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四川省宜宾四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文综-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四川省宜宾四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文综-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高一上·赣州期中)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决定。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 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
【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甲骨文与青铜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我国早期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利的高度集中等。材料中“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反映出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是关键信息。
2.(2017高一上·金华月考)西周晚期,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上述“形势”的出现,缘于周初(  )
A.国家权力高度集中 B.分封制度的固有缺陷
C.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D.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答案】B
【知识点】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但是分封制下诸侯国具有相对独立性,具有土地管理权、行政权和军权,容易形成割据势力,故B与题意相符。分封制的存在,说明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排除A。宗法制是一种以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与材料的分封制不符,排除C。王位世袭制强调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与材料的分封制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该试题考查西周实行的分封制,考生需要掌握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及其实行分封制造成的影响。
3.(2020高三上·宜宾开学考)西周以前,丝织品主要被人们用作奉献给鬼神的礼物。到了西周时期,丝织品更多地成为贵族相互赠送的礼物,亦被用于国家举行的各种仪式的道具上,这反映了(  )
A.丝织品失去等级意义 B.西周贵族破坏礼制
C.桑蚕文化起源于礼制 D.政治观念发生变化
【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甲骨文与青铜文化;商周时期的手工业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丝织品用途的变化可知人们政治观念发生变化,由通过神权强化王权到通过礼制强化王权,D正确;
A错误,西周时期的丝织品依然是贵族的象征;
B错误,材料中并没有体现礼制的破坏;
C错误,与材料主旨不相符;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西周政治观念的变化,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材料中丝织品的变化体现了西周通过礼制强化王权的意图。
4.(2020高三上·宜宾开学考)宋代以来,民间相传豆腐是南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河南省密县打虎亭一号汉墓出土了一块豆腐作坊石刻(如下图),其中表现了浸豆、磨豆、过滤、点浆和镇压成形等生产上序。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民间传说史学价值得到验证 B.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得到实证
C.豆制品在汉代民间基本普及 D.石刻成为技术推广的重要手段
【答案】A
【知识点】历史与历史的重现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传说南汉淮南王刘发明豆腐,并且通过考古得到了验证,说明传说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A正确;
B错误,考古发现只能证明汉代出现了豆腐,不能说明豆腐是刘安发明的;
C错误,材料无法看出普及;
D错误,与材料主旨不相符;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史料和史料价值。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民间传说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其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5.(2020高三上·宜宾开学考)19世纪70年代,日本在前源一诚任兵部大辅时期,兵部省给陆军经费为12万石,海军经费10万石。而同时期中国海军仅是陆军军费的4.1%,且建设经费多数是沿江沿海几省的地方大员筹措。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近代前期的清帝国(  )
A.中央集权削弱 B.财政危机凸显
C.沿海经济发达 D.海防亟需强化
【答案】D
【知识点】晚清时期的边疆危机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对比分析可知:相比于日本,清末的海军军费不足,这说明海防亟需强化,D正确;
ABC与材料主旨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清末的海防问题,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对比材料数据可知:中国海军军费不足,说明海防亟需加强。
6.(2020高三上·宜宾开学考)1861年,咸丰帝接受恭亲王奕忻等人的建议,正式成立总理衙门,主管对外交涉、通商、关税、制造枪炮军火等全部洋务事宜。1901 年清政府撤销总理衙门,改设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这一变化(  )
A.推动了洋务运动开展 B.延缓了半殖民地化进程
C.顺应了世界发展潮流 D.有效维护了国家的权益
【答案】C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对中国的危害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成立总理衙门主要处理涉外事务,这体现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适应世界发展的潮流,C正确;
A错误,1895年洋务运动已经失败了;
B、D错误,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及国家利益是否有限维护取决于国家实力,而不是外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外交近代化进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总理衙门及外务部的设置,体现了中国突破夷夏观念,形成了近代外交观念。
7.(2020高三上·宜宾开学考)1920年3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成立,以搜集、编译马克思主义文献著作和分组研究专题理论为主要活动内容,并关注国内大事,发展工人入会,指导和推动工人群众开展斗争。这说明该研究会(  )
A.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共产主义小组
B.注重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C.最先向国人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
D.找到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答案】B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发展工人入会,指导和推动工人群众开展斗争”及所学知识可知:该组织注重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B正确;
A错误,“最早”从材料中看不出来;
C错误,最早向国人介绍马克思的不是李大钊;
D错误,与材料主旨不相符;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发展工人入会,指导和推动工人群众开展斗争”。
8.(2020高三上·天水月考)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领导人承认现存世界是多样化的,认为多样化世界的各个组成部分有矛盾斗争一面,也有互相依赖的一面。国家之间特别是大国之间,在处理一系列国际问题时存在着共同利益,需要进行合作,也可以进行合作。这有利于(  )
