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广东省高三上学期1月高考模拟考试(一)历史试题
本试卷共6页,20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填涂考生号。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先秦儒家学派主张将“学”“思”和“行”相结合,“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形成了“养心、养气”之说,即所谓“求放心”“有心养心”“养浩然之气”等等。这说明先秦儒家学派
A. 强调仁礼重要性 B. 注重主体自觉性
C. 突出教化功能性 D. 主张格物致知论
2. 战国时期,各国货币出现交变现象。行金版和铜贝的楚国在晚期亦铸行布币,行刀币的齐、燕亦铸行圜钱。这说明战国时期
A. 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B. 统一市场逐渐形成
C. 区域间商贸联系的加强 D. 货币使用状况混乱
3. 东汉晚期,“州”成为郡、县以上的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至隋文帝时期,在地方“罢天下诸郡”,以州统县。东汉和隋朝地方行政体制两次变革均( )
A. 适应了国家管理需要 B. 加强了中央集权
C. 强化了地方行政权 D. 提高了行政效率
4. 如图为学者估算的公元200年至1851年中国人口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相关解释较为准确的是
A. 首次过亿得益于生产技术的革命性变化
B. 世界联系加强背景下首次达到两亿
C. 1700年后直线上升根源于赋税制度改革
D. 国家分裂时期人口都呈现下降趋势
5. 近代百年中国第一次民族反思起于中日甲午战争,第二次民族反思始于辛亥革命失败后探索。这两次反思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 )
A 社会主要矛盾 B. 社会性质 C. 救亡路径 D. 民主革命任务
6. 如图中国会请愿者张弓搭箭,射向“立宪之目的”的靶心,而在弓箭手与靶子之间出现了一个“挡箭牌”,伸手挡箭的是“考察宪政者”。该作品( )
A. 表明清政府已经陷入空前孤立 B. 揭露了清廷无意变革的真面目
C. 反映了当时国内政治形势复杂 D. 表明清政府试图主导立宪进程
7. 一些同志认为“党管的太多”“权力太集中于前委”,主张党的管辖范围“要限制"“军官权威高于一切”。毛泽东指出,如果这种个人主义领导胜利了,红军与过去的旧式军队就没有什么区别,“红军只是一个好听的名称罢了”,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共产党召开了
A. 八七会议 B. 古田会议 C. 遵义会议 D. 洛川会议
8. 1943年11月,在中共中央招待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会上,毛泽东作了题为《组织起来》的讲话,指出大会的核心就是四个字“组织起来”,“把群众的力量组织成为一支劳动大军。……每一个共产党员,必须学会组织群众的劳动。”“组织起来”是为了( )
A. 实现党在思想上的高度统一 B. 构建新型劳动关系
C. 保障物资供给加强抗日力量 D. 落实党的群众路线
9. 如表为1950—1952年上海商业销售情况统计表。它反映出当时的上海( )
国营与合作社营商业销售额占总销售额(%) 公私合营商业销售额占总销售额(%) 私营商业销售额占总销售额(%)
1950年 25.0 0.4 74.6
1951年 27.9 0.3 72.8
1952年 45.8 0.3 53.9
A. 公私合营成为商业发展新风尚 B. 国营商业主导着商业发展趋向
C. 私营商业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 D. 商业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变革
10. 1980年5月,邓小平指出:“各国的事情,一定要尊重各国的党、各国的人民,由他们自己去寻找道路,去探索,去解决问题,不能由别的党充当老子党,去发号施令。我们反对人家对我们发号施令,我们也决不能对人家发号施令。这应该成为一条重要的原则。”其意在( )
A. 反对苏联对中国内政的干涉 B. 向世界各国阐明中国具有特殊国情
C. 赢得西方对中国改革的支持 D. 强调应根据国情探索中国建设之路
11. 以下为古代埃及第五王朝(公元前25世纪至前24世纪)第三位法老颁布的救今(部分)该敕令表明,当时埃及
上下埃及之王尼薛利尔卡拉的因王教令永远赦免了他们:你只能遵守职责,没有如果任何等级、国王的熟人或者与祭司有关的人,敢于公然对抗朕的这道王令的他的一切都将被没收,他排必须完成强制劳动。收我令第2个月第11日。国王亲自签发。
