宜,公开竞争、择优录取,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影响,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和盈利性经济活动”可知,改革后的文官制度不受选举和执政党的影响,不参与政治活动和盈利性经济活动,这可以促进英国政治运行的稳定。A项正确;1721年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导致英国党派斗争愈发激烈”与材料“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影响,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和盈利性经济活动”的题意不符,排除C项;“削弱并杜绝了政府的腐败”的说法绝对化,排除D项。故选A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西汉时,皇帝并没有召见计吏的惯例,东汉时期,计吏上计后,还要参加朝贺大典,并受皇帝接见,便于皇帝了解地方情况,加强对地方的掌控,A项正确;B项夸大了上计制度的作用,排除;上计制度不能抑制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排除C项;上计制度不属于监察制度,且当时监查制度并不完善,排除D项。故选A项。
6.A
【详解】据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明朝(中国)。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元朝是少数民族政权,将一些落后习俗也带到了中原地区。由于元朝的统治者对社会教化不够重视,传统的礼仪道德的约束力越来越弱。朱元璋的话体现了他对礼制教化作用的重视,A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对礼制的重视,其他方面的教化内容没有体现,因此不能体现“教化内容的广泛性”,排除B项;题干强调礼制的作用,但没有提及把礼义作为治国的核心,排除C项;材料也没有体现教化对象的覆盖面广,排除D项。故选A项。
7.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依据材料可知,在不同时期都严格管理审判官的行为,有利于司法审判的公正性,B项正确;A项和C项只是材料中一部分内容,排除A项、C项;材料不能完全体现法律的严酷性,排除D项。故选B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罗马时期。依据材料信息可知,邻居喂养的鸽子吃掉了农民的作物,法官裁定邻居需对农民进行赔偿,体现了对私有财产给予尊重和保护,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诉讼程序,排除A项;体现不出具有形式主义的特点,排除C项;题干不涉及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对比,排除D项。故选B项。
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秦汉的“道”制“使一些不太适宜或不太愿意接受郡县制的民族,一定程度上适应并接受了政府的统治”,这有利于缓和民族关系,促进民族交融和国家治理,C项正确;“道”属于地方行政制度,不属于监察体制,排除A项;“道”制有利于对少数民族进行管理,但防止少数民族割据和叛乱说法绝对,排除B项;汉初郡国并行制度延续的是郡县制和分封制,排除D项。故选C项。
10.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以来的欧洲。根据材料“结合在一个主权者的人格中的一群人,他们应当在主权者的命令下聚会”和所学可知,霍布斯认为一个近代国家的统治者只能有一个,中世纪双剑理论所提倡的教权和王权并立的格局必然被打破,顺应了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B项正确;马丁路德发布的《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民族国家,非打击罗马教廷权力,排除C项;材料与政教合一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据材料唐太宗“责其负约”“颉利再请和,刑白马设盟,引兵退”可得出唐太宗处理这次冲突时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即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了此次冲突,避免了流血伤亡的军事战争,A项正确;颉利可汗打破了原有盟约,不是唐太宗打破的,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突厥部落组织,并且唐太宗并未改变突厥部落组织,C项也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建立盟约”,不是册封,排除D项。故选A项。
1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明初赋税以征收粮麦实物为主,……朝廷决定将南方税粮折收白银。”及所学知识,明代改革赋税制度,推动南方田赋货币化,这在客观上刺激了商品经济发展,A项正确;材料主要说明赋税改革,与官员俸禄无关,排除B项;赋税货币化并不意味这减轻百姓负担,排除C项;只是“将南方税粮折收白银”没有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排除D项。故选A项。
13.B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唐代的币制改革使得币值与钱币重量脱钩,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即为货币革命创造了条件,①正确;唐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宝”,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终止了五铢钱长期流通的历史,开启了新的货币体系,②正确;唐代的币制改革,统一了钱币铸造的标准,方便了流通,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③正确;汉武帝时开始铸造“五铢”铜钱,促使中国货币铸造开始规范化,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③正确,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1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题意可知,李大钊认为由于我国关税较低,从而便利了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和侵略,因此关税丧失了保护国内经济的作用,D项正确;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A项;改订新约运动兴起于1928年,排除B项;李大钊意在说明关税丧失了保护作用,与实行统一的国境关税的说法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内容可以看出,这些规定是严禁宗族中的族人盗砍盗挖茅竹、石竹、春笋、冬笋等物和盗伐树木,这有利于保护公共财产,从而维护了乡村公共秩序,C项正确;这些规定属于村民公约,有利于维护公共秩序,并不能体现基层社会治理,排除A项;这些规定是为了维护公共秩序,并不是促进农业的多种经营,排除B项;“资源危机”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5年(世界)。依据材料概括可知:联合国在指导社区发展的相关文件, “倡导社区居民和社区组织共同参与社区事务”“动员和教育社区内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和国家建设”“与政府一起大力改变贫穷落后状况”,这些倡导有利于调动居民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C项正确;题干所示为联合国的倡导,社区治理新模式的形成需要各方面的通力合作,排除A项;题干所示为联合国的倡导社区居民和组织要共同参与,是否提升治理效率要看实践的情况,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反映各国对联合国文件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C项。
17.(1)演变:周朝实行分封制;战国时在边地出现郡县制;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东汉至南北朝实行州郡县三级制。
(2)变化:实行行省制度。
意义: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效率;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后世。
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18.(1)演变:从封建君主的恩赐官职制到资产阶级的政党分肥制再到现代文官制度。
特点:公开考试;择优录用;职务常任;严格考核;论功行赏;分类管理;职责明确;政治中立。
(2)特点:新式选拔机制与传统选拔机制并存;继承并发展了传统的科举选官制度;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尤其是近代科学知识。
形成原因:受到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吸取了传统选官制度的弊病带来的教训;清末新政时期,推崇渐进式改革;近代社会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任答3点)
19.(1)相同点:大战后形成:欧洲强国主导;维持欧洲均势;运用国际法加以保障;以欧洲为中心,兼及世界其他地区;改变了欧洲的政治版图。(任答三点)
不同点:前者旨在遏制法国,后者旨在惩罚德国;俄国是维也纳体系的主导国之一、苏俄遭到凡尔赛体系的排斥。(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积极影响:扩大了国际法的应用范围;有利于缓和欧洲及其他地区的国际纷争;为后世国际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借鉴。
局限性:大国为谋取一己私利,推行强权政治,无法从根本上维护欧洲及世界和平。
20.示例:观点:古代赋役制度改革最大的进步意义在于把人民从土地束缚中解放出来,去从事商业。
看法:我认为这一观点是正确的。自唐代两税法以来,无论王安石变法中的“方田均税”或是明代“诸税合为一鞭,计亩征银”,赋役制度改革的总体趋势之一是逐渐减少和消除人头税,而以田亩作为纳税标准。这种变化不仅有利于减轻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更重要的是削弱了体小农与封建国家之间的依附关系,使其获得身份自由,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客观上促进了商业的发展;赋役制度改革的另一个方向是货币化,农民需要将所得实物变卖折现,从而推动了农产品商品化,并直接促使农民从事商业或与市场发生频繁联系。总之,古代赋役制度的并税式改革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并促成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江西省上饶市私立新知学校2023-2024高二上学期1月考试历史月考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