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练习(含解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一、单选题
1.1953年,一位美国记者记述:在(中国)东北的工业区,少数民族的人民在各种工业部门里工作,他们担任着经理、管理员以及技术人员或者一般的职务。在大规模的训练班里,少数民族工人被培养成熟练的技工,劳动模范之中有许多人是来自各个少数民族。这表明( )
A.民族平等政策得到较好贯彻 B.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取得成效
C.东北老工业基地得到复兴 D.少数民族地区向工业化迈进
2.下图是内蒙银行发行的二百元面值的纸币的正面,它的正上方是“内蒙银行”四个字,两侧是“内蒙各族县、公私款项通用”的字样,正下方是“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印”。这种纸币
A.属于国民政府认可的法币 B.见证了中共民族政策的胜利
C.国民革命时期在全国流通 D.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3.如图反映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两项政治制度,对其共同点的认识错误的是
A.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C.社会制度完全不同于内地 D.实行本区域的人民自治
4.2001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民族区域自治法》进行修改,修改与增加的条款大多涉及支持与帮助民族自治地方、落实自治权等方面。据此可知,《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修订
A.为民族自治地方发展提供保障 B.扩大了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C.突出民族自治体制的长效化 D.提高了少数民族政治地位
5.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将宪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表述,修改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这体现了我国
A.国家宪法是民族地区自治的前提 B.政府重视发展和完善民族关系
C.明确提出了民族平等与团结原则 D.以立法形式确保民族自治的实施
6.《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规划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的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由此可知
A.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
B.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了民族区域自治的设想
C.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D.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实行的
7.下列关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共同纲领》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②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③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④它实现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8.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新”主要体现在
①取得了平等的民族权
②废除了剥削制度
③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④基本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
9.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在新中国后才开始实行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层民主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
10.列宁说:“一个民主国家必须承认各地区的自治权,特别是居民的民族成分复杂的地区和专区的自治权,这种自治同民主集中制一点也不矛盾;相反的,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大国只有通过地区的自治才能够实现真正的民主集中制。”据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②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③实现了各个民族的高度自治
④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写道:“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频繁迁徙,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人口分布状况决定了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材料主要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沿袭了古代的民族政策 B.符合我国具体国情
C.实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 D.推动西部地区发展
12.截止到1996年,我国少数民族的公职人员已达到240多万人。现在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和自治县县长都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常委会都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副主任。这反映出
A.政府对少数民族权利的重视
B.民族平等原则开始正式贯彻
C.少数民族地区有高度的自治权
D.民族区域自治内容的日益丰富
13.下图所示新中国的民族自治区中,始建于1947年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4.小明查阅了以下材料: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据此推测,小明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新中国民族自治区建立历程研究
B.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与法制建设研究
C.新中国宪政发展历程研究
D.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制化历程
15.唐朝在西北边疆设羁縻府州,元明在西南地区采用土司制度,延至清代,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同时中央政府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便形成了“苗疆、回疆、蒙古、西藏”几大自治区域。新中国成立前后,逐步建立起系统完备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材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体现了“求同存异”的指导思想
B.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实践的成功结合
C.贯彻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历史的传承性
16.下列对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共同纲领》是最早规定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文件
②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
③体现了民族平等团结的原则
④内蒙古自治区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省级自治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7.“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为此,新中国政府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D.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18.国民党元老邵力子曾说:“无论哪个国家,当它强盛的时候,一定是边疆安全的时候。因为国家的强盛,必须先把边疆做成金城汤池,使敌国外患无由侵入,然后中枢权威才能巩固,整个国家的安全才有了保障。”下列举措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汉代的“中朝”制度 B.四川的保路运动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19.“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为此,新中国的人民政府:
