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半月考
《国风》
西周末年至春秋中叶
不理天
学校:
姓名:
班级:
考号:
据此可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A.天子权碳不斯强化
B.天道观持续衰落
注意:选择题一定要上传北四中答题卡。大题写在相应试题后面,只收大
C,.人文意识逐渐增强
D.人性论走向成熟
7.9世纪60一90年代,清政府推行洋务新政,创办一批近代企业:01年清政附开始实行“新政”,
题的那一页。
积极振兴商务,奖励实业。这些举措表明两次“新政”在月的上的相同之处是(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A·求富救国
B.实业数国
C.以商教国
D.富长救国
8.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面判断孝
表1
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
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皇帝纪年
公元纪年
郡级政孤
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新
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
汉高帝十二年
前195年
15郡
9.位理学家提出“心即理也”的核心命题,非张“切己自反,改过迁普”,认为“物欲”和“意见”
烂人心之弊,所以要将其剥落、扫除。该理学家()
汉文帝十六年
前164年
24郡
A,被朱批评其理学过子“支离”
B,推动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
汉崇帝中六年
前144年
68郡、国
C。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语理
D.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10.儒家起于鲁,传布于齐、背、卫:墨家始于米,传布于鲁、楚、秦:道家起源于南方,后在楚、齐、
汉武帝元封五年
前106年
108郡、国
燕有不同分支:法家源于三晋,盛行于秦。这〔
)
表】为西汉朝廷育接管辖的邯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促进了政治统-一
B.维系了“学在宫府”的局面
A请侯国与期廷矛盾海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将
C,冲击了贵族政治
D,子致了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
C.朝廷解决边魚的条件更加成熟
D.工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11,“奉朝请”是两汉朝延给予退休大臣和列侯、宗宝、外威的特殊待遇,被授予者特许参加朝会,地位
2.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
也随之提高。东汉中叶以后,王、侯多不就国,而是以“奉朝谐”的名义留驻京师,封国大拟操于国
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相,这客观上()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A.有助于過制地方豪强势力的扩张
B.埋下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隐患
C.实现了王宽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责族世後特权
C.为外戚干政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D。有利于朝廷对封国的直接控制
3.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栈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
12.195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周恩来江报参加日内瓦会议和出访印度、缅甸情况时,毛泽
蔡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东指出:“门要关死已经不可能了,而且很有一种有利的局势,需要我们走出去。缓和因际紧张局势,
()
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相处。”这说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缝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A·国内建设需要调整“一边倒”政策B,支持民族解放运动提升中国影响力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C.“求同存异”促进亚非各国了解中国D,不结盟运动兴起收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4.儒家学派重视礼,乐,宣扬“乐文同斑上下和”:墨家学派认为乐“与君子听之,废君子听治”“与贱人
13.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
听之,峻贱人之从事”。这反映了两者()
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都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A文化取向的迥异
B.政治立场的不同
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
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
C.学术观点的分歧
D.生活态度的差异
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
5.(2022.1·浙江高考·7)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疆域广大,民族众多,
14.宋孝宗时绍兴府赈灾,有人户状告“检放秋苗不尽不实”。朱总受命调查后发确实存在不实,机是
推进了新的民族融合。下列关于元朝巩周统一一多民族国家的举措,叙述正确的是(
当时田土大多已经种麦,没有稻根可据以核查受灾面积。这反映了()
A,首次设立枢密院主管军事
A.绍兴府行政效率低下
B,理学绳调实事求是的精神
B.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
C.宋代赈灾方式不合理
D.绍兴衣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确定行省之下的行政区划依次为道、州、县
15。唐代初期,太宗称:“我今为大下主,无问中国及四夷,皆养活之。不安者,我必令安;不乐者,我
D,设理藩院管招西藏和四川、背海部分地区
必令乐,”由于边远诸族案居地生产相对落后,无法执行内地赋役标准,朝廷依据实情实施轻税政策
6.有学者对《诗经》风、雅、颂的时代与内容进行考察,其发现如表】所示
如建中元年(780)规定:“诸边远州有夷檢杂类之所,·应输课役者,随事斟量,不必同之华岌。”上
表1
述材料集中体现了唐朝(
多数诗高的形成时代
整体上对“天”的态废
A·采取灵活政策促进民族交往
B.重视边境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
C.调整经济政策推动区域发展
D,坚持推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周颂》
西周初年
颂天
16.I921年2月,蔡和森写信给陈独秀,讨论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的关系时称:“西方大工业国的
《大雅》
西周中期至西周晚期
疑天
无阶级常常受其资本家的贿买、笼络而不自觉…此所以社会革命不发生于资本集中、工业极盛、
殖民地极富之英、美、法,而发生于殖民地极少、工业落后之农业国俄罗斯也。”他意在强调()
《小雅》
周晚期至东周初年
骂天
A.社会革命不会发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B.无产阶级受资本家笼络而失去革命动力
第【页
第2页参考答案
1-30 CAABB BABCC DBCDB CADBB BDDCD CDDBD
31.【答案】(一)史事能对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北平等五个地点的
革命史事作简要叙述。
(二)表述层次 1:不能表述成文;层次 2:能表述成文,逻辑不够清晰,
叙述不够完整;层次 3:能表述成文,逻辑清晰,叙述完整、连贯、条理,语言
流畅。
【解析】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中的历史写作题。首先,要注意题目所设定
的范围和主题分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足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选择相
应的史实。所谓“足迹”就是我们说的脚印,在这一题中也就是中国共产党在上
述地图中的瑞金、遵义、延安、西坡、北平这五个地点所进行的革命活动或者决
策给历史留下来的东西,同时要注意不同地点之间变换的原因。结合所学可知,
在瑞金,从 1931 年 9 月至 1934 年 10 月,中共中央领导固了各革命根据地,建
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领导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
由于“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长征途中,于 1935
年 1 月召开了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思想在中央的领导,事实上确
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
的转折点,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从幼年开始走向成熟。遵义会议后,中共中
央随中央红军继续长征,最终胜利到达陕北。此后的十年间,延安作为中国革命
的指导中心和战略总后方,领导了敌后军民的抗日战争并取得了完全胜利,召开
了中共七大和领导了解放战争初期的斗争。之后,西柏坡成了党中央和中国革命
的领导中心,党中央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
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并且在 1949 年 3 月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明确指出
党的工作重心要由乡村转向城市;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
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等。这是我党历史上在重大转折关头召开的、具有重大历
史意义的一次中央会议。西柏坡会议后,党中央迁往北平,在北平,党继续领导
全国解放战争,并积极筹划新中国的成立问题。1949 年秋,在北平召开的中国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将北平改名北京,定为新中国的首都,
并于 1949 年 10 月 1 日举行了开国大典,建立了新中国。最后,将上述史实归纳
概括表述成文,一定尽可能压缩字数,做到表达简洁;注意不同地点史实之间的
表达要有过渡,结尾的时候用简短的语言加以提炼升华,例如:中共中央在各地
留下的光辉足迹,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排除万难、领导新民主义革命逐步走向
胜利和实现民族独立的历史见证。
第 1 页 共 1 页
{#{QQABCQKAogAoAAJAAAgCAwEYCkEQkBCAAKoGRBAIoAIASBF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