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广西钦州市第五中学2017年秋季七年级上学期历史9月份考试试卷

广西钦州市第五中学2017年秋季七年级上学期历史9月份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2017七上·钦州月考)“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根据这一材料,请你判断他属于(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人
2.(2017七上·钦州月考)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到决定作用的是(  )
A.食物 B.四肢的进化 C.大脑的进化 D.劳动
3.(2016七上·耒阳期中)被尊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
A.黄帝 B.炎帝 C.尧 D.舜
4.(2017七上·焦作月考)我国古代的很多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成语与古代事件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退避三舍——城濮之战 B.纸上谈兵——桂陵之战
C.卧薪尝胆——长平之战 D.围魏救赵——吴越争霸
5.原始社会时期,我国形成南稻北粟的农业布局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条件的差异
B.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
C.北方人喜好吃粟,南方人喜好吃稻
D.北方不产稻,南方不产粟
6.(2017七上·钦州月考)生活在5000多年前,种植粟,居住半地穴式房屋的远古居民是(  )
A.元谋人 B.河姆渡人 C.半坡人 D.北京人
7.(2016七上·耒阳期中)《舌尖上的中国 2》的热播,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美食的关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食物种类已大大丰常,有主食,还有副食。他们的主食是(  )
A.水稻 B.小麦 C.粟 D.玉米
8.(2017七上·钦州港月考)对原始社会不正确的认识是(  )
A.是人类最早的社会发展阶段
B.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
C.其社会组织经历了原始人群到氏族公社、部落阶段
D.当时的人们没有贵贱高低、贫富差距,是人类的理想社会
9.(2016七上·建湖月考)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10.(2017七上·钦州月考)小明感冒了,到医院去看病,医生先看了小明的脸色,又听了他的胸部,然后问了一下他的感觉。请问,这种诊断疾病的方法是由谁总结出来的(  )
A.张仲景 B.李时珍 C.华佗 D.扁鹊
11.(2016七上·安丘月考)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环境的优劣 B.原始农业的发展
C.氏族公社的形成 D.学会建造房屋技术
12.(2017九下·江苏月考)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派别中对我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是(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13.(2017七上·钦州月考)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的房屋结构是(  )
A.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B.干栏式建筑
C.洞穴 D.楼房
14.(2017七上·焦作月考)商鞅变法时期,“某平民勤劳耕作,生产出许多粮食和布帛”。按照法令,他可以(  )
A.免除徭役 B.授予爵位 C.免除赋税 D.授予田宅
15.(2016七上·埇桥期中)按时间顺序,下列原始人类排列正确的是(  )
①山顶洞人
②半坡原始居民
③河姆渡原始居民
④炎黄时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④②③ D.①③②④
16.(2017七上·梅江月考)下列各项叙述,与下边图像人物情况不相符的是(  )
A.直立行走 B.使用天然火
C.使用磨制石器 D.过群居生活
17.(2016七上·灵璧期中)下列考古发现,能够证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的陶器主要是(  )
A.彩陶 B.黑陶 C.白陶 D.黄陶
19.(2017七上·钦州月考)“红山文化”出现在公元前4000——前3000年,以辽河流域为中心,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并列成为中华文明的三大源头.红山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饲养猪、牛、羊等家畜,使用磨制石器,陶器以“之”字形纹和彩陶为特色,房屋为方形半地穴式。下列与红山文化相类似的农耕文明代表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20.(2016七上·安丘月考)下列哪两种农作物最早是由我国劳动人民种植的(  )
A.大豆和小麦 B.花生和高粱 C.甘薯.玉米 D.水稻.粟
21.(2016七上·海南期中)“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据考古发现,下列使用磨制石器的远古居民是(  )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半坡居民 ④河姆渡居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2016七上·安丘月考)下列属于黄帝发明的是(  )
①人工取火 ②建造宫室 ③发明车船 ④蒸米饭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3.(2017七上·钦州月考)小明是一位集邮爱好者,他有这样的一张邮票,请你告诉他,此邮票中的文物,应该属于什么时期的(  )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汉朝
24.下面几项表现了我国原始人的生产生活情况,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时代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用火把肉烧熟食用 B.使用陶器
C.过定居生活 D.人死后有玉器等陪葬物
二、综合题
25.下面是两幅古代房屋的复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A和B房屋样式的名称。
(2)最早建造A,B房屋的分别是哪里的居民?
