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西北名校联盟2023-2024高三上学期期末联合考试历史试卷(无答案)

龙西北名校联盟2024届上学期高三学年期末联合考试试卷
历 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至七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学者研究,禹在整个治理洪水的过程中,治水范围遍及豫东,鲁西,淮北,河北等广大区域,参与的氏族、部族众多,著名的有涂山氏,皋陶氏,伯益氏,横革氏、直成氏,共工之从孙四岳等,因此文献说“执玉帛者万国”。这可用于说明,大禹治水
A.有利于强化民族认同 B.根源于统治疆域扩大
C.得益于集权政治发展 D.归功于部族矛盾缓和
2.“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所得诸侯美人钟鼓,以充入之。此外,‘徙天下富豪于咸阳十二万户’。秦始皇曾多次‘巡行郡县,以示疆,威服海内’,但像荆轲、张良这样的反秦之士仍然是存在的。”这可用来说明
A.秦朝覆灭原因的多样性 B.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C.秦重视社会秩序的构建 D.关中秦地政治经济优势明显
3.白籍是东晋南朝时期的一种户口登记形式,指专用于登记寓居江南侨州郡县的北方侨人、用白纸书写的户籍册,他们享有免调和免役的优待。后来,东晋王朝对白籍人口实施“土断”政策,就地编入“黄籍”(土著户籍),取消优待。这一调整
A.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B.致使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C.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D.消弭了南北民族间的矛盾
4.程颢、程颐认为宋代是“以法把持天下”,而治乱兴衰的关键不在“法”本身,并进一步阐述道:“善言治天下者,不患法度之不立,而患人材之不成。善修身者,不患器质之不美,而患师学之不明。人材不成,虽有良法美意,孰与行之 ”二程的这一观点
A.印证人治社会的根本矛盾 B.着重阐述了礼法结合的必要性
C.意在扩大理学的社会基础 D.利于推动科举制的发展与完善
5.下表是14~17世纪中国米价的变化情况。导致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税收制度变化 B.白银大量流人中国
C.经济重心南移 D.人地矛盾日渐缓和
6.在对外政策中,太平天国一直秉持着与外邦平等往来、自由通商等平等互利的准则。而西方列强面对太平天国,则带着“中立”的面具,暗中接济清政府洋枪洋炮,帮助清政府抵抗农民战争。西方列强的这一做法
A.意在谋求在华权益的最大化 B.旨在极力拓展中国的市场
C.源于清政府对外苟和的态度 D.意图否定太平天国合法性激活
7.1900年,丹麦人鲍尔森在天津成立电话公司。1905年,清政府建成北京,天津,塘沽之间的复线电话线,同时购买了鲍尔森的电话公司,改为官办,聘丹麦人罗泰为工程师。这表明当时
A.列强支持清廷的新政改革 B.官督商办的模式符合中国的国情
C.商业的经营形式发生变革 D.中国通讯事业深受外国资本影响
8.1928年6月至7月,中共六大指出,在民权革命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力争建立工农兵苏维埃代表会议(苏维埃)的政权,这是引进广大的劳动群众参加管理国事的最好的方式,也是实行工农权独裁制的最好方式。”据此可知,中共六大的主张
A.奠定了以俄为师道路的基础 B.促使土地革命模式发生调整
C.利于打开民主革命的新局面 D.引发了国共对峙局面的形成
9.1942年7月7日,《晋察冀画报》创刊号在平山县碾盘沟出版,刊载新闻照片150余幅,中英文对照说明,全面反映了晋察冀边区抗战5年来的战斗和生活。下图为《晋察冀画报》中的部分报道。这些报道
A.推动了全民族抗战的实现 B.适应了中国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
C.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 D.表明中共侧重根据地文化的建设
10.下面是1949~1978年中国工业总产值变化示意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
A.经济建设呈现曲折性发展趋势 B.工业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革
C.经济结构不断地优化协调发展 D.国有企业改革推动了工业发展
11.两河流域著名的文学作品《吉尔伽美什史诗》最早由苏美尔人创作,在大约公元前12世纪由巴比伦人整理汇编成册,相继产生了史诗的赫梯语版本和胡里安语版本。其中,史诗中所记载的大洪水故事,后来被犹太人和希腊人所借用,演变成为著名的“诺亚方舟”和“丢卡利翁”的故事。这
A.说明西亚是世界文明最早起源地 B.表明古代西亚文化传播推动文明发展
C.体现出古西亚文明发展程度最高 D.反映出战争削弱了区域文明间的联系
12.17世纪开始,法国巴黎大学的课程内容开始由自然哲学和一部分与自然科学有关的内容组成,以牛津和剑桥为代表的英国传统大学,课程的重心基本上转移到造就未来学者和绅士阶层的“自由教育”上,这种所谓的“自由教育”主要由古典语言和文学作为课程的核心内容。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B.教育摆脱神权束缚的要求
C.城市自治运动的发展 D.近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形成
13.1862年5月,林肯政府签署了《宅地法》。该法令规定:凡年满21岁的公民,或申请加入美国国籍而未曾持械反抗过美国政府的人,都有权登记免费领取160英亩宅地。登记人只需缴纳10美元手续费。在宅地上住满5年后就成为宅地所有者。据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颁布《宅地法》的目
A.缓解当时财政困难 B.强化联邦政府权力
C.关注民生消解贫困 D.服务战争维护统一
14.在19世纪70年代,英国很多城市都已建有公立公园,这些公园的兴建主体多是维多利亚时代的慈善家们。而在1870年以后,公立公园的兴建主体则变为地方资产阶级代表的议会。这说明
A.英国公共休闲始于工业革命时期 B.政府将改善民生放在首位
C.工业化推动英国政府职能的发展 D.工业革命影响了体育方式
15.一战爆发后,有学者指出:“德国反对英国和法国无疑是对的,因为它‘分到’的殖民地‘太少了’……但是德国并不是为解放其他民族,而是为压迫其他民族作战的。”该学者旨在说明,一战
A.推动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B.促使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C.具有帝国主义侵略性质 D.使亚非拉国家沦为了受压迫民族
