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八年级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英国人安德鲁·翰德森说:“中国的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机会,可以使我们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的条件。”对这句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
A.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B.禁烟运动严重损害了英国商人既得利益
C.没有禁烟运动,英国人就不会提条件 D.英国找到了借口,凭武力打开中国市场
2.1845年,林则徐说:“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以下能够佐证“君等当见之”的历史事实是( )
A.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 B.割占辽东半岛、台湾全岛
C.割占中国共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D.强租胶州湾租借地
3.下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轨迹示意图。其中①②处应该是( )
A.金田起义、天京事变 B.定都天京、天京事变
C.永安建制、天京事变 D.永安建制、定都天京
4.“这一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却完全被忽视了”。材料中“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包括( )
A.议会制度和民主思想 B.军事技术和生产技术
C.科学技术和民主思想 D.议会制度和机器生产
5.1895年,日本人终于拿到了想要的《马关条约》,各国政界议论纷纷,下面各国政界的议论符合史实的是( )
①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
②英国:“Hello,香港岛终于归属我们了!”
③日本:“伙计,我们的机器可以搬运到中国去。”
④德国:“多威风,我们的军队可以扎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了!”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③④
6.报纸是近代各种思想传播的主要工具。下列报纸以宣传君主立宪制为主旨的是( )
A.《申报》 B.《民报》 C.《新青年》 D.《时务报》
7.下列史实与结论逻辑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义和团对洋人、洋教以及轮船、铁路统统排斥 义和团运动带有迷信色彩
B “扶清灭洋” 说明义和团运动反帝反封建
C 义和团取得廊坊大捷 义和团运动取得了胜利
D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反帝活动 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8.以下关于孙中山早年的政治活动排序正确的是( )
①发动广州起义 ②成立兴中会 ③成立同盟会 ④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
A.①②④③ B.②④①③ C.③④①② D.④②①③
9.1912年4月,孙中山提出:“今共和初成,兴实业实为救贫之药剂,为当今莫要之政策”“资本家之流弊,则不能不防备”“至贫富相均之谓,乃谓富者不能以专制剥削民财,贫者乃能以竞争分沾利益。”孙中山旨在( )
A.宣传“均贫富”的政治理想 B.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C.提倡社会革命解决民生问题 D.为联合苏俄提供政策依据
10.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可以防范腐败。右图政府机构的设计来源于( )
A.《资政新篇》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11.据统计,1914-1918年间,全国耕地减少2600多万亩,农户减少1500多万户,而陆军增加92万多人,军费增加5000多万元。材料反映的是( )
A.天京事变的影响 B.军阀割据混战的后果
C.北伐战争的影响 D.蒋介石独裁统治的后果
12.新文化运动时期,以陈独秀为首的先进知识分子,针对当时中国社会存在的积弊,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当时中国社会的积弊是( )
A.专制与愚昧 B.封闭与自大 C.落后与野蛮 D.迷信与盲从
13.如下图所示的图文资料共同见证的历史是( )
A.武昌起义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党诞生
14.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15.1927年国共分裂以后,毛泽东在远离国民党控制的地方组织农民力量,进行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使革命力量得到发展壮大。他的做法( )
A.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B.探索出“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C.实现了革命性质的转变 D.推动了中国的革命中心的转移
16.识读下面《北伐战争形势图》,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有( )
①北伐的主要对象包括吴佩孚、孙传芳等北洋军阀 ②汀泗桥和贺胜桥是重要战役
③北伐军主力从广州出发向北进军 ④北伐军消灭了所有军阀的主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1935年10月,毛泽东在《清平乐·六盘山》中写道:“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该词的创作背景是( )
A.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B.战略转移显现曙光
C.遵义会议胜利召开 D.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18.“以下犯上,促成民族团结”。这句话适合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
A.四·一二反革命政 B变南昌起义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19.下列选项描述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事件的是( )
A.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B.诗句“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急”
C.诗句“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
D.电影《甲午风云》
20.如图是某校学生在阅读国家公祭日读本——《历史真相》,与此读本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火烧圆明园 C.南京大屠杀 D.淮海战役
21.1941年12月24日至1942年1月15日,中国军队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消灭日军数万人,取得大捷。此次战役是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与日军交战的首场战役胜利,引起了当时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总统罗斯福也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此次长沙大捷( )
A.是反法西斯同盟协同作战的结果 B.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战略计划
C.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 D.使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22.为了全民族的抗战,为了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在一些政策上面也做了适当的修改,其中在土地政策上的主要表现是( )
A.实行耕者有其田 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C.打土豪,分田地 D.主张实行《天朝田亩制度》
23.如图是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邮票《华侨捐赠》该邮票反映了抗日战争期间,海外华侨捐赠飞机抗战,反映了当时( )
A.“实业救国”浪潮兴起 B.社会各界积极支持抗日
C.国民政府聚敛社会财富 D.军民团结一致抗美援朝
24.下表是1932年社会局统计的北平市各类车辆数量(单位:辆)这反映出近代交通工具( )
类别 自行车 人力车 马车 汽车 摩托车 骡马大车
数量 64100 42900 300 2200 40 9400
A.呈现出新旧并存的特征 B.受到新式教育发展的影响
C.体现出自由平等的风尚 D.变化首先出现在沿海地区
25.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下列文化艺术成就对应不正确的是( )
