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福建省泉州市重点中学2023-2024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无答案)

泉州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初二年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世纪30年代,魏源疾呼:“夷烟蔓宇内,货币漏海外,……病吏、病民之患,前代未之闻焉。”这段言论可用来探究( )
A.鸦片泛滥的原因 B.虎门销烟的背景 C.英国侵华的路线 D.中国军民的抗争
2.下表反映了近代中国( )
名称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内容(部分)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A.师夷长技思想萌发 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维新变法开始兴起 D.自然经济彻底解体
3.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者,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页。下列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正确表述是( )
A.金田起义标志着初步建立政权 B.天京事变标志着军事上进人全盛时期
C.《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学习西方 D.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4.张之洞掌管湖北期间,重点发展汉阳当地工业,建设长江中游交通网;左宗棠掌管福建期间,大力发展福建沿海区域的航海及船舶工业,并建立了厦门这一近代化城市。据此可知,洋务运动( )
A.成立了总理衙门 B.巩固了清政府统治 C.创办了新式学堂 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5.1869年,福州船政局第一艘轮船下水;1874年,清廷向福州船政局发出谕旨,提出新的造船要求:“铁甲船必不可少,即使议购有成,将来仍应鸠工自造。”这反映了当时( )
A.自强求富初步实现 B.官督商办成效凸显 C.海防建设十分紧迫 D.海军衙门指挥得当
6.以下可以作为研究戊戌变法第一手史料的是( )
A.评说《戊戌变法兴亡史》 B.历史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
C.维新派创办的《国闻报》 D.影视作品“公车上书”的片段
7.小历同学正在进行如下图所示内容的复习,他复习的单元主题是( )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40第9课 辛亥革命…44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48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52
A.侵略与反抗 B.近代化探索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新民主主义革命
8.1913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国务员须副署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这一规定旨在( )
A.实现君主立宪目标 B.限制袁世凯专权 C.结束清朝封建帝制 D.确立总统共和制
9.某校历史社团开展研究性学习,查找到两张学生文凭:一张是京师大学堂的毕业文凭,落款是“宣统元年”;另一张是京师第一蒙养院附设女子小学堂文凭,落款是“中华民国元年”。上述纪年方式的变化反映了( )
A.历史发展的潮流 B.女性地位的提高 C.新式学校的出现 D.封建制度的结束
10.人口变化是社会现状的“晴雨表”。某历史学习小组在查阅1914—1918年的人口数据时发现,这一阶段全国农户减少1500多万户。造成这一时期人口急剧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八国联军侵华 B.袁世凯复辟帝制 C.军阀割据混战 D.国民党发动内战
11.在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有某一历史事件: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它宣传了民主和科学,为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思想条件。该事件指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2.“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斗争锋芒直指传统礼教和孔孟儒学。”该材料揭示了新文化运动的( )
A.原因 B.性质 C.内容 D.影响
13.如图为近代漫画家杜宇所作,名为《贪食小犬,死不足惜》。漫画中间一只小犬张嘴吃鱼,鱼身上有“青岛”字样;左下方之手粗壮有力,袖口有“抵制日货”字样;右上方之手细软无力,袖口有“政府”字样。该漫画( )
A.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B.讽刺了清政府丧权辱国的丑陋嘴脸
C.鼓舞了广大群众民族觉醒的爱国热情 D.批判了巴黎和会不尊中国主权的行径
14.“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经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该誓词中“本军”是指( )
A.国民革命军 B.中国工农红军 C.八路军和新四军 D.中国人民解放军
15.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告全党党员书”指出:“国民党中央驱逐军队中的共产党党员,我们的党不得不秘密起来……这所谓国民政府是什么?他从革命的政权机关变成了资产阶级之反动的执行机关,变成了军阀的工具。”由此,中国共产党( )
A.阐明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性 B.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
C.批判“左”倾错误的危害性 D.动员工农红军进行战略性的转移
16.历史解释是在史事的叙述和理解的基础上,对历史事物进行的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南昌起义是周恩来朱德领导的武装起义 B.八七会议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C.古田会议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D.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
17.革命歌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历史价值。某歌词:“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映哟山红。”据歌词推知,其体现的历史发生在( )
A.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
C.全面抗战时期(1937—1945年) D.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
18.“东北人民更陷入水深火热的亡国惨痛之中。马占山率部在嫩江桥抵抗多日,终因孤立无援而失败,成为民众心目中的抗日英雄。各族民众相继组织抗日义勇军,奋战在白山黑水之间。”这段文字表明( )
A.中国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局部抗战 B.日军加强对广大占领区的经济掠夺
C.张学良对日本采取了不抵抗政策 D.学生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野心
