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西省鹰潭市2023-2024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解析版)

鹰潭市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 二 历 史 试 题
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A B B D A C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B A D C B
1.【答案】D【解析】据表格可知,中国早期人类已会人工栽培粮食、使用工具和饲养家畜,已成为食物的生产者,故选D项;材料不仅涉及南方湖南、浙江,也有北方河北,排除A项;精耕细作是封建社会小农经济的特点,排除B项;据表格和所学可知,当时的中国早期人类已处于新石器时代,排除C项。
2.【答案】C【解析】据西周的分封制可知,西周分封的主要内容是土地(采邑)和人民,分封后贵族可以对这些财产世代继承,而材料指出春秋早期国君不再将采邑分给士阶层,而是发给他们俸禄,这就是从客观上破坏了分封制,利于国君对士的控制,这从客观上强化了君主的权威,故选C项;材料中的做法客观上破坏了分封制,但没有因此导致分封制崩溃,对宗法制的影响更是有限,排除A项;材料没有新兴地主阶级政治地位提高的信息,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旧贵族的政治势力因上述变化而受到冲击,但并没有因此瓦解,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3.【答案】A【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唐玄宗当政时期,不允许皇子参政,不许诸王与朝臣私自往来,这些规定限制了皇子诸王的行动,削弱了皇子的政治影响力,旨在维护皇帝的至高权威,故选A项;内外朝是汉武帝时期的制度,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排除B项;唐玄宗限制皇子、诸王参与政事,并不是否认与他们的血缘关系,“淡化”一词有误,排除C项;唐玄宗限制皇子、诸王参政,是为了强化君权,并不能提高中枢机构的效率,排除D项。
4.【答案】B【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宋朝地方行政制度上改道为路,每一路设四个监司官,彼此互补统属,互申互察,这降低了地方行政效率,造成了运行机制的迟缓,故选B项;汉代形成刺史制度,排除A项;宋代并未实现全国统一,排除C项;宋代四监司的设立是权力制衡的体现,并未出现权力失衡现象,排除D项。
5.【答案】B【解析】材料提及明朝对边境关卡的私茶贸易进行严厉打击,“针对茶叶的不定期的巡视监察制度”,与西部边民“实行茶马互易”,可知明朝政府以茶叶为手段,形成国家对茶叶的垄断贸易,从而加强对边疆的治理,故选B项;“财税关系”不合题意,与材料中明朝政府以茶叶为政治管理手段相悖,排除A项;推动内地与边疆管理一体化”的是元朝,排除C项;“改善边疆民众的生活”不合题意,与材料“让西部边民以马为赋”相悖,排除D项。
6.【答案】D【解析】据材料“但这类现象屡见不鲜”可知,清朝前中期因生活困窘而通过“卖休”骗取彩礼的现象禁而不止,这反映了当时民众生活状况堪忧,也就是在康乾盛世之下隐藏着社会危机,故选D项;据材料“但这类现象屡见不鲜”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哪怕政府禁止,骗取彩礼现象仍屡禁不止,以此说明民众生活困窘,而非强调清代法律禁止这些行为的原因,排除A项;据材料“清代法律禁止这种行为”可知,基层治理中法律并未缺位,只不过由于民众生活困窘,所以他们仍违背法律,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学思想强调“礼义”,但材料中的“卖休”行为是明显违背“礼义”的,排除C项。
7.【答案】A【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与1895—1914年相比,1914—1919中国商办企业数量显著增加,外商企业数量减少,结合所学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史实可知,这与一战时期,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再加上国内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等有关,即内外环境影响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故选A项;近代中国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排除B项;外商企业数量减少,商办企业数量增加,说明中国民族经济发展,并不仅仅说明半殖民地性突出,排除C项;1914—1919年商办企业数量增加的现象与欧美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有关,但无法解释1895—1914年经济发展的状况,排除D项。
8.【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图为民国时期江西省公职候选人考试及格证书,根据公职候选人考试法的规定,授予某人及格证书,说明公职人员选拔管理有法可依,故选C项;近代文官考试思想开始孕育为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排除A项;仅凭材料信息,得不出“统治基础扩大”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强调通过公职候选人考试授予其及格证书,并未强调“资历”,排除D项。
