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上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八年级 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共20 小题,满分 20分)
1.1839年6月3日,他领导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毒品销毁运动——“虎门销烟”,此举震惊中外,在世界禁毒史上树起第一座丰碑。他不仅是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在国际上也享有崇高声望。他是( )
A.关天培 B.林则徐 C.陈化成 D.曾国藩
2.战前,中国市场上主要以土布为主,洋货是少数人问津的“奢侈品”;战后,洋布等日用品日益增多,逐渐占据进口商品的主导。这说明该战争( )
A.使中国的自然经济遭到了破坏 B.使西方的侵略势力深入到内地
C.使列强攫取了在华设厂的特权 D.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3.针对表中的贸易状况,英国决定( )
年份 英国输华商品总值(部分)
1843 年 约 145 万英镑
1845 年 约239万英镑
1846年 约 179万英镑
1854年 约 100 万英镑
A.向中国输入鸦片 B.要求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
C.签订《黄埔条约》 D.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
4.如图所示为太平天国先后颁布的革命纲领。与前者相比,后者最突出的特点是主张( )
A.学习西方治国方略
B.实行君主专制
C.平均分配土地
D.实现男女平等
5.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在其成立后的近40 年中共翻译 151种图书,其中军事科学35种、工艺制造21种、工程4 种、船政8种、矿学11种、数理化35种等。这反映出其近代化的追求是(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
6.甲午战败后,以进化论为灵魂的《泰西新史揽要》风行一时;以亡国灭种作警告的《中东战纪本末》传诵海内;以日本变法为借鉴的《文学新国策》备受欢迎。这说明,甲午战败促使( )
A.学习日本成为共识 B.维新思想广泛传播
C.民族危机开始产生 D.民族忧患意识增强
7.戊戌变法期间,军机大臣们在为光绪帝草拟的变法诏令中,往往偷梁换柱,变换其内容;还有些官僚,对于变法诏令说“看不懂”“没办过”,拒不执行。 由此可知( )
A.顽固势力阻挠变法 B.维新力量发展迅速
C.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D.军机大臣道德败坏
8.1894年11月,通过孙中山起草的《兴中会章程》,会员发展到一百多人;1899年,孙中山亲手编写《支那现势地图》;1905 年春,与严复辩论,坚持认为革命才是改革中国政治的良方;1905年 11月,创办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这些活动,表明孙中山( )
A.完成了推翻清朝的准备工作 B.注重革命宣传与舆论斗争
C.实现了民主共和的政治变革 D.追求民权为本的大同理念
9.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由此可见,辛亥革命( )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避免了中国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
C.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0.打破了封建旧文化的统治地位,进一步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对钳制当政者专制冲动,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作出了重大贡献。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 )
A.推动了东西方全面融合 B.带领中华民族走出苦难
C.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基 D.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11.某班学生整理了如下表格,根据表格中的人物生平的共同点,可以拟定出的研究主题是( )
梁启超 孙中山 陈独秀
A.追求民主的引路人 B.近代化开端拓荒者
C.君主立宪的倡导者 D.民主革命的首倡者
12.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先进中国人一直致力于探寻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近代化道路,为此不断向西方学习。他们经历的探索历程是( )
A.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B.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C.学制度——学技术——学思想 D.学技术——学思想——学制度
13.《百年中国》的解说词中说:“1919 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这是因为这一年(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B.中国共产党诞生
C.辛亥革命爆发 D.中华民国成立
14.1927年,南昌城头的枪声,像划破夜空的一道闪电,使中国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革命的希望,在逆境中看到了奋起的力量。这里“革命的希望”是指( )
A.组织工人运动 B.实现国共合作
C.建立人民军队 D.工农武装割据
15.红军长征路途中平均每天行军74里,平均每天一场遭遇战,每前进 300米就有一名战士牺牲,翻越大雪山40余座,跨过大河近百条……这体现了长征胜利的精神源泉是( )
A.乐于吃苦的乐观主义 B.艰苦奋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
C.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D.依靠群众、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
16.“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此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 B.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抵抗
C.苏联对日本宣战 D.全民族抗战
17.下面一组图片反映出抗战胜利后人民的共同愿望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要求和平、反对内战,要求民主、反对独裁”
18.如图反映了国共两党兵力变化情况,据此图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兵力总数占据优势始于( )
A.全面内战爆发时
B.战略反攻开始前
C.三大战役进行中
D.渡江战役结束后
19.据统计,1901年,上海、武汉两地的华商纱厂纱锭占到全国的74.7%;1910年,这一比例有所下降,但仍占全国的51.5%。这说明当时中国的纺织业( )