A. 实行君主专制统治 B. 出现了完整的成文法典
C. 农业生产较为发达 D. 建立了完善的官僚体系
12. 它不仅是一种思想,而且成为受到广泛认同的政治实践原则,一种受到追捧的生活方式。它认为社会利益只是一种抽象,是个人利益的综合,每个人追求自己的正当利益必然会带动整体利益的提升。“它”是指
A. 人文主义 B. 理性主义 C. 自由主义 D. 民族主义
13. 20世纪20年代,德国兴起了“道家热”。如作家克拉朋特自认是道家思想信徒,他撰文呼吁德国人按照“道的神圣精神”去生活,成为“欧洲的中国人”。直至1933年,“道家热”才在德国宣告结束。德国“道家热”的兴起( )
A. 缘于一战带来巨大灾难 B. 缓和了德国社会的阶级矛盾
C.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 成为了解决经济危机的良药
14.如图为英国画家迈克尔·卡明斯创作于1962的漫画《比骆驼穿针还难》,画中的骆驼脸者为英国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拿剪刀者为美国总统肯尼迪,针眼上方脸者为法国总统戴高乐,针眼下方脸者为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作者意在表明( )
A. 欧共体难以阻止英国欧洲领先地位 B. 美国成为欧洲发展的主要障碍
C. 欧洲国家普遍反对英国加入欧共体 D. 法德试图通过欧共体对抗美国
15. 苏联在一五计划期间开办“外宾商店”,低价收纳民间金银等各种贵重物品,在国际市场上出售逐利。这一举措旨在
A. 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 发展农业集体化
C. 为工业化积累资金 D. 巩固工农的联盟
16. 如表所示为1980年至2010年世界主要经济组织以及地区GDP总值及比重变化(GDP单位:10亿美元)。这种变化反映出当今世界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GDP 占全球(%) GDP 占全球(%) GDP 占全球(%) GDP 占全球(%)
全球 11156 100% 23521 100% 33858 100% 66073 100%
美国 2857 26% 5963 25% 10252 30% 14992 23%
亚太地区(西太平洋地区) 2327 21% 5454 23% 9245 27% 20167 31%
欧盟 3805 34% 7395 31% 8919 26% 17020 26%
A. 世界经济呈均衡性发展态势 B. 世界经济中心转移的趋势
C. 美国工业生产能力超过欧洲 D. 全球化推动世界贸易发展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朝贡贸易:政治考虑抑或商业行为
材料一 (张瀚(1510—1593)认为朝贡贸易)且缘入贡为名,则中国之体愈尊;而四爽之情愈顺。即厚往薄来,所费不足当互市之万一。况其心利交易,不利须赐,虽贡厚赉薄,彼亦甘心,而又可以藏富于民,何惮而不为也。
——《松窗梦语·卷四·商贾纪》
(谢学湖(浙)(1567—1624)认为朝贡贸易)今诸爽进贡方物,仅有其名耳,大都草率不堪……而朝廷所赐缯、帛、靴、帽之属,尤极不堪,一着即破碎矣……且近来物值则工匠侵没于外,供亿(供应)则厨役克减于内,狼子野心,且有谇语(责骂)。谇语不已,且有挺白刃而相向者,甚非柔远之道也。
——《五杂组·卷四:地部二》
材料二 明朝政府对海外国家载运来的朝贡方物抽取货物税。按规定,如国王、王妃及陪臣等附搭的货物,先抽50%的货物税,余者由官府给值收购;如附带来贸易的货物,船进入港口后,即全部封舱,待抽20%的货物税后,才准开舱贸易。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卷一二O·海外诸番·人贡互市》
就以日本来说,每次来朝贡的人员一般是正使、副使各一人,居座、土官、通事各数人,其他还有船员、水手以及搭乘的随从商人等。在朝贡初期,由于朝贡船是由幕府、大名、寺社等自己经营,故随从的商人还比较少。但到了后来,朝贡船全部承包给博多和坏港的商人,于是随从商人便大大增多,商人已从搭乘转而成为朝贡贸易的主体。 ——【日】木宫泰彦《日中文化交流史》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两则史料对朝贡贸易的看法有何明显不同,并分析导致不同的原因。(6分)
(2)有人认为,朝贡贸易是出于政治考量而推行的,但其中包含着相当大的商业成份。结合材料二论证说明这一观点。(6分)
(3)请谈谈你对于朝贡贸易的认识。(6分)
18.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摘编自刁莉、唐倩《近代武汉棉业的贸易与发展》(1803—1037)