A.实现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B.加速两极格局的瓦解
C.推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 D.完善世贸组织的规则
【答案】C
【知识点】对外开放与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发展。新时期中国国家领导人以更加务实的观念看待外部世界,认识到国家间既有冲突也有合作,大国之间在处理国际问题时要更加务实,这有助于改善中国同外界的关系,推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
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A项不符合题意;
两极格局在当时并未瓦解,B项不符合题意;
世界贸易组织当时尚未成立,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 国家之间特别是大国之间,在处理一系列国际问题时存在着共同利益,需要进行合作,也可以进行合作。 “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进行分析即可。
9.(2020高三上·宜宾开学考)美国学者弗格森认为:“希腊城邦是一个有着独待内在构造的单细胞有机体除非进行再分割,否则无法发展,它们可以无限制地复制同类。但这些细胞,无论新旧都无法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这是因为古希腊(  )
A.独立自主的城邦自治情结浓厚 B.裂变式殖民扩张加剧母邦矛盾
C.自然地理环境决定其国家结构 D.泛希腊主义文化认同感很微弱
【答案】A
【知识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与寡头政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希腊各城邦独立自治的情结非常浓厚,相互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使得希腊最终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故选A;
裂变式殖民可以将母邦统治阶级所不喜欢的“难领导”的顽固分子分离出去,消除母邦内的扰乱因素,而不是加剧矛盾,排除B;
自然地理环境是影响希腊城邦国家结构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排除C;
希腊城邦间的文化认同感并不微弱,特别是在面对强敌波斯时,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古希腊城邦的特点,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古希腊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小国寡民的城邦,具有独立自治的特点。
10.(2020高三上·宜宾开学考)英国经济史学家T S 阿什顿认为,“工业资本是他自身的主要创造者”。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持续性、高比例的利润“反哺回投”是保证工业资本迅速增长、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这说明,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影响一个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能否广泛地吸引社会资本 B.政府政策的支持
C.企业家的个人意志及策略 D.国际市场的拓展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持续性、高比例的利润‘反哺回投’”指的是企业家将前期所得利润再次投入生产,以保证工业资本训迅速增长、企业发展壮大,因此能否实现“反哺回投”主要取决于企业家个人意志和策略,C正确;
题干中的资本并不是指社会资本,排除A;
材料中的反哺回投与政府政策无关,排除B;
D脱离材料主旨,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资本是工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决定投资方向的是资本家个人,因此个人意志和策略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11.(2020高三上·宜宾开学考)二战后,美国政府高层官员认识到,在全球争取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心灵和思想”的斗争中,种族问题对美国相当不利。霍华德大学校长莫迪凯 约翰逊警告说:“每延迟一天改革种族隔离制度,都是在促进共产主义在非洲和亚洲的传播。”据此可知(  )
A.美国的种族问题不利于对苏冷战的开展
B.美国政府高层推动了种族问题的解决
C.第三世界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D.共产主义势力在亚非增长引发美国恐惧
【答案】A
【知识点】两极格局的形成
【解析】【分析】美国政府高层官员认为种族问题对于美国争取第三世界不利,从莫迪凯 约翰逊的言论中可以看出,其认为美国的种族隔离制度会导致第三世界走向共产主义,由此可知,美国的种族问题不利于对苏冷战,尤其不利于美国在第三世界的扩张,A正确;
题干未涉及种族问题解决,排除B;
材料主旨是美国对于种族问题的认识,而非第三世界力量的壮大,排除C;
共产主义势力在亚非的增长是美国高层认为不解决种族问题的结果,而非事实,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美国种族问题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每延迟一天改革种族隔离制度,都是在促进共产主义在非洲和亚洲的传播”。
12.(2019高一下·兰州期中)2018年11月,法国总统马克龙提出建立“欧洲联军”。对此,美国总统特朗普坚持让欧洲分担北约的“军费负担”,俄罗斯总统普京则认为,欧洲是一个强大的经济体,他们想在国防和安全方面保持独立主权是很自然的。材料表明(  )
A.欧洲联军和北约源于“冷战” B.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C.霸权主义正威胁世界和平 D.美苏在欧洲展开激烈争夺
【答案】B
【知识点】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北约是二战后西方阵营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使美国得以控制以德国和法国为首的欧盟的防务体系,是美国世界超级大国领导地位的标志,题干中美国总统特朗普坚持让欧洲分担北约的“军费负担”实质上反映了欧洲作为一极在谋求防务独立时受到的巨大阻力,故B项符合题意。
A项,马克龙提出建立“欧洲联军”时冷战已结束,排除。
C项,题干未体现美国霸权主义的影响,排除。
D项此时苏联已经解体,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多极化趋势,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多极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一大趋势,虽然在发展过程中有一定的阻碍,但并不能阻碍其发展。
二、非选择题(13、14题为必做题,15、16、17为选做题。共52分)
13.(2020高三上·柳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世纪后期起,欧洲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空前发展起来。伦敦、巴黎等城市大型排污系统的建设,自来水的使用、室内抽水马桶的使用、对食品卫生的管理,使城市公共卫生得到很大改善,1848年英国国会通过了人要历史上第一个现代公共卫生法。该法明确规定政府必须设立国家和地方卫生委员会,为英国的卫生改良运动奠定了改善城市卫生和市民健康状况,控制结核病,伤寒和霍乱等传染病的基础,当时的英国社会和卫生改良运动的内容包括反对消费烈性酒,降低婴儿死亡率,进行监狱和精神病院改革,教育贫穷母亲如何照料孩子,建立妇幼保健院、公立医院和药房等。19世纪中叶细菌学和寄生虫学的建立,使人们开始注重对传染病的积极预公共卫生法规的制定,使得欧洲一些城市率先实现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
——摘编自曾光《中国公共卫生》等
材料二:新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莫基于20世纪40—50年代1949年10月,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并颁布多项除疫法规条例,以及开展预防为主的大规模爱国卫生运动。1949年11月,设立专管卫生防疫工作的公共卫生局。国家注意统筹公共卫生城市乡村协调发展,1950年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提出了县设卫生院、区设卫生所、行政村设卫生委员、自然村设卫生员的任务。这些暴层机构的卫生医务人员相互配合,通过发动群众开展公共卫生运动,成功执行公共卫生计划。建国初期,西医人才少又都集中在城市,而数量在十倍以上的中医大夫们活跃于乡村与域市中,为了更好的服务人民群众,中西医结合成为新中国卫生医疗系统组织的指导方针之一。通过努力,我国逐步组建了卫生防疫、地方病控制、妇动保健等比较完整的公共卫生机构体系。新中国在公共卫生事业的成统和经验被世界卫生组织登为“以最少投入获得了最大健康欢益”的“中国模式”,并在世界其他国家宣传和推广。