(3)中国古代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6.(2017七上·钦州月考)孔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获得世界人民的敬重.1月11日,一座总高为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摘自蔡志忠《孔子说,仁者的叮咛》
材料二:孔子的政治活动失败了,而孔子的教育事业却留下一个绝大的影响.
﹣﹣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孔子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主张?这一主张是孔子儒家思想哪一内容的具体体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在教育对象和教育方法两方面对教育事业留下了什么“绝大的影响”?
三、判断题
27.(2017七上·钦州月考)春秋时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修筑的都江堰是名闻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28.(2017七上·钦州月考)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穆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
29.(2017七上·钦州月考)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墨子指出“仁政”治国的观点。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京人有关知识的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前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北京人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北京人的有关内容。本题难度不大。
2.【答案】D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劳动的认识。类人猿在劳动的过程中,学会了直立行走、学会了制造工具,所以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到决定作用的是劳动。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劳动在人类进化中的作用。本题难度适中。
3.【答案】A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题干直接设问考查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黄帝的尊称。
4.【答案】A
【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
【解析】【分析】“退避三舍”与晋楚之间的城濮之战有关,“纸上谈兵”与长平之战有关,“卧薪尝胆”与吴越争霸有关,“围魏救赵”与桂陵之战有关,其他三项与题干不符,所以A项搭配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来源,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各成语的由来。本题难度适中。
5.【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造成南稻北粟的农业布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自然环境造成的,而不是生活习惯和自身喜好的原因,北方干旱适合于粟的种植,南方雨水多潮湿,适合水稻的生长。属于自然条件不同,因此选A。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知识点。
6.【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半坡人发现于陕西西安半坡村,其居住在冬暖夏凉的半地穴式房屋,适应北方的气候特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半坡聚落生产生活状况的相关史实。本题难度适中。
7.【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本题抓住“半坡居民”这个关键词进行解答。我国是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距今六千年的半坡居民已种植粟、白菜、芥菜等农作物。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
8.【答案】D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始社会是人类产生之后所建立的第一个共同体,也就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第一阶段,A正确;
随着人类出现,原始社会产生,但是当时的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B正确;
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开始是群居生活,后来形成了氏族社会,形成部落,逐渐发展壮大,C正确;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财产和贫富差距分化出现,D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分析运用原始社会特点。本题难度适中。
9.【答案】B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而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1987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以北京人的历史地位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北京人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本题难度不大。
10.【答案】D
【知识点】中国古代医学成就
【解析】【分析】题干里的“看……听……问……”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的医学成就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望闻问切的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理解并识记扁鹊的相关史实。本题难度不大。
11.【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原始居民有关知识的识记。随着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人类开始聚居在原始农业发展的区域,于是出现了房屋,人类开始过定居生活。因此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学生对原始居民有关知识的识记。
12.【答案】A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儒家学说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战国时期、社会剧变、各门各派纷纷著书立说。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提出“仁”的观点、主张为政以德等。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认为一切事物具有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等,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法家学派韩非子提倡改革和法治。墨子是墨家学派创始人,他主张“兼爱” “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其中对我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是儒家学说,自汉武帝以后,儒家学说就称为了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儒家学说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因为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生作为封建正统思想,不仅影响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而且在今天社会里,儒家学说提出礼、义、智、信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13.【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题文信息“黄河流域”“房屋”可知,生活在6000年前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会种植粟。会建造半地穴式圆形房屋,过定居生活。半坡遗址是在陕西西安半坡村发现的,属于黄河流域。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半坡聚落生产生活状况的相关史实。本题难度适中。