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分析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该趋势的近代历史分期(要求:写出选取的角度,分期明确, 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逻辑清晰)
19.城市治理反映了国家的文化历史传统和政治意识形态。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一 在工业化过程中,英国城市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为此,1835 年议会通过了《城市机构法》设立了各种专职的政府管理机构。1848 年 ,通过了《公共卫生法案》 来治理城市公共卫生;1868年和1875 年两次通过了《工人住宅法》来解决贫民窟的问题 ,如利物浦市。到1801年 ,每间房屋所住人口减少到 5 .68 人;1870年通过了《初等教育法》,规定所有儿童均有接受初等教育的权利和义务;1844年规定13岁以下儿童每天的工作时间最多为6 . 5小时,1847 年通过了《10 小时工作日法》,1880 年颁布了《雇主责任法》,规定雇主应对雇工的安全负责。此外 ,社会各界提出了种种改革的方案 ,如社会活动家埃德温.查德威克在1848-1854年领导了公共卫生改革运动。城市管理有效地推动了英国城市社会问题的初步治理 ,并为英国构建现代城市管理体制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李明超《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城市社会问题及初步治理》
材料二 清末北京街道改造是城市现代化和社会变革的重要环节。晚清京城街道脏乱不平的状况引起各界不满。清政府于1902年发布上谕成立内城工巡局 ,督修街道工程。但直到1904年4月,内城工巡局才开始改修街道,并要求“ 逐段前进,务令工坚料实 ,一律砥平"。1905 年,清廷谕令设立外城工巡局 ,拟仿内城“ 参照津沪暨东西各国修路成法”。后设立巡警部,管理“所有京城内外工巡事务”。1006 年,谕令将巡警部改为民政部 ,将路政进一步专责化 黄 从1904 年到1911 年 ,共修整街道82 条 ,共计耗银87.4万两。京师修路虽然波及民房众多 ,但因修成之路“ 矢直砥平 ,行人称便" 。 ——摘编自杨剑利《清末北京街道改造的兴起:论争与实践》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 ,对近代英国城市治理进行历史解释。(6分)
请从材料二中提取一条历史信息并予以阐述,并结合材料一进行对比。(5分)
以上两则材料是针对中外城市治理的两则不同史料。针对该话题,你还可以提供哪些研究思路?(3分)
20.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
材料一 英国于1651年颁布的《航海条例》、法国于1681年颁布的《 海事法典》,对两国的航运业有推波助澜之功。在英法强劲的挑战之下 ,17世纪末期,荷兰日渐衰落,英法航运业及国力取得了长足进步。英国逐步掌握了贸易主权 ,走上贸易帝国之道;而重商主义及其成果为18 世纪法国的商业和欧洲大陆工业强国地位奠定了基础。17 世 纪末法国在海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经过数场争霸战争后 ,在北美、中美洲以及非洲皆建立起了殖民地……最终英国于1763 年彻底战胜法国成为海上霸主。
——摘编自柴彬、齐玉凤《17 世纪英法海事法令与海上贸易秩序建构》
材料二 2017年1月,美国海军发布文件指出, 美国是一个海洋国家 ,我们的繁荣直接关系到美国海军提供的海洋自由。水面部队已经做好准备应对并击败从海盗到全副武装的非国家军事行为体 ,再到敌国海军的威胁。全球的竞争者会试图破坏海上机动自由,方式是海洋拒止技术的部署和扩散,包括先进的反舰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整合 和分层传感器系统及瞄准网络、远程轰炸机、先进的战机、潜艇、鱼雷、先进综合防空系统、电子战、网络和太空技术 , 以及不对称战术。这些能力旨在提高与美国军队对抗的风险,对手的目的是削弱我们的朋友和盟国对我们前沿行动能力及意愿的信心。
——摘编自张昊译《水面部队战略:重返制海》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 ,概括英法两国颁布海事法令的共同作用。(6 分)
(2)分析材料二对于研究美国政治意图的史料价值。(6分)
选择题:BCABC DBCCD ACCADC B
17.