——摘编自胡克夫《新中国社会主又卫生事业和防体系的创立与发展》等
(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中欲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相似之处,并简析中欧重视公共卫生事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与英国等西方国家相比,概括新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公共卫生得以形成“中国模式”的优势。
【答案】(1)相似之处:国家立法保障发展;开展卫生运动;卫生事业涉及面广;设立卫生保健机构;将公共卫生发展和人民的健康状况相联系。
影响:改善了环境(公)卫生;有利于人民的身体健康(素质提高);增强了政府的管理职能;有利于应对全球疾病,促进全球健康。
(2)特点:预防为主;城乡协调发展;健全卫生防疫网络;中西医结合方针;广泛发动群众参与。
优势: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服务人民群众宗旨的落实;创造性确立适应国情的公共卫生模式。
【知识点】改革开放以来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西方国家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影响;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1)根据“1848年英国国会通过了人要历史上第一个现代公共卫生法”、“建立妇幼保健院、公立医院和药房”、“人们开始注重对传染病的积极预公共卫生法规的制定”、“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并颁布多项除疫法规条例,以及开展预防为主的大规模爱国卫生运动”、“设立专管卫生防疫工作的公共卫生局”、“我国逐步组建了卫生防疫、地方病控制、妇动保健等比较完整的公共卫生机构体系”等内容可从国家立法、开展卫生运动、卫生事业涉及面广、设立卫生机构等方面总结其相似之处。根据“欧洲一些城市率先实现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以最少投入获得了最大健康欢益’的‘中国模式’,并在世界其他国家宣传和推广”等内容可从改善公共卫生、有利于人民身体健康、增强政府管理职能和有利于应对全球疾病的角度概括其影响。
(2)根据“西医人才少又都集中在城市,而数量在十倍以上的中医大夫们活跃于乡村与域市中,……中西医结合成为新中国卫生医疗系统组织的指导方针之一。……我国逐步组建了卫生防疫、地方病控制、妇动保健等比较完整的公共卫生机构体系”等内容可知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主要包括预防为主,城乡协调发展,健全卫生防疫网络,中西医结合,发动人民群众等。综合材料二内容可知新中国公共卫生得以形成“中国模式”的优势主要在于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服务人民群众的宗旨和适应国情的公共卫生模式。
故答案为:(1) 相似之处:国家立法保障发展;开展卫生运动;卫生事业涉及面广;设立卫生保健机构;将公共卫生发展和人民的健康状况相联系。
影响:改善了环境(公)卫生;有利于人民的身体健康(素质提高);增强了政府的管理职能;有利于应对全球疾病,促进全球健康。
(2) 特点:预防为主;城乡协调发展;健全卫生防疫网络;中西医结合方针;广泛发动群众参与。
优势: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服务人民群众宗旨的落实;创造性确立适应国情的公共卫生模式。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第一小问由材料1848年英国国会通过了人要历史上第一个现代公共卫生法, 新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莫基于20世纪40—50年代1949年10月,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并颁布多项除疫法规条例得出立法,由材料设立国家和地方卫生委员会, 设立专管卫生防疫工作的公共卫生局得出设立卫生保健机构等,按照这一方式进行比较归纳即可,第二小问主要从医疗、健康和管理等角度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第一小问由材料开展预防为主的大规模爱国卫生运动, 我国逐步组建了卫生防疫、地方病控制、妇动保健等比较完整的公共卫生机构体系。新中国在公共卫生事业的成统和经验被世界卫生组织登为“以最少投入获得了最大健康欢益”的“中国模式”得出预防为主,中西医结合等,第二小问主要从国家的政治、经济、政府职能等角度分析。
14.(2020高三上·宜宾开学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到,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
从以上材料中提取有关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现代相关知识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需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论题: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反过来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又有反作用。阐释:以新文化运动为例加以说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资产阶级要求实现民主政治,而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妄图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于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奋起反击,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这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综上所述,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影响关系。
【示例二】论题: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阐释:以中国探索救国道路的过程加以说明。随着列强对华发动了鸦片战争,国人认识到西方科技的先进性,便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后来又开展了长达30年的洋务运动,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洋务运动以破产告终;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及民族危机的加深,资产阶级先后提出实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的政治主张,但由于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以失败告终;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新文化运动,但未与群众运动相结合,不能给中国革命指明出路;中国共产党最初照搬苏联经验,坚持“城市中心”论,遇到重大挫折;毛泽东经过井冈山地区的斗争实践,终于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的革命道路。综上所述,中国探索救国道路经过了一个学习技术、制度、思想的过程,由向西方学习转向向苏俄学习,最终找到“自己的路”,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根据“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这一主旨信息,选择一个角度提取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论述,例如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反过来当时的政治经济又有反作用。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等。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如认识过程的变化的这个角度,可结合近代思想解放的过程,从学习器物,学习制度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等,最后进行总结升华。故答案为:论题: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反过来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又有反作用。阐释:以新文化运动为例加以说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资产阶级要求实现民主政治,而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妄图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于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奋起反击,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这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综上所述,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影响关系。