9.【答案】C【解析】据图表数据信息,农业机械总动力、机械耕种面积、机电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和农业用电量都出现了明显的大幅度增长,说明工业生产的进步为农业机械化、科学化的推广奠定了基础,故选C项;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村生产的进步,农业合作社主要存在于三大改造时期,排除A项;1956年三大改造结束标志着我国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对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调整,逐步释放被计划经济体制束缚的生产力,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国家在农业生产方面的积极举措,机械、化肥和电力都是工业化发展的产物,排除D项。
10.【答案】A【解析】据材料“笼子大小要适当,但是总要有个笼子”可知陈云所说的“笼子”代指的使国家的宏观调控,“鸟”代指的是市场,所以陈云实际上强调的是需要在活跃经济的同时结合政府的宏观调控,故选A项;材料中的“鸟”代指的是市场,当时社会经济各方面都存在计划经济体制僵化的问题,排除B项;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由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率先提出,排除D项。
11.【答案】D【解析】据材料“雅典人归咎于…伯里克利……公民大会剥夺其权利”可知雅典公民通过公民大会行使权力,故选D项;据材料“公民大会剥夺其权利……罚以巨款”可知伯里克利被剥夺了权利,而非仅仅是对官员的监督,排除A项;据所学,雅典城邦体制是指其小国寡民的国家形式,材料反映的是公民大会的权力,排除B项;据所学,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走向顶峰,没有走向衰落,排除C项。
12.【答案】B【解析】据材料“借由教务会议,墨洛温国王……正统基督教君王”并结合选必一第2课所学中世纪国王与教会的关系得出中世纪时期,国王依靠教会支持获得政权的合法性,故选B项;“依附于”不合题意,与材料墨洛温国王“成为法兰克主教团认可的正统基督教君王”相悖,排除A项;“矛盾缓和”不合题意,应为“相互支持”,排除C项;“民族国家意识”不合时空,墨洛温王朝存在于481~751年,而民族国家意识萌芽于15世纪,排除D项。
13.【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使人们有了信仰自由,他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说明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故选A项;宗教改革简化了宗教仪式,而不是减免了宗教仪式,排除B项;宗教改革仍坚持信仰基督教,并非是破除了基督信仰,而是破除了宗教权威信仰,排除C项;宗教改革强化了世俗的权力,削弱了教会权威,排除D项。
14.【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最早的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这反映了权力制约与平衡的思想,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联邦政府不同部门之间的分权,而非赋予政府足够的权力,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通过分权制衡的措施,防止权力集中出现专制或暴政,并未涉及总统权力与个人自由关系的内容,排除B项;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中,总统掌握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联邦法院掌握司法权,并不是将政府权力切得七零八碎,也不是自相矛盾的关系,排除C项。
15.【答案】C【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32年英国进行了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力量逐渐增强,因此议会对自由贸易的态度发生了显著转变,故选C项;1820年与1840年都处于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所以该转变并不是因为英国实力的变化,而是英国议会的组成变化,排除A项;19世纪英国的主要出口品应为工业品而非鸦片,排除B项;工业革命后,重商主义思想渐趋衰落,自由主义思想日益流行,排除D项。
