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历史模拟适应性训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分。
1.与半坡文化相比,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历史进步表现在( )
A. 定居生活 B. 按血缘关系组成社会集团
C. 从事农牧业生产 D. 出现贫富分化
2.“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与此材料有关的制度是( )
A. 丞相制 B. 郡县制 C. 禅让制 D. 分封制
3.就历史阶段特征而言,隋唐时期的主要特征是( )
A. 民族政权并立 B. 商业经济空前活跃 C. 繁荣与开放 D. 中外交往与冲突
4.当时修建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 )
A. 实现经济重心的南移 B. 解除长安遭受的军事威胁
C.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D. 为巡游南方,纵情享乐
5.早在明末清初就出现了“西学东渐”的现象。下列著作中,能体现这一特色的是( )
A. 《大唐西域记》 B. 《农政全书》 C. 《本草纲目》 D. 《梦溪笔谈》
6.明清时期,适应平民欣赏趣味的戏曲、小说风靡全国,导致这一文化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 市镇经济繁荣 B. 文化专制松弛 C. 外来文化影响 D. 印刷技术进步
7.如表内容是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他是( )
时间 1894年 1905年 1912年 1913年
事件 成立兴中会 成立中国同盟会 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发动“二次革命”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孙中山 D. 陈独秀
8.近代列强割占中国许多领土,国家蒙受屈辱,其中宝岛台湾被日本割占长达( )
A. 四十六年 B. 四十八年 C. 四十九年 D. 五十年
9.1919年6月6日,上海各界联合会成立,反对开课,开市,并且联合其他地区,告知上海罢工主张,通过上海的三罢运动,全国22个省150多个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1919年上海工人罢工波及各地,京汉铁路长辛6月6-9日,上海总数前后约有六、七万人罢工,工人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这充分表明6月3日以后( )
A. 北京学生开始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 B. 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工人运动
C. 工人阶级开始与学生联合进行斗争 D. 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
10.“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的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图片中与这一指导思想直接相关的是( )
A. 中共一大 B. 南昌起义
C. 遵义会议 D. 井冈山会师
11.如图是某一历史著作的一章内容的目录,下列最能凸显该章主题的一项是( )
第一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第二节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第三节抗日战争的胜利
A. 日本全面侵华 B. 国共两党合作 C. 全民族抗日战争 D.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12.史学家虞和平认为,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过程中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
A. 追求国家富强与逐步走向世界相统一 B. 建立社会主义与实行对外开放相统一
C. 借鉴苏联经验与探索自主道路相统一 D. 注重国家利益与实行对外开放相统一
13.面对“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的局面,诸子百家提出各自的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用以解决社会问题。此行为( )
A. 体现了强烈的时代责任感 B. 代表了周王的利益
C. 表现了民本思想深入人心 D. 实现了人民的愿望
14.2014年5月 14日,是焦裕禄去世50周年的日子。他已远行半个世纪,而他的精神却始终存留神州。焦裕禄76次出现在人民日报头版。焦裕禄被誉为( )
A. 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B. 铁人 C. 两弹元勋 D. 杂交水稻之父
15.与如表内容相关的宗教是( )
时间:公元7世纪初
地点:麦加
创始人:穆罕默德
教义:宇宙间唯一的神是真主安拉
A. 佛教 B. 基督教 C. 伊斯兰教 D. 印度教
16.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国各州之间关税壁垒的存在阻碍着经济发展,“如果某州为了维护自己的政府和资源而征收关税,它的邻近州就有许多诱惑去采取自由贸易制度,将更大份额的国内外贸易吸引到它那里去”。为此,美国政府( )
A. 组建大陆军抗击英国殖民者 B. 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C. 颁布纲领性文献《独立宣言》 D. 制定1787年美国宪法
17.英国作家威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1934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当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使威尔斯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苏联新经济政策深得民心 B. 苏联农业集体化稳步推进
C. 苏联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D. 苏联文学和艺术空前繁荣
18.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华春莹(2018年)3月26日在记者招待会上说,美经济恐吓和霸权可以休矣。美方应该明白,在21世纪,国际贸易需要规则,而不是强权。制定国际贸易 规则的权威机构是( )
A. B.
C. D.
19.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其中“存异”主要是指保留各国的( )
A. 风俗习惯 B. 宗教信仰 C. 社会制度 D. 文化传统
20.以下示意图呈现了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其中“?”处应为( )
A. 多极化趋势 B. 一体化趋势 C. 自由世界 D. 单级世界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21.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也是国家富强的前提和保证,我国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平等友好,和同一家】
材料一: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1) 材料一反映出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请举出唐朝时期两例民族交往的史实。
【交错杂居,逐渐交融】
材料二:元朝时期,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杂居相处。……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同汉族等,长期杂居,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2) 结合材料二,元朝时期开始形成的新民族是什么?