【点评】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学生要根据材料提取观点,然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
15.(2020高三上·宜宾开学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20世纪60年代初,韩国政府开始实施五年计划,在随后的两个五年计划中,工业增长率分别14.8%和20.9%,而同期农业增长率分别为5.5%和2.0%。农业农村发展滞后,既无法满足城市对农产品的需求,又无法为工商业产品提供市场。1970年,时任韩国总统朴正熙为提升自身及所在民主共和党的威信,争取农民的大力支持,开始推行”断村运动”。运动初期,政府向全国所有行政里(村)无偿提供水泥,用于乡村公共基础建设,意在激发农民自主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自助、协同精神。70年代末,政府推动行政村成立了开发委员会,重点发展畜牧业、特色农业以及农村工厂。80年代,运动进入国民自发阶段,政府只是通过制定规划协调、服务等手段,着重调整农业结构,培训和信息、宣传工作由民间组织来承担。80年代末,这条韩国自行摸索出的农村现代化之路基本结束。
----摘编自张薇《韩国新村运动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韩国开展"新村运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韩国“新村运动”进程的特点。
【答案】(1)原因:城乡发展严重不均衡,激化社会矛盾;农村发展滞后制约了韩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韩国总统朴正熙为提高威信和得到农民的支持。
(2)特点:由韩国政府主导;注重激发农民的自主、积极性;分阶段有序推进;持续时间长。
【知识点】“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调整
【解析】【分析】(1)原因:根据材料中“工业增长率分别14.8%和20.9%,而同期农业增长率分别为5.5%和2.0%”,“农业农村发展滞后,既无法满足城市对农产品的需求,又无法为工商业产品提供市场”,“朴正熙为提升自身及所在民主共和党的威信,争取农民的大力支持”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弊端和政府改革的主观目的等方面,分析韩国开展"新村运动"的原因。
(2)特点:根据材料中“政府向全国所有行政里(村)无偿提供水泥……政府推动……政府规划……”,“意在激发农民自主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自助、协同精神”,“70年代末,政府推动行政村成立了开发委员会……80年代,运动进入国民自发阶段”,“80年代末,这条韩国自行摸索出的农村现代化之路基本结束”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政府作用、改革侧重、改革进程和持续时间等方面,简析韩国“新村运动”进程的特点。
故答案为:(1)原因:城乡发展严重不均衡,激化社会矛盾;农村发展滞后制约了韩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韩国总统朴正熙为提高威信和得到农民的支持。
(2)特点:由韩国政府主导;注重激发农民的自主、积极性;分阶段有序推进;持续时间长。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韩国的"新村运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和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较低。
16.(2020高三上·宜宾开学考)(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14年8月,英国正式向日本提出请求,在战时保护英国在远东的航运,日本根据《英日同盟条约》向驻守青岛的德军发出最后通牒。9月,日军主力进攻胶州湾,由970名官兵、240名中国劳工等组成的英军也抵达战场,英日联军向青岛外围发起进攻。11月,德国守军外,虽然殊死抵抗,但寡不敌众,宣布投降。于是,英国与日本彻底消除了德国在东亚大陆的最后据点,保证了远东海上交通线的安全。英军指挥官巴纳德迪斯顿准将战后抵达东京,受到自日俄战争胜利以来日本民众最为热烈的欢迎。英日两国海军部在战后互致贺电赞赏对方海军在战斗中的表现,这使得英日接下来的海军合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摘编自胡杰《英国视角下的英日一战海军合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日在青岛之战中合作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青岛之战的结局对英日两国的影响。
【答案】(1)原因:德军驻控青岛,损害英国在远东的航运利益;英国忙于欧洲战事,远东殖民地的势力及海上交通线相对脆弱;日本身处远东;具有较强海军实力,长期致力于向东亚扩张势力和侵略中国;英日同盟的影响。
(2)影响:英国与日本消除了德国在东亚大陆的最后据点,保证了两国在远东海上交通线的安全;扩大了两国在中国的势力;彰显了英日同盟的价值,巩固了两国战时合作关系。
【知识点】“一战”的主要战线与进程
【解析】【分析】(1)“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青岛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德国在一战前的军事占领、英日同盟、英国实力及目的、日本的实力及目的等角度分析作答。
(2)“影响”,首先要明确限定语“对协约国的意义”,然后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消除德国在远东的势力、保证两国在远东海上交通线安全、巩固英日合作等角度作答。
故答案为:(1)原因:德军驻控青岛,损害英国在远东的航运利益;英国忙于欧洲战事,远东殖民地的势力及海上交通线相对脆弱;日本身处远东;具有较强海军实力,长期致力于向东亚扩张势力和侵略中国;英日同盟的影响。
(2)影响:英国与日本消除了德国在东亚大陆的最后据点,保证了两国在远东海上交通线的安全;扩大了两国在中国的势力;彰显了英日同盟的价值,巩固了两国战时合作关系。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英日青岛之战,涉及其原因及影响,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和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17.(2020高三上·宜宾开学考)(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汉武帝末年,由于长期兴师动众和严刑峻法,导致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不断。汉武帝不得不下轮台罪已之诏,宣布:“当今务在禁苛暴,止(废除)擅赋,力本农”。汉武帝死后,昭帝、宣帝相继当政。昭、宣二帝七次颁布减免田租、口赋及其他杂税的诏令,六次颁布贩贷种、食和“勿收责(债)”的诏令。宣帝还下令“勿行苛政”,减盐价,禁止官吏“擅兴徭役”。宣帝时,谷价降到每石5钱,边远的金城、湟中地区,每石不过8钱,创造了西汉以来最低的谷价价记录。宣帝十分重视地方官吏的选举,补刺史、守、相,必由大臣推举,他亲自召见,询问治安之术。刘向评论汉宣帝时称赞他“治过于太宗(文帝)之时”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宣帝的主要政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宣帝得以“治过于太宗”的原因。
【答案】(1)政绩:减免赋役;赈济贫民(或关注民生);发展经济;整顿吏治;重视选官。
(2)原因:吸取汉武帝后期统治教训;延续汉昭帝的执政举措;汉宣帝励精图治,实行仁政。
【知识点】东汉的兴衰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昭、宣二帝七次颁布减免田租、口赋及其他杂税的诏令”等得出:减免赋役;根据“勿收责(债)”“勿行苛政”得出:赈济贫民(或关注民生);根据“谷价降到每石5钱,边远的金城、湟中地区,每石不过8钱,创造了西汉以来最低的谷价价记录”得出:发展经济;根据禁止官吏“擅兴徭役”得出:整顿吏治;根据“他亲自召见,询问治安之术”得出:重视选官。
(2)根据材料“汉武帝末年,由于长期兴师动众和严刑峻法,导致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得出:吸取汉武帝后期统治教训;根据“昭帝、宣帝相继当政”可知:延续汉昭帝的执政举措;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汉宣帝励精图治,实行仁政。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汉宣帝政绩及原因,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和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偏低。