16.【答案】B【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初,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金融体系走向瓦解,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美元仍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篮子中占据最大权重,是国际贸易结算和各国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但人民币的影响也在上升,据材料可知,“‘去美元化’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越来越多的国家“直接使用人民币结算……把人民币纳入了国家货币储备体系”,反映了对美元霸权的冲击,体现了国际金融体系的不断重构,故选B项;经济全球化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各经济体之间联系不断加强,最终形成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的过程,材料反映的是国际金融体系的变化,有利于打破美元霸权,并非经济全球化的重大挫折,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多极化格局并未形成,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至今仍然在发挥重要作用,没有解体,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7.【答案】(18分)
(1)趋势:水利建设明显增多;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发展速度逐渐加快;与政权变迁相关。(每点2分,任答两点4分)
因素:耕地面积的增加;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统治者的重视与相关机构的设立;传统农业生产技术发展与停滞。(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
(2)专制制度强化、人口增长和大规模流动、新航路开辟后外来高产作物引进,都会影响农业工具和农业技术创新;农产品商品化、经济作物大量种植挤压原有粮食种类的生产空间;“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等赋税制度改革,土地税加重,限制农业发展。(8分)
【解析】
(1)第一小问趋势,据材料一表格数据得出水利建设明显增多;据材料一表格中江苏浙江的情况得出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发展速度逐渐加快;结合秦汉与魏晋时期时代特点得出与政权变迁相关。第二小问因素,结合所学江南开发的相关知识得出耕地面积的增加,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据材料一“江南地区治水活动”得出统治者的重视与相关机构的设立;结合所学农业发展的相关知识得出传统农业生产技术发展与停滞。
(2)结合所学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和经济发展等得出专制制度强化、人口增长和大规模流动、新航路开辟后外来高产作物引进,都会影响农业工具和农业技术创新;结合所学明清农业发展得出农产品商品化、经济作物大量种植挤压原有粮食种类的生产空间;结合所学明清时期赋役制度改革得出“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等赋税制度改革,土地税加重,限制农业发展。
18.【答案】(16分)
(一)信息提取信息举例:(4分)
(1)反映时代的信息:1897年、1907年;采泰西之美制、急保种之远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反映兴办女学重要性的信息:相夫教子、宜家、善种、万不裨一、兴国智民;
(3)反映兴办女学情况:独掌湮河、下学时刻,街人围观。
(4)反映作者愿望的信息:复前代遗规、竭力规劝。
(若能提取其他信息,合理即可)
(二)历史阐述:(12分)
(1)角度一:结合材料,从女学创办的历史背景的角度阐述。民族危机、救亡图存、西学东渐;清政府“新政”、教育改革;新旧思想冲突。
(2)角度二:结合材料信息从女学创办状况和意义角度阐述。新兴事物;阻力较大。美好的愿望、社会责任感;反对思想守旧、主张救亡图存、女学兴国智民、有利家庭、社会和种族发展等。
(3)角度三:结合女学创办情况,从女学怎样才能实现宏开的角度阐述。推翻封建专制、建立民主政治、实现思想解放等。
(若从其他角度阐述,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
第一步提取信息,是对材料内容的全面解读,可从反映时代的信息、兴办女学重要性、兴办女学情况、作者愿望等方面解读,据材料一“1897年”、“采泰西之美制,......急保种之远谋”、材料二“1907年北京《日新画报》”可提取时代的信息,1897年、1907年;采泰西之美制、急保种之远谋;据材料一“上可相夫,下可教子,近可宜家,远可善种”、“兴国智民”可提取兴办女学重要作用的信息,相夫教子、宜家、善种、万不裨一、兴国智民;据材料二“每日下学时候,......也别妨碍交通呵”可提取反映兴办女生情况的信息,下学时刻,街人围观;据材料一“复前代之遗规,......急保种之远谋”可提取放映作者愿望的信息,复前代遗规。第二步阐述,即可在提取的信息基础上结合西学东渐,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的加深,新式学校的兴办,清政府“新政”、救亡图存的斗争等内容,可从女学创办的背景、女学创办的状况和意义等角度去阐述,注意史论结合,实事求是,条理清晰。
19.【答案】(18分)
(1)马铃薯在欧洲的传播并具有适应性广、产量高的特性;18世纪欧洲出现灾荒与饥馑;政府出予保障粮食安全的考虑采取推广措施;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的增加;人们对马铃薯认知水平以及种植与加工技术水平的提高。(任答4点得8分)
(2)示例
论题:科技进步助推马铃薯产业的发展(2分)