【有效管辖,恩威并重】
材料三: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清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安定边疆,清朝加强对新疆地区和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3) 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为了加强对新疆和西藏管辖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22.新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文明国家的建设史。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成立巩固】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摘自李忠杰主编《共和国的足迹》
(1)为新中国成立做筹备工作的会议是什么?图片中宪法的性质是怎样的?
(2)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做出了哪些努力?(对内措施、对外措施各举一例)。
【经济发展】
材料二 1952年和1956年我国经济成分变化表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趋于零
(3)材料二表中数据的变化与哪一事件有关?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三 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4)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思想引领】
材料四: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总览全局,运筹帷幄,励精图治,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选自部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5)图片中的会议确立了怎样的指导方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应牢固树立怎样的新发展理念?
23.欧洲文明历史悠久,曾辉煌一时,在世界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50-1914年间,欧洲人成功地将自己的优势地位转变为世界性的霸权:19世纪末,欧洲势力控制了大部分亚洲和几乎整个非洲地区…
---(美)杰里 本特利赫伯特 齐格勒《新全球史》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其全部对外投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正如欧洲在 19世纪最后20年中迅速获得其大部分殖民地那样,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同样短的时期内又失去了其大部分殖民地。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一一从史前到21世纪》材料三西欧六国在 20世纪50年代创建了共同市场,从那时起到21世纪开始之际,欧洲统一进程成就显著。……在经历了延续几个世纪的战争岁月以后,欧洲大陆已经到达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很难想象几个主要国家之间再有战争。
---(美)R R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15至18世纪有关史实,分析说明欧洲人依仗哪些方面的优势夺取了“世界性的霸权”?
(2) 材料二认为两次世界大战分别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两次大战欧洲人分别形成哪两个集团进行对抗?
(3) 材料三中“很难想象几个主要国家之间再有战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初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与半坡文化相比,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历史进步表现在出现贫富分化.大汶口原始居民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了.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贫富悬殊特别明显.原始社会晚期一些墓葬里,还出现了被残杀的奴隶或战俘.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大汶口原始居民.私有财产贫富分化出现: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大汶口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
2.【答案】D
【解析】与题干材料有关的制度是分封制。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
故选:D。
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知道与题干材料有关的制度是分封制。
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隋唐时期的历史特征的内容。隋唐时期,我国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文化繁荣(如出现了“开皇之治”、开元盛世,唐诗繁荣等);民族关系友好;对外友好往来(如鉴真东渡、玄奘西游等)。因此隋唐时期的主要特征是繁荣与开放。
4.【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进而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7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对中国以后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故C符合题意;ABD表述与大运河修建的目的无关,排除。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隋朝大运河的相关知识,重点掌握大运河修建的目的、三点四段五河、作用等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隋朝大运河的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5.【答案】B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徐光启《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同时他曾同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等人一起共同翻译了科学著作《几何原本》,成为介绍西方近代科学的先驱。《农政全书》能体现“早在明末清初就出现了‘西学东渐’的现象”这一特色,B项正确;《大唐西域记》是唐朝时期的著作,排除A项;李时珍《本草纲目》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不能体现“早在明末清初就出现了‘西学东渐’的现象”这一特色,排除C项;《梦溪笔谈》是北宋时期的著作,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农政全书》的相关史实,“西学东渐”“明末清初”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农政全书》的相关史实。
6.【答案】A
【解析】明清时期小说发展繁荣的原因有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城镇兴起,文学需求量大,市民阶层的扩大,对通俗文学的需求大,印刷术的完善和发展,明清时社会危机加大,人们通过小说寻求心理安慰。明清时期,适应平民欣赏趣味的戏曲、小说风靡全国,导致这一文化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市镇经济繁荣。
故选:A。
本题以明清时期,适应平民欣赏趣味的戏曲、小说风靡全国为依托,考查明清科技文化。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时期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7.【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1905年,孙中山联合兴中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3年宋教仁遇刺身亡后,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故C正确;康有为、梁启超是1898年戊戌变法的领导人,排除AB;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和主要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党早期主要领导人,排除C。
故选:C。
本题考查同盟会与三民主义、兴中会,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同盟会与三民主义、兴中会,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
8.【答案】D
【解析】据所学知,1895年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割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给日本,从此,日本对台湾进行了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才收回了台湾。
