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上期学情监测
八年级历史
闭卷考试
注意: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考生应首先阅读试题卷及答题卡上的相关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5题,5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择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处。)
1.在《炮口下的震撼》一文中,陈旭麓先生认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后的一逞。炮声震撼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这场战争( )
A.是中国对西方的胜利 B.使中国社会开始转型
C.将资本主义引入中国 D.改变了世界历史进程
2.观察下图,图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的相似之处是( )
A.距离京师较近 B.位于沿海、沿江地区 C.集中在黄河流域 D.开放于甲午中日战争后
3.和晚清许多人一样,洪仁玕是个具有强烈两面性的政治角色,先进性和落后性如此戏剧地集于一身。下列选项最能体现其“先进性”的是( )
A.创立“拜上帝会” 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提拔青年将领 D.提出《资政新篇》
4.近代中国在发展中前行,在传承中创新。从下列年表中提炼出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
1840年~1856年 杨炳南《海录》 林则徐《四洲志》 魏源《海国图志》1865年 江南制造总局70~80年代 薛福成《机器殖财说》 郑观应“商战”
A.获得新生的近代教育 B.艰辛曲折的近代探索
C.追求民主的仁人志士 D.偶遇良机的民族工业
5.“靖远舰随军酣战,中弹数十处,前后三次起火,身历此役的人们在舰阵亡者九十余人,与舰俱沉者共六百余人。”材料描述的战况发生在( )
A.鸦片战争中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中法战争中 D.甲午中日战争中
6.公车上书是清朝历史上少见的知识分子群体的集体发声,这些举人在圣贤书上读到的崇高道德理想,此刻突然有了某种表现渠道,他们第一次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出现。由此开始,维新派( )
A.发起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B.掀起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
C.参与推翻清朝的革命斗争 D.成为维护清朝统治的重要力量
7.“二月间(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3月),无雨,谣言益多……练拳者较众,官不深究,匪等愈无忌惮。”材料的历史细节反映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五四运动
8.为了从中国搜刮这笔巨款,条约还规定,“付款之事,仍由税务司经理”,以“新关各进款(海关税)”、“所有常关各进款”以及“所有盐政各进项”作为赔款抵押担保,并将“在各通商口岸之常关,均归新关管理”。此处的“条约”指(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20世纪最初的十年,中国社会正处在剧烈动荡之中,城乡群众自发的反抗斗争如波涛相逐,一浪高过一浪。北方各省民变迭起,长江中下游各省连年发生灾荒,饥民成群流入城市,抢米骚动时有发生。由此可知辛亥革命的( )
A.社会基础初步形成 B.发展进程异常迅猛 C.领导阶级发生变化 D.历史影响非常广泛
10.读下面两幅图,图片中的历史事件反映了( )
A.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富国强兵 B.宣传维新思想,号召民众变法图强
C.不屈不挠的斗争,推翻封建帝制 D.宣扬民主科学,抨击旧文化旧道德
11.新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政府要员有陆军总长兼总参谋长黄兴、外交总长王宠惠、教育总长蔡元培等同盟会会员,掌握政府实权的是以孙中山、黄兴为首的一批同盟会员。这说明南京临时政府( )
A.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规定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
C.代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D.是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府
12.按照历史发展时序,如果在下面目录中插入一个标题“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应该在( )
第1课 辛亥革命第2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第3课 五四运动第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A.第1课之后 B.第2课之后 C.第3课之后 D.第4课之后
13.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布满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猛烈抨击封建礼教的文化启蒙运动。这场运动( )
A.具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意识 B.实现了新思想新文化的转型
C.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D.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14.阅读下表内容,主要可以了解五四运动的( )
时间 重要事件
五月四、五日 北京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示威游行;北京学生举行总罢课
五月二十日 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
六月五日 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要求释放学生,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六月二十八日 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A.发生原因 B.领导人物 C.斗争方式 D.历史意义
15.(中共一大)接着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对今后党的工作作出安排部署,鉴于党的力量还弱小,决定以主要精力建立工会组织,指导工人运动和做好宣传工作。下列史实与材料信息相符的是( )
A.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B.创办工人刊物《劳动届》
C.成立第一个农民协会 D.与国民党进行合作
16.下图是流传于江西的歌谣。歌谣歌词主要反映了( )
正月里来就过荒,老天爷故意来作干;二月来了叶将军,三月江西得太平;四月蒋贼大屠杀,五月共产党遭难星;六月早禾不过镰,七月汪精卫又叛变;
A.北伐战争节节胜利 B.国共合作走向破裂 C.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D.国民革命任务完成
17.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说道:要“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和强大的敌人作决定胜负的战斗,……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基于此认识,中国共产党( )
A.开始独立领导革命战争 B.开始创建人民军队
C.走上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决定武装夺取政权
18.荣德生在其年谱《乐农自订行年纪事》中,1916年写道:“时欧战已起,外贵内贱,余认为可放手做纱、粉,必需品也。”1917年又写道:“时正欧战,粉销不患不畅”。据此判断,他向面粉业和纺织业大量投资的主要原因是( )
A.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B.一战提供发展的契机 C.辛亥革命的推动 D.官僚资本主义的扩张