16.1930年,英国殖民当局听取了本国盐商的建议,关闭了印度自身的产盐区,制定《食盐专营法》。甘地放言除非当局不再实行食盐专卖,否则永居海边。这个消息迅速传遍了全国,这个消息迅速传遍了全国,沿海地区掀起了一片自制食盐的风气,全国各地自发举行示威游行。由此可见,“食盐进军”
A.迫使英属印度殖民当局妥协 B.抵制了英国的商品倾销
C.促进了印度民族工业的发展 D.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支持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2分,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专职的史官著作官开始于曹魏,但是专门修史的机构开始于西晋时期。曹魏史官制度主要的责任是著作郎制,担任修史的职责和掌管宫中的起居。晋传承了魏的制度,设立了著作郎,还设定了专门的著作机构。在当时,著作官被称为“清职”。作为“清职”的史官,高门任职的超过一半的数量。这一时期,战乱不断,朝代更替频繁,统治者大多都是借助史学来正视自己的地位,并给自己的朝代宣扬创业的功德,比较重视史书的撰写工作。
—摘编自刘瑞亭《魏晋南北朝史官制度研究》
材料二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具有非常强烈的历史意识,拥有非常完整的历史记录和传承。在先秦时期没有专职的史官,记录历史的主要是由部落祭祀进行兼职,记录的内容也非常混乱。而后随着时代的变迁,史官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行政体制,内部结构明确,职能专一。史官的主要职责在很长一段时期是非常复杂和多样的。在先秦时期,史官职能是由祭祀兼职的,历史只是其记录的一小部分;其次,史官还需要参与一部分天文,历法的编写,这种情况一直到汉唐时期才得到了缓解,史官的职能逐渐专注于对历史的研究和编纂。我国古代早期的历史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由个人进行编写和修订的,例如孔子的《春秋》、左丘明的《左传》等,而后国家修史逐渐代替了个人修史。借助国家政府的力量进行资料收集,使历史修正更加完善,对推动我国历史记录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摘编自白松梅《中国古代史官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史官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史官制度发展的历史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史官制度发展的主要特点。(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多边政党外交是指一国的执政党与他国政党或政党国际组织进行的国际交流、对话。下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多边政党外交议题的发展历程。
—摘编自刘静柳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多边政党外交的议题变化及其启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多边政党外交议题的演变,并简析推动议题变化的原因。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从1876年7月英商擅自修建的吴淞铁路开始部分通车,公开营业到1911年清政府覆灭之时的36年中,清政府共计修建铁路9100公里。在这些铁路的地理分布中,东三省几乎占了全国铁路里程的30%,几条干支线的完成,初步构成了整个东北地区的铁路骨架。清末东三省地区铁路修筑较多,主要是东北地区战略位置重要,晚清政府也积极改变政策,兴修铁路。华北地区以北京为中心的京奉、京汉、津浦、京张四条千线以及与这些干线相连的正太、汴洛、胶济、道清四条支线初步构成了一个华北铁路网。整个长江以南地区修筑的铁路里程都较少,在华东地区主要是以上海为中心修建的淞沪、沪宁、沪杭甬几条铁路。清代的铁路建设,亦为民国的铁路建设提供了经验教训,其铁路的特点影响着今后的铁路建设。
—摘编自朱树森《近代中国铁路的修筑及其地理分布》
材料二
1840年时,德法两国的铁路里程相差无几,且法国略长。到1850年,德国的铁路里程已接近6000公里,大约是法国的两倍。10年之后,德国的铁路长度却达到法国的两倍以上。德国的铁路建设相对于英法来说,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在早期就有铁路修建的一套切实可行的理论提出。各邦国出于经济利益和军事安全上的考虑都极力修建铁路,尤其是德国的河流大多呈南北走向,但是德国天然缺乏纵观东西交通要道,人工修建铁路可以克服这一天然的缺陷。除了民间募集资金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的铁路是由国家建立,并由政府运营的。铁路的发展使得与铁路建设紧密相关的产品需求量大增,促进了机器制造业,钢铁煤炭行业的发展。在德国资本主义相对落后的情况下,铁路建设直接催生了德国股份制企业和新型金融业。
—摘编自宋彩红《近代德国铁路建设及其与经济,政治互动研究(1835~1918)》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所修建铁路的地理分布特点,并简析其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德国铁路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并说明其影响。(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如果说,从古代至近代主要是从人性,神性和社会契约、政治自由的理性规范的角度去探索政治监督理论的,那么,现代政治监督理论更多地从权力的合法性、社会职能与政府职能的区分,公平的正义观等角度来寻求权力监督的基础和机制。从而提出了有限政府论、多元民主,公平的正义和新保守主义等政治监督理论。同时实行法治之下的西方国家是有限权力的国家,政府的每个部门都将成为对其他部门行使专断权力的制约。但是,在西方政治文化中,自由主义的政治监督理论仍然是具有主流地位的政治监督理论,继续对人们认识政治权力,制约政治权力和建构政治体制产生深刻的影响。
——摘编自陈国权《西方政治监督理论的发展逻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西方国家的政治监督”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阐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西北名校联盟2023-2024高三上学期期末联合考试历史试卷(无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