A.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在全国普及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20.2001年,在根据宪法修改《民族区域自治法》时,特别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修改为“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提法
A.突出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政治体制中的定位
B.说明了国家已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根本制度
C.使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此有了明确的法律保障
D.说明我国已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国家的中心工作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灭义渠后在西北地区设陇西等三郡;开岭南,在南越之地设置南海等郡。汉王朝亦然,在匈奴故地陆续设立敦煌郡等,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是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的最高军政长官,其职责主要是维护当地秩序,保障丝绸之路西域南北道的安全和畅通。秦从匈奴手中夺得河套地区后,就以“益田一顷,益宅九亩”的“拜爵”方法,将数以万计的中原汉族军民,“戍以充之和迁去开垦土地”。有汉一代,更是大规模实行屯田戍守、徙民实边的政策。自汉代起,“汉人”作为华夏民族的称谓已为境内外普遍接受。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的融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内地居民迁入边地,对这些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摘编自徐杰舜《秦汉民族政策特点初论》
材料二 清王朝首先划定了民族之间的活动边界,限制族际人口流动;其次,在户籍管理上实行差别化的户籍制度,一是户籍有普通籍和特别籍之分,把满族、蒙古族等民族归在特别籍内,在特别籍内进行旗籍和藩籍的划分等;在管理体制上区分内外,这个区别有关内、关外之别。在国家的民族政策中,各民族的“自主权”越来越少。清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封禁制度,也是清王朝专制的具体体现。清王朝的民族政策覆盖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教育等各个领域,但是无论是政治制度的改革,还是经济制度的改革,都是以王朝统治服务为根本宗旨,而不是以天下苍生为念。
——摘编自董文强《清朝民族政策的历史进步与局限》
材料三 1949年9月,《共同纲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把民族关系列为第六大关系,又强调指出:“我们必须搞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巩固各民族的团结”。1979年,中共中央批转的《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的方针任务》指出:“为了胜利地向四个现代化进军,一定要搞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加强各民族团结。”2009年,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党中央确立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还强调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政治基础、物质基础、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制度基础等日益深厚牢固。”
——摘编自肖锐《新中国60年民族政策的主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政权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60年来民族政策的主线,并说明围绕这一主线新中国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22.正确处理民族关系与坚决维护国家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初建布达拉宫时,松赞干布就曾招请许多汉族工匠到拉萨献技,使吐蕃建筑受到了汉民族的一定影响。...达赖五世返回西藏后,下令重建这座宫殿。....他圆寂后,布达拉宫再次扩建。在藏汉等各族工人齐心协作下,布达拉宫得以顺利完成。布达拉宫的许多殿堂都采用了中原汉式传统的建筑方法,同时又按照藏族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宗教精神,在某些地方进行了创造性的加工。如宫顶正脊的两端,除有仙人抱角、兽吻飞檐等,还设计了独具特色的宝珠、宝瓶等。
——摘自郭卫平《从布达拉宫看西藏地方与祖国的关系》
材料二 新疆建省首功应推左宗棠。1877年,左宗棠上折呼吁新疆应设行省。朝廷发出上谕,令左宗棠具奏方案。左宗棠强调,目前“所当亟筹者,善后之策”。为此,他筹划实施“修河渠、筑城堡、兴屯垦、清丈地亩、厘正赋税、分设义塾、更定货币”等善后事务。随着“诸务皆次第兴举,成效显著”,左宗棠于1880年上奏,大体拟定了“改郡县,设官分职”的方案。到1880年9月,“新疆已隐然成为一省之雏型”。1882年,针对朝廷内“不宜分设行省,应与甘肃合为一省”的声音,远处两江总督任上的左宗棠,上奏吁请朝廷尽快设省。
——摘编自罗正钧《左宗棠年谱》
材料三
(1)关于布达拉宫的建筑有两种观点可供讨论:①布达拉宫镌刻着藏汉民族水乳交融的血肉联系;②布达拉宫的建筑特色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选择①,请结合材料一及唐朝、清朝的史实,概述布达拉宫建造与重建的过程及这一过程中所展现的民族精神:选择②,"请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从建筑艺术的角度阐释布达拉宫“藏汉合璧”的特征。(只列观点不加阐述不得分)
(2)请指出清政府主管新疆事务的中央机构的名称,并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左宗棠主导下清政府维护新疆主权的措施。
(3)阅读材料三,写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的时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中国初期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依据,并说明这一制度对内蒙古发展的影响。
23.如何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我党为此做出了成功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1年3月4日,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民族区域自治试行条例》(草案)。与此同时,中共中央西北局民族事务委员会下发了关于《条例》(草案)征询意见的调查提纲。这是建国后我党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重大举措之一……同年8月9日,毛泽东主席发布命令,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8月22日,举行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届第二次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通过了《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决议》。就在这次会议上,宣布正式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筹备委员会。筹委会主任是包尔汉 沙赫德拉,副主任是高锦纯、我、安尼瓦尔 加库林……党中央关于新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工作的指示,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进程中的重要步骤。
——《我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材料二民族的区域自治是毛主席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的区域自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之内的、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遵循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总道路前进的、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的区域自治。依据这个总原则和大前提,一切聚居的少数民族都有权利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建立自治区和自治机关,按照本民族大多数人民及与人民有联系的领袖人物的志愿,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这就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
请回答:
(1)在实施民族区域自治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2)从材料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筹备委员会成员上看,这一制度有何特点?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在我国发挥了怎样的重大历史作用?