14.【答案】A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的人可以免除徭役,A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以商鞅变法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商鞅变法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5.【答案】D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原始的农耕生活;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①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前;②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前;③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前;④传说中的炎黄时代在距今约四五千年。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始人类与相关传说的时间。
16.【答案】C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北京猿人前额凹陷,鼻子扁平,下巴后削,眉骨突出,嘴巴突出。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但已经能够直立行走。北京人已经会制造打制石器和木棒。过着群居的生活。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天然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因此ABD三项都符合图片北京人,C项使用磨制石器是农耕时期的人们普遍使用的工具,不符合北京人,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以北京人为背景,主要考查学生识图读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在体质、生产和生活等方面的异同。本题难度不大。
17.【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下列考古发现,能够证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②钻孔石斧和③鱼纹彩陶盆,当时北京人不会钻孔和制作陶器,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半坡人种植粟不是稻谷,故④不属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的进步。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半坡原始居民与北京人。
18.【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河姆渡和半坡居民的遗址出土,可以看到他们都已经学会烧制陶器。并且已经成为其日常生活用具。而半坡居民已经能烧制出彩陶,人面鱼纹彩陶盆就是其中的代表。故本题答案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的陶器。
19.【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提示信息可知红山文化生活场景和距今约6000年左右的半坡遗址极为相似。半坡居民的经济生活主要也是农业。饲养猪、狗等家畜,使用磨制石器,陶器是主要生活用品,并且也有彩陶,房屋也是半地穴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半坡原始居民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半坡原始居民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20.【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种植粮食作物的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半坡居民最早种植粟,河姆渡人最早种植水稻,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种植粮食作物的史实。
21.【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在远古居民中,元谋人、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的技术,但仍然使用打制石器;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使用磨制石器。①元谋人打制石器;②北京人打制石器;③半坡居民使用磨制石器;④河姆渡居民使用磨制石器。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远古居民使用石器的知识点。
22.【答案】B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华夏之祖的相关知识。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山顶洞人最早会人工取火,河姆渡人最早会蒸米饭,②建造宫室和③发明车船是黄帝的发明,所以答案是B。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华夏之祖的相关知识。
23.【答案】B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根据邮票中的文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整套的编钟。湖北随州出土了大量的战国时期的钟鼓乐器,其中以整套编钟最为珍贵。编钟由青铜铸造,排列在刻满彩绘花纹的钟架上,每个编钟都能发出两个乐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以全套编钟邮票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编钟的艺术价值。本题难度适中。
24.【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使用火,过着定居的生活,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他们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耕地,用石刀收割庄稼,主要粮食作物是粟,使用火,过着定居的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会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半坡原始居民时期会制作彩陶,所以D是符合题意的选项。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时代生活的状况。本题考查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25.【答案】(1)半地穴式房屋、干栏式房屋
(2)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
(3)自然环境不同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点。图A属于半地穴式房屋,屋内有灶坑,用来烧煮食物、取暖和照明,睡觉的地方高于地面。图B属于干栏式房屋,它高于地面,具有通风、防潮性能。(2)此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点。图A属于半地穴式房屋,最早建造半地穴式房屋的是半坡原始居民;图B属于干栏式房屋,最早建造干栏式房屋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这两种房屋结构有很大的不同。(3)此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点。半坡人居住在黄河流域,气候比较干旱、寒冷,半地穴式房屋冬暖夏凉,还有防干旱的特点。河姆渡人居住在长江流域,河湖密布、潮湿炎热,干栏式房屋具有通风、防潮性能。所以半坡人、河姆渡人建造不同样式的房屋的原因是自然环境不同。
故答案为:(1)半地穴式房屋、干栏式房屋(2)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3)自然环境不同
【点评】学生要掌握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特征,本题难度适中。
26.【答案】(1)以德治国;“仁”的学说。
(2)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⑴根据材料一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既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面对当时社会的动荡,孔子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他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因此孔子提出了以德治国治国主张;这一主张是孔子儒家思想“仁”的学说的具体体现。
⑵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孔子在教育方面有很多杰出成就如,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他并不按贫富、贵贱、特长、态度、老小、远近等类别而有所偏向或歧视。招收了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孔子在教育对象和教育方法两方面对教育事业留下的“绝大的影响”是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故答案为:
(1)以德治国;“仁”的学说。
(2)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点评】本题以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的发展为背景,考查的是学术对孔子的成就和百家争鸣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本题难度较难。