故选:D。
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马关条约》的相关知识。
9.【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事件是五四运动。题干材料充分表明6月3日以后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
故选:D。
本题考查了五四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五四爱国运动兴起的原因、口号、意义。
10.【答案】D
【解析】“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的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说明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是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ABC不符合题意。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以“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的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为切入点,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
本题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1.【答案】C
【解析】仔细观察图片文字材料可知,第一节内容应该是国共两党合作,第二节内容应该是国民党和共产党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抗战,第三节内容应该是经过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取得胜利,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全民族抗日战争。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
12.【答案】C
【解析】据所学知,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国与苏联关系密切,苏联也对中国进行了经济援助,因而50年代我国主要是借鉴苏联的经验。后来伴随着中苏关系恶化,苏联中止了对中国的援助,我国被迫开始探索一条自主的道路,尽管在这条探索道路上遭遇了一些挫折,如大跃进运动、文化大革命等,但我国还是逐步走出了一条自主发展的道路,C项符合题意;20世纪50到70年代的中国,特别是中苏关系恶化后,中国遭到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封锁和孤立,说走向世界欠妥,排除A项;实行对外开放主要是在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与20世纪50到70年代的主题不符,排除BD两项。
故选:C。
本题新中国的国家建设相关知识,关键是结合所学知识对选项进行深入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20世纪50到7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相关史实进行分析。
13.【答案】A
【解析】战国时期,各家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各学派争论的主题是如何治理好国家,故面对“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的局面,诸子百家提出各自的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用以解决社会问题,这体现了体现了强烈的时代责任感,A符合题意;百家争鸣的各学派代表了社会不同阶层的利益,故B错误,排除B;百家争鸣的局面无法体现民本思想深入人心,排除C;百家争鸣的这些行为与实现了人民的愿望无关,排除D。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百家争鸣相关知识,重点掌握百家争鸣的背景、主要观点以及影响等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百家争鸣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4.【答案】A
【解析】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杂交水稻之父”是袁隆平。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中英雄模范人物的认识。
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
15.【答案】C
【解析】公元7世纪初,穆罕默德提出了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创立了伊斯兰教。C项正确;佛教的建立者是乔达摩 悉达多,排除A项;基督教的创始人是耶稣,排除B项;印度教是随着印度封建社会形成,种姓制度发生新变化而出现的,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伊斯兰教的创立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知道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
本题考查伊斯兰教的创立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6.【答案】D
【解析】据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刚刚成立初期,各州之间权力比较大,都在贸易方面存在着壁垒,体现了当时美国邦联政府,中央软弱无力。为此,美国政府制定1787年美国宪法,实行联邦制,明确规定联邦的权力高于各州权力。D符合题意。组建大陆军抗击英国殖民者是美国的独立战争,排除A。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的是英国,排除B。颁布纲领性文献《独立宣言》是美国的独立战争,《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国诞生。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美国1787年宪法的相关知识。
17.【答案】C
【解析】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1934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造成维尔斯态度变化的原因主要是苏联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1924年列宁逝世以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1928-1932年,苏联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从1933年苏联开始执行第二个五年计划,工业化建设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蓬勃发展。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苏联两个五年计划,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苏联两个五年计划,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8.【答案】B
【解析】世界贸易组织(WTO),中文简称世贸组织,1995年1月1日,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总部设在瑞士的日内瓦,是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和宗旨是:通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达到推动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拥有164个成员,成员贸易总额达到全球的98%,有“经济联合国”之称。世贸组织的成立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世贸组织坚持非歧视贸易原则,对发展中国家给予特殊和差别待遇,扩大市场准入程度及提高贸易政策和法规的透明度,从而协调了各成员间的贸易政策,共同管理全球贸易。制定国际贸易规则的权威机构是WTO,对应图片B。
故选:B。
本题以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华春莹(2018年)3月26日在记者招待会上的话语为依托,考查世界贸易组织。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史实。
19.【答案】C
【解析】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同”是都曾经或正在遭受西方殖民主义侵略,都谋求发展。“异”是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存异”主要是指保留各国的社会制度。
故选:C。
本题以万隆会议为依托,考查“求同存异”方针。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20.【答案】A