19.张爱萍(遵义会议前后任红3军团11团政委)生前回忆:长征初期,我军处处受制于敌,每天都被“狗”咬着,走也走不动,打也打不好。遵义会议以来,真是走的利索、打的痛快。这主要是由于遵义会议( )
A.确定了武装斗争和土地革的方针 B.加强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确定了正确的军事路线 D.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20.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下列对相关历史史实进行解释恰当的一项是( )
选项 历史史实 历史解释
A 三湾改编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B 九一八事变 标志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C 一二·九运动 掀起全国抗日救亡新高潮
D 西安事变 正式形成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A.A B.B C.C D.D
21.“一座仓库,因为英雄的坚守,而成为民族永恒的丰碑。一场战斗,因为先辈的热血,而成为民族永恒的记忆。……中国不会亡,是八百壮士的坚定信念。”材料中的“战斗”属于( )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长沙会战
22.抗战时期,中国的国土面积是日本的31倍,这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地理条件。再加之,在这广阔的土地上,遍布全境的高山、丘陵,奔流其间的泱泱大河,犹如铜墙铁壁,对日军的侵略形成了有力的阻隔。材料说明了( )
A.中国军队抗击日寇的英勇气概 B.中国抗战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
C.正面战场的抗战坚定必胜信心 D.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客观条件
23.“全面抗战爆发后,根据中日战争中敌强我弱的形势和敌人用兵的战略方向……红军的战略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包括在有利条件下消灭敌人兵团和在平原发展游击战。”这主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 )
A.英勇抗击日军侵略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坚持维护统一战线 D.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24.“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国内和平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较量。……”这次“较量”指的是( )
A.内战爆发 B.转战陕北 C.重庆谈判 D.三大战役
25.“1936年底,《申报》对傅作义及其所部在红格尔图和百灵庙战役击溃日伪军的行动进行了连续报道。随着卢沟桥的枪声响起,《申报》对抗战予以了更多的关注和报道。”材料反映了近代报纸( )
A.发挥了时代的舆论宣传作用 B.促进了近代民族经济的发展
C.体现出了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D.反映了新旧并呈的发展特征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大题,50分)
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自强运动的推进,中国人越来越认识到,一个国家要强大,就必须富有。新式国防远比传统国防花费大,它必须有更好的交通体系工业和企业作支撑。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列强在中国进行争夺铁路建筑权的斗争。……修筑某一条铁路就是控制了这条铁路以至控制了沿线地区。由于修筑铁路,帝国主义的势力就从我国沿海港口深入到广大内地。帝国主义从投资修筑铁路本身还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三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出了修筑10万英里(约16万公里)铁路的宏图伟略,但整个民国时期不过勉强修筑了区区1万余公里。
——摘编自岳麓书社《经济成长历程》
(1)基于材料一中的认识,中国的近代化的探索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举例说明。(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列强在中国争夺铁路修筑权的目的。(4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国铁路发展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这一状况的原因。(6分)
27.(12分)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材料一 《觉醒年代》主要角色
材料二
台词①“工人阶级站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这可是开天辟地的大事情啊。”
台词②“中国的事情,光靠政治革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追根溯源,要换换思路了。”
——摘自电视剧《觉醒年代》台词
(1)根据所学知识,从材料一中任选二位人物,介绍其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贡献。(4分)
(2)请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事分别对材料二中的台词①②进行论证。(8分)
28.(12分)某校八年级拟以“探寻红色文化的历史基因”为主题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请你了解下列学习任务,回答问题。
任务一 聆听红色歌曲
(1)据任务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首歌曲分别谱写了怎样的时代最强音。(4分)
任务二 重温红色路线
线路一:主题:重走长征路,红心向党行。路线:红色故都江西瑞金→贵州贵州遵义会议会址→甘肃会宁会师旧址线路二: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路线:北京卢沟桥历史博物馆→山西大同平型关大捷纪念馆→重庆张自忠烈士陵园
(2)任务二是中国近代史上发生过重大事件的纪念地连接而成的游学路线,请仿照线路一的研学主题,为线路二拟定一个主题,并说明理由。(4分)
任务三 品鉴红色经典
《红星照耀中国》始终是许多国家的畅销书。书中以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事实证明,这一预言是非常有远见的。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
(3)依据任务三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中国人民实现“红星照耀全中国”这一预言的?(4分)
29.(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海白渡桥平均每天通行情况表(单位:次)
时间 人力车 马车 轿子 自行车 汽车 有轨电车
1889年 544 9 11 0 0 0
1926年 14600 0 0 3459 3936 922
材料二 然而,即使在1941年,仍旧可以在三四小时内从外滩中段跑到一点也没有改变的农村地区。乡村相距不到十英里;水稻田和村庄,可以从市区的任何一座高楼大厦上瞧得清清楚楚。这是世界上最为轮廓鲜明、最富于戏剧性的边界之一。传统的中国绵亘不断,差不多伸展到外国租界的边缘为止。在乡村,人们看不到上海影响的任何迹象。
——《上海——现代中国的钥匙》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上海白渡桥通勤工具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什么现象?(4分)
(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有什么特征?(4分)
(3)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4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