A.发展曲折 B.分布不平衡 C.技术落后 D.规模比较小
20.近代以来,新式报刊报道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分析国内外时局,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下列报纸在中国近代存在时间最长的是( )
二、材料题(共6小题,满分3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5分)
材料一:下图是在海外漂泊 150余年终于回家的国宝——圆明园猴、牛、虎、猪四大兽首。
材料二:这次战争期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1)材料一中圆明园兽首“海外漂泊150余年”的原因与哪一次战争有关 列强挑起这次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2分)
(2)材料二中俄国得到了“更多的好处”具体指什么吗 这次战争给中国造成什么影响 (2分)
(3)列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罪行罄竹难书,它们的屡屡得逞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分)
1839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1842 年 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
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
19世纪60—90 年代 洋务运动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0年—1901年 义和团运动进入高潮,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阅读以上材料,提取至少两个历史事件,确定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写一篇小短文。(要求:自拟一个题目,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通顺,字数在80~120字之间)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钱玄同(1887—1939)是近代思想家,他于1906年留学日本,认为“保存国粹的目的,不但要光复旧物;光复之功告成以后,当将满清的政制仪文一一推翻而复于古”。到了 1919年,他提出“共和与孔经是绝对不能并存的东西,如其要保全中华民国,惟有将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弃如土苴(糟粕之意)”。
材料二:
时间 人物 作品
1915年9月 陈独秀 《敬告青年》
1916年 《新青年》杂志开辟“女子问题”专栏
1917年 1月 李大钊 《孔子与宪法》
1918年 《新青年》第4卷第1号开始用白话文出版
1918年11 月 李大钊 《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920年 5 月 陈独秀 《新青年》开辟“劳动节纪念号”
(1)根据材料一,概括钱玄同对传统文化所持态度的前后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这种变化的原因。(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影响。1918年前后,新文化运动所鼓吹的思想有什么不同 (3分)
(3)综上探究,你认为近代化探索应秉承哪些原则。(2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1931年9月18日,和三十七年前的甲午黄海之役几乎只差一天,晚上十点半,板垣征四郎下令按动了爆炸柳条湖铁轨的按钮,中日延续了十四年的第二次战争从此爆发。
材料二:1937年7月7日晚间,日军在宛平城外夜间演习,以“丢人”为名挑起了事端。“丢人”本是他们多年来惯用的伎俩……五年前上海“丢人”引起一·二八事变,多少都捞到了好处,没想到这一次中国人不让了。
材料三: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和平居民,有的被当作练习射击的靶子,有的被当作练习刺杀的对象,有的被活埋……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1)材料一描述的是什么事件 这一事件的重大影响是什么 (2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说日本挑起七七事变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国内抗战出现怎样的新局面。(2分)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谈一谈你对中日关系的认识。(2分)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1840—1927年上海人口统计表(部分)
时间 1840年 1895 年 1915年 1927 年
人口数量 529 249 691 919 2 006 573 2 641 220
材料二:上海开埠以后,上海的城市经济功能和地位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传统的城市发展成为近代化的大都市,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起到了引领风气的作用。上海成为近代中国最重要的贸易口岸;上海集中了众多的洋行、银行等商贸组织和机构,形成以外贸为主导的贸易导向型经济;上海孕育出近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一大批面粉、棉纺织等民族资本工厂建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人口数量发生变化的原因。(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对我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2分)
(3)上海城市化是近代中国艰难发展进步的缩影。请再举一例中国近代化变革的史实,说明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2分)
2023—2024学年度上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20 小题,满分 20分)
1-5 BADAA 6-10 DABCD 11-15AAACB 16-20DDCBA
二、材料题(共6小题)
21.(1)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1分)目的: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分)
(2)好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 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1分)影响: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分)
(3)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等。(1分)
22.例文 观点(标题):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观点正确,2分)
