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达标试卷(二)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达标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
1.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公元前l046年武王伐纣,灭掉商朝,建立西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迂都洛邑,东周开始。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夏朝建立的识记能力。
2.禹死后,启继承禹位置,“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这标志着下列哪一制度的出现(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答案】B
【知识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解析】【分析】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识记能力。
3.2016年03月14日,光明网一《光明日报》报道:“王后 母亲 女将——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日前在首都博物馆亮相,讲述一位全能王后的传奇经历。你认为“妇好”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个朝代的王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由题干“殷墟”结合所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到殷,商朝的统治稳定下来,因此商朝又叫殷朝。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的分析能力。
4.学习历史的价值之一就在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人所走过的路,可以为后人提供借鉴。学习了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的历史,你从中学到的是(  )
①施仁政,方能得民心 ②为君、为臣应做到“有功于民”
③治国要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 ④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是战争,是历史的倒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夏朝因夏桀的暴政,导致夏朝的灭亡,因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施仁政,方能得民心;商汤建立商朝后,勤于政事,要求为君、为臣应做到“有功于民”。周武王在伐商纣的过程中,得到姜尚、周公旦等人的辅佐,灭商建立西周,因此治国要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是战争,是历史的进步,不是历史的倒退。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④表述明显错误,可用排除法进行选择。
5.人们常将山东称作齐鲁大地,将河北称作燕赵大地。这源于西周实行的(  )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宗法制
【答案】A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周的分封制。西周初年,周天子为巩固统治,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亲属、功臣,建立诸侯国。在山东建立的诸侯国有齐国、鲁国等,因此人们人们常将山东称作齐鲁大地,在河北建立的诸侯国有赵国、燕国等,因此人们将河北称作燕赵大地。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
6.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é)”(如图)记载:周成王封克做匮(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医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内容是(  )
A.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
B.诸侯在战时须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
C.诸侯向周天子缴纳贡品
D.诸侯定期觐见周天子
【答案】A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时认真阅读题干材料,抓住关键信息“做……诸侯”“管理羌族、驭族”“接收土地”,从而判断出“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分封制内容的理解能力。
7.“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该歌谣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A.春秋 B.战国 C.西周 D.商朝
【答案】A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春秋时期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注重发展经济,改革内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后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口号,最早成就霸业,故选A。
【点评】关于齐桓公称霸,学生还要知道,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举行会盟,周天子派代表参加,正式承认了齐桓公在中原的霸主地位。
8.下列有关齐桓公称霸条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经济上:东方大国,经济富庶 B.政治上:管仲改革,国富兵强
C.外交上:尊王攘夷,扩充疆界 D.军事上:城濮之战,成就霸业
【答案】D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齐国在山东北部,经济富庶,是东方一大强国。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城濮之战,成就霸业指的是晋文公,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齐桓公称霸条件的理解能力。
9.下图中耕作方式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分封制的瓦解与崩溃 B.诸侯争战的连绵不断
C.百家争鸣的宣传鼓动 D.铁犁牛耕的普遍使用
【答案】D
【知识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
【解析】【分析】西周时期,人们使用木制、石制工具进行农业生产,个人很难单独完成繁重的生产任务,因此人们通常在贵族的田地上集中耕作,称作“千耦其耘”,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在农业生产中得到普遍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农耕成为可能,实现了“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的转变。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0.毛泽东同志在《商鞅徙木立信论》中指出:“商鞅之法,良法也……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下列不属于“商鞅之法”的是(  )
A.外交上“合纵连横” B.奖励军功
C.承认土地私有 D.推行县制
【答案】A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合纵是东方六国联合抗秦的策略。连横是秦国瓦解东方六国的策略。合纵: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连横:秦国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远交近攻。不属于商鞅变法的内容。故选A。
【点评】本题是否定选择题,难度一般,同学们一定要注意看准题干要求。
11.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  )
A.奖励生产 B.承认土地私有
C.统一度量衡 D.建立县制
【答案】D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商鞅变法其中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建立县制,我国现在的行政县的划分就是受古代商鞅变法时期建立县制以及各个时期行政制度不断规范的影响。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内容的理解能力。
12.(2017九下·揭西期中)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富强。”这段材料不能说明(  )
A.秦孝公重用商鞅