四川省宜宾四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文综-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高一上·赣州期中)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决定。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 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
2.(2017高一上·金华月考)西周晚期,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上述“形势”的出现,缘于周初(  )
A.国家权力高度集中 B.分封制度的固有缺陷
C.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D.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3.(2020高三上·宜宾开学考)西周以前,丝织品主要被人们用作奉献给鬼神的礼物。到了西周时期,丝织品更多地成为贵族相互赠送的礼物,亦被用于国家举行的各种仪式的道具上,这反映了(  )
A.丝织品失去等级意义 B.西周贵族破坏礼制
C.桑蚕文化起源于礼制 D.政治观念发生变化
4.(2020高三上·宜宾开学考)宋代以来,民间相传豆腐是南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河南省密县打虎亭一号汉墓出土了一块豆腐作坊石刻(如下图),其中表现了浸豆、磨豆、过滤、点浆和镇压成形等生产上序。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民间传说史学价值得到验证 B.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得到实证
C.豆制品在汉代民间基本普及 D.石刻成为技术推广的重要手段
5.(2020高三上·宜宾开学考)19世纪70年代,日本在前源一诚任兵部大辅时期,兵部省给陆军经费为12万石,海军经费10万石。而同时期中国海军仅是陆军军费的4.1%,且建设经费多数是沿江沿海几省的地方大员筹措。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近代前期的清帝国(  )
A.中央集权削弱 B.财政危机凸显
C.沿海经济发达 D.海防亟需强化
6.(2020高三上·宜宾开学考)1861年,咸丰帝接受恭亲王奕忻等人的建议,正式成立总理衙门,主管对外交涉、通商、关税、制造枪炮军火等全部洋务事宜。1901 年清政府撤销总理衙门,改设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这一变化(  )
A.推动了洋务运动开展 B.延缓了半殖民地化进程
C.顺应了世界发展潮流 D.有效维护了国家的权益
7.(2020高三上·宜宾开学考)1920年3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成立,以搜集、编译马克思主义文献著作和分组研究专题理论为主要活动内容,并关注国内大事,发展工人入会,指导和推动工人群众开展斗争。这说明该研究会(  )
A.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共产主义小组
B.注重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C.最先向国人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
D.找到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8.(2020高三上·天水月考)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领导人承认现存世界是多样化的,认为多样化世界的各个组成部分有矛盾斗争一面,也有互相依赖的一面。国家之间特别是大国之间,在处理一系列国际问题时存在着共同利益,需要进行合作,也可以进行合作。这有利于(  )
A.实现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B.加速两极格局的瓦解
C.推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 D.完善世贸组织的规则
9.(2020高三上·宜宾开学考)美国学者弗格森认为:“希腊城邦是一个有着独待内在构造的单细胞有机体除非进行再分割,否则无法发展,它们可以无限制地复制同类。但这些细胞,无论新旧都无法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这是因为古希腊(  )
A.独立自主的城邦自治情结浓厚 B.裂变式殖民扩张加剧母邦矛盾
C.自然地理环境决定其国家结构 D.泛希腊主义文化认同感很微弱
10.(2020高三上·宜宾开学考)英国经济史学家T S 阿什顿认为,“工业资本是他自身的主要创造者”。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持续性、高比例的利润“反哺回投”是保证工业资本迅速增长、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这说明,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影响一个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能否广泛地吸引社会资本 B.政府政策的支持
C.企业家的个人意志及策略 D.国际市场的拓展
11.(2020高三上·宜宾开学考)二战后,美国政府高层官员认识到,在全球争取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心灵和思想”的斗争中,种族问题对美国相当不利。霍华德大学校长莫迪凯 约翰逊警告说:“每延迟一天改革种族隔离制度,都是在促进共产主义在非洲和亚洲的传播。”据此可知(  )
A.美国的种族问题不利于对苏冷战的开展
B.美国政府高层推动了种族问题的解决
C.第三世界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D.共产主义势力在亚非增长引发美国恐惧
12.(2019高一下·兰州期中)2018年11月,法国总统马克龙提出建立“欧洲联军”。对此,美国总统特朗普坚持让欧洲分担北约的“军费负担”,俄罗斯总统普京则认为,欧洲是一个强大的经济体,他们想在国防和安全方面保持独立主权是很自然的。材料表明(  )
A.欧洲联军和北约源于“冷战” B.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C.霸权主义正威胁世界和平 D.美苏在欧洲展开激烈争夺
二、非选择题(13、14题为必做题,15、16、17为选做题。共52分)
13.(2020高三上·柳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世纪后期起,欧洲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空前发展起来。伦敦、巴黎等城市大型排污系统的建设,自来水的使用、室内抽水马桶的使用、对食品卫生的管理,使城市公共卫生得到很大改善,1848年英国国会通过了人要历史上第一个现代公共卫生法。该法明确规定政府必须设立国家和地方卫生委员会,为英国的卫生改良运动奠定了改善城市卫生和市民健康状况,控制结核病,伤寒和霍乱等传染病的基础,当时的英国社会和卫生改良运动的内容包括反对消费烈性酒,降低婴儿死亡率,进行监狱和精神病院改革,教育贫穷母亲如何照料孩子,建立妇幼保健院、公立医院和药房等。19世纪中叶细菌学和寄生虫学的建立,使人们开始注重对传染病的积极预公共卫生法规的制定,使得欧洲一些城市率先实现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
——摘编自曾光《中国公共卫生》等
材料二:新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莫基于20世纪40—50年代1949年10月,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并颁布多项除疫法规条例,以及开展预防为主的大规模爱国卫生运动。1949年11月,设立专管卫生防疫工作的公共卫生局。国家注意统筹公共卫生城市乡村协调发展,1950年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提出了县设卫生院、区设卫生所、行政村设卫生委员、自然村设卫生员的任务。这些暴层机构的卫生医务人员相互配合,通过发动群众开展公共卫生运动,成功执行公共卫生计划。建国初期,西医人才少又都集中在城市,而数量在十倍以上的中医大夫们活跃于乡村与域市中,为了更好的服务人民群众,中西医结合成为新中国卫生医疗系统组织的指导方针之一。通过努力,我国逐步组建了卫生防疫、地方病控制、妇动保健等比较完整的公共卫生机构体系。新中国在公共卫生事业的成统和经验被世界卫生组织登为“以最少投入获得了最大健康欢益”的“中国模式”,并在世界其他国家宣传和推广。
——摘编自胡克夫《新中国社会主又卫生事业和防体系的创立与发展》等
(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中欲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相似之处,并简析中欧重视公共卫生事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与英国等西方国家相比,概括新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公共卫生得以形成“中国模式”的优势。
14.(2020高三上·宜宾开学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到,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