论述: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署《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内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被迫同帝国主义者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事实正确,充分,紧扣观点。2分)
综上所述,随着列强一次次的侵略战争,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落后就要挨打;当今,我国要大力提升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避免历史悲剧重演。(结论紧扣观点和事实,逻辑关系合理,有所启示。2分)
23.(1)变化:由支持复古到反对复古。(1分)原因:先——用复古反清,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清王朝;后——新文化运动兴起,反对帝制复辟,批判儒家文化。(1分)
(2)影响:促进青年觉醒;促进女性解放;批判封建专制;推动文学革命;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推动工人运动发展。(符合题意,两条即可)(2分)不同:之前鼓吹民主科学,之后鼓吹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1分)
(3)与时俱进;符合时代要求;体现民众诉求;等等。(符合题意的一条即可)(2分)
24.(1)事件:九一八事变。(1分)影响:东北三省沦陷,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1分)
(2)目的:为了最大限度地攫取经济利益,扩大侵略权益,把中国变成日本殖民地。(1分)新局面:开始全民族抗战,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1分)
(3)要善于从未来中国的核心利益出发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中日必须从战略高度,即从历史、大局和未来的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以决为鉴,面向未来。(言之有理即可)(2分)
25.(1)《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成为通商口岸;《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洋务派在上海创办近代工业;民族资本家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纷纷在上海创
办企业等。(答出两点即可)(2分)
(2)有利于西方先进文化思想、技术的传入;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工业的近代化;便利了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答出两点即可)(2分)
(3)如:洋务派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对西方列强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2分)
选择题解析
1.1839年6月 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也在世界禁毒史上树起第一座丰碑。林则徐不仅是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在国际上也享有崇高声望。题干中的“他”是林则徐,B项正确;关天培、陈化成和曾国藩不符合题意,排除 ACD。故选:B。
2.根据材料“战后,洋布等日用品日益增多,逐渐占据进口商品的主导”可知,该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洋货冲击土货,中国传统的手工业生产遭到破坏,纷纷破产失业,这样一来,中国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遭到了破坏,逐渐解体,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列强侵略势力在空间上的变化,排除B 项;材料反映的是列强加大商品输出,不能说明列强获得了在华设厂的特权,排除C 项;D 项说法夸大,违背论从史出原则,排除 D项。故选:A。
3.“向中国输入鸦片”属于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排除A;“要求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属于鸦片战争后英国获得的权益,排除B;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法国签订了《黄埔条约》,排除C;根据材料可知,1845年至1854年,英国输华商品总值(部分)呈现出下降趋势,结合所学可知,英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故D 正确。故选:D。
4.《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近代中国的先进人士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纲领,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但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没有付诸实施的客观环境和条件,对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未产生显著作用,故A 正确;《资政新篇》未涉及实行君主专制的相关内容,排除B;《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平均分配土地,排除C;《天朝田亩制度》主张男女平等,排除D。 故选:A。
5.据题干“……近40年中共翻译151种图书,其中军事科学35 种、工艺制造21 种、工程4 种、船政8种、矿学11种、数理化35 种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期间,因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的需要,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翻译的书籍主要以实用性技术和与军事有关的书籍为主,反映了洋务运动的追求是自强求富,A项正确;变法图强是资产阶级维新改良派倡导的主张,排除B项;民主共和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近代化的追求,排除C项;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新文化运动的近代化的追求,排除 D 项。故选:A。
6.材料无法得出学习日本成为共识的结论,A 表述有误,排除;材料未涉及维新思想广泛传播的相关信息,排除B;鸦片战争爆发后,民族危机就已经产生,排除C;据材料“甲午战败后……以亡国灭种作警告的《中东战纪本末》传诵海内;以日本变法为借鉴的《文学新国策》备受欢迎”可知,甲午战败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这些书目的传播体现了国民的忧患意识在增强,故 D正确。故选:D。