B.商鞅变法加快了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C.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
D.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答案】B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通过这段材料,我们可以看出,秦孝公重用商鞅;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而对于B选项所述内容,没有描述。所以答案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知识。
13.2015年是我国农历乙未年(羊年),从字形推测下列甲骨文哪个是“羊”字(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甲骨文出现于商朝,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字,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一种象形文字。图B是羊的形状,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甲骨文的相关知识。
14.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  )
A.兵马俑 B.司母戊鼎
C.竹木简 D.铁农具
【答案】B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兵马俑、竹木简反映的是秦朝的生活;铁农具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5.2016年3月15日,山东省戒毒管理局与中国孔子基金会在全省各戒毒所设立“孔子学堂”,举行全省戒毒系统“孔子学堂”授牌仪式。戒毒系统建立“孔子学堂”在全国尚属首家。历史上,孔子创立的学派是(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答案】A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孔子。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在政治上主张为政以德,以礼治国。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句话属于孔子的(  )
A.礼治思想 B.教育思想 C.仁政思想 D.法治思想
【答案】B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孔子教育人们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属于教育思想。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理解能力。
17.(2017七上·靖江期中)对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如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
A.一百名学者在争鸣 B.一百家派别在争鸣
C.一场影响深远的思想文化运动 D.一场影响深远的民主政治运动
【答案】C
【知识点】老子的主张;孔子的贡献及评价;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不同见解,涌现出一批作出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中的百家是虚指,而不是实数,A、B错误;
百家争鸣是思想文化运动,不是民主政治运动,C正确,排除D;
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要注意区分百家争鸣各家的思想主张。本题难度适中。
18.下列有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墨子——“兼爱”“非攻”
B.韩非——“春秋无义战”
C.庄子——“无为而治”
D.孙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答案】B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提出“春秋无义战”的是孟子。韩非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百家争鸣,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
19.下图是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它的主要作用是(  )
A.防洪 B.灌溉 C.防洪灌溉 D.水运
【答案】C
【知识点】李冰与都江堰
【解析】【分析】战国时期秦国郡守李冰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防洪灌溉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故选C。
【点评】本题以都江堰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0.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是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民族。下列历史人物的事迹中能体现出创新精神的有(  )
①禹 ②周幽王 ③商鞅 ④李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知识点】商鞅变法;中国古代重要工程;大禹治水
【解析】【分析】大禹吸取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成功治水;商鞅在秦国变法改革,使秦国富强起来;李冰创造性地修建了都江堰,代表了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而周幽王因“烽火戏诸侯”,导致西周灭亡。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三千多年前,周武王决定起义去打倒暴君纣王,就在出兵的那天,天忽然下起雨来了,许多人都觉得不吉利,建议武王改期。这时候,管占卜的人出来了,他说这不是坏事,这是“天息兵”……
请回答:
(1)纣王是哪朝的君主?请你对他作一简单评价。
(2)在这次军事行动中,彻底打败纣王的是什么战役?发生在哪一年?
(3)如何评价武王伐纣?
(4)武王伐纣后建立的朝代是什么?都城在哪里?
(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武王伐纣的胜利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1)商朝。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2)牧野之战。公元前l046年。
(3)武王伐纣是一场讨伐暴政的正义战争。
(4)西周。镐京。
(5)荒淫无度,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被人民所抛弃。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政策应该符合人民心愿。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1)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位国王。他统治残暴,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2)因为纣王的残暴统治,周武王联合800多是部落反抗纣王的残暴统治,公元前1046年双方牧野展开大战,商朝的士兵的纷纷阵前倒戈,投降周军,纣王自焚,商朝灭亡。
(3)武王伐纣是因纣王的残暴统治引起,因此武王伐纣是一场讨伐暴政的正义战争。
(4)商朝灭亡后,周武王建立西周,定都镐京。
(5)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荒淫无度,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被人民所抛弃。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政策应该符合人民心愿。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武王灭商建立西周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启示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
材料二:周平王即位,把都城迁到洛邑,以避开犬戎族的进攻。平王时候,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秦、晋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控。
材料三: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地区的社会转型及其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为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简明中国史读本》
(1)材料一示意图中的①②处应该填写的朝代(时期)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洛邑”指的是今天的什么地方?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平王迁都洛邑以后,当时的社会出现了什么样的状态?
(3)请列举春秋时期两位著名的霸主?