27.【答案】错误
【知识点】中国古代重要工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各国都注意兴修水利,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因此,题干说法错误。春秋应改为战国。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以都江堰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28.【答案】错误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进行了变法。因此,题干说法错误,秦穆公应改为秦孝公。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以商鞅变法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商鞅变法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29.【答案】错误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看到战争的残酷,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孟子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墨子是墨家学派创始人,他主张“兼爱” “非攻”,因此,题干说法错误。墨子应改为孟子。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要注意区分百家争鸣各家的思想主张。本题难度适中。
广西钦州市第五中学2017年秋季七年级上学期历史9月份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2017七上·钦州月考)“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根据这一材料,请你判断他属于(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人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京人有关知识的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前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北京人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北京人的有关内容。本题难度不大。
2.(2017七上·钦州月考)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到决定作用的是(  )
A.食物 B.四肢的进化 C.大脑的进化 D.劳动
【答案】D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劳动的认识。类人猿在劳动的过程中,学会了直立行走、学会了制造工具,所以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到决定作用的是劳动。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劳动在人类进化中的作用。本题难度适中。
3.(2016七上·耒阳期中)被尊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
A.黄帝 B.炎帝 C.尧 D.舜
【答案】A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题干直接设问考查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黄帝的尊称。
4.(2017七上·焦作月考)我国古代的很多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成语与古代事件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退避三舍——城濮之战 B.纸上谈兵——桂陵之战
C.卧薪尝胆——长平之战 D.围魏救赵——吴越争霸
【答案】A
【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
【解析】【分析】“退避三舍”与晋楚之间的城濮之战有关,“纸上谈兵”与长平之战有关,“卧薪尝胆”与吴越争霸有关,“围魏救赵”与桂陵之战有关,其他三项与题干不符,所以A项搭配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来源,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各成语的由来。本题难度适中。
5.原始社会时期,我国形成南稻北粟的农业布局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条件的差异
B.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
C.北方人喜好吃粟,南方人喜好吃稻
D.北方不产稻,南方不产粟
【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造成南稻北粟的农业布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自然环境造成的,而不是生活习惯和自身喜好的原因,北方干旱适合于粟的种植,南方雨水多潮湿,适合水稻的生长。属于自然条件不同,因此选A。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知识点。
6.(2017七上·钦州月考)生活在5000多年前,种植粟,居住半地穴式房屋的远古居民是(  )
A.元谋人 B.河姆渡人 C.半坡人 D.北京人
【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半坡人发现于陕西西安半坡村,其居住在冬暖夏凉的半地穴式房屋,适应北方的气候特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半坡聚落生产生活状况的相关史实。本题难度适中。
7.(2016七上·耒阳期中)《舌尖上的中国 2》的热播,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美食的关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食物种类已大大丰常,有主食,还有副食。他们的主食是(  )
A.水稻 B.小麦 C.粟 D.玉米
【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本题抓住“半坡居民”这个关键词进行解答。我国是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距今六千年的半坡居民已种植粟、白菜、芥菜等农作物。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
8.(2017七上·钦州港月考)对原始社会不正确的认识是(  )
A.是人类最早的社会发展阶段
B.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
C.其社会组织经历了原始人群到氏族公社、部落阶段
D.当时的人们没有贵贱高低、贫富差距,是人类的理想社会
【答案】D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始社会是人类产生之后所建立的第一个共同体,也就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第一阶段,A正确;
随着人类出现,原始社会产生,但是当时的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B正确;
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开始是群居生活,后来形成了氏族社会,形成部落,逐渐发展壮大,C正确;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财产和贫富差距分化出现,D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分析运用原始社会特点。本题难度适中。
9.(2016七上·建湖月考)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而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1987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以北京人的历史地位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北京人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本题难度不大。
10.(2017七上·钦州月考)小明感冒了,到医院去看病,医生先看了小明的脸色,又听了他的胸部,然后问了一下他的感觉。请问,这种诊断疾病的方法是由谁总结出来的(  )
A.张仲景 B.李时珍 C.华佗 D.扁鹊
【答案】D
【知识点】中国古代医学成就
【解析】【分析】题干里的“看……听……问……”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的医学成就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望闻问切的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理解并识记扁鹊的相关史实。本题难度不大。
11.(2016七上·安丘月考)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环境的优劣 B.原始农业的发展
C.氏族公社的形成 D.学会建造房屋技术