论述:随着新航路的开辟,马铃薯由美洲传入欧洲,并在18世纪末成为欧洲大部分地区的主要食物。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科学技术逐渐成为现代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大批马铃薯优良品种育成推广,优质高效化肥广泛应用,使得马铃薯产量大大增加;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完成,高度集中的现代农业的建立,使得马铃薯生产效率大大提高;食品研究机构和马铃薯加工厂商,对马铃薯食品的口味和脂肪含量的最佳配比进行实验,使得现代马铃薯产业深入发展并大了马铃薯产品的消费市场。(6分)
综上所述,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现代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增加了食物供给,有利于消除饥饿和保障粮食安全。(2分)
(示例只供评分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考生拟定其他论题,阐述合理即可)
【解析】
(1)结合所学物种交流的史实可知马铃薯在欧洲的传播并具有适应性广、产量高的特性;据材料“18世纪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灾荒和饥馑”可知18世纪欧洲出现灾荒与饥馑;据材料“欧陆国家作为救荒作物大大普及”可知政府出予保障粮食安全的考虑采取推广措施与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的增加;据材料“书中详细深入地分析检测介绍了马铃薯含的丰富营养成分”可知人们对马铃薯认知水平以及种植与加工技术水平的提高。
(2)本题是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首先,围绕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自拟论题,如:科技进步助推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然后进行阐述,可以从新航路开辟、两次工业革命和现代科技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如:随着新航路的开辟,马铃薯由美洲传入欧洲,并在18世纪末成为欧洲大部分地区的主要食物。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科学技术逐渐成为现代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大批马铃薯优良品种育成推广,优质高效化肥广泛应用,使得马铃薯产量大大增加;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完成,高度集中的现代农业的建立,使得马铃薯生产效率大大提高;食品研究机构和马铃薯加工厂商,对马铃薯食品的口味和脂肪含量的最佳配比进行实验,使得现代马铃薯产业深入发展并大了马铃薯产品的消费市场。最后,进行总结升华,如:综上所述,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现代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增加了食物供给,有利于消除饥饿和保障粮食安全。鹰潭市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 二 历 史 试 题
说明:1、卷面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中性笔或铅笔将学校名称、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等信息填涂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3、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48分) 和第Ⅱ卷(非选择题52分)。
第Ⅰ卷 ( 选择题 48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表 1为考古发现的中国早期人类遗存(部分)据此可知,当时( )
表1
文化遗址 发现遗存(部分) 时间
湖南玉蟾岩遗址 人工栽培稻种 距今约 14000—18000万年
浙江上山遗址 镰形石器、石刀、石磨盘 距今约 8600—11400年
河北磁山遗址 地窖式粮仓、家猪骨 距今约7600—8000年
A. 南方农业生产发达 B. 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
C. 石器打制技术成熟 D. 人类已成为食物生产者
2. 春秋早期,对于出身于士的将相,国君仍给予相应的采邑,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君主们给予他们的不再是采邑,而是俸禄,并因此建立了相应的上计考核制度。上述变化( )
A. 导致宗法分封制度崩溃 B. 提高了新兴地主政治地位
C. 强化了君主的统治权威 D. 瓦解了旧贵族的政治势力
3. 唐玄宗当政期间,要求皇子“不任以职事”,只享有爵位,并规定诸王不得和朝臣私自往来,不准擅自入朝,并令“宋王(玄宗的兄弟)以下每季二人入朝,周而复始”。这些规定旨在( )
A. 维护君主至高权威 B. 削弱内外朝官的权力
C. 淡化宗法血缘关系 D. 提升中枢机构的效率
4. 宋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变化莫过于改道为路,每一路各设四个监司官,称为帅、漕、宪、仓,分别掌管军政、财赋和刺举、邢狱、常平仓和农田水利等诸多事务。诸司互不统属、互异互补、互申互察。这一设置在当时( )
A. 推动了刺史制度的形成 B. 造成了运行机制的迟缓