19.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A.平型关大捷——主动对日作战的第一次胜利 B.台儿庄战役——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百团大战——彭德怀在东北发起的对日作战 D.长沙会战——此后抗战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20.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很多家庭中,父亲是农救会员,儿子是工救会员,媳妇是妇救会员,孙子是儿童团员,全家积极投身抗战。这种前所未有的现象反映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
A.得益于英美盟军的支持 B.厚植于人民的伟大力量
C.取决于正面战场的抗战 D.源自于斗争形式的多样
21.下图所示为日本在侵华战争中投入的陆军占其陆军总兵力的百分比。结合所学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A.中国战场成为二战的东方主战场 B.日本对华作战兵力投入不断减少
C.抗战初期日军在华战场遭受重创 D.中国各地军民抗战热情持续高涨
22.下图是小历搜集到的历史人物照片。据此推断,小历学习的主题是( )
A.北伐名将 B.红军将领 C.抗战英烈 D.解放功臣
23.1945年,文学家郑振铎写道:“从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开始会谈以后,我们哪一天不在探问着会谈进行的情形,不在关心着会谈进行得顺利与否?”这反映出当时中国人民的迫切愿望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打倒列强,铲除军阀”
C.“还我河山,守士抗战” D.“民主统一,和平建国”
24.据报道,1947年初,在山东、河南交界的12个县中,5万名青年在土地改革后立即聚集在共产党的军旗之下。据称,在1946年,同一地区的一次类似的征兵运动就没有能发展成“一场大规模的群众运动”。这说明( )
A.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B.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的积极性
C.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 D.淮海战役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
25.下列四张图体现的四场战役中,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的战役是( )
A. B. C. D.
26.在研究《入城守则》的草案时,陈毅说:“一定要无条件执行,说不入民宅,就不准入,天王老子也不行!这是我们人民解放军送给上海人民的‘见面礼’!”据此推断,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包含( )
A.群众支持 B.作战勇敢 C.国际支持 D.纪律严明
27.下表体现了1913-1920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情况,推动这一变化的国内因素是( )
年份 厂家 资本 工人
1913年 699家 33亿 27万多人
1920年 1795家 50亿 55万多人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B.西方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政府鼓励及实业救国思想推动 D.外商企业的资金和技术成果支持
28.20世纪初,清政府统一全国学制,“仍以忠君和墓孔为先……大幅度增加西方教育中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内容”。当时中国教育( )
A.呈现新旧并存特点 B.开始出现新式学校 C.掀起尊孔复古思潮 D.举起民主科学旗帜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44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新文化运动虽然提出建设“国民文学”。但当时的文学活动也只限于一部分知识分子中,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一味批判以及对西学的全盘肯定具有片面性,最终导致了西方文学不彻底,东方文学被否定。他们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工农运动结合,使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就已经从根本上决定了这场运动是失败的。
——摘编自余英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思》
(1)根据材料,指出新文化运动对西学的态度。(2分)
(2)你是否同意材料中评价新文化运动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6分)
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材料一以年代尺的绘制对史实进行整理,请写出另一种整理史实的方法。并写出中国近代史起点的时间及标志事件(3分)
材料二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五四传单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导致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并概括五四精神的核心内涵。(4分)
材料三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与以往的爱国运动大不相同,它所牵动的社会面非常之广,不仅有学生、工人、商人、市民、士兵,还有乡镇的农民群众等。斗争于北京发生,蔓延到全国各地……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使反动势力张皇失措…启蒙推动了救亡,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救亡又是启蒙的有机延伸和继续,并最终导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五四运动为什么是“划时代的里程碑”的地位。并根据材料三概括五四运动的特点(5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经验,上下求索,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革命的伟大胜利。
——百年中国》解说词
(1)根据材料,以民国纪年的呈现方式,写出中共一大的时间。(2分)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变化
(2)根据材料二,简述:1927-1928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主要成分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
材料三 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曾两次与国民党合作建立统一战线,请分别写出两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6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近代史大事件(部分)
开始时间 事件 结果
1840年 鸦片战争 清朝战败,签订《南京条约》
1894年 甲午中日战争 清朝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清朝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1931年 抗日战争 日本投降,中国胜利
1946年 人民解放战争 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解放全中国。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编制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12分。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至少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福建省泉州市重点中学2023-2024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无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