试卷第1页,总3页
试卷第1页,总3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解答能力。材料反映少数民族成员可以在各种工业部门里工作,可以担任不同职务,还可以成为劳模,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民族平等,故A项正确。
2.B
【解析】
民国三十六年是1947年,这一年中共党员乌兰夫领导组建内蒙古自治政府,被选为主席,其发行的纸币能够流通,意味着中共的民族政策胜利,B正确;内蒙银行发行的纸币不是法币,排除A;国民革命在1927年就已经结束,排除C;抗战在1945年就已经结束,排除D。
3.C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广西壮族自治区本就属于内地,其也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而澳门特别行政区则保持原来的资本主义制度,故C项不是共同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一国两制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两种制度都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实行本区域的人民自治,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故ABD都是共同点,不符合题意,排除。
4.C
【解析】
长效化是指能长期保证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材料表明在对《民族区域自治法》进行修改时,注重帮助少数民族对地方的自治、注重落实少数民族的自主权,使少数民族能够更好地行使自主权,从而保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故选择C项;“为民族自治地方发展提供保障”只是《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修订内容之一,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落实”自主权,而不是“扩大”,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少数民族政治地位的提高,排除D项。
5.B
【解析】
由材料“将宪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表述,修改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可知,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发展和完善民族关系,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故选B;材料并未强调宪法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之间的关系,无法得出A项结论,排除;民族平等与团结的原则在1954年宪法中就已明确提出,这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中国在1954年就已立法形式确保了民族自治的实施,这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
6.B
【解析】
可用排除法,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共同纲领》,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行的,排除ACD。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可得出,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了民族区域自治的设想,故B正确。
7.A
【解析】
据所学可知,1949年新政协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①正确;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②正确;据所学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③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④正确;故选A;B、C、D错误。
8.B
【解析】
试题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改革少数民族社会制度的过程中,采用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分两步走的方法,使少数民族稳步有序地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并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因此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新中国民族政策。
点评:组合式选择题在审读完题干后,接着就要分析被选项。我们必须将被选项与题干进行逐一对照,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组合。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肯定法。对于题目考查的内容掌握较牢、记忆清晰、可迅速作出正确判断的,应采用肯定法,果敢作答,从被选项中迅速选出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2.排除法。又称归谬法。我们以题干为条件,对被选项进行逐一筛选,排除那些错误的、或者是与题干无关的选项。这类题目有的一次筛选即可成功,有的需要几次筛选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3.背景切入法。对于分析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原因类的选选题,我们必须把历史事件放在发生前的特定历史背景中去,从中找到各种原因。
4.顺藤摸瓜法。根据自己已经能够熟练掌握的知识先确定一个或两个正确的选项,已此作为基点,然后以此对其他各选项进行比较辨析,顺藤摸瓜,从而获得正确答案。
9.D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故D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在新中国前已经实行,故A项排除。我国的基层民主制度不包含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B项排除。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大制度,故C项排除。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0.A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民族自治充分实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①正确。民族区域自治能够实现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②正确。民族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实现的,因此不能说是高度自治,③错误。民族自治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③错误,排除BCD,所以选A。
11.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题干中“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人口分布状况决定了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是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实行的,所以B正确。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民族区域自治
12.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少数民族自治区的领导干部都由实行区域自治的公民担任,可知政府对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贯彻及对少数民族的重视,故选择A选项;结合所学,民族平等原则在1949年提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就已经贯彻,故排除B选项;只有在香港、澳门自治区才拥有高度自治权,故排除C选项;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民族区域自治中增加了其他不同的内容,故排除D选项。