A.鲁迅——《狂人日记》 B.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C.茅盾——《愚公移山》 D.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二、辨析改错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6.列强的侵略和中华民族的探索与抗争是贯穿中国近代史的两条主线。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在1895年威海卫战役中,邓世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45年,在七大一中全会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宪法。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开始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午中日战争后,状元实业家侯德榜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新华书店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解析题(本题共2小题,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共24分)
27.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提及了哪些给近代中国带来屈辱的历史事件(至少举出两例)?(2分)
(2)材料二中的图一、图二所示分别为中国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4分)
(3)图一到图二所示通商口岸位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4)中国近代史上哪个条约最能体现出清政府完全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2分);综观上述近代中华民族危机逐步加深的过程,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2分)
28.“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历来面对外敌入侵,中国人民总是寸土不让,山河无恙,只因英雄铁肩担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面对日本舰队的突袭,他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曾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后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甲午名将▲》
(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战役的场景?(2分)请将书名补充完整。(2分)
材料二 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等13所大专院校的3000多名爱国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他们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各界人士的同情和支持。——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材料二所述爱国行动后,中国历史进入哪一新时期?(2分)材料中哪句口号最能反映此次运动的性质?(2分)
材料三 事件发生后,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时任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和中将师长赵登禹壮烈殉国。
(3)材料三中发生的“事件”指什么?(2分)
材料四
国民党 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
共产党 在反“扫荡”中,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
青年学生 投笔从戎,热血报国
妇女 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
工人 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
华侨和港澳同胞 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回国参战
文艺界 成立各种抗战协会,宣传抗战,提振士气
(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2分)
四、分析探究题(16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回首往事,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幼年到成熟的历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从无到有】材料一:诞生于南湖游船/犹如天际升起的朝阳/历经沧桑的祖国/如同沉睡的雄狮/在您耀眼的光芒下/猛然睁开了双眼。
——《党在我心中》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和诞生的历史意义。(4分)
【从弱到强】材料二:人民军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习近平总书记说:“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强国的必由之路。”
(2)人民军队从弱到强,不断发展,从“南昌”到“井冈山”的革命历程反映出中国革命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从幼年到成熟】材料三:遵义会议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到成熟的标志。
(3)遵义会议中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2分)红军长征胜利的标志是什么?(2分)
【走向胜利】材料四: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起,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4)举一例说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2分)
材料五
(5)材料五中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意义?(2分)
【认识提升】
(6)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中经历过挫折,出现过失误,但中国共产党能不断更正自身失误,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对此,你有何认识?(2分)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C C B B D D D C C B A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B A B C B C C B B A C
二、辨析改错(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6.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改正:邓世昌 改为 丁汝昌
(2)【×】改正:七大一中全会 改为 七大 或者 宪法 改为 党章
(3)【√】
(4)【×】改正:侯德榜 改为 张謇
(5)【×】改正:新华书店 改为 商务印书馆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题,27题12分,28题12分,共24分)
27.(1)《南京条约》的签订、火烧圆明园、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或黄海战役失败或威海卫战役失败)《马关条约》的签订、《辛丑条约》的签订。(2分,任回答2点即可)
(2)图一:《南京条约》图二:《马关条约》(4分)
(3)外国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中国民族危机加剧。(2分,言之成理即可)(4)《辛丑条约》;(2分)落后就要挨打(2分,言之成理即可)
28.(1)黄海大战(或黄海海战)(2分);邓世昌(2分)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2分)
(3)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2分)
(4)全民族抗战(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分)
四、分析探究题(16分)
29.(1)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2分)
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2分)
(2)变化: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2分)
(3)毛泽东(2分)标志: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或会宁会师)。(2分)
(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2分)
(5)意义:南京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2分)
(6)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政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言之有理即可)(2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