【解析】仔细观察图片可知,示意图呈现了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其中“?”处应为多极化趋势。一战后,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但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二战后,美苏由战时同盟走向分裂,美国实行冷战政策,1949年北约成立,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东西方冷战结束,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终结,随着日本、欧盟实力增强,中国、俄罗斯的崛起,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正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
故选:A。
本题以题干图示为依托,考查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世界格局多极化的相关知识。
21.【答案】【小题1】开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唐番会盟、会盟碑等。
【小题2】回族。
【小题3】清朝为加强对西藏和新疆的管辖分别设置了驻藏大臣和伊犁将军。
【解析】本题以三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唐朝的民族关系以及相关史实、元朝时期开始形成的新民族、清朝为了加强对新疆和西藏管辖分别采取的措施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的民族关系以及相关史实、元朝时期开始形成的新民族、清朝为了加强对新疆和西藏管辖分别采取的措施等知识。
22.【答案】(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前的筹备会议。图片中的宪法是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2)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的政权,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1950年-1952年底,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1950年至1953年的抗美援朝,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为新中国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镇压反革命是1950年12月至1951年10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清查和镇压反革命分子的政治运动,这一运动配合了抗美援朝运动和土地改革的进行,巩固了人民政权。因而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三大运动,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3)据材料二“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可知,表中数据的变化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有关。1956年,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10月在北京举行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观察图片可知,图中会议与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应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故答案为: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或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2)对内:土地改革;对外:抗美援朝。
(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或: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意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或: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为新中国成立做筹备工作的会议及图片中宪法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2)本题主要考查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理解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的意义。
(3)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及该事件的历史意义。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本题主要考查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本题主要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立的思想路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中国的成立、三大改造、中共十四大、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史实。
23.【答案】【小题1】(1)由“1750-1914年间,欧洲人成功地将自己的优势地位转变为世界性的霸权”结合所学,“欧洲人成功地将自己的优势地位转变为世界性的霸权”的政治优势是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经济优势是两次工业革命,思想文化优势是文艺复兴运动,地理优势是海外扩张和殖民掠夺等。
(2)据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其全部对外投资……”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失去对外投资,影响了欧洲经济发展。据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正如欧洲在19世纪最后20年中迅速获得其大部分殖民地那样,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同样短的时期内又失去了其大部分殖民地。”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失去了大量海外殖民地,政治地位下降。一战的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分别是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尖锐,分别形成了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和由英国、法国和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法西斯集团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3)材料“西欧六国在20世纪50年代创建了共同市场,从那时起到21世纪开始之际,欧洲统一进程成就显著。……在经历了延续几个世纪的战争岁月以后,欧洲大陆已经到达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很难想象几个主要国家之间再有战争。”认为“很难想象几个主要国家之间再有战争”,其依据是欧洲政治经济的联合。本题考查的是二战后欧洲经济发展的原因,西欧国家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利用美国的援助;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政府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这些措施都促进了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故答案为:
(1)政治优势是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经济优势是两次工业革命,思想文化优势是文艺复兴运动,地理优势是海外扩张和殖民掠夺等。
(2)第一次:失去对外投资,影响经济发展。第二次:失去大量海外殖民地,政治地位下降。第一次: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第二次:法西斯集团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3)欧洲政治经济的联合。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利用美国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政府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小题2】
【小题3】
【解析】本题以欧洲文明历史悠久,曾辉煌一时,在世界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切入点,考查两次世界大战、工业革命、新航路开辟、欧盟成立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两次世界大战、工业革命、新航路开辟、欧盟成立的相关史实。
第1页,共1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历史模拟适应性训练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