C. 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 D. 出现了权力失衡的现象
第 1 页(共6页)
5.明朝法律对边境关卡的茶贸易有严格规定:“凡犯私茶者与私盐同罪,私茶出境与关隘不讥(查问)者,并论死”。明朝政府实行针对茶叶的不定期的巡视监察制度;让西部边民以马为赋,实行茶马互易。这表明明代() )
A,调整中央与地方的财税关系 B. 重视边疆地区的管辖
C,推动内地与边疆管理一体化 D. 改善边疆民众的生活
6. 清朝前中期,存在因生活困窘而通过“卖休” (休妻后将其嫁卖)以骗取彩礼的现象。由于“卖休”行为不合礼义,所以清代法律禁止这种行为,但这类现象屡见不鲜。这说明当时( )
A. 立法贯彻儒家思想 B. 基层治理法律缺位
C,理学影响社会生活 D. 盛世之下存在隐忧
7.表2是1895~1919年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年代 商办 外商企业
设厂数 资本额(千元) 设厂数 资本额(千元)
1895~1914年 53 4697 196 280000
1914~1919年 463 90801 116 103153
A,内外环境影响中国近代工业发展 B. 中国近代工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C,社会经济发展的半殖民地性突出 D. 欧美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8. 图1所示为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的一份江西省公职候选人考试及格证书。证书主要内容为“张泽民,年三(十)一岁,男性。江西省东乡县公民,应乙种公职候选人考试,经转呈“考试院”检核及格,依省县公职候选人考试法第十条暨省县公职候选人考试法施行细则第二十条之规定,合行发给及格证书”。该证书表明当时( )
A. 近代文官考试思想开始孕育 B. 国民政府的统治基础扩大
C. 公职人员选拔管理有法可依 D. 选拔官员考试和资历并重
第2页(共6页)
9.表3为 1952年、1978年我国农业发展的部分指标。农业的这种巨大变化主要反映了( )
表 3
类别 年份 农业机械总动力(万马力) 机械耕种面积(万公顷) 机电灌溉面积(万公顷) 化肥施用量 (万吨) 农业用电量 (亿度)
1952年 25 13.6 31.7 7.8 0.5
1978年 15975 4067 2489.5 884 253.1
A. 农业合作社的发展 B. 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C. 工业对农业的反哺 D. 国家重农政策的贯彻
10. 1982年,陈云在阐述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时说:“这就像鸟一样,捏在手里会死,要让它飞,但是只能让它在合适的笼子里飞,没有笼子,它就飞跑了。笼子大小要适当,但是总要有个笼子。”他旨在( )
A. 强调搞活经济与国家计划的关系 B. 肯定农村经济改革的成效
C. 赞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11. 公元前430年,雅典突然发生了严重的瘟疫。雅典人把大瘟疫归咎于执掌雅典30年的伯里克利的政策失误,于是公民大会剥夺其权力,并对之罚以巨款。材料可用于说明,当时雅典( )
A. 强化对官员的监督 B. 城邦体制趋于解体
C. 民主政治走向衰落 D. 公民掌握国家权力
12. 有学者称,法兰克王权理论很大程度上就是法兰克王权基督教化的历史演进。借由教务会议,墨洛温国王不仅在族群众多的高卢论证了自身统治权力的合法性,而且逐渐成为法兰克主教团认可的正统基督教君王。这反映出当时的西欧( )
A. 教权依附于世俗王权 B. 王权借助宗教维护统治
C. 王权与教权矛盾缓和 D. 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
13. “路德战胜了虔诚造成的奴役制,是因为他用信念造成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这表明宗教改革( )
A. 促进了思想解放 B. 减免了宗教仪式
C. 破除了基督信仰 D. 强化了教会权威
14. 富兰克林说:“我们知道我们选出来的第一个总统是个好人,可是天晓得以后是些什么货色。”杰弗逊说: “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这些最早的制宪者们意在( )
A. 希望政府有足够的权力来治理国家 B. 担心总统权力强大剥夺个人的自由
C. 将政府权力切得七零八碎自相矛盾 D. 用权力制约权力相互制约形成平衡
第 3 页(共6页)
15. 1820年,部分英国出口商公开对议会施压,要求保障商人的自由贸易权,但最终没有获得议会通过; 1840年,英国议会在讨论是否发动鸦片战争来维护对华自由贸易权时,议会最终决定支持鸦片商保护自由贸易权的主张。这一不同主要源于( )
A. 工业革命壮大了英国的实力 B. 鸦片是英国主要出口品
C. 议会改革后英国的政治变化 D. 重商主义思想渐趋流行
16. 目前,以美元为主的结算和储备体系正在逐渐结束其历史使命,“去美元化”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与此同时,截至2020年初,至少有 28个国家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币结算,还有 60多个国家和地区把人民币纳入了国家货币储备体系。这反映出( )
A. 经济全球化出现重大挫折 B. 国际金融体系不断重构
C. 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解体