【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原始居民有关知识的识记。随着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人类开始聚居在原始农业发展的区域,于是出现了房屋,人类开始过定居生活。因此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学生对原始居民有关知识的识记。
12.(2017九下·江苏月考)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派别中对我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是(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答案】A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儒家学说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战国时期、社会剧变、各门各派纷纷著书立说。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提出“仁”的观点、主张为政以德等。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认为一切事物具有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等,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法家学派韩非子提倡改革和法治。墨子是墨家学派创始人,他主张“兼爱” “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其中对我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是儒家学说,自汉武帝以后,儒家学说就称为了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儒家学说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因为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生作为封建正统思想,不仅影响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而且在今天社会里,儒家学说提出礼、义、智、信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13.(2017七上·钦州月考)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的房屋结构是(  )
A.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B.干栏式建筑
C.洞穴 D.楼房
【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题文信息“黄河流域”“房屋”可知,生活在6000年前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会种植粟。会建造半地穴式圆形房屋,过定居生活。半坡遗址是在陕西西安半坡村发现的,属于黄河流域。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半坡聚落生产生活状况的相关史实。本题难度适中。
14.(2017七上·焦作月考)商鞅变法时期,“某平民勤劳耕作,生产出许多粮食和布帛”。按照法令,他可以(  )
A.免除徭役 B.授予爵位 C.免除赋税 D.授予田宅
【答案】A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的人可以免除徭役,A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以商鞅变法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商鞅变法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5.(2016七上·埇桥期中)按时间顺序,下列原始人类排列正确的是(  )
①山顶洞人
②半坡原始居民
③河姆渡原始居民
④炎黄时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④②③ D.①③②④
【答案】D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原始的农耕生活;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①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前;②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前;③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前;④传说中的炎黄时代在距今约四五千年。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始人类与相关传说的时间。
16.(2017七上·梅江月考)下列各项叙述,与下边图像人物情况不相符的是(  )
A.直立行走 B.使用天然火
C.使用磨制石器 D.过群居生活
【答案】C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北京猿人前额凹陷,鼻子扁平,下巴后削,眉骨突出,嘴巴突出。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但已经能够直立行走。北京人已经会制造打制石器和木棒。过着群居的生活。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天然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因此ABD三项都符合图片北京人,C项使用磨制石器是农耕时期的人们普遍使用的工具,不符合北京人,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以北京人为背景,主要考查学生识图读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在体质、生产和生活等方面的异同。本题难度不大。
17.(2016七上·灵璧期中)下列考古发现,能够证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下列考古发现,能够证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②钻孔石斧和③鱼纹彩陶盆,当时北京人不会钻孔和制作陶器,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半坡人种植粟不是稻谷,故④不属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的进步。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半坡原始居民与北京人。
18.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的陶器主要是(  )
A.彩陶 B.黑陶 C.白陶 D.黄陶
【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河姆渡和半坡居民的遗址出土,可以看到他们都已经学会烧制陶器。并且已经成为其日常生活用具。而半坡居民已经能烧制出彩陶,人面鱼纹彩陶盆就是其中的代表。故本题答案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的陶器。
19.(2017七上·钦州月考)“红山文化”出现在公元前4000——前3000年,以辽河流域为中心,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并列成为中华文明的三大源头.红山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饲养猪、牛、羊等家畜,使用磨制石器,陶器以“之”字形纹和彩陶为特色,房屋为方形半地穴式。下列与红山文化相类似的农耕文明代表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提示信息可知红山文化生活场景和距今约6000年左右的半坡遗址极为相似。半坡居民的经济生活主要也是农业。饲养猪、狗等家畜,使用磨制石器,陶器是主要生活用品,并且也有彩陶,房屋也是半地穴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半坡原始居民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半坡原始居民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20.(2016七上·安丘月考)下列哪两种农作物最早是由我国劳动人民种植的(  )
A.大豆和小麦 B.花生和高粱 C.甘薯.玉米 D.水稻.粟
【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种植粮食作物的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半坡居民最早种植粟,河姆渡人最早种植水稻,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种植粮食作物的史实。
21.(2016七上·海南期中)“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据考古发现,下列使用磨制石器的远古居民是(  )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半坡居民 ④河姆渡居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在远古居民中,元谋人、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的技术,但仍然使用打制石器;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使用磨制石器。①元谋人打制石器;②北京人打制石器;③半坡居民使用磨制石器;④河姆渡居民使用磨制石器。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远古居民使用石器的知识点。