从以上材料中提取有关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现代相关知识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需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15.(2020高三上·宜宾开学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20世纪60年代初,韩国政府开始实施五年计划,在随后的两个五年计划中,工业增长率分别14.8%和20.9%,而同期农业增长率分别为5.5%和2.0%。农业农村发展滞后,既无法满足城市对农产品的需求,又无法为工商业产品提供市场。1970年,时任韩国总统朴正熙为提升自身及所在民主共和党的威信,争取农民的大力支持,开始推行”断村运动”。运动初期,政府向全国所有行政里(村)无偿提供水泥,用于乡村公共基础建设,意在激发农民自主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自助、协同精神。70年代末,政府推动行政村成立了开发委员会,重点发展畜牧业、特色农业以及农村工厂。80年代,运动进入国民自发阶段,政府只是通过制定规划协调、服务等手段,着重调整农业结构,培训和信息、宣传工作由民间组织来承担。80年代末,这条韩国自行摸索出的农村现代化之路基本结束。
----摘编自张薇《韩国新村运动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韩国开展"新村运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韩国“新村运动”进程的特点。
16.(2020高三上·宜宾开学考)(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14年8月,英国正式向日本提出请求,在战时保护英国在远东的航运,日本根据《英日同盟条约》向驻守青岛的德军发出最后通牒。9月,日军主力进攻胶州湾,由970名官兵、240名中国劳工等组成的英军也抵达战场,英日联军向青岛外围发起进攻。11月,德国守军外,虽然殊死抵抗,但寡不敌众,宣布投降。于是,英国与日本彻底消除了德国在东亚大陆的最后据点,保证了远东海上交通线的安全。英军指挥官巴纳德迪斯顿准将战后抵达东京,受到自日俄战争胜利以来日本民众最为热烈的欢迎。英日两国海军部在战后互致贺电赞赏对方海军在战斗中的表现,这使得英日接下来的海军合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摘编自胡杰《英国视角下的英日一战海军合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日在青岛之战中合作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青岛之战的结局对英日两国的影响。
17.(2020高三上·宜宾开学考)(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汉武帝末年,由于长期兴师动众和严刑峻法,导致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不断。汉武帝不得不下轮台罪已之诏,宣布:“当今务在禁苛暴,止(废除)擅赋,力本农”。汉武帝死后,昭帝、宣帝相继当政。昭、宣二帝七次颁布减免田租、口赋及其他杂税的诏令,六次颁布贩贷种、食和“勿收责(债)”的诏令。宣帝还下令“勿行苛政”,减盐价,禁止官吏“擅兴徭役”。宣帝时,谷价降到每石5钱,边远的金城、湟中地区,每石不过8钱,创造了西汉以来最低的谷价价记录。宣帝十分重视地方官吏的选举,补刺史、守、相,必由大臣推举,他亲自召见,询问治安之术。刘向评论汉宣帝时称赞他“治过于太宗(文帝)之时”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宣帝的主要政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宣帝得以“治过于太宗”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甲骨文与青铜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我国早期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利的高度集中等。材料中“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反映出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是关键信息。
2.【答案】B
【知识点】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但是分封制下诸侯国具有相对独立性,具有土地管理权、行政权和军权,容易形成割据势力,故B与题意相符。分封制的存在,说明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排除A。宗法制是一种以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与材料的分封制不符,排除C。王位世袭制强调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与材料的分封制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该试题考查西周实行的分封制,考生需要掌握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及其实行分封制造成的影响。
3.【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甲骨文与青铜文化;商周时期的手工业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丝织品用途的变化可知人们政治观念发生变化,由通过神权强化王权到通过礼制强化王权,D正确;
A错误,西周时期的丝织品依然是贵族的象征;
B错误,材料中并没有体现礼制的破坏;
C错误,与材料主旨不相符;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西周政治观念的变化,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材料中丝织品的变化体现了西周通过礼制强化王权的意图。
4.【答案】A
【知识点】历史与历史的重现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传说南汉淮南王刘发明豆腐,并且通过考古得到了验证,说明传说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A正确;
B错误,考古发现只能证明汉代出现了豆腐,不能说明豆腐是刘安发明的;
C错误,材料无法看出普及;
D错误,与材料主旨不相符;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史料和史料价值。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民间传说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其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5.【答案】D
【知识点】晚清时期的边疆危机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对比分析可知:相比于日本,清末的海军军费不足,这说明海防亟需强化,D正确;
ABC与材料主旨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清末的海防问题,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对比材料数据可知:中国海军军费不足,说明海防亟需加强。
6.【答案】C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对中国的危害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成立总理衙门主要处理涉外事务,这体现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适应世界发展的潮流,C正确;
A错误,1895年洋务运动已经失败了;
B、D错误,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及国家利益是否有限维护取决于国家实力,而不是外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外交近代化进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总理衙门及外务部的设置,体现了中国突破夷夏观念,形成了近代外交观念。
7.【答案】B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发展工人入会,指导和推动工人群众开展斗争”及所学知识可知:该组织注重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B正确;
A错误,“最早”从材料中看不出来;
C错误,最早向国人介绍马克思的不是李大钊;
D错误,与材料主旨不相符;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发展工人入会,指导和推动工人群众开展斗争”。
8.【答案】C
【知识点】对外开放与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发展。新时期中国国家领导人以更加务实的观念看待外部世界,认识到国家间既有冲突也有合作,大国之间在处理国际问题时要更加务实,这有助于改善中国同外界的关系,推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