13.B
【解析】内蒙古自治区始建于1947年,而②代表的就是内蒙古自治区,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①代表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立于1955年,选项A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③代表的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立于1958年,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④代表的是西藏自治区,建立于1965年,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14.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三部法律文件涉及的相同内容可知小明最可能研究的是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制化历程。故D项符合题意。A不对,到20世纪六十年代民族自治区建立完成;B不对,材料涉及的三部法律文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新时期;C不对,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不代表整个国家宪法。
考点: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
点评:最佳选择题或程度选择题先根据题干要求,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题干与选项之间不是一种正、误关系或有、无关系,而是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确定“最佳”标准,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谨防以偏概全的错误,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15.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意在考查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准确理解。“求同存异”主要用于处理外交事务,A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B项错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政治协商制度的指导思想,C项错误。通过唐/明/清的历史经验可知D项正确。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6.C
【解析】
《共同纲领》的确是最早规定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文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也体现了民族平等团结的原则,1947年5月1日,我国成立了第一个省级的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所以本题答案只有选A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17.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由材料中文字“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等信息可知,新中国实行的这一制度必定与民族关系有关,据此可知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由此选择A。B是根本政治制度;C是国家统一问题;D是政党政治。
18.D
【解析】
材料说明的是边疆的安全与中枢权威的巩固相互联系。新中国初期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就是稳定边疆,以巩固中央的权威,D正确;汉代的“中朝”制度主要是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权,A错误;保路运动是反对帝国主义霸占中国铁路的修筑权,B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团结抗日的战线,C错误。
19.B
【解析】
据材料“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可知,新中国政府颁布的此项制度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并且赋予不同民族一定的自治权利;由“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可知,新中国未照搬苏联的民族制度,而是从本国国情和历史出发,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正确;据材料“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可知,材料强调的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故A、C、D错误。
20.A
【解析】
试题分析: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只有一个即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所以B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早在《共同纲领》中就有规定,已经有了明确的法律保障,所以C项错误。D项错误,我国国家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故答案选择A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1.(1)举措:开拓疆土,并设立郡县进行管理;移民实边,实行军民屯田制度;开通丝绸之路,并设立专门机构进行保护。
意义:推动了中国民族融合的进程;巩固了秦汉国家政权.维护大一统的国家局面;推动了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使中华文明得以延续发展;为后世处理民族关系提供了借鉴等。
(2)评述:首先,清王朝限制族际间的人口流动,实行差异化的户籍管理制度,隐含种族隔离之意;其次,各民族自主权越来越少,说明清王朝民族管理的专制色彩突出;第三,清王朝民族管理政策为王朝统治服务。
(3)主线:民族团结。
措施:建立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增强民族政策的有效性;加强民族法制建设,巩固民族政策的合法性;加强对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的扶持力度和政策支持,为民族团结奠定物质基础。
【解析】
(1)第一小问举措,据材料一“秦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灭义渠后在西北地区设陇西等三郡……汉王朝亦然…….”可知,开拓疆土,并设立郡县进行管理;据材料一“秦从匈奴手中夺得河套地区后……将数以万计的中原汉族军民,‘戍以充之和迁去开垦土地’。有汉一代,更是大规模实行屯田戍守、徙民实边的政策”可知,移民实边,实行军民屯田制度;据材料一“西域都护……其职责主要是……保障丝绸之路西域南北道的安全和畅通”可知,开通丝绸之路,并设立专门机构进行保护。第二小问历史意义,据材料一“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的融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可知,推动了中国民族融合的进程;据所学秦汉历史可知,巩固了秦汉国家政权.维护大一统的国家局面;据材料一“内地居民迁入边地,对这些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可知,推动了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使中华文明得以延续发展;从历史影响来看,为后世处理民族关系提供了借鉴等。
