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四川省泸州市叙永第一中学校2023-2024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叙永一中高2023级高一上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第1卷 选择题(45分)
一、选择题部分: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发现,距今约5500年前,在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晚期和长江下游地区的安徽凌家滩遗址的高等级墓葬中,出土的玉人姿势都是双手并拢捧在胸前,非常相似。这说明当时( )
A.区域之间可能存在信息交流 B.先进文化因素向中原地区汇聚
C.开始出现“以玉为美”的观念 D.中原文明对周边地区文化辐射
2.战国时期,一系列的变革、变法都和持续的战争状态有关。为了不被打败,各国需要新的统治方式。君主们纷纷放弃使用世卿世禄的贵族,选拔有能力的士人做官员,官僚制在战国时期开始出现。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
A.统治者加强专制集权的要求 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突出
C.专制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强化 D.各国统治者都主张变法
3.监察制度我国古已有之,秦朝中央机构中负责监察事务的是( )
A.太尉 B.御史大夫 C.刺史 D.通判
4.东晋建立之初,高门士族琅琊王氏当权。其代表人物王导在朝中担任宰相,王敦统重兵坐镇长江中游,内外呼应。司马睿即位接受百官朝贺时,甚至请王导和他并排上坐,王导坚决推辞,方才作罢,时称“王与马,共天下。”此现象可以佐证东晋政治的基本特点是( )
A.门阀士族强大B.豪强地主衰落 C.政权更迭频繁 D.皇权逐渐加强
5.如表所示是唐代韩愈和柳宗元的部分言论。据此可知,两人都( )
思想家 言论
韩愈 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柳宗元 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
A.以复兴儒学正统为己任 B.深受佛道思想的影响
C.主张重建民众儒学信仰 D.肯定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6.建炎南渡后,不少官员主张定都建康(今南京),但赵构认为建康紧靠长江,金兵随时会过江,最终迁都临安。临安城水网密布、湖泊纵横,是抵御金人骑兵的天然屏障。就算金兵打来,还能直接逃亡海上。这反映了南宋统治者( )
A.偏安苟合的心态 B.无为而治的思想
C.避战保民的理念 D.故土难离的悲情
7.宋代法律规定,在田产交易前,买主应通过中人验证卖主的土地所有权凭证;订立土地买卖契约时,要明确写明田产的四至、亩数、价钱及交易年月,地契上要有卖方、中人的签章;立契付钱后,买卖双方还须把契约送到官府验证、盖印。由此可知,宋代( )
A.土地交易受到严格限制 B.土地经营权日益商品化
C.商业经营环境相对宽松 D.通过立法规范地权转移
8.康熙帝对明太祖褒扬有加,六次南巡中有五次亲奠其陵并作祭文:“惟帝天锡勇智,奋起布衣,统一寰区,周详制作,鸿谟伟烈,前代莫伦。”下列可以体现明太祖“周详制作”的做法是( )
A.迁都北京 B.增设内阁 C.废除宰相 D.宦官批红
9.清朝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边疆地区治理,如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派遣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这些治理措施所体现的特点是( )
A.军事占领 B.武装斗争 C.反抗压迫 D.因地制宜
10.1894年,郑观应还只是把他的书名称作《盛世危言》;一年后,以严复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不再提什么“盛世”之类的话,而是直截了当地呼唤“救亡”,要求通过改革来改变现状。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午中日战争加剧民族危机 B.知识分子思想解放程度加深
C.西方学说在中国进一步传播 D.中国的近代化进入到新阶段
11.戊戌维新之际,光绪帝欲行科举改制,如武科改试枪炮、八股改为策论等。《申报》于1898年先后发表时评,提出武科未有改制细则, “不宜全废弓矢”;八股不宜全废,应与策论等并行。由此可推知( )
A.维新变法拥有广泛社会基础 B.报刊对维新变法持反对态度
C.科举改制尚未达成社会共识 D.社会舆论高度关注废除科举
12.20世纪20年代初,一些青年知识分子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如广东青年彭湃在其撰写的《告同胞》中说:““政府’利用法律,来榨取我们的财产,扩充军备……遂致社会时时酿出种种的变乱……根源在于“社会制度之罪恶’。我们不得不找个治疗的手术——‘社会革命’”。据此可知,当时( )
A.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B.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马克思主义影响力扩大 D.社会革命已成为社会共识
13.中国共产党的某次会议结束后,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瞿秋白要调毛泽东到上海的中央机关去,毛泽东说:“我不愿意去住高楼大厦,我要上山去结交绿林朋友。”中央同意了他的要求,让他以特派员的身份回湖南改组省委,领导起义。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二大 B.八七会议 C.中共三大 D.遵义会议
14.1937年清明节,国共两党首次在同一时间地点共祭黄帝陵,两党都带来祭文,其中毛泽东撰写的《祭黄帝陵文》中有“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这样一句话。这有利于( )
A.革命统一战线的巩固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C.国共两党分歧的消除 D.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
15.下图是我国 1956-1966 年工业总产值和农业总产值以及国民收入指数(以 1952年为100) 的变化。这一时期,我国( )
A.经济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B.工农业总产值指数逐年递增
C.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第2卷 选择题(55分)
二、非选择题部分:四个大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很多王国被撤销,余存的不仅面积减缩,而且内部的行政权也被中央政府接收,至汉武帝在位期间达到极点。汉武帝公布了帝制意识形态的立场,将所谓的“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向商人抽资产税,政府专利于盐、酒及铁……使中央集权之趋势有进无退。
——摘编自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
材料三 西汉初年,西北边疆长期受到匈奴的威胁。汉武帝在位时期,改变对匈奴的消极防御政策,积极发动对匈奴的反击战争,进而把西北边防和西北开发结合在一起,修筑西北边塞,移民实边,屯田拓荒、完善行政建置。
——摘编自冯勇刚《论汉武帝反击匈奴和经略西北边疆的政策》
(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三个“环节”的制度名称。(3分)
(2)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6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西北政策的积极影响。(6分)
17.有清一代,皇帝每日召见官员,以处理政务、获取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清朝召见官员制度简表
召见时间 乾隆专卯正(6:00)开始召见,道光帝在寅正三刻(4:45) ,咸丰帝常在辰刻(7:00),光绪帝亲政以后,召见时间是在寅正(4:00)
召见内容 君臣对话的内容多种多样,包括各地的吏治民情、人丁钱粮、水利水患等。皇帝若召见新任官员,首要任务是对他们进行考察。检测其知识储备和行政能力是否能够胜任新职,并给出施致指示。晚清时期,中国与外国交往越来越多、皇帝还从办理外交事务的官员口中了解对外交往的演进、国际形势的变化
召见对象 多为京中各部院堂官、新任的京官、外省官员等
召见奖赏 一些在奏对中表现出众的官员,才会得到御制诗、荷包等奖赏
制度衰微 召见制度在晚清时期受到严重冲击。由于内政变化剧烈、外国侵略频繁,在咸丰帝北逃承德、光绪帝遭受慈禧软禁、慈禧与光绪帝西逃陕西的情况下,皇帝也难以顺利地召见新任官员。
——据郭黎鹏《清朝召见新任官员制度探析》整理材料二 以下为晚清时期的一段召见实录
1867年,行将访同欧美的志刚和孙家谷受到慈禧太后和同治皇帝召见的对话