(1)不同:张瀚认为朝贡贸易加强同周边交往,有利于藏富于民;谢肇浙认为朝贡贸易几无效果,且劳民伤财。
原因:从张瀚、谢肇浙所处时代不同,明朝前期国力强盛,朝贡贸易有利于宣扬国威,明朝晚期国力渐衰,朝贡贸易增加财政负担。
(2)朝贡贸易是出于政治考量而推行的,但其中包含着相当大的商业成份。
明朝的朝贡制度是基于礼仪与外交关系建立起来的一种贸易制度。按照朝贡制度,周边国家的使臣或使者定期向明朝朝廷进贡特产和贵重物品,同时向明朝皇帝表达忠诚和臣服。而作为回报,明朝朝廷会赏赐贡品的相应价值或回赐礼物给朝贡国家。朝贡贸易主要出于政治目的和宣扬国威的需要。但同时朝贡贸易推动了贸易与物资的流通,为明朝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通过与朝贡国家的贸易往来,明朝得以获得稀缺的物品和贵重的商品,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同时,朝贡国家也从明朝获得所需的物品和商品,促进了双方的贸易繁荣。这种贸易关系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扩大了明朝与其他国家的贸易网络。且其他国家来华朝贡的也主要是商人,如日本朝贡船全部承包给博多和坏港的商人,于是随从商人便大大增多,商人已从搭乘转而成为朝贡贸易的主体,也推动了商业的发展。综上所述,整体上来看,朝贡贸易也包含着相当大的商业成分。
(3)朝贡贸易是为了维护明朝东亚地位的政治体系,因此形成了东亚文化圈。
18.趋势:中国经济与市场联系逐渐增强(2分)
开始:鸦片战争后至甲午中日战争前。鸦片战争后,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打开了中国国门,中国变成了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开始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一时期,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外国的资本主义入侵,中国逐步密切与世界的联系。
发展:甲午中日战争至一战。这一时期,“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清末新政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保障,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战客观上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期,中国进一步扩大出口与进口,与其他国家密切联系。
进一步发展:一战后。这一时期,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推动了修约运动和法币改革,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中华民族民族意识觉醒,希望实现经济独立自主,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
19.
(1)(1点1分,背景、特点、影响各答2点)
背景:①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化进程,促进了教育的发展。②政治民主化,政府的重视。③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思潮推动。
特点:立法保障;内容丰富,涉及经济、政治多方面;重视妇女、儿童权利,推动公平。
影响: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推动英国近代化进程;有利于推动工业化进一步发展。
(2)历史信息(其实还是命一个论题):甲午战争后,政府推动城市治理近代化进程。(1分)
甲午战争后,政府面临着严重的民族矛盾与社会矛盾(背景,1分)。清政府迫切通过立法、改革、经济治理等方式整治城市卫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现象,1分),以此改善人民生活,推动城市治理近代化,并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影响,1分)
对比西方的城市治理,中国城市治理起步晚,相对落后,受工业化影响较少(不同点,1分),均由政府进行推动,立法保障,形式多样,治理范围广(相同点,1分)。
以上6点,除了论题,其他五点涉及四点即可,但历史阐述和对比需同时涉及。
20.
(1)共同作用:推动了海外贸易,殖民扩张和争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改变了欧洲政治格局;有利于英法两国海军的发展。(6分,答出3点即可)
(2)该史料为美国官方发布的海军文件(1分),为一手史料,文献史料(1分),体现了美国保持美国海军优势,通过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美国霸权,具有浓厚的冷战思维。(分析,4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届广东省高三上学期1月高考模拟考试(一)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