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A项不符合题意;
两极格局在当时并未瓦解,B项不符合题意;
世界贸易组织当时尚未成立,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 国家之间特别是大国之间,在处理一系列国际问题时存在着共同利益,需要进行合作,也可以进行合作。 “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进行分析即可。
9.【答案】A
【知识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与寡头政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希腊各城邦独立自治的情结非常浓厚,相互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使得希腊最终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故选A;
裂变式殖民可以将母邦统治阶级所不喜欢的“难领导”的顽固分子分离出去,消除母邦内的扰乱因素,而不是加剧矛盾,排除B;
自然地理环境是影响希腊城邦国家结构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排除C;
希腊城邦间的文化认同感并不微弱,特别是在面对强敌波斯时,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古希腊城邦的特点,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古希腊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小国寡民的城邦,具有独立自治的特点。
10.【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持续性、高比例的利润‘反哺回投’”指的是企业家将前期所得利润再次投入生产,以保证工业资本训迅速增长、企业发展壮大,因此能否实现“反哺回投”主要取决于企业家个人意志和策略,C正确;
题干中的资本并不是指社会资本,排除A;
材料中的反哺回投与政府政策无关,排除B;
D脱离材料主旨,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资本是工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决定投资方向的是资本家个人,因此个人意志和策略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11.【答案】A
【知识点】两极格局的形成
【解析】【分析】美国政府高层官员认为种族问题对于美国争取第三世界不利,从莫迪凯 约翰逊的言论中可以看出,其认为美国的种族隔离制度会导致第三世界走向共产主义,由此可知,美国的种族问题不利于对苏冷战,尤其不利于美国在第三世界的扩张,A正确;
题干未涉及种族问题解决,排除B;
材料主旨是美国对于种族问题的认识,而非第三世界力量的壮大,排除C;
共产主义势力在亚非的增长是美国高层认为不解决种族问题的结果,而非事实,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美国种族问题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每延迟一天改革种族隔离制度,都是在促进共产主义在非洲和亚洲的传播”。
12.【答案】B
【知识点】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北约是二战后西方阵营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使美国得以控制以德国和法国为首的欧盟的防务体系,是美国世界超级大国领导地位的标志,题干中美国总统特朗普坚持让欧洲分担北约的“军费负担”实质上反映了欧洲作为一极在谋求防务独立时受到的巨大阻力,故B项符合题意。
A项,马克龙提出建立“欧洲联军”时冷战已结束,排除。
C项,题干未体现美国霸权主义的影响,排除。
D项此时苏联已经解体,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多极化趋势,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多极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一大趋势,虽然在发展过程中有一定的阻碍,但并不能阻碍其发展。
13.【答案】(1)相似之处:国家立法保障发展;开展卫生运动;卫生事业涉及面广;设立卫生保健机构;将公共卫生发展和人民的健康状况相联系。
影响:改善了环境(公)卫生;有利于人民的身体健康(素质提高);增强了政府的管理职能;有利于应对全球疾病,促进全球健康。
(2)特点:预防为主;城乡协调发展;健全卫生防疫网络;中西医结合方针;广泛发动群众参与。
优势: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服务人民群众宗旨的落实;创造性确立适应国情的公共卫生模式。
【知识点】改革开放以来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西方国家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影响;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1)根据“1848年英国国会通过了人要历史上第一个现代公共卫生法”、“建立妇幼保健院、公立医院和药房”、“人们开始注重对传染病的积极预公共卫生法规的制定”、“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并颁布多项除疫法规条例,以及开展预防为主的大规模爱国卫生运动”、“设立专管卫生防疫工作的公共卫生局”、“我国逐步组建了卫生防疫、地方病控制、妇动保健等比较完整的公共卫生机构体系”等内容可从国家立法、开展卫生运动、卫生事业涉及面广、设立卫生机构等方面总结其相似之处。根据“欧洲一些城市率先实现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以最少投入获得了最大健康欢益’的‘中国模式’,并在世界其他国家宣传和推广”等内容可从改善公共卫生、有利于人民身体健康、增强政府管理职能和有利于应对全球疾病的角度概括其影响。
(2)根据“西医人才少又都集中在城市,而数量在十倍以上的中医大夫们活跃于乡村与域市中,……中西医结合成为新中国卫生医疗系统组织的指导方针之一。……我国逐步组建了卫生防疫、地方病控制、妇动保健等比较完整的公共卫生机构体系”等内容可知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主要包括预防为主,城乡协调发展,健全卫生防疫网络,中西医结合,发动人民群众等。综合材料二内容可知新中国公共卫生得以形成“中国模式”的优势主要在于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服务人民群众的宗旨和适应国情的公共卫生模式。
故答案为:(1) 相似之处:国家立法保障发展;开展卫生运动;卫生事业涉及面广;设立卫生保健机构;将公共卫生发展和人民的健康状况相联系。
影响:改善了环境(公)卫生;有利于人民的身体健康(素质提高);增强了政府的管理职能;有利于应对全球疾病,促进全球健康。
(2) 特点:预防为主;城乡协调发展;健全卫生防疫网络;中西医结合方针;广泛发动群众参与。
优势: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服务人民群众宗旨的落实;创造性确立适应国情的公共卫生模式。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第一小问由材料1848年英国国会通过了人要历史上第一个现代公共卫生法, 新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莫基于20世纪40—50年代1949年10月,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并颁布多项除疫法规条例得出立法,由材料设立国家和地方卫生委员会, 设立专管卫生防疫工作的公共卫生局得出设立卫生保健机构等,按照这一方式进行比较归纳即可,第二小问主要从医疗、健康和管理等角度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第一小问由材料开展预防为主的大规模爱国卫生运动, 我国逐步组建了卫生防疫、地方病控制、妇动保健等比较完整的公共卫生机构体系。新中国在公共卫生事业的成统和经验被世界卫生组织登为“以最少投入获得了最大健康欢益”的“中国模式”得出预防为主,中西医结合等,第二小问主要从国家的政治、经济、政府职能等角度分析。
14.【答案】【示例一】论题: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反过来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又有反作用。阐释:以新文化运动为例加以说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资产阶级要求实现民主政治,而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妄图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于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奋起反击,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这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综上所述,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影响关系。
