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期期终学情调研
八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1.本卷共6页,两大题25小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答题卡上姓名、考号填写清楚,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字母填涂在答题卡对应栏目内)
1.1871年,郑观应说:“今长江二千数百里有奇洋船往来,实获厚利,喧宾夺主,殊抱杞忧。”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一条约签订之后?()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2.程度都决定了其用心规划的土地制度只能是一纸空文。它的价值是为近代思想史提供了一种农民的大同模式。“这一文件”指()
A.《民报》 B.《资政新篇》 C.《天朝田亩制度》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1872-1875年),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这说明了()
A.《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海关税收损失严重
B.官办民用工业对外国资本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C.洋务运动对中国民办企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得中国企业面临困难处境
4.史学家陈旭麓在评价百日维新时指出:“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此观点旨在说明百日维新()
A.弘扬了民主科学 B.结束了君主专制 C.实现了自强求富 D.促进了思想启蒙
5.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指示内务部通饬各省重视农业,“劳来(以恩德招之使来)农民”,“其有耕种之具不给者,公田由地方公款,私田由各田主设法资助”。这一主张体现三民主义中的()
A.民权思想 B.民族思想 C.民生思想 D.实业思想
6.1906年至1911年4月,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萍浏醴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等10多次起义。这些起义()
A.宣告清朝专制统治结束 B.结束了军阀割据混战局面
C.推翻了袁世凯独裁统治 D.推动了革命形势日益成熟
7.“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句话的主要含义是,辛亥革命()
A.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促进了民主平等意识的觉醒 D.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8.历史学习中要关注目录和章节标题,以便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根据右图提供的关键词,请你为其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单元主题( )
A.社会制度转型 B.近代化的探索
C.民主革命兴起 D.全民族的抗战
9.1919年12月,蔡元培表示北京大学开始招收女学生,随后,录取了邓春兰、王兰在内的九名女学生,其他学校也纷纷效仿。两年后,已经有七个院校解除了大学女禁。这说明()
A.新文化运动推动观念革新 B.男尊女卑现象得以根除
C.杰出人物能决定社会发展 D.男女平等已经完全实现
10.“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段材料说明五四运动中()
A.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 B.共产党的领导成为胜利的关键
C.无产阶级显示了巨大的力量 D.北洋军阀政府已经土崩瓦解
11.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革命从城市向农村的退却成为一种历史的进军。对“进军”理解正确的是( )
A.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D.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12.有一首歌唱到:“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袭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这首歌反映了()
A.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 B.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
C.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抗战精神 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
13.1926年9月20日,中央局报告中指出:“(此役)能迅速的荡平吴军,得力于两湖农民援助之力非常之多,尤其是湖南农会的参战更勇烈。”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长沙会战
14.叶剑英元帅重游西安时曾写下“西安捉蒋翻危局,内战吟成抗日诗。楼屋依然人半逝,小窗风雪立多时。”其中“翻危局”标志着()
A.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D.避免内战、和平建国方针的确定
15.1938年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比1933年更加多样(如下图所示)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图一 图二
A.红军长征的胜利 B.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C.民族危机的日益加剧 D.减租减息政策的实施
16.硝烟散尽,回望历史,抗战精神将化为永恒,它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下列与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无关的是()
A.中国人民实现了真正的和平与民主
B.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C.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D.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17.1941年12月-1942年1月,日军集结重兵约12万人,以空车为掩护,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中国军队调集重兵防御,拼死抵抗,歼灭了大批日军,获得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这是()
A.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的第一个胜利
B.以破袭日军交通线为作战目标的战役
C.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的重大胜利
D.抗日战争大反攻阶段的作战战果
18.刘伯承在回忆他指挥的一次军事行动的时候说到“以十几万大军远离根据地一举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作战,这种独特的进攻方式是史无前例的。”这一军事行动是。()
A.百团大战 B.千里跃进大别山 C.攻占锦州 D.渡江战役
19.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以上,相当于之前50年的投资总额。这可以用来说明()
A.甲午战争后允许日本在华开设工厂 B.辛亥革命促进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C.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加大了对华侵略 D.国民党官僚资本出现后急剧扩张
20.近代著名爱国教育家张伯苓认为,经过体育训练,国民体格才能增强,道德才能得到提升,从而才有充足的精力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奋斗。由此可见他倡导()
A.加强锻炼强身健体 B.发展体育救亡图存
C.学习西方发展教育 D.培养竞技为国增光
二、非选择题。(5小题,共3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这种由战争而造成的变化意味着中国主权的丧失。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为资本主义因素的发生和发展让出了地盘。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于是出现了《海国图志》《瀛寰志略》。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总而言之,这场败仗无可否认地证明了自强运动的失败······这种外交、军事与技术上的有限现代化努力,缺乏相应的体制与思想变革,无法振兴国家,并使之成为一个现代政权,······这场战败标志了清王朝的即将灭亡,并且引发了帝国主义的加紧扩张及国内政治运动的兴起。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图1 1842年开放的通商口岸 图2 1895年增开的通商口岸
材料四:
1843年中国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正式形成······到1894年通商口岸共有34个。甲午战争后,列强又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增开通商口岸40余处·····19世纪末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一些官僚认为自开一些口岸是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自1898年到民国年间自开通商口岸达30多处······(至此)可供外国人贸易的口岸达到110个。除极少数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发展起来,绝大多数后来都发展成为我国的经济重点和主要城市。