(4)材料三认为,这一时期的兼并战争有什么积极作用?引发“社会转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1)东周,战国。
(2)河南洛阳。王室衰微,大国纷争。
(3)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4)为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知识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春秋争霸;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
【解析】【分析】(1)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故①是东周;②是战国。
(2)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洛邑是今天的河南洛阳。由“平王时候,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秦、晋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控”可以看出,平王迁都洛邑以后,王室衰微,大国纷争。
(3)春秋时期出现了五大霸主: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4)由“为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可以看出,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积极作用是为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在农业生产中得到普遍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农耕成为可能,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奴隶制度开始解体,封建制度开始形成,引发社会转型。
【点评】本题以东周建立、春秋五霸、战国兼并战争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3.科学全面地解读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例:
史料 推论
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一《左传》
材料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均摘自《论语》
材料三: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亡诸侯。
——《汉书·食货志(上)》
(1)根据材料一,你获得的历史推论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对孔子作一概括性评价?
(3)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请引用材料三原话,说明其主要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改革措施。试分析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答案】(1)西周实行分封制;主要分封的是同姓诸侯;其目的是巩固对周边的统治。
(2)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
(3)“急耕战之赏”。
(4)承认土地私有。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意思是将同姓子弟亲属封为地方诸侯国,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主要分封的是同姓诸侯;其目的是巩固对周边的统治。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的是学习要学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说的是要敢于坚持真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说学习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因此由材料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3)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的原因是急耕战之赏。
(4)承认土地私有保护了地主的所在有权,是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改革措施。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点评】本题以西周的分封制、孔子、商鞅变法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4.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某校将举办一次专题活动,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参与策划。
(1)请你为此设计一个活动主题。
(2)开展专题讲座,完成资料卡片。
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的思想派别有   、   、   、   。
“施仁政于民”是   (思想家)的思想。
孔子的弟子们把他的言论整理成    一书。
(3)举办图片展,填写图片说明。
人物:    人物:墨子
主要思想:“仁”和“礼” 主要思想:   
【答案】(1)“百家争鸣”。
(2)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孟子;《论语》
(3)孔子;兼爱,非攻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由“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可知,活动主题应为百家争鸣。
(2)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的思想派别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等。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主张“施仁政于民”和“民贵君轻”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在政治上主张为政以德,以礼治国.孔子死后,他的弟子将孔子的言论整理成《论语》一书.
(3)由主要思想:“仁”和“礼”可知,人物是孔子。墨子是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兼爱”就是反对人对人的压迫,主张对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尽力帮助别人.“非攻”就是反对不义的掠夺战争。
【点评】本题以孔子、百家争鸣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达标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
1.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禹死后,启继承禹位置,“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这标志着下列哪一制度的出现(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3.2016年03月14日,光明网一《光明日报》报道:“王后 母亲 女将——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日前在首都博物馆亮相,讲述一位全能王后的传奇经历。你认为“妇好”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个朝代的王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4.学习历史的价值之一就在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人所走过的路,可以为后人提供借鉴。学习了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的历史,你从中学到的是(  )
①施仁政,方能得民心 ②为君、为臣应做到“有功于民”
③治国要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 ④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是战争,是历史的倒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5.人们常将山东称作齐鲁大地,将河北称作燕赵大地。这源于西周实行的(  )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宗法制
6.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é)”(如图)记载:周成王封克做匮(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医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内容是(  )
A.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
B.诸侯在战时须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
C.诸侯向周天子缴纳贡品
D.诸侯定期觐见周天子
7.“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该歌谣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A.春秋 B.战国 C.西周 D.商朝
8.下列有关齐桓公称霸条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经济上:东方大国,经济富庶 B.政治上:管仲改革,国富兵强
C.外交上:尊王攘夷,扩充疆界 D.军事上:城濮之战,成就霸业
9.下图中耕作方式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分封制的瓦解与崩溃 B.诸侯争战的连绵不断
C.百家争鸣的宣传鼓动 D.铁犁牛耕的普遍使用
10.毛泽东同志在《商鞅徙木立信论》中指出:“商鞅之法,良法也……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下列不属于“商鞅之法”的是(  )
A.外交上“合纵连横” B.奖励军功
C.承认土地私有 D.推行县制
11.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  )
A.奖励生产 B.承认土地私有
C.统一度量衡 D.建立县制
12.(2017九下·揭西期中)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富强。”这段材料不能说明(  )
A.秦孝公重用商鞅
B.商鞅变法加快了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C.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
D.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13.2015年是我国农历乙未年(羊年),从字形推测下列甲骨文哪个是“羊”字(  )