【示例二】论题: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阐释:以中国探索救国道路的过程加以说明。随着列强对华发动了鸦片战争,国人认识到西方科技的先进性,便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后来又开展了长达30年的洋务运动,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洋务运动以破产告终;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及民族危机的加深,资产阶级先后提出实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的政治主张,但由于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以失败告终;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新文化运动,但未与群众运动相结合,不能给中国革命指明出路;中国共产党最初照搬苏联经验,坚持“城市中心”论,遇到重大挫折;毛泽东经过井冈山地区的斗争实践,终于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的革命道路。综上所述,中国探索救国道路经过了一个学习技术、制度、思想的过程,由向西方学习转向向苏俄学习,最终找到“自己的路”,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根据“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这一主旨信息,选择一个角度提取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论述,例如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反过来当时的政治经济又有反作用。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等。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如认识过程的变化的这个角度,可结合近代思想解放的过程,从学习器物,学习制度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等,最后进行总结升华。故答案为:论题: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反过来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又有反作用。阐释:以新文化运动为例加以说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资产阶级要求实现民主政治,而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妄图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于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奋起反击,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这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综上所述,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影响关系。
【点评】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学生要根据材料提取观点,然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
15.【答案】(1)原因:城乡发展严重不均衡,激化社会矛盾;农村发展滞后制约了韩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韩国总统朴正熙为提高威信和得到农民的支持。
(2)特点:由韩国政府主导;注重激发农民的自主、积极性;分阶段有序推进;持续时间长。
【知识点】“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调整
【解析】【分析】(1)原因:根据材料中“工业增长率分别14.8%和20.9%,而同期农业增长率分别为5.5%和2.0%”,“农业农村发展滞后,既无法满足城市对农产品的需求,又无法为工商业产品提供市场”,“朴正熙为提升自身及所在民主共和党的威信,争取农民的大力支持”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弊端和政府改革的主观目的等方面,分析韩国开展"新村运动"的原因。
(2)特点:根据材料中“政府向全国所有行政里(村)无偿提供水泥……政府推动……政府规划……”,“意在激发农民自主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自助、协同精神”,“70年代末,政府推动行政村成立了开发委员会……80年代,运动进入国民自发阶段”,“80年代末,这条韩国自行摸索出的农村现代化之路基本结束”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政府作用、改革侧重、改革进程和持续时间等方面,简析韩国“新村运动”进程的特点。
故答案为:(1)原因:城乡发展严重不均衡,激化社会矛盾;农村发展滞后制约了韩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韩国总统朴正熙为提高威信和得到农民的支持。
(2)特点:由韩国政府主导;注重激发农民的自主、积极性;分阶段有序推进;持续时间长。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韩国的"新村运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和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较低。
16.【答案】(1)原因:德军驻控青岛,损害英国在远东的航运利益;英国忙于欧洲战事,远东殖民地的势力及海上交通线相对脆弱;日本身处远东;具有较强海军实力,长期致力于向东亚扩张势力和侵略中国;英日同盟的影响。
(2)影响:英国与日本消除了德国在东亚大陆的最后据点,保证了两国在远东海上交通线的安全;扩大了两国在中国的势力;彰显了英日同盟的价值,巩固了两国战时合作关系。
【知识点】“一战”的主要战线与进程
【解析】【分析】(1)“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青岛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德国在一战前的军事占领、英日同盟、英国实力及目的、日本的实力及目的等角度分析作答。
(2)“影响”,首先要明确限定语“对协约国的意义”,然后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消除德国在远东的势力、保证两国在远东海上交通线安全、巩固英日合作等角度作答。
故答案为:(1)原因:德军驻控青岛,损害英国在远东的航运利益;英国忙于欧洲战事,远东殖民地的势力及海上交通线相对脆弱;日本身处远东;具有较强海军实力,长期致力于向东亚扩张势力和侵略中国;英日同盟的影响。
(2)影响:英国与日本消除了德国在东亚大陆的最后据点,保证了两国在远东海上交通线的安全;扩大了两国在中国的势力;彰显了英日同盟的价值,巩固了两国战时合作关系。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英日青岛之战,涉及其原因及影响,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和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17.【答案】(1)政绩:减免赋役;赈济贫民(或关注民生);发展经济;整顿吏治;重视选官。
(2)原因:吸取汉武帝后期统治教训;延续汉昭帝的执政举措;汉宣帝励精图治,实行仁政。
【知识点】东汉的兴衰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昭、宣二帝七次颁布减免田租、口赋及其他杂税的诏令”等得出:减免赋役;根据“勿收责(债)”“勿行苛政”得出:赈济贫民(或关注民生);根据“谷价降到每石5钱,边远的金城、湟中地区,每石不过8钱,创造了西汉以来最低的谷价价记录”得出:发展经济;根据禁止官吏“擅兴徭役”得出:整顿吏治;根据“他亲自召见,询问治安之术”得出:重视选官。
(2)根据材料“汉武帝末年,由于长期兴师动众和严刑峻法,导致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得出:吸取汉武帝后期统治教训;根据“昭帝、宣帝相继当政”可知:延续汉昭帝的执政举措;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汉宣帝励精图治,实行仁政。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汉宣帝政绩及原因,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和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偏低。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四川省宜宾四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文综-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