第Ⅱ卷( 非选择题 52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 其中第17题18分, 第18题16分,第19题18分。共52分。)
17.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18分)
材料一
表4是关于秦汉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治水活动的历史发展与地理分布统计。
表4
省份 秦 前255—前206年 汉 前 206—220 年 三国 220—265年 晋 265—420年 南北朝 420—589年
安徽 —— 1 3 —— 4
湖北 一 — —— 1 ——
江西 — 1 —— 1 1
浙江 — 4 2 3 2
江苏 —— 1 3 2 8
—摘编自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
材料二
唐宋农业的发展十分突出。学者估算唐朝的耕地面积最多是约合今亩5亿至6.5 亿。政府重视水利,设有工部水部司、都水监等机构掌其事,既注意维护、利用旧有水利事业,又因地制宜新建了大量中小型水利工程。农具方面,唐朝出现了轻巧灵便、宜于深耕和精耕的曲辕犁,以及用于灌溉高地的筒车。唐时北方开始实行麦粟复种制,两年三熟。南方则出现稻麦复种。唐朝粮食的基本亩产量约在一石左右(合今每亩51.5千克) ,高者二石。宋朝多在一石以上,
第4 页(共6页)
长江流域达到二至三石,甚至有高至六七石者。直到明清原有粮食种类的生产基本没有逾越这
一水平。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水利建设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影响中国古代水利建设的因素。(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阐释出现“明清原有粮食种类的生产基本没有逾越这一水平”这一现象的原因。(8分)
18. (16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女学宏开”
材料一
梁启超《倡议女学堂台》(节录)(1897年)
上可相大,下可教子,近可宜家,远可善种,妇道既昌,千室良善,岂不然哉 岂不然哉 ……区区一学,万不祥一,独掌湮河,吾亦知其难矣。然振二千年之颓风,拯二兆人之吁命,力虽孤微,鸟可以已! 大男女平权,美国斯盛;女学布潢, 日本以强。兴国智民,靡不始此。三代女学之成,宁必谢于美、日哉 请制绵绵,流风未沐。复前代之遗规,采泰西之美制,仪先圣之明训,高保种之远谋。、、、、、、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陈平原、夏晓虹编注《图像晚清珍藏本》
材料二
图2为1907年北京《目新画报》登载《不开通》的图文;
“甘石桥第一女学紫养院,每日下学时候,街上人挤了个满儿,简直的过不去人。看学生虽是好事,可也别妨碍交通啊。可是该处守望的,也该竭力的劝劝才好。
请你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女学宏开”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16分)
第5页(共6页)
19.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18分)
材料一
马铃薯起源于南美洲安弟斯山,迄今已有7000年的栽培史。印第安人为它的驯化、人工栽培、耕作模式、育种、储藏、加工、食用等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16 世纪 30 年代,西班牙殖民者“发现”了马铃薯,50年代他们将薯块传入西欧,70年代初开始在西欧零星种植,马铃薯传入欧洲慢慢传开后,除了爱尔兰和西班牙,在各国主要种植在庭院,供观赏和植物学家药学家收藏和研究。18世纪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灾荒和饥馑促使土豆在欧陆国家作为救荒作物大大普及。法国医生和药师帕门梯耶尔从18世纪60年代起,就致力于马铃薯的推广和普及,于1774年出版了《马铃薯的化学检测》一书, 书中详细深入地分析检测介绍了马铃薯含的丰富营养成分和可以辅助治疗的各种疾病。到18世纪末期,马铃薯成为在欧洲大部分地区的主要食物。
——摘编自张箭《马铃薯的主粮化进程》
材料二
马铃薯的种植、传播以及现代马铃薯产业的发展都表明,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科学技术是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的根本动力。马铃薯的产量高低和品质好坏在种薯,而种薯的培育靠科技;马铃薯深加工程度和马铃薯产业链的延伸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马铃薯产品研制水平。以美国为例,各种食品研究机构和马铃薯加工厂商,对马铃薯食品的口味和脂肪含量的最佳配比进行实验,在保证美味的同时减少脂肪含量,研制出很多顺应人们健康饮食的马铃薯食品,推动了马铃薯的深加工。
——摘编自楚雪《从“洋芋”到“土豆”的文化——马铃薯跨文化传播现象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8 世纪末期以来马铃薯成为欧洲大部分地区主食物的背景。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10分)
第6页(共6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江西省鹰潭市2023-2024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