(2)据材料二“清王朝首先划定了民族之间的活动边界,限制族际人口流动;其次,在户籍管理上实行差别化的户籍制度”可知,清王朝限制族际间的人口流动,实行差异化的户籍管理制度,隐含种族隔离之意;据材料二“在国家的民族政策中,各民族的‘自主权’越来越少。清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封禁制度,也是清王朝专制的具体体现”可知,各民族自主权越来越少,说明清王朝民族管理的专制色彩突出;据材料二“清王朝的民族政策……都是以王朝统治服务为根本宗旨,而不是以天下苍生为念”可知,清王朝民族管理政策为王朝统治服务。
(3)第一小问主线,据材料三“《共同纲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团结互助’”、“《论十大关系》中……又强调指出‘我们必须……巩固各民族的团结’”、“《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的方针任务》指出‘…….一定要……加强各民族团结’”、“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党中央确立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民族工作主题’”可知,为民族团结。第二小问政策和措施,据所学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可知,建立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增强民族政策的有效性;据材料三《共同纲领》、《论十大关系》、《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的方针任务》等文件可知,加强民族法制建设,巩固民族政策的合法性;据材料三“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政治基础、物质基础、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制度基础等日益深厚牢固’”可知,加强对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的扶持力度和政策支持,为民族团结奠定物质基础。
22.(1)选择①过程: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修建红山宫,为布达拉宫的前身;达赖五世重建宫殿,改称布达拉宫;康熙帝派工匠参加扩建工作。精神:藏汉人民民族团结的精神。选择②藏族碉楼建筑形式,木石混合结构;宫墙花岗石砌筑,藏式黑边方窗;屋项飞檐翘角,殿内木结构采用梁架、斗拱、藻井等。
(2)机构:理藩院。措施:武力抗击侵略、外交谈判、设置行省、加强新疆地区开发。
(3)时间: 1947年。依据:《共同纲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影响:实现了内蒙古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促进了内蒙古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解析】
(1)“过程”,依据材料信息“松赞干布就曾招请许多汉族工匠到拉萨献技,使吐蕃建筑受到了汉民族的一定影响……达赖五世返回西藏后,下令重建这座宫殿……他圆寂后,布达拉宫再次扩建”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修建红山宫,为布达拉宫的前身;达赖五世重建宫殿,改称布达拉宫;康熙帝派工匠参加扩建工作等角度说明。“精神”,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得出:藏汉人民民族团结的精神。“特征”,依据材料一信息“布达拉宫的许多殿堂都采用了中原汉式传统的建筑方法,同时又按照藏族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宗教精神,在某些地方进行了创造性的加工”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藏族碉楼建筑形式,木石混合结构;宫墙花岗石砌筑,藏式黑边方窗;屋项飞檐翘角,殿内木结构采用梁架、斗拱、藻井等。
(2)“中央机构”,依据所学知识得出:理藩院。“措施”,根据材料二信息“左宗棠上折呼吁新疆应设行省……他筹划实施‘修河渠、筑城堡、兴屯垦、清丈地亩、厘正赋税、分设义塾、更定货币’等善后事务”概括得出:设置行省、加强新疆地区开发;结合所学知识从武力抗击侵略、外交谈判等角度补充。
(3)“时间”,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的时间是1947年。“法律依据”,结合所学知识从《共同纲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角度说明。“影响”,依据所学知识从实现了内蒙古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促进了内蒙古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角度分析。
23.(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定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策和重要政治制度之一,不可能规定具体实施的详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制定,规定了民族区域自治的详细办法,使制度的实施有章可循,是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国家基本政策和重要政治制度的细则。
(2)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少数民族的领袖人物起着关键的领导作用,他们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保障少数民族实现真正当家作主的权利。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障了各少数民族的权益,使他们能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既保证了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又保证祖国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充分发挥各民族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解析】
(1)根据所学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定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策和重要政治制度之一,根据“党中央关于新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工作的指示,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进程中的重要步骤”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制定,规定了民族区域自治的详细办法,使制度的实施有章可循,是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国家基本政策和重要政治制度的细则。
(2)根据“筹委会主任是包尔汉·沙赫德拉,副主任是高锦纯、我、安尼瓦尔·加库林”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得出,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少数民族的领袖人物起着关键的领导作用,他们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保障少数民族实现真正当家做主的权利。
(3)根据“按照本民族大多数人民及与人民有联系的领袖人物的意愿,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这就是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权利”得出,从满足少数民族的权益,使他们能当家做主愿望、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以及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方面分析回答。
答案第1页,总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练习(含解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