22.(2016七上·安丘月考)下列属于黄帝发明的是(  )
①人工取火 ②建造宫室 ③发明车船 ④蒸米饭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华夏之祖的相关知识。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山顶洞人最早会人工取火,河姆渡人最早会蒸米饭,②建造宫室和③发明车船是黄帝的发明,所以答案是B。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华夏之祖的相关知识。
23.(2017七上·钦州月考)小明是一位集邮爱好者,他有这样的一张邮票,请你告诉他,此邮票中的文物,应该属于什么时期的(  )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汉朝
【答案】B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根据邮票中的文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整套的编钟。湖北随州出土了大量的战国时期的钟鼓乐器,其中以整套编钟最为珍贵。编钟由青铜铸造,排列在刻满彩绘花纹的钟架上,每个编钟都能发出两个乐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以全套编钟邮票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编钟的艺术价值。本题难度适中。
24.下面几项表现了我国原始人的生产生活情况,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时代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用火把肉烧熟食用 B.使用陶器
C.过定居生活 D.人死后有玉器等陪葬物
【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使用火,过着定居的生活,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他们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耕地,用石刀收割庄稼,主要粮食作物是粟,使用火,过着定居的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会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半坡原始居民时期会制作彩陶,所以D是符合题意的选项。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时代生活的状况。本题考查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二、综合题
25.下面是两幅古代房屋的复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A和B房屋样式的名称。
(2)最早建造A,B房屋的分别是哪里的居民?
(3)中国古代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1)半地穴式房屋、干栏式房屋
(2)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
(3)自然环境不同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点。图A属于半地穴式房屋,屋内有灶坑,用来烧煮食物、取暖和照明,睡觉的地方高于地面。图B属于干栏式房屋,它高于地面,具有通风、防潮性能。(2)此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点。图A属于半地穴式房屋,最早建造半地穴式房屋的是半坡原始居民;图B属于干栏式房屋,最早建造干栏式房屋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这两种房屋结构有很大的不同。(3)此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点。半坡人居住在黄河流域,气候比较干旱、寒冷,半地穴式房屋冬暖夏凉,还有防干旱的特点。河姆渡人居住在长江流域,河湖密布、潮湿炎热,干栏式房屋具有通风、防潮性能。所以半坡人、河姆渡人建造不同样式的房屋的原因是自然环境不同。
故答案为:(1)半地穴式房屋、干栏式房屋(2)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3)自然环境不同
【点评】学生要掌握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特征,本题难度适中。
26.(2017七上·钦州月考)孔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获得世界人民的敬重.1月11日,一座总高为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摘自蔡志忠《孔子说,仁者的叮咛》
材料二:孔子的政治活动失败了,而孔子的教育事业却留下一个绝大的影响.
﹣﹣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孔子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主张?这一主张是孔子儒家思想哪一内容的具体体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在教育对象和教育方法两方面对教育事业留下了什么“绝大的影响”?
【答案】(1)以德治国;“仁”的学说。
(2)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⑴根据材料一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既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面对当时社会的动荡,孔子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他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因此孔子提出了以德治国治国主张;这一主张是孔子儒家思想“仁”的学说的具体体现。
⑵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孔子在教育方面有很多杰出成就如,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他并不按贫富、贵贱、特长、态度、老小、远近等类别而有所偏向或歧视。招收了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孔子在教育对象和教育方法两方面对教育事业留下的“绝大的影响”是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故答案为:
(1)以德治国;“仁”的学说。
(2)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点评】本题以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的发展为背景,考查的是学术对孔子的成就和百家争鸣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本题难度较难。
三、判断题
27.(2017七上·钦州月考)春秋时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修筑的都江堰是名闻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答案】错误
【知识点】中国古代重要工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各国都注意兴修水利,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因此,题干说法错误。春秋应改为战国。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以都江堰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28.(2017七上·钦州月考)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穆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
【答案】错误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进行了变法。因此,题干说法错误,秦穆公应改为秦孝公。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以商鞅变法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商鞅变法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29.(2017七上·钦州月考)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墨子指出“仁政”治国的观点。
【答案】错误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看到战争的残酷,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孟子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墨子是墨家学派创始人,他主张“兼爱” “非攻”,因此,题干说法错误。墨子应改为孟子。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要注意区分百家争鸣各家的思想主张。本题难度适中。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广西钦州市第五中学2017年秋季七年级上学期历史9月份考试试卷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