A. B.
C. D.
14.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  )
A.兵马俑 B.司母戊鼎
C.竹木简 D.铁农具
15.2016年3月15日,山东省戒毒管理局与中国孔子基金会在全省各戒毒所设立“孔子学堂”,举行全省戒毒系统“孔子学堂”授牌仪式。戒毒系统建立“孔子学堂”在全国尚属首家。历史上,孔子创立的学派是(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1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句话属于孔子的(  )
A.礼治思想 B.教育思想 C.仁政思想 D.法治思想
17.(2017七上·靖江期中)对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如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
A.一百名学者在争鸣 B.一百家派别在争鸣
C.一场影响深远的思想文化运动 D.一场影响深远的民主政治运动
18.下列有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墨子——“兼爱”“非攻”
B.韩非——“春秋无义战”
C.庄子——“无为而治”
D.孙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9.下图是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它的主要作用是(  )
A.防洪 B.灌溉 C.防洪灌溉 D.水运
20.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是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民族。下列历史人物的事迹中能体现出创新精神的有(  )
①禹 ②周幽王 ③商鞅 ④李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三千多年前,周武王决定起义去打倒暴君纣王,就在出兵的那天,天忽然下起雨来了,许多人都觉得不吉利,建议武王改期。这时候,管占卜的人出来了,他说这不是坏事,这是“天息兵”……
请回答:
(1)纣王是哪朝的君主?请你对他作一简单评价。
(2)在这次军事行动中,彻底打败纣王的是什么战役?发生在哪一年?
(3)如何评价武王伐纣?
(4)武王伐纣后建立的朝代是什么?都城在哪里?
(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武王伐纣的胜利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
材料二:周平王即位,把都城迁到洛邑,以避开犬戎族的进攻。平王时候,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秦、晋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控。
材料三: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地区的社会转型及其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为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简明中国史读本》
(1)材料一示意图中的①②处应该填写的朝代(时期)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洛邑”指的是今天的什么地方?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平王迁都洛邑以后,当时的社会出现了什么样的状态?
(3)请列举春秋时期两位著名的霸主?
(4)材料三认为,这一时期的兼并战争有什么积极作用?引发“社会转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3.科学全面地解读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例:
史料 推论
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一《左传》
材料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均摘自《论语》
材料三: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亡诸侯。
——《汉书·食货志(上)》
(1)根据材料一,你获得的历史推论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对孔子作一概括性评价?
(3)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请引用材料三原话,说明其主要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改革措施。试分析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24.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某校将举办一次专题活动,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参与策划。
(1)请你为此设计一个活动主题。
(2)开展专题讲座,完成资料卡片。
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的思想派别有   、   、   、   。
“施仁政于民”是   (思想家)的思想。
孔子的弟子们把他的言论整理成    一书。
(3)举办图片展,填写图片说明。
人物:    人物:墨子
主要思想:“仁”和“礼” 主要思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公元前l046年武王伐纣,灭掉商朝,建立西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迂都洛邑,东周开始。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夏朝建立的识记能力。
2.【答案】B
【知识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解析】【分析】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识记能力。
3.【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由题干“殷墟”结合所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到殷,商朝的统治稳定下来,因此商朝又叫殷朝。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的分析能力。
4.【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夏朝因夏桀的暴政,导致夏朝的灭亡,因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施仁政,方能得民心;商汤建立商朝后,勤于政事,要求为君、为臣应做到“有功于民”。周武王在伐商纣的过程中,得到姜尚、周公旦等人的辅佐,灭商建立西周,因此治国要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是战争,是历史的进步,不是历史的倒退。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④表述明显错误,可用排除法进行选择。
5.【答案】A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周的分封制。西周初年,周天子为巩固统治,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亲属、功臣,建立诸侯国。在山东建立的诸侯国有齐国、鲁国等,因此人们人们常将山东称作齐鲁大地,在河北建立的诸侯国有赵国、燕国等,因此人们将河北称作燕赵大地。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
6.【答案】A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时认真阅读题干材料,抓住关键信息“做……诸侯”“管理羌族、驭族”“接收土地”,从而判断出“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分封制内容的理解能力。
7.【答案】A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春秋时期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注重发展经济,改革内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后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口号,最早成就霸业,故选A。
【点评】关于齐桓公称霸,学生还要知道,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举行会盟,周天子派代表参加,正式承认了齐桓公在中原的霸主地位。
8.【答案】D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齐国在山东北部,经济富庶,是东方一大强国。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城濮之战,成就霸业指的是晋文公,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齐桓公称霸条件的理解能力。
9.【答案】D
【知识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
【解析】【分析】西周时期,人们使用木制、石制工具进行农业生产,个人很难单独完成繁重的生产任务,因此人们通常在贵族的田地上集中耕作,称作“千耦其耘”,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在农业生产中得到普遍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农耕成为可能,实现了“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的转变。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0.【答案】A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合纵是东方六国联合抗秦的策略。连横是秦国瓦解东方六国的策略。合纵: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连横:秦国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远交近攻。不属于商鞅变法的内容。故选A。
【点评】本题是否定选择题,难度一般,同学们一定要注意看准题干要求。
11.【答案】D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商鞅变法其中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建立县制,我国现在的行政县的划分就是受古代商鞅变法时期建立县制以及各个时期行政制度不断规范的影响。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内容的理解能力。