7.根据材料“戊戌变法期间,军机大臣们在为光绪帝草拟的变法诏令中,往往偷梁换柱,变换其内容”可知,题干反映了维新变法时期封建官僚阻碍变法的相关信息,故 A 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维新力量发展迅速的信息,排除B;武昌起义的爆发,加速了清朝统治土崩瓦解的步伐,排除C;前半句说的是军机大臣的行为,后半句在说部分官僚,D概括不全,排除 D。 故选:A。
8.据“1894 年11月,通过孙中山起草的《兴中会章程》,之后会员发展到一百多人”“1899年,孙中山亲手编写《支那现势地图》”“1905年春,与严复辩论,坚持认为革命才是改革中国政治的良方”“1905 年 11月,创办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可知,这些活动表明孙中山注重革命宣传与舆论斗争。A项“完成了推翻清朝的准备工作”是不完整的,因为辛亥革命的准备工作包括很多方面,题干中内容只是准备工作的一部分;C项“实现了民主共和的政治变革”是在辛亥革命之后实现的,不符合题意;D项与题干无关。由此分析选项 ACD不符合题意。选项 B 符合题意。故选:B。
9.本题考查辛亥革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说明辛亥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使其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故C 符合题意;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反帝反封建任务的完成,排除A;题干材料不能说明辛亥革命避免了中国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排除 BD。故选:C。
10.据“打破了封建旧文化的统治地位,进一步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对钳制当政者专制冲动,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作出了重大贡献”可知,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D项正确;推动了东西方全面融合、带领中华民族走出苦难和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基在题干中均未体现,排除 ABC。故选:D。
11.图中的三位人物中,梁启超主张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孙中山主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陈独秀则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由此可见,他们都追求民主思想,是中国人民追求民主的引路人,A 符合题意;近代化开端拓荒者与洋务运动有关,与图中三人没有关系,排除B;君主立宪的倡导者与孙中山和陈独秀不符,排除C;民主革命的首倡者与梁启超和陈独秀不符,排除 D。故选:A。
12.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近代化探索始于学西方科学技术的洋务运动,然后是学君主立宪政治制度的戊戌变法,再到学民主共和政治制度的辛亥革命,再到学思想文化的新文化运动。近代化探索经历了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的历程,是一个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过程。选项A 符合题意。故选:A。
13. A
14.1927 年8 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1927年,南昌城头的枪声,像划破夜空的一道闪电,使中国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革命的希望,在逆境中看到了奋起的力量。这里“革命的希望”是指建立人民军队,选项C 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5.由“红军长征平均每天行军74里,平均每天一场遭遇战,每前进 300 米就有一名战士牺牲,翻越大雪山40余座,跨过大河近百条”可以看出,红军长征付出了重大的牺牲,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因此反映的长征精神是艰苦奋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故选:B。
16.由童谣“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可知,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全国军民齐奋起”即中国实行的是全民族抗战,动员了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特别是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故选:D。
17.据题干图片“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赴重庆前在延安机场合影”“抗战胜利后,各地群众在平毁碉堡”“上海各界群众举行呼吁和平反对内战游行示威”可知,抗战胜利后人民的共同愿望是“要求和平、反对内战,要求民主、反对独裁”。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美国的积极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但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蒋介石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故选:D。
18.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据题干“国共两党兵力变化情况”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兵力总数占据优势始于三大战役进行中。故选:C。
19.题干没有体现中国的纺织业发展曲折,排除A;根据材料“1901年,上海、武汉两地的华商纱厂纱锭占到全国的74.7%”“1910年,这一比例有所下降,但仍占全国的51.5%”可知,上海、武汉两地的华商纱厂纱锭占全国的比重达到一半以上,说明当时中国的纺织业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在比较大的城市,B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技术问题,排除C;题干没有涉及纺织业的规模,排除D。故选:B。
20.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上海、香港等地创办了许多供在华外国人阅读的外文报刊。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A 项符合题意;《时务报》是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创办的刊物,排除 B 项;《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排除C项;延安的《解放日报》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排除D项。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