谕:何时起身?
奏:于明日由衙门起身。
谕:由何路行走?
奏:由陆路到上海上火轮船,经日本过大东洋到米里坚;由米里坚渡大西洋到英吉利,过海到法兰西;往北顺路到比里时、荷兰、丹麻尔、瑞典、俄罗斯;往南回路到布路斯;再南仍经法兰西到西班牙、意大利;由中海经大南浮;顺广东、福建、江浙中国海面,自天津回京。
谕:随从人务须管束,不可被外国人笑话。
奏:谨当严加管束,不准其在外滋事。
——摘编自志刚《初使泰西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试提炼一个关于“清代召见制度”的历史观点,并引用材料一中的相关史料。说明你的观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召见实录反映了当时中国统治阶层对外部世界的认知状况。(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百代皆行秦政事”,秦始皇所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行政制度与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官僚制度紧密结合,三位一体,奠定了此后中国两千多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专制王朝,建立共和政体,这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创举。但革命果实很快落入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间手中。要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与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两大历史任务,仍然任重道远。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写《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新中国主要法律制定表
时间 主要法律文件
20世纪50年代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改革开放后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
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 1999年和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先后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中共十八大以后 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2020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通过,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1)(8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走出秦制的历史贡献,并就“百代皆行秦政事”谈谈你的认识。
(2)(8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法制建设的阶段特征,并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最突出成就。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以下是郭大均著《中国当代史》中目录摘编:
第一章 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国民经济恢复
第二节 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实现
第二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一节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第二节 经济建设指导方针上的失误和纠正失误中的曲折
第三节 战胜严重经济困难和国民经济的调整
……
第三章 实行改革开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
第一节 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
第二节 伟大历史转折的实现
第三节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与贯彻
第四章 坚持改革开放 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
第一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到来
第二节 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和各项事业的全面展开
第三节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第四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和贯彻
结合所学知识,从该目录中任选一节进行续写。(要求:史实阐述,史论结合,需观点正确,符合史实)叙永一中高2023级高一上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A 2.A 3.B 4.A 5.D 6.A 7.D 8.C 9.D 10.A 11.C 12.C
13.B 14.B 15.A
16.(1)制度名称: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2)措施: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上大一统;经济上,将盐、铁的经营权收归中央(盐铁官营)向工商者征税。(任答三点)
(3)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加强了对西北边疆地区的治理;维护了西北边疆的安全促进了西北地区的开发。
17.(1)观点:召见制度是维护清代皇权专制的核心制度。 说明:根据材料一“君臣对话的内容多种多样,包括各地的吏治民情、人丁钱粮、水利水患等”可知皇帝单独召见内外重要官员,接受内外官员的直接奏报,让皇帝得以垄断上行重要政务信息,拥有信息上的绝对优势,以保证皇帝对朝政的掌控。
(2)评述:清朝统治阶层对外部世界的认知逐渐变广。在鸦片战争初期,清政府甚至不知道英国的地理位置,认为中国是天下之中,中国是天朝上国,鸦片战争后失败后,中国少部分知识分子认识到了中西方之间技术存在差距,并且将西方的知识引入中国,开始开眼看世界,了解到了其他国家存在,所以在材料中能够详细的规划路线,说明对世界的认识逐渐变广。
18.(1)历史贡献: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不能答“资产阶级共和国”)。认识:秦朝确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延续时间很长,对发展古代经济、维护国家统一、防范分裂和积累中华文明成就具有正面意义;但秦制存在着不可解决的根本缺陷(专制皇权难以制约;专制王朝循环更替;底层民众权利缺失、民生多艰等)。
(2)阶段特征: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建设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以来,民主法制建设逐渐健全和完善。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重要基础等。
19.续写第一章: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之第二节: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实现。
阐述:土地改革和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完成后,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到1957年,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在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同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开始转变为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中国确立起来,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总之,通过这些举措,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四川省泸州市叙永第一中学校2023-2024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