12.【答案】B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通过这段材料,我们可以看出,秦孝公重用商鞅;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而对于B选项所述内容,没有描述。所以答案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知识。
13.【答案】B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甲骨文出现于商朝,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字,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一种象形文字。图B是羊的形状,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甲骨文的相关知识。
14.【答案】B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兵马俑、竹木简反映的是秦朝的生活;铁农具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5.【答案】A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孔子。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在政治上主张为政以德,以礼治国。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6.【答案】B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孔子教育人们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属于教育思想。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理解能力。
17.【答案】C
【知识点】老子的主张;孔子的贡献及评价;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不同见解,涌现出一批作出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中的百家是虚指,而不是实数,A、B错误;
百家争鸣是思想文化运动,不是民主政治运动,C正确,排除D;
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要注意区分百家争鸣各家的思想主张。本题难度适中。
18.【答案】B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提出“春秋无义战”的是孟子。韩非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百家争鸣,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
19.【答案】C
【知识点】李冰与都江堰
【解析】【分析】战国时期秦国郡守李冰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防洪灌溉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故选C。
【点评】本题以都江堰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0.【答案】C
【知识点】商鞅变法;中国古代重要工程;大禹治水
【解析】【分析】大禹吸取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成功治水;商鞅在秦国变法改革,使秦国富强起来;李冰创造性地修建了都江堰,代表了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而周幽王因“烽火戏诸侯”,导致西周灭亡。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21.【答案】(1)商朝。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2)牧野之战。公元前l046年。
(3)武王伐纣是一场讨伐暴政的正义战争。
(4)西周。镐京。
(5)荒淫无度,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被人民所抛弃。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政策应该符合人民心愿。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1)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位国王。他统治残暴,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2)因为纣王的残暴统治,周武王联合800多是部落反抗纣王的残暴统治,公元前1046年双方牧野展开大战,商朝的士兵的纷纷阵前倒戈,投降周军,纣王自焚,商朝灭亡。
(3)武王伐纣是因纣王的残暴统治引起,因此武王伐纣是一场讨伐暴政的正义战争。
(4)商朝灭亡后,周武王建立西周,定都镐京。
(5)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荒淫无度,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被人民所抛弃。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政策应该符合人民心愿。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武王灭商建立西周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启示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2.【答案】(1)东周,战国。
(2)河南洛阳。王室衰微,大国纷争。
(3)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4)为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知识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春秋争霸;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
【解析】【分析】(1)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故①是东周;②是战国。
(2)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洛邑是今天的河南洛阳。由“平王时候,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秦、晋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控”可以看出,平王迁都洛邑以后,王室衰微,大国纷争。
(3)春秋时期出现了五大霸主: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4)由“为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可以看出,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积极作用是为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在农业生产中得到普遍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农耕成为可能,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奴隶制度开始解体,封建制度开始形成,引发社会转型。
【点评】本题以东周建立、春秋五霸、战国兼并战争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3.【答案】(1)西周实行分封制;主要分封的是同姓诸侯;其目的是巩固对周边的统治。
(2)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
(3)“急耕战之赏”。
(4)承认土地私有。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意思是将同姓子弟亲属封为地方诸侯国,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主要分封的是同姓诸侯;其目的是巩固对周边的统治。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的是学习要学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说的是要敢于坚持真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说学习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因此由材料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3)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的原因是急耕战之赏。
(4)承认土地私有保护了地主的所在有权,是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改革措施。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点评】本题以西周的分封制、孔子、商鞅变法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4.【答案】(1)“百家争鸣”。
(2)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孟子;《论语》
(3)孔子;兼爱,非攻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由“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可知,活动主题应为百家争鸣。
(2)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的思想派别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等。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主张“施仁政于民”和“民贵君轻”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在政治上主张为政以德,以礼治国.孔子死后,他的弟子将孔子的言论整理成《论语》一书.
(3)由主要思想:“仁”和“礼”可知,人物是孔子。墨子是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兼爱”就是反对人对人的压迫,主张对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尽力帮助别人.“非攻”就是反对不义的掠夺战争。
【点评】本题以孔子、百家争鸣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达标试卷(二)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