--摘自《近代中国专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2分)
(2)材料二中的“这场败仗”指的是哪场战争?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中“这场战败引发的帝国主义的加紧扩张”是什么事件?(2分)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从数量和地域分布方面归纳通商口岸发展的趋势(特点)。(2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19世纪后期,少数有远见的清朝官员倡导在中国实行“自强”运动。鼓励西方投资修建铁路,甚至在他们管辖的省份中建立工厂,并且使他们自己的军队现代化。但他们只想保持现存的秩序而不是从根本上改造它······1895年,清政府在与日本的战争中令人震惊的失败了。
--摘编自【美】斯特恩斯等《全球文明史》
材料二:
甲午战争的失败,不仅给中国沉重的一击,同时也给中华民族猛烈的警醒。中国不能停留在老样子上,应该有所变革······革命和维新两股力量成为甲午以后推动中国变革的主要力量,可以说这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真正开端。
--张海鹏《甲午战争的历史影响》
材料三:
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和人民,“德先生”和“赛先生”成为那个时代的口头禅······旧道德、旧习俗、旧文学、旧的社会关系都受到贬义性的攻击,这次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这场运动的局限性。(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股力量分别推动的两次变革。(2分)
(3)材料三中“这次思想革命”指什么事件?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事件对中国的影响。(2分)
(4)综合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1分)
23.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史。根据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7分)
材料一:
北京学生于1919年呐喊“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低头!”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材料三:
如图再现了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生动场面。
材料四: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爆发的导火线和影响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1分)
(3)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是什么?(1分)
(4)材料四的碑文中用“三年”、“三十年”、“一千八百四十年”三个时间概念将中国革命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请你答出这三个阶段开始的标志性事件?(3分)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分)
材料一:
《古田会议决议》明确指出:军队必须绝对服从党的领导,强调红军必须健全党的各级组织,每连建设一个支部,每班建设一个党小组。所以,罗荣桓说:古田会议召开后,“我们要建立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就已经定型了。”
--摘自贾永《历史选择了古田》
材料二:
我军将大量地转入敌后,比较地分散配置,依托一切敌人未占区域,配合民众武装,向敌人占领地作广泛的和猛烈的游击战争,并尽可能地调动敌人于运动战中消灭之······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2卷
材料三: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雕塑
图3红花纽带缠绕着人民群众支前手推车车轮 图4 胜利花坏上面的解放军军帽
(1)你怎样理解罗荣桓所说的军队“已经定型”?(1分)
(2)材料二取白自毛泽东 哪一篇著名文献?八路车、新四军是如何贯彻这一战略方针的?(2分)
(3)毛泽东说:“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说明人民军队能够克敌制胜的原因,(3分)
25.(5分)如图是某学习小组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绘制的路线图。
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该学习小组提炼一个探究主题,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选取2个重大历史事件对你提炼的主题进行论证。(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2023年秋期期末八年级历史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B D C D C B A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B A B C A C B B B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21. (6分)
(1)影响:政治:破坏了中国国家主权的完整;经济:促进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促进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思想: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战争:甲午中日战争;(1分)
帝国主义的加紧扩张: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在中国建立“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1分)
(3)趋势:数量上看,越来越多;从分布上看,从东南沿海城市深入到中国腹地(或由沿海到内地)(2分)
22.( 6分 )
(1)局限性:只想保存现有的秩序而不是从根本上改造它(或只学习西方的技术而没有变革落后的制度)(1分)
(2)变革: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辛亥革命。(2分,每点1分)
(3)运动:新文化运动。(1分)影响:是中国近代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思想的空前解放;它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1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4)由学习技术到学习制度到学习思想文化,层层递进。(1分)
23.(7分)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1分);影响:促进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1分,任意一点即可)
(2)中共一大的召开。(1分)
(3)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1分,任意一点即可)
(4)“三年”:国民党全面进攻中原解放区(或解放战争);“三十年”:五四运动;“一千八百四十年”:鸦片战争。(3分,每点1分,按时间顺序或者标明时间,否则不予给分。)
24.(6分)
(1)因为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把基层党支部建在连上(或确立了军队必须服从党的领导的原则)。(1分)
(2)文献:《论持久战》(1分)贯彻: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开辟大量敌后抗日根据地,打击日本侵略者;在八路军、新四军带领下,国家队军民实行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等战法,大量歼灭日军有生力量等。(1分,任意一点即可)
(3) 原因: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得到人民的大力支持;坚持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人民军队官兵浴血奋战等。(3分,任意3点,言之有理即可)
25.(5分)
示例:
主题1:中国共产党根据革命形势变化不断调整方针政策。
说明:1927年,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城市中心革命道路遭受挫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决定把军队带到农村,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探索出了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瑞金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对工农革命政权建设进行初步探索,壮大了革命力量。1949年春天,中国共产党已基本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即将接管政权。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做出了把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革命转向建设的决定,为新政权的建设和新中国的发展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方针,以适当的政策应对革命形势的变化,最终带领全国人民赢得解放。
主